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7:25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篇(1)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新生儿具有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生理、病理特点,且新生儿监护室患儿多合并较严重的原发病,致使其免疫功能更为低下,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1]。早产儿感染难以避免,并且孕周越小,感染发生率越高,且易形成暴发。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暴发占了整个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60%[2],尤其是近年来发生数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导致患儿死亡,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精神损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社会上引起恶劣影响,对医院也造成巨大打击。现就相关方面进行探讨。

1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即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并产生临床症状,临床上将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称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由于新生儿是组特殊人群,出生前和分娩时可能感染母亲体内的微生物,因此根据新生儿感染出现症状的时间,将新生儿分为早发性感染和迟发性感染。早发性感染指生后3天内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母体。迟发性感染指3天以后住院患儿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医院内[3]。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认为新生儿院内感染是指新生儿生后3天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的临床症状的感染。

2新生儿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并伴有严重原发病,免疫功能极低下,皮肤不能提供有效屏障,这类群体是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

2.2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重视程序不够,手卫生依从性差

2.2.1手卫生概念不深我科对新生儿NICU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观察人员现场暗访,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结果表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洗手指征不清楚。大部分医生在查房过程中自始至终不曾洗手,护士在进行治疗操作中、喂奶中、更换尿裤中也忽略两例患儿之间需要洗手这一环节,常常是完成一项整个操作过后才洗手。部分医务人员认为NICU入室前洗手较重要,而入室后两个患儿操作之间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换好衣服、戴好口帽就行了,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对手部卫生观念淡漠,手部污染可能导致医院感染认识严重不足。

2.2.2工作忙碌顾不上洗手有的医护人员即使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但当情况紧急或工作繁忙时,往往无暇顾及手卫生,认为带手套可以替代洗手。他们在上厕所前、下班前、吃饭前洗手依从性高,但对正确洗手六步法、应持续洗手时间了解不够。

2.2.3担心洗手液伤害皮肤部分医护人员担心长期大量使用洗手液会造成皮肤粗糙、脱皮等不良反应。

2.3置管及消毒

急救技术快速发展,提高了先天缺陷及早产儿的生存质量,NICU中置管技术的应用以及NICU消毒不严。如治疗用品暖箱、监护仪消毒不到位,配奶操作有污染,新生儿沐浴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液不合格或过期等也是N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之一。

2.4频繁和预防使用抗生素可导致患儿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产生,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风险。

3NICU医院感染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原则、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科室也应加强自身管理,不定期检查NICU消毒隔离及手卫生的落实情况。严格按照手卫生技术规范比照督查,对违反手卫生制度的医务人员按规处理,强制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3.2加强N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4]、《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自我防护、6步洗手法,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甄别与诊断水平,做到四早。每半年对NICU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及手卫生规范的考核。

3.3为NICU提供合格的洗手设备落实手卫生硬件设施,处处有卫生标志、全员动员起来,营造手卫生氛围[3]。在NICU洗手池、医护办公室、治疗室、配奶室等处处有手卫生警示标志,提高全员手卫生意识,规避错误手卫生观念。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规范洗手。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取适量手消毒剂于掌心严格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不断改善洗手设施,所有洗手池采用感应式水龙头,取消固体肥皂改为液体肥皂。在治疗车和每个床头配备快速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是保证NICU医护人员能坚持执行手消毒的一个重要手段,可采取壁挂式、口袋装等,从而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提高手卫生效果。

3.4建立良好的监测系统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洗手指征、6步洗手法护士长每日对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医务人员接触患儿或污物前后均应按规洗手。感染管理科每月对NICU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以及使用中的消毒液、物表、空气等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反馈到科室。对监测不合格的项目,科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改进消毒方法,与感染管理科协同再次监测,使之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超级秘书网

3.5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力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加强早产儿营养支持管理及免疫球蛋白的应用。输注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早产儿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但也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不能降低新生儿的感染。

3.6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防治耐药菌株的产生及菌群失调。新生儿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总之,由于NICU收治的是一群特殊群体,感染难以避免,如何预防NICU医院感染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观注点。我们应作好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加强消毒隔离,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制定NICU病房及医护人员行为规范,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游楚明,傅万海,张志钢,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24.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篇(2)

