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26

干部教育论文

干部教育论文篇(1)

2.有的基层党校忽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1)干部教师的培养使用缺少长远规划,导致干部教师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都不太合理,有的基层党校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很少或者没有。(2)对干部教师缺乏高要求,且考核不严格,使一些干部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得过且过。工作热情减退、缺乏进取性是目前基层党校一些干部教师存在的问题。(3)对干部教师教育培训不够,即培训者的培训不够。应该讲党校教师与干部听报告听讲座的机会还是不少的,但是,接受高层次培训(包括国外培训)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由于接受高层次培训机会少,再加上党校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干部教师自我提升的欲望与能力不强,所以党校的干部教师知识更新慢。一些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知之甚少,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4)党校干部教师缺少实践锻炼机会。党校很多教师、班主任没有做过行政管理工作和党务工作。由于缺乏这些从业经历,工作的局限性也就表现出来了。从来没有从事过管理工作的教师讲管理学,不免隔靴搔痒;从来没有做过党务工作的班主任组织学员讨论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开展,不免成了旁听者,更谈不上引导讨论、解疑释惑;从没有从事过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班主任,组织指导学员进行课题调研,等等。

二、加强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思考

1.加强需求调研,科学合理编制教学计划。

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要根据需求来进行。这个需求包括国家、单位发展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能力的需求(称为国家需求、组织需求),干部所从事的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需求(称为岗位需求),干部本人发展自我学习的需求。一般来说各基层党校对国家需求组织需求比较清楚,对岗位需求与干部的自我需求不太了解,这也是一些基层党校有的班次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的原因。对岗位需求与干部的自我需要不太了解原因有二:一是随着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班次越来越多,党校干部教师忙于办班,教学,没有时间开展深入的调研;二是经验主义,党校一些干部教师自恃党校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对学员情况了解,不愿意深入基层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针对这样的情况,各基层党校要组织党校的干部教师特别是中青年干部教师,深入各学员单位,特别是一些重点班次的学员单位,开展认真的调研活动。针对一些干部教师对调研不够重视,缺乏动力的现象,调研工作可立项作为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同时对调研提出要求。如果调研工作年年开展、时常进行,调研工作就有了持续性,对基层单位和学员的需求就比较了解,对干训工作也会有深入思考。科学合理编制教学计划,也是加强培训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工作。现在有的基层党校不太重视教学计划的编制。特别是短班、专题培训班。实际上认真编制好教学计划,对确保培训班(研修班)高质量的实施有很大的帮助。好的教学计划,培训的目的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报告讲座有质量、讨论交流有针对性、现场教学社会考察有感染力有收获。而且培训的各项活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便于操作。所以各基层党校要重视各类培训班(研修班)教学计划的编制工作。基层党校要对教务部门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进行专门培训,辅导他(她)们如何编制好教学计划。

2.认真组织实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认真组织实施好各项培训活动,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现在办班过程中存在着由于突况,校外教师不能按时上课,打乱教学节奏情况;存在着由于干部教师水平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引导学员开展讨论交流的情况;存在着由于对现场教学与社会考察活动准备不足,使现场教学收获不大的现状;存在着由于对学员缺乏严格的管理与要求,学员满足于听讲座,自我学习深入思考不够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与现象的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如何认真组织实施好各项培训活动,首先是班主任要认真负责,本着对党的干部教师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加强学员管理,加强对课程的统筹安排,加强对讨论交流的引导。作为班主任老师要不断学习与实践,切实提高自己的带班工作水平与能力,其次,党校的领导与部门负责同志要加强对各类培训班的领导与管理,培训过程中重要环节(如开结业式、大组交流)与重要内容,领导都应该有明确的要求与亲自参与,发现问题要及时组织力量调整,碰到难题阻力要组织力量及时破解,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使各项培训活动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在办班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所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员全身心投入学习,学习的效率就高,遵守党校学习纪律的自觉性就会增强。

干部教育论文篇(2)

中央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但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在认识上有偏差,以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经费紧等为由,不派干部参加培训,或派工作不忙的同志参加培训,从而出现了“两头热,中间凉”的现象。因此,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必须首先解决学员选调问题。

一是实行干部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通过会议调度、文件学习,明确要求,提高基层领导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认识,解决领导干部对单位中的优秀分子“重使用、轻教育”的思想和干部调训中“两头热,中间凉”的问题,促使其从“培养造就一支善于治党治军治国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大局出发,舍得抽调单位的贤能,工作中的骨干参加培训,进行重点培养,促其早日成熟,尽快成长。

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之所以出现“梗阻”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单位领导是否支持干部参加培训无硬性约束,以致出现了“调闲人易,训贤人难”的问题。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的要求,将领导干部的学习和支持干部培训的情况纳入年终政绩考核,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约束力,促使领导干部既要积极支持干部参与培训,更新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注重搞好自身的学习,参与培训,经常组织本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开展培训。

三是完善干部调训制度。干部调训机制的不完善是干部培训“梗阻”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根据制定的干部培训计划,区别不同班次,变分配培训名额,由单位自主调训学员为由组织部门根据干部参加培训的情况直接调训到个人,保证干部的应训尽训。版权所有

