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4:11

能力提升计划

能力提升计划篇(1)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注重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跨越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今后5年,努力实现“一个突破”、“三个改变”、“五个翻番”,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使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为在国内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一个突破”,就是要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三个改变”,就是要改变创新人才不足、改变科技物质基础条件薄弱和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五个翻番”:

一是科技投入翻番。全社会科技投入由*年的5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00亿元以上,增长一倍;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左右,居全国前列。

二是科技活动人员翻番。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由*年的3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8万人以上,增长一倍。其中R&D人员实现翻番,达到25万人年左右,居全国前列。

三是发明专利翻番。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由*年的9500件和2200件分别提高到2012年的2万件和5000件以上,分别增长110%和120%以上,居全国前列。

四是新产品销售收入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由*年的514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万亿元以上,增长一倍,居全国前列。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左右。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年的774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500亿元以上,增长一倍;高技术产业产值超6000亿元,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大幅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在通信设备、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新能源等6个重点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组织实施网络和通讯技术及装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面向国家大工程、连续化大生产和我省区域块状经济发展的关键制造装备及自动生产线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工业生产水平。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省科技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牵头,省信息产业厅、省外经贸厅、省统计局等参与)

2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重大工业项目计划、“958”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万亿技改促进升级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明显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使我省纺织服装、皮革塑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建筑材料、船舶修造等6个重点行业的规模、效益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到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左右。(省经贸委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外经贸厅、省统计局等参与)

3着力增强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基地的创新能力。围绕三大产业带建设和发展,努力办好杭州、宁波2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软件、信息、生物3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60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开展创新型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发展方式创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集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基地。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成一批具有明显特色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与部级产业基地。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和基地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省发改委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等参与)

4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试点工作,加快孵化器建设,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500强和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一倍以上。(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工商局、省中小企业局、省统计局等参与)

(二)大幅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

1加快培育农业创新主体,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农业科技企业600家以上。建立健全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为创新源头,农业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为创新主体,责任农技员和科技特派员为纽带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省科技厅牵头,省农办、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2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农业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加快发展种子种苗、农业生物、设施农业、精准农业、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做强主要动植物种子种苗、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工厂化设施农业、远洋渔业、林化产品制造等10个农业高科技产业,做优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竹木、茶叶、桑蚕茧、菌类药材、园林花卉、饲料等10个传统农业产业。(省科技厅牵头,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3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富民强县、欠发达县(市、区)结对帮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促进行动,增强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全省主要动植物良种和配套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省科技厅牵头,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三)大幅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

1组织实施服务业创新工程和若干重大科技专项,建立基于网络增值业务的技术支撑平台、标准和规范,大力发展软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大力推进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电子商务、动漫游戏、应用软件等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居国内领先。(省发改委会同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工商局、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外经贸厅等参与)

2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组织实施服务业信息化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实施一批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商贸、金融、运输、教育、卫生、房地产、城市管理、旅游等服务产业的信息化。大力推进智能交通、远程教育、数字卫生、数字社区。争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年的404%增加到2012年的45%左右。(省发改委会同省信息产业厅、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工商局、省交通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省民政厅等参与)

3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继续办好中国*网上技术市场与科技信箱,强化增值服务,推进市场运作。大力发展和规范科技评估、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专利和科技信息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市县与企业积极举办和参与国内外各类科技会展,促进技术成果引进和转化。(省科技厅牵头,省民政厅、省工商局、省科协、省统计局等参与)

(四)大幅提升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和健康安全领域的创新能力。

1组织实施高效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重大专项,攻克和推广一批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工艺及产品,抓好一批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节煤、节材、节地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共性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气象局等参与)

2组织实施生态省和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工程,攻克一批“三废”排放削减、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广一批成熟的减排和“零排放”技术,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建成3个部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6个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科技厅牵头,省环保局、省经贸委、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3.组织实施科技兴海创新工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和完善海洋船舶与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渔业和重大海洋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重大科技攻关研究基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海洋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港航大省提供科技支撑。(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4组织实施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中医药技术开发,攻克一批重大疾病防治、新型药物开发、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预报和快速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增强中医药原始创新能力,推广100项以上先进、适用的卫生技术,提高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水平。(省科技厅牵头,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公安厅、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等参与)

(五)大幅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1加强基础研究和竞争前技术研究,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强化收入分配激励,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自由探索、潜心研究,争取承担更多国家重点科学研究项目,着力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到2012年,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省R&D比重达到2%以上,获国家科技奖励数和国际论文被引用数居全国前列。(省科技厅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参与)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优化结构,培育优势,提高、新建一批重点学科。到2012年,争取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达到15个,二级重点学科达到60个,省级重点学科达到250个,重中之重学科达到4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达到21个。充分发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支持*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工业大学等若干省属高校按照国家“211工程”目标建设,跻身全国高校先进行列,支持中国水稻所、国家海洋二所和省农科院、省医科院等科研院所发展成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省教育厅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3加强集成创新。鼓励产学研合作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单项和分散技术,加强综合集成,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重点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在制造业和农业及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光机电一体化、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电子化及嵌入式软件、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提高科技项目的集成度和关联度。(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4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引进规模,提高引进水平,专有技术和专利许可合同额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及同行业高端企业的合资合作。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联盟,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一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重点项目,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等参与)

5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组织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大重点项目,建立和完善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标准推动成果产业化的机制,加快建设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强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机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省科技厅会同省发改委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教育厅、省质量技监局等参与)

(六)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创造能力。

1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充分发挥《我省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的导向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开发、购买和应用发明专利、商标和版权。到2012年,培育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000家以上,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等市争取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内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分别达到10万件和6万件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达到500件以上;注册商标总数达到36万件,法人企业商标拥有率达到70%以上。(省知识产权局牵头,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工商局、省版权局等参与)

2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制订和实施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构建标准研制体系和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培育一支标准化专家队伍和一批标准化创新型企业。到2012年,争取为主制修订国家标准200项左右;国家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达到100个左右,国际标准化专家50名,国内标准化专家1000名;培育500家标准创新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90%以上。(省质量技监局牵头,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建设厅等参与)

3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强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到2012年,全省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5个,中国名牌产品500个,省出口名牌300个,*名牌产品2500个,*区域名牌50个;驰名商标300件,证明商标区域品牌50个;省著名商标2600件,专业商标品牌基地60个;省级以上工业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以上。(省经贸委会同省质量技监局、省工商局、省外经贸厅牵头,省农业厅等参与)

