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市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9:43

畜牧市场论文

畜牧市场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81-02

1 研究背景

畜牧业是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畜牧业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新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畜牧业发展各项方针政策,畜牧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畜产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逐步成为新疆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体地位初步形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高档绿色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从增强竞争能力的角度看,由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竞争,谁的单位成本低,质量安全水平高,谁就在竞争中拥有优势。目前,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技术壁垒限制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日本、欧盟对进口猪肉的检测指标已从过去的 25 个大幅增加到 410 个,一些新兴生猪生产国家和地区也悄然崛起,与我们争夺市场份额。从满足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要求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及奶制品、鸡蛋等畜产品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不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着人类健康,成为我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牧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便成当务之急。

新疆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十一五”以来,兵团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畜牧业生产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粗放、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团场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生产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畜牧业已经成为兵团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并呈现出现代畜牧业的一些基本特征。但面对入世和畜产品市场以及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兵团畜牧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仍表现突出,畜牧业对团场经济和职工收入的贡献率与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十二五”期间,兵团提出继续调整优化各畜种优势区域布局,依靠乳业集团和肉制品加工集团,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完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到2015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产值较“十一五”末实现倍增,总体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0%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

但是目前团场对现代畜牧业认识还处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关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概念、内涵、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完整的概念体系。如何结合兵团和团场实际,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加强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加强畜禽良种建设,进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把生态保护、团场发展和职工增收结合起来。在当前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产品的价格低迷,劳动用工及成本上涨,农业发展已处在一个发展瓶颈,难以提高单产的情况下,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经济的高效、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团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因此,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战略这一关键命题开展深入研究,对实现兵团畜牧业倍增的目标,优化畜牧业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十分必要,同时对促进兵团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为兵团和团场决策、制定政策促进畜牧业提供参考价值。在掌握大量团场畜牧业现状资料基础上,选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提出团场畜牧业发展的有关战略构想和建议。构想和建议都是根据团场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地方特色和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如团场畜牧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中如何促使高级生产要素不断升级和加大专业要素促进团场畜牧业结构发生变化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为兵团和团场进行展战略决策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理论意义。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运用一般战略理论来构架文章的体系,同时结合产业的特点,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竞争优势理论,把团场畜牧产业发展战略作为构建团场畜牧产业竞争优势来进行研究,使文章在理论体系上和以往研究发展战略上有新的角度和视野,作为理论上的尝试,为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模式。

现实意义全面系统地认识团场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团场畜牧业的基本状况与全国和全疆水平的比较,团场畜牧业发展条件都作了比较详实的介绍,并区别不同畜种分别作了系统阐述,对团场畜牧业情况多个角度作了分析,对全面掌握兵团团场畜牧业的状况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

3 研究目标

本文以第五师八十四团为例,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通过对畜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畜牧业发展特点的了解;另一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畜牧业的措施和建议,可以作为指导畜牧业生产的措施和方式。本研究拟通过对出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兵团畜牧业自身的后发优势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调查,分析兵团畜牧业发展中的前向联系、旁侧联系以及后向联系及兵团畜牧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的分析对比,结合兵团畜牧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寻找制约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找出兵团畜牧业后续发展中应具备的能力和基础。找出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保障兵团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解决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4 研究内容

4.1 八十四团畜牧发展基本情况

畜牧公司距离博乐市较近,交通便利,地域广阔,温度及草场环境优良,为牛羊养殖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怪石峪风景点相邻,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占地250亩,现有圈舍54栋(计划2014年新建圈舍15座左右)总面积7074平方米,饲草料库1栋,总面积418.5平方米,堆草场2000平方米,配套有兽医室、配种间、饲料粉碎设备等。

有天然草场总面积80.41万亩,其中:平原荒漠草场和平原荒漠草甸草场(春秋草场)38万亩;山地草甸草场(夏草场)7.4万亩;山地荒漠草场和山地草原草场(冬草场)35.01万亩。苜蓿饲草地14200亩,以及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为养牛羊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牧户225户,从牧总人口892人,从事牧业劳动力人口541人,从事牧业的少数民族职工117人,全部分布在团场58公里的边境线上,肩负着牧业生产和护边的双重职责。

4.2 84团畜牧发展方向

天然放牧养殖基地:以畜牧公司为中心,发展优质畜牧业养殖基地,进行牛、羊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建成独特的优质牛羊基地。

规划引导畜禽养殖向优势产区集中,设施养殖主要为建设大型的养殖基地,将牲畜集中进行饲养,以牛、羊为主,配套基础设施和圈舍的建设。以推进畜牧业饲养方式转变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支持建成一批养殖大户、规模化饲养场和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饲养水平。

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利用畜牧业天然草场优势,计划发展羊5万只。及我团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打造“牧家乐”,将成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另一重要途径。

4.3 具体措施

4.3.1舍饲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是畜牧业发展必经之路。

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畜牧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传统畜牧业、放牧养畜延续上千年历史,使牲畜头数的增长,草原面积锐减和草原沙化退化的原因,草原生态遭到破坏。草原矛盾十分充分,解决这一症结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发展舍饲养畜。舍饲圈养不是简单的把牲畜圈起来,而是要充分考虑牲畜的生活习性,通过专业化养殖、集约化经营实现精养增效。

第一,加强棚圈、运动场、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解决牲畜日常饲养、生产接羔和保育工作,才能解决好牲畜住的问题。

第二,加强秸秆转化力度,推进人工饲草料的种植。在饲养方式转变中,解决好饲草料是舍饲养畜的先决条件,我团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玉米制种、常规玉米、冬麦等秸秆作物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能充分保证本团的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树立 “既种又养,以农养牧”的思想,为舍饲养畜创造了有利的资源条件。

4.3.2 牧家乐成为农牧民不断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增加牧民收入,发展少数民族民俗与饮食文化,加快旅游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牧家乐。一是民族风俗文化历史悠久;二是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美味可口;三是民族娱乐文化精彩无限;四是84团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游客避暑游玩的好地方;五是84团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博乐市9公里,是游客往返必经之地,可谓游客中转站、休息室、加油站。

4.3.3 成立八十四团少数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

少数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是目前84团新建的农、牧、副、织产品商务交易平台,是84团成立的一家辐射全团面向全师的以新疆特色农、牧、副、织产品为主导的特色产品交易平台。

