中国绘画鉴赏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7:32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46-01

高中美术鉴赏不同以前小学、初中美术作品欣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之间却有明确的区别。鉴赏,是鉴别和欣赏的意思,欣赏则不包含鉴赏,欣赏意味着肯定和赞赏,鉴赏则不意味着肯定和赞赏,而是对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和作品内容、体现思想和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鉴别之后,才能决定对这一流派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还是否定和批判的态度。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欣赏课的要求更高,高中学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我们要做好引导工作。

一、要教育学生区分于以前的美术欣赏

首先要教育学生区分于以前的美术欣赏。不单纯的认为课本上提供的绘画作品都是肯定赞赏的性质,课前要对当前所学课时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课上再由教师给予讲解和正确的鉴赏。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其次,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下教师和学生分别准备讲课时的绘画作品的资料,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增加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课堂中,教师提供欣赏作品的挂图或课件,师生共同分析作品,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分析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赞扬,并补足学生资料的不足,这样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兴趣增加,也更加突出了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这一宗旨,使美术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

三、鉴赏课应与实践相结合

美术鉴赏应重视理论基础。美术鉴赏分为直观感受和理论知识,缺乏理论知识,学生思路混乱,无法完成欣赏。一开始上鉴赏课,有的学生连绘画形式都不了解,对什么是水粉,水彩,油画等分不清楚,教师有必要在开课初期把这些画种做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在理论和绘画作品结合之后,学生对美术鉴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时,我们再辅以较浅的绘画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所学的鉴赏知识。例如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本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除了让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作品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做简单的水墨小品练习,切身体会中国画“幽静,清雅”的意境,同时对中国画的工具――纸墨笔砚,及他们的特性、使用也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绘画文化升起民族自豪感。再如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可以课前教师先准备好简单的剪纸图案,再由学生用刻刀等简单工具进行模仿制作,让同学们也体验一回“剪花娘子”的乐趣,也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民间艺术。

四、美术鉴赏课应多应用多媒体技术

过去的鉴赏课,学生们只是通过人手一本的课本来了解、认知绘画作品,绘画作品画幅小,而且数量有限,这些局限性,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得到完美的解决。PPT的展示,不仅让学生们欣赏到更多的名画,而且画面质量非常高,可以局部放大观察细节。另外,影像、声音、动画使教材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具有动态感,营造出立体的教学氛围,强化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例如,在欣赏朱耷的《高石水禽图》等中国画作品时,配以古筝、古琴乐曲,画与音交相辉映,古声古韵,有声有形。

五、学生应从美术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适当的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美术与社会和其他文化相联系的需要。研究性学习使美术鉴赏走向了一个新台阶,赋予了新的意义。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篇(2)

美术鉴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体验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实践。其优势在于:(1)引起学生鉴赏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活动之前,先讲述或讲解某种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轶事等,联系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当时的情景,引起学生鉴赏的心向。(2)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惊讶、赞叹、欣羡、钦佩、敬仰等情感反应,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3)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当学生对鉴赏的对象发生强烈情感的时候,教师指导他们从事阅读、创作、表演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

王大根在其《美术教学论》中指出:“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它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想、知觉而变成情感和艺术的过程。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说,在初中、高中的美术欣赏中应包含‘美术鉴赏’的成分,即从哲学、美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批评后,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而比较鉴赏法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较,是把两种或多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使各自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突出。通过比较才能概括提炼出事物自身的本质特征,正确的评价和判断是建立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孤立地赏析某一件或某一流派的作品时,学生往往认识模糊,难以真正理解作品的涵义及艺术特色。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能使学生找出作品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了解作品各自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达到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因此,比较是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方法。其中有“横向比较”(在鉴赏过程中,对有可比性的作品或有关因素进行一种空间平行性的比较分析)和“纵向比较”(在鉴赏过程中,对有可比性的作品或有关因素进行一种时间纵向的比较分析)。以下,笔者以美术作品中的绘画作品为例,简要介绍比较鉴赏法的应用。

