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7:58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篇(1)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21-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技术、新模式的改革,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对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且大多数医学理论都是经过医学实验得到的,现代医学院校与其它高校一样,肩负着教学和实验科研等多重任务。因此,现代医学院校实践教学比单单的理论教学更为实用和重要。提高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够适应我国21世纪的医学教育的要求,医学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合理的配置好实验室资源、人力等列问题。因此,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利用好、管理好实验室成为了这些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1]。该校是一所举办多年的综合性医学院校,目前,对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的内容

信息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它是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形式的体现,它出现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之中。从信息的产生和作用机制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由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相应的社会条件下展开,因此各种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信息皆属于社会信息的范畴。

信息管理就是接受、交换、传递信息的过程,它是社会信息的定向流动结果,是在现有信息处理基础上的高层次管理指令信息。从大的角度来看,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信息的揭示、控制与组织;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④信息研究、咨询与交流;⑤信息系统管理;⑥信息应用管理[2]。

2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2.1 实验室使用率低

现行医学院校中,大多数实验室是根据学校设置的专业、按课程安排的,且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也是根据不同的教研室进行管理的,这种管理发生容易造成一些实验室承担的教学实验项目较重,而有些实验室被闲置。为此,对于不同的教研室管理员之间往往会造成由于实验室使用时间上发生冲突,也导致了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合理。

2.2 实验室体制布局不合理

当前,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点,学校里医学实验室设备单一、缺乏统一管理等,造成实验室资源紧张,甚至出现了重复购买现象,导致部分实验设备过剩,从而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

2.3 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现行医学院校大多数学校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造成实验室设备、场地等资源严重浪费,再加上实验室设备不能共享而造成设备等使用率较低。

2.4 实验室队伍建设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实验室队伍不健全,大多数医学院校实验室让实验技术人员兼实验课程。使得一些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分工不够明确,这些都不利于医学院校开展实验课,也不利于发展实验室人员[3]。

3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整改探索

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在实验室组织结构、实验室人员安排上都要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相匹配,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我院总结了如下几方面。

3.1 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

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管理过程中,学校任命担任学习的副校长统一管理实验室。并由副校长引进管理员,设立实验室办公室,对引进的管理员进行适当的培训,确实他们的的工作职责,如: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建设项目、其他人员引进等。这样以来,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建设、发展都能够有章可循。

3.2 调整实验室管理模式、优化实验室资源

现代医学发展最大的特点是多学科之间融合发展。医学,作为一门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学科将更广泛地与其他学科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互综合,并且医学基础知识和医疗技术的相互融合还将促进医学院校向着实验化、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功能相同、学科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室。例如在学院内设置医学实验教学基地、临床综合训练实验室等多种实验室,为学生做好医学实验打下基础[4]。

3.3 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加强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要善于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技术,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从而加强学校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和人力的融合。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领域不可缺少的工具,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已普及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室进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这已成为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医学院校实验室例的一些设备、试剂、药品等进行统计;并对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报废损坏赔偿等进行登记;②记录实验教学中所需要的一些重要资料,包括医科实验项目、实验开出率等;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记录实验人员的一些基本信息、实验人员考的核情况以及实验室的使用情况等。

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的使用,能够方便地、快捷的、准确地完成医学院校实验室中一些繁琐的工作。此外,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还能够实现实验室的动态管理。这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者来说是个较大的转折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升级,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将会得到完善展。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何增强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已经引起了领导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要把安全性问题放在实验室管理的第一位,把实用性当做其使用的核心。采纳一些专业的计算机工程人员,引进一些优良的计算机设备,此外,还需要一些专业的检验工作人员,合理的使用需求,完善的管理机制等。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大家的相互配合,携手搭建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信息管理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平,何剑虎,杨大干.医院和委托实验室间的检验数据共享方案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66-67.

[2] 徐茂云,步晓冬,丁巍,等.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检验危急值实时检测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27-28.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篇(2)

1前言

在传统高校实验室管理中是以手工、纸质为主,如今已经很难满足海量的数据资源处理和师生的信息需求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目前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大多存在功能单一、设备重复率高、实验过程不完善等问题,如何做好实验室的信息化改革,创新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更好地使用实验室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亟待研究的问题。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创新能极大地提高学校科研、教学和创新水平,对学校与师生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实验室管理现状分析

