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零售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8 10:58:21

服装零售报告

服装零售报告篇(1)

家电市场回暖零售企业加速转型

从近五年家电市场的情况来看,随着国家政策红利消退,2014年开始,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家电销售额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但随着以国美为代表的零售业谋求积极转型,2016年国内销售额实现了三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

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家用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空调市场回暖趋势明显。

报告显示,家电市场消费群体年轻化特点显著。其中,80后家电消费占据主要消费的74%,成为家电产品的主要购买者。

报告指出,作为核心的用户群体,80后更注重科技、时尚与生活方式的结合,注重产品性价比,以及注重多元的精神需求,其中80后消费者对新兴消费形式接受度高,是线上购物的主力人群。

在新消费主力的影响下,使用新功能,新科技商品成为新时尚,产品功能保持快速更新迭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出席新闻会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自主终端和VR等智能应用更加普遍,家电行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体店将给消费者智能化和场景化的购物新体验。

此外,消费升级作用明显,消费者对家电需求呈现高端化、时尚化、个性化特征。

报告认为,消费升级背景下,线上中高端消费人群不断扩大,过去依靠价格优势迅速扩张的家电网购市场,也在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带动家电行业及产品结构全面升级。

同时,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消费者希望参与到购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商家也将目光聚焦于同消费者的社交互动上,零售业的社交化趋势愈加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在家电零售市场回暖的过程中,电商告别流量竞争,深挖消费潜力,线上线下进一步加速融合;零售企业也完成了从“商品为王”模式到“渠道为王”模式,再到今天“消费者为王”模式的转型,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下的行业发展新契机。

六大趋势主导2 0 1 7年家电市场

报告认为,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升、家电健康概念日益深化、厨电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市场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继续将智能化、多渠道方向发展将、舒适家装体验将成为未来家电的六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在家电产品普及率接近饱和,改善型需求潜力巨大的背景下,家电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愈发明显。2016年国家陆续出台家电新标准,标准提升和市场规范将更有利于大品牌的发展。同时,2017年家电企业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大企业对原材料议价能力明显强于小企业,因此家电市场强者愈强的局面将更加明显。

趋势二:家电健康概念日益深化

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环境卫生的重视,也反映在家电行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在购买家电时,为家电产品所带有的健康功能付费。报告显示:企业通过提升产品健康功能,并引导消费者进一步通过使用家用电器产品,提高对健康安全的诉求将成为2017年家电行业的一大亮点。

趋势三:厨电将保持较快增长

人们家庭观念和品质要求的持续提升,厨电的需求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出现,未来,厨电市场高端产品占比将进一步扩大。据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家电整体规模将达16403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白色电器、褐色电器、厨卫电器、生活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0.5%、5.4%、9.9%、11.9%,厨房电器和生活电器产品增速远高于传统家电的增长。

趋势四:农村市场潜力很大

城市电商市场日趋饱和,增长空间有限,而农村电商潜力无穷。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以国美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开始向有着巨大人口和市场潜力的农村发展。根据报告可看出,我国城乡家电市场差距依然明显,随着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家电行业也将更加注重农村消费潜力,实体渠道和电商渠道将继续下沉,以高品质、同价格的商品为广大农村消费者带来生活的便利。

趋势五:智能家电成为新热点

智能家电正在成为新的热点。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家电生产企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销售端则更多地呈现多渠道统合发展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销售方面,电商与实体点的竞争关系依然存在,但“线上+线下+物流+服务”的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零售模式,成为更多家电企业转型的新思路。

趋势六:舒适家居引领消费升级

报告指出,未来5年间,中央空调、中央新风、中央净水、智能家居、中央热水、中央供暖等非传统意义的家电零售新模块,平均市场潜在消费能力都将达到千亿元以上,舒适家居未来五年内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由于家装与家电消费群体高度重合,将传统家电零售和智能舒适家居紧密结合,将为消费需求升级带来更优选择。

家卖场向“家电+家装”提供商的转变

服装零售报告篇(2)

“要在不断演变的中国时装市场中取得成功,关键的战略考量包括拓展大城市以外地区的市场、瞄准新兴的高消费群体并探索新型分销渠道和零售业态。”报告撰稿人之一、波士顿公司合伙人吕晃表示。

在急剧发展的中国时装市场中进行竞争要求企业必须深入了解不同消费群体和层级城市的购买行为的变化。为此,这份报告探讨了六大关键发展趋势,对企业在这一市场取得成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众不同的中国时装市场

“中国的时装概念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波士顿咨询公司项目经理周蕴;麦说,“中国时装市场格局不同于世界其它地区的时装市场。迄今为止,男性的花费与女性持平。运动服装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且百货公司一度是时装市场的主要零售渠道。”

随着消费者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的开放,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才开始通过时装来表达个性。外国品牌和本土品牌开始涌现,重新点燃了消费者对大牌的迷恋。比如,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先行者在上世纪80年代首次登陆中国市场,消费者对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十分期待,而运动品牌不仅符合这一要求,同时也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基本着装的需要。当时极少有场合需要穿着正装,李宁和安踏等本土品牌也在此期间建立了业务并扩大了规模,运动品牌在中国大行其道。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被调查的中国消费者的衣橱中一般有20%至25%是运动服装。在购买运动服装的消费者中,有30%每周穿着三次以上。但是,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并不是狂热的运动爱好者,他们平均每周运动不到一次,反倒是在美国或德国等国家有更多的体育爱好者,但他们衣橱中的运动服装仅占10%至15%。

谈到中国时装市场蕴藏的潜力,周蕴;麦称,在过去十年,中国时装市场规模增加了两倍,到2010年底接近4,000亿元人民币。然而14至45岁城市消费者的人均时装消费仍较低,每年仅为1,15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和英国,同类消费水平折合人民币分别为5,770元和5,020元。另外,许多全球品牌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并不大,例如,Zara在中国大约有70家门店,贝纳通(Benetton)约有25家,Gap有5家。与之相对,这些品牌在欧美等市场都拥有1,000多家门店。Topshop、J.Crew和Ann Taylor等其它全球或地区流行品牌都尚未在中国开设门店。

相比之下较早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品牌,它们的发展令人惊讶。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各有约6,000家门店,绫致(Bestseller)拥有4,000多家门店。中国体育品牌李宁和安踏各有约7,000家门店,而本地休闲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Metersbonwe)和森马(Semir)各有3,000多家门店,几乎所有这些门店都是单一品牌专卖店。

而这些运动品牌则采用特许经营(特别是单一品牌特许经营门店)作为其实现增长的主要业务模式,并从中获益颇丰。特许经营代表了一种标准化且易于操作的零售业态,有助于企业迅速扩张、市场准入更宽泛,而且无需投入大量的前期资本。例如,耐克的门店网络在2003年~2009年的短短六年间从约1,400家增至约6,000家。此外,由于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要求最新款式,而且运动服装并不像休闲服装那样会迅速过时,因此特许经营商能够以较低的库存风险进行投资及扩张。

