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7:17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1)

一、误区

1.法制教育方法过于简单

近年来,大多数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但大多数小学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直观的教育,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小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因此法制教育收不到好的效果。

2.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7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学校为了取得“好成绩”以满足社会及家长的期望,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只重视教科书规定的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导致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不够,法制教育多流于形式。

3.法律知识教学代替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使小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践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面上,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仅是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4.忽视小学生法律素质养成教育

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研宄中,法律素质的理论研宄几乎是一片空白。当前的学校素质教育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认识上只囿于“法律意识”或“法制观念”的存在,在实贱中忽视对小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二、出路

教育要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培养大批的民主法治人才和守法、护法公民。无论是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讲,还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走出法制教育误区是刻不容缓的。

1.法制教育形式要多样

小学生对枯燥的法律条文不感兴趣,为此,学校应该注意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法制教育的趣味性。为使小学生对法律知识及依法治校的意义有比较清楚、正确、深刻的理解,学校可以采用公开论辩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根据小学生中存在的不同思想、反映和认识,编成若干论题组织正反双方展开论辩,以便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念,使遵章守法观念在小学生的脑海里深深扎根。

比如:可以尝试启发式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小学生思考、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事实材料、法律规范得出答案;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活动,对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让小学生通过观察、评论、角色转换和辩论等方式,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有的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效果就很好,它不仅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了法庭审理的一般程序和有关知识,体会到了法律的公正无私、法庭的神圣庄严,促进小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而且实现了小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再则可以打破课堂的局限,开辟第二课堂,如参观监狱,到法院旁听案件审判,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参加普法宣传活动等,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亲身感受法律的价值。这些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定受小学生欢迎。

2.要有完整的法制教育课程

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完整的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因此,学校要全面贯彻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学科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学校应通过家长会等方式使学校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通过组织家长听取法制宣传讲座、对优秀小学生的宣传、以及由于教育方式不正确而使小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分析,使家长了解到家庭普法的重要性,保证这一环节不脱节。

要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3.学法必须与守法教育相结合

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只有与守法相结合,法制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只能流于形式。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对低下,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因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走上犯罪的道路。小学生权利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很差,不懂得用正确合法的方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各学校要积极引导小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有的学校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灌输基本法律规范,让小学生初步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行为又是法律、法规准许乃至鼓励的,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教学时不但要灌输理论知识,而且应从身边人、身边事上着手分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鲜活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典型案例,让其自我教育,明辨是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预防和减少小学生违法、犯罪,教育小学生如何应对处理别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避免和减轻不必要的伤害,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一般预防和维护小学生权利的双重目的。

4.加强小学生法律素质养成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和发展所有小学生的各种素质。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几个重要途径,八十年代教育改革增加了美育和劳动教育,九十年代又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完善,九十年代末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又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那就是法律素质教育,这是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选择。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宄,明确法律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法律素质的基本内涵、层次和养成规律,对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因此,对其法律素质的教育要以引导为主,注重法律观念的形成、法律情感的培养、科学权利意识的确立,不能急功近利。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要注意与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法律熏陶。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培养其法律素质的活动中要抓住典型事例进行宣传,要使小学生更形象、更具体地感受法律的作用、法律对自身权益的重要保障。在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活动中还要注重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要注重教师和小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与配合。同时,全社会也应当更多地关注青少年法律素养的教育,对不适宜青少年的社会现象要严格限制,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2)

[关键词]

基础教育;职务犯罪;预防;打击

基础教育,顾名思义是教育的基础领域,在中国,它主要是指以九年义务制教育为基础的中小学教育,还包括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1]。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以及推进,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更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不论是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还是学校的师资、育人环境等软件建设以及教育质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推进教育惠民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违法犯罪现象,有的学校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国家下拨或社会捐助的教育经费、补贴;有的学校管理人员在购买教学物资时收受回扣或是与市场主体相互勾结从中获取好处;还有的在项目审批、学生学籍注册、学校工程招标投标时,或是。这些违法犯罪现象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阻碍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破坏教育的社会声誉,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基础教育领域的职务犯罪已成为一个影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召开天水市两级检察院职务犯罪部门办案人员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案学校、与刑满释放人员访谈、查阅检察机关的统计报表和案卷材料等方法,对近五年来天水市检察机关所查办的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情况进行了调研。2010年至2014年天水市两级检察机关共查处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案件39起56人。分析和梳理调查所掌握的情况,可以发现,基础教育领域的职务犯罪不仅频发、高发,而且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据此,需要探寻引发该类犯罪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惩治对策。