2.1功能过于单一

由于学科的限制,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只对理科生开放,即便是理科生也不能随便使用实验室,学生要想使用实验室必须有教师和所在学院的同意,并向实验室的管理部门进行申请,申请流程复杂困难,阻碍了学生对实验室的正常使用。每学期只有极少数的课程在上课期间使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室逐步成为了单纯的授课用具,限制了高校实验室存在意义。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建立实验室只是为了申请到某个科研项目或科研课题,在申请下来之后实验室很少有人使用,实验室随之就被空置下来,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实验室造价昂贵,维护也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如果造出来只有一两种功能,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2.2设备重复率高

一般在高校不同的院系都有各有侧重的实验设备,例如生物学院要有显微镜、培养皿等实验器材,化学学院则需要烧杯、酒精灯、试管这一类的实验器材,物理学院需要天文望远镜等实验设备,不同的院系根据自身教学科研的需要购置实验器材,这使实验器材的重复率相当高。这种问题的导致的结果是实验设备的过度重复使之只能为某一学院服务,极大地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价值。

2.3实验过程的不完善

前文曾提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仍以手工和纸质为主,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实验者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一心二用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再有这种管理手段需要实验者手动操作一切工作,包括记录数据,制作报表,效率极为低下。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手动操作会酝酿出很大的危害。

3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分析

当前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给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的改进带来了新机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改革项目应运而生“,卓越计划”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促使着高校实验室信息化改革的进一步加快。所谓信息化管理,就是根据网络对信息高效整合的特性,将计算机与互联网引入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之中,通过投入最小的人力财力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最高效率。计算机与网络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情况统一到一个数据库内,记录并保存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危险性进行评估,将各类实验数据和资源进行共享,来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最高水平。

4信息化背景下实验室管理目标

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目标是努力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以此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的实施,更好地促进实验室使用价值的提高。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手段存在功能过于单一、设备重复率过高、实验过程的不完善等问题。但如果将信息化引入实验室的管理之中,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高校实验室要负责实验教学、辅助科研等任务,做好信息化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但要做好信息化管理模式改革需要高校实验室在软件、硬件上进行变革,变革的第一步就要确立正确的目标,具体如下:第一要正确理解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内涵,打好理论基础;第二要构建完善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实验室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提高其服务水平,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第三要不断收集实验信息资源,充实实验室信息数据库,并做到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发展。

5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

5.1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这要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和实验室教学方式,让实验室管理向着“信息化、开放化”发展,建立包括实验教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四个模块。实验教学管理模块要对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过程进行全程控制;日常信息模块管理要对实验室的基本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并适时在网络上推送实验室各类信息计划,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动的局面;实验设备管理模块是将实验室所有设备进行统计,全面统筹实验设备的采购、入账、日常使用和报废,了解实验设备的实时情况;信息资源共享模块是对实验室各类资源数据进行保存共享,提供给学校广大师生。

5.2改革管理模式

实验室的管理要突破原来的手工、纸质化管理,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分析都通过网络完成,保存并上传至网络数据库中,这一方面减少了实验者在实验中进行实验记录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实验数据的共享。实验室的管理部门要全民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对实验室进行自动化、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存在的目的是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科研空间,实验室的管理部门要牢记这一点,并利用信息化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科研环境。

5.3加强规范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行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条件,而规范化管理能更好地推行信息化管理的开展。实验室要针对教师、学生、后勤等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通过网络系统建立实验室门禁系统,并制定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的行为规范,规定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通过网络系统给学校师生,要求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严格遵守,管理者也要进行严格监督。不仅如此,还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更新已有的规范制度,比如运用硬盘保护卡保护实验室计算软件,做好网络维护。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将各类管理制度确定下来,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

5.4统一采购实验室设备

实验室的各类实验器材价值昂贵,是重要的学校资产,有必要对实验室设备的采购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依据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实验设备管理模块对实验设备的采购进行统筹安排。首先统计各院系对实验设备的需求状况,利用计算机对各项实验设备的需求进行统计,分析以往实验设备的使用率,重复的实验设备要增加采购量,使用率低的实验设备要适当减少采购量,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不合理的支出。通过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改革,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提高实验室的服务质量,对满足学校师生的科研教学工作需求、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长效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高校实验室也要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用信息化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促进实验室管理的高效长久发展。

作者:余春英 周香凤 单位: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高原.信息化背景下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117.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篇(3)