(七)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支撑能力。

1加快“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到2012年,争取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达到40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500家以上;国家实验室1家、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0家左右、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150家以上;集中扶持40家左右重点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机构创新基地;办好*大学和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70家以上,孵化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达到120家以上;扶持100家左右技术转移等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各级政府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都要高度重视和不断增加科研仪器设备投入,明显改善我省科研物质条件。(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参与)

2加快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采取股份制、理事会、会员制等多种形式跨地区、跨单位整合科技资源,强化公共服务,建设三类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围绕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建设好大型科研仪器协作共用等8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围绕主要行业和重点区域技术创新,建设好50个左右行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八)大幅提升科技人才规模和创新能力。

1加快实施“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钱江高级人才引进计划”,造就一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到2012年,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500人左右,每万人从事R&D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35人左右,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社会R&D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超过60%。

研究制定有效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鼓励创新团队潜心研究、凝聚人才。(省人事厅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经贸委等参与)

2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工程。深入实施5511培训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对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轮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开拓创新意识、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到2012年,全省15%以上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参加过EMBA研修。(省经贸委牵头,省工商局、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等参与)

3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职工、广大农民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高技能的生产一线创新人才。到2012年,全省高技能人才超过150万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4充分发挥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中小学每个学期必须开设一定时段的科学课程,高校要与企业、农村密切配合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到2012年,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达到250人左右。(省教育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农办等参与)

5.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创作,经常开展全省性大型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等活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应开设专栏、专版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着力提高全省公民尤其是农民、未成年人、企业职工、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省科技厅会同省科协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等参与)

三、主要保障措施

(一)完善落实科技政策法规,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抓好国家科技法律法规、地方法规规章和国家扶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与督促检查,加快推进《*省科技进步条例》、《*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和规章的修订与制订,努力把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重点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府优先采购等一系列财税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加强市县知识产权执法机构建设,推进专利委托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省科技厅牵头,省法制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人事厅、省知识产权局、杭州海关等参与)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强化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风险承担和创新受益的主体。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和完善动力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鼓励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出资和参与收入分配政策,探索推行期权期股,推进知识资本化。深化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产权和劳动制度改革,推进公益类科研院所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评价和考核机制。进一步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强化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倒逼机制。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强化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以股份制、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组织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等参与)

(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坚持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推进科技管理“五个转变”,加强科技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探索建立省部、厅市和部门会商制度,形成科技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省市县集成联动、专家咨询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科技管理新体制。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建立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开展对重大科技问题的战略研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加强重大、重点项目的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提高项目集成度和关联度,合理确定竞争性项目比重。全面推行常年申报和受理,实行网上申报、受理和评审,建立完善统一的项目库和专家库。坚持和完善“三审一决策”制度,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逐步建立和推广科技项目监理制,加强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科技信用制度,加强科技信用管理。

(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等参与)

(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引导全社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集中资金,加大科技环境、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农业、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等公益性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经费拨款方式,加强经费预算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省财政厅牵头,省科技厅等参与)

(五)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引导各类银行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质押登记试点,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高新科技研发保险险种;鼓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省金融办牵头,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参与)

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条件的市县也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进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业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积极争取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省科技厅会同省发改委牵头,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等参与)

(六)扩大国内外科技合作,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两院十校”为重点的全面科技合作。支持民与军民两用技术的联合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加强与俄罗斯、乌克兰、欧美、日韩等科技强国的交流与合作。(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教育厅、省国防工办、省外办、省台办、省侨办等参与)

能力提升计划篇(2)

2007年,贵州省委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1+10”文件,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2008年,制定出台《贵州省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实施意见》,并成立“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开通“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平台”。

安徽日前出台《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以学分制考核为基础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

3月17日,贵州召开全省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理论研讨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建设发展型干部队伍,实施干部经济建设能力提升“4515”大培训计划。

方式“短、平、快”,两年为2.4万干部“充电”。按照部署,从2011年起,贵州省计划在两年内组织安排2.4万名干部进行专题培训。所谓“4515”即4000名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5000名省直相关综合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处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1万名市县乡分管工业经济、城镇化建设、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工作的负责人,产业园区负责人及业务骨干;5000名国有企业负责人及中层管理人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负责人。此次大规模培训将突出“短、平、快”特点,通过专题培训、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等形式,集中力量加强培训。

内容有侧重,着力提升干部经济建设能力。“4515”大培训计划将对上述人员分类别、分专题进行培训。其中,“千名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升领导经济发展能力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市场经济、区域经济等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提高其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千名省直综合部门干部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平台与环境建设、依法行政等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力营造亲商、助商、安商的良好环境;“万名党政干部培训计划”将围绕提升发展工业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建设能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管理能力的不同目标开展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培训计划”重点开展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等专题培训,着力提高其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和推动企业创新的能力。

[相关链接]

能力提升计划篇(3)

个人能力素质提升计划范文1实施素质教育是本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一项跨世纪的改革与发展主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伟大工程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不仅仅要重视企业员工学历水准的提高和业务技能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员工职业道德的提高,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兰州石化不断发展的需要,我根据所从事的石油炼制职业特点特制定了20__年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员工素质应包括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所以,我的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定:

1、提升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一般是指在道德品质方面上所具有的修养。作为一名石油企业炼制操作人员,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企业员工要敬业爱岗,要有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要有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精神,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将兰州石化也已形成的职业道德文化落实到工作中,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2、认真学习提升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知识三方面。作为一名石油企业炼制操作人员,要有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以利于全面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既要努力做到有专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岗位技能,又要研究与之相关的理论科学知识。在20__年我要努力学习石油炼制科学知识,系统地掌握石油化工基本原理,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并把工作实践上升为理论,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结合兰州石化创建“五型班组”活动,合理安排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增长知识,拓宽知识面,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会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并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兰州石化发展服务。

3、掌握较强的能力素质

石油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除了掌握一般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求具有开拓能力,这种开拓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第一,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包括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还要有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第二,具有创造能力。第三,具有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面对一个高科技、高节奏、高竞争和高压力的二十一世纪,企业不断在改革和创新适应新的形势,石油企业员工要具有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素质。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企业发展,我要做到: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苦练基本功,多读书,勤做笔记,长期坚持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并积极参加车间、班组组织的各种能力培训,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指表现在自身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我要努力将自己的心理素质调整好,力争达到以下表现:(1)广泛的兴趣。(2)高尚的道德情感。对企业、对所从事的职业道德感。(3)坚强的意志。表现为明确的目的性;一贯的坚持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克服困难的勇气性。(4)良好的性格特征。要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与人为善,温和宽厚。(5)发达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5、健康的身体素质