二、增强培训实效,破解培训“低效”的难题

当前,影响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需分离,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滞后,老生常谈,对学员想解决,关心、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培训少,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形式习惯于“我讲你听”式的“满堂灌”,调动不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提高培训质量,必须在结合实际,立足实用,突出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实行分类施训。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要区别不同的干部,不同的培训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行“分餐制”培训,既促进了干部培训的质量,又做到了学以致用。对科级领导干部的培训突出“全”,重点抓好科级以上干部的理论素养和领导艺术等有关知识的培训;对年轻后备干部的培训突出“用”,加大实用知识培训,丰富其工作经验,增加其阅历,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突出“专”,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和指导生产,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是灵活培训形式。灵活有效的培训形式对于提高干部培训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可采取课堂教学与理论研讨相结合,小组讨论与大会交流相结合,学习理论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同时,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电化教学,还可以借助于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异地培训,以实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效果。

三是注重实践锻炼。“学习理论多,接触实践少”、“纸上谈兵的多,参与实践的少”以及“眼高手低”的现象都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主体班次,组织不同形式参观考察,或是把参训学员分别派到有关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在经济一线接受锻炼,既磨炼他们的意志,丰富了其工作经验,又增加了其阅历,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完善评价机制,破解培训“动力”的难题

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激励机制不全,培训评价不完善,“培训和使用相脱节”、“学与不学、学好学孬一个样”,干部参训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各级组织部门及培训机构要完善干部培训评价机制,激发学员的参训热情。

干部教育论文篇(3)

一、找准需求症结,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增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前瞻性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相对于新形势新要求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愿望,村组干部还存在一些“不想干”、“不会干”、“干不好”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不牢。部分村组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敬天爱人”意识迷失,有的思想观念陈旧,开展工作不研究规律,不尊重规律;有的宗旨观念淡化,揣着私心当“公仆”,拿着鸡毛当令箭;有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不敢碰硬,遇到难题就回头,孩子一哭就抱给娘,致使大量村组矛盾纠纷、问题,不找村“两委”,跳过镇党委,直接找到市委;有的组织纪律性不强,搞家长作风,闹不团结,对组织决议不执行,我行我素;有的“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改变本村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

二是工作方法不优。部分村组干部眼界不宽、思路不清、点子不多,工作方式简单、陈旧,甚至有点粗暴,还是照老经验工作,按老习惯办事。有的村组干部感到“行政命令不行了,思想工作失灵了,经济调动没有钱,法制管理没有权”,推动工作一筹莫展。有的村组干部在推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进程中,认为“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出现“支部周围无党员,干部身边无群众”的现象。

三是发展能力不强。部分村组干部缺乏“双带”能力,只懂种田,不善经营,难以驾驭市场经济,自家刚过温饱线,无力带领群众致富,与群众盼望致富的的迫切心情不相适应。有的村组干部缺乏政策执行能力,往往对政策理解不全面,宣传不到位,落实有偏差,甚至截留政策,糊弄群众,与群众要求公开、公正、公道的迫切愿望不相适应。有的缺乏依法行政能力,不善于依靠法律、制度解决问题,仍采取行政命令等传统方式,极易引起群众反感,致使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有的缺乏统筹协调能力,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心中无数,没有作出科学、全盘、长远的谋划,对群众生产生活不闻不问,碰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难事就躲避,不善于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教育和帮助群众,与群众心目中的“领头雁”形象相差甚远。

二、明确培训内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增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选择什么样的培训内容是能否提高村组干部培训质量、效果的关键。加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干部学习需求为导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精心选择村组干部培训内容。

一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培训,端正思想,提升境界。当前,要在村组干部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等重要精神的培训,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开展好、党史、党风、党纪和党情、国情、社情、民情以及政治经济形势教育培训,进一步强化村组干部的党性观念、宗旨观念、纪律观念,牢固树立“敬天爱人”意识,遵循规律,亲民爱民,自觉改进工作作风,做到知行合一,切实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突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培训,指点方法,掌握策略。要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计划生育、土地管理、治安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培训,确保村组干部不但能自觉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能更好地带领广大村民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要从农村工作的具体实际出发,在培训中传授一定的领导艺术、群众工作、社会管理、财务管理、公文写作等业务知识,条件成熟的还要开展农机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培训。要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善于创新方法手段破解各类发展难题、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要突出履职能力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本领,引领发展。要注重因材施教,对连任的村组干部,侧重于提高民主管理、矛盾化解、引领发展等履职能力和更新知识结构的重点教学,对新任的村组干部,侧重于岗位职责、群众工作方法和村务管理等知识的系统学习。要围绕农村发展,学习市场经济、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知识,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化肥使用、特色种植养殖等技术专题培训,使广大村组干部成为善经营、懂管理的“乡土专家”,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三、创新培训方式,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增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量大面广,需求多元,差异性大,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育培训方式效果强差人意,迫切需要探索一条更合适、更具吸引力的村组干部教育培训路子。初步设想,重点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在培训时间上坚持长短相结合。在依托市、镇党校办好中长期培训班的同时,以“流动党校”、专题讲座、专家