一、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基本特点

根据近五年天水市检察机关所查处的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情况来看,该类职务犯罪不仅高发、频发,而且在主体结构、涉嫌的罪名、作案方法手段、社会危害以及处理结果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

(一)犯罪主体主要集中于学校校长从这些案件犯罪主体的身份来看,犯罪人员主要有学校的领导干部、财务工作人员以及教育行政主管人员等,在涉嫌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56人中:校长(含副校长)33人,占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总人数的比例高达58.9%;其他行政管理人员12人,占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总人数的21.4%;学校的财务人员10人,占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总人数的17.9%。另外,在共同犯罪中有一犯罪人员为个体经营户。职务犯罪要求行为人拥用公权力,构成犯罪多表现在“权钱交易”,而以上这些人对学校的财物享有支配权和管理权,具有实施职务犯罪的便利条件。而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人员主要集中于学校的校长和管理财务的人员,其中学校的校长居于主导地位,原因是现在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学校里的一切事务享有决策权,甚至是最高决定权,而且校长是学校对外的负责人,因此校长更容易发生职务犯罪。另外,从天水市检察机关所查处的56名涉案人员中可以看出,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主体年龄偏大、学历较高。首先,从年龄来看,20岁至29岁1人,30岁至39岁14人,40岁至49岁18人,50岁至59岁23人。所有犯罪主体年龄介于20岁至60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占据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1%,由此可见,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犯罪主体年龄偏大。其次,从学历来看,中专文化程度6人,大专文化程度26人,本科文化程度23人,还有研究生1名,显而易见,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犯罪主体的文化水平都较高,都受过正规的教育。

(二)涉嫌的罪名以贪利型为主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主要集中在贪利型犯罪和渎职类犯罪。天水市检察机关从2010年至2014年共查处了39件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案子,其中有3件犯罪主体一人犯数罪,其余均为一人犯一罪或数人犯一罪。这些犯罪大都有贪财图利或不正当行使职权的特点,其中在贪利型犯罪方面,涉嫌有11件,占该类犯罪案件总数的26.2%;涉嫌贪污罪有22件,占该类犯罪案件总数的52.4%;涉嫌挪用公款罪4件,占该类犯罪案件总数的9.5%。在渎职类犯罪方面,涉嫌罪的有3件,占该类犯罪案件总数的7.1%;涉嫌罪的有2件,占该类犯罪案件总数的4.8%。而其中涉及贪利型罪名的总共有37个,占该类犯罪案件总数的88.1%。贪利型犯罪在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中占有绝对比例,这也符合职务犯罪“权钱交易”的特点,犯罪人员主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如在教学物资采购中收受“回扣”、将学校经费挪作他用或者私自截留等情况,这是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多发区。

(三)犯案领域比较集中,犯罪手段多样化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主要体现为确保适龄孩童能够入学以及好的学习环境,如“二免一补”政策,对于特殊地区,还有类似取暖费等专项资金的补助。因此,义教经费和各种补贴款成为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尽管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所侵犯的对象较为广泛,像是教学物资、义教经费、普九债务款、购买资料收取的差价、国家奖(助)学金、寄宿生补助款、专项培训款、工程维修款等,但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物资的采购,该类案件有11件11人;二是义教经费,该类案件有9件16人;三是专项资金(专项培训款、用煤补助金、国家助学金、寄宿生补助款、农职生应免学费以及扫盲专项资金),该类案件有10件17人;四是其他方面,如普九债务款、购买资料收取差价等,该类案件有12件15人。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多发案件中可以看出,贪利型犯罪的作案手段主要有:少支多报或虚开发票,同一费用重复报销;应入账的收入、利润不入账,形成大量的账外资金;购买教辅资料多收少付侵吞折扣款;个人侵吞学校经费或者挪作他用;虚报学生学籍注册、擅改学生信息套取有关国家减免补助款;利用工程建设发包结算、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采购之机,捞取回扣、好处费;接受贿赂,私设小金库。而渎职类犯罪的手段主要表现在项目呈报检验环节,不负责任或是收取好处费;,“照顾”关系分配教学项目;清除流失学生信息或是将学生灵活学制改为全日制套取国家专项资金。