健康标志可分为:(1)精力充沛,能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2)身体各部分发育良好,功能正常;(3)随机应变的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等。为了能更好的工作,我将根据自己倒班性质,制定出详细的锻炼计划,努力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做为一名石油企业员工,我会有计划的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更好的为兰州石化发展服务。

个人能力素质提升计划范文2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机制,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升文化层次、创业技能和服务本领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

二、主要目标

以提高党员干部能力为根本,着力解决农村党员干部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培养一批有理想、有素质、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党员干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通过实施该计划,使全镇90%以上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

三、计划安排

为“提升文化层次、提升创业技能、提升服务本领”为内容的素质提升工程,计划在引导和支持村干部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深化农村党员“双培双带”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承诺制、为民服务全程制等方面为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扎实的人文基础,具体计划内容如下。

1、培育新型的村干部。

(1)实行农村干部任职培训:凡新任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须接受县级以上开展的任职培训;新任职的其他“两委”成员须接受镇组织的任职培训;(2)实行学历教育:凡年龄在45岁以下的村干部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35岁以下的纳入“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3)开展政策理论、业务和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培训:利用每年“小学教”活动集中开展系列政策理论活动;每月培训农技、农经财务、计生、党建等业务知识1次;实行每季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次,除定期培训外,按菜单式培训要求根据需要随时开展。

2、强化“双培双带”工作。

以推进党员“双培双带”工程为着力点,做好新时期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党员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确保把思想好、年龄轻、有文化、懂技术、能力强、影响大的农村能人大户、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和工作骨干发展成党员;为把党员干部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加大对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以农业服务等技术职能部门为主,对党员进行技术培训。党内采取“一帮一”结对帮扶,提高党员和群众学用科技、带头致富的能力,从而提升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的农民。

3、优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作用,调动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各村根据无职党员的素质、特长、意愿,以及村级工作需要,按事定岗、定人上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要求无职党员自愿申报岗位,在党员个人自选申报的基础上,各村党总支应本着尊重个人意见和因人制宜、总体平衡的原则,申报和选定无职党员政策法规宣传、计划生育服务、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等岗位。

四、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根据本地流动党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在苏州、上海、慈溪等地外出流动党员较集中的地方,拟建我镇驻外党组织(名称为:刘岗镇驻。。。务工党员党支部),落实负责人和活动场所,建章立制,开展活动。对流出党员全部颁发《流动党员证》,积极鼓励他们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并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信息更新和镇信息库建设,深入开展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和“为加快家乡发展做贡献,为促进当地繁荣当先锋”活动。对流入党员加强管理,挂靠所在地党组织参加生活,凡符合建立党组织的,一律建立独立党支部。

五、深化党员承诺制。为监督党员履行职责的能力,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各村党总支在年初“小学教”活动期间开展一次党员对群众的承诺,将承诺内容用书面表格形式填写在表格上,并在年中践诺,在年底对照承诺事项进行检查验收和集中评诺。推行党员承诺制的公开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通过承诺制的制定,使每个党员都能发挥作用,为群众办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六、健全为民服务全程制。各村设立“为民服务全程室”,要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统一受理、分类办理,专人承办、限时办结,确保为民办事全程工作有序进行。

个人能力素质提升计划范文3我作为一名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庆幸自己选对了专业,因为我觉得自己非常适合这个专业,所以在大一时专业成绩名列前茅。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不能只满足于眼前所取得的成绩,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光有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做的努力。

小学教师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承担着学生的启蒙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父母。虽然它没有初中、高中老师肩上背负的升学压力,但是它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小学教师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慧眼识“千里马”的“伯乐”。这个“伯乐”应该是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培养出不同的“千里马”。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种待于被挖掘的潜能,而这个工作就需要每一个小学教师去完成。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耐心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为学生营造出适应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千里马”能够“食饱力足、才美外现”。

其次,小学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某种能力的契机,它促使人们去探索、实践,从而发展智力;而学生学习兴趣又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特别是小学生,怎样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算是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或许小学里,我们不用教与学生非常多的课本知识,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再次,要有奉献精神。教师应该不愧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样诗句的赞颂。为了教育事业,不惜一切,不顾一切;不求索取,只求进取;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一切为了学生,也为了学生的一切;忠诚于教育事业,真诚的做到“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再者,小学教师要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万花筒”。教师才艺多,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早期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十分重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从小有一个良好教学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打好扎实的基础,这对学生将来不如高一级的学校和走向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教师的才艺越多,知识越渊博,对社会的贡献就会越大。

最后,要与时俱进,并且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获得新的信息和技能,获得新的意识,新的观点和新的价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环境和对象进行创新性活动。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在前人已有的经验和结论基础上,要有所探索、有所总结、有所超越。

总之,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教师,站在教育行列的起点,肩负着培养人才之重任。不仅要具备各种教学才能,精通各门教学艺术,还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修身养德,敬业爱岗,让耐心、爱心、恒心、上进心融为一体;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教职工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小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的了解。针对上述,我想作为一个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随这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各种儿童读物的普及,再加上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知识已远远超过其年龄界限。他们喜欢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也有提不完的问题,渴望能得到成人的解答。而教师是他们心目中最有威信、最有学问的人,自然成为他们经常提问的对象。教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渊博的知识,才能深入浅出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同时点燃智慧的火花。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不仅起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有一句老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我要广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学着去关注学生们关心的话题,这样,以后我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同时,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我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是自己变得多才多艺,这样才能更好地知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在大学里,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获得的荣誉,如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还有各个跟专业有关的证书等等,为自己3年后找工作做铺垫。还有我要加强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虽然小学老师不需要很高的英语水平,但是我绝不能松懈,我要完成自己的英语目标。

二、学习良好的教师情感品质

小学生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生活经验欠缺,他们不仅需要教师在学习上的耐心教导,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需要在生活上的细心关注。在生活上,有些学生已经能够独立,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学生需要关爱与呵护,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并且给予帮助;在学习上,学生们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用一颗耐心一遍一遍的教导,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在观念上,小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缺乏是非判断力,这就需要老师循循善诱,使他们不至于走入歧途。这些,看上去都是挺简单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真正做到爱心、耐心与细心并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要一步一步来,在实践中反省自己,在反省中逐步培养与提升。

个人能力素质提升计划范文4一、专业技能的提升计划

专业技能是指将所掌握的专业理论只是综合地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它是围绕所学专业的具体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的高低是大学生求职就业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尽管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状况,但专业技能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会派上用场的。

培养专业技能,要对专业知识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职业领域内最新消息和动态要有所了解和把握,同时对与专业相似、相近的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关注和涉及,并且要善于联系,融会贯通。