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及治疗护理危急重症类患者的重要场所[1-2],寻求有效路径使重症监护室内护理管理能够更加全面系统、且科学有效,一直是众多医护人员工作中的探索要点[3]。在护理服务中,细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服务质量,强化细节管理有助于护理问题的发现,重视细节服务也是优质护理的重要保障和细节根源[4]。本院对重症监护室内76例患者实施强化细节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4年1月~2016年2月时间段内,从本院重症监护室中随机选出155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76例)。对照组79例患者中男35例,女44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3.3±17.2)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26例,重症肺炎32例,消化道出血4例;实验组76例患者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49.2±13.3)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19例,重症肺炎38例,消化道出血6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大致相同,无较大差异,且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包括常规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在内的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护理中实施强化细节管理,其内容方式包括:①组织构建小组,行强化细节管理。小组成员皆为重症监护室人员,护士长拟题组织考试,重症监护室内所有护理人员均由护士长统一调配,以工作时间、工作经验以及最终考试结果为参考标准实施分级管理,三项考核指标优秀者任责任护士,考试结果良好者任助理护士;②制定新制度应用于护理管理。重症监护室内新护理制度应由重症监护室内护士长及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新制度中应就应急方案、护理操作以及专科护理等方面的实施流程做出详细规划;③整合预防措施,并实施管理。对于重症监护室所有护理管理资料,管理小组应做到及时整理,寻找护理缺陷;④做工作及知识考核,保证工作质量。护士长需对小组成员个人工作进行周次考核,每周召开有关重症监护室专业护理研讨会,并就专业知识做出考核。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并就护理满意度做问卷调查,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文件质量评分,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护理总体质量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在强化细节管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42%)高于对照组(67.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篇(3)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选取了我市三所医院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50例护士、普通护士32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护士2例,女护士80例,年龄22~38岁。

1.2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形式进行调查,首先,采用当前国际上通用的症状自评表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2份,收回问卷82份,有效问卷78份,占到了总问卷数的95.12%;其次,通过深度访谈的形式,与其中的10例护士进行访谈,得到关于她们在心理压力方面的具体情况。

1.3数据处理 通过调查问卷的回收和访谈提纲的回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得出相应的结论。

2结果

2.1数据调查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24.4±26.8)岁,问卷共发放82份,收回82份,其中4份问卷不合格,共收回78份有效问卷,其中重症监护室收回有效问卷49份,普通护士28份,发放访谈提纲10份,收回提纲内容10份,达到了100%。

2.2 SCL-90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的心理健康标准如: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强迫因子、躯体化因子等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同时也高于非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指标[2]。(P

3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明显要低于普通护士,他们的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强迫因子、躯体化因子更高,主要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重症监护室是一个集中处理危重患者的全范围、全封闭的护理区域[3],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会面临各种职业危险,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②重症监护室患者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在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往往都是重症患者或者是面临死亡威胁的患者。同时,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每天都面临着对濒临死亡患者的抢救,应激程度也高于其他普通护士,抑郁情绪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生;③重症监护室护士护理的范围广,工作量要远远超过普通病房的护士。对护理技术的要求过硬,过度的压力容易造成护士的心理健康偏差[4];④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好多都是患有严重疾病的人,自然他们很多也是一种传染源,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与患者进行直接的接触,包括体液、身体等,这些都产生了一些无形的危险,久而久之抑郁、恐惧的心理就会产生;⑤思想与现实的差距。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工作是繁琐的,在工作中压力也是很大的,他们希望得到晋升,但是护士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当他们发现自我价值和现实情况的差距之后,心理压力自然也会随之增大,影响心理健康。

4对策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重症监护室护士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不容乐观,重症监护室护士在工作中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恐惧等症状。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变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4.1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重症监护室是一个集中处理危重患者的全范围、全封闭的护理区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会面临各种职业危险。首先,ICU病房护士应该保持冷静处理问题和敏锐观察问题的能力,及时化解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应急事件,防止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其次,ICU病房护士应该加强相关业务的学习,增强心理适应性。提高对相关有难度器械的熟练程度[5],提高患者急救的技能,强化对相关医疗法规的学习,做到学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4.2强化对护士的心理干预 在优化护士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强化对护士的心理干预非常很总要。①加强护士长对护士的心理辅导。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要充分掌握本科室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及时排解他们的困惑,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克服交流和沟通能力;②完善护士的心理防御机制。强化对护士心理的考核力度,不断提升护士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制定完善的奖励政策,设置相应的奖项,提高护士的自信心。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38-01