报告会等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短、平、快”式培训,注重内容简短、语言平实、节奏快捷,促进村组干部消化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二是在培训课程上坚持必学与选学相结合。推行菜单式、互动式教学,将培训课程分为必学科目和选学科目,将党的基本理论、农村政策和法律知识,科学发展观及双转型理论等作为必学科目,同时以镇(办事处)为单位广泛征求村组干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建议,按照反馈意见灵活增办课程,由村组干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培训。同时,支持和鼓励村组干部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在职学历教育,并给予保障时间、补贴学费等优惠政策。

二是在培训方法上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继续坚持传统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拓宽培训学习渠道,突出培训学习时效,增加实地观摩、赴外考察、专题研讨、互动交流、“领头雁”论坛等方式,并综合运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培训学习方式,及时学习新知识,了解新形势,交流新进展,掌握新本领,实现知识不断更新,能力持续增长。

三是在培训师资上做到专业与兼职相结合。不断充实师资库,以党校教师为主体,市直部门和镇(办事处)理论骨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市内外有关方面专家为兼职教师,市“四大家”领导、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和市直部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特邀讲师,根据不同的培训班次和内容,安排不同的师资授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四、完善培训制度,解决“学习成效”问题,增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性

干部教育论文篇(4)

(一)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党是中国工农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时时处处走在前列,要永葆先进性。有没有先进性,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种政治力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决定着它们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我们党对先进性已经做出了科学解读和规范,指明了保持先进性的战略方向和战略思路,那就是:将我们党建设成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随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的思想观念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价值取向复杂化,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突出,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严重考验着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先锋队性质。为更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按照党员标准培养党员。否则,我们党就会固步自封,失去先锋队性质,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

(二)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建国60年来,我们党始终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当成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并不断使之逐步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特别是把教育干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党的十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就干部学习、干部教育培训进行科学阐述、发表重要论断、做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对党校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党的理论建设中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加以肯定和褒奖,同时号召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和思想库,要发扬党校的光荣传统,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党的理论建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既是对我们党重视党员教育培训优良传统的肯定,更是我们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要求。

(三)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要求。党的十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并且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说:“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干部教育培训为党员干部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学好本领,更好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推动事业发展,是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正是为了我们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的要求,我们的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学习亦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四)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增强理想信念的需要。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当前,在我们面临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潮多元、利益多样的情况下,党员干部信仰的纯洁性和坚定性受到的考验更为复杂严峻。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更加艰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向来是把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以发挥“固根守魂”之功能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使得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洞察问题,增强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的能力,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坚定“三个自信”,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奋斗。

(五)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学习和掌握理论的深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敏感程度、思维视野广度和思想境界高度。曾经说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理解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进一步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感情,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需要,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现实课题,是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的客观要求。只有通过不断进行教育培训,才能保证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日趋成熟、思想上奋发进取、作风上求实严谨,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干部教育的运动形式及其教育原则,是增强干部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干部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基础。新

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培训应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方面,由于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才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并把这些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党员干部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规律,强调实事求是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和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需施教,注重实效性,因人施教,注重针对性,因时施教,注重时代性,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二)坚持能力培养与政治培训并重的原则。通过教育培训不仅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同时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教育培训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一条基本规律。《干部教育条例》中把培训内容拓展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五个方面,除了政治理论教育之外,强调了开阔干部眼界、养成战略思维、提高知识文化素质,形成了适应时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全新内容体系。

(三)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任何教育都要坚持按需施教。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按需培训能够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现代社会的新挑战,在干部教育培训理念上必须做一些新的调整。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紧扣干部工作的现实需要,做到干部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传统的“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的培训理念,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所以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转变就培训抓培训、为培训而培训的观念和做法,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的理念。

(四)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干部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教育干部,并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保证。党的历史表明,在重大理论创新时期、在重大战略转折时期,必须通过加强对干部的理论教育来统一全党思想、推进事业的发展。

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有些教育培训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干部学习培训需求贴得不紧,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培训内容与干部需要脱节。党员干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在学习内容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和主动权,学非所需的问题比较普遍。有的课程安排是根据老师的研究方向来安排,而不是根据学员的需求来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不能有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二是培训内容多年一贯制。培训的内容总是那么几门课程,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涉及少,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少,特别是联系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的比较少,使学习内容显得比较空洞,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培训在提高素质、解决问题上的作用。三是基本理论内容多,前沿理论内容少。党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应该加强理论学习。但是,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践的学习,应如何布局、各占多大比例、缺少总体考虑。基本上还是以学习理论、党性修养方面的内容为主,对前沿学科、行为学科、方法论、实用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占的比例过小。另外,还存在教育培训时间设置不科学,时间太长,工学矛盾不好解决,时间太短起不到培训效果;培训对象和培训机会上,没有做到机会均等,因为培训人员往往是按照工作单位分配名额,不是针对每一位党员设置,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导致有些党员干部连续几次参与形同内容的培训,而有些党员十几年轮不上一次,没有做到党员干部轮训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干部的履职要求、素质状况和个人需求,从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和现实岗位需要出发,围绕干部培养选拔的目标、条件和标准不断拓展和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