我所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平时除了有钻研中文的基础知识外,还对哲学、法学、历史学有所涉猎。

学好专业知识,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早在大一时就试着培养自己的兴趣,我依然是无法专注于看厚厚且难懂的文学理论,于是就从我感兴趣的哲学以及外国文学的书籍看起,不过不再注重关注这类书的思想内涵,而主要与文本本身挂钩,运用自己所学的文字知识来分析。这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从而我也不觉得中文的学习过于枯燥。其实,并不需要被中文的外表所吓倒,只要对此抱有积极的期望,也就是坚信本专业是很有趣的,就很容易上手。

学好专业知识,考取相关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在求职的时候,面试者讲一堆赞美自己的言语还不如拿出一张证书,证书是证明能力的强有力的证据。在大学期间,我已经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英语四级考试,在大三、大四期间,因为我修了法学的双学位,所以还要努力学习,通过司法考试、英语六级考试以及驾驶执照考试、教师资格考试以增强自己求职的硬件。

我也遇到盲目考证的同学,我认为,考取的证书应该起到取长补短、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以量取胜。分析自己需要考取何种证书应该从未来的就业出发,拿我自己作为例子,我对前途属于迷茫型的,所以正积极涉及各种不同的方向以发现自己的优势。我未来就业方向应该是公务员、企业的文秘或者法律顾问,保底的工作是教师、记者等与中文专业紧密结合的职业。像教师就要求有教师资格证,为此非师范专业的学生需要修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还需考取教师资格证,而公务员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法律顾问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当然,除了证书外,各个职业也会有特殊的职业技能要求。如教师需要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懂得写板书、制作课件,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师范礼仪等,政法类职业则需要掌握各种政策法律、规章制度,具备公文写作能力等。除了公文写作可以在中文系专业课上学到之外,其他各项技能都有待通过互联网、各种书籍获取理论知识,再进行社会实践用理论去指导它,从而使自己这方面的技能得以提高。

除了书本知识要掌握外,实践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上文提到的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需要考取,但是有了英语六级证书并不等于能够和老外流利交谈,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不等于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进行电脑日常维护,所以,光有理论是不够的,亲自动手才是硬道理。现在我参加的各种社团、进行各种实习、兼职、比赛、社会调研和社区服务,都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大学两年时间里,我会继续为之奋斗,继续提升自己。

二、通用技能的提升计划

通用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而言,通用技能并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职业,而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一种超越具体职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能力,是人们在教育或工作等不同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技能。

根据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通用技能大体上可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学习和创新、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应变能力等。

我认为,职业道德表现为爱岗敬业意识、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精神、进取冒险精神、诚实守信品质,在学生组织中工作就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我自己就在朗诵艺术团和校艺术团工作,在那里,我学会了知难而上、坚持不懈,今后,我还将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两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表达沟通能力指将个人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用语言或文字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促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能不能发表一次成功的演说、能不能写一封清晰的信函,这都是表达能力的具体衡量标准。良好的表达能力表现在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讲述事实、表达观点,能够撰写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公函等文书,这些在大学期间参加社会调查、学生组织的日常工作中都能得到锻炼。沟通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可以分为书面、非书面的语言沟通以及如衣着、表情、神态、姿势等非语言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与表达沟通能力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培养的方法也差不多。

对于一个特定的问题,分析判断包括以下五个环节:问题分析、确定目标、拟定方案、方案评估以及方案选择。这个能力在学生工作的领导阶层中有有所涉及,就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一样。所以参加学生组织不可半途而废,从被领导阶层到领导阶层都体会过才能真正全方位锻炼能力。

学习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们的知识结构也应该随社会需要而改变,就业时通常都有上岗培训,在培训时,迅速掌握岗位所需技能是相当重要的。创新能力在理工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文科专业中,集中体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变化发展。要创新,就要培养创造性思维,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多采用逆向思维来考虑问题。创新能力可以再各个工作以及细节中得以体现。

团队合作包括了个人善于与团队其他人沟通协调、能扮演适当角色、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保持团队的融洽等方面的内容。人具有社会属性,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在团队中工作,所以团队合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要培养自己以上十种技能,所以我积极参加各种组织社团的工作、班级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当然,除了实践外,书本以及网络资源也是个不错的学习培养能力的方法的途径,所以,广泛涉猎各种实用书籍以及电子资料是非常有益处的。

三、个人素质的提升计划

在谈到个人素质方面,我比较倾向于讨论狭义的个人素质。狭义的个人素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与品性,如诚信、主动、自觉自律、谦虚执着、勤奋、责任心、时间管理、自信、专注等,这些素质我们从小就开始培养了,作为一个学科的话它叫做“思想品德”,在这里我针对求职,专门培养在求职方面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几种素质。

首先是诚信,诚信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社会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中的基本准则。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公司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当微软列出对员工期望的“核心价值观”时,诚信被列为第一位。

其次是主动。中国学生相当缺乏这一点,在课堂学习中往往要老师点名才起来回答问题,在工作中,也是上司吩咐什么才去做什么。这些做法在今天以及未来的就业中是不太可取的,所以要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课上主动回答老师提问、主动请教老师问题、主动为自己制定学习工作计划以及目标,我是个属于内向性格的人,所以在大学期间会尽力培养这方面的素质。

再次是自觉自律,大学生是处于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失去了约束的学生很容易放纵自己,自觉自律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后工作的上司也不会喜欢一个放纵、没有纪律性的下属的。我个人在这点上是处于优势地位的,大学期间应该保持。

接着是谦虚执着以及勤奋,这是个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点,这也是个非常值得发扬光大的优点。但是执着并不意味着执拗、勤奋也不代表一味拼命,合理坚持自己的观点,懂得掌握工作与休息的平衡已达到最大的工作效率才是可以得到上司赏识的人才。

然后就讲到我的优势——责任心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负责任、有责任心,才能尽力把事情做好。

第六个是时间管理,在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一课中有专门的篇目讲到这个问题,“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懂得管理时间可以让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发挥它最大的效益。公司是追求利益的,职工学会管理时间也是老板乐于看到的良好现象。用人单位经常通过组织会议、处理文件、接待来访等方面的考题来考察应聘者的时间管理能力。所以,在大学期间,如何兼顾学业、生活和工作,如何合理调配三者时间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大学里,必须让自己参与一些工作,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如何处理冲突的要做的事情。

最后我想谈谈自信和专注,自信是相当多的大学生很缺乏的一项素质,表现为遇事紧张以及过于谦逊。自信的人能以自己的实际能力接受来自心理和社会的压力和挑战,并体现为沉着冷静的情绪,多参与各种大型比赛、面试可以让自己不断锻炼这方面的素质。