医院信息科的职能作用应是作为一个权威信息部门来管理医院综合信息,并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网络化的微机系统进行收集和处理,经过归纳汇总分析后。为医院领导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为科教研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使医院信息成为医院工作计划和决策的依据,它是指导医院工作使之系统协调运行的手段。目前国内医院信息科(处组织形式各不相同,比较一致的是几乎全部医院都把图书馆、计算机室(网络中心)、统计室、病案室归于信息科管理其隶属关系亦不相同,有的隶属于院长直接领导下的职能科室。有的隶属于具有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由于医院信息科是由几个工作室组成。并且各室的专业不同,因此普遍存在一个科室下各干各的现象,信息管理不能形成合力,其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2J。我们认为,信息科属于院长领导下的职能科室,不但可以在组织上摆正信息科参与医院管理决策位置。而且可将信息科下属的各室分散的信息汇总起来发挥作用。在信息科负责人的领导下,各工作室设组长,负责各室的数据提供。做到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简单通俗一点,就是集中力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全院提供纵向到顶,横向到边的全方位服务。目前信息科(处)还未充分体现出信息工作的基本特性和优越性。它的职能作用未充分发挥。分析其原因:

1.1信息技术队伍结构不理想、层次不高信息科专业多分工细,涵盖信息采集处理、信息资源管理和声像等多媒体制作,技术独立性和专业性较强,而当前不少医院的信息科编制少,知识结构不理想,直到今天,我国卫生系统还没有建立医药信息专业方向的能涵盖信息科任务范围的职称系列一医药信息专业系列(国外已有该专业),信息科负责人的职称都是攀附在其他专业上的,如医师、技师、图书、工程师等没有自己的专业;另外,信息科所管辖的这些科室自成体系有着各自的专业,业务上无多大直接联系。比如图书馆与统计室。此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防碍了信息科内部交流;信息科人才严重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图书馆、病案室、统计室多是其他专业改行,本专业水平低。计算机人才流失频率快,HIS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无法解决。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极大地削弱了信息工作者的地位和自信心。严重影响信息科工作上档次。

1.2信息技术设备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由于资金短缺,医院投向信息部门的建设经费少,设备的更新、添置较困难,一些标志医院和科室上档次的新技术设备不能尽快引进应用,制约着信息的开发利用。

1.3信息服务的手段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当前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结合并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信息资源的利用也更加先进、多样化、规范化。但是,部分医院至今未建立网络,有的甚至未将计算机引入图书情报、病历档案的管理应用,信息资源很难共享。对领导决策的帮助不到位,与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相距较大。

2新形势下医院信息科的职能作用

随着现代化医院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重视,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已被普遍视为衡量该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因此,由过去体制形成的医院信息部门的工作重点和管理职能必须做出重大的转变,才能适应医院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医院信息科的职能应转变为承上启下,担负起向上(决策层)精确、快速反馈整个医院医疗信息及医院的科研发展水平,向下通过计算机网络准确传达实施领导层的管理控制信息、决策信息和快速发展的网络医学信息。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首先明确信息科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使之成为名符其实医院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医院信息科应该是卫生系统各单位(如医院、防疫站等)管理的基础和龙头。现代医院管理中迫切需要一个权威信息部门来管理综合信息,信息科就是这个处于中心地位的职能部门。架设全院计算机网络,建立建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极大地改进了管理方式和优化了工作流程,能实时掌握医院运行的状态,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平台-3J。医院信息科通过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实行医院医疗成本核算,充分利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医院,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2.1为医院决策管理层提供依据信息科可利用自身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随时为医院决策管理层提供最为快速和最为准确的医院经营和医疗信息,即向下要达到医院的每一个部门,要保证传输信息的准确和畅通,更进一步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信息,同时又可为快速贯彻领导层的管理思想和决策指令提供传递和实施的途径。当领导在需要作出决策而又不能完全把握时,信息工作者通过信息手段整理出有用的资料,供领导参考。

2.2协助医院科研管理决策医院信息科承担全院科研课题申报的初审查新工作,即由信息科查新人员对医院预审报的课题项目进行系统检索,检索与课题相关文献,并作出初步情报查新结论,该结论可作为本单位学术委员会及领导审定申报课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2.3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很多医院信息科都取代了原由医务部管辖的科教科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组织、审查、核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学分及效果。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篇(4)

高校实验室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促进了管理的自动化,也为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因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以少数人即可完成多项工作。第二,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有效避免了重复劳动,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第三,实验室实现管理自动化后,其信息资源管理相对集中,能为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便利。

1.2促使实验室实现信息系统管理

由于实验室的信息量大,而导致数据维护人员在繁多的数据信息上消耗大量时间,工作效率低,无法进行科学、快速的管理与分析。此外,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混乱、无头绪等现象。而引入实验室管理系统,便解决了此问题。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实验室的软、硬件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将实验数据以实验室为核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达到管理信息化、运行自动化以及办公无纸化的目的。这样有利于规范实验室的工作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并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2实验室管理系统及机房管理系统对高校实验室的影响

