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活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4:11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篇(1)

为人民健康服务,实现人民健康是我们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于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服务宗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卫生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事业,才能始终保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才能充分履行我们卫生行政部门的保障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规律,努力创新医疗卫生保障方式方法,才能保证医疗卫生工作的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全市卫生工作新局面;只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存在的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干部,才能适应我市卫生事业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卫生行政部门自身建设水平。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增强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它的基本内涵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二是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三是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式,加强部门自身建设,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篇(2)

很快,我们到达了此次三下乡的目的地—益阳。

近年来,益阳市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新办法,开创性地引进了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制度,而我们,正是来研究探讨这一项政策的可行性。

我们走访了几家土地信托流转示范基地—湖乡情生态林业有限公司、皇家湖生态旅游度假村、永生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并实地采访当地的农民对这一项政策的看法以及建议。

在实践调查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流转办法,始终难以解决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以及执行成本较高等问题,农村土地实现规模经营还相对困难,且时常出现土地“要转的转不出,要租的租不到”现象。而如今,有了政府充当中介人,能从根本上破解当前土地流转机制不畅的问题,并能达到农民、投资商和政府“三赢”的目的。

从农民的角度来看,他们将土地交给政府出资成立的信托机构托管经营,既不会担心失去“命根子”,又可以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获得信托收益,还可以安心在外务工经商或本地就业,增收明显。

从投资商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他们可以直接从信托机构获得大片的土地,减少中间环节和各类纠纷,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政府项目支持,缓解融资困难,放心投入,大胆经营。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依托信托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土地纠纷,增加农业投入,随着土地集中度越来越高,政府在“三农”问题方面付出的行政成本将大大降低,能集中精力谋划现代农业的发展,并能在财政税收和促进农民就业中获益。

我相信,在政府官员的科学领导下,益阳,乃至整个中国的农业都将快速的向大规模生产,机械化生产迈进。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篇(3)

3月20日大队党支部组织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后,通过5天的集中学习和自学,分别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学习了、刘云山组长和省、市、县委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了中央群教办关于《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三本书;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大队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认真思考,交流学习体会及工作建议。对我来说,通过近一月的学习,收获很大,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自己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增强了参与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我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明确、特点突出,安排紧密有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聚焦是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环节达到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进一步树立。

一、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基本工作路线。当前,大队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个别领导干部还程度不同地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现象,有的党员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不求实效,有的缺乏群众感情,对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置若罔闻、久拖不办;有的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精神懈怠、不求进取。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大队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影响着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乃至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认真查找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按照党章要求,对照中央八条规定,省、市十项规定和卫生系统九不准,查找自己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努力做到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问题好一筹的要求,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四风”,认真反思、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扫除,敢于和勇于让群众来监督自己的工作,评价自己的作风,从而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存如下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深度和广度不够。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主要表现在:一是是学习的系统性不强,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与业务有关的能主动学一些,而对政治学习缺乏系统深入的钻研。二是只注重表面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没能深刻地准确地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三是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我教育,没有经常性地利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来检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教育、自我批评和不断反省自己太少。

二是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因其自身职能、职责的特殊性,事情多、任务重、比较急、无规律。有时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时候,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首先考虑怎样做到最好,导致在工作中产生了一些急躁情绪,影响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三是卫生执法监督队伍有待加强。全大队执法监督人员总体数量不足,水评不高,由于社会发展较快,卫生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导致卫生执法监督难度大,执法监督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等等,严重影响了卫生监督事业的发展。

四是创新意识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在工作中认为只要完成好本职工作和上级交办的任务就行,缺乏官场的灵活牲,开坧创新意识不够强,思想不够解放,对卫生改革的形势发展和前瞻牲研究不够深,处理问题时较多地考虑卫生监督事业的特殊牲;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考虑的多,下大力气去解决的少,想法多、行动少。

五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时,有时过于强调原则性,没有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群众服务意识有所欠缺。