专注也是公司很看重的一项素质。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录用那些兼任着多项工作的应聘者的,专注于一个公司,你就会把更多的精力和激情投入到工作,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对于一个职位,也要掌握好平时的做事流程,分清待办事项的主次,不要一次同时做多件事情,各个击破反而能做得更好更快。

以上各项个人素质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工作中得到培养,所以在大学期间要制定好计划,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个人素质也会在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得到提升。

能力提升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1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的背景及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国际竞争更加集中地体现在高科技和创新的能力水平上。高校是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同时高校对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责无旁贷。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现状是,科技人力资源丰富,素质不断提高,但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经费投入的绝对数量增加,但分配结构不合理,对基础研究投入较少;科技物力资源增长缓慢,资源不足与闲置并存;国际科技交流能力增强,但在前沿性领域与国际合作的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产出绝对数量增加,但所属层次水平相对较低;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途径少,技术转让困难[1]。由此看来,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已迫在眉睫。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说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2]。”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了2020年国家教育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把“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之首,将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与之密切结合,体现了国家教育发展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需求,是落实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丈化紧密结合的战咯行动[3]。

2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的途径

为保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顺利实施,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政府对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推进,加强高校对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已有的基础,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途径[4]。

2.1 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途径

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创新能力提升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方面的实施首先是要重视高校基础研究,促进高校内部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高校之间科技资源的共享,积极推动高校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层次水平;其次要依托高等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实质性合作,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优秀创新团队与优质资源,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创新模式,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持续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拔尖创新人才,逐步形成引领和主导国际科学研究与合作的学术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使之成为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

2.2 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途径

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创新能力提升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方面的实施首先是要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效主体;其次,要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整合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加强文化对外表达和传播能力建设。

2.3 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核心共性问题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途径

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核心共性问题的创新能力提升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方面的实施首先是要加大政府对高校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合理配置高校科技经费来源结构,加大企业对高校资金与项目的投入力度,促进高校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一,积极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其次要依托高等学校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与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有组织创新,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

2.4 面向区域发展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途径

面向区域发展的创新能力提升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方面的实施首先是要高等学校确立把自身的知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目标,推动高等学校服务方式转变,构建多元化成果转化与辐射模式;其次,地方政府应该高度地重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

3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过程中几点思考

(1)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过程中需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全面负责计划的实施和平台的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协调多方在全面合作中的重大事项,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建立由各方面代表组成的中心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实行主任负责制,设立相应的组织和管理部门,全面负责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运行管理。成立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把握学术方向、指导人才培养、参与人员遴选、推动国内外合作等。

(2)明确“动态、多元、融合、持续”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机制体制,开展富有成效的机制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机制和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有组织创新的模式,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3)保证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持续投入。为确保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良好运行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各方应充分整合资源,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条件,在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要发挥行业部门和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汇聚行业、企业等方面的投入与支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

参考文献

[1] 程丽明.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能力提升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72-03

一、“卓越计划”的提出与核心

教育部在我国工程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又存在工程理念弱化、实践环节薄弱、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所培养人才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力图回答世纪难题“钱学森之问”的重要举措[1]。“卓越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强化学校和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大批学生成为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工程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并强调要将工程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创新能力建立在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基础上。要求毕业生做到“首先能干活,然后再创新”。因此,在“卓越计划”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天津科技大学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笔者参与了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工作。下面结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施该计划培养学生工程能力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展开对当前高校实施“卓越计划”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工程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卓越计划”中工科学生的工程能力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的实际本领和能量;其培养的合格工程师应具备:(1)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养等基本素质;(2)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对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的了解;(3)现代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4)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管理、沟通、危机处理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3]。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与现代工业生产水平同步的开发设计、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二是培养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与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背景相适应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各种类型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他们将是未来10至15年后各行业中的精英、领军人才,因此,“卓越计划”所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是否符合其标准体系即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要求,关系到我国能否真正实现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更关系到“卓越计划”主动服务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性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能否实现。

三、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现状

依据工程教育的本质,落实“卓越计划”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要强化工科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但当前在我国多所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背景下,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方面仍表现出以下几个共性问题或不足。

(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目前,传统工程教育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工程技术能力培养的育人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部分高校工科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过度追求理论课程深度化、系统化的倾向,造社科类课程课时偏少、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不深入、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等。我们知道,现代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依赖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和文化的背景,也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大工程意识”[4-5]。因此,这种做法虽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但对于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来说,实属弊大于利之举。

(二)教师工程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方式需要转变

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是接受传统工程教育的博士毕业生,毕业后直接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这种缺乏企业经历的高校教师虽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也比较强,但这往往仅体现在学术和科研方面,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则明显不足[6]。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讲述工程工艺类课程、指导学生完成“真刀真枪”的来自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时比较吃力。同时,由于教师工程能力不强,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偏好理论研究,忽视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仍没有完全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重单向灌输、轻启发讨论,重课堂教学、忽视工程能力的培养,本应是导演角色的教师,又不自觉地充当了属于学生的演员角色。此外,课程的考试方式也存在着厚理论、薄能力的缺陷,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导向作用不够合理。

(三)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大家已形成共识普遍都比较重视,但在具体实施时,要么由于高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要么由于对实践教学至关重要的官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不健全,往往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

四、提升大学生工程能力的策略

在实施“卓越计划”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背景下,上述共性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并应想方设法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和完善。例如,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本校实际,以实施“卓越计划”和“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新途径。

(一)持续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卓越工程师应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背景知识,因此,一要优化课程体系。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原则,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改革当前的课程体系,使之更加开放、多元、系统,使“卓越计划”标准中要求的各种能力与课程体系形成矩阵对应的关系。如天津科技大学为培养具备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毕业生,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教学内容和优秀教材,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多门专业基础课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而且在双语的环境下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为获取、应用英语资料奠定了基础。二要进一步压缩理论课程,增开涵盖知识范围广的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开设或指导学生选修感兴趣的相关学科的课程。对于内容难度较低的理论课程要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对问题的解释、答疑。三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组建专业教材编写团队,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来自企业的建议,并尽量将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寓于教材之中。例如,天津科技大学聘请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7]。此外,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还整合、编写了《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实验》、《软饮料工艺学》等教材。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

对师资队伍建设来说,第一,高校教师要继续学习现代工程理念、自愿主动去企业接受工程实践锻炼,加深、拓宽教师对工程教育的理解,形成一支具有现代工程思想、方法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二,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工程实践能力强,因此,老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对青年教师进行提携和帮助,快速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第三,严标准,引进来。从企业引进一批工程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同时严格新进教师的标准,注重工程背景的考核。