1.中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

中西方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哲学背景和对世界的审美方式不同,导致了传统中西绘画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中国绘画历来是含道应物、澄怀味像,讲究精神对过程的体味,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对心境意絮的表现。西方绘画则讲究焦点透视、光影、明暗、色调等,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两大传统绘画体系不仅成了世界美术的两大支柱,也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从中西绘画中对空间、时间、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进一步阐释中西艺术家在对待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和哲学思想。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加深理解中外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第一,空间的比较。以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希孟的长达6米多的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为例,与印象派后期保罗・塞尚的《圣维克多山》作比较。前者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深远、平远三者结合的构图方法,将繁复的崇山峻岭表现在一幅长卷中。后者虽然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有所不同,但近处的地平线和房屋墙面的直线、房屋屋顶的斜线,均体现出科学严谨的透视法则,塞尚试图通过线条、色块的摆放来表现事物的形体、透视及内在结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认识到:对于空间的表现,西方画理的透视是运用近乎科学的几何方法来认识理解空间的,是精确的、自然的。西方艺术家往往采用“焦点透视”的方法,利用观者视觉上的错觉和幻觉,来克服画面这一平面局限,使观者产生空间上的距离感。而我们常以“散点透视”来理解中国绘画中的空间特征,中国艺术家则往往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表现空间的无限伸展,体现一种绘画的意境。

第二,时间的比较。我们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从古至今,中西艺术家们也一直在探索着绘画中的时间表现,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时间表达方式。法国立体派画家杜尚在1912年画的《正在下楼梯的女子》,很像一张重叠曝光的照片,画面充满了动作,而没有静止状态中的形象。画家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段,表现在一段时间内一个女子下楼梯的连贯动作,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中国山水画中,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采用的手卷式构图,在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上,是非常成功的。《清明上河图》在结构上有序曲、高潮(虹桥部分)、尾声,形成鲜明的情感节奏,突破时空的局限,在同一时间里展现不同环境。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在克服时间的局限上,西方艺术家往往强调瞬间的因素,在表现上选择富有暗示性的动作的一瞬间,需要观者的想象;中国艺术家则往往采取横幅手卷形式,表现连续性的故事情节或场面,引发观者的回忆。

第三,线条的比较。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可以将中国画中的线条提炼出来,与西方绘画素描、速写中的线条加以比较。总的来说:中国画基本上用线条、墨块组成,中国历代画家们十分重视用笔、用线,因此,中国画也可以是线的艺术。西方绘画中的线条是依附于形体的,没有上升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审美范畴,就如《罗丹艺术论》中提到:“由于线条的显然的来龙去脉,你们才能够深入空间而获得物体的深度。”从中细想起来,罗丹绘画中的线条的确优美,但线条的表现并不是为了其本身的审美意义,而是为表现事物的形体和空间,也正如罗丹自己所说:“你们要记住,没有线,只有体积。当你们勾描时候,千万不要只着眼于轮廓,而要注意形体的起伏。”而中国画笔墨审美体系中的线条,内涵丰富,具有自己的“笔法”(各种描法、破法、点法等),既传达不同物象的质感、量感、运动感,又因以书法入画成为相对独立的形式美要素,体现着一定的人文内涵和不同的个性特征。

2.同时代艺术家的比较

通过比较让学生把握艺术家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理解社会、文化环境、艺术思潮、时代的审美理想等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如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的作品,学生就可以体会到:达芬奇的绘画典雅高贵,充满神圣和神秘之美,是智慧的艺术,深沉、含蓄、理智;米开朗基罗的绘画雄健有力,充满阳刚之美,是力量的艺术,博大、雄伟、激情;拉斐尔的画风则秀丽典雅,充满阴柔之美,秀逸、和谐、优雅。精神气质以及审美理想的不同形成了艺术家各自的艺术风格,但他们的作品共同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风格虽然不同,但都是对人性的赞美,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另外,还可以进行中国元代山水画“元四家”比较,扬州画派诸家的比较,现代画家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齐白石等的比较。实践证明通过比较,学生们不仅能体会到艺术家独特的个人风格,而且认识到形成其风格的个人及社会因素,加深了对艺术创作过程及理论的理解。

总之,运用比较鉴赏教学方法,从中西美术作品对人物、风景的不同表现形式入手,通过观摩、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等方式,总结出中国画与西方传统绘画在艺术特点和形式特点的不同,进一步探讨形成不同绘画风格的人文背景,认识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更深刻领悟本民族的及西方文化艺术的精髓。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篇(3)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使这个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成就。在世界历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传统绘画,最能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识。而要认识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就要从历史的根源出发,以传统的中国绘画来进行解读和剖析。首先就要了解绘画的特点:

一、形、神、韵兼备,以形传神,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

“像不像”不是创作好坏的评论标准,也不是创作的出发点。中国画追求的是绘画的气韵和意境,只具备“画得像”的功夫,但是作品没有神韵,即使你画的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比方说,在人物刻画中,中国画从姿态上区分男女的性别特征,女子线条柔美,削肩细腰,男子则是威武雄壮,身体结构并不相称。这就是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象征手法,用以展现性别特点。从历代名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都是以形似来展现整个画面的神韵,由一点来表现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和视觉享受,显得磅礴大气。

二、中国画主要以线条表现事物的生命力

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并不是立体描绘对象,而以简单的线条表现分界的临界点,比如在刻画人物侧脸时,用一条曲线表现鼻子和脸部的分界,用蛋形曲线展示人物的脸部轮廓。在山水的刻画中,以线条展现山水树木的纹理,这种处理手法让西方人叹为观止,也对后期印象派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三、色彩的渲染主要以墨色为主,用清水调和水墨制作出深浅不一的色彩来展示不同角度下色彩变化

例如最为明显的是在处理荷叶时,中国画使用深墨简单几笔描出荷叶的经脉轮廓,而离视线较远的一部分则淡化处理,以此表现作者的视觉角度。中国画虽然是平面创作,却能很好地衔接多角度的视察。

四、中国画不讲究立体描绘

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虫鱼,都是平铺在一张纸上,而且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比如说,很多景物描绘的都是山、水、云、雾等自然景象,层层叠叠地绵延在图纸上,空间的界限得以无限延伸。在画古代庭院的作品中,是以空中俯瞰的角度,用假山、门洞、小桥、回廊等来表现庭院深深的光景。

五、中国绘画不讲究背景

中国画不像文学创作那样需要背景烘托,几条鱼,再添加几条波纹就可以看出是鱼翔浅底的自然图景,所以留白的地方很多。这些留白的地方又通过作者或者他人的题词增加独特的韵味,说明创作的动机和深层含义。西方绘画都是在整张纸上进行创作,无论人物和景物,都没有留白,这是因为他们更注重写实。

六、画中有诗的民族特色

这也许是中国画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了,纵观国画自古以来的特色,无论画风怎样变化,有一点是创作者们始终不会改的,那就是作品中的题词。第五条中已经说到,中国画存在大量留白,这些留白在画作完成之后,都被填以诗词,并盖以章印。这既增加了画的文化内涵,又使后人在阅览的过程中,对创作背景、作者心态、作品深意有一个深刻清晰的理解,考究起来有根有据。

对国画的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就要看怎样去欣赏了。鉴赏中国画,首先要看这幅画的整体布局,作者的创作风格,画中是否存在深远的意境和趣味。画的意境和趣味性决定了作品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好的意境和趣味,能让鉴赏者产生继续浏览的兴趣,高超的创作技艺就是为画作的意境服务的。布局是画作的关键部分。

再看作品的线条勾勒,也就是工笔,是否与造型相符,物象特征是否明显,是否线条流畅,是否生动自然等,都是考察与鉴赏的范围。传统的画作都与书法作品挂钩,所以影响线条美感的还有作者的书法功底,功底较低的,往往线条呆板幼稚、疲软无力,作品缺乏灵动性。

因为中国画注重墨色的层层渲染,所以浓淡是一层层叠加的,很有层次感,所以在鉴赏过程中,要看画作中有没有存在局部死黑,色彩变化的情况,一般存在这种问题的画,是不会受到观众亲睐的。我们可以看看齐白石的画,比如说他最擅长画的虾,意趣横生,不管整体纵览还是观察个体部分,虾好像都是在动的,这就是灵动美,也是作品的灵魂。

画作成功之后,就要将进行题词,书法的好坏会大大影响画的价值,因此书法不精的人是不敢随便题词的。在题词之后,就是加盖私章。私章的种类繁多,有画家的印鉴,有题字者的印章,还有收藏者和鉴赏者的印章。印章的造型不一,雕工和加盖的位置也不一样,但是这些细节都会影响画作的品评。

最后一步,就是作品的装裱了。中国画的装裱都别具一格,装裱用纸十分严格讲究,这是由于好的装裱能够把画衬托得名贵大方,古朴典雅,影响画作的整体效果。从以上这些方面下手,你才能更好地赏析国画的艺术精粹,具象的了解什么是艺术以及怎样欣赏艺术。

参考文献: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篇(4)