三、认真搞好整改,推动工作上新台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卫生监督工作基层管理者,我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要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规范个人行为,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全力打击非法行医、打击医托,为健康有序的医疗市场服务环境保驾护航;加强城乡集中供水、二次供水和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提高饮用水卫生监督能力。推进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强游泳场所等重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检查,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水平。通过努力,切实为老百性提供卫生安全的服务。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时刻要以一颗真心、一份真情,耐心、细致、合法的去做群众工作,通过这次对照检查,找准问题,抓住产生问题的根源,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虚心诚恳接受大家的意见,不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以后无论工作多忙、多累,我都要切实地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把学习作为自己人生的组成部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在基本理论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上,做到深入而不肤浅;系统而不零碎;联系实际而不空谈表面。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同时我还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实际,坚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科技知识等,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函,开拓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党性修养。

二是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忠实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以较高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水平,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拓进取。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请教,立足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法律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站在群众的立场处理问题,努力把工作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在推进日常工作中深化活动,借开展活动之力破解工作难题,把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用卫生监督事业的发展来检验活动取得的成效。

四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组织开好大队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坚持党的优良传统,贯彻整风精神,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敢于亮丑揭短、动真碰硬,深挖根源、触及灵魂,真正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要及时教育提醒,问题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篇(4)

其次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范本

我的实习生活心得体会范文

最新实习生活心得体会例文

燃气公司暑假社会实践实习心得体会

初中教育实习心得:追逐 沉淀 成长

教师教育工作实习心得

小学教师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篇(5)

1.教书育人

把学生从生物的个体提升为社会的个体、从较低的水平提升至较高的水平,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教师的幸福也正体现在对这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肩负上。教师根据社会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实现价值引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由此可见,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丰富的社会性与精神性,而社会性和精神性是幸福的基本内涵,因此,教育意味着奉献,意味着超越,同时,也意味着幸福。学生的成长、成才,桃李满天下,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幸福。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教师无疑会感到十分幸福,这是毋庸置疑的。甘当学生的“铺路石”、“人梯”的教师,一定会在桃李芬芳的喜悦中获得莫大的人生幸福。孔子的人生幸福就是在“三千弟子”中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 尽管教师的幸福与其他因素有关,诸如身体状态、家庭关系等,但言说教师的幸福不能脱离教书育人这一范畴。

2.身心发展

学生的幸福主要体现为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实现身心和谐发展上。响应时代号召,肩负历史使命,接受教师教育,开展学习活动,感受学习乐趣,从生物个体至社会个体乃至精神个体的成长变化,从“十月怀胎”到“十年寒窗”的人生演绎,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智慧的增进、道德的涵养、情操的笃定,还是人性的丰富、内心的澄明、信念的执著,学生都会在感受自我成长的同时,获得心灵欢乐与人生幸福。实现身心发展,感受自我成长,获得幸福体验,是学生学习幸福的主要特点。

3.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而后能自反;知困而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意味着教与学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教学一体、教学相长是教学追求的理想状态。“教学脱节”、“满堂灌”、“一言堂”、“以教代学”,等等,均是教学一体、教学相长的教学理想状态的“异化”。教学应是师生之间双边互动的过程,在共健、共识、共鸣、共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宣讲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袒露着自己的心灵,诉说着自己的体会。此时,教师的教,成了学生的需要、向往;而学生的学,则成了教师的期待、目的。此时,师生因教学一体而倍感幸福。

二、幸福在现实学校教育中的缺失

1.学校教育过多沉溺于科学世界的探索中,而缺少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大体上有身体活动、认知活动、道德活动和审美活动,学生的发展是在活动中通过经验的获得而实现的。学校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引导,关心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学生身体活动、道德活动和审美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身体锻炼、道德修养和审美趣味方面出现问题。学校教育对科学世界的过分关注,使得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校教育中日益式微,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变得十分狭窄,幸福在学生狭窄的学习活动中遭受遗忘。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变成了令学生不堪忍受的一种反生活的学习过程。

2.“主-客”师生交往模式,使得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上是以一介客体而出现,少有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可以进行单向的身体示范、知识灌输、道德命令和情感陶冶,学生只能是模仿、识记、奉行和感受。本该是师生间达成共健、共识、共鸣、共志的教育活动,蜕变成教师单方演出的“独角戏”。幸福在不恰当的师生交往过程中大打折扣。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按照“主-主”模式来进行,并指出人类交往的实质是心与心的沟通,同时,提出了“主体间性”的思想范畴。在学校教育现实中,没有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会面,谈何教育幸福?