对教学方式来说,一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育工作者要始终重视学生的需求。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际问题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在强化培养工程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自主学习、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堂内容的讲授、实践环节的教学都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积极采取“基于问题和项目”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工程设计类项目引入教学环节,创造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所需的学习环境,切实做到科研反哺教学。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双语教学课题组分别用“比萨干酪加工技术的中试”和“浓缩菠萝汁工程”来讲解干酪工艺和果汁工艺。三是改革考试方式。将目前形式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转变为开卷、闭卷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张民教授改革了食品工艺学的课程考试方式,对引导学生注重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8]。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工程的根本,缺乏实践,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就是空谈。实践教学环节可分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其中校内方面主要包括工程认知实践、自然科学实验等基础训练以及学科专业实践的一部分,如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工程训练等,此外,还包括属于第二课程的

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校外方面主要包括毕业实习、企业见习实践和毕业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高校实验室和工程实践中心的硬件建设,做好开放工作。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争取国家在推进“卓越计划”方面的资金、政策扶持,同时学校自身也要拨出部分经费用于打造优良的实践教学平台。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利用所争取的有关部门资金及自身经费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购买了大批教学仪器设备和可用于企业实际生产的诸如挤压膨化生产线、多功能液体生产线、植物凝乳蛋白系统等成套生产线设备。这样既完善了基础实验室平台,满足了基础实验需要,又打造了高水准的校内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真正实现了学校实践和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整合、压缩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工程实践性实验的比例,加大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力度,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环境和条件,倡导学生提前随导师进入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工程意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竞赛的“第二课堂”作用。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企业赞助的新产品创意开发活动、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竞赛等,通过“第二课堂”不但可以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和能力。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利用科研经费和企业赠款开展了“丹尼斯克创新竞赛”、“美国大杏仁创新大赛”、“济南耐特产品创意”、“川崎产品创新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不同专业背景的本科生积极组建团队参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新产品的开发,艺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负责包装的图案设计等,分工协作,不但弘扬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大工程意识”。

3.完善官产学研合作,真正落实实践教学。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和锻炼,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对工程能力的强化培养,还需要在企业接受进一步的工程训练。但是,由于企业没有法定的育人责任和义务,往往表现出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此,可从以下四点寻求突破。一是政府搭台,高校和企业唱戏。地方政府要为行政区域内的高校和企业搭台,积极促成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例如,福建平和县人民政府县委组织部牵头带领平和县相关部门和企业,带着项目和技术需求与天津科技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面对面细化对接,这样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又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实际工程环境。二是高校要发挥积极主导作用。例如,天津科技大学积极推进由一个教授、联一个企业、行一个项目、建一个实践教学基地的“四个一”工程,和周边的许多知名企业,如天津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的关系。三是增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政府可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信贷优惠及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给以一定的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高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发挥综合科技优势,与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提高其产品科技含量。此外,还要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科技是核心竞争力的长远发展理念,增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四是创新合作形式,建立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学生去企业实习的人数和时间上,可以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同时,又达到了学生在企业不少于一年实践的要求;同时,选聘既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工程能力的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此外,建立由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对官产学研的合作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测,为不断提升官产学研合作的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在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企业建立质量观测点,收集官方、企业和社会对于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培养工程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提供智力支撑。

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的三大重要特点之一。目前在实施该计划但人才培养模式又存在缺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方面的探索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正惠.创新人才培养的困惑和抉择[J].高等教育研究

学报,2012,(1).

[2]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

国电力教育,2011,(7).

[3]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4]关浩.工科院校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J].前

沿,2006,(1).

[5]李录平,张拥华.基于工程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理工院校

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长沙理工大学实践教学改

革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

[6]吕俊杰,朱光俊,杜长坤.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初探[J].

教育与职业,2009,(15).

[7]赵征,阮美娟.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能力提升计划篇(6)

首先,小学教师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慧眼识“千里马”的“伯乐”。 这个“伯乐”应该是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培养出不同的“千里马”。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种待于被挖掘的潜能,而这个工作就需要每一个小学教师去完成。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耐心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为学生营造出适应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让 “千里马”能够“食饱力足、才美外现”。

其次,小学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某种能力的契机,它促使人们去探索、实践,从而发展智力;而学生学习兴趣又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特别是小学生,怎样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算是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或许小学里,我们不用教与学生非常多的课本知识,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再次,要有奉献精神。教师应该不愧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样诗句的赞颂。为了教育事业,不惜一切,不顾一切;不求索取,只求进取;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一切为了学生,也为了学生的一切;忠诚于教育事业,真诚的做到“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再者,小学教师要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万花筒”。教师才艺多,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早期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十分重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从小有一个良好教学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打好扎实的基础,这对学生将来不如高一级的学校和走向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教师的才艺越多,知识越渊博,对社会的贡献就会越大。

最后,要与时俱进,并且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获得新的信息和技能,获得新的意识,新的观点和新的价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环境和对象进行创新性活动。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在前人已有的经验和结论基础上,要有所探索、有所总结、有所超越。

总之,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教师,站在教育行列的起点,肩负着培养人才之重任。不仅要具备各种教学才能,精通各门教学艺术,还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修身养德,敬业爱岗,让耐心、爱心、恒心、上进心融为一体;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教职工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小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的了解。针对上述,我想作为一个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随这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各种儿童读物的普及,再加上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知识已远远超过其年龄界限。他们喜欢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也有提不完的问题,渴望能得到成人的解答。而教师是他们心目中最有威信、最有学问的人,自然成为他们经常提问的对象。教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渊博的知识,才能深入浅出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同时点燃智慧的火花。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不仅起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有一句老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我要广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学着去关注学生们关心的话题,这样,以后我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同时,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我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是自己变得多才多艺,这样才能更好地知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在大学里,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获得更多的荣誉,如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还有各个跟专业有关的证书等等,为自己3年后找工作做铺垫。还有我要加强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虽然小学老师不需要很高的英语水平,但是我绝不能松懈,我要完成自己的英语目标。

二、学习良好的教师情感品质

小学生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生活经验欠缺,他们不仅需要教师在学习上的耐心教导,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需要在生活上的细心关注。在生活上,有些学生已经能够独立,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学生需要关爱与呵护,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并且给予帮助;在学习上,学生们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用一颗耐心一遍一遍的教导,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在观念上,小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缺乏是非判断力,这就需要老师循循善诱,使他们不至于走入歧途。这些,看上去都是挺简单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真正做到爱心、耐心与细心并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要一步一步来,在实践中反省自己,在反省中逐步培养与提升。   1  