依托84团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宜人的清闲气候、生态环保的绿色空间、民族文化浓郁,特色民族餐饮的牧家乐、环境优美,菜系丰富的农家乐,在原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兴建休闲娱乐设施,注入旅游元素,为游客提供度假、休憩、游乐、餐饮、住宿等服务,带动我团特色农、牧、副、织产品产、供、销、消在交易平台的全方位对接,力求通过舒适的旅游环境、规范的交易规则和过硬的商品质量的优势,为本团特色产品交易双方构建一个具备集旅游观光、餐饮购物、产品丰富,质量过硬,方便快捷的现货交易场所,全面助推84团实现跨越式发展。

4.3.4 畜牧人员分流促增收

对于不善于经营、管理、养殖、且经济贫困的少数民族牧民职工,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牧民职工进入我团设施农业及昆虫养殖场、厂、烘干厂、建筑行业等企业,或从事畜牧特色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经过系统、科学、专业的培训,使分流人员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为脱贫致富创出一条新路子。

4.3.5 转型规模

将我团原有“脏、小、乱”小型养殖户进行拆除、淘汰,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场进行统一管理、运行、销售。在原有达标的6座养殖圈舍的基础上,2013年新建48座标准圈舍,2014年扩大规模再次新建养殖圈舍15座,共计69座。

5 今后努力方向

第一、依托资源优势,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设标准化养殖厂,积极发展特色牛、羊养殖。

第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牧民职工群众思想观念从传统型向科学型的转变、牲畜产能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牲畜养殖模式从分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实现“促进牧民增收,实现人、畜、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产业链价值链的打造,一条龙的发展模式。1、标准化养殖,真正“抓住”肉食品安全的“根本”,确保肉食品安全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2、通过本团优良的草场资源及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形成合理行业集中度,通过“以农养牧、以牧帮农”的合理、安全、高效、绿色产业循环。

畜牧市场论文篇(2)

关键词: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风险

1农业(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问题,所以要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先要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社会,无论国内国外都将工业化作为主要发展,农业化主要是辅助工业化,这使得农业发展越来越被动,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上工作日程,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需要不断深化与发展,将某一个农业产品,通过改造变为现在意义所谓的“产业”,最后将农业产品进行成功转型。基本内涵:1依照市场变革需要,创作有强烈优势和潜力的农业产品,即将市场变化作为产业向导。2通过有序的管理与组织,实现产业过程中链条模式,即经营模式为一体化生产。各方面互相协调,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即产业采取利益互补制度。

3畜牧产业化经营概述

在我国农业组成中,畜牧业占据不可替代地位,并且是我国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现如今的畜牧业在我国的发展为过渡阶段,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阶段期。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畜牧业,开展产业化的经营。积极响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需要养活13亿人口,解决这么多人的温饱问题并非易事。所以,需要农业的发展与支撑。等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下一步就需要向小康社会前进,并且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需要持续不断地发展畜牧业。要想持续发展畜牧业,就必须首先保证种植业的发展。因为畜牧业和让种植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作用要共同发展,相互依赖。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有效推动种植业的的发展。也体现出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农业产业化与畜牧业产业化两者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家。但是两者又有着不同的区别:畜牧业作为一个活禽动物产业,有着屠宰这个特殊阶段,使得产品不易存储,相较与农业产业,需要进行继续加工,实现链条产业。

4畜牧产业化经营效果及其风险

畜牧业作为一项产业,必然有一定的风险。

4.1自然风险

因为畜牧业是个比较特殊的产业,其产业对象为活禽,所以受到生殖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影响。因为活禽作为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所以每一个个体都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不同。我国近几年出现过许多活禽病害、疫疾的发生事件。有些传染严重的疾病,例如禽流感,会严重危害周边地区的活禽,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伤害,损失惨重。

4.2市场风险

市场作为一个可能随时变动的场所,畜牧产品也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供给和需求造成畜牧产品价格变动大。一些偏远地方小养殖地区,再加上养殖者可能没有较高的素质,对外界信息不敏感,容易造成判断失误。使得畜牧业造成损失。

4.3技术风险

这项有关于活禽的产业,还涉及到相关养殖技术,如饲养、营养、生殖等。像研发产品、科学饲养、营养比例这些高新技术,在使用后对畜牧业有着不确定影响。

5结束语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合理高效的发展畜牧业,并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的进步。提高各方面技术与水平,降低畜牧业产业化的风险。确保这个高风险产业可以做到低风险运行。紧跟时代步伐,重视畜牧业产业化的实行也措施。现在市场对畜牧业需求量较大,所以一定要做好畜牧业的安全工作,因为畜牧业产业的特殊性,产业对象是针对活禽,保障畜牧业安全是产业中的重中之重。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基于畜产品消费的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2]程支中.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D].2003.

畜牧市场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3-0252-01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经济结构也会多样化,农业领域中的畜牧养殖业更为复杂,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经营环节,都会因此而存在风险。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的风险,使专业户获得更高的利益,就要对畜牧养殖中风险种类充分认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畜牧养殖业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1畜牧养殖中的风险种类

在农业领域中,畜牧养殖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源于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养殖户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的损失。由于影响因素不同,使得畜牧养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和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1.1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

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这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且对畜牧养殖业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关乎到养殖专业户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如果气候环境不适合禽畜生长,就会导致禽畜的健康状况不佳,必然会致使禽畜大量死亡[1]。所以,气候环境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风险因素。不同的季节,自然环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果。养殖专业户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气候环境特点,从养殖经验出发制定出应对措置,以避免气候环境对畜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经济利益不会受损。

1.2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

畜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就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能够直面市场环境,对于市场多元化的运行状态充分掌握。由于畜牧养殖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就必然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风险。中国的畜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畜牧业要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还要对市场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1.3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中国的畜牧养殖业正科学化发展。部分畜牧养殖专业户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依赖性,放弃了养殖的自主性,就必然会面临技术风险,也会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1.3.1畜禽抗病疫苗使用中所存在的风险

畜牧养殖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产品在生产、市场和消费等环节中频繁流通,对于禽畜的各种疾病往往就会采用疫苗的方法加以预防。但是,这并不能降低禽畜疾病的发病率,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3.2畜禽品种选择中所存在的风险

