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2:11

高职教育管理

高职教育管理篇(1)

一、前言

自从人类迈进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国际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自身的管理。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高职教育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高职教育管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改善民生、创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能力场理论概述

高等职业学校建构的教学情境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及教师、学生等在其各自的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场。这些场能够在有序的控制下产生一种特殊的作用,而这种特殊作用又可以在老师和学生的活动空间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物态。这种物态就是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教学资源、教学情境以及角色是能力场的三大基本要素,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可以以触、味、嗅、听、视等已知的方式进行,还可以通过能力场这种无声的方式进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场的方式对其他的任何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例如,人们的爱心、善心能够产生亲和的场,邪心、恶心能够产生排斥的场,而好学上进的场往往是通过虚心来产生的,落后的场可能就是由惰性所产生的。对于能力场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不断提高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后天的系统性的修养和训练。挖掘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既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抽象的能力场来完成。

三、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因而其管理机构呈现出多样性,高职教育管理的主体包括国家、单位、个人及院校自身。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政府部门扮演者引路人的角色,使职业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监督和管理,高职教育处于有序、高效的发展状态,高职教育的规模、速度、数量等得到有效控制,各种教学资源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职能进一步削弱,管理体制方面出现了系统性、统一性与自律性不足等各种问题。

(二)高职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由于受到教育行政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也应运而生,所以它与经济发展机制和行政机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生相应的改革与发展,但是高职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却是停滞不前。因此高职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的弊端便日益暴露出来。如缺乏系统性,高职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独立性较强,各学院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使管理系统受到约束;缺乏协调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职教育各个部门的沟通较少,未能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我国高职教育运行机制等不完善,制约教育部门监督与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高职教育资源管理

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资源,所以在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在资源配置方面,我国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财政投资事项的,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领导和控制。在资源管理方面,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进行管理。我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这些院校对教育资源的要求随之增加。这样财政负担加重,财政拨款越来越分散,其教育资源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高职教师大都来自人力市场,整体素质偏低,制约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基于能力场视阈下的高职教育管理对策

(一)宏观对策

1.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理念。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前提是要更新职业教育观念。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与个性化理念,实现高职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在办学方面,充分发挥多主体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在管理方面,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地方的分级管理相结合;在运行方面要保持一定的创新性和灵活性。2.统一职业教育管理目标。职业教育管理若没了目标,便成为一纸空文。要实现对高职教育的有效管理,必须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通过职业教育管理,更加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教育目标的正确与否对职业教育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制定职业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经济、人自身发展的因素。既要实现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国家教育总目标,也应承担起提高公民素质的责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因此要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3.完善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在高职教育管理制度方面,我国应该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完善《职业教育法》使教育管理进一步合法性与制度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谋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能够取得新突破;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制度,使高职教育朝着更加健康、快速、协调的方向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师资进行高效管理。4.构建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明显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实行自主办学。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构想。推行校本管理模式,树立经营意识,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开展校园文化管理,做到真正的以学校为本的管理。设置宏观管理机构,由政府宏观调控,由国家、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系统,政府研究机构构成。同时还要明确管理机构职责,发挥高职院校的价值。

(二)微观对策

1.优化高职院校行政结构。管理结构是管理活动的载体,对以能力场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对自身的行政机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保证行政结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样才能确保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要针对高职教育行政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建立扁平式管理组织结构,使得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加强决策层次管理组织的建设,提高高职教学管理的效率水平。此外还要注重对执行层次管理组织的建设和决策咨询组织的建设,有效保证教学质量,也避免了“闭门造车”的教学管理现象的发生。2.整合高职教育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是高职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能力场模式下的教育模式也是要通过课程才能实现。高职教育课程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双能力为目标,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高职教育课程还要注重多元化,既符合学制改革的要求,也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样多元化课程才能发挥课程特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结语

总之,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能力场的视角出发,就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指导当前的职业教育管理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2-114.

[2]谭海林.制造类专业“校中厂”教学模式创新思路与实践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4(8):34-35.

[3]宫峰,唐春华.“校中厂”多功能平台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81-82.