(四)涉案金额集中在五万元以下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涉案金额相差很大,小至几千元,大至数十万元。以涉案金额五万元以下的案件居多,有28件,占所有案件的71.8%;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案件有5件,占所有案件的12.8%;十万元以上的案件为6件,占所有案件的15.4%。这6件十万元以上的案件中,有5件属于渎职类犯罪。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渎职案件为2014年天水市秦安县一学校校长扣取寄宿生补助、农职生助学金以及收取应免学费农职生的学费总额高达一百多万元。而贪利型职务犯罪涉嫌金额最高的为2011年天水市清水县一学区校长侵吞政府采购专项资金及其他公款金额达到14万多元,且近五年仅有此一件涉案金额达到十万元以上。

(五)处理结果相对较轻在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涉案金额通常不是特别巨大,大案较少,犯罪方法、手段简单直接,容易为司法人员所侦破,加上行为人认罪态度良好,多数能够主动承认错误,积极退赃,因此,司法机关对他们的犯罪结果的处理相对较轻。从近五年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结果处理情况来看,免于刑事处罚有20人,占总人数的35.7%,判处缓刑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37.5%,检察机关决定不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3.6%,判处有期徒刑的有1人,还是判处10年有期徒刑,占总人数的1.8%,其他处理结果有12人,占总人数的21.4%。其中免于刑事处罚和判处缓刑的总共有41人,占总人数的73.2%。不难看出,司法机关对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处理结果相当轻缓。(六)社会危害大1.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阻碍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多涉及贪污、受贿以及挪用公款,这些职务犯罪将用于中小学校的发展资金揽入私人的腰包或挪作他用,致使中小学校的发展后劲不足,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有的行为人在发展中小学校时中饱私囊,使得建设基础设施时偷工减料、购买的教学物品质量低劣。这些情形都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造成基础教育资源不能公正配置,从而影响了中小学校的长足发展。2.破坏教育的社会声誉,带给了学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除了文化知识的教学外,教育还承担了文明传承、德行涵养的责任,基础教育尤其更甚,毕竟文明道德需从小养成,因此,教育是千万家庭培育下一代的寄托、是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稳定的强力因素。另外,一所中小学校培育着上千名学生,这种教导与接受的双向关系影响着成千上万人,教育者没有良好的品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不仅破坏了教育在社会中已有的高尚的形象,也使得众多家庭对其失去信心,还容易毁坏社会的根基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这种社会危害性是深层次的,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二、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透视

犯罪之于社会,犹如疾病之于人体,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而要想有效医治犯罪这种社会的“疾病”,就必须探寻引发这些疾病的“病根”。分析天水市2010年到2014年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不难发现,该类犯罪的发生既有行为人法制意识淡薄、心理失衡等主观原因,也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惩处不力等客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1.教育经费和补贴为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提供了物质基础。教育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占据着特殊且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并推行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中小学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除国家拨付的财政资金外,还有社会公益捐助,企业、社会组织、家庭或者个人的资助等。这些使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长管理、经手的教育经费和补贴越来越多,为其利用职务之便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有的教育行政主管人员克扣、截留国家下拨教育经费和补贴;有的与中小学校长相互串通,共同作案;有的中小学校长虚报冒领、侵吞挪用教育经费和补贴;有的在物资采购中,,谋取私利,向关系人采购质次价高的商品,造成教育经费的流失;有的在工作中大吃大喝、请客送礼,造成教育经费的浪费;有的在工程发包环节收受贿赂,将教学设施工程承包给不具备资质的承包人,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工程和烂尾工程。2.对校长的监督制约缺乏力度。“校长负责制”的实行是为了加强中小学校的自,激发中小学校校长管理的积极性,可以说,创设该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监督不到位,“校长负责制”越来越强化,致使校长拥有着对学校的人、财、物绝对的支配权,随着权力的膨胀,中小学校校长更是肆意妄为、无所约束。就我国目前对中小学校校长的监督而言,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校党支部、职工代表会和工会,二是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但是这几种监督力度都不够,首先,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是检查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尽管法律赋予其监督权力,但只要中小学校在接受检查时美化教育工作,表面上做到规范就能够蒙混过关;其次,许多中小学校校长身兼多职,许多校长和党支部书记“一肩挑”,甚至有的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没有党支部,因此学校党支部的监督形同虚设;最后,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监督更是流于形式,因为校长拥有绝对的支配权,任何事项的决策权更在其手中,因此他们也只是形式上有监督权力,不敢监督才是实际情况。这种外部监督不够、内部不能监督、不敢监督的校长负责制,致使许多中小学校校长权力的膨胀,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3.基础教育领域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透明度不高。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发展,但是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却不能够与时俱进,这样导致了许多行为人利用相关制度的不完善进行职务犯罪。首先,基础教育领域校长的权力过于集中。许多学校的重大决策都由校长做出决定,各种形式的办公会议只是走过场,一般教职员工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决策,这种缺少民主监督的决策很容易出现决策者的情况。其次,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混乱,不论是购买教学设备物资,还是基建的承包或是学校资金的收支,只要涉及学校公款的流动都必须经过学校财务管理,然而许多中小学校会出现财务审核轻易就通过、出纳不校对、账单报销随意检查、利用会计软件暗箱操作、出纳与会计沆瀣一气、财务不公开等情况,甚至有的中小学校由行政管理人员或是教课老师担任财务管理工作,他们大都不具备财会专业知识,不熟悉财会业务,无法发挥预防职务犯罪的作用。另外,在建设工程方面没有建立公开招标投标制度以及没有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有的中小学校有相关管理制度却没有严格执行,让制度只存在于书面形式。