3.随着社会上“玩派”人士的增多,人们习惯于把幸福看作是物质的丰富与生理的欢愉,而较少地把幸福看作是精神的充实和心理的欢乐。社会上“玩派”心态在学校教育中的蔓延,使得人们把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往往看作是追求外在功利的手段,而很少把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视为幸福生活本身。在现实学校教育中,少有师生对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陶醉与热爱。这足以说明,人们太多地看到了教育和学习的外在工具价值,而较少地看到教育与学习的内在本体价值,即看到教育和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提升与心灵慰籍的本体价值。以上三者的共同作用,让幸福在我国现实学校教育中严重缺失。

三、打造教育幸福的措施

1.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在“偌大中国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时代,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安全、生活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奢谈教育幸福是不着边际的。因此,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是教育幸福的前提。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气氛,倡导亲师信道的课堂风气,在学生内心构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心理氛围,这些无疑是教育幸福实现的必要条件。在我国一九九五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其总则第四条明文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上述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其他法规中有更具体和明确的规定。从世界范围来看,除了有对教师劳动普遍尊重的规定外,一般都有对保护教师人格和尊严的严格规定。这些规定可以看成是国家和社会给予广大教师的“荣誉”,这种“荣誉”是崇高伟大的,也是令人羡慕的,一旦教师把这种时代赋予教师角色的“荣誉”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结合起来,荣誉感立即变成了幸福感。而学生一旦把社会召唤、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变成自己的追求与信念,让自己成为学习主人时,他们会因个人追求汇入社会责任、学会生存同时学会生活,而真正感到学习的幸福。

2.倡导生活教育理念

倡导生活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教育幸福实现的依据。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意指教育需要从游离于人的生活世界之外,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中,使学生领悟到世界以及人存在的意义,以弥补学校教育中科学世界对生活意义、人生价值的遮蔽。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主要指向科学世界,由于科学世界由冷冰冰的概念和符号等组成,它轻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使得我国学校教育因为沉溺于科学世界而远离人们的生活世界。学校教育变成了人们提高技巧、增强本领的场所,学生学习活动变成了生活准备而不是生活本身。沉溺于科学世界中的学校教育,其师生是少有幸福可言的。因为科学世界给予人的知识和智力,到底只能是一种工具理性而不是价值理性。学校教育只有植根于现实生活中,回归生活世界,才会真正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并满载生活的意义。因为生活世界既是实体世界,也是关系世界,它是人类生命活动展开的场所,也是人通过交往而生成的意义世界,其根本特征是社会交往性和意义生成性。人的意义世界都来源于人的生活世界,没有了人的生活世界,人的一切追求将失去依据。可见,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真谛得以彰显的前提。学校教育也只有诉诸生活世界,教育幸福才得以产生。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也是现实的、历史的,因而是十分丰富的,它给人以感性的生存基础,是人生意义的源头。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也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主张在活动中实现经验的获得与重组,“在做中学”而获得成长。“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可见,教育只有以生活为基础,才能让学校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变得澄明,进而,凸现人生和世界的存在意义,使世界变得清明,人生变得幸福。因此,为了寻找现代人已经失落的精神家园,克服科学世界带来的教育危机,也为彰显学校教育的精神真谛,让师生幸福,重返生活世界,是学校教育的唯一出路。

3.培养师生幸福素质

幸福素质是个体获得幸福的基本内在素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品质是个体在处理利与义、人与我的关系时所体现出的素养,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体现出的个性特征。前面已提到,社会性和精神性,是幸福的基本内涵。幸福的社会性和精神性,决定了教师和学生要想获得幸福,必须提高自身的品质和能力。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篇(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大学生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思考方式、价值理念等。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集中学习宣讲、讨论、研讨会等传统的党建学习方式面临效率低下、效果欠佳等状况,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党员思想学习的新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生党支部学习实践方式的转变已成必然。