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建立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通常是病情较严重,身体的抵抗力较差,此类患者大多数有内科疾病,或曾长期使用过抗菌素类药,使得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要比普通患者高很多[1]。这就要求医院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一定要加强照顾,本文是我院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重症监护室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重症监护室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20例,女患者80例。年龄为15-95岁,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55岁及以上患者共计有100例。

1.2 方法 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各项检查检验的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史和使用情况、药物侵入性检查及操作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上资料均由医院专职的感染管理人员配合医院感染小组进行调查和整理,并根据调查的实际结果进行登记,并认真地查阅相关的资料和病例,将所有的资料认真地填写在登记表上。在登记之后将所收集的资料以及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认真核对感染病例的诊断结果,得出正确的调查结论。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执行[2]。

2 结 果

2.1 在本次2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率调查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共有55例,感染率达27.5%,这些患者通常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中感染者较多,并以中老年感染者居多。

2.2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均属于病情较严重的,通常需要接受多项检查和手术治疗,这样的操作会使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遭到破坏,同时也将使病菌入侵人体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在操作中对医疗器材要严格消毒灭菌避免感染。另外,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中以中老年居多,大多数人伴有其他疾病,致使患者免疫力低下,成为临床感染的高发人群。所以对此类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要特别注意。

3 护理对策

3.1 重症监护室内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来维护患者的健康。首先,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态度较为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要从心理上安慰患者,为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要加强护理人员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树立防范意识。

3.2 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严格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应每天使用紫外线消毒空气两次。病房内要保持安静,阳光充足,病床之间要有屏障分隔或安装空气层流设备,避免空气污染。对医院内各种医疗器械和设备应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院内感染情况,定期用消毒液擦拭医疗器械和设备。护理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前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其他各类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内必须更换专用服装。监护区域内要减少垃圾及污物的存放,室内的污物桶必须加盖,并增加倾倒次数[4]。患者使用过的所有物品要用消毒剂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废弃物要按规定进行焚烧处理。

3.3 在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中,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医院应更新洗手设备,配备快速手部消毒剂,有效预防细菌滋生和传播。

3.4 对患者加强呼吸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保证患者的畅通呼吸是非常必要的。呼吸道护理的操作应该是非常严格的,应使用无菌手套及一次性吸痰管进行无菌的人工吸痰操作。要加强呼吸机的管道护理,管道器材要专人专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在侵入性操作前应认真洗手,减少和避免感染的发生。呼吸机组成管路采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按要求每两天更换一次,及时去除冷凝水,防止患者其倒吸入呼吸道。

3.5 加强护士的口腔护理常识。每天对患者进行2-3次的口腔护理,从而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数量,谨防病从口入。对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取其口腔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可对口腔进行局部用药预防感染。在进行吸痰操作时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吸痰时要将气管插管一插到底,将气管外部痰液彻底隔绝在气管外,并在每次吸痰时尽量把痰吸干净,同时边吸边拔,每次吸痰时间要低于15秒。在将气管插管拔出之前要把口腔内和咽部的分泌物清理干净,避免呛入气管内。在吸痰和排痰时要对气道进行充分湿化,利用各种胸肺物理治疗技术进行排痰,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3.6 合理用药,控制感染。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要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危及患者健康。对监护室的环境和患者定期进行细菌监测,并做好预防措施,使院内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4 结 论

本文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情况进行了剖析,并对此采取了合理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查清并控制感染源,切断病菌的感染途径,将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为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患者的健康和预后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亚鹏,牛会.ICU 监护过程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05):91-92.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33-02

重症监护室是一些高危急症患者集中的科室,大部分患者都经过大型手术而处于昏迷状态,所以携带的管道比较多。因为管道是治疗观察术后病情的重要依据,因此重症监护室的管道护理在抢救病危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重症监护室管道护理中出现一些疏忽,将会直接影响病患的病情。下面是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6例病患的管道护理进行的取样调查,对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重症监护室( ICU) 管道护理的安全效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段2-81岁;神经外科手术后12例,心脏外科手术13例,骨科手术6例,妇科手术5例。插管数均≥6 根。