单一品牌特许经营门店在此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在零售业格局发展的早期多品牌零售商还为数不多。同时,单一品牌专营店还能够使购物者感觉是从品牌公司直接购买,从而减少了消费者对假冒产品的担心。

到目前为止,百货公司一直主导了时装零售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百货公司是时装零售业主要的贸易形态,为消费者提供接触品牌的机会。报告称,百货公司仍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在较小城市尤为如此。尽管近年来出现了更多的创新型零售业态,但百货公司仍然在2010年占据时装零售销售的35%至40%。

“运动服装的主导地位,特许经营模式的激增以及根深蒂固的百货公司业态,使得过去十年的中国时装市场不同于世界上的其它任何市场。”报告撰稿人之一、波士顿公司合伙人吕晃表示。

未来十年六大新兴趋势

报告作者预测未来十年内的三大趋势与人口结构相关――年轻一代的时装消费将增加,女性的时装消费将占较大比重,更多高消费群体将来自较小城市。报告作者还预测另外三大趋势与消费者对时装的需求相关――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对适应不同场合的时装的需求日益增加,消费者对时装的见解越来越多地涉及情感层面,有机会通过新的分销渠道和零售业态提升购物体验。

报告撰稿人之一、BCG项目经理周蕴;麦表示:“对消费者情感需求份额和零售渠道的争夺将比过去十年更加激烈。”她补充说:“预测到这些重要的变化并尽早开发出合适的产品将是企业赢得中国市场的关键。”

报告称,典型的时装高消费群体处于30岁出头的年龄段,女性略多于男性,居住在北京、上海、沿海或省会城市。然而,十年后的典型消费者将完全不同。

年轻一代的时装消费将增加。报告称,在二三十岁的人群中,时装消费才刚刚开始增加。目前,这一人群的消费额比城市平均水平高出18%。这一“80后”群体并没有像其父母辈一样吃过苦。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外企或本土企业拥有一份较好的工作。这些因素转化成一种强烈的乐观精神。时装消费势头在“80后”人群中将继续上升,并将通过更加年轻、更加精通时尚的“90后”等新一代消费者群体得到进一步增强。

女性的时装消费占较大比重。随着未来十年的时装消费逐渐增加,消费群体比例将进一步向女性倾斜。迄今为止,中国男性和女性在时装上的消费开支趋向接近。男装目前在14-45岁城市消费者的时装消费总额中占46%,而女装则占54%。随着女性收入的增加,其时装消费水平提升更加显著。这一趋势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市场一致。在这些发达市场中,女性的时装消费是男性的1.5倍至2.5倍。

尽管如此,小城市消费者(四至七级城市)的时装消费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男性消费者在时装销售总额中的作用与女性消费者同样重要。事实上,在四至七级城市中,男性的年均时装消费略高于女性,54%的时装购买由男性消费者贡

献。在较小城市中,男性的时装消费仍极有可能超过女性。然而,在大城市(一至三级城市),这种平衡状态已经改变,男性的时装消费占43%,而女性则占57%。

更多高消费群体将来自较小城市。在未来十年中,许多高消费群体将居住在内陆或较小城市。2010年较小城市构成了约50%的时装市场,到2020年,三分之二的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将居住在四至七级城市,并将占据时装市场整体增长的60%。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利益份额将更加分散。如今,为了在中高价位的时装市场上实现80%的覆盖率,企业需要进入462个城市。到2020年,为了保持同样的市场覆盖率,企业将需要进入568个城市。

另外三个趋势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关。过去时装产品和购买渠道有限,这导致了中国消费者对运动服装的偏爱,也使大品牌和百货公司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未来十年消费者将变得更加成熟,从而使企业更有必要按照场合和消费者情感需求细分时装产品和服务。

休闲场合与活动增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不仅推动了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且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十年前可供选择的娱乐活动和社交场合有限,居住在省会城市的人们可能偶尔外出吃饭或唱卡拉OK。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居住在城市的人们而言,学校或工作和家庭构成了生活的全部。今天典型消费者的体验领域显著扩大,随着各种场合日渐增多,人们日益需要适合这种新生活方式的时装。中国消费者将继续尝试为不同场合配搭不同的穿着。这一切都意味着企业将有机会塑造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领先企业通过推广和销售能够满足特定场合需求的产品将成为市场的赢家。

由情感空间界定的消费者。消费者与日俱增的成熟度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结构性变化促使消费者对时装的见解越来越多地涉及情感层面。 十多年前的消费者被大品牌强烈吸引,但很少考虑到品牌可以代表个人身份或者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观。相比之下,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更多地表示,他们通过时装获得了情感方面的满足感。此外,许多中国消费者通过时装表达他们对向上流动性和提升社会地位的渴望以及特有的乐观态度。

“企业不可以再单纯依靠知名品牌的地位,消费者正在寻找能够与他们产生更深层次共鸣的品牌。时装产品必须能够牵动消费者的情感心弦。”周蕴;麦称。

新的分销渠道和零售业态。企业在确定利用合适的分销渠道进入并扩大市场时,必须全面考虑地理范围和城市层级。更为成熟的现代百货公司能够创造愉快的购物体验,继续成为这些城市消费者的周末休闲地。报告称,在这些城市中,新店开张仍然可以吸引人们大排长龙,有益的创新可以仅仅是清洁的洗手间、良好的照明以及殷勤的销售人员、或是发展成熟的会员俱乐部和零售场所的时装表演,这些都能吸引大量客户。

即使是在较大城市,百货公司仍然是有力的竞争者。目前,超过35%的时装销售额来自百货公司。此外,进入百货公司的品牌依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北京某大型百货公司的一位楼层经理在接受采访时称:“新品牌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来证明自己。”但总体而言,大城市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期待更积极、更新颖的购物体验以及高品质的服务。因此他们逐渐对百货公司失去兴趣,其缺陷在于开放的楼层规划、缺乏差异化的时装品牌布局以及由单个品牌企业培训的、素质参差不齐的工作人员。一个简单的原因是,百货公司的发展历经久远,顾客已经有些厌倦,并在寻求新的购物体验。在现有的渠道选择中,购物中心的定位使之表现良好,主要原因在于其拥有更加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并紧跟最新潮流趋势。然而单一品牌专卖店或柜台仍将成为主导形态,这是因为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更加深入,并渴望购买特有品牌。

周蕴;麦称:“至于未来究竟是多品牌零售渠道还是单一品牌零售渠道更适合某一品牌,要取决于该品牌在中国时装市场上的定位。在美国等市场,Saks Fifth Avenue和Bloomingdale等百货公司如同消费者的衣橱顾问,由卖手帮助消费者在众多品牌中圈定选择的范围。”她表示,中国多品牌零售商通常没有类似的能力,这使得它们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较弱。但也有一些多品牌零售商(比如香港的I.T)已经开拓了一个小众市场,将新潮而又不太知名的小众品牌引入中国时装市场。