从学习型组织理论看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与实践

彼得・圣吉认为:“真正的学习,对于个人而言,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作为支部成员的大学生党员个体,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更能体会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哲学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从其特点可以看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表层的学习,更是学习主体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容认识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固有的价值认知体系进行对比,理性对自身精神层面的价值思想进行评判,达成价值共鸣,进而纠正自身不合理认知,并用其指导自身实际行动的过程。同时,有效的组织学习可大幅消减个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迷惑,推动个体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党支部大多以年级为单位组建,是高校党组织中最基层的单元结构,是深入到高校学生中的“毛细血管”。它深深扎根于学生群体的土壤中,学生党支部和支部党员的一举一动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周围学生的认知。学生党支部作为相对完善的组织结构,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进行必要的组织学习和职能转变,这已成为当今高校学生党支部面临的重要议题。

20世纪90年代,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理念。“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在“型”上,它不仅是一种学习风气和学习常态,而且更是一种集制度、组织、可持续发展、信仰于一体的互动循环系统。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一个热爱学习、重视学习的组织并不直接等同于学习型组织,组织中的个体、团队以及组织本身都在通过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最终促进个体和组织协调发展。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单元,如从学习型组织视角对学生党支部进行学习分析,便能为其发挥价值观育人功能提供重要借鉴。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1.党支部“外紧内松”的学习现状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党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严格要求,开展了诸多学习实践活动。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欠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不够重视,部分学生党员更倾向将精力投入到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学习或工作中,导致党支部所开展的活动往往缺乏有效的参与人群。另外,学生党支部学习实践活动缺乏实质内容形式,例行党支部层面的学习实践活动,逐渐演变为集体学习活动和撰写总结感悟,达不到将学习深入人心的效果。

2.活动方式创新性差,对学生吸引力较低

学生党支部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并未根据学校党委和支部特点调整学习内容和方式。党支部更倾向于沿袭以前传统的学习活动方式,通过举办宣传讲座、民主生活会、开展主题党日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致学习活动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党员和在校学生失去吸引力。

3.组织学习制度的缺失

完善的学习制度,有助于强化对党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使之成为党支部学习的常态,提高其学习质量。但在实际的党支部工作中,制度的制定和管理都集中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分党委(党总支)层面,学生党支部只是被动的管理对象。针对学生党员的学习,学生党支部只是从量上进行了规定,而对于实际学习效果无法考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不能靠强制来进行,但为保证每位学生党员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需要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制度上的规定和约束。

4.学习动力不足,持续性较差

学习实践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认识―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的过程,从而促使个体真正领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达到思行合一。而现有党支部所进行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多只是响应上级党组织的号召,并没有将教育实践内化到每次党支部活动中去,单纯就学习而学习。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校大学生更多看重眼前实际利益,部分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缺失,主动学习的热情较低。在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双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不足。

高校学生党支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1.以个人、团队、组织三层次学习为基础,构建学生党支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主体框架

组织学习不同于个体学习的活动,对于组织化过程学习来说,它是一个社会或集体现象,要求有共同的交流基础和协调的探索程序。组织之所以能称之为学习型组织,其核心在于组织内部的个人、团队和组织本身协调一致,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意识地进行适应性学习,优化组织和个体知识结构,最终提高整体能力并获得竞争优势。

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党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总结概括了中国主流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面对面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党员改变自身固有的心智模式,学会用服务群众的思想与周围同学相处。学生党员要看清自身知识、思想水平与优秀党员之间的差距,努力学习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将其应用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要通过学校党建工作、主题党日活动、联系新发展党员等各种活动平台不断深化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将每位党员锻造成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带动广大高校师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力量,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党员所形成的个人学习成果需要在团队学习和讨论中进行分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丰富、层次鲜明,团队共同学习有助于避免个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上所产生的各种偏见,加深学生党员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识,最终引导学生党员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学习团队可以在同班级党员的基础上建立,建立定期沟通交流制度并及时总结和分享沟通、学习和讨论新成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体价值体系有效融合。

组织学习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党支部要根据所在学院自身的文化、学科专业特点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自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愿景。学生党支部要对支部内部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思考,总结学习规律、特征并与党员个体和学习团队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同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将学习和实践活动视为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