1.2常见问题

1.2.1插管输入引流异常:由于插管扭曲、堵塞等问题导致的插管输入引流不畅或是渗漏的情况。

1.2.2计划外拔管:计划外拔管指的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或其他外界原因导致的管道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的批准擅自拔管。

1.2.3插管链接不当:在茶馆使用期间暂时分离后,再次链接是可能发生错连现象。

1.2.4插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静脉炎、肺炎等等

1.3常见问题相关原因

1.3.1插管标注不清:各相连管道间的标注不完全、不清楚。在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连。有时甚至会混乱医务工作者的判断,最后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1.3.2插管不能妥善固定:插管放置时,没有清楚病患的,导致接头连接不当,插管弯曲或脱落。

1.3.3观念性差:这里的观念性主要指的是无菌观念,为了减少插管被感染的机会,需要做到插管各处的无菌操作。

1.3.4管理因素:这里主要指的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及个人整体工作素质。对患者及其家属不做健康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可能不会配合治疗,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1.3.5病患个人:人与人自身的免疫差距是不同的,病人免疫力低,容易导致插管的感染。病患心里压力大,易躁动,这会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1.4干预措施

1.4.1成立管道护理小组,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任命工作能力强并具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长为护理小组的组长。根据组员对管道护理常识的了解情况,制定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培训计划。重视实训,特别是对年轻护士的。针对重症监护室护理的特点,重点培训专科特殊插管的护理。

1.4.2强化感染控制,增强无菌观念[1.2],由于重症监护室里的病患需要长期卧床,全身的免疫强度下降,使得病患极易被感染。这需要医护人员按照无菌的操作流程进行护理,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人为感染。医院需要组织感染科的工作人员指导重症监护室里的医护人员制定操作流程及无菌标准。

1.4.3严密观察,加强交接班制度,由第一次接诊的护士需要对病患插入的管道进行标示与固定。某些特殊的管子需要挂上显著的标牌,及时提醒护理人员。每一班次的工作人员都要仔细记录插管的情况,同时注意保护插管。

1.4.4根据患者病情,注重护患沟通,护理是一个比较长时间过程。对于病患来说护理更像是一段煎熬的过程,再次期间病患会出现种种急躁的情绪,这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通,这样不但可以缓解病患的压力,还会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2 结果

在加强重症监护室管道常见护理问题后,患者的安全率有大幅度提高,由93.8%增长到97.4%。说明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插管护理小组的成立可以更好的提升护理人员的从业素质及对病患的责任心。同时可以将插管护理的专科知识进一步推广。同时也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采用插管标示的方法对插管患者进行合理的干预,将会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这样不但降低了插管护理的风险,而且还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率[3,4]。选择不同的有效的适合病患的固定方法,减轻患者的痛楚,提供必要的心里疏导。细心注意观察病患的病情变化,避免发生意外。如有意外发生,必须及时处理。在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整体性的插管护理,严格遵守护理规则,优化流程,提高护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康书红. 重症监护室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9:144-145.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 :每日查检单;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31

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治疗期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导致免疫力低下,易发生院内感染,肺部真菌感染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则会加重病情,给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一些国外学者将航空工业中的质量查检单引入到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为了减少患者的肺部感染几率,提高护理质量,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外科重症监护室每日查检单,并于2012年9月应用于外科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的预防,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2012年1~8月收治的1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8例,女92例。年龄32~72岁,平均(58.32±13.56岁)。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4月1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2例,女94例。年龄36~75岁,平均(59.12±12.95)。两组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前均未发生肺部感染,且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临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每日查检单,查检单的制定和实施如下:

1.2.1查检单的制定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因素。其中内源性因素包括患者的自身素质以及鼻饲的时间和体位不当等;外源性因素包括患者环境因素、侵入性操作以及药物等。因此,在综合分析外科重症监