选择畜禽品种的时候,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所引进的畜禽品种优良,畜禽就会健康成长,生产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3畜禽饲料所存在的安全性风险

畜牧养殖业中,饲养管理是保证畜禽产量的关键,饲料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中国的饲料管理更加严格,保证了饲料的质量。但是,在饲料市场中依然会存在假冒产品以及质量不过关的产品[2]。这些饲料如果用于喂养畜禽,就必然会对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可见,饲料质量是否安全可靠是保证畜牧养殖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养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发展。多数的养殖专业户实施了产业化经营,但是在养殖管理上依然持有传统的关键,导致畜牧养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科技成分很高的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发挥,使得畜牧养殖业面临诸多的风险。

2畜牧养殖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2.1畜牧養殖专业户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畜牧养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畜牧养殖专业户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采取规避各种风险的措施,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出风险预防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风险和利用往往是并存的。养殖专业户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风险对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3]。所以,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对风险予以正确认识,才能够从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来。

2.2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有能力对风险准确评估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中,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风险管理中,要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对畜牧业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客观地认识潜在的风险。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头脑清醒,对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4]。对畜牧市场的信息要多方了解,才能够提高风险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2.3政府要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

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的同时,还要针对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使得相关政策更为完善。在畜牧养殖中,个体农户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不仅维护了畜牧养殖专业户的利用,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此外,政府还要针对畜牧养殖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畜牧养殖专业户及时地了解政策,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使得养殖规模扩大,同时也需要面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力,最大程度地保证养殖专业户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5(15):42—43.

[2]黄承伟,周晶.共赢——协同发展理念下的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2):144—149.

畜牧市场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84

1 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影响因素

1.1 地域环境的影响

畜禽生长对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并不是都适合畜禽生长,会使不同地区的畜牧产业出现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等现象。我国畜牧业可以简单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2种,其中,牧区畜牧业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代表为内蒙、新疆、青海以及4大牧区,牛肉比例较大;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华北以及南部,以湖南、河南、四川等为代表,商品猪比例较大。由上述可知,畜禽产业结构与地域环境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在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域地理环境特征的不同,优化资源利用率,以实现畜牧产业的高速发展。

1.2 饲草饲料的影响

饲草、饲料是畜禽养殖、放牧的根本,是畜牧产业能够正常发展的重要依据。在饲草饲料资源中,主要分为蛋白饲料、能量饲料、精粗饲料以及青贮饲料几种,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玉米、大豆、豆粕等生产量都相对较高,其中,玉米是主要的能量和蛋白饲料,在世界总产量中比重超过20%,大豆、豆粕的产量比重超过10%,但主产区均在我国北方。

1.3 畜禽品种的影响

畜禽品种是另一个影响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其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能够达到40%。我国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在畜禽品种资源上相当丰富,拥有许多优质的畜禽品种;同时,在近些年,我国引入了许多国外先进的畜禽品种,比如荷斯坦牛等,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畜牧品种资源。

但是,不可否认,在畜禽品种资源方面,我国依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比如不注重地方性畜禽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盲目杂交高产品种等等,导致许多畜禽品种濒临绝迹,影响了畜禽品种的稳定性、多样性,限制了畜牧产业调整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畜牧产业的发展。

2 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影响因素

2.1 市场需求的影响

畜牧产业所产生的各种产品最终是要流入市场,由消费者购买的,消费者需求的多少,决定着畜牧产业的规模,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种类,则是畜牧产业应当调整的方向。因此,市场需求对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极为关键,在实际调整中,需要做好市场需求调查,以免做出不符合市场情况的决策,造成畜牧产品出现供需不平衡问题,对畜牧产业的健康带来威胁。

市场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当地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也包括国外市场需求,即外贸需求。就当前我国畜牧产业情况来看,畜牧总产量相对较大,但由于人口众多,国内消费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只有少量是用于出口的,以2012年的畜牧产业数据来看,我国畜牧产业肉类总产量为8387.2万t,用于出口的不足1%,仅有55万t左右,出口量最多的则是猪肉,约为27万t,由此可知,我国畜牧产品的需求集中于国内市场。

2.2 政府调控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因素之外,政府调控对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有着极大影响的,是一种弥补市场机制调整的重要手段,对畜牧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宏观控制的作用。政府的调控通常是直接的干预,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方针、完善制度等方式,给予畜牧产业明确的指导和大力支持,比如畜牧良种补贴政策、畜产品保险政策等等,为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保障;同时,《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出台,使广大畜牧产业从业人员对未来发展有正确的认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有助于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畜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十分重要,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动物性食品提供以及工业原料等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变化情况做出正确的调整决策,可以有效提高畜牧产业结构的质量、水平,可以推动我国畜牧产业的良性发展。

畜牧市场论文篇(5)

管理人才的缺乏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各期刊社都在叹息没有得力的人才,原有的期刊社管理人员多是上级任命或委派,真正懂编辑、广告、发行等期刊运作的人才不多。据了解,不少期刊社工作人员只有2~3人,由于规模小,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再有,现有管理人员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或针对本行业特点和特色的期刊经营培训,借鉴其他兄弟期刊的经验也少的可怜。新时期的期刊管理者要懂运作、经营期刊。

2.期刊规模小,缺乏集团优势

“各自为战”“、小而全”的办刊模式至今尤为突出,缺乏集约效益。目前,我国畜牧兽医期刊仍然是编辑部和期刊社的办刊现状,实力单薄,规模小,自我生产与发展仍是普遍的模式。资源浪费或不能有效的充分利用,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的运作模式难求规模效益。再有,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内容雷同,没有本地域行业特色,这样削弱了办刊力量,影响了畜牧兽医期刊质量的提高。

3.期刊质量评价体系

畜牧兽医期刊经过几十年发展,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现有北大中文核心20种,占畜牧兽医期刊13%。不过从整体来看,还是缺少科学的有效的统一质量评价体系。有的期刊把发行量等同于质量,还有简单地把影响因子作为质量标准。

由于期刊编辑是比枯燥的工作,所以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少。从事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收稿与审稿,而有些编辑为了私自的利益,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审核稿件上,这样势必会影响论文的质量。为了凑版面,使得一些质量不高的论文也被收集到部级期刊或者核心期刊内。这对期刊发展是不利的,长此以往,期刊环境肯定会慢慢地恶化。