(二)主观原因首先,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中小学校校长工作辛苦,事务繁杂,有的既要忙于教学工作,又要管理学校的公共事务,少有闲暇时间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加上对法律学习的重视不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并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如天水市检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中有犯罪人员认为帮助他人收礼是人之常情,甚至有人认为将学校公款借给他人得到利息是为了学校好,法律意识的欠缺容易导致他们走向犯罪深渊。其次,心理失衡也是导致基础教育领域内从事公务的人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存在分配不公现象,而且中小学教师相对其他公务人员来说工资普遍偏低。另外,随着学校与社会接触的频繁,许多中小学管理人员发现与自己同等文化、同等水平甚至比自己差的人员工资比自己高出很多,于是产生心理失衡。这些不平衡因素逐渐在他们心中沉淀,一旦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这种不平衡心理就会爆发,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惩治

(一)提高中小学校长、财务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检察机关查处的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案件中可以看出,许多中小学校领导、财务人员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是在抵不住诱惑或者缺乏法律意识的情况下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因此,要预防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就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和义利观,这种道德教育不能三天晒网两天打渔,要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基础教育行政部门也应通过定期对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进行品德教育并且将品德教育作为一项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提拔、调动的考核内容。其次,组织中小学校领导、财务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定期对他们开展有关法律知识的讲座,要加强法制的宣传,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道德与法制教育要同时进行,使得道德与法制教育彼此相容,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这样才能使其廉洁清明、教书育人的思想内化于心,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感,从而筑牢不想犯罪、不敢犯罪的思想。

(二)加强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重点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一是学校基建工程的建设要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实施,学校教学设备、物资、用书以及学生校服等应按照政府采购要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并且严格监督招标、投标过程,确保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招标投标。二是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决策,落实“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集体决策制度,全面推动“三重一大”目录化[2]。三是让校务在阳光下运行,即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包括财务公开制度、领导任职公开制度等,一方面可以在学校板报上及时登出相关校务信息,另一方面将校务信息上传到网上接受民众监督。四是严格财务报账制度,学校公款必须公用,每一次支出必须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并且及时报账,严格控制差旅费、会议费等费用支出,账单报销时必须有正规的税收发票,并加强审计部门对学校财务状况的监督。五是将账、款分离,会计与出纳要分工负责、互相监督。六是建立校长轮流任职制,打破校长长期任职现状,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另外,校长选拔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强化竞争意识,这样才能加强校长综合素质的建设。七是财会人员专业化建设,学校财务人员必须具有财会专业知识,并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执业纪律教育。

(三)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权力是社会中最为能动易变的一种能量,其具有不断蚕食或吞并其他领域的本能。因此“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权力的监督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要健全学校内部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党内民主交流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招生招标公开、重大事项报告、校务公开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与透明能够为有效监督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坚持校务公开、招生招标公开,接受来自所有方向的监督,在此基础上要发挥群众的作用,像是党内民主交流会要定期举行,教职工代表大会要充分发挥作用,提出建议、参与决策,遵循民主集中制。二是要加强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的监督检查。教育行政部门可建立专业的审计队伍,加强对学校的财务制度、学校领导的在职与离职情况进行审计。三是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在网络时代尤其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增设网上举报以及监督电话,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四)加大对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力度对于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进行严格的打击,不仅使得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罚,还会对潜在的行为人起到警戒与威慑的作用,促使其放弃犯罪意念,不敢以身试法,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和预防基础教育领域职务犯罪,保护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检察机关在打击职务犯罪时应同时进行预防职务犯罪,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中小学校共享校务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以便双方都能及时得到有关职务犯罪信息,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另一方面在对基层学校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监督时可以同时宣传有关法律知识以及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存在管理漏洞的中小学校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3)