(一)坚持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门主课。干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体系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主导地位,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第一位的任务,以深入的理论学习带动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切实加强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头脑,培植干部的精神家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党校在课程安排上既要坚持不懈、深入浅出地组织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又要注重安排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培训。特别是党的十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充分利用党校这一阵地,组织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地学习,引导干部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把学习成果内化为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举措,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二)落实好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这门必修课。党员干部如果在坚持党性这个根本问题上没有明确观点和立场,那就是政治上不合格。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把提高能力和增强党性统一起来,把党性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作为干部学习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促使广大干部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要开展政治纪律教育,教育干部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干部增强为民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情,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要教育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于事创业上,

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情操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升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锤炼过硬的职业操守,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品行方面作出表率。要加强拒腐防变的教育。现在,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理性面对各种利益,思想稍有放松和懈怠,就可能在形形的诱惑面前丧失原则,滑向腐败的泥潭。要加强党纪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防微杜渐、拒腐防变。(三)夯实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这门基础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不少干部在素质和能力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缺陷和不足,突出的问题就是许多干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遇到了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的问题。因此,要着眼于党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抓好知识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加强与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规则、新技能的培训,帮助干部及时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工作能力。重点要安排好六个方面的知识培训:一是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知识的培训,帮助干部以宽广的眼界认识世界,把握时代脉搏,认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帮助干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高新科技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帮助干部增长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四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知识的培训,帮助干部提高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五是社会管理知识的培训,帮助干部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六是现代领导科学知识的培训,帮助干部提高领导水平。

(四)安排好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这门重点课。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党的理论、纲领和主张的具体体现。党的干部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战略部署中担负着重大责任。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培训重点,对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掌握基本要求,推动中央部署和要求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要把中央提出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部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各地各部门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把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化为干部学习研讨的重要课题,切实做到党的决策部署推进到哪里,干部教育培训就跟进到哪里。同时要做好结合文章,加强市情教育,把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重要决策、工作安排,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和指导思想,增强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自觉性。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和途径,形成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组织调训与个人选学、实体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一)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推进教育培训规范化。坚持指导与服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形成职责明确、健全规范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为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基本遵循。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制度。健全集中轮训制度,各级党委(党组)要根据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本地本部门中心工作,每年就党员集中轮训工作作出安排,分类别、分专题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学时制度。党员干部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36学时。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60学时,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完善述学、考学、评学制度,推行培训考勤、学时登记。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考核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作为党组织选拔使用干部和党员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反馈体系,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的学用需求和意见建议。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党校教务处设置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表,发放给相关部门党员干部,根据调查表反馈情况,每季度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进行一次调查分析,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确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改进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教学主体,从单一制的党校专职教师队伍,过渡到以党校为主、兼职老师为辅的教师队伍。树立党员干部培训大教师队伍的观念,可把市里及区县一些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门的领导聘为荣誉教授,及时介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及应对措施;从省委党校、国内大专院校、社科院等聘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定期来日照举办专题讲座,为党员干部精准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传授国际国内最前沿最先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特邀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全市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作报告,以身边典型的接地气经验,鼓舞和感召党员干部;精选在校表现好、实际工作成绩突出的市委党校优秀毕业学员返校给新学员介绍经验,说体会谈感想,有针对性地启发新学员从工作中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在培训中寻找新的工作思路。

(四)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加强和创新市委党校和区县委党校的教育培训方式。党校作为我们党培训干部的重要基地,在新时期应当更加充分地发挥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差别化、多样化、高层次的培训需求。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更新优化党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党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优化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水平的提高。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对党校教师队伍的重视,选调优秀人才,给予支持,特别是要在淘汰不适应党校教学和其它工作上,提供出口通道。通过内部机制,坚决地将一些不适应讲课的教师调整到其它岗位上去。同时,在师资培训方面一定要舍得投入。党校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定期选派教师去省委党校或其他先进市地党校进修;由组织部门牵头,与市里重要部门和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常年选派教师到这些部门和单位挂职,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鲜活的具有贴近性的课件案例,在课堂上讲授,使授课内容更生动更有针对性。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培养党校高素质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性。

2、推行“菜单式”选修教学,课堂授课与学习研讨相结合。在具体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推出新型教学方式,包括情景模拟式课、现场教学课、案例课、对话式教学课等。并将现场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答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有选择地整合在一个教学模块之中,形成“菜单式”选修教学,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点课”。避免传统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努力将课堂授课与学习研讨相结合,为学员提供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施展平台,通过研究身边的、真实的、尚待解决的案例,激发学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实行课程淘汰制度,加快新课更新。按照教学质量和教学时限两条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课程实行定期淘汰,并积极加快新课的推出。党校教务部门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每学期推出新课题备选库。每位教师都要在新学期提报二至三个新课题及课题试讲提纲,新课题可自选