服装零售报告篇(3)

外部信息来源

时尚流行预测机构无疑是为广大时尚业界人士所熟知的信息来源之一。当一个公司或企业的人员无法承担飞来飞去参加各大时装的费用,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观看所有现场的流行,通过专业的资讯分析机构获取精准的信息非常适合。过去到今天有不少的专业流行趋势机构,他们有专业人员参加各类活动,并总结和归纳所有的特色。而过去10年,英国的WGSN公司的出现以及与它同类型的网络资讯服务商,更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为服饰相关的企业提供了无限量的信息。

零售报告

是由专业的研究和调查机构针对商品零售所作的年度分析,许多零售商都依靠零售行业报告获得零售产业的重要信息,由于大多数报告都集中在时尚类商品方面,因此其服务对象也直接针对的是经营时尚类商品的商场。以美国的零售报告机构(Retail Reporting Bureau)为例,该类机构通常按月向客户收取费用,费用额度大小以零售商的规模及其分支机构的数量为依据,而机构每月提供给客户30-35条商品信息,包括销售状况良好的商品名称以及这些商品的销售地点,该组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就是因为每天都派人在许多商场中进行考察,并定期到许多批发市场进行调研,与此同时,他们还每天研究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并能够从数百个买手那里得到相关信息。

时尚预测人员

分支机构遍布全球的Promstyl、Carlin、色彩流行委员会(Committee on Color&Trends)、流行面对面(Faces Fashion Report)等等公司都是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中的一部分,他们在采购季节来之前,通过预测时尚的流行趋势向买手提供帮助,从而有助于买手制定长期采购规划。

商业出版物

买手完整实现其商品职责的最安全与花费最少的方式之一,就是阅读商业报刊,这些定期出版物雇用众多编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他们考察不同市场并分别作出相应评估。时尚类报刊上的信息,包括款式、色彩、人们的购物喜好,对于那些必须每天关注市场信息的买手而言,这些杂志所刊登的信息非常宝贵。除此,还有其他一些重点关注零售业更为综合方面信息的商业报刊,它们提供有关商品的技术进步、促销计划、经济状况等可能影响消费者购物程度的信息。

时尚类报刊中包括《女装日报》(Women’s Wear Daily),《每日新闻纪录》(Daily News Record),《童装业务》(Children’s Business),《鞋履信息》(Footwear news)。更为综合的商业报刊如《连锁时代》(Chain Store Age Executive),《商场杂志》(Store Magazine)等。

除了直接获取信息报告和阅读专业刊物,加入商业协会,能够获得如产业趋势、影响零售商趋势、商品销售方向等多方面意见。

买手的公司内部信息来源

为对任一采购制定恰当的计划,买手必须仔细评价来自公司内部的大量信息,在这其中,虽然人们普遍认为以往的销售记录是最重要的,但是其他同事如商品管理层的指导、商场管理人员与销售人员的建议以及消费者调查等,同样是买手做出采购决定前必须认真对待的。

对以往销售的分析

电脑的出现让保留永久信息成为可能,买手可以看到随时更新的销售记录,买手需要的报告包括不同尺码与颜色商品的销售状况分析、商品种类与价格报告、热销商品报告、半年计划、采购情况、基本的存货更新、分店销售概要。尽管报告看似提供了无穷的商品信息,但是只有买手的分析才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

商品种类中的主要商品和基本商品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买手可以经常使用自动再订货采购。但是时尚类商品会持续流行一段时间,这类商品需引起买手的高度关注,以男装为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市场上对于正式场合长期穿着的休闲装的出现为该类商品带来了巨大变化。无论购买数量超过或低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都可能严重影响公司的利润。

价位形象,如“高价”、“低价”、或“价格适中”会在消费者中广为传播,所以采购的商品必须能满足商场执行既定价位政策的要求。

季节性商品买手都明白,有关款式信息方面的销售记录不会直接告诉他们批发市场正在经营什么商品,只有对这些销售记录进行仔细分析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选择。

在颜色方面考察销售记录,并进行适当分析,可以推测消费者是追逐流行色还是不具备买新颜色的的喜好,若是前者买手可以菜去购进被认为是未来流行色的策略,相反坚持购进基本色商品可以减少风险。

对尺码的关注,可以帮助某些款式采购时间加少采购量,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帮助买手提高成功采购率,而减少必须降价销售的商品种类。

通过对退货记录的分析,可以了解顾客真正的喜好和采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商品采购提供修正。经常关注退货信息,才可以真正修正以前的错误决定。

销售人员与商场管理者的帮助

在有固定店铺的零售组织中,销售人员与商场管理者是在经营一线,与顾客发生直接联系的人员,所以买手都很乐意与他们进行经验交流。那些办公地点设在旗舰店的买手可以与他们直接沟通,而那些不在商场办公的买手则会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与他们取得联系。在大型零售组织中,买手会受到两个层次的销售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即销售主管与销售部经理,在得到这些高层职位之前,这些人员都从事过买手工作,并可凭借由此获得的丰富经验向买手提供帮助。以下这些信息是电脑记录无法提供的:

1)商场没有经营顾客需要的品种

2)顾客需要购买的商品缺货

3)商品不合适(不仅仅是尺寸问题)

服装零售报告篇(4)

Jimmy Choo经典系列闪亮登场

Jimmy Choo经典老款注入新鲜元素,焕然一新。新推出的Choo24/7系列,是在原有畅销款式的基础上,在鞋楦、颜色和装饰等方面加以更新。本周28系列中的厚底鞋、尖头浅口无带皮鞋以及系带晚装高跟鞋将在该品牌的米兰陈列室展出,并将于明年1月在Jimmy Choo专卖店以及萨克斯第五大道(Saks F1fth Avenue)精品百货公司,Nordstrom#n纽约的伯道古德曼(Bergdorf Goodman)百货公司同步上市。Jimmy Choo创始人兼总裁Tamara Hllon表示:“这些鞋子是每个女人的衣柜都必不可少的永恒投资。”新系列的价格从395美元到1200美元的昂贵的镶有铆钉装饰的升级版角斗士高跟鞋(G1enys gladiator stiletto)比比皆是,其中增加了黑色或香槟闪烁、金属黑眉锦蛇、豹纹等各种各样的彩色专利饰面以及平底、35毫米、65毫米等的鞋跟的变化,秋季系列中还将增加靴子。摘自WWD9月

Tommy Hilfiger――20世纪60年代曼哈顿风格

服装零售报告篇(5)

广告市场发展特点

综观这几年中国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告市场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

1.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告市场份额尚小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2005年1-10月的广告见刊额是17亿元,占报纸的3.22%,占整个报刊的2.95%。从发展趋势看,本类报纸在报纸中的广告市场份额从2000年到2005年仅仅上升了不到一个百分点。