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高校实验室、实验耗材与实验仪器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各项水平。主要体现为对实验室评估、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智能生成每学年教育部数据报表,协助高校完成数据上报工作。而机房管理系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将教学实验、课程安排、课时量化、考勤统计于一体)、网络监控(集上网监控和程序管理,禁止上网,玩游戏,聊天等控制于一体)、智能计费(智能计费管是对人、财、物等资源的远程监控管理)等等,实现了对高校实验室实时、方便、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3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方向

3.1开设实验远程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开设远程教学,以方便学生通过网络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所学知识,并根据自己的时间通过网络虚拟平台来完成课程实验。不论学生在任时任地,都可以自主学习,保持了师生之间良好的教学沟通,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2运用虚拟实验仪器

运用虚拟实验仪器的好处有: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给予他们更大的学习空间;可以节省购买实验设备以及配套软件的教学成本,从而给实验教学本身更大的自由度;可以让学生在做实际操作之前对实验设备以及操作方法有所了解,以免因不熟悉操作方法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运用虚拟实验仪器具有导航、自测、自评等功能。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篇(5)

[作者简介]万超(1983- ),男,江西南昌人,江苏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宋向荣(1975- ),男,江苏泰兴人,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程力学教学和科研。(江苏 镇江 212003)张春楼(1973- ),男,江苏沭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与科技传播。(江苏 泰州 2253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院系资料室信息化管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7CH085J)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90-02

一、高校院系资料室现状

1999年起,高等学校陆续开始扩招,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同时计算机技术也日益普及。在这种形势下,一些院系资料室的管理与建设由于跟不上高校发展的需求,表现出种种弊端。

1.管理体制松散。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校图书馆应对院(系)图书资料室负责业务指导与管理工作,但是图书馆基本上没有人参与这项工作。目前大部分院系资料室都由二级学院单独管理,而且多数为行政人员兼职。实际上,院系并不太熟悉资料室的具体业务,院系领导对资料室的日常工作也不太关心。在这种体制下,校图书馆对资料室业务上缺乏指导,而学院又缺少相应的人员从事专业化管理,使得院系资料室的管理和业务长期游离在正常水平之外,更谈不上为教学、科研服务了。

2.管理制度缺乏。高校的图书资料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但作为院系管理的资料室在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欠缺。首先,没有建立合理的采购、入库登记、借阅、流通、损失赔偿等制度。长期以来,资料室的工作得不到重视,各种规章制度缺乏梳理,各项岗位职责无法落实。监管的不力和制度的缺失使得资料室的管理比较松散、随意,造成资料周转慢、利用率低、盘点统计困难等问题,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其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管理人员本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水平。目前多数高校院系资料室由行政人员兼职,培训相关人员无疑成为提高他们专业知识、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大多数院系都没有给管理人员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专业知识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到资料室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3.管理手段落后。进入20世纪以后,大多数校属图书馆都已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但院系资料室一直运行着早期手工账本的管理模式。图书资料的采购、分类、编目、上架等流程都采用原始的手工方式,图书资料的后期登记、借阅、查询、统计也沿用手工处理。虽然有些资料室也借鉴中国图书分类法进行简单的分类,但大部分都凭管理员的主观判断进行处理,使得资料室物品摆放不规范、信息更新速度慢、查询统计困难,还经常出现图书资料逾期未还、物品遗失、遗漏登记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到资料室的日常运行。

二、院系资料室改革的建议

1.明确功能定位,拓展服务范围。院系资料室传统的定位是指为高校师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重点在于收藏与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资料室是为本院系师生提供服务的小型文献工作机构,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补充和延伸,简言之,院系资料室具有“面向师生、面向专业”的特点。因此,围绕为“师生”与“专业”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这一主题,学校必须对资料室现有场地进行调整,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规范资料采购与借阅流程。

传统的资料室服务局限于信息服务,但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提是对院系整体教学、科研情况的掌握。日常工作中如果资料室的使用没有参与教学、科研工作,谈何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因此,资料室可以兼职诸如科研管理、学科建设之类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全院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能密切资料室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既拓展了业务范围,又融入院系的主流工作,使资料室真正成为院系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信息中心。

2.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首先,必须理顺院系、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一套三方权责分明、配合协作的管理制度,使校属图书馆更多地参与到院系资料室的建设及管理工作中来,在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支持。其次,建全资料室的各种规章制度,为实现资料室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明确梳理资料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强化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使其在服务意识、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都能有明显提高,为资料室将来实现信息化管理做好准备。