也可在学校新课题备选库中选择。党校可制定实施“新课试讲初审制度”,由教务部门负责同志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试讲提纲,对教师上报课题进行匿名初审,将质量不高、与学员需求不符的课题排除在试讲之外。不合格的课题要重新选报。然后,将确定的课题通知有关教师试讲,由“试讲评议专家组”听课并提出修改意见,从而有效提高试讲效率,提升新课质量。4、努力推进教科研一体化,及时将优秀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修订完善《市委党校精品课评选实施办法》、《市委党校主体班教学安排实施办法》、《优秀科研成果配套资助办法》等教学科研制度,将优秀科研成果及时引入课堂,推进教科研一体化。

5、坚持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结合起来,“走出去”调研参观。“走出去”即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局限于校内、不局限于课堂。为增强党校培训的开放性,开阔学员的眼界与思路,要努力开发和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培训资源,把党校理论学习与市内外调研考察、省内外学习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全方位地为学员提供开放式学习机会。可以组织学员赴外地考察学习或进行实践锻炼。同时,党校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走向基层扩大培训范围,到区县乡镇、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等有关部门进行授课,做好党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要改变一言堂的教育培训模式,增设交流讨论激发个人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增进教学科技水平,应用好新媒体等教学方式,让高科技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加社会调研和实际考察等教学方式,增加实景教学等教学模式创新。改变教育班次固定、时间固定的现有模式,学习高校选修课方式和积分化管理,实现党员干部可以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和时间安排,自行选择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

(一)落实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市委组织部主管,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合力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能,每年召开1-2次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继续坚持和强化“一把手”抓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干部教育论文篇(5)

二、教学案例编写的基本程序

(一)案例编写目的

明确案例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案例的针对性,体现特定的干部培训任务的内在逻辑,更好的达成现职干部继续教育的目标。案例编写的目的不明确,案例的质量就无法获得保证,也无法加以衡量。

(二)案例素材收集

案例素材是与培训内容一致的生动、真实的事件。用杜撰的故事开展案例教学,是没有应用价值的,案例必须来自真实生活。

(三)开展案例研究

在掌握案例素材,动手编写案例时,必须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围绕案例所涉及的领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对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有准确的把握。二是尽量全面搜集与案例相关的各种信息,在充分利用图书、报刊、网络等工具进行信息检索的同时,进行实地调研,尽可能的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各种影响。

(四)撰写案例正文

案例正文是一个或一系列完整的故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其主要的活动和结果。案例都必须要点明案例主题,并围绕案例主题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并巧妙激活案例矛盾点,这是案例撰写的核心,要贯穿案例全过程。

(五)提出讨论问题

紧随案例正文提出讨论问题。讨论问题切忌大而笼统,要尽可能的具体细致,其目的是引导学员对案例正文进行剥丝抽茧、层层递进的分析和思考,切忌脱离案例进行提问。

(六)编写辅助资料

辅助资料的用途是帮助学员理解案例,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分析案例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二是与案例相关的学员分析案例是必需的。辅助资料可多可少,都是为了帮助学员了解案例中主人公的活动空间及处理问题的条件,从而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人物进行的特定活动有更好的了解和理解,分析案例时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七)编写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

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点明案例研究主题。二是对使用本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课程实施计划提出建议,即对课程所需要的总时间、其中学员研讨的时间和形式、案例分析交流的时间和形式、教师的活动时间和内容等作出建议,包括建议教师如何提第一个问题;提问的顺序;如何应对学员随时提出的预期外的问题,确保讨论始终不脱离预期的方向;如何使用黑板及多媒体设施等教具;必要时对案例的真实结果准备一份附录,在课后发给大家供课后对照反思自己的决策方案设计,巩固学习成果,提高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但务必向学员强调,这并不是标准答案,仅仅是可供参考的一种选择。三是对本教学案例在什么样的培训层次、针对什么样的培训对象使用效果最好做出说明。四是列出本教学案例所涉及的主要相关理论观点。五是给出可用于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或理论分析工具。六是列出建议学员阅读的参考资料和书目。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是供案例教学主持教师使用的,不需要发给学员。

三、教学案例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教学案例的编写必须面向实际、从实际出发,是真实的、从实际工作中来的。

(二)紧密性原则

教学案例的编写,一方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紧贴学员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编写案例,突出教学案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典型性原则

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编写的案例能很好地代表教员所讲授的一类问题,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典型问题,启发学员创造性思维,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性原则

教学案例编写必须要有创新性,不能限制得太多太死,只要求把案例材料以直观、生动的方法提供给学员,案例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全面、完整。这样的案例让学员去分析讨论,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员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积极地发现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四、教学案例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主题的选定

为了保证教学案例的研究价值和学习价值,现职干部继续教育中所使用的教学案例应是真实可信的,每个案例描述的都是部队工作实践中会遇到的真实问题。一个案例要突出一个主题、一个主线。现职干部继续教育中的教学案例选题要充分体现其各项工作实践活动的客观需求,做到贴近现实、贴近部队、着眼发展、有的放矢。

(二)素材的采集

案例素材需要充分利用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到部队参观、代职、调研、参训参演等多种方式,深入部队管理一线进行收集。在案例素材收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收集与部队工作直接相关、参训学员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二是收集在部队保障、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三是收集部队在当前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对参训学员的吸引力,紧贴军事斗争准备、紧贴部队工作实际、紧贴任职岗位需要,真正拉近课堂与战场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员的共鸣。