5.期刊论文的发表周期长

一些热门的期刊,发表周期一般可以保证,但对于不太热门或者冷门的期刊就到面临严重的挑战。一些期刊由于版面不够而延期到下期出版,这样势必会影响作者的发表时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并且也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畜牧兽医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一,改革畜牧兽医期刊的运营体制。在计划经济下我国的畜牧兽医期刊主要是由有关科研单位、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等主办的,编辑部设在这些单位。以聚集在这些单位的专家学者为学术依托,人员编制、办刊经费、条件设备也由这些单位提供。这种体制有它的优点,在改革过程中应保护这些单位的办刊积极性。

第二,开展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战略研究,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对商品生产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畜牧兽医期刊作为一种商品,有着巨大社会效益,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和发展都需要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兽医期刊的宏观调控主要应依靠法律、政策手段,经济手段,当然也要有必要的行政手段。

目的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为畜牧兽医期刊的市场平等竞争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按照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更好地发展。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首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科学技术、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战略研究。探讨我国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恰当速度,期刊的种类、学科、层次的合理配置,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期刊分类原则和管理办法,建立高素质编辑人员的培养制度,建立激励期刊竞争的奖励制度等等。把对畜牧兽医期刊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第三,规范畜牧兽医期刊的版式和制度。针对当前畜牧兽医期刊的论文格式和编辑的素质问题,要求行业相关部门要成立监督机构,对期刊的发行、出版等全过程进行抽查检验,这样才有利于期刊自身质量的提高,论文质量也会提升期刊的品质。作为主要面向畜牧兽医的期刊,要招聘专业的编辑进行审稿,对论文的质量要严格把关,不容许为了私自利益而不管论文质量的情况出现。

第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畜牧兽医期刊的发展要多样性、多元化,除了纸制期刊的发行外,也要涉足网络。将期刊转化为电子档,方便读者进行快捷及时的查找,对期刊的检索量也是期刊追求的因素。同时期刊还可以开通官方网站,并制作出网上投稿、查稿版块,让读者能够不通过传统的投稿方式,这样的效率会提高很多,而不延误期刊的发行时间,也会保证发行的质量。

第五,加强期刊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培训。期刊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有高水平经营者,认真分析市场、考察市场,从市场中找到期刊的定位。必须改变传统的经验主义和单一的计划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迅速建立期刊后改制时期的人才资源管理新观念和经营战略。

畜牧市场论文篇(6)

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辅,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畜牧兽医行业所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新时期推广农业的活动中一定要重视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建设。畜牧业发展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程度,严重地影响着农户的收入,因此,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在我国农业推广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建设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1我国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当前我国乡镇畜牧兽医站属于全民所有制单位,在经济上是自收自支的状态,这就会导致畜牧兽医站存在着缺少资金投入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的不够,因此农村畜牧兽医服务站的基础设施难以完善,目前所拥有的实验设备也过于简陋,导致对于有些疾病的诊断就难以保证精确性,我国相关部门对其并未引起重视,没有对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虽然有的地区已经开始重视农村畜牧兽医站的建设,但是很多农村畜牧兽医站的设备器材还远远不能达到有关标准。

1.2缺乏高技术人才

在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专业人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乡镇畜牧兽医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在民间兽医、煽畜兽医组建兽医协会的前提基础下建设的,大多数职工是通过子承父业或者拜师学艺的方式进入的,处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专业知识水平尚有欠缺,也会使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得建设受到影响,另外,受到乡镇畜牧站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影响,很难吸引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去乡镇站就业。

1.3体制有待完善和优化

时代的不断进步导致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农村畜牧站如果想要适应当前社会并融入到市场中,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当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缺少一个科学、有力地制度保障,推广活动也将变得随意,因难以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畜牧兽医站的服务能力也将大大减弱。

2提高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全面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素质高的畜牧兽医队伍,有利于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实现畜牧生产的跨越发展,开设相关的业务培训班,加强对畜牧站工作人员的培训,让其相关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的使其达到相关的技术知识的要求,以提高畜牧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调整工作人员的比例,转变非专业人员人数多的现象,引进畜牧专业毕业生,加入到乡镇畜牧兽医建设队伍中,加强畜牧兽医人员对于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以及畜牧兽医推广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的学习,从而使其畜牧兽医人员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让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能够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对其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政策以及畜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

2.2加大管理力度,创建科学合理的体制

农村畜牧兽医站因为其职责的特殊性,所以对专业以及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农村畜牧兽医站是一个事业型的单位,其主要是负责基层畜牧兽医推广工作,它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农村畜牧兽医站想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以及技术水平,保证其能够稳定发展,就应该通过加强管理力度,用严格的制度来确保体系的有效建立,县级政府同农村的畜牧部门也应当协同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其管理上主要是要求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以县级相关部门的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地区不应一味地效仿,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创建科学合理的体制。县级畜牧部门和乡镇畜牧部门既要分工进行负责工作,同时也要团结合作,相互的进行配合,通过创新管理体制,保证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能够与时俱进,使其更加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进而使农村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加强,以便于畜牧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3加大投入力度

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在农村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作用,而畜牧兽医业的发展,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息息相关,想要使畜牧业的推广体系能够不断地进步,就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包括政策、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发展畜牧业的生产以及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加强投入,在硬件方案,要将落后的实验场地、设施器材进行更新,对于已经破损的设备要及时更换,这样农村畜牧兽医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的心情与积极性也能够提升,针对有投入就有产出的原则,对畜牧技术投入的增加,加强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投入;在软件方面,农村畜牧兽医的工作中,有非常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兽医专家,他们在兽医工作站工作多年,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还具有娴熟的技术,因此,我们可以聘请他们作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专家或者顾问,针对所处地区的具体情况指出推广建设的难点,并提出一些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畜牧市场论文篇(7)

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也是较大的。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草原畜牧业经济理论指导不先进,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原因,使得草原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对蛋、奶、肉等需求不断增长。这就要求畜牧区必须抓住机遇,从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向科学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实现畜牧业经济的不断跨越。