三、控制自己的情绪,科学地教育孩子

首先,教师要有完成教育任务的坚定意向,这是他们完成教育任务的保证。这种意志品质是与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联系的。其次,教师的沉着、自制,会有效的影响儿童的意志品质。小学生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如,任性、不遵守规则、不听从规劝、违背教师提出的要求,同伴之间不能友好相处等,教师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处事冷静,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用粗暴地方式对待学生,例如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不仅伤害学生的情感,而且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教师地喜怒无常对学生是极为有害的,容易使一些学生去窥测教师情绪地“晴雨表”,形成两面派行为方式,从而影响特们个性地健康发展。曾经,我看到过有些小学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非常严厉,动不动就骂,甚至打。这致使很多小学生都非常怕老师,他们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我还听一些小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老师是不打人的。当时,我真的很寒心。我在想难道我以后也会是这样子嘛。不行,我一定不能。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法,学会执着、沉着与自制,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我未来的每一个学生。

四、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学习并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及其心理的外在表现,然后多多去观察一些小学生,试着去分析他们的心理,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再者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要好好利用大学的时间,多去挑战新事物,并在这过程中大胆地去创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其次是生动、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这是最最重要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我要抓住一切可以在大众面前讲话的机会,无论是班级还是社团,还是其它一些场合,一步一步提高表达能力。最后就是组织管理能力。我知道我以后肯定会选择当班主任,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幸运,在大二这一年,我将担任湖学研究会的会长,这是一个非常能锻炼人的机会。我要好好干,在尝试中积累更多的组织管理经验。虽然他跟管理一个小学班级有点差别,但是也能够在其中学到很多有用的。

五、提高对师德的认识

能力提升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近年来,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促进物资计划编报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目标,以推进物资计划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手段,实施计划编报、执行、考核闭环管理,强化从需求产生到需求满足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完善物资计划管理体系,为提升物资采购经济效益,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加强专业管理,完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机制

1.完善管理工作机制

制定《中原油田物资计划管理实施细则》,按照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两种类型,明确了业务管理和操作主体职责,规范了计划编制、审核、执行、考核及责任追究等各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工作标准;各生产单位根据管理要求和生产特点均制定了《物资计划管理办法》,按照材料消耗方向实行费用部门切块管理,明确了计划编报要求、管理考核方法,保证了计划管理和操作方面有章可循。

2.明确划分岗位职责

按照计划管理与现场使用相分离的原则,各生产单位在物资供应站(科)设置专职计划岗,负责本单位物资需求规律分析、需求计划编报、基层单位需求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按照计划管理与采购操作相分离的原则,物资供应处在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科设置专职计划岗,负责物资消耗规律研究、生产单位需求计划和业务部门采购计划执行考核、异常情况监控。

二、强化需求研究,夯实物资计划管理基础工作

1.重视常耗物资的调查与分析

物资供应处建立生产物资历史消耗分析数据库,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油田常耗物资需求调查和消耗分析,对每项物资的历年消耗数据可自动检索比对,进行年度需求数据分析,掌握了常耗备品配件、油田化学剂、专用工具及通用设备等物资的需求规律、采购周期等供应特性,提高了物资需求的预测和把握能力。

2.严格实施材料消耗定额管理

依据年度生产任务和物资消耗规律,每年初制定基础材料、常用材料额和大类材料的消耗定额,按照单井、单站、单项设备实行物资消耗展布管理,同时建立物资消耗公开公示制度,每月开展单耗指标对比或百元产值材料含量排名,为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提供了基础依据。例如:采油四厂供应站对三角带、压力表、卡箍阀等467项生产常用物资,编制了消耗定额,每月从单井―注采井组―开发单元―油藏经营管理区进行需求计划考核和单耗比对分析,2013年需求计划准确率达到99.39%。

三、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物资计划业务全程监控

1.规范物资需求计划编报程序

基层井、队、站的物资需求计划全部通过油田成本动态管理系统向本单位物资供应站提报,物资供应站汇总并经专业部门审核后,在ERP系统线上向物资供应处提报。通过需求计划系统提报、管理部门网上审核、物资部门线上核销,形成需求计划、材料核算、消耗控制的闭环管理路径,材料消耗做到了实时监控。

2.规范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程序

物资供应处业务部门对各单位提报的需求计划,在ERP系统中运行MRP平衡合同和库存资源后编制采购计划,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科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计划集中会审,并与计划管理系统的历史消耗和年度需求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后下达采购计划,保证了需求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实现集中批量采购创造了良好条件。

3.规范物资计划管理考核程序

开发应用物资计划管理管理辅助系统,实现了对物资需求计划编报和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双向考核。系统每月按照设定考核计算公式,自动导出各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和领料及时率进行排名通报,同时自动导出业务部门的采购计划执行率和合同履约率进行排名通报,保证了物资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四、把控重点环节,提升物资计划精细管理水平

1.严格计划审核,确保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

中原油田物资需求计划编报实行生产单位和专业部门“两级审核”制度。各生产单位对基层井、队、站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每月组织本单位物资、财务、技术、生产、作业等部门召开物料平衡会,按照生产运行计划和需求紧急程度,从资金预算、规格型号、技术要求、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和核实确认;油田生产、装备、技术、科研等职能部门,按照专业管理范围和储备资金占用责任,对各单位编制的油套管、井下工具、采油助剂、钻井助剂、矿建料、防洪料等物资需求计划,统筹进行资源平衡,严格计划审核把关,保证了需求计划准确性。

2.提前介入需求,确保物资需求计划的及时性

对油田改扩建、检维修等重点项目,物资供应处建立了驻厂驻点跟踪服务机制和项目进度信息通报制度,组织人员提前介入需求形成过程,及时指导设备材料需求计划编报,为物资采购准备和排产制造留足时间,提高了物资供应工作的主动性。同时,编制油田生产建设主要物资的采购周期手册,对需求计划编报提前期进行明确规定,印发至各生产单位和有关部门指导需求计划编报、审核,改变过去物资需求计划及时率要求只有定性没有定量的情况,保证了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的及时性。

3.推进需求标准化,提高物资需求计划规范性

对油田ERP系统内7.6万条物料编码进行全面梳理,删除和冻结非标码、个性码编码10304条,强化了需求物资信息标准化;结合消耗规律、市场资源状况及用户使用意向,编制了14个大类、134个品种的《物资需求标准化品种目录》,明确了品牌范围、规格型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列表;编制了重要设备原厂配件、井下修井类工具、机电产品的《标准化采购技术规范指引》,物资供应上即可按照统一规范的产品名称和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采购。

五、总结

总之,物资计划管理与供应保障直接关系到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产量及效益,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管理的专业化,了解现阶段的实际需求,合理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对于重点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辉.建立协同运作机制提高物资计划管理水平[J].中外企业家,2014(01):21-22.