国画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初中生需要积极传承和发扬的一种民族艺术形式。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安排国画欣赏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国画鉴赏,掌握国画欣赏的技巧和方法,是传承国画艺术、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让学生始终牢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教师要科学安排国画欣赏课程,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实践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不断丰富国画欣赏知识,积累有效的欣赏技能,让学生在美术素养的发展中获得较大的突破。

一、国画概述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历史悠久,意蕴深厚,是东方绘画的代表。在古代,国画也被叫做丹青,指画在绢布和纸上并进行装裱美化的卷轴画。到了近现代,为了与西方的绘画有所区分,国画开始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用毛笔、墨汁、国画颜料,依照长时间以来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规律法则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国画可被进一步细分。如:把创作题材作为划分标准,国画可以分成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把运用的材料和在绘画中选用的表现方法作为分类标准,国画可以分成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白描画等。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角度分析,国画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性格与审美观,也能够体现中国人对自然、道德、哲学等诸多领域的感受。国画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承载了个性化的审美观点,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文明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艺术花园当中的奇葩。国画汇聚的是我国人民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气质魅力等,无论是风格还是特色表现,其都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国画、京剧、中医中药被称作我国的三大国粹。对于正处在重要成长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引导学生鉴赏形神兼备、笔墨俱佳的国画作品,将会对他们的综合修养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开设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程的意义

欣赏国画是初中生提高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美术欣赏课程是初中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欣赏国画,科学安排国画欣赏课程,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国画类别多样,技巧内容丰富,而且该领域的名家人才辈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当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引导学生欣赏国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艺术熏陶,让学生沉醉其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第二,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形式美的体验。为了更好地欣赏国画、增进对国画的了解,学生需要从外在形式出发,了解国画点、线、面的变化。在国画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国画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美,在感受水墨组合与水墨结构的同时,体会国画丰富的形式美,优化鉴赏体验,为主动创作打下基础。第三,有助于引导学生品味意境美。国画属于古典美学范畴,国画的意境是国画审美认识的基础与核心。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形式美,而且具有内涵深刻、意蕴深远的意境美,能够把人带入深远的审美意境,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学生通过把握国画作品的意境美,会被其中独特的感染力吸引,在鉴赏活动当中了解国画的深厚韵味。

三、新课程下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策略

1.指导学生掌握国画欣赏技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初中美术教师越来越关注国画欣赏课程,并在课程安排方面有所创新。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国画欣赏技巧,在国画欣赏过程中难以获得较大的突破。这就需要教师在技巧引导上加大力度,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让学生捕捉国画的独到之处。学生欣赏国画作品,不仅需要观察和鉴赏画面,而且需要运用技巧分析其中的内容与内涵。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国画的不同部分,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传授一定的鉴赏技巧。一是欣赏画工。画工是画面形象,一幅国画作品的质量主要是通过画工体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欣赏画家的绘画功力,分析其对线条、笔墨的运用,发现作品的独到之处。二是欣赏书法。国画与西方的油画等作品不同,画家往往会在绘画过程当中加入一定的诗句,这些诗句常常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国画中的书法质量会在整体上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三是欣赏印章。国画作品上往往会有画家的印玺,或者是题字、题词者的私章,这实际上也是国画欣赏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可以细细品味印章的印文、雕工、位置等,发现其中独特的审美安排。

2.结合现代技术开展国画欣赏教师在对国画欣赏课程开展设计和教学实践时,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让学生的欣赏学习更加生动直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鉴赏能力和美术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可以在国画欣赏中发挥特别的作用,教师应在不同的欣赏环节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在引导学生欣赏国画作品的色彩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讲解中加入细致入微的说明。如,在欣赏齐白石的《白菜》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色彩特征和渗透的色彩观念,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解释,让学生对画面的认识更加生动和直接,增强他们的色彩认知。在引导学生鉴赏国画的构图方法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直接呈现国画的构图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画的构图技巧。如,在欣赏《渔庄秋霁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这幅作品在近景、远景、中景安排方面体现出的巧思和独特的构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作品,让学生在了解作品画面结构的同时感知画家超然物外的心境。