3.突出专业优势,丰富资源形式。院系资料室主要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其收藏的内容应更显专业化、系统化。目前很多高校的都在做强特色专业、发展优势学科的工作,院系资料室应以此为契机,收集和整理与专业相关的特色资源,为教研教改与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的前沿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载体共存是现阶段资料室的一大特点。区别于传统的纸质文献,电子资料更容易实现信息化管理,例如,多媒体、电子书籍、影像资料、数据库等都已在高校工作中广为使用。因此,资料室应及时地对教学与科研中产生的各类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为将来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支撑。

4.优化管理模式,改革管理手段。院系资料室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日常的采访、订购、验收、分类、编目、排架等工作都应按照专业要求,科学有序地进行。管理人员应对资料室的资源进行全面的清理统计,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类、编目、排架,并登记造册,科学管理,为将来建立电子数据库,进行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结合目前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资料室应加快数字化、自动化步伐,建立适合院系资料室管理特点的管理系统。同时,院系需加大投入,对现有场地布局进行科学的改造,对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在用户数和使用量增加到一定阶段,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拓宽信息渠道,使广大师生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到各类信息,极大提高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

三、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资料管理系统采用C/S架构,运用当前流行的Java作为其开发语言,同时采用开源的Eclipse作为其开发平台进行开发。系统功能分为数据管理、系统查询和系统设置三大模块。主界面布局上采用横、纵交叉模式,各种常用功能一目了然。

1.数据管理模块。根据资料室管理对象的特点,我们将基础数据划分为图书、期刊、物品和读者四大类。这四类对象既有共同的属性,也有特有的属性。例如,编号、名称、价格、库存数量等为共同属性,图书作者、期刊版次、读者卡号等为各自的特有属性。系统把这四类对象的增、删、改、查纵向整合,统一在同一界面进行管理,有效简化了系统管理人员的操作。作为核心的借阅管理,我们则将图书、期刊、物品横向整合,使得管理员可以在同一界面一次性完成相关的借阅操作。同时,为了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提供菜单栏和导航栏两种选择方式。

2.查询模块。支持图书管理、期刊管理、物品管理、读者管理以及丰富的统计分析功能。系统以编号为主索引将读者与图书、期刊、物品相联系,在同一界面显示读者与借阅信息,实现快捷的处理操作。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管理制度将借阅规则输入系统,系统则可以执行相应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馆藏信息查询、超期信息查询、丢失信息查询和当日借阅查询,主要数据包含馆藏总数、借阅次数、在借总数、现存总数、超期总数、丢失总数等信息,这些是我们在研究院系资料室之后专门针对小型资料室设计的,具有信息量大、统计全面、操作便捷的特点。

3.系统设计模块。主要包括读卡器设置、条码设置、密码设置和显示设置。系统预留有读卡器接口,可以方便地接驳射频识别仪,实现自动化管理。条码管理窗口主要完成条码的设置、打印功能,为建立电子数据库打下基础。密码设置中可以创建不同的用户,分配相应的密码及权限,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显示设置指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对系统显示如背景图片、名称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调整,实现系统的个性化定制。

数据库方面主要设计有如下几种表:ADMIN(系统管理员表)、BOOK(图书表)、MAGZ(期刊杂志表)、GOODS(物品表)、READER(读者信息表)、BORROWDATA(借阅信息表)、LOSTDATA(丢失信息表)、AMERCE(罚款记录表)。我们在设计数据库时遵循第三范式要求。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执行效率,数据库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非逻辑主键以及适当的数据冗余原则,能有效地降低数据冗余的问题。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应充分适应当前流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系统的开发过程更需要使用丰富的设计模式。

四、院系资料室管理改革与实践

以笔者所在院系资料室为例,为了有效地提高资料室管理工作水平,使其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我们经过认真系统地研究与改革,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首先,建立了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定期交流协作机制。图书馆定期派专业人员指导院系资料室开展工作,促进资料室业务与学院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资料室管理人员定期回访或参加图书馆组织的业务学习,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完善了资料室岗位职责、借阅规章。经过认真地梳理,对资料室工作如采购、登记、借阅、流通和赔偿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资料管理行为,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了资料室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再次,适当地拓展资料管理范围。学院将原本教学或科研秘书完成的部分资料整理交由资料室完成。教学和科研资料的整理也是梳理和积累的过程,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系统的管理,资料室工作特点正好符合这一要求。纳入资料室管理之后,一方面需要加紧资料室与教学科研工作的联系;另一方面,还需极大程度地降低教学与科研建设过程中资料收集与整理的难度,有效提高学生工作效率。最后,针对性地开发出一套资料管理系统,经过调试,使各项功能运行正常。与其他同类型管理软件相比较,该系统开发成本较低、平立性高、定位准确、功能实用,具有较强的拓展性和维护性,实现了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高校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院系资料室改革势在必行。需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丰富资源形式、优化管理模式等途径促进改革,同时还需要配合建立适宜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资料室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程锦.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运城学院学报,2010(4).