高职教育管理篇(2)

二、心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1、应用心理教育提升自信,扫除自卑的心理

由于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下,社会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高职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由于来源于社会的各种信息对高校的冲击和影响,使高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内心缺乏稳定性,面对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冲击,在计划经济下可以保持安静的校园,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很难让学生保持住自己内心的安静,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学生,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还没有形成,缺乏良好的心态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些心理落差极容易在学生心理形成一种矛盾,带给学生新的困苦和迷惑,没有办法以自己的方式适应校园和社会的发展,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失去了找寻自我的方向。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还缺乏科学的认识,更多地还存在偏见和歧视的心理,对职业教育表示轻视,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受到社会的普遍影响表现得都不高,学校需要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承认自身所存在的价值。面对这些高职学生所产生的心里偏差,必须要让高职教育的管理者进行思考,思索出一条如何让学生在校园跟社会接轨的思想观念上,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观念来正确看待社会变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弥补自我认识的不足,加强自身的思想和道德教育,从更高的人生层次上来看待社会的发展,纠正自己的内心不正确的观念。针对高职学生所存在的社会性问题,需要及时地调整学生的思想观念,要让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能让社会这个大环境来适应学校这个小环境,只能从内心里改变自己,让自己学会正确地看待社会上各不相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心里教育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不断地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不要被外在的过多的社会压力所打垮,从人性心里需求的角度上,要学会建立起自我赏识的能力,以自我认可的方式,缓解和减轻来至社会上各种压力,将自己从高考的失利,或是成绩差、分数偏低等不良状态下解脱出来,不能因为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就表现得情绪非常低落,对于高职学校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感到人生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产生了自卑和压抑的心理。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都比较低,对自己存在一种轻视心理,认为自己没有考取本科院校,就感觉到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产生怀疑,其实可以从心理教育上改变学生所存在这些负面心理,让学生重新认同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心灵的深处改变学生的这种自卑心理。

2、应用心理教育中提炼价值,消除失落的心理

高职教育管理篇(3)

就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趋势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旧存在秉着传统的师本理念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所谓的师本理念就是管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管理,这一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以生为本”。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随之出现即生本教育理念,它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随着国内外教育制度的演变及当前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全面进行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正确认识和实施生本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生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生本理念,就是在教育管理中贯彻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该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但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管理水平,更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观念,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从而形成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思想意识。然而,生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

二、生本教育视角下高职教育管理的改革思考

1.正确认识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了以前的管理理念,即学生不再是管理的对象,而是教育的对象,是能够培养和发展的对象,管理者应从学生的利益出发,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生本理念管理教育的视角下,教育管理者首先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在同学或是教师面前批评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不随意否定学生的意见等等。其次在生本理念的教育指导下,管理者与教师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教师由原来的管理、教学变为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学生从以前的被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管理者则需要把每个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为其做好人生规划,约束学生的不合理行为,用爱的力量鼓励学生,以促使其不断成长和进步。最后要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在学习中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自我表扬与自我检讨的工作。

2.密切关注学生

生本理念教育视角下,学生是中心,了解学生是高职教育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管理者必须尽全力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并给予其及时正确的帮助,进而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使其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特别关注在经济上或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管理者应该根据贫困等级给学生发放贫困补助金;在心理上,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自己积极乐观态度感染学生,帮助其调节自己情绪。

3.加强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素质培养

在高校中,学生与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联系最为频繁,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心骨。高职院校在聘请管理人员与辅导员时,应该建立相关规则并确保切实贯彻执行,要做好关于面试者的考核及其试用方面的工作。对此,首先要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并严格遵守考试程序。做到笔试、面试相结合,不仅要了解了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还要考察应聘者的沟通应变能力和情商水平。这样的话高职院校就可以依照应聘者的具体特点来安排合适的岗位。其次建立试用期考核机制。通过面试的应聘者应该在正式录用之前有试用期,这也是对其实际工作能力的考验。只有当应聘者真正地进入工作环境中,才能更真切地了解管理工作。最后还要建立再学习机制。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引导其积极开展经验交流,以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进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实现一支高素质、年轻化、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的建设。