2. 建立学生党支部组织学习过程模型,优化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

根据实际,可以将学生党支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分为应对学习、吸收实践和反馈提升三个阶段。

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新思想、新内容进行有效的应对学习。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将会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学生党支部要形成一种不断吸收和学习新精神的有效机制,并且能够将新内容有效传达给学生个体,保持学生党支部永远处于理论学习的前沿。针对各时期宣传的侧重点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的演变,学生党支部要及时发现,并将新思想、新内容有效地传达给组织个体,在个体、组织两个层面有效进行学习。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到公民个体的实践层面。在吸收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断和新思想的同时,党支部应该结合自身支部特征进行认真消化吸收,并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向广大高校学生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实践活动,树立共产党员学习楷模,用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定期反馈学习实践效果,建立学生党支部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知识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本身是一项浩瀚而庞大、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学生党支部通过反馈发现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学习并予以改正。要根据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反馈学习实践效果,优化学习实践方法。同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构建学生党支部实践活动的知识库,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将遇到的问题予以梳理和总结,为以后学生党支部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经验支持。

3.坚定学生党员崇高理想信念,激发学习热情,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持续动力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氛围,凭借着学习活动,个体价值得以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提升。从彼得・圣吉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学习型组织本质上还是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这一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学生党支部也不例外,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取决于学生党员个体。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相当部分学生羞于谈论共产主义理想。学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敏锐注意到这种形势,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深化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传颂“校园好故事”“校园好声音”、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坚定共产党员崇高理想信念。

为更好地调动每位学生党员学习的热情,学生党支部要建立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以提升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与动力。让学生党员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组织给予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更好地激励个体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形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循环。同时,学生党支部通过配合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通过身边的好人好事加强宣传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学习实践的长效机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生党支部要认清自身的职责使命,持续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学生党组织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在不断学习和创新中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强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育政治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富强美丽的新中国。

本文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探索”(项目号:DJ20140211)的结项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Senge P M. 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M]. NewYork: Bantam Doubleday Deli,1990.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篇(7)

一、创新学习文化的意义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尽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之初一个主要的目标,然而,在激烈的教育竞争和巨大的考试、排名压力下,教师、家长、学生真正信奉和占主导地位的始终还是“刺激反映强化”为特征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由于行为主义所概括的教学指导规律源自对动物学习和训练的学习导向,必然导致对个体学习兴趣,尤其是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摧残与扼杀,这是目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如何走出这一误区?必须创新学习文化。

二、学习文化创新的两个角度

生活有两个基本性质:首先,生活是人改变对象世界的感性活动,人也正是在这里确认自己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的可能,主体性在现实中得到展现;其次,生活是个人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在这里他必然遭遇到同样作为主体的其他的人,也会确实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共生性联系。人的这两方面的生活决定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人主导着自己的生活,生活反过来又塑造了人。生活的这两个基本性质,决定了帮助学生建构美好的生活,可以从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去理解。

1.从个人的角度,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能力。人总是对现存的生活感到某种不满,从而不断通过建构活动,使生活发生某种改变。并且在这种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指向,为此,现实生活总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客观现实并不会自然满足人,生活并不是纯主观的产物,生活建构并不能随心所欲。为此,教育就是引导人去建构更好的生活、使人的主观生活期待、生活意志与生活现实基础趋于统一。生活建构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只有在人现实地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过程中才得以实现。教育的引导也是以确认每个个体在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生活构建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活动,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是学生新的生活方式的核心要素。人的主体性越强,则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就越强,就越具有改变对象、改善生活的能力。

2.从社会的角度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公民。人在社会中生存生活,必然要与别的主体打交道(主体间性),于是就产生了公民。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主体间的概念中,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在纵向表现为等级,在横向表现为他人。在纵向与公民相对的是臣民,在横向与公民相对的是私民。公民教育是针对公民的教育,是造就公民的教育,是公民生活体验教育。公民教育重在以培养公民行动能力为核心。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学会生存”的教育主题,1989年又提出“学会关心”的教育主题。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的教育主题的演变,表明了人们在教育观上的重大进展:如果说学会生存试图解决的是人的生存问题,侧重于改造和征服自然界和物质世界,那么学会关心则把视线更多转向了人,主要解决的是对人的理解、关心和合作问题。