[2]刘薇.高校院系资料室计算机管理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3]刘芬.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4).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篇(6)

一、实验室信息内容界定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1]。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2],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3]。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应该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传递到其它部门,促进整个实验室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篇(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53-03

一、引言

教研室作为高校教学组织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 其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随着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落编,教研室的日常教学及事务性工作显得日益繁重,如何在“校―院―室”三级体制下,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采用新模式把教研室的教学组织正规化、业务管理流程化、日常办公信息化,正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在《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实施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存在重硬件配置轻软件开发、重设施建设轻维护管理等认识误区。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需求为牵引,以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为基本动力,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基本目标,探索和研究基于信息系统的教研室教学组织平台势在必行。

军队院校教研室教学组织工作是一项操作复杂、内容多变、专业性强、流程交叉、多人员参与的复杂性群体工作。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培训层次和教学内容设置逐步多样化,传统的教研室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起高效、可靠的军队院校教研室教学组织管理集成办公信息系统,实现办公集成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的新型现代化教研室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已经成为军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二、研究内容

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设置的基层教学和研究性的组织,也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学科型教学研究机构。随着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落编,我校按“校―院―室”三级体制运行,教研室的职能和定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及事务性工作任务加重,开发一套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有效解决教研室教学组织与管理中存在的“教员少,事情多;科研重,出差多;信息杂,管理难”的现状,针对不同的问题,摸索研究不同的新模式,最终使教研室各项工作达到有序化、条理化、信息化,解放一线教员,为他们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保障。

长期以来,教研室管理采取“手工+单机”的工作模式,纸质材料比重大,个人信息、教学资源等较为分散,数据准确性差,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新体制运行的需要。2013年起,笔者针对教研室“事务工作繁琐,缺乏专职人员,教员出差频繁,个人工作繁重”等特点,探索新体制下的教研室管理工作新模式,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高效处理教研室教学、科研、行政、事务工作管理中的各类信息,在综合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信息动态化、个人数据准确化、统计报表自动化、办公事务无纸化,革新教研室管理手段,提高教研室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优化教研室工作秩序。该平台有助于教员了解教研室工作动态、及时领受和反馈各项任务,有助于教研室准确掌握人员工作状态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使教研室领导和广大教员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结合教研室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探讨新体制下教研室职能定位和工作模式,找准平台研发的立足点。教研室各项任务的领受与提交直接与学院机关“两办”对接,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内容涉及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等方面,具有多、杂、全的特性,且各具特色;各项任务的落实以教员为主体,教研室的管理和建设需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和人才。平台的研发本着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来开展。

(2)明确平台的功能定位,搭建系统整体框架。考虑到平台实际应用需求和保密要求,设计了“外网+内网”的平台框架。外网作为教研室对外网站,可供所有用户浏览教研室的通告、新闻、资料等;内网为业务平台,包括与教研室相关的教学任务下达、教员工作量统计、课表生成、学生选课、个人科研业绩管理等,该平台仅供教研室内部人员和学生使用。不同用户级别拥有不同的权限和平台界面。

(3)平台数据库设计。梳理了教研室教学组织与管理的任务环节,对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等信息进行综合,设计平台数据库。平台数据库由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业务数据和非业务数据构成,业务数据包括教员基本信息库、教学任务库、课程库、课表库、学科建设库、科研业绩库、论文著作库、专利库、请销假库、被装库等;非业务数据则包括外网的新闻、软件、图片等数据库。如图1所示。

(4)数据的整理与平台基本功能研发。搜集整理了全室人员的基础信息、业务信息及教研室综合建设信息,通过数据库实现各模块相互独立和相互联系。按照“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五大模块的特点设计平台功能;完成交互功能设计,形成在线生成表格等功能,减轻了教员“填表”的工作量。

(5)可视化统计分析与平台维护。平台先后在我校航空航天摄影测量教研室、遥感技术教研室推广应用,实现了模块功能的优化。结合教研室的需求,研发了基于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统计分析功能,为教研室宏观把握全室各类数据提供决策辅助依据;采取服务器/浏览器(B/S)模式的网络体系结构,面向所有分级用户,实现了基于网络的信息无缝修改、删除、统计与维护等。如图2所示。