护室肺部感染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每日查检表[1],见表1。

1.2.2查检单的实施责任护士每日将查检单放置于患者病历夹中,并在查房时,由护理组长、值班医师和呼吸师依据既往24 h的治疗护理情况共同完成。在查检过程中,根据查检单所列的项目,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逐项查检,并对已经查检过的项目打“√”,如果患者在某阶段存有慎重实施的指标特征,则在对应的项目前面打“×”标识。为了保证质量的连续性,在交班过程中当班护士对照查检单进行交班。在患者离开重症监护室后,由当班护士整理患者的所有查检单,并交给护理组长进行评价。

1.3标本采集对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采集患者清晨第一口痰并进行痰液培养。对已经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使用一次性痰液收集瓶获取痰液标本。检验科对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进行细菌鉴定。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2)

3讨论

肺部感染是外科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最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病程和预后[2]。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且大多伴有一定的意识障碍,导致各种生理反应迟钝,痰液排出困难,容易发生误吸、坠积性肺炎等,并最终形成肺部感染。由于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往往要接受很多辅助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经口胃管、经鼻胃管、吸氧,等等,而这些辅助治疗措施又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几率[3]。同时,为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应激性溃疡,多给予患者服用抗酸药或H2-受体拮抗剂等,并且部分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激素,增加了胃内革兰阴性杆菌定殖的危险[4],再加上患者身体免疫能力低下,使得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几率明显增高。

为了预防患者肺部感染,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综合考量肺部感染要素基础上,结合护理实践经验,设计了每日查检单,并将每日查检单引入到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日常医护工作中,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痰液标本菌种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说明每日查检表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护士护理操作,降低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肺部感染几率,值得推广。同时,希望整个ICU团队能够熟练运用每日查检单,严格执行,改进医护质量,让重症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舒建胜.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92-93.

[2]莫辉.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3):125-126.

[3]程振秀,訾金花.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3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5-46.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R7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4-200-0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开设,可以很大程度上对新生儿进行全面地连续的监护,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好的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服务,最大可能的为新生儿患者身体、心理等方面提供保障。但是由于新生儿自身身体机能的特殊性,例如各种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全、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病情较为多变使得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尤为困难[1]。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我们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研究对象均为40例。实验组40例新生儿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日龄为1~14d,平均(5.2±1.3)d;而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日龄为2~15d,平均(5.3±0.8)d;两组新生儿重症监护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在对照组中重症监护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在实验组重症监护新生儿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在疾病的感染率、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统计记录实验结果。1.3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1.3.1质量控制管理重症监护室内的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对重症监护室的质量控制实施程序化管理,应该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把标准化操作规范以及医院的规章制度分发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手中,组织护理人员对程序化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细致学习。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听取病人家属的意见,时刻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地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改进,真正意义上做到护理工作中的质量控制。1.3.2护理工作程序管理护理工作的流程在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中也尤为重要。通过护士长协同重症监护室中经验丰富的骨干护理人员一起,分析科室的实际情况以及重症监护的特点,对工作中具体方面进行操作流程的制定,并将流程操作印发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手中,在护理工作进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能有任何差别。1.3.3其他护理工作管理重症监护室内其他的护理工作,比如环境的维护、急救程序以及日常心理疏导等方面都应该建立程序化管理方案,确保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程序化管理。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收集的所有数据统一进行记录分析,将全部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愈率以及感染率分析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中新生儿患者的感染率和治愈率分别是8.78%和98%;而在对照组中新生儿病人的感染率和治愈率分别是14.25%和79%,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2救治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新生儿患者救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实验组中病人家属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5%,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由于新生儿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往往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即由于各种具有危害性的不确定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新生儿身体健康和患者家属的利益受到威胁,而且会对医院造成名声上的影响[3]。所有的护理工作中都会存在这种风险,但是由于社会对于新生儿的重视性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尤为突出,因此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程序化管理模式,规范护理工作的实施,降低护理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总之,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80例重症监护患者采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患者治愈率、感染率、病人家属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得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程序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并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对今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照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大家健康,2015,9(6):223-224.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篇(8)