干部教育论文篇(6)

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我们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有责任、有义务来担负起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使命。

2.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是提高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核心体现在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重点在于提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培训,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二、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现状

吉林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一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主线,以推进吉林特色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突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基层骨干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的培训。2014年,按照中组部关于开展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工作和新任乡镇党委书记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吉林省省委组织部举办了全省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了921人次。实施“千名基层骨干公务员进校园培养深造计划”,到目前为止,共分8期选送了1298名乡镇骨干公务员到吉林农业大学培训;通过开展“吉林省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由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进行了系统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近三年来吉林省委组织部针对“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2600人次。同时吉林省还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培训,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参加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农村管理相关专业,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结构和文化素质,截止2014年12月,吉林省农村干部中有11345人是大专以上学历,占全体村干部的24.5%。

三、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特点

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在品牌创建中,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大幅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培养“有学历、有技能、有思想”的农村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优势

吉林省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等承担相关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各培训承办方不断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促进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

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对师资队伍的要求非常高,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从事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3.“顶天立地”针对性强的教材建设

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坚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做到一纲多本、编审分开。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大纲,审定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承办培训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可以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教材编写采取高校农业管理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与政府主管部门、农村基层工作代表等联合编写,既有十以来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讲话精神解读、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体系、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吉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村土地政策、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民生发展和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顶天”的理论知识;也有农村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案例、具体办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立地”的工作方法。

4.创新培训教育模式

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教育新途径,按照“培训质量第一,社会效益优先,突出特色品牌”的原则,开拓出一种集讲课、体验、实践为一体的特色培训模式。特点是以亲身体验为主,用绿色美景留住人,强调环境培训,注重现场教学,体会感性认识。可有效地解决传统培训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让学员在感知中觉悟,在实践体验中升华。办班模式采用选学模式,提供特色的培训课程,联合办班单位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培训课程,分为短期培训和专题研讨。培训班采用理论教学、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入户实践等方式,大大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在抓好专题教学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具有培训特色的课程,同时,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提高培训质量,让学员和主办方都感到满意。同时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干部教育论文篇(7)

二、目前干部教育培训评估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建立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制度,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整体水平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47条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从评估的主体、评估的内容以及评估的方式上看,干部教育评估有别与其他教育评估。从评估主体上看,评估可以分为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所谓的外部评估主要是指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的评估。而内部评估则是指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的自我评估。从评估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对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的评估。我们认为,干部教育网络培训作为非学历教育的一种,借鉴目前通用的网络教育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的方法。当前,各地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主要依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或干部网络学院进行,学员在平台实名注册,登陆后点击相关栏目与课程开始学习。平台能够自动记录学习时间、课程,并进行统计。在评估方面,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的外部评估与其他干部教育培训评估方式和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内部评估的方法和内容上则是突出采用网络教育评价体系的数量化方法和统计方法,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评估科学性、便捷性和全面性三个特点。

(一)科学性

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能够通过后台在线人员统计、登录时间次数统计、课程评价、选课人数等数据统计功能,客观真实记录和反馈出学员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对课程资源的满意度以及课程质量等评估指标。以青岛干部网络学院为例,平台能够实现学员登录次数、课程学习统计、在线人员统计、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学习情况、在线人数变化曲线监控等数据统计功能。这些数据能够及时全面反映干部个人及单位学习行为特征,同时也为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实现随时查询全市干部学习情况,提高和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便捷性

与一般的干部教育培训评估方式相比较,网络教育培训评估能够通过网站后台数据的收集分析方式完成,这种方式可以在考核、评价教学质量、分析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提供较强的数据支撑。现代网络技术能够实现随时收集、整理、分析这些数据的先进性,为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定期评估和随时评估带来了快捷和方便。

(三)全面性

在评价内容上,网络教育评价体系对影响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各环节和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全面掌握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在评价对象上,因为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从建设、管理到使用都包含众多因素,例如学员、用户(管理员、培训班管理员、联络员等),因此,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直接影响到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质量。

三、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实践与探索

评价作为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远程教育机构的重视。其中,评价的标准又多关注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和理念的转变。而理念的转变是远程教育界需要特别重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青岛干部网络学院为例,总结目前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坚持以学员需求为中心的教育培训评估的理念

青岛干部网络学院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学员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给予学员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学院采取多模块化培训方式,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和内容,形成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教育培训模式,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目前网络学院主要采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自主选学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题培训班这两种模式。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资源评估制度

课件资源作为影响学员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其质量的评估工作尤为重要。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教学主要是由网络学院向学员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件资源来实现的,因此,对干部网络教育培训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对课件资源质量的评价。青岛干部网络学院出台了《青岛干部网络学院资源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了课件资源审核制度,聘请学科专家为课件质量复审把关。同时,根据课程满意度评分调查和课程选学统计报表反馈的信息,定期调整、更新课件资源,并结合学习需求调研,选择学员需要的、有针对性的课件资源。