三、几点创新

(1)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选题针对性强。随着新的院校体制编制的调整,教研室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研室直接面对学院机关,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任务类型和工作量成倍增加与时间精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急需探索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来解决新体制下出现的新问题。平台以此为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改革传统“手工+单机”模式,实现了教研室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在系统梳理教研室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教研室运行与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瞄准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军队院校新体制下教研室的管理结合,以“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为基础,设计了教研室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基本框架,实现了各类数据和信息的集中处理,可适用于全军院校教研室的运行和管理。

(3)采用“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开展建设,提出“外网+内网”结合的平台运行模式。实现了对外数据和内部业务数据的分离与并行管理,妥善解决了数据共享和保密管理之间的矛盾。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实现了表格在线智能生成、统计成果可视化表达等功能,解决了通用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研室事务处理的效率,为广大教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建成我校第一个实用化的教研室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项目成果在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航空航天摄影测量教研室等单位得到试点应用和完善,建成的“航测之家”等综合网站平台满足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管理需求,实现了教研室管理与运行在时间、空间上的延伸和拓展,实现了教学信息动态化、个人数据准确化、统计报表自动化、办公事务无纸化,为教研室全面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手段。

四、主要功能

平台实现了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等的集成化、网络化,除了教研室基本的信息管理与维护外,平台特别在教员请销假、教学任务布置、教员工作课时和经费统计、统计数据的可视化显示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创新。

1.教员请销假

考虑到教员工作主要分为中心校区和老校区两地办公,通过本平台,实现通过校园网跨校区直接请销假、教研室主任通过网络查看和审批。如图3所示。

2.教学任务布置

授课任务布置需要教务部门、教研室和教员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来完成。教员仅对个人某学年某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适当选择和建议,教研室则可以对所有授课任务进行统一布置和规划。

3.教员工作课时和经费统计

根据输入的统计时间能统计出本单位所有教员所带研究生的数量,上学期的授课任务,进而计算出教员的工作量和包干经费,从而便于管理者查看和决策。

4.统计数据的可视化显示

统计数据的可视化显示采用Windows提供的OWC10.DLL插件来完成,通过网络编程与之提供的接口进行连接,然后将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从而使管理者得到更直观的分析数据,进而对教研室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评估。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裴建明,段玉斌,王跃民,王俊杰,于国亮.教研室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 (1):112-114.

[2]王可,张毅.教研室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9):49-50.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篇(8)

一、实验室信息内容界定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1]。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2],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3]。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应该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传递到其它部门,促进整个实验室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篇(9)

一、实验室信息内容界定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1]。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2],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3]。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应该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传递到其它部门,促进整个实验室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篇(10)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160-03

医院中心供应室(CSSD)承担着全院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洗以及的医疗用品包装、清洁、回收、消毒、灭菌、贮存、发放等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心供应室对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中心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1-2]。随着医院不断发展,运用各种高新医疗技术指标不断增加, 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大型医院都已经用上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应用该系统后,方便了群众就医,也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中心供应室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为供应室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新的内涵。笔者依托医院局域网,研制了一套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旨在进一步加强供应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改善供应室工作质量[3-4]。该信息系统经过一年的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软件介绍

1.1 系系采用基于Internet网络的B/S(Browser/Server)和C/S(Client Server)模式系统

采用NTServer 4.0(简体中文版)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MSVB 6.0(简体中文版)开发。中心供应室管理程序为标准的Window应用程序。全部管理信息系统有8个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行政管理模块、发放物品管理模块、收回物品管理模块、物品库房管理模块、查询模块、物品到期提醒模块、预算管理模块。操作系统:服务器端中文Windows NT 4.0;客户端中文Windows XP,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供应室管理信息连接,信息资源按不同权限与需求,实现局域网内共享[5]。见图1。

1.2 系统功能介绍

该系统是以规范化、标准化的供应室管理为目标,以工作人员信息、各类物品管理、工作质量控制为主要管理对象。包括系统管理模块、行政管理模块、发放管理模块、收回管理模块、物品库房管理模块、查询模块、物品到期提醒模块。信息系统根据计划,发放物品。对高压灭菌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贮备库房进出、进行各类物品的汇总并及时显示各类物品的使用信息,为无菌物品的制作、物品采购提供了参考[6]。

发放和收回管理模块主要是管理无菌物品。在规定时间内,各临床科室根据实际需要,向供应室递交各种干热灭菌、高压、一次性无菌物品需求数量和品种。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需求信息进行准确、及时地分析、归类。同时各科室也可以通关该系统及时观察各类物品的使用情况。每月末,系统生成各类报表,为经费成本核算的制定提供客观数据。见图2。