2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草场质量下降。

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经济必须建立在草场建设的基础上,比如扩大草场面积,提高草质。据笔者调查,内蒙古草场面积为全国第一。但近年来草场沙化严重,草场面积减少。草场沙化带来的恶劣影响不止是草量和草质的下降,还产生了毒害植物。这些毒害植物不仅影响优质牧草的正常生长繁殖,还会造成牲畜的中毒死亡,直接对牧民造成经济损失。为解决草场沙化问题而组织的草场建设等项目也效果不佳,草场的恢复能力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除此之外,鼠害、虫害、自然灾害没有相应完整的应急措施,导致近年来草场的载畜能力逐渐下降。

2.2畜牧产品的流通和开发滞后。

牧区畜牧业经济的主要方面就是畜业,畜业发展好了才能推动整个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带动食品及毛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笔者调查,牧区畜牧业在数量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但个体产量下降。生产出的畜牧产品没有便捷健全的流通网络,流通速度慢,出栏率低,商品率低,产业单一。现代市场发展更新换代变化快,畜产品如果没有一个快捷便利的流通渠道,没有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模式,将制约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缺乏专业人员。

提高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但牧区生活水平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因待遇等问题不愿留存,导致牧区畜牧养殖新技术更新慢、推广慢。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牧区畜牧业经济的专项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还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支持。

2.4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牧民虽以畜牧为生,但基本还是靠天养畜,在养殖的过程中轻出栏,重存栏。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没有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及管理方式,无法学习掌握农牧新技术。由于部分牧民还没有脱贫,存在子女辍学养家的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牧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再加上牧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和历史问题导致的草场分配不均,这部分牧民如果没有企业及政府的帮助扶持,是不具有扩大再生产能力的,所有这些都是关系到牧民切实利益的问题。

3发展对策

3.1保护草场资源是重中之重。

草原经济的发展根本还是在于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牧区草资源沙化严重,质量逐年下降的现象,牧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草场保护及建设工作。这就要求牧区具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保护制度来制约、处罚破坏草原的滥垦行为。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畜牧工作人员需定期向牧民普及保护草原的必要性和相关知识,培养牧民的保护意识,利用奖励政策使牧民能够切实感受到草资源的宝贵以及提高牧草质量所带来的益处。

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提高牧区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牧区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为畜牧业科技研究所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引进高科技人才,研究制定有效的草畜平衡机制,加强毒草除治、虫鼠病害防治、防护林建设以及畜种改良、防疫、完善畜群结构及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提升畜牧产业效益。要制定和完善牧区畜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政策,加大政策调控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实实在在提高牧民收入。通过国家惠民政策,鼓励和激励牧民保护草资源、发展牧业经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共同为牧区畜牧业经济建设努力。

3.3绝不能忽视教育。

为提高牧民整体综合素质,相关机构可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开办畜牧技术业余教育培训班,主要教授牧民科学的养殖及管理技术。为了防止牧区儿童因为贫困辍学,政府可制定牧民子女教育优惠政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对家境贫困的优秀学生制定完善的奖励、补助制度。针对学业有成回乡建设的牧区青年,也可提供一定的奖励政策及人才引进制度,鼓励牧民重视子女的教育投资。

3.4鼓励发展龙头企业。

政府应积极扶持大型企业的建立,通过各项优惠措施使得牧民愿意跟随企业的指导,按照市场要求生产畜产品。企业可为牧民建立便捷的收购通道,通过对畜产品的多层次系列加工,提高销售率,发展特色畜牧产业,实现产销一条龙。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能降低牧民的生产风险,减轻牧民的生产压力,还可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加快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4小结

目前,虽然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各项问题,但可喜的是牧区畜牧业正在逐渐进步。在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上,政府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可掉以轻心,需学会因地制宜,理论实践相结合,发展牧区特色畜牧经济。草原是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保护草原,建立有效的草原畜牧平衡机制,保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牧互补,让生态环境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生息。政府应完善牧区各项政策,加强科技服务工作,完善牧区医疗、教育卫生事业,鼓励并引导牧民为更好的建设牧区畜牧业经济贡献力量。

作者:巴特尔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

畜牧市场论文篇(8)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特别是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畜牧业在大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1.39亿元,同比增长8%;占农业总产值的22.7%。二是畜牧业为农增收发挥的作用不断提高。去年,我市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1385元,同比增收40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三是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年,全市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达到15.3万吨、10.47万吨、4666吨,同比分别增长2.6%、10.47%、75.4%。四是畜牧业科技对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通过推广畜牧业实用技术,使我市良种猪、蛋鸡、肉鸡、羊的生产性能同比分别提高0.3、0.2、0.1、1.2个百分点,畜牧科技对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3.5%,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五是畜牧业规模化生产从业者的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畜牧业“土专家”。总之,这五个方面的不断提高,标志着我市畜牧业已由传统畜牧业跨向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门槛,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不懈追求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畜牧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一是畜牧业总量小,发展慢。我市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22.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养殖大镇、大村、大户总体上发展迅速,但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少、规模养殖量小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二是龙头企业发展慢,带动性差、辐射力弱,制约了畜牧业发展。三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畜产品出口创汇的比率小,全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只占总量的5%左右,畜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不足10%。四是没有形成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有些地方认识不到位、政策扶持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五是奶业生产发展不快等。对这些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尽快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下决心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的双重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各级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相当比例的情况下,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无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当前,无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在需求,畜牧业都面临着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概括讲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广阔。据统计,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肉类不到25公斤,奶类不到6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37公斤和112公斤,其中美国分别为120公斤和230公斤。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阶段,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这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是物质条件充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种植业的供给能力和为畜牧业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三是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加入WTO后,畜牧业是主要受益行业之一。从畜产品价格看,我国猪、牛、羊肉价格分别比国际市场低57%、84%和54%,禽肉加工制品也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加之入世后国外低价饲料进口将大量增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畜产品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四是宏观政策有利。一方面,我市是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胶东半岛无疫区畜产品出口基地,这等于取得了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有利于我市畜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今年国家全面放开了粮食收购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这有利于饲料工业的发展。五是我市气候条件好,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又有无与比拟畜产品出口区位优势。加快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只要全市上下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畜牧业的突破性发展。