(三)设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考核评估机制

由于网络学习的特殊性,对学员的考核能够实现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目前青岛干部网络学院采取课程时长积累考核、测试、提交作业、出勤统计等相结合的学分制考核方式。青岛干部网络学院目前正在制定的学习考评制度,将学员的学习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有利于发挥学员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帮助学员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网络干部学院的教育培训质量。对学员的考评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必须关注学员发展的要求,使评价过程成为学员主动学习、发展提高的过程;成为能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

2.全面性原则。既重视学员业务水平的发展,也重视学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既要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又要重视学员的学习过程;还要尊重学员不同的工作岗位、环境和个体差异。

3.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院和学员、学员工作单位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评价机制;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以学员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标准。

4.可行性原则。既要体现评价目标的共性要求,又要考虑到学员不同工作岗位、环境和条件的差异,探索利于学员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

四、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关于干部教育培训评估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和全面,但对基于网络的干部教育培训评估的研究却相对缺乏。随着干部在线学习的广泛开展,有必要对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体系的建构进行专门研究。我们认为,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评估

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目标明确,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多元化信息交互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支持服务;培训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健全;保证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等的开放;培训作用与效果显著。评估的观测点包括:基础设施的功能完善与应用;培训工作从规划到实施情况分析、完善和经验推广;培训管理模式的确立;培训质量保证措施的建立和质量及效果的核查;培训对党员干部的实际促进作用。

(二)学习管理的评估

对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学习管理的评估是重点。学习管理可概述为: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教育规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应自主学习方式、提供多功能学习支持服务、对学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实施方案并追踪实施效果。学习管理评估的观测点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条件保障;学员的评价。

(三)网站的建设与运行评估

网站的建设与运行评估的观测点包括:

1.安全性:网站链接无错误,数据存储、运行环境安全可靠;

2.稳定性:网站运行稳定,能够确保一定规模干部在线学习,具有一定规模的承载能力;

3.兼容性:网站能够满足目前的网络运行环境和电脑设备配置要求;

4.操作性:平台界面友好,操作便捷。

(四)网站功能评估

网站功能评估是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网站的评估重点之一,一个好的学习培训网站不仅要功能齐全,而且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和完善网站功能,搭建高效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因此,网站要信息及时,学习、管理、统计等板块和栏目清晰,提供的网站链接准确,融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评估的观测点包括:全面性———教、学、考、评为一体,功能全面;交互性———突出远程教育的交互特色,实现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研发延续性———能够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需要不断拓展网站功能。

(五)培训课程、课件评估

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以核心课程为重点,以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符合政治性、时效性与科学性、体现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的学习资源,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实用、优质的培训资源,全面实现干部学习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评估的观测点包括:课程栏目设置科学、合理,能够突出地方特色;课程教学计划符合上级干部教育培训部门的工作要求;基于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要求,课件内容符合政治性、时效性与科学性的要求;课件格式符合目前课件资源的普遍格式要求,画面清晰、音质优良;从课件的计划制定到课件制作(采购或征集),再到课件上传、整理,能够按照比较健全的课件管理制度进行。

(六)培训效果评估

干部网络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是评估中的难点,需要设计科学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基本点是党员干部通过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和相关知识,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有显著提高。评估的观测点包括:党员干部网络学习的过程监控;科学、合理的学习考核机制;学习需求调研;学习效果反馈;学习效果跟踪(单位与社会的评价)。

干部教育论文篇(8)

二、原因分析

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既有体制方面的因素,又有组织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教育工作不扎实。一方面对新时期乡镇领导干部思想动态、内心需要、情感诉求缺乏深入的研究,理想信念教育显得有些空洞乏力,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切中要害,致使一些消极的思想发展蔓延。另一方面,对新阶段乡镇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适应的问题估计不足,教育培训内容滞后、方式陈旧,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用脱节的问题。二是选人用人机制缺乏竞争性。由于乡镇领导干部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不健全且缺乏刚性,致使优秀的人才因职数、编制的原因不能及时充实到领导班子或干部队伍之中,已经“上去”或“进来”的人,只要不出现问题就能长期安之若泰,缺乏动力和危机感。三是乡镇领导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乡镇领导干部要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卫生等多项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法律赋予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却越来越少,造成职权行使“虚化”和“悬空”。面对各项工作,签不完的责任状、数不清的一票否决,这让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如履薄冰,生怕有什么闪失。四是乡镇领导干部提高素质的要求难以实现。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希望有更好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但苦于没有时间和机会。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几乎不可能,到区级党校或其它学校进修学习的机会就更少,只能被迫在干中学。

干部教育论文篇(9)

党校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基本任务,在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广大党校教职员工在实现党的干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党校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主要由党校的物质文化、党校的制度文化以及党校的精神文化等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党校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实践性、包容性和辐射性,各级干部在党校学习、教育和培训过程中注重党校文化的熏陶、启发和感染,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执政理念。党校文化作为党校特色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推动党校发展的“软实力”,是党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发掘党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干部教育培训中,能进一步发挥党校文化的应用功能。