4.学校教育要和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结合

在高职院校所设的大多数专业里,大部分都是从市场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重点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和社会或企业进行合作,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深刻了解社会需要,从而找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不断改进,这是我国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在提高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需要,从而使其做好长远打算。只有当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对自己未来的重要性时,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此外,当管理人员发现学生思想有所偏颇时,应积极给予正确的引导,竭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并鼓励其树立远大理想,以成为自身未来的主宰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培养我国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主阵地,是我国教育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那种传统的管理制度以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而生本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能够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管理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温斌.生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高职教育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38-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职业人才的重任。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学校加强管理,不断改进和更新,这样才能达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组织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有所不同,其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上面,本科的培养目标是综合素质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很多高等职业教育都没有考虑自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仅仅只是简单的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组织结构,同时也没有构建符合实践性和开放性需要的新组织结构。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职业人才,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非常的重要。但是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建立相应的实训场所,所以也不能建立一个合理组织结构。

2.单一管理与综合服务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单一管理和综合服务的问题。严格的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的,学校提供设施、设备、环境、方法等,向学生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是接受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服务过程的结果。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这需要学校的管理必须由单一管理转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3.管理缺乏一定的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缺乏特色,这是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的问题。管理的特色必须建立学校定位的基础上。因为高职培养的是职业人才,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比理论知识更加重要。一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来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体系,甚至只是一味的模仿普通本科的管理方式。

4.管理方式陈旧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管理者为重,管理者对学生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无条件服从。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惩罚学生。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行为,但是长期下去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一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同时也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

5.专业设置不合理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渐的增大,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而且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3%,很多农村的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职院校设置了很多有关于第三产业的专业,专业的规模也在扩大,但是专业结构非常不合理,因为第一产业比例过低,农业专业非常少。此外,个别专业规模过小,学校不考虑学生的职业需求,随意设置专业。

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对策

1.将专业技能作为核心需求

在编制教学计划的时候,需要对社会和企业进行调查,并且实施科学的论证,将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专业课程的设置联系起来。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结构,确定课程。此外,在管理教学计划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模式,建立合理的培养准则。在建立国家职业技能这方面,必须要适当的借鉴国外的经验。

2.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学校要大力的建设教师队伍。首先要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资格,比如文科教师可以考工艺师、审计师、律师等,理科教师可以考工程师、建筑师等。另外还要为学校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培训的内容除了有高职课程方面的知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素质。最后,要使教师们参加和高职类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全面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重视实践和操作

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型人才,所以实践和操作非常重要。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可以和校外的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进入企业内进行实训。同时还可以和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对学生进行培训,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在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

4.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在平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使他们了解就业政策。除了要将就业指导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活动当中,还要耐心的解答学生的疑问。而且学校还可以开设就业指导室,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职业需求,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建议。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创业,和企业或者相关机构合作,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好的条件。

5.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高等教育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要突出特色,满足市场需要。首先要将社会需求作为导向,根据地方或者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来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此外还要重视对专业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的分析,不能够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悖。对于一些冷门专业,要通过提供就业优惠、降低学费等方法来使之升温。另外还要建立校内实训的场所,投入一部分硬件设备、设施,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以便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

6.搭架人才供需平台

为了帮助学校和学生掌握市场信息,相关部门需要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当地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人才进行预测,建立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信息中介等的综合信息平台,保证信息的通畅。同时也需要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信息通道,使企业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也能够了解企业、用人单位的情况,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

高职教育管理篇(5)

高等教育统计是了解高职院校综合发展实力,研究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对促进高职院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统计是认识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高职教育起步晚,没有现成的经验作为借鉴,要在激烈的教育改革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掌握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高职教育办学特点,并遵照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统计是认识高等教育现象,揭示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它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高职教育活动进行量化的调查和研究,从而了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质的分析,掌握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为高职教育发展指明方向。

(二)高等教育统计是高职院校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统计是高职院校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正确了解和把握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才能推进学校的科学管理。高等教育统计通过收集、整理高职院校各方面情况的数量表现,并以此为根据对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系统地分析,得出客观反映学校情况、发展阶段以及存在问题的科学推断,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高等教育统计作为认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及其发展规律的工具,是高职院校科学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高等教育统计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师资、学生管理、招生就业、财务、基建、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影响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各种软硬件条件,全面反映了学校过去、现在方方面面的情况,是学校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的基础,为高职院校明确办学定位,了解学校发展水平,找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差距提供了全面而又详尽的依据,是高职院校进行科学决策、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高等教育统计为高职院校制定计划、科学规划提供依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制定合乎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阶段特点的计划和规划,并以此来指导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统计综合性强,信息面广,是领导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的基础,不仅能为领导或各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广泛、真实的信息服务,也能为正确认识自身发展水平,找出与同类院校间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差距提供借鉴。