根据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告总量基数小,即使增长率高,增量比较大,在整个报业市场的增量中也不是特别明显。

第二,真正做得好的城市周报还不是特别多,大部分的城市服务周报仍旧处于发展的酝酿阶段,没有呈现爆发式增长。

第三,由于受刊期的限制,周报比起日报来,广告容量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中国报纸的广告主力军仍旧是日报。

2.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广告增长率仍处高位

从广告增长率来看,城市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广告增长率都保持在15%以上。除2003年之外,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告增长率都高于同期的报纸和报刊广告增长率。就是在这种增长状况下,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告额从2001年的7.45亿元到2005年前10个月的17亿元,增长了近10亿元。

3.两级分化严重

广告集中度的指标可以明确地反映出一类报纸中两极分化的状况,按照这个指标来核算,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中各个报纸两极分化比较严重。2005年1月到2005年10月广告收入排在前3位的广告集中度已经达到60.56%,而前5位达到72.97%,前10位接近90%。

4.广告行业特征性强

分类广告、医疗服务机构、服装服饰是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前3大广告行业。如果对比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前10大广告行业与报纸总体前10大广告行业,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是用自己的服装服饰、化妆及卫生用品、食品饮料、家居家装行业替代了报纸总体当中的机动车、家电、药品和保健食品行业,也就是说,服装服饰等四个行业是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特征标志行业。

第二,作为支柱的分类广告日趋重要,已经成为支撑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广告体系的主要力量。

5.在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发展状况较好

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城市,也是中国三大广告中心,这三个城市中的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发展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占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1.69%、9.86%和6.47%,而其他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市场份额一般都在6%以下。

6.广告经营特色鲜明,大版面、彩色广告逐渐成为主流

从这几年投放在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各类广告的次数看,1/4版以下的广告需求在下降,而1/4版以上的大版面广告的比重逐渐增大。另外,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彩色广告投放次数比重也逐渐增大,2005年占56.9%,可以说,大版面、多彩色广告成为了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一个重要特征。

7.广告占版率上升,单版广告价值还需提升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告占版率高于报纸的总体水平,且在2005年有一个上升趋势,达到32%。但从单个整版的价值看,现在城市周报的版面价值低于报纸总体水平。报纸版面可以视为一种稀缺资源,在报纸版面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广告的途径有两个,要么提高广告占版率,要么提升单版广告价值。而提高广告占版率是以牺牲报纸可读性为代价的,要冒很大的风险,因此提升单版广告价值应该是比较理想的途径。从目前情况看,城市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广告容量提升主要是采用提高广告占版率这个途径,也反映了在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方面还需要提高。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零售发行市场发展特点

慧聪通过对中国重点城市的报纸零售市场调查发现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在零售发行方面的特征:一是零售发行地域性强,在北京市场中,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占零售市场的6.71%,在上海市场中此比例为34.27%,在广州市场为1.16%。二是重点城市折扣水平相当,北京略低。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广告市场发展预期

服装零售报告篇(6)

服装市场调查报告1

市场调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市场对产品需求的情况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料。狭义的市场调研是指对购买商品、消费商品的顾客(个人或团体)所作的调研,研究顾客对商品的意见、要求、购买力、购买习惯和动机等。广义的市场调研除了对顾客作调研外,还包括调研产品的需求量、价格、流通渠道等内容。把市场调研获得的情报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归纳,得出恰当的结论,提出采取行动的合理建议,进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就是市场调研报告。

一、 调查目的

对北京市童装消费需求进行调查了解。

二、 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北京市童装消费家庭。

调查内容:对家庭购买童装的类型、决策方式、信息渠道、消费金额进行调查。

三、 调查时间、地点、范围

调查时间:___

调查地点:___

调查范围:___

四、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口头访谈法、和文案调查法。

五、 情况介绍与分析

1、庞大的消费群体与有限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 我国16岁以下儿童拥有3亿,五彩缤纷的服装市场中,童装的占有率却很低,仅10%。目前我国拥有4.4万个服装生产企业,可有品牌的童装专业生产企业还不到200家。

2、童装市场竞争激烈、国内童装缺乏竞争力 近几年国外品牌童装已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几乎达50%,而国内有特色的童装品牌所占市场份额还很小,只有30%左右,70%企业处于无品牌状态。

3、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童装市场中产品结构表现不尽合理,市场上以幼童服、小童服居多,婴儿服、中童服、大童服偏少,尤其是以大童服装断档严重。

4、据北京市36家亿元商场童装价格调查显示,1998年童装平均价格为85元/件(套),其中100元/件(套)以下的童装占总销售额的19%,100元-200元/件(套)的童装占总销售额的29%,200元/件(套)以上的童装占总销售额的52%。从中不难看出我国童装价格普遍存在价格偏高的趋势。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总体不高,因而对童装需求仍以中低档和低档为主,其中以低档服装占绝对垄断地位。

5、运动品牌童装在童装市场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54.2%的儿童说不清楚自己喜欢哪个品牌,排名靠前的以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为主。

6、0~13岁的儿童,购买的决策者多数是自己的.父母,而十四到十六岁购买决策这多为自己。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我们可以采取不同对象的促销活动来促进销售。而对服装信息的来源,多为逛街而来。

六、 童装市场趋势预测

1、健康环保功能不可忽视

童装在继承棉、麻、毛等天然材质的同时,如全棉布、涤棉、水洗布以及休闲味十足的灯心绒,防水、抗菌、防臭等功能性与健康性的布料所做的童装大受欢迎。绿色环保的概念也在童装上被充分利用。就发展的趋势来说,健康,环保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2、卡通系列和休闲童装共存

在目前市场上以卡-通形象为主的情况下,休闲童装也逐渐成为了消费者青睐的对象,休闲、自然、中性。女孩的活泼、俏丽,男孩的率真、顽皮都从中体现出来,图案也以自然、镶拼、和谐等受宠,而以往那种生硬显眼的卡-通图案少了。这也体现在家长重视为儿童选择自然天性,以不束缚孩子、而是让他们感到自在的着装为目标。

3、颜色、款式成人化发展

童装的颜色一向比成人装亮丽,如今这种情况则有所改变,童装色彩有随着成人服饰流行变化的趋势。除金色外,目前成人服装流行的红、粉、橙、驼色等也都在童装中随处可见。这类童装款式设计大方、线条流畅,衣裙、衣裤装饰性较少,且结构简单,上下分开,便于孩子穿衣、脱衣。

4、流行装饰增多

童装在图案设计中舍弃花卉动物图案,可爱的卡-通绣花和小方字是重点,动画片中的“唐老鸭”、“小笨熊”、“米老鼠”、“机器猫”等被充分运用帖、压泡工艺制作得俏皮可爱。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图案设计变得小巧了许多,穿上可显出一般高贵的质感。服饰的配套也非常讲究,配内衣、帽子、马甲、背带、腰包等,不一而足。