三、课堂学习文化的创新

学习生活作为儿童生活基本的核心部分,是儿童天性得以发展,形成美好品性的摇篮。学习生活一旦受到破坏,就不仅不能利用儿童学习天性的资源,而且将扭曲人的生活而释放负面人性,对整个教育产生无穷困扰。以师为本的教育,压抑、控制教育对象的生命活动,违背儿童的学习天性,与生命的自然取向想抵触,强化了学习差异的作用,使得教学领域反而成为教育问题的根源,所有无心向学、灰心丧志、厌倦课堂、冷漠社会、不守纪律、互相争斗等常见的德育问题,都可溯源到教学生态的扭曲变形。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篇(8)

这学期我们课题组对今年流行个人装扮进行了课题研究。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了解了很多关于服饰搭配的知识,让我获益匪浅。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也将运用到这些知识,为我的生活添姿加彩。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感受到这种活动的重要性。社会实践告诉我,在新经济时代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和掌握成熟技术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富有团队精 神等素质。要有严密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 时刻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我也了解到一个人外在形象是很重要的,他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为你赢得多一份欣赏。我们在学习之 余,没有太多的时间,没有花在个人装扮搭配上,那么,我们小组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来研究这个课题,来为我们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建议。

我也了解了今年的服饰搭配知识,对我们的学生生活很有用处,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以后的研究中多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不同性格的人选择服装时应注意性格与色彩的协调一个人的服装颜色必须与周围环境与气氛相吻合、协调,才能显示其魅力。

我们要使服饰的色彩搭配协调,原则上,就要尽量使得服饰的色彩属于同一色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搭配方法。要是再结合上面介绍的极色、辉光色的灵活搭配运用,就能使你的服饰搭配得心应手,千变万化!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二)

一年一度的综合实践课又开始了,周一早上我们坐着校车来到了职业技术学校实践基地。由于这是第二次来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了,学生不再是以往的那样新鲜。简简单单的开营仪式之后便回到宿舍,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一个个温馨的小集体,也让我再一次想起了上师范学校时的情景。那时的我们也是这样天真无邪、阳光灿烂,但过去的就是过去了,就远也找不回来了!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以往有所不同,开设了几门新课程,学生从中能够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有:科普、木工、电工、手工、雕刻、花木栽培、内务整理。学生每天能够按时排队去上课,放学排队回宿舍,每天都能按时打扫宿舍卫生,按顺序排队去食堂打饭,每天放学后到操场集合跑两圈,晚上静静地在大厅里上晚自习。这一切的一切真的让我省了不少心,这些孩子真的长大了,真是越看越喜欢!

即使这里的条件很艰苦,宿舍很冷,但没有一 个孩子吵着要回家,都表示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不过还是有两个孩子感冒太严重了,我还是决定让家长把孩子接走了。周二晚8:00查寝发现吕福星发高烧,被爸爸接走,周三晚8点查寝,发现刘震不舒服,但孩子还是表示要坚持下去,半夜11:30仍然难受,被妈妈接走。

今天周四了,晚上组织学生在大厅写参加综合实践的心得体会。我把每一个孩子的心得体会全都看了一遍,真是各有千秋啊!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把几天来的想法一并写了下来。有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会了与人交往过集体生活, 有的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辛劳、老师的关爱。当然也有的学生不想再来了,感觉这里吃的不好,睡的不暖。呵呵~~看了这些小孩儿的心得体会,我也不由得来到这里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一心想不如在校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转念一想领学生出来还是对的,虽然条件很艰苦,在学生们身上操了很多心,自己的小孩还得托付给别人照顾,增添了许多麻烦,但这将是学生们一生就远的回忆!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

一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回顾这学期参加的实验工作,心中感触颇多,现将本学期的实验心得小结如下:

一、自学相关理论,为开展实验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

自从参加这个课题后,我和同年级组的老师自学了相关的理论,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论素养以及自我反思能力等专业化水平都亟待提高。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比如,如何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认知性实践、模拟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创设生动具体而有效的问题情境?如何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如何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等,这些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困扰着我们,以往通过观摩课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以及广大教师发展的需求,基于解决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数学教研方式急需建立。