(二)加快发展畜牧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多年来,我市对农业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粮油、水产、水果、蔬菜发展迅速,但畜牧业发展力度不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形式,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和现代水平的标志。世界上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高的达到70%以上。畜牧业是最具竞争力和挑战力的产业之一,入世后要从提高我市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更多地是要依靠发展壮大畜牧业。全市各级必须把培植壮大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重点,推动畜牧业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由于市场和机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减缓,增收渠道窄。从农业经济内部看,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种1亩粮田,一年收入200—300元,如果在这1亩地上建大棚养鸡,养得好一年收入2—3万元;养1头高产奶牛,年可获利5000元左右,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另外,发展畜牧业易于使各种地域条件的农民共同致富,山区可以搞,平原也可以搞。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切实把这一潜力点挖掘好、培育好。今年,省、市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于建成市长、李敏副书记都强调要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化认识,抓住机遇,认真总结,科学把握,切实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做强

做大做强畜牧业这篇大文章,要抓的工作很多,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突出抓好结构调整、规模养殖、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服务四个重点。

(一)以奶业生产为重点,突出发展高效节粮型畜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鲜奶的消费渐成时尚,鲜奶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发展奶业有着广阔的前景。据了解,仅市区日消费鲜奶50多吨,市百货大楼、市区伊利专卖店年销售外地鲜奶2000多万元。若我市有1/3的人口每天消费半斤牛奶,则全市年市场需求量为8.4万吨,需要年产6吨鲜奶的1.4万头高产奶牛来生产。而我市目前存养奶牛只有1000多头,奶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大。

一是从饲草饲料资源看,发展奶业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我市青粗饲料资源比较丰富,年产可饲用农作物秸秆、饲草180多万吨,粮食80多万吨,可饲养50万头奶牛。奶是饲料转化最高的畜产品。奶牛能将饲料中能量的20%、蛋白质的23—30%转化到奶中。用1公斤饲料喂奶牛所获得的动物蛋白质比喂猪所产生的至少高20倍。因此,奶业不仅是食草节粮型产业,而且也是高回报率的产业。

二是从振兴农村经济的角度看,奶业是粮食作物转化增值,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在振兴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也起着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际上普遍把奶类的人均占有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是从提高民族身体素质看,奶类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并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钙含量高、且易吸收。奶类被誉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消费比例是0.4:0.06:1,我国是6.6:2.7:1。我国人均畜产品中脂肪的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5%,蛋白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动物性食物的摄入营养平衡失调。日本站在提高民族和人口质量的高度,几十年来一直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为口号,进行奶业发展的战略宣传,一段时间内人均牛奶占有量由10公斤提到68公斤。发展奶业,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奶业发展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提出了“强壮民族,从孩子开始”,“为了下一代,请给孩子一杯奶”的口号。2000年11月由农业部等九部委局联合启动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方式,通过专项计划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由定点企业按国家统一质量标准生产的学生饮用奶。

五是各地启动了奶业发展的快轮。在国际国内奶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地掀起了奶业发展的热潮。辽宁省率先在沈阳推广“学生奶”,每年由市财政拿出300万元,作为加餐补助。*,推行公司+农户+基地“一体化经营”。奶牛存栏6000多头,日产奶100多吨,年为群众增收5700多万元,成为青岛市最大的奶牛生产基地。*从2001年开始政府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奶业生产,很快由1300头奶牛发展到现在的1.3万头奶牛,3万只奶山羊,奶人均占有量500多公斤。

综上所述,从国际、国内奶业发展趋势看,奶业大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我市的奶业只处于起步阶段。对此,各级一要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以奶业为重点,突出发展高效食草节粮型畜牧业。要进一步发挥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加快奶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牛、羊、兔、鹅等食草畜禽为主的高效食草节粮型畜牧业。二要抓好奶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广良种高产奶牛繁育及黄牛奶改技术,努力扩大奶牛群体数量,提高牛奶产量;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争取省内外知名的奶业集团来我市投资建乳品加工厂或设牛奶收购站,鼓励群众发展养奶牛的积极性,促进我市奶业发展;四要大力推行种植制度改革,改粮-经二元种植为粮-经-饲三元种植,实行种草养畜,加快我市高效食草型畜牧业发展。

(二)以建设养殖小区为重点,突出发展规模养殖。规模养殖是扩大畜牧业总量、提高比较效益、实施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又是最大限度地应用科学技术,实现科学养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规模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了开发区奎山街道大岭蛋鸡养殖小区,*。但全市规模饲养量所占的比例仍不高,仍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在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畜牧养殖由厚利转向微利经营的形势下,推行规模养殖,建设养殖小区,培育养殖基地,求得规模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要在稳定农户养殖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尽快制定完善鼓励扶持规模养殖的政策,在养殖用地、信贷、科技信息、小区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办场,扩大规模,在上档次、上水平上下功夫。规模大场发展起来了,就能发挥出带动效应,带出一批大场大户,建成养殖小区、养殖大区,形成养殖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化经济。

(三)以实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突出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畜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了养殖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牧一体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实践证明,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畜牧业产业化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畜牧业外延增值的“路”。近年来,我市发展起了*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并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缺乏象诸城外贸、得利斯,临沂的金锣、益膳房,威海的恒大、恒盛等大型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因此,要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作为挖掘我市畜牧业发展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一环切实抓紧抓好。

第一,要切实培强产业的“龙头”。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抓住培强、培壮“龙头”,建好载体,就抓住了产业化经营的“牛鼻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养殖户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要落实好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促使我市畜牧龙头企业尽快扩规模、上档次,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要理顺产业化的利益机制。不论哪种形式的产业化模式,其核心都是“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这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灵魂。要认真研究探索龙头企业与养殖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链条衔接机制,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按照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发展象碑廓养鸡协会、户部乡的特养协会、莒县奶业协会、时代公司的经济合作社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开拓市场、行业自律、保护行业权益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第四,要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实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也是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和促进畜牧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政策法规四大配套体系,加快完善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搞好畜牧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畜产品质量检测,特别是要解决好畜产品的兽药残留、畜禽疫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突破畜产品走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质量瓶颈和绿色壁垒。要坚持关口前移,抓好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以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和畜牧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为重点,以生产基地为载体,强化标准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尽快建设市县畜产品质量检测站点,搞好畜产品质量检测,从产地环境到包装上市的全过程都要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为开拓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第五,要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上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饲养什么。要立足产业、产品和产地优势,进一步搞好市场区划布局,引导外贸企业组织畜产品货源,扩大出口规模,开拓国际市场。要瞄准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需求,发展高档次畜产品生产加工,促进畜产品进城出境,要积极培育畜禽品种名牌和产品名牌,引导和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搞活市场营销,扩大城镇市场,抢占农村市场,要积极培育农村集贸市场,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区域性畜产品交易中心,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畜产品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自产自销、代购代销、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多种形式,架起农民与市场的桥梁。要尽快建立起准确,高效的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和企业更好地组织畜产品生产和销售。