5、衣服尺寸增大

现在的孩子发育较快是不可否认的,反映在童装市场上,尺寸比例明显放大许多。针对中国10-16岁的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层的穿着及审美情趣,尺寸就放大到一定的高度,充分体现少年儿童喜爱宽松和显示自我个性的特点,让童装的范围长高又变宽,这类服装穿换简便,有利于孩子们的体育运动和日常活动。

七、 结论及建议

童装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并不断发展与壮大,一定要把握好消费者市场、资源和文化的变化趋势,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调整行为方式,挖掘自身潜能,以提高竞争实力。

八、建议:

1. 童装的时尚设计要求要高。虽然目前童装市场的主流产品仍以休闲和运动为主,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在购买服装上的发言权越来越多,时尚类童装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大。相对于过去以保暖、舒适等传统实用功能为要求,现在的儿童服装有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2. 品牌建设势在必行。从目前我国童装业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童装业最缺乏的是品牌建设的意识。童装的品牌消费将成为主流,尤其是知名度较高或市场较成熟的品牌,将成为孩子和家长首选购买的目标。

服装市场调查报告2

20__年,我国服装市场整体表现相对平稳,国内服装销售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但与往年相比不同的是,20__年,我国服装市场商品平均单价同比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涨,消费下移态势明显,高档销售增速减慢,网上购物增多,快时尚和平价商品在很大程度缓解了通胀给消费者服装消费带来的压力,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呈现出较快的发展。

从服装市场运行情况来看:

(一)单价大幅上涨带动服装零售额同比继续快速增长

20__年,我国服装市场销售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均在20%以上。

服装单价的快速上涨是拉动20__年服装销售能够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重要因素,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20__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品牌类服装价格同比上涨20.3%,相比2010年加快1.2个百分点。单价增长对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9.9%,相比2010年大幅提高了28.2个百分点,这也就是说,20__年服装零售额的增长将近80%是来自于单价上涨的拉动。

(二)服装零售量增速为2001年以来最低

服装价格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品牌服装价格的加速增长给消费者服装消费带来了较大的压力,20__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各类服装零售量同比仅增长4.36%,比2010年零售量增速大幅下滑5.84个百分点,同时,也是2001年以来最低水平。

(三)服装消费下移态势明显,高档消费增速放缓

20__年,服装价格的快速上涨引发了我国服装消费下移态势明显,高档服装消费增速显著放缓。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__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高档商场服装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仅为10%,比整体水平低11.5个百分点,零售量同比更是出现了12.7%的下降。

(四)快时尚服装品牌加速布局国内二三线市场

20__年,ZARA、H&M、C&A、GAP、Uniqlo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华门店数继续快速增长,向二三线发展的趋势明显。根据统计,20__年zara和H&M新开店铺中,二三线城市所占比重均超过了80%,分别为82.8%和83.9%,

(五)多数商品品牌集中度不及上年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16类服装商品品牌集中度的统计结果显示,20__年,16类服装商品中,前十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合计超过50%的只有4类,和上年基本持平。

品牌集中度相比上年有所提升的有7类,分别是男西装、女装、羊毛衫、羊绒衫、女性内衣、皮革服装和裤子,比2010年减少1类,其中涨幅最大的是男西装,达到3.51个百分点;品牌集中度相比上年出现下滑的品类有9个,其中棉毛衫裤、牛仔服、运动服、童装和羽绒服的下滑幅度均超过1个百分点。

对20__年服装市场发展趋势展望:

(一)20__年服装价格涨幅将趋缓

20__年价格上涨导致的服装实际销售增速显著放缓将引发服装生产企业、中间商和零售企业对服装定价的深度思考。同时,生产企业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以及外贸压力下导致的出口转内销增多等,都将使得20__年服装价格涨幅相比20__年有所放缓。

目前,我国服装消费正处于规模扩张期,消费刚性相对较强,价格涨幅的趋缓预计会带动20__年销售数量增幅回升,从而保证20__ 年服装消费增长仍会保持稳定。

(二)平价服装市场将快速发展

随着服装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对国内服装的.价格越来越难以承受,但平价服装销售却在20__年表现突出,主要是因为其价格优势很大的缓解了通胀给消费者服装消费带来的压力。预计20__年,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平价服装品牌加速在国内市场布局,平价服装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三)差异化服装将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商品同质化、单一化的现状很难满足消费者对服装消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由于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不同收入阶层在应对服装价格上涨的时表现出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因此,预计未来差异化服装将不断涌现。

(四)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将借助资本市场

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因此只有经营好品牌才能保证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但经营品牌不但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

而资本市场可以提供品牌服装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并借此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预计未来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将会借助资本市场。

(五)服装企业将继续发展多品牌战略

市场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的个性服装需求会越来越旺盛,需要更多的服装品牌去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同时,在当前的环境下,单一品牌运作只能抓住一小部分市场,并且风险相对较大,而多品牌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因此,多品牌依旧是发展趋势。

(六)网上销售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从20__年的发展趋势看,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线上发展,服装网上销售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网上销售已经进入了拼资金、拼价格、拼渠道的时期;同时,为了规范市场,政府相关部门正在逐渐加大对网上销售的监管,例如增加税收,销售正品服装等,这将导致大批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另外,消费需求升级,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装将逐渐从比价升级至比服务。因此,随着服装网上销售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将不断加剧。

服装市场调查报告3

一、内容简介:

此次,黄州实训我们调查了80个女性消费者各20个男消费者。他们的年龄阶段大多在16-25岁之间。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黄州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在100-150之间。不过也略有一部分消费能接受150-200元这个价位。而且,消费者对于衣服质量的要求也是蛮高的,他们大多求针织及混纺。不过对于卖衣服的地点消费者更愿去那种专卖店或商业条街。对于服装的选择消费者更注重选择比较休闲得体的衣服。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发现黄州的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更有甚者就没听说过网上购物。对于名牌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此次黄州调查让我们认识到对于网上购物还需要我们大力推行,对于我们网上开店而言即是一种扩展市场的机会,不过也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开创市场,打开黄州这个“没网”的现象。

这个只是对于我们这次调查的一个简单的描述,下面是我们这次调查的细节分析。

二、主体内容:

1、调查的背景

从整体来说:服装行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在纺织服装业中傲视群雄。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服装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巩固现有市场,维护出口秩序;共享潜在市场;创新的市场;实行标准化战略。出口企业更应做好“后配额时代”的应对良方:首先是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实业化建设,促进贸易向上下游的延伸,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益;三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开发自有品牌;四是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中国专业服装项目市场调查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有效客户和潜在客户提供了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2018整个系列主要为单一色调,当中黑和白代表了双重特色,如硬和软、历史和现代,也代表了品牌的风格。