二、党校文化特征

(一)鲜明的政治特征

党校工作是在各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专门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理论专业人才的机构,党校工作政治属性鲜明,培养的领导要具有鲜明的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培养机构。党校文化的鲜明政治属性是由党校机关的性质、地位以及职责使命所决定,党校的一切活动都与党的建设和发展密切相连,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价值体现要做到“党校姓党”,党的文化也不例外,也要突出鲜明的政治特点,其功能是要促进党的建设的发展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将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塑造为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的公仆。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成为党校的核心课程,也是党校文化政治属性的鲜明特点和集中反映。

(二)鲜明的校园特征

党校作为轮训培训党的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重要场所,党校文化又与机关文化有明显的区别,也不同于单纯的校园文化,党校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文化鲜明的校园特征使其具有明显的以校园文化为重点又与机关文化相融合的特点,是以广大党员学员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物理空间,以校园文化为特征的党员干部群体性的政治文化。因此,与单纯的校园文化和机关文化相比,党校文化集合了党校校园的物质、认知和规范文化特点,并共同构成完整的党校文化。

(三)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特征

与其他教学机构相比,党校的培训对象是以广大党员以及党员领导干部为主,与其他高校以专业学科知识培育、学历教育不同的是,党校培养对象是以党员干部为主。党校自身的职责使命,也要求其切实以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为主要职责。从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行为准则等方面看,党校的各项教学活动都是以围绕干部教育这个特殊使命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党校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特征,始终是以促进党的事业和建设发展,以及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提高为其核心价值观来践行。

三、党校文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一)为干部教育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干部教育培训是以为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己任,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校是宣传党思想理论的重要场所,也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党的理论的主阵地,党校文化氛围是否浓厚会直接影响整个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文化是土壤,构建丰富多彩的党校文化内容,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受训过程中陶冶情操,升华品质,提升领导水平的内在驱动力,《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规定,进一步把党校教育作为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轮训的主渠道。因此,抓好党校文化建设能为广大受训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

(二)干部教育受训重要资源载体

党校文化体现了党校的价值取向,也是新时期党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引导功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党校要通过文化建设,积极搭建各种教育平台,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党和人民培育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通过党校文化建设,积极发挥党校文化的社会功能,将党校文化的政治性、先进性从校园传播到社会中来,提升培训效果。

四、党校文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一)注重党校思想文化建设

通过举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注重党的理论学习,推进主题教育走向深入,通过举办各种专题活动,不断丰富党校的思想文化建设内涵,既要凝聚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也要将党校的思想文化氛围作为培训干部的重要载体,倡导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化宣传活动,加强党校文化载体的资源整合工作,通过直接组织领导干部上讲台,推动思想教育干部教、教干部等模式,不断将第一线、第一手的管理经验、工作实践、典型案例贯穿到教学中。

(二)注重教学文化建设

积极发挥党校在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熔炉”作用。要把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规律研究贯穿于党校教学工作始终,突出受训人员在党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构建具有干部教育特色的班级文化为着力点,培育优良学风。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方式,突出学员自我管理特色。积极促进学员内生动力生成,丰富和改造主观世界、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三)注重管理文化建设

探索党校文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规律,加强党校教学的管理,持续不断贯彻党校姓党的工作原则,尊重教育规律和办学实际,用科学的管理提高校委班子的治理能力,用科学的理念引领学校的转型创建、科学发展。坚持领导垂范、党员模范、群众规范,实现科学发展。

(四)注重人文文化建设

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充分发挥“看齐”在党校教学中的功能作用,切实解决建“什么样党校”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文化建设研讨会,集思广益,发挥智库与决策作用,接受广大领导干部受训人员的导向性意见,及时总结归纳,梳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不断提炼党校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元素。

干部教育论文篇(10)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笔者认为,应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主动出击,探索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认真真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贯穿始终。结合工作实际和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坚持“六种作风”,反对“六种倾向”,牢固树立“六种理念”。

一是坚持学用结合、反对浅尝辄止,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以“八项规定”为抓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反对不学习、被动学习、学而不思、学而不用、专业知识不精通等现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职责要求,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适时举办学习讨论交流座谈会,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目的。通过强化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方法,一种生活方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坚持调查研究、反对作风漂浮,牢固树立周到服务理念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措施在一线落实、困难在一线解决。围绕中心工作,明确工作定位、职责使命,使各项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体现科学性。要做活做足“送”和“放”的文章,即把政策、技术信息、发展思路送到基层,把政策规定放给群众,转变职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以管理为主为服务为主,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善于从群众的主体意愿和追求取向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契机,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坚持奋发图强、反对无所事事,牢固树立严守纪律理念

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要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这些萎靡不振、无所事事的精神状态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在规范工作程序上作文章,对各个方面都要制定严格的操作程序,将整体工作层层分解量化到每一个人,明确相关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度、监督约束制度、建立奖惩工作激励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四是坚持群众路线、反对个人主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理念

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塑造良好公仆形象活动,强化公仆意识。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的冷暖饥寒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多征求意见,少主观臆想;多出谋划策,少被动应付。凡是能当场办的,不拖着办;凡是能一次办完的,不分着办;凡是政策允许办的,不阻碍办。坚决反对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实际困难的现象发生,坚决反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五是坚持责权明确、反对相互推诿,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理念

上一篇: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论文 下一篇: 文化空间设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