3.有效结合诗词创新国画鉴赏课程单一的国画欣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生的欣赏兴趣,进而制约国画欣赏课程的开展。针对这一情况,初中美术教师要创新安排国画鉴赏活动,把国画欣赏和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正确认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教师通过将古诗和国画欣赏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画的意境,降低理解国画内涵的难度。如,在引导学生欣赏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时,为增强学生对这一作品审美内涵和意境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曹植的作品《洛神赋》,让学生把欣赏古诗和国画作品联系起来,体会作品中的诗意,并通过古诗分析,帮助学生梳理绘画作品的内涵。在国画欣赏课程的结尾部分,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古诗词,鼓励学生主动为诗词配上国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补充背景信息以提高鉴赏深度初中生的认知和眼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底蕴相对不足,难以保证鉴赏深度和鉴赏效果。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在国画欣赏课程教学中为学生补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信息,辅助学生欣赏作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作品中的人物情绪和情感。教师可以在鉴赏活动当中主动为学生补充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的欣赏更加深入和全面;也可以把收集资料的任务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信息,增进对国画艺术与国画作品的了解。如,徐悲鸿的《风雨鸡鸣》是在1937年创作完成的,画面描绘的是一只站立在岩石上的雄鸡在高声鸣叫。徐悲鸿这样创作的目的是想要鼓舞人们主动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体现出画家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教师通过给学生补充这些信息,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与分析应用能力。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22-02

一、培养学生参与美术鉴赏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新课改要求,将高中美术鉴赏课分为五部分,通过研究发现,要想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到述评活动中去,进而产生分析艺术形式、讨论美术作品的兴趣,在找到乐趣之后还会自觉主动地去欣赏,并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中将直观的面层欣赏进入到深入的理论分析之上。

二、正确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准确应用美术术语,恰当与人交流

方法一:对比法。为使学生在知识和美术走的鉴赏中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可鼓励并引导学生在海量中外美术作品混杂的图片中进行鉴赏,对比法还能帮助学生理性的认识作品。我在讲授《20世纪的国外绘画》一课中,为了使学生对现代主义绘画特点有明确的认知,就分别选取了三组不同的作品,包括三幅传统绘画、三幅现代绘画,并积极引导学生就色彩、造型和真实性等方面进行了一一对比,使学生对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色彩的装饰性、造型的二维效果和形象的符号性等特点记忆非常深刻,这一形式不但能给学生产生感官刺激,激发课堂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产生理性的认识分析,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方法二:合作交流法。在美术学科中,其语言元素包括点、面、线、色等。由于受到文化环境因素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影响,各民族的美术语言也各具特色。如,中国绘画讲求笔墨、意趣、虚实、章法和皴法等。而西方的绘画作品则更为突出透视、质感、空间和色彩等。我们都知道,不同学生因生活阅历、个性和知识结构的差异,也会在作品欣赏中产生不同情境的再造。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看法并进一步交流沟通的话,即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法,在后期的交流中,会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对艺术作品进行重新的审评,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水平,还能使他们在合作交流中获取更广泛的知识信息。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来收集美术鉴赏的关联信息

任何美术加上活动都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在高中美术课程中,鉴赏对象除了中西绘画作品外,还有中外雕塑、建筑和工艺等诸多形式。课堂鉴赏中多采用图片形式。教师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找到与课堂相关作品和图书杂志等的图片及摄影摄像资料,将其制作成课件直观的展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将中西美术作品、传统与现代美术作品的对比中,让学生能快速找到不同之处,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深刻。此外,还可利用录音录像等的展示来丰富课堂资源。当然,学生也可以在现实重视收集各类信息资,包括中国结、年画和剪纸等用以传阅,这些灵活的方式都能带给学生更强烈的视觉和触觉刺激,激发出学生进一步创作的欲望。

四、从身边材料入手,选用多工具方法对课堂鉴赏作品进行再实践

高中生的求知和探索欲很强,书本知识难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应鼓励他们用平面设计和3D立体美术设计,按照课本中的雕塑和设计鉴赏作品独立去完成创新设计。

五、帮学生梳理美术、自然和社会间的关系,将美术认识放到具体的文化情境中

美术作品发展至今,积淀了不同时代的人文背景。每种美术形式的形成都与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中国画崇尚自然,而不同地区地貌之别也在画家师法自然中呈现了不同特点的作品。如北方山水画多峥嵘壮阔、雄浑厚重、山石突兀;南方山水画多自然墨色湿润、清新秀逸。教师应在作品鉴赏中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吸收作品内涵的人文营养。此外,教师可通过设立研究性的课题,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博大精深,高中美术鉴赏和别的学科并无两样,均具有德育教育功能,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盛均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将我国人类文明的艺术精品展现给学生,并对学生的深入理解提供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篇(6)