(四)以科技兴牧为重点,突出提高畜牧业科技生产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不仅能使潜在的资源显现,而且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特别在当前发展生产由过多地依靠资源转向依靠科技增收的形势下,推广应用畜牧科技更加重要。因此,在今后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方针,提高畜禽良种和畜禽产品质量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二级繁育场、配种站(点)五级良种推广体系,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同时抓好地方良种的保种选育和扩群。二是加强畜牧科技示范园建设。要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年内建设1—2处具有超前性、示范性、导向性的畜牧科技示范园,引进、嫁接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畜禽良种。三是强化畜牧科研机制创新。要对重要攻关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和创办、领办技术企业等方式,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四是搞好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牧科技推广网络,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向群众传授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信息,进一步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畜牧市场论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辽宁和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这条主线,根据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服务“三农”、促进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坚持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宣传方式方法,采取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式,提高宣传质量,为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卫生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宣传方式

(一)利用媒体阵地,加强对畜牧业经济建设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中央新闻媒体和《辽宁日报》、《农民日报》、辽宁电视台、辽宁畜牧兽医在线网站和《牧业通讯》杂志、《中国畜牧兽医》杂志、《现代畜牧兽医》杂志等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我省畜牧兽医工作。各地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应主动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畜牧业发展的最新形势,积极组织提供新闻素材。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当地媒体搞好畜牧业宣传,努力扩大宣传效应。

(二)联合开办专栏、专刊,突出介绍我省各地畜牧业经济建设成果。在搞好宣传报道的同时,各市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主动与上述主要媒体衔接,采取栏目协办、专题报道、专刊宣传等形式,加强深层次的宣传合作。尤其是《现代畜牧兽医》杂志,是我省一份面向全国畜牧系统和行业发行的关注畜牧技术与市场信息、关注行业动态发展的专业媒体。要通过该杂志宣传展示我省特色畜牧经济发展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拉动畜牧资源的广泛流动,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

(三)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宣传活动。各地要紧紧围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饲养方式转变、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畜产品安全、种畜禽繁育、草原建设、行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采取学术研讨、现场展示、专题报告、专题培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策划宣传活动,以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宣传重点

(一)畜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宣传现代畜牧业在促进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畜牧业对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建设和谐辽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省畜牧业已经步入全国十大畜牧生产省行列,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新阶段我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主线,确立了建设“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推动“三大产业”之一的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

2、突出宣传动物防疫工作对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动物疫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大敏感问题,特别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畜禽结构和畜产品流通方式的变化,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为此,要着重宣传我省关于动物疫情监测、快速应急反应、疫病预防控制、科技创新、防疫骨干队伍等方面建设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促进具有我省特色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尽快形成。

3、广泛宣传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动物产品安全是建设我省现代畜牧业和提高动物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只有抓好动物产品安全,才有利于规范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才能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全省有32家兽药生产企业通过农业部GMP验收,全年完成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140个,猪肉中“瘦肉精”检出率为0,这些成绩充分说明动物产品安全在建设现代畜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

4、宣传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以实施“畜牧业倍增计划”为标志,我省畜牧业步入了建设畜牧业强省的新阶段,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禽养殖已成为我省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__年全省农民人均增收中近50来自畜牧业。实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从多环节增加养殖业收入。

5、宣传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加强生态

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只有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畜牧业,才能促进草原生态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提高草原生产能力,转变牧区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生态安全,才能促进了我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卫生工作有序的开展。(二)畜牧业法律法规

1、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认真组织学习讨论《畜牧法》,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规范畜禽市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为《畜牧法》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深入宣传《草原法》、《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草种管理办法》、《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宣传各地草原执法的先进工作经验和实例,对严重破坏草原的大案要案公开曝光,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农牧民知法、守法。

3、宣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广泛宣传制售和添加违禁药品等违法行为对畜产品安全的影响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畜牧业的发展。

4、宣传严格执法、切实保护群众利益的事例,树立执政为民的行业形象。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监督作用,揭露和鞭挞各种损农、害农、坑农,危害消费者食品卫生安全,损害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同时,震慑各类违法份子。同时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三)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积极宣传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县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宣传全省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新经验、好办法,尤其是着重宣传20__年我局开展了120个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建设工作所取得的好经验、好办法,更好的推进全省动物卫生体制改革。

2、深入宣传20__年省委加快畜牧业发展座谈会、省政府加快畜牧业发展工作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宣传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典型实例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导向作用,调动广大群众充分参与到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来,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跨越式发展。

3、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关于确保禽类及其产品正常流通秩序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大力宣传我省关于支持畜禽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家禽业的恢复和发展。

4、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提高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全省奶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畜牧业实用技术

1、广泛宣传动物疫病的防治知识和技术,尤其是禽流感的防控知识和技术,宣传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和重大动物疫病科普知识,增强全社会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防范意识。

2、宣传养殖小区规模化生产技术、瘦肉型猪规模化生产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技术、优质牛羊肉生产技术等,广泛宣传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程序,提高畜产品安全。

3、宣传畜禽粪污治理和无害化排放新技术,宣传畜禽粪污治理现场会的精神和先进技术,发展生态畜牧业。

4、宣传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的新成果。宣传推广夏洛莱肉牛和利木赞肉牛育种技术、辽宁绒山羊育种和改良所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辽宁绒山羊舍饲圈养技术、肉羊杂交改良技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

5、宣传草原鼠虫害防治技术和退牧还草技术,推广草原建设中取得的新典型,加强草原建设。

(五)畜牧业典型经验

1、广泛宣传我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黑山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取得阶段性胜利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指导今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大力宣传动物卫生监管系统行风建设的新成果。尤其是这次阻击战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热情讴歌他们的事业,充分展示动物卫生人员的思想作风和高尚情操,促进行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突出宣传动物卫生监管系统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宣传他们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知险而进、不负重托的作风,通过宣传,树立典型,使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动物卫生工作的开展。