省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实施《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云南省学校安全条例》《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5部地方性教育法规。省人民政府制定了《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云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2部教育规章,对《云南省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办法》《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云南省扫除文盲工作实施办法》3部教育规章进行了修订,废止了《云南省基础教育分级管理暂行规定》。教育法制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依法行政深入推进

(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长期坚持。凡涉及全省教育改革发展重大决策事项,省教育厅均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程序和要求,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吸纳社会各界意见。2009年以来,共举行《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草案)》等8次重大决策听证会。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印发《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实施行政许可工作制度的通知》(云教政〔2004〕19号),建立实施行政许可的“集中受理与送达制度”“告知承诺制度”“审查制度”“听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电子政务制度”等 7项配套工作制度。坚持简政放权,不断清理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项目。2003年以来,省级教育行政审批项目共取消25项,改变管理方式7项,合并2项,下放1项。

(三)规范性文件制备程序不断健全。为切实把好规范性文件制备关,印发《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通知》(云教办〔2004〕19号),明确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范围、程序、要求和责任。印发《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贯彻实施云南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方法的意见》,明确规范性文件制定、登记、公告、备案的各项法定流程,确保规范性文件制备工作合法、有效。

(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健全完善。为规范教育行政执法行为,确保教育行政部门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省教育厅制定了《云南省教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和《云南省教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试行)》。

(五)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有效开展。2013年,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整理10件行政许可或行政审批案卷报省政府法制办评查,评查结果为7件优秀,3件合格,受到省政府法制办评查组肯定。2014年,向省委依法治省办、省政府法制办报送2013年已结案行政许可案卷目录。

(六)法律顾问制度有效坚持。印发《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法律咨询制度设立法律顾问室的决定》(云教政〔2004〕13号),建立法律咨询制度,设立云南省教育厅法律顾问室,与政策法规处合署办公。自2007起,坚持聘请高校法律专家或律师作为法律顾问,或聘请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单位,为教育重大决策提出法律意见,对合同、协议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行政诉讼案件等,有效推动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

(七)法治工作队伍全面加强。2005年,省教育厅

机关60人经培训考试合格申领到行政执法证。2011年,180名在职在编公务员、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参公管理工作人员参加行政执法培训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证。2014年,举办全省教育系统法制骨干专题培训班,全省各州(市)、县(市、区)共264名教育法制工作骨干参加培训。

三、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35-02

一、基础分析

我校从2000年起实施青少年法制教育,“以人为本建设青少年法律特色学校”,“法制教育促特色,法制教育促发展”是我们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办学目标和办学举措。

“四・五”普法期间,学校努力探索,建立稳固的、独具岩小特色的“八个一”,“二走进”法制教育模式,树立了学校办学特色。“五・五”普法期间,努力创新,谋求发展,在传承深化原有法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文学艺术创作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益智游戏相结合,让学生“乐学法、学法乐”,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持续发展。我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法律示范学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柳州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学校”。我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办学特色业已形成,但未能较好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办学成效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扩散,实现“以人为本建设青少年法律特色学校”办学目标。

二、方案制定

通过对自身特色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把握,经过城区、市级专家组的指导,特别是受到自治区教育厅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校长管理能力提升”项目组专家提出“学校特色建设需有界定、有理念、有路径”的指导意见启发,我们形成了“立足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建设基础,回归行规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和谐思想”的特色建设思路。

有界定:将“法”的内涵界定为行规习惯、法律法规、方法规律;将法制教育拓展至“尊规守法”、“讲究方法,尊重规律”教育。

有理念: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

有路子:创新养成教育课程、法制教育课程、书韵课程、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推动以我们对“法”的内涵界定为主题的各课程教育内容的有机联系建构。

2010年10月完成学校“法治文化育人创建和谐校园”特色建设方案制定。

三、工作开展

依照学校特色建设方案,以“统一规范+个性创造”、“内核牵动+团队发展”为工作策略,全面启动特色建设各课程。

(一)扎实基础――养成教育课程全面实施。由德育部门和各年级组长组成专项工作“智囊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常规工作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确立以“微笑问好、卫生保洁、军事化出操、快乐阅读”四项行为习惯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制定“四大行规”养成教育课程方案。