1).服装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形成的市场,它是一个门槛低且容易进入的市场,正因如此,它也是最容易饱和及衰败的市场同时它对区域的要求很明显,小县城有小县城集市,小村落有其小市场,大省会城市也有与它相匹配的规范的市场

2).据调查,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注意仪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与选择不仅与人的心理、年龄、性格有关,还受到其它客看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并同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3).21世纪的消费迎合现代人着衣的不同品位与风格。

c.价格是购买服装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有超过半数的购买者只愿接受100元左右的服装价位。

d.就购买服装的场所而言,58.06%的女性和47.37%的男性选择在专卖店购买。

e.调查显示,人们普遍认为,服装批发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品档次不全、产品质量不高、卫生条件差等。这些问题都是服装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表明,采购者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在一个产品档次全、产品质量高、金融设施健全、环境舒适的服装批发市场采购服装。

服装市场调查报告4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服装企业网络分析:

1、行业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服装消费国和服装出口国,不仅产业规模世界第一,而且制造水准也跃居国际市场主流。但我国却称不上世界服装强国,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内知名服饰品牌,仅浙江省就拥有8个“中国驰名商标”的服装品牌:雅戈尔、杉杉、步森、庄吉、报喜鸟、罗蒙、万事利、浪莎等,但与国际品牌诸如Armani、Versace等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不仅数量少,而且影响力也不够,这些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几乎为零,远不及茅台、海尔在国际上的声誉。

而同时,我国消费者对于服装服饰所表现出来的欲望和热情吸引了越来越的国外企业,他们瞄准了中国这个大市场,抓住了中国大制造厂的特点,纷纷在中国建厂、做品牌。1979年法国高级时装大师皮尔`卡丹第一个冒险在中国经营外国服饰品牌,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极其辉煌的品牌效应。自此在中国的土地上国外服饰品牌风起云涌般地出现,其中大多数都是有着很长历史的成熟品牌。

可以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较量,中国服饰品牌在高端市场已是节节败退。环顾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高档商场,满目皆是洋文品牌。从这些服饰品牌进入市场的规模、产品结构、设计水平和终端形象来看,国内服饰品牌能与之竞争者寥寥无几。2004年初,北京几个高档商场相继采取品牌大调整行动,结果是将很多国内品牌调整出了商场,这引起了业界不小的骚动。我国的开放是必须的,本土国际化竞争也是必然的。中国本土的服饰品牌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甚至胜出,唯有做强品牌。

目前我国国产服装供过于求,高档和中高档消费市场已被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及其二线品牌所占据,中国服装业如果再不转变缺乏品牌实力的粗放型发展路子,将有可能丧失对国内中高档市场的控制时机。因此,中国服装企业应当紧紧抓住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推动我国服装品牌与国际接轨。

2、产品特性分析: 服装以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宜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以这四种纯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有时穿著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

下面,对常见的服装面料的特性分别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棉布

棉布,是各类棉纺织品的总称。它多用来制作时装、休闲装、内衣和衬衫。它的优点是轻松保暖,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甚佳。它的缺点则是易缩、易皱,外观上不大挺括美观,在穿著时必须时常熨烫。

2、麻布

麻布,是以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各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一种布料。一般被用来制作休闲装、工作装,目前也多以其制作普通的夏装。它的优点是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性甚佳。它的缺点则是穿著不甚舒适,外观较为粗糙,生硬。

3、丝绸

丝绸,是以蚕丝为原料纺织而成的'各种丝织物的统称。与棉布一样,它的品种很多,个性各异。它可被用来制作各种服装,尤其适合用来制作女士服装。它的长处是轻薄、合身、柔软、滑爽、透气、色彩绚丽,富有光泽,高贵典雅,穿著舒适。它的不足则是易生折皱,容易吸身、不够结实、褪色较快。

4、呢绒

呢绒,又叫毛料,它是对用各类羊毛、羊绒织成的织物的泛称。它通常适用以制作礼服、西装、大衣等正规、高档的服装。它的优点是防皱耐磨,手感柔软,高雅挺括,富有弹性,保暖性强。它的缺点主要是洗涤较为困难,不大适用于制作夏装。

5、皮革

皮革,是经过鞣制而成的动物毛皮面料。它多用以制作时装、冬装。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革皮,即经过去毛处理的皮革。二是裘皮,即处理过的连皮带毛的皮革。它的优点是轻盈保暖,雍容华贵。它的缺点则是价格昂贵,贮藏、护理方面要求较高,故不宜普及。

6、化纤

化纤,是化学纤维的简称。它是利用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纤维的纺织品。通常它分为人工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门类。它们共同的优点是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悬垂挺括、滑爽舒适。它们的缺点则是耐磨性、耐热性、吸湿性、透气性较差,遇热容易变形,容易产生静电。它虽可用以制作各类服装,但总体档次不高,难登大雅之堂。

7、混纺

混纺,是将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纺织而成的织物,可用来制作各种服装。它的长处,是既吸收了棉、麻、丝、毛和化纤各自的优点,又尽可能地避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而且在价值上相对较为低廉,所以大受欢迎。

3、网络市场现状分析:

服装零售报告篇(7)

服装业作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近几年呈现出了持续发展的增长态势,但由于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市场因素,服装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与竞争压力,重塑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服装企业提上日程的课题。

一、服装企业营销渠道模式

(一)商场经营模式

商场经营主要体现在百货大楼、大型商场及超市中的买卖等。其中商场经营模式主要采用代销、租赁等形式。租赁是指服装企业租赁商店货柜台,直接派售货员销售自己的服装。由于这种方式会影响到商店的整个形象,也不利于商店的统一管理等,所以在一些大中城市的服装销售中,主要采用代销的形式。代销就是服装企业把自己所属的商品提供给商店,商店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后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活动的补偿代价。大型商场是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商品的重要场所,其中服装销售更是重要的品类。据调查,有40%的消费者在大型商场购买服装。可见,大型商场对服装经营结构的调整将使服装市场出现新的经营格局和竞争格局。

(二)销售的模式

在美国,商归入批发商的类型。商并不拥有产品所有权,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买卖成功,并从中获取佣金。商不是代表买方就是代表卖方,服装行业里的商常常代表卖方。商一般有制造商、销售商、采购商等形式。在我国的服装销售市场中也有许多采用这种方式,其主要原因是:利用商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可以提高服装品牌销售的安全系数,可以提高服装品牌流行的信息可靠性,可快速突破地方市场保护主义,加快产品的流通速度,具有融资的效能,能快速增加市场份额等。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佣金较高等。