二、积极参与课题组听课,并心下自己的点心得

本学期听了金珊珊老师的一节课题实验课,搭配中的学问。课后与组内老师一起讨论交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讨论了修改方案。并撰写了自己的听课心得,上传至自己的博客。同时自已在在班级中尝试上了一节课题实验课,课后自己反思,心下教后记,与同年级组老师一起反思。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篇(9)

第一,坚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在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教育成绩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一切提条件和机会,组织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尤其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课和体育兴趣课有机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第二,坚持能力为重。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养成善于思考、实践和创造的优秀品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一门实用的技术,及早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为发展当地经济特别是当地风电产业的腾飞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干教育,踏踏实实育人才,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把工作落到实处,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做到文明从教。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关系千千万万孩子的未来,关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因此我们要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从点点滴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精心营造育人的一片蓝天。我认为:“作为教师,用爱点亮学生心头的明灯,开启他们稚嫩的心扉,责无旁贷。”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学问,更要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教师在教会学生做人和学会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二、干好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 要有事业心。有事业心才有动力,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办好社会主义的学校而奉献毕生的力量。

1、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友爱的情感,要全面关心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没有爱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2、钻研业务,要精益求精

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结合科研或者注意搜集本专业本学科的新成果,了解其发展趋势。认真备课,经常修改讲义,精益求精。结合科研和社会服务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

3、团结协作

在学校里,不论是培养人才或科学研究,都要靠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十分重要。在教学方面,互相通气,避免重复疏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

大一学生生活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军人学习生活心得体会范本

2019年党校生活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大学学习生活心得体会样本

最新大一新生生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大一生活学习体会例文

拓展心得之体验式学习

年轻处级干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心得体会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2019年学习廉洁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篇(10)

1.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基本在9-10岁之间。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意志力比较薄弱,学习中缺乏专心、细心或恒心等情况非常普遍。本课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无论是看他人的成功还是为别人支招都是平时孩子们自己的经历。这样的内容更能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引起他们的共鸣。

3.注重学生的体验。教材安排的内容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充分体验,然后懂得学习需要专心、细心及恒心这些良好的心态是教材编排的另一特色。

二、教学目标

1.在体验中懂得学习需要专心、细心及恒心。在学习过程中,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儿童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2.在活动中养成学生有恒心、能专心、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懂得”还仅仅是一种意识,从课程对教育有效性的追求来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课更高的导行目标。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学习需要专心、细心及恒心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懂得学习需要良好的习惯是本课的“纲”,只有这个认知深刻了,才能促使学生获得深切体验,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保证“导行”环节的顺利开展。

2.教学难点。如何实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由认知到行为养成的转化?这是因为,一方面,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实现由认知到行为养成的转化还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参与,这对9-10岁的学生而言是个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是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展开的,即“激趣、明理、导行”。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的过程。围绕这条主线,笔者安排了四个板块,分五步实现教学目标。

在课前激趣部分,我们安排的是“认识奥运冠军”这一话题。这既调节了课堂气氛也为自然地引出本课的主题作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在明理部分我们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学习需要专心、学习需要细心及学习需要恒心。

在“专心”这个板块,我们首先安排了“为黄鹂鸟支招”这个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这个情境中看似学生帮黄鹂鸟,其实是为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懂得学习需要专心。

在此基础上,我们预设了第二个情境――“改错别字”。我们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到学习还需要细心。

相比较而言,我们觉得学生对恒心的理解是最困难的。恒心是长时间做某件事情,而我们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去体会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我们经过反复地斟酌,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活动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的对比体验中自然地领会学习需要恒心。

明理之后如何导行是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导行,我们设计了“心灵寄语”。

五、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我们预设的各种活动、情境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以此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促进他们的个体体验。

2.积极引导学生的充分体验。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我们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充分的体验,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

3.努力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立足有限的课堂,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有学习习惯养成的渗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六、教辅手段

上一篇: 能力提升计划 下一篇: 聘期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