二、加强高等教育统计对策措施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站稳了脚跟,以高等教育的类别形象独立存在,正蓄势待发。随着高职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高等教育统计在高职院校科学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统计,充分发挥其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推进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管理篇(6)

二、现阶段存在问题

从本质上而言,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创新工作进展的并不是很顺利,没达到预期的目标。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过分重视形式而忽略师生的接受能力。

(二)创新形式过于单一,覆盖面不均匀,存在资源分布不合理。

(三)教研团队创新力度不大,教学重点仍旧放在传统知识点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

(四)缺乏对学校创新热情的整体调度。上述情况的存在,使得本来出发点良好的教育管理创新工作在很多师生眼里都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口号、形式,也使得管理创新工作难以进行。

三、策略与对策

综上所述,社会需要创新,学校也需要创新,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也给高职院校广大教学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如何展开教育管理创新工作,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思想上统一,认识到创新迫切性

教学管理创新是一项教学改革的内容,只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才能将教学管理的改革落到实处,这也是首要条件。因此,学校及院系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与教学管理工作者共同讨论教学管理创新这一课题,并确定创新管理的作用、地位与实现途径。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科学理论,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师生,认识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所在。在学校学报、学校网站上,专门刊登有关教学管理创新的文章与先进案例,使创新观点深入人心,丰富师生的创新教学学习思想,而且不断开展交流讨论,使广大师生与教学管理者认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管理只有创新,不断优化管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办出效果、办出特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所需求人才。

(二)教学计划开发立足创新

高职院校主要职能就是教书育人,而教学活动的展开,则是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因此,教学计划可以说是直接影响了整个教学的效果。高职专业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追求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自足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这几方面作为出发点,对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职业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与创新研究能力均应做出详细明确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计划制定的时候,必须重视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要让教师与学生明确,需要重视的是什么、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技术,让师生们做到有的放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将整个教学与技术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牢牢拴住。

(三)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体现创新性

教材对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教学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高职教材的编写,必须突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意识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并树立创新的自信心;教材除了课程要求的知识之外,还应在每一版教材中加入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相关前沿科学背景,为学生积累创新的能量。此外,教材的教学计划制定不应过于死板,章节等顺序应允许师生自由调整,鼓励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自己只是教学的指导者,而非领导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将传统的传授知识改变为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鼓励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师的授课出发点不应为简单的传授知识,而应为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创新,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堂上,应多鼓励学生质疑,并充分发挥各个学科间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思维能力,例如,美术与文学结合,数学与计算机结合等等,对鼓励学生创新有很大帮助。

(四)培养一支创新型教研团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引者,教师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关键因素。教育管理的创新,离不开创新型教研团队的培养。培养一直具有创新型的教研团队,首先要培养各个学科的带头人,凡是好的创新团队,都会有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则代表着整个创新团队的素质与潜力,他们的水平与组织协调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所以一个优秀的教研团队学术带头人除了亲自带领教研工作外,还应协调其他各位成员的工作,共同形成一个高水平的教研团队。因此,培养与选定合适的学术带头人是整个教研团队形成的基础。第二,学校应加强创新文化建设,高职院校的创新型教研团队建设要充分体现创新平台的交叉、综合、成长,实现高职院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创新。此外,还应充分整合院校的多方资源,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使用、评价,营造团队创新的软环境。第三,学校应建设有利于团队成长的院校学术氛围和组织文化,这是因为高校创新型教研团队建设是在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之内,是广大师生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教师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主动工作、享受工作,所以高校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积极支持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柔性组织文化,既能促使教师积极开发自身潜力,又能容忍教师在尝试中可能的错误,最大程度释放创造性潜能。同时还要营造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学术氛围,通过给予每位成员、每个团队适当而有效的学术权力,为教师提供个人发挥的舞台、机会和条件,使他们能够透过责任感、动机和灵感而取得创新和成功。此外,还应建立团队导向的效益评估和激励体系,例如将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效益考核和团队层面的效益考评相联系,并根据团队自身特征与发展规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定性定量相结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效益考评激励制度,才能实现对团队成员和整个教师创新团队的有效激励。