(三)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就是一种营销产品和(或)服务和(或)技术的体系,基于在法律和财务上独立的当事人――特许人(Franchiser)和受许人(Franchisee)之间紧密和持续的合作,依靠特许人授予其受许人权利,并附加义务,以便根据特许人的概念进行经营,具体包括:受许人被允许在限定的区域和时间内使用特许人的商标或经营某一特定的业务;在特许合同期间特许人对受许人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特许业务的经营;按照特许合同,特许人有义务向受许人提供业务支持,包括特许业务的组织、人员培训、商品策划、管理等各个方面;受许人定期要向特许人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特许经营合同不同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也不同于同一家母公司的两家子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而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现代的特许经营诞生于美国,到20世纪50年代,特许经营发展成为经营方式特许经营。这种方式目前在我国的服装企业比较火爆,例如,由皮尔・卡丹开设的第一个特许专卖店后,其优势卓然,既可以利用授权人的管理优势,又能借助被授权人的资金等,扩大企业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双赢。还有历届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几乎绝大多数服装企业都打出“诚邀特许加盟”的招牌。

(四)网络营销模式

电子邮件营销:企业购买邮件地址库,将自己和产品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出去。文字链广告营销:写一段话,将这段话链接上企业的网站后放置在各大门户的相应板块。如果用户上网看到并且点击,则可以到企业的网站上浏览查看。搜索引擎结果文字链营销:此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对目标客户比较聚焦。例如,用户在搜索“服装”,他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出来的结果是与“服装”相关的企业。网络图片广告营销:网络图片广告牌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上的广告很类似,也很容易理解,当网民浏览一个网页时,它上面放置的广告条幅、按钮等就会出现,从而被人看到。除却以上营销模式之外,在我国的服装领域中,许多服装企业纷纷开展了邮购销售渠道的模式。例如,北京的曾丹时装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二、服装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渠道的辐射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渠道辐射力和控制力的问题会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渠道辐射力与控制力减弱。企业便不得不小心应对可能面临的渠道危机,较大规模的企业在经营初期往往都是比较弱小的,且资源非常有限利用分销商的网络资源推广产品是一种合理有利的方式。当然,这也会使企业形成对分销商的依赖,当企业对分销渠道的控制力减弱或分销商不进行合作时可能会造成渠道成本不断增加。渠道产出日益减少的现象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当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大时,企业需要为规避渠道风险并为后续产品奠定渠道基础。此时,企业的渠道辐射力和控制力弱相应跟不上,没有凭借自身的财力和市场管理经验组建自己的分销网络,把渠道成员纳入自己的规范控制之下,那么从市场竞争的需要和企业长远利益来看,无异于企业自己放弃了掌握渠道主动权的机会。企业放弃了主动权,根本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渠道成本。

(二)营销渠道窜货问题严重

窜货又称倒货或冲货,是经销网络中的厂家分支机构或中间商受利益驱使跨区域销售产品从而造成市场倾轧,价格混乱。严重影响厂家的声誉的恶性经营现象,窜货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窜货是指渠道成员受到利益驱使跨区域销售产品而造成市场混乱、严重影响厂商声誉的不良现象,畅销产品往往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对于恶性窜货,企业必须尽快处理,否则,企业的价格体系可能会崩溃,恶性窜货会影响到广告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投放效果,会增加家渠道的相对成本。一般而言,大公司在制止恶性窜货这一市场投机行为方面往往做得比小公司好,跨国公司一般做得比国内公司要好。

(三)服装营销渠道无法实现链式管理

现在的百货商场可谓是泛滥成灾、参差不齐。由于市场分析不够,目标市场不准,很多服饰企业最初是大批量的生产,以供商场所需,但最终又多被成批的退回造成积压库存。零售商业发展集中化、业态单一化。一是集中在城市繁华地带,二是以百货业态为主。这种单一业态的零售服务根本难以满足消费者差异性的需求。企业库存累积过多,不知该何去何从;久而久之,资金回笼甚为困难。不同服装品牌的零售系统层次差距过大,涵盖着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全部过程的实体分销,没有真正实现链式管理等。

三、服装企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加强监督和控制营销渠道

服装营销渠道是服装生产商的产品流向消费者的渠道,服装生产商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制力度的大小,对该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服装企业必须建立好自己的营销渠道。建立好自己的营销渠道主要是对营销模式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标准: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等。在建立好自己营销渠道的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营销渠道。控制自己的营销渠道主要是指加强与营销渠道成员的合作与支持,在营销渠道控制中拥有主动权。其基本手段可采用:沟通、利润控制、库存控制和营销方案控制、掌握尽可能多的下一级中间商等。如奥特莱斯零售业模式、定制销售渠道模式等。奥特莱斯源自英文OUT-LETS,是“出口、出路”的意思,用于零售业指专门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商店组合,折扣低至七折以下,被称为“品牌直销购物中心”,是欧美最为流行的零售业态。“奥特莱斯”(Outlets)最早诞生于美国,迄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奥特莱斯零售业最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就是定位准确,即名牌、低价。尽管所售商品是下架、过季和断码名牌,但却是全新的,而且价格普遍是商场价格的60%以下。奥特莱斯的目标消费群体是有较高收入、名牌认知程度高、品牌意识强的消费者。这些顾客不一定是非得购买当季时尚名牌,即使是稍微过季,只要是货真价实名牌,仍然会成为他们的首选。这种瞄准特定群体的销售定位是新业态出现的客观基础,也是现代商业发展的趋势。

(二)重视商业情报的收集

商业情报的收集对企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情报的收集对企业贡献率一般都是秘而不宣的。据现在才公开的1997年的统计表明,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通用电气为7%、惠普为7%、可口可乐为5%、英特尔为5%。因为情报的获取手段和反获取手段都在增强,这些企业的情报贡献率就不可能稳定发展,肯定处于被动阶段,对不同的企业来说肯定有增有减。应该承认,我国的服装企业情报工作显得滞后了很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国际化,商业情报在服装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激烈了,服装企业对情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应尽快加强。

(三)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当今社会,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时装流行的周期越来越短,变化越来越丰富,这就需要现代化的服装企业能够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灵活快速的调整产品的款式和数量,增强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的效率以增加企业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单靠自己本身是不可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的,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有利条件,调用下游联盟企业的实时销售信息数据,直接进行分析,也可充分利用客户或者消费者的反馈单表的搜集来获取一定的反馈信息数据,或者直接与供应商、营销渠道中各环节之间建立相互信任、资料共享的联盟关系。为了提高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美国先后建立了由众多厂商参加的快速反应联络组织,他们把服装面料辅料制造商、服装制造商、批发商及零售商相互联系起来,指定了相互联系的标准,确定了产品标签上条形码的编码方法,建立了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使相互间的大量文字信函由计算机联网通讯所代替,减少了信息传替的误差,确保了快速反应的实施。

(四)拓展服装的国际渠道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形成,现代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不仅是质量、成本的竞争,更是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的竞争。加入WTO,我国企业将更多地面临研发设计、品牌定位、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引进、跨国营销体系的建立、跨国采购的采用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需要有创新的眼光和创新的能力做支撑。总之,由于受国际、国内及自身条件的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的许多服装企业都在寻求新的服装营销渠道模式,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许多服装企业自身不成熟的生产条件和营销渠道模式与国外先进的服装企业处于同一平台进行竞争时,会面临更多严峻的挑战。然而,若想生存,就必须更新观念,克服短期行为和浮躁的心态,注重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建立与控制等,使服装企业真正具有立于世界服装市场激烈竞争的实力。

参考文献:

1、李亭.服装企业如何选择销售渠道[J].经济论坛,2006(3).