一、比较法概述

1.概念

比较法是根据某一标准,筛选有联系的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实现事物的分类。这种方法是一种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对照方法,可以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并从根本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异同点和联系的思维过程,任何事物都能在相互比较中凸显差异性。借助对比法能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异同。在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教师可对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理解和评价,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特征

(1)可比性基于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对象的选择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范围,选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同时,要避免为了比较而比较。不同美术作品的可比性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教学。(2)经验性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学生在生活经历、理解程度和艺术修养方面均有差异,在比较中会重视自己的经验。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应用科学的比较方法,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3)超越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的非孤立性决定了比较法的超越性。在比较中,作品体现出的内涵有可能超过鉴赏本身,也有可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对一切可比较的艺术现象或者艺术作品的比较,最终能达到鉴赏和理解的目的。

3.教学目标

高中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的教学目标在于:第一,使学生理解比较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掌握比较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二,教师要通过介绍、引导,使学生在与教师、其他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法的应用特征与效果;第三,以反思和总结的方式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自主拓展比较法的应用。

二、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方法的应用意义

1.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欣赏与表达等方面。美术鉴赏课程可为学生提供视觉与感知层面的教育指导,使学生学会在海量的美术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素材。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法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美术作品鉴赏的重要方法,应用比较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素描基础构图讲解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现不同的构图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最和谐的构图模式。又如,在美术创作材料与技法的讲解中,教师可通过对比不同的材料与技法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让学生综合分析出一种最适合表现主题或内容的组合。

2.培养创造性思维

艺术欣赏具有创造性,美术鉴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受众群体是广大高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对于事物的分析、判断、想象和推理能力,但是并不完善。通过比较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更独立地思考与发现,并将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应用于艺术性创造。比较法能增强学生对于作品风格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更充分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将这种方法融入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而且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3.促进个性发展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并非是将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以及美的修养。将比较法应用到高中美术鉴赏中,可增强课堂的敏锐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美术艺术作品与社会、自然、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不同风格、材质、形式的独特艺术性。如,在通过横向比较方法对比、分析中国美术作品与西方世界美术作品时,学生能加深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表达自我意识,达到求同存异的目标。

三、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法的应用方法

1.纵向对比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会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学生可借助“时间”这一发展标志,运用纵向比较法比较不同时期的同一美术元素的表达方式。如,某地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以鞋子为纵向比较的元素,将不同历史时期画家创作的各类与鞋子相关的艺术作品,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有我国魏晋时期的丝织履、唐朝时期的锦缎鞋、宋朝高筒靴等。通过纵向对比的方式,学生从鞋子的颜色、绘画技巧和画面构造等方面阐述了不同时期鞋子的不同特征,了解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不同时期鞋子的特征,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横向对比

(1)不同地域的对比在鉴赏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要明确这种对比方式涉及的艺术作品范围大、题材丰富且受众广泛。为了避免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对美术作品鉴赏产生影响,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教师可以选择横向比较法。通过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鉴赏,学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艺术作品创作中的“道”。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不解之缘。我国传统绘画作品集中体现了“意在画外”和“寓情于景”,水墨画尤其展现出了追求独立和精神理想抒发的强烈情感。与之相比,西方社会的绘画艺术则更加理性,贴近实际生活。西方社会的绘画作品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于“模仿”和“遵从”,历史上许多绘画艺术流派的诞生,都是基于真实、理性的审美心理。(2)不同流派的对比不同流派之间的对比分析也可以被归类到横向比较范畴之中。如,在“中国近代美术绘画艺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对比分析岭南画派与上海画派两个流派美术作品的特征。其一,岭南画派。岭南画派的名称来源主要是因为其代表画家如高剑文、陈树人和高奇峰等人聚集于广东地区,因而被称为岭南画派。岭南画派艺术家在美术创作中,主要借鉴了西方社会西洋画的绘画技巧,十分擅长素描和写生,并将吸收的外来绘画艺术技法与本土绘画模式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岭南画风。岭南画派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代表流派,其改革了传统国画,吸收、借鉴了西方美术绘画创作的技法。不仅如此,其在创作与发展中还积极传播新思想,推广美术教育,宣传图画革命,强调了时代精神,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其二,上海画派。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有赵之谦、吴昌硕、任颐和虚谷等人,主要是由一群旅居上海一带的江浙画家组成。上海画派画家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写意和泼墨,并结合了篆刻和书法的技巧。他们擅长动物、人物、花卉、果蔬的写生。上海画派在创作中积极吸收了西方社会在美术创作中的积极因素,对我国的传统艺术绘画作品进行了创新。此外,上海画派重点提出了将文人绘画艺术作品与民间美术相结合,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3)不同题材的对比横向比较法还可以被应用到对不同题材美术作品的对比之中。如,在绘画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机会鉴赏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艺术和实用艺术、大众艺术和单独领域的艺术、历史遗存和现实资源等进行对比研究。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大美术”性质的美术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这要求教师和学生要重视不同种类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以此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体系。对比不同的美术题材,可突出不同美术种类、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同时能彰显不同作品的特点。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视角有所不同,对于事物的关注点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表达美的方面,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不同题材的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实际精神却是一致的。