组织开展奖章设计、展示、评选系列活动,在奖章的设计创作、欣赏评选中,对四大行为规范的内涵要求形成思考和把握。举办隆重启动仪式,将行规要求用文艺节目展演的形式传达给学生。编写出“行规要求”、“名人遵规故事”、“行规童谣”等板块组成的“四大行规”课时教材。将行规要求编成简洁上口的童谣,以《手册》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背诵学习。制作四大行规规范图解、行规表现教学光盘,实现教学直观化。印制奖章、创作“岩小娃”形象,形成激励引导学生的课程形象符号,让教育生动有趣、富有儿童气息。

设置梯级评价机制,确定目标激励。设置铜、银、金质奖章,每月进行评比,激励学生持续达标;设置阳光少年、形象代言人奖项,每学期进行评选,激励学生深度达标,较好地解决行规养成过程时间长、易反复等问题。学生面貌、校园风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优化核心――打造法制教育课程主阵地。传承活动课程,寓教于乐。继续实施“八个一”(一个模拟法庭、一份法制校报、一个法制宣传室、一节法制班会课、一台法制文艺节目、一个法制主题网站、一节法制课、一套法制教材),“二走进”(走进家庭、走进社区),“两结合”(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文学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法制漫画童谣创编活动;法制教育和益智游戏相结合的法制棋谱创作活动)法制教育活动课程。“法制棋”系列活动获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

研究课堂教学,拓展阵地。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法制教育也不例外。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法制课堂教学研究,首先利用课程方案中的校本课程课时,每周安排一节法制课,调整师资,法制课执教由班主任兼任到由政教部门人员和信息技术小组老师专门任教,更利于保证老师的教学精力,形成研究力量。法制课执教老师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法制教师培训”活动,定期开展法制课校本教研活动,采用《小学生法制教育》和《法制教育课本》进行教学和相关研究,打造了三节法制精品课,在柳州市司法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录制了教学光盘,逐步向市级推广。探究法制课教学基本环节、模式,着手从我校法制教育新内涵出发,对现有教材进行选取、整编,形成我校法制教育的教材。

(三)追求提升――寻求书韵课程连接纽带作用。书香教师培养以教师“漂书”活动为载体,每学期完成一轮教师漂书活动,简短的阅读眉批、小小漂书交流卡在教师中传递阅读的收获体验。此外,利用学校论坛,开展阅读交流;组织专题总结活动,分享教师阅读收获。

实施“书韵童年”课程,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读书小报制作、读书卡制作、班级读书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进文庙”、“开学第一诵”、“农历节日经典诗词诵读”等活动。

重新完善“书韵童年”课程方案,对必读和选读书目进行调整,设立与“规”、“法”、“和”教育主题相衔接的书目,发挥阅读在各课程有机联系建构上的纽带作用。每两周设立一节阅读课,为阅读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保障。

(四)综合渗透――建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行为课堂。建立全校层面以一二年级为内核,各年级团队发展;班级层面以班主任为内核,科任老师团队发展的工作模式。通过《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让教师明确需要培养的各项习惯及其达标特征,规范课程内容。以课堂观察、学生访谈为评价方式,以问题追踪、阶段反馈为引导手段,推动教师行为课堂建构水平提升。前一阶段,基本完成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引领,促进学生良好“听”、“说”、“读”、“写”习惯培养的研究,进行了教师课堂经典评价语言收集。将工作重点确立为“学习习惯培养与学科素养落实有机结合”的研究,通过优秀课例展示、分析,对“行为课堂”特征进行描述,让教师明确方向。组织开展“行为课堂建构”专题赛课活动,推动有效行为课堂的建构。

(五)全面覆盖――彰显法治文化。组建部门管理人员和普通教师共同参与的各子课程实施项目“智囊团”,参与课程方案制定、活动策划;组织寒、暑期专题培训活动;进行特色建设工作师生问卷调查分析,促使最大范围的学校成员深入思考学习、理解把握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理论、策略。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5)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 上海育才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创造的教学方法是( )

A.导学式教学法B.读议讲练法 C.六步教学法D.合作学习法

答案:B

第2题 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搜集资料加以分析解决的学习方法是( )