2、丁来兵,王中林,徐伯俊.浅析品牌服装企业营销渠道整合与优化[J].山东纺织科技,2006(1).

3、陈涛,赵军.中国企业营销渠道冲突与管理战略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6).

服装零售报告篇(8)

周年纪念网站是WGSN网站的迷你版本,每个人都能看到特别创造的分析内容,包括10大最具影响力的零售商、10大初露头角的学生,10大未成主流的潮流和10大商业构想。

服装零售报告篇(9)

1、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买到的货物是这么来的。

货从工厂生产出来,厂家把货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卖给零售商,零售商再把货卖给我们。

大家都有钱赚,这样的幸福日子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有个叫大卖场的零售商出现。

大卖场说,以前的玩法太LOW了,那叫传统通路,哥让你见识下什么叫现代通路。

现代通路的玩法就是,我不花钱买你的货了,你的货在我这儿卖,等我卖了再跟你结算,账期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

仗着地段好,客流旺,大卖场的这种玩法还真的火爆起来了,各种产品纷纷往大卖场挤。大卖场又说了,现在进我店的产品太多,你要在我这儿卖必须要交钱,这叫进店费。产品太多,你进了也不一定能卖好,想卖好怎么办?交钱!我给你堆头、海报宣传等等。

于是,大卖场和一些连锁便利店系统就这么华丽变身了,不光靠卖货的差价挣钱了,关键是收费。

很多零售商一看,这方法好,旱涝保收,慢慢都学会了。

这个所谓现代通路可以称为“新零售1.0”。

2、

这些年,电商发展起来了,也是直接学习了新零售1.0的做法,靠着收管理费和广告费挣钱。

淘宝名为电商平台,实际它不是零售商,相当于网上房地产商和广告商。

零售的工作都让上游做了,通常是生产厂家,这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反专业化,逼迫生产厂家,既做品牌商,又做物流商,又做零售商。

看上去很美好,实际很苦恼。

1、生产商做零售不专业,效率低下

2、平台方店大欺客,各种费用层层加码,供应商不堪重负

结果1、消费者买到价高质次产品,甚至假货山寨泛滥

结果2、供应商无利可图,7亏2平1赚,比股市还惨

电商平台虽然目前赚的盆满钵倾,但把鸡都杀光了,这鸡蛋也就吃不上了。

于是,就一个实际上并不是零售商的企业提出了“新零售”,算是“新零售2.0”吧。

纯电商会死,未来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全渠道融通,商品通、会员通和服务通。

然后阿里研究院还出了个新零售报告专门解释。

啥意思呢?原来是我提供平台,卖家买家上面交易,我坐地收租。现在卖家老亏钱,卖不下去了,买家的满意度也不高。怎么办呢?我把平台做大,把线下的终端也装进来,把产品体验和售后服务也装进来,把高价值顾客通过会员制也装进来。

这样不就有无穷大想象空间了,咱们继续在这里愉快的玩耍吧。

3、

从“现代终端”到“新零售”,零售主体往平台化发展,导致零售主体往上游发展,反专业化。除了概念花俏外,在零售理念上是退步的,对零售业态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服装零售报告篇(10)

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是男性消费者不爱购买服装。然而事实是,根据美国棉花公司生活方式调查(Lifestyle MonitorTM)数据,年龄在13~34岁男性消费者中有33%表示“喜爱或热爱购物”;年龄在56~70岁的男性中也有16%表示“喜爱或热爱购物”。在男性消费者当中,总体有27%的男性表示“不讨厌购物”,而38%的男性表示,如果他们需要什么服装,会“走进商店购买,然后离开”。仅有6%的男性表示,他们不喜爱购物,同时避免去购物。

有意思的是,首席行业分析师Cohen认为,经济形势不好反而是促使男性消费者加大上班着装消费的主要因素。“男性需要更新衣橱中的服装,创造‘为成功而打扮’的心态,相较于年轻男性消费者和年长男性消费者只是为了替换穿旧的服装而购置新服装,上班族男性消费者考虑更多的是,购买有助于他们在工作场所脱颖而出的服装。”

据NPD的报告指出,男性定制服装销售已上升了22%,同时,男性正装衬衫销售的增长也超过了14%。根据美国运通卡行业观察报告,男性服装销售占2011年第三季度服装和配件销售的47%,比2010年的46%和2009年的42%都有增长。

而Lifestyle MonitorTM的调查显示,男性消费者平均每月的服装消费约为50美元,年龄在25~34岁和年收入在75,000美元以上的男性消费者明显购买得更多,分别为60美元和64美元。

美国零售协会主管零售营运的副总裁Dan Butler认为,男性消费者在第四季度有更多的消费者。“虽然女性消费占第四季度消费总量的62%,但是男性消费主要集中在12月。并且,他们开始明确表示自己的需要,主动走进商店直接购买。”

Lifestyle MonitorTM调查发现,有将近过半(49%)的男性消费者对个人财务情况表示“非常”或“较为乐观”,25~34岁男性的这一百分比是57%,年收入在75,000美元以上的男性的这一百分比是59%。男性消费者对未来所表示的乐观,或许正反映在其服装的销售上。

购物需求的多样化延伸与发展

一直以来,价格都是男性消费者购物决定的重要因素。但是最近,“合身”(95%)、“舒适”(94%)和“质量”(91%)三大要素的排名开始位列“价格”之前(90%)。相比之下,年龄在56~70岁的男性消费者显然比年龄在13~55岁的男性消费者更注重服装的功能特性,其百分比分别为78%与67%,而喜爱“美国制造”的百分比分别为73%与53%。此外,相应的服装洗护提醒对他们是否购买服装也有影响,所占百分比分别是69%与54%。

为保持男士们的购物兴趣,以及他们对品牌的新鲜感,从全国性零售商到新出现品牌,个个都开始举办高调派对:Lord&Taylor举办了男士之夜;纽约的Bash不仅全程邀请ESPN现场直播,还举力、了纽约巨人队的Justin Tuck签名售书活动,并得到纽约空乘拉拉队队长来协助导购。同时,611个品牌在Bash的家乡费城联合举行为期三天的艺术活动、摄影展览、音乐和鸡尾酒会的购物盛会。

新晋男装品牌Ankar Sweden刚刚了新一季的春夏系列服装,并也曾举行过新年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希望男性消费者的目光能从衣柜中已有服装品牌中转移出来。

上一篇: 财政学专业论文 下一篇: 电算会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