4、宣传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和应用软件开发成果,进一步完善网上预警、查询、咨询、对话、诊断等功能,促进信息化步伐。宣传实施畜牧兽医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审批、公告等取得的新进展,促进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5、宣传畜牧业开放合作,向国内外展示我省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发生的新变化。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用事实说话,把我们的立场观点寓于对事实的客观报道之中,通过事实说服人、引导人,为我省畜产品的外销和出口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畜牧业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宣传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国家和我省关于畜牧工作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树立对外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支持。为此,今年8月份,我局将组织召开全省动物卫生宣传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全面加强我省动物卫生宣传工作。

(二)将新闻宣传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进一步落实畜牧业宣传工作的职责部门,确定专人负责。同时,积极争取宣传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畜牧市场论文篇(10)

一、市场因素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现代畜牧业生产惟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使牧民在市场波动时避免其收入产生较大的波动性,保证牧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但是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牧民大多居住分散,沟通不便,信息占有量非常少,并且受专业技能和语言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牧民收入往往出现较大波动。特别是近几年来,受国内市场需求量饱和与国际市场冲击的影响,畜产品价格暴跌,尤其肉类和奶类。内蒙古牲畜饲养以羊为主,但近两年羊肉价格暴跌达60%以上,相反,由于禁牧等环境保护政策和饲料价格的上涨,牲畜饲养成本不断上升,以饲养牲畜为生的牧民持续亏本,所以改变牲畜结构,减少羊饲养量,增加其他牲畜饲养量,将成本降至最低收益最大化,牧民收入稳步增加。

影响收入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土地、资本生产要素,这是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看。所以对于牧区来说,影响牧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有牧民的受教育水平、拥有草场的质量和面积以及配套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就当前,要依靠牲畜结构来实现牧民收入的增长,就要努力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帮牧民树立起新观念,真正认识到改善牲畜结构对增加收入的作用,只有坚持按市场规律发展生产,才能适销对路,从根本上扭转牧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二是要实现科技兴牧,互联网时代,牧民不仅仅再单一的依靠牧区科技站技术人员的帮助,他们自己从互联网上就可以了解当前世界上最先进放牧方式和牲畜结构调整方式,以此来实现牲畜结构的现代化、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牧民收益最大化,从根本上实现增收。

二、生态政策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后,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他主张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转对国民经济的消极干预为积极干预。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外部性、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存在,市场的表现并不尽人意,即存在所谓的“市场失灵”。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市场在一定范围内总是失灵的,单凭市场的力量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牧区基本处于较市场较远的地区,市场经济非常不发达,自由竞争在这里得不到发挥,同时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完备等问题,都对草原牧民的生计产生强烈冲击。牧民所依赖的畜牧业生产环境的脆弱性,也决定了牧民增收需要政府经济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从牧民生计角度出发来制定政策,引导牧民调整牲畜结构,避免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而造成的损失。

畜牧业经济政策本身虽然不能增加牧业的资源,但合理有效的政策却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的配置及其环境以及改变相对价格来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效率。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使牲畜数量迅速增加,保障了牧民根本利益,而且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实现了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其中直接调整牲畜结构的包括合理安排牲畜结构比例,如增加良种改良种、基础母畜的数量,调节大小牲畜比例的措施;间接调整包括对土地经营制度的规定以及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等。对牲畜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畜牧业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提高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生态建设政策

近几年内蒙古牧区采取了“退牧还草”和“围封转移”等保护牧区生态的措施,来努力恢复草场薄弱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政策的落实,实施草畜平衡政策;禁牧、划区轮牧、休牧以及围封转移生态移民等也会在短期内减少牧民收入。但是生态效益的产生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是需要很长的时期来推动的,但者有利于牧民长期生活水平的提升。2000年,内蒙古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规定》,规定草原使用者必须实行以草定畜,严格遵守草畜平衡原则,严禁超载过牧。同时实行季节性禁牧或草场轮牧、休牧。牧区逐渐改变了牲畜的饲养方式,推行了舍饲圈养、划区轮牧等措施。2003年3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了全区“退牧还草”工程启动会议,“退牧还草”工程作为国家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经过两年的试点推行,在200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展开。此后还颁布了一系列以草畜平衡为核心制度的政策文件。随着相关政策的实行,牲畜超载率的快速下降与草原鲜草产量的小幅增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蒙古牲畜出栏量的过快增加。

同时,随着各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主要包括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作的开展,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区域逐步扩大,这些措施虽使草原载畜能力有小幅上涨,但在短期内却进一步压缩了草原的牲畜承载率,直接引起羊存栏数量的小幅下滑,进而使得在此期间羊肉产量的增速减缓;而传统自由放牧式的养殖模式向舍饲半舍饲的新型养殖模式转化增加了养殖成本,使得部分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草原恢复和保护政策措施对草原生态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生活水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牲畜饲养数量不断减少,一旦市场需求开始下降,牲畜价格暴跌,牧民的生计将受到严重威胁。

(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草原是一个公共牧场,如果牧民个人缺乏草场保护意识,只看中自我眼前利益,放大小农意识,那么草原牲畜的数量则会超出草场的承载能力,甚至会出现退化,生态环境则难以维持发展,导致公共资源不可逆的悲剧。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会引发市场失灵,资源不能被有效的利用配置,这就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是一个政府干涉经济的过程。政府要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促进牧业生态再生产的实现,在物质和价值上,如果只是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得到补偿非常困难。所以政府和社会都必须给予牧业以及牧民一定的保护和补贴政策,以增强农牧业生态再生产的自生能力和自净能力,从保护牧民不因草场破坏而减产减收。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运用市场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调整生态环境相关者的利益关系。2010年经试点建立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该政策包含了内蒙古等全国13个主要草原份,2011-2013年国家分别投入资金超过136亿元、150亿元和207亿元,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内蒙古农牧民纯收入5924元,人均草原奖补政策性收入达50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牧民的饲养行为起到反作用,使得实际的牲畜饲养量出现下滑。尽管近年来牲畜价格尤其肉羊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但是考虑到肉羊饲养成本大幅提高、养殖数量受到政策性压缩,其最终结果是价格上涨对肉羊饲养的激励作用有限。

【参考文献】

[1] 赵国年.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及对策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2000.

[2] 王晓娟.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问题初探.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

[3] 斯琴毕力格.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

上一篇: 土木专业毕业生论文 下一篇: 制药厂厂长述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