A.合作式学习B.研究性学习C.接受性学习D.网络化学习

答案:B

第3题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著作是( )

A.《教育过程》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 D.《教学与发展》

答案:B

第4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广延性B.创造性C.长期性 D.示范性

答案:C

第5题 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问卷法C.访问法D.作品分析法

答案:A

第6题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加快人的发展。反映了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

A.稳定性 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第7题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教育学生努力学习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了解和研究学生 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答案:B

第8题 以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发展性教学五大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B.赞科夫C.凯洛夫D.布卢姆

答案:B

第9题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A.1984年B.1983年C.1982年 D.1985年

答案:D

第10题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A.课堂教学以外B.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C.学校以外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答案:D

第11题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 )

A.教育规律B.教育的本质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答案:A

第12题 当代国外课程改革,在学科类型上趋于( )

A.职业化B.现代化C.理论化 D.综合化

答案:D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 课外校外就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处。

答案:错误。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有共同之处。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第14题 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的状况和水平的评价。

答案:错误。教学评价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鉴别;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来状况、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和智能潜力,为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只强调教学评价对教师教的情况与水平的评价,显然有失偏颇,故而是不正确的。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 简述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

答案:(1)结果不同。德育过程的结果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可能与社会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2)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范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发展过程。

(3)影响因素不同。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

第16题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17题 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案:(1)学校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2)采取走出去,请近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 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条件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9题 在目的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B

第20题 信息在人脑中贮存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语义记忆

答案:B

第21题 当游览黄山后,头脑里留下“迎客松”印象的记忆是( )

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动作记忆D.语义记忆

答案:B

第22题 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 )

A.感觉的分化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适应D.感觉的相互作用

答案:B

第23题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时快时慢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均匀递减

答案:B

第24题 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整合阶段B.认知和定向阶段C.模仿和联系阶段D.协调和完善阶段

答案:B

第25题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主要是体现了思维的( )

A.逻辑性B.独立性C.灵活性D.广阔性

答案:C

第26题 学生解答问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其下列哪种思维能力强( )。

A.抽象逻辑思维B.辐合思维C.创造性思维D.发散思维

答案:D

第27题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斯普兰格 B.巴甫洛夫 C.希波克拉底 D.霍兰德

答案:B

第28题 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 )

A.干扰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 C.暂时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

答案:B

第29题 在全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

A.常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C.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答案:A

第30题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观察力B.抽象思维能力C.记忆力 D.创造能力

答案:B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选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 腿长、心脏功能好、肌肉发达都是体育运动所必需的,它们都属于能力范畴。

答案:错误。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完成活动最必需的心理特征。腿长、心脏功能好、肌肉发达等对体育活动任务的完成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它们却不是完成活动最必需的心理特征。因此,它们不属于能力的范畴。

第32题 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一定活动或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与活动相联系的能力是不存在的。

答案:正确。能力和活动是紧密联系的。个体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活动中得以表现;能力是保证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是影响活动效率的基本因素。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3题 简述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答案:(1)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电化教学;(2)特点: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便于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34题 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知觉有四大基本特征:(1)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们知觉为一个统一体。(2)理解性。人在感知事物时,能依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3)选择性。人所生活的周围环境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人脑不可能同时感知它们,总是先把某一个或某一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4)恒常性。在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当知觉的某些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第35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答案: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第36题 现代人应树立怎样的健康观念?

答案:现代人应树立以下健康观念:①树立“立体健康观”。即健康应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评价,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②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③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状态;④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促进生理健康;⑤心理健康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工作效率和人格健康发展;⑥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有责任心;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_⑦及时诊断和调整介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的亚心理健康状态;⑧积极应对各种压力,主动增进心理健康水平;⑨乐于接受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体质B.提高国民素质C.提高国民创造力D.提高国民学历水平

答案:B

第2题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运动训练 B.课外体育 C.运动竞赛 D.体育课程

答案:D

第3题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A.奴隶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封建社会

答案:C

第4题 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相对独立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永恒性

答案:B

第5题 通过教育实验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凯洛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A

第6题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

A.马卡连科的《教育诗》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C.克鲁普斯卡姬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答案:C

第7题 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A.演示法B.读书指导法C.讨论法D.实验法

答案:D

第8题 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

答案:A

第9题 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B.中心C.基础D.内容

答案:D

第10题 西方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教育漫话》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

答案:D

第11题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学生 B.教师 C.家长 D.校长

答案:B

第12题 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要求的是()