3.艺术与现实对比

现实生活是美术作品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可以被视为对现实生活的升华。以艺术、抽象、夸张等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美表现出来,是艺术的创作方法。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使用观察比较方法,感受其中的意境,同时欣赏生活中的美。如,某地区高中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水墨山水画的相关内容时,将近代水墨画领域的杰出画家李可染先生的画作《漓江胜景图》作为美术鉴赏的范例。同时,教师还收集了一些漓江自然景象的文章、图片与视频影像资料。通过运用将美术作品与实际景观相比较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美术知识,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内涵。之后,教师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术创作经验,试着将自己的感情注入画作,分析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的思想感情。借助比较法,学生明白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了解了画家运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结语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内容逐渐丰富的情况下,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发展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十分必要。比较法的合理应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清晰地分析美术作品,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扩充自己的艺术知识储备,提高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勃.比较法在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应用.甘肃教育,2019(11).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篇(7)

绘画形式语言主要是指:作品所使用的视觉语汇(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作品中组织视觉语汇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它对于高中学生鉴赏绘画作品而言,是欣赏渐入佳境的起点,是鉴别评价绘画作品的最终依据。“构成绘画作品最重要的、最为先声夺人的因素是画面的形式感,营造形式感的首要因素便是绘画语言的使用。”

因此,绘画鉴赏是要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意蕴的活动。

其次,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上。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整堂课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昏昏欲睡。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主动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因此,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要多多运用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来开展绘画鉴赏教学;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视觉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组织学生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当地的艺术作坊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合作性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等等,都是为了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篇(8)

最近一百年,中国绘画总体上也经历了从『鉴赏到『观看的巨大转变。

旅行的途中常去看博物馆,有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就是同样是古典绘画,意大利等欧美国家的绘画就是一张画面,最多有个作者签名,而中国古典绘画出了绘制的图形,边上往往会有题字乃至题诗,有章、印,有后世藏家的鉴赏印等等。这一点差别不是小事情,说明了在中国“文字文化”的发达――这里不用“书法文化”,盖因不仅仅关系字写得如何好、如何有风格,而是题字、题诗与图画构成的互动关系要比“书法”深入。

题字、题诗或者是对绘画的点题、深化、拓展,或者是对画法的称颂,是对古贤的追慕,总之,是要让绘图与更大的文化背景建立正向的关联,这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文化习性”。这或许也是中国近古的“鉴赏文化”与欧美近代的“观看文化”的区别的表现。“观看文化”主要是直接观看绘画,从主题和技法进行解读,而“鉴赏”则是一种有益的旁及社会文化背景、社交关系的反复对话、品赏。再往上说,欧美中世纪大盛的宗教艺术则不是“观看文化”,而是“说明文化”或者说“宣传文化”,是布告古贤事迹,引导信徒向善信教。这倒是与中国古典的宗教绘画的主旨一致,说明在古代其实绘画文化的进路是差不多的。

分歧是在近代才发生的。这个近代在中国是指元明以后,也就是所谓文人画渐趋主流的时代。在欧美,则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他们由文化复兴和启蒙时代,思潮迭起的同时,也是商业机制扩展、社会分工细化,图像绘制专业工作者――画家作为一种社会身份的正式确立,有供有需,所以可以独立自足。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J212-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77-01