重症监护室患者通常病情比较危重,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患者心理波动较大,存在一定的生理应激反应,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干预[1]。重症监护室病房的护理工作极其重要,必须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服务标准,所以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护理需求,人文关怀理念得到重视,其实质就是基于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促进患者恢复[3]。为此,本文将对2019年7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室医治患者68例进行研究,分析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促进身心健康和满意度的作用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室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平均(44.98±3.26)岁;呼吸科11例,骨科17例,内分泌科10例,感染科2例。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4±3.52)岁;呼吸科10例,骨科15例,内分泌科11例,感染科4例。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的机体都因为手术原因发生免疫力下降、白细胞数量明显降低的现象;所有患者都符合国内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对危重患者收治标准,并且住院时间超过两天的患者。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签订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者;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伴有精神障碍、沟通障碍以及认知障碍者。

方法: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密切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根据医嘱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叮嘱患者相关饮食禁忌,做好卫生消毒等。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措施:(1)心理关怀:在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时,使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和患者交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重症监护室环境、治疗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状况,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和尊重。主动和患者交流,耐心倾听内心感受,给予人文关怀,了解存在的负面情绪并分析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顾虑、担忧情绪,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配合度。患者清醒时亲切询问患者感受,身体有无不适感,告知治疗情况,给予患者关心。告知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2)环境干预:重症监护室相较于普通病房存在特殊性,各种医疗设备的运行声加上患者的呻吟声,容易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并且家属无法陪伴在身边,易产生孤独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避免大声喧哗和谈笑,禁止谈论患者病情以及家属做出的负面决定,引导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不影响救治的前提下,尽量使病房的光线柔和,降低医疗设备噪声。结合患者喜好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分散注意力,缓解孤独情绪。控制病房温度和湿度,做好保暖工作,保护好患者隐私。必要时握住患者双手,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安慰,保持心态平稳;(3)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增强护理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在各个护理环节中合理融入人文关怀,充分尊重患者隐私、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以患者为中心,首要考虑患者的利益。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和谐的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随时保持亲切的微笑,热情的态度,主动鼓励患者。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估标准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AS量表共20个条目,分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量表共20个条目,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标准参考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表,主要从护理操作、护理内容、护理质量、护理态度以及护理差错等进行评价,总计100分,按照分数划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比较[n(%)]

讨论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和生理上的疼痛,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了治疗风险,也阻碍了身体恢复[4]。随着医疗观念的不断改变,现代护理模式逐渐更新,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更加看重,渴望在护理服务中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5]。护理人员的职责就是关怀人类健康,良好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帮助患者良好的应对压力。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从而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6]。

以往临床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主要采取常规护理,通常护理人员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病情监测和抢救上,缺乏对患者身心状态的重视,护理服务欠缺优质性,人文关怀不足,导致护理满意度较低[7]。人文关怀是现代护理模式下的新型理念,以人性化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注重人的健康、生命质量和幸福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使服务对象享受到追求幸福、维护个人尊严的权利,通过各项人文关怀措施,使患者感受到关爱,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8]。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可见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相较于常规护理优势明显。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性和情感,能够使护理服务更加细致,让患者在关怀、尊重、爱护的环境中接受治疗,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呵护和情感支持。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隐私,体贴关爱患者,维护患者的权利和尊严,使其感受到尊重,建立合理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辉,宋晶.ICU护理中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对患者满意度和主动配合度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7):2655-2657.

[2]霍震.人文关怀运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对其抑郁、焦虑评分的改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160.

[3]阿丽亚.·艾尔肯,布阿西菇·阿布都吾甫尔.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9,6(50):125.

[4]宋天平,国月园,宋天增,等.关于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144.

[5]周育芬.舒适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4):691-692.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77-01

对于院内感染的报道,近些年来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难以控制,尤其是发生在重症监护室的感染。由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年龄相对偏大而且住院时间长、抵抗力下降等等原因,感染的可能性愈发增高[1]。针对这种情况,我院选取在重症监护室住院的237例患者,对其进行病例及相关感染情况分析,了解感染相关因素以便做出预防和及时处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237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9例,女性患者98例,年龄27~81岁,平均年龄(47.3±3.27)岁。

1.2 探析方法:将选取的我院237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例找出,从中寻找并记录需要调查的资料,如病人的疾病状况、在医院接受的干预措施、疾病种类、程度等。除此之外,还需注意并回顾病人当时的感染具体情况,不可完全拘泥于病例。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是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如有不明确的问题请及时询问当时负责该病人的各级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例如感染时确定菌种方式,菌种类型,使用的抗生素等。将以上信息列表,力求清晰、明了、准确。然后,根据表格分析每一项感染情况,并探讨可能导致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将统计出的数据输入SPSS19.0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整理,P