(五)营造创新教育大环境

学校的管理从封闭到开放,教学从呆板到灵活,教学与管理与以往相比,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轻松,更加和谐,这些都是创新性教育管理奋斗的目标。营造创新教育大环境,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需要积极开辟课外实践,成立科学兴趣班,强化技能培训,培养创新意识,改革考试方法,将考试的重点从传统的基础知识转向对能力的考察;要将学生学业成绩与企业实践业绩挂钩,吸引社会各行业精英人士来学校授课等等。总之,营造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需要,创新应该成为学生不断追求的目标。

高职教育管理篇(7)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一种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高职旅游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

1.2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注重培养操作技能优越型的实用性人才,各种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走向未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实训基地功能不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与市场不对接、实训基地非常有限等各种问题。

1.3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作保证。而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缺乏,致使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策建议

为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特点,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2.1创新现代化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往的纯理论课堂教学,创新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

2.2协同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在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时,应秉承协同创新理念,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加快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优化配置高职院校、旅游科研院所以及旅游企业等资源,打造良性循环的旅游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2.3推行“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创新了“三明治”式“2+1”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明治”式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到实践中去实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社会和了解企业,之后再带着实习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目标回到课堂学习,将短期社会实践、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教学在三年内加以融合并穿行,实现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环节高度融合的目的。

高职教育管理篇(8)

二、高职教育中主体性原则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1.高职管理工作者角色和地位的缺失。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得到主体角色的认同,高职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高职管理者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开展。但是,一些高职管理者还存在一定误区:一是缺少一定的奖励制度和竞争机制。二是管理人员误解了自己的任务,只把自己的任务定性为排排课表、抄抄成绩等。三是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和教师的基本信息。四是教学管理工作不规范、不系统、不具体。如果一个高职管理者不能很好地弄清自己的地位,必然会造成管理工作角色和地位的缺失。

2.高职教师对主体地位认识模糊。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不仅在实践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定教师对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的认同,而且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但是,在我国现有的高职教学管理体制下,大部分教师只停留在被动的授课阶段,例如课时的分配、上下课的控制、上课时间的安排以及工作量的核算等方面。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对主体意识的认识模糊,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对学生的基本信息比较了解,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把握得也比较透彻。但是,由于主体认识模糊,对学生的一些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最后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加负担。

3.学生的主体话语权受到冷落。学生作为实际的主体,在一定的场合下必须拥有相应的话语权,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学生成为被管理的对象,失去了一定的主体地位,最主要的表现是学生的话语权被冷落,使其处在一个没有自我的主体状态。如今,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和知识结构缺乏弹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参差不齐,学生各自的情况千差万别,教学质量高低不等,但是还要在同样的管理体制下进行学习,更加冷落了学生的话语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高职院校主体教学的管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1.增强民主管理意识。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技的方面发展。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当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采用全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要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加大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教学经费的投入。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工作考核,合理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广泛听取多方面的建议,虚心听取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的合理意见。

2.提高参与管理意识。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基本情况进行改革,针对学校面临的实际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老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进行高职教育管理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尽最大可能利用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提高参与管理的意识,坚持和完善个人分工负责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制度,努力使教学管理工作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明确职责与分工,提升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

3.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在高职院校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就会严重阻碍学生主动性的发展,也不会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好地思考、观察、领悟、应用和选择,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的主体性就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教学的创新,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学。

4.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高职院校中的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在内心当中树立起主体意识,从而更好地为自身的发展做出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活动课程内容,还是教育的知识技能,都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身去感受主体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5.树立人本管理思想,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积极性,更好地树立教学管理者的新形象。其次,要明确教学管理者的职能,坚持责任、权利和利益的有机统一,不断培养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性意识和主体性意识。最后,要不断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界定管理者的工作方向和性质,逐渐拓宽学生和教师参与管理的机会和空间。

6.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活化课堂内外的教学能量。现在的高职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学习的范围也在扩大化,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对其做出相应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引和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寻找课堂教学的激活点,更好地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并进行相关的教学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要更好地激发学生活动的兴奋点,引导学生求知的价值取向,从而有效地达到课堂内外的统一。

7.增加学生的话语权,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导。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行为的培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一是建立学生分类管理体系,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二是准确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掌握学生的需求层次,正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差别,不断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三是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一个信息库,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更好地把握学生的价值取向。