能力提升计划篇(8)

1、引言

教育部在2010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出工程教育应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各种类型的工程师。机械专业是大部分理工科高校开设的专业,具有实践性、集成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而创新能力差、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是该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传统工业以及新型工业的迅猛扩展,社会对于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要求高校师资队伍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更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

2、机械专业教师工程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机械专业与社会、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依靠科学的理论对工程实践中的具体现象进行解释,完成习学并进的过程,形成深刻的认知和扎实的功底,因此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其能否胜任工程人才培养重任的基本要求。

工程技术类知识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地增长,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另外在有限的授课时间传授所有工程专业领域的知识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应教会学生自主发现、探索以及解决问题,从继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创新性不强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不足。教学内容应该能运用于生产实际,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工程情境的使用却与现场实践大相径庭,缺乏工程实践背景使得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一般基于理论知识和既得经验,介绍的技术或方法与工程现场的生产实际不一致,有些是早就淘汰的,有些虽然理论上可行,但由于应用成本高、工序复杂等原因实际并不采用,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另外在承担教学及科研任务中往往注重专业理论学习,缺乏工程现场的真实体验以及工程实践性的培养。其次,校企合作科研成果经济效益不高。目前很多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了产学研基地,研究项目层出不穷,部分项目与应用联系不大,不能产生足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的科技创新成果无法应用于现场,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科研成果不仅要在生产技术层面上可行,更重要的是要有市场前景并能产生经济效益,而教师在此表现出的创新性明显不足。

3、影响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因素

3.1 师资考核与评价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于高校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一般基于学历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缺乏不同科类教师的具体能力和素质的明确要求,教师的任教学科一般遵循与其所学专业一致的原则。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对应聘者是否取得相关工程领域的执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可以证明工程实践能力的证书应做相关要求,从而提高教师任教过程中参与工程实践的意识与积极性。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大都对承担科研项目、等有明确的规定,承担研究课题和的级别和数量是当前考量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这些无疑是重科研、轻教学和工程实践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2 缺乏必要的组织及制度保障

高校教师参与工程实践锻炼就必须深入到企业一线,这就需要企业参与到工程类教师的培养中。目前虽然有不少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很多企业并不愿主动给在校教师提供实实在在的见习、实习机会,以帮助其提升能力。我国出台了一些校企合作的政策,如给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等,但实际操作存在制约性,因此企业参与产学教育的源动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缺乏学校与企业层面完善的评价体制,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整个实践过程不一定能取得实效,这也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性、技术创新性等专业性的成长造成了消极影响。

4、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4.1 完善高校教师工程能力的教育体系以及职称评定、师资考核制度

第一,可将工程实践作为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充分创造条件为教师设置挂职和顶岗的机会。第二,可采用青年教师导师制,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或企业工程师与新入职的教师结对,传授经验,提升新入职教师的工程教育能力,促进其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第三,在教师的评聘和考核等环节可增加在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同等看待教师在产学合作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成果。第四,充分吸纳企业专业人才,建立起与相关企业和行业长期的人才合作机制,对这部分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应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给予他们较高的身份认同,最大限度地提高从教积极性。

4.2 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方式

一方面,政府可以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两方面加大力度。让企业从支持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得到实惠,如资金供给、税收减免、资源调配等。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明确社会责任,可以借鉴外国经验,从制度层面上规定企业和高校必须共同承担工程类人才培养的责任,如在企业内建立一定规模的培训中心或出资由行业协会建立。

4.3 提高教师参与实践锻炼的效果

高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出台合理的评价制度,共同监督教师在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的全过程,保证学习效果。建立合理的指标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考核,应包括参与工程实践的数量,实际操作情况,以及能否将学习到的工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并用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另外,应充分考虑到科研与教学成果产生周期较长的特征,相应的评价周期和纬度也要做适度的设置。

4.4 组建科技创新团队

考虑到现代工程规模大和复杂程度高的特点,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创新团队是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国内有部分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形成了多支创新团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以工程技术为依托,高校为载体,采用团队模式,教师互通有无,加强交流,着力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让教师在团队的研究活动中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切实可行的。作为技术创新能动主体的教师,充分融入团队合作,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从而共同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

4.5 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

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教师应该围绕工程技术、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国外的CDIO教育模式与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有相通之处,以体验式教学为方式,以工程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这对我国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将教师教师置于亟需解决的工程实践问题之中,全程参与问题的构思、设计、实施等环节,使他们能够获得最真实的工程体验,同时在体验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授自身的心得体会,实现能力的提升。

5、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是社会发展对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教师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核心力量,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水平直接决定了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工程人才。构建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强化教师对工程实践的认同感,激发教师自我激励的意识,也需要加强校企合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企业深度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共同承担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2]曾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能力提升计划篇(9)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务公开基本原则,围绕“五个建设”、“新城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深化阳光政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二、政务公开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推行政务公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效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各镇街、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政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把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把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融入到业务流程中,形成分工负责、整体推行的工作局面。

(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体系。明确政务公开主体为:区政府及所属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调整完善领导机制,落实各镇街、各部门工作机构及责任人,建立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登记册,并向社会公开。制定完善我区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

(三)切实做好“五个”建设、新城建设等重点工作中的政务公开工作。要突出“大干之年”这一中心,紧紧围绕“一大带三大”等重点工作,加强对“五个”建设、新城开发建设、扩大开放、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政府性投资项目等有关情况的公开。将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情况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大力推进决策公开。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逐步推进决策过程公开。坚持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科学论证。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实行预公开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并向社会公布意见采纳情况。落实和规范听证制度,坚决防止听证过程中的形式主义。

(五)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认真落实中央和我市在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切实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核准、实施、监管以及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建立健全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制定相关标准和程序,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着重解决好建设信息不透明、公开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公开项目资金种类、数量和使用情况,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严防个人决定大额度资金使用和重大项目安排。

(六)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设定自由裁量权行使程序,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对裁量幅度分档设置,细化标准,向社会公开,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七)加大主动公开力度。主动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根本途径。修订完善各镇街、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各镇街、各部门要按要求将机构职能类、政策文件类、行政决策和执法类、工作动态类、社会服务类等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并鼓励和引导群众对其进行评议和监督。

(八)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制定《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及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

能力提升计划篇(10)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教学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上一篇: 地震教案 下一篇: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