2 结果

2.1 2 37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情况:在调查的237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存在感染的人数为58人,占总人数的50.00%。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有29人,占总感染人数的%;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人数有14人,占总感染人数的24.14%;出现皮肤感染的有8人,占总感染人数的13.79%;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有5人,占总感染人数的8.62%;出现其他系统感染的有2人,占总感染人数的3.4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37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情况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疾病症状较重,很大一部分处于意识不清的状态,所以长期卧床而且住院时间也较长。医院的侵入性甚至有创操作,比如气管插管、静脉置管,鼻饲管、尿管、引流管等等,这些都给感染创造了可能[3]。大多数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均经过手术相关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就变得很普遍,加重了人体菌群失调的情况,也是感染的一大诱因。而且自身疾病可能本就与感染相关,所以更加重了感染的可能。由于重症监护患者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较多,所以医护工作者及其他人员走动的相对频繁和急躁,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空间内的不卫生。

医护工作者应该针对上述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可以做到尽量规避。医护人员应该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制度,严格按照规定限制人员的进入和活动,定期对相关仪器和物品进行消毒。在尽量不挪动患者的情况下定期对患者进行擦拭及被褥的更换,并且要对存在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及时清理器具,及时更换或者及时排净液体。要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不要滥用,不要因为担心感染而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在情况允许下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或者更高级的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孙瑞珍. 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管的相关性感染与预防[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59.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34-02

重症监护室患者多采用多种侵袭性导管进行监测,其可能带来一系列相关感染的发生[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因及护理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住院收治的采取侵袭性导管检测的ICU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26-78岁,平均(59.87±10.53)岁,其中深静脉穿刺置管105例,置导尿管76例,气管导管插管58例,留置胃管46例。

1.2 护理方法:

ICU护理人员应重视室内空气的消毒,在家属探视时间过后,指定时间内进行严格消毒,保持ICU室内空气的清洁性;护理人员应当确保ICU设备与床位的一对一性,避免不同床位之间的器械交叉使用;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洗手,戴无菌手套;定期采集侵袭性导管的分泌物或者血液等做细菌培养,预防性合理使用敏感性抗生素[2]。

1.3 观察指标

1.3.1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所有患者中各类侵袭性导管中发生感染的几率。

1.3.2感染中病原菌比例:

观察所有发生感染的比例中各类病原菌所占的比例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得结果按P

2结果

2.1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

重症监护室侵袭性导管感染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为留置导尿感染(65.79%),其次为气管导管感染(56.90%),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是衡量医院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机体的营养状况较差、免疫功能低下、伴发多种疾病,若护理不慎将直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更好更直接的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重症监护室患者多采取侵袭性导管监护,如中心静脉穿刺、气管导管、导尿管等。此类侵袭性导管虽然在实时监控患者病情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导致了许多ICU感染的出现[3]。

在重症监护室中,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接触时间最长, ICU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及护理准确性直接决定了患者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保持ICU空气的清洁是护理首要步骤,必须严格规范家属探视制度,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来人员流动,探视时间结束后应及时对空气进行消毒。若出现重症患者在ICU死亡后,应及时进行单间隔离,避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4]。同时护理人员对自我也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应严格吸收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时应戴无菌手套。每个患者的个人设备应消毒后指定床位使用,避免不同床位之间交叉使用,定期对各类管道进行细菌培养。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导致院内侵袭性导管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完全不使用抗生素又会直接导致患者严重感染的出现。因此,应正确留取各类培养标本,准确分离病原菌,做到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为了优化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明确ICU不同侵袭性检测治疗与感染发生的关系及病原菌构成情况,本次研究选择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感染患者中留置导尿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最多(65.79%),其次为气管导管感染(58.29%),可见这两类侵袭性导管最易引发患者的内部病原菌感染,也是ICU护理的薄弱点。在对所有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后发现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最多,因此在ICU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应优先使用革兰阳性菌敏感的抗生素以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松彬,廖冬梅,邓莺ICU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细菌耐药性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6):686-687.

上一篇: 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下一篇: 产品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