在大学的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素描、色彩课程是各类美术专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好美术基础课是美术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基础。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所涉猎的内容大多都是西方绘画的范畴和技巧,因此在大学美术专业课中开设中国传统绘画--白描课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中国的传统绘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丰富内涵、数不胜数的绘画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无以伦比的、异常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借鉴的典范,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画还要更好的去传承。在美术专业基础教学中开设白描课,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将白描课贯穿在美术专业基础教学之中,是我们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来选择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白描的内容,并做到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还要采用不同的欣赏方式和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为五种美术欣赏教学方式:(1)讲座式: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历史进行主观讲解说明。(2)互动式:教师根据古代、现代的名家书画作品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回答。(3)论证式:以学生为主展开对中国画家作品的讨论,谈主观感受和认识。(4)自助式:以学生为主去就近博物馆和画展的欣赏中国画美术作品。(5)临摹式:临摹古代名家书画作品。

其次,教师要充分把握白描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还要结合不同美术专业的学科特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对要欣赏的中国画作品做好题材的选择,内容的选择,要将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与现代中国画结合起来,有侧重的进行诸如时代特征、背景、历史故事以及画家的背景故事,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以及美术作品的表现,造型特征和在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照等进行一系列的介绍,一定要结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要挖掘美术作品中最感人、最本质之处,对古今中国传统绘画大家的作品做出理性、客观、深刻的分析,让学生在掌握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同时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成为中国画教学与中国传统绘画欣赏的主体。教师要有多变灵活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让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而是要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在双边教学互动中挖掘学生自身的艺术潜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能力,除在课堂完成绘画作业外,还要留课外作业,比如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在课余利用图书馆、网络准备好与美术基础课内容相关的欣赏资料,这样既可以辅助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也可以更深刻理解所欣赏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从而提高学生对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强烈的欣赏兴趣。

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欣赏内容。比如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玉雕专业,不同的专业所上的中国画课在绘画内容上有所侧重但相关绘画技能技巧没有区别,所以在选择临摹内容和欣赏内容上要结合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欣中国各代名家的优秀中国画作品。

在中国画白描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让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小规模的写生创作,这样就会使学生将所学的传统的绘画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更快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所有优秀的传统绘画作品,都隐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精神内涵,以及中国画家的丰富艺术经验,和扎实的绘画技巧、绘画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已有的审美经历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在临摹优秀作品时要尽可能的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内涵,理解画家所要表达的含义,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达到欣赏与实践并行,为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修养,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做好心理和物质的准备。在学生临摹中国画绘画作品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帮助学生选择相应的绘画作品,指导学生临摹作品,做到有的放矢的让学生学习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篇(10)

美术鉴赏课和美术理论课是有区别的,美术鉴赏课是指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通过自己的视觉和触觉去观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和实质。美术鉴赏课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以此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目前小学美术鉴赏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倡学生应该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鉴赏课堂中,即使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展现自己,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能以成人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答案是否标准,而要尊重每个小学生的想法,对每种奇思妙想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鉴赏的兴趣。

例如,在小学美术鉴赏课堂中,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幅不同的卡通画,循序渐进地问学生一些问题,如让学生找出每幅画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能让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小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

(二)不注重小组合作

在小学美术鉴赏课堂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忽略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作为个体去鉴赏美术作品,只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且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只会使课堂气氛显得十分压抑。因此,在小学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所布置的鉴赏任务。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选出一个代表来进行最后的总结发言。小组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鉴赏的教学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小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自己实践过的知识会得到记忆深刻的观点。因此,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需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即可,只需为学生提供一些鉴赏资料,对学生的鉴赏方法予以一定的指导。例如,在学习“中国景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中国名胜古迹的绘画让学生赏析,如长城、苏州园林等。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感知一下画,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一名学生代表表达本组的观点。当学生欣赏了中国景色的绘画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外国景色,让学生进行对比鉴赏,欣赏每种绘画的不同风格和特色,引导学生了解绘画的意图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将鉴赏与生活结合起来

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可以挑一些与小学生身边生活紧密鉴赏内容。例如,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卡通片,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前收集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图画,说说每个卡通人物所代表的形象以及所具备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卡通人物,学生可以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鉴赏了绘画。再如,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各种特色美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美食有关的绘画,当学生看见这些美食绘画时,就会有一种亲切感,然后教师让学生谈一谈绘画中的美食与自己见过的美食是不是一样的,有哪些不同。这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学会了鉴赏。

(三)教师适度的点评

美术鉴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教师在听取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要仔细听每个学生的分析过程,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要予以一定的表扬;对于表现得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而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并帮助其进行改正,这样学生就更有信心和兴趣学习美术鉴赏课。

上一篇: 物联网工程论文 下一篇: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