8.加强教学管理软环境建设。教学管理中的软环境不仅是教学管理新形象、教学管理主张和理念的载体,也是教学管理赖以体现的物质保证。因此,加强教育管理软环境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断提高高职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提高管理队伍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树立教学管理的新形象。二是不断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不断提升管理者的文化层次,更好地弘扬人文精神。三是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四是实施鼓励的软件制约方式,避免管理者之间发生冲突。

高职教育管理篇(9)

纯粹的理论化教学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为了突出高职教育贴近实际需求、强调应用技能的特点《,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在理论教学版块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只保留最核心的重要知识点。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大量引用最新的行业、企业发展资讯和案例作为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让专业课程学习更贴近现实经济发展现状。因为删减理论教学内容而多出的学时,则会用于开展综合实训。例如,参观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来认识连锁企业的构成和经营,操作校内实训室设备和软件来模拟连锁企业日常经营,参加由连锁企业提供的假期兼职来积累实践经验等。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主要采取的形式之一,既有基础理论教学,又贴近连锁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对其他专业教学能够拓展视野和知识面。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综合实训版块的内容设置比较基础,只能做到参观、考察、模拟等各种短期认识和了解,不能提供一个更广、更深入的平台。

1.2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

随着高职院校与连锁企业校企合作的深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一是在课程实训这个环节上进行了深入校企合作与改革,综合实训不在是简单的校内模拟操作,校外参观考察,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完成后进入连锁企业顶岗实习,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践环节课程学习,这个过程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连锁经营与发展。二是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除连锁经营核心共通内容之外,其余部分完全按照校企合作企业经营内容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完全掌握合作企业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打下基础。两种方式都是《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深入校企合作企业的细致化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会掌握到最实用、最具体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如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和安排如何既满足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符合连锁企业的要求,同时又适应不同学生毕业后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反思

2.1课程教学模式应按专业发展需要而定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应该怎样教才符合高职教学特色一直都是该课程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无论是纯理论式教学,理论+综合实训的改进式教学,还是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关键是不同专业在选择《连锁经营管理》加入专业课程体系时,应思考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所在专业服务的行业或企业的需求,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若该课程是作为专业拓展领域的学习,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理论+综合实训模式来进行教学。如果没有相应的校内外资源,那么纯理论式教学,同时注意结合实际也未尝不可。但若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如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连锁经营管理》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那么理论+综合实训模式的教学模式是必须的,如果能有更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模式就是更好的选择。

2.2课程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要加大改革力度

开展课程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但也是一个难点。一是,校企合作对象单一。目前,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基本上都是超市,业态种类过于单一。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最终在超市就业的比例相对较小,大部分毕业生都会进入到其他零售业态中去。单纯只跟或者只能跟超市进行校企合作来开展《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会使教学内容、方法上受到一定限制,不适应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所以,今后校企合作对象应该更广,百货、专营店、餐饮、教育培训等各行业,只要开展连锁经营的,都应该纳入校企合作的考虑中。二是,缺乏“双师型”教学团队。《连锁经营管理》现阶段的教学仍以学校教师为主,校企合作企业多提供场地供老师和学生参观与实习,具体教学过程仍由学校专业教师来承担。学校专业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牢固,但在连锁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因此,聘请连锁企业专业人员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老师,依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水平,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构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

2.3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加入创新创业教育

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直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调查,许多高职毕业生都会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之路,而大多创业成功的毕业生选择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事业。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为例,对现有经营模式进行创新,然后开展连锁经营就是他们创业之路。事实上,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创新、创业活动都有很大兴趣,但现实教学环境却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则比较偏重于校企合作部分。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除传统的理论知识,综合实训等之外,还应当结合课程不同模块适当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其中,结合现代连锁经营发展趋势,开展连锁经营创新创业的特色课程内容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例如,做一份某行业连锁企业创业计划书,或者设计一种新型的零售产品销售模式等,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激发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教育管理篇(10)

二、典型工作任务原则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必须格外注重典型工作任务的总抽取。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tasks)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的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的结果多具有开放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同时也能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酒店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划分,无论是前厅、餐饮、客房,还是大堂酒吧、茶吧,无论是主管、领班,还是技术操作层面的工作,其工作任务都被清楚细致地进行描述,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六门核心专业课,即《调酒与酒吧经营》、《咖啡与饮品制作》、《茶叶鉴赏与茶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营养配餐》。

上一篇: 社区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下一篇: 保安辞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