1.3 供应室运行成本的比较

统计2010年、2011年、2012年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2010年供应室成本比较,2011、2012年供应室成本(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件数)的使用为供应室工作提供了通畅、准确、及时的数字化信息,明显提高了供应室工作效率和提升了管理质量。见表1。

3 讨论

《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改善了医院供应室信息交流和业务流程方式,满足了医院管理部门和需求科室对信息共享信息处理和的需要,促使医院供应室数据信息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利用促进办公自动化水平,工作效率明显改善,运营成本明显下降,导致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7-8]。

《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套加强管理的技术手段,为医院经营核算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数据,同时启到了对供应室内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督作用。政府的管理部也能够全面、及时、高效地掌握各种数据的动态信息。

供应室通过网上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批和制定,改善预算管理,采购行为更加透明;通过对供应物室的物品的监控与跟踪,医院的各级管理者通过系统可以以及时观察到物品的数量及价值,可以迅速的观察成本数据,增加了对风险和成本的控制;提高管理及服务标准。《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与医院 HIS系统的无缝链接,为医院的经营核算提供有效平台依据,为医院的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9]。

研究显示,与2010年供应室成本比较,2011、2012年供应室成本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供应室工作提供了通畅、准确、及时的数字化信息,明显提高了供应室工作效率和提升了管理质量。

没有信息系统管理的时候,工作人员在制定计划时,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比较盲目,数量和品种都不精确。所以导致无菌物品准备过少时,需要二次配送人员,浪费人力、物力。 物品准备过多时,无菌物品返室过多, 需要重新消毒,增加了成本。而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的应用可根据信息系统提供计划,精确地为消毒物品准备。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供应室可以做到了最佳成本效益进行物品管理[10]。

这种发放物品、下送下收、物品采购、经济核算等方面应用,满足了及时、准确、通畅的信息处理要求,抛弃了工作人员手工记录统计的繁琐工作,通过计算机的计算方式,有效避免了人为计算的错误。应用该系统进行操作,一人不到3 h就能完成统计、核算,而且结果准确,制表整洁、清晰。数据的共享,各部门之间信息通畅,在物品管理上,相互之间协调性同时得到加强。医院也得到了比较好的管理。保证物品供应的质与量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每周供应室人员将物品领换数、消耗数、质量检测结果等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如果本室物品准备数与各科室交换物品数基本相当时,表明目前患者数量比较大, 要增加物品基数, 防止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贻误治疗工作。例如某科多次,连续数日更换大容量注射器时,及时反馈护士长增加基数。调整物品供应数量, 才能掌握供应工作的主动[11]。

该系统也可以直接观察各类物品检测的指标; 定期分析不合格物品的程度、品种、性质、责任者具体资料。提供质量失控的相关数据信息,导出质控图,有效地、正确地指导工作。例如注射器热原检测多次出现阳性,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显示,到底是哪一种规格的出现了不合格现象,不合格率是多少。可以按系统提示的流程和标准筛查每个环节, 可以快速、便捷地找到问题所在和责任者,并分析原因,到底是质量检测操作问题还是清洗、消毒环节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整改。这种质控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的单一问题反复发生[12]。

总之, 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实施和应用,改善了供应室质控工作水平和管理工作;节省了时间、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促使供应室物品供应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通过对供应室准确、及时数据信息共享,促进了供应室与临床科室、供应室与职能部门理以及供应室内部沟通,改变了过去供应室管理人员凭经验、凭直觉进行管理。供应室科学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明显改善,全面改善了医院临床使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医疗器械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医疗事故,提高了各级的质量管理效率以及供应室工作效率,为我们创建一流的现代化供应室提供科学保障,确保临床应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是人民生命健康与安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毛树松,李祖珍,会云厦.护理信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75-298.

[2] 陈玉兰,殷秀伟,贺彬.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63-3365.

[3] 李之洋.论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3):9-10.

[4] 罗维英.现代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发展方向浅析[J].医药世界,2006, 4:66-67.

[5] 刘薇群,李佩珍,肖松梅.供应室信息化管理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34-35.

[6] 王兰杰.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 5(16):3135.

[7] 赵志娟.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防范[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9):316-317.

[8] 陈玉平,舒承婷,刘玲.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1A):28-30.

[9] 刘俊兰,韩冬雪,陶有才.医院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07,2(11):779-780.

[10] 陈春涛,卢祖洵,孙传彬.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47-50.

上一篇: 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 中医英语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