A.课程内容B.教材C.学科课程标准D.课程计划

答案:C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 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答案: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视了其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印象作用。

第14题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

答案:错误。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超于一定政治经济水平。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案:(1)访问法;(2)测量法;(3)考核法;(4)书面材料分析法;(5)观察法,这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6)问卷法,可分封闭性问卷和开放性问卷两种;(7)谈话法;(8)实验法;(9)调查法。

第16题 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2)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

(4)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第17题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 德育过程是一个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试论述这一基本规律。

答案:(1)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来自多方面的、广泛的教育影响,既有校内的、正式的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教育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从而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的思想是在活动和交往之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

(3)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但并不是任何活动和交往都能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品德,只有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精心组织、涉及、实施的活动,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的品德健康发展。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9题 在分析问题中,有的人总是“人云亦云”,反映了该人思维缺乏()

A.灵活性与敏捷性 B.逻辑性与严谨性

C.深刻性与广阔性 D.批判性与独立性

答案:D

第20题 下列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A.记忆力B.色调感C.节奏感D.曲调感

答案:A

第21题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时快时慢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均匀递减

答案:B

第22题 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的直观教学称为()

A.言语直观B.模象直观C.实物直观D.动作直观

答案:B

第23题 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这一结论来自()

A.强化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D.成就动机理论

答案:C

第24题 情绪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答案:D

第25题 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是()

A.马斯洛 B.卡尔罗杰斯 C.弗洛伊德 D.艾里斯

答案:D

第26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睹物思人B.谈虎色变C.见风流泪D.望而生畏

答案:B

第27题 下列选项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B.曲调感C.色调感D.节奏感

答案:A

第28题 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这称之为()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选择性

答案:C

第29题 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板书,这种注意品质是注意的()

A.转移B.稳定性C.分配D.范围

答案:C

第30题 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广阔性B.间接性C.直接性D.创造性

答案:B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选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答案:错误。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第32题 一般来说,质性与性格都受生理影响大。

答案:错误。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3题 简述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答案:(1)二者密切联系,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需要的表现形式。(2)只有需要不一定产生动机,有了需要还必须有诱因才能产生动机。

第34题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

(1)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一般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是较为明显的,特殊能力的发展也存在类型差异。

(2)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它主要指智力发展差异。在全人口中,智力分布呈常态分配的曲线形式,绝大多数人属于智力正常范围,智力超常或智力落后的人是极少数。

(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有些人在童年期就表现出某方面优异能力,称能力的早期表现,有些人的才能表现较晚,常被称为“大器晚成”。但就多数人来说,中年时期则是成才或出成果的年龄。

第35题 列出对世界心理学史具有重大影响的十大流派。

答案:对世界心理学史具有重大影响的十大流派分别是: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日内瓦心理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第36题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答案:良好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主要做法是:①加强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②鼓励学生勇敢地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定性;③帮助学生排除犹豫的心理,培养学生的果断性;④调动学生克服片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制力;⑤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 上海育才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创造的教学方法是( )

A.导学式教学法

B.读议讲练法

C.合作学习法

D.六步教学法

【答案】:B

第2题 某新学期开始,一个外地来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北京大学校园。这时正好有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这位新生走上去说:“我来办报到手续,行李太多,您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下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多小时后,新生办完手续回来,看到老人还站在那里看护着自己的行李。几天后,在开学典礼上,这位新生十分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竟是那天替自己照看行李的老人。这位新生受到了强烈震撼。这则故事中季羡林先生的做法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环境陶冶法

【答案】:B

第3题 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被称为( )

A.教育生物起源论

B.教育心理起源论

C.教育需要起源论

D.教育劳动起源论

【答案】:A

第4题 俗话说:“上行下效。”与这句话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

B.陶冶教育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

【答案】:C

第5题 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并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

第6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 )

A.1990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0年

【答案】:B

第7题 学生在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时所体现的特点是( )

A.灵活性

B.自愿性

C.实践性

D.全体性

【答案】:B

第8题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旧式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

【答案】:B

第9题 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A

第10题 以跑、走、跳、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是( )

A.田径

B.体操

C.球类

D.武术

【答案】:A

第11题 旧中国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第12题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 )

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B.扩大学生生活范围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课外教育资源

【答案】:B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 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答案】:错误。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而不是班主任所倡导的言论。

第14题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案】: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 简答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案】:(针对下面每一个要点,请简要说明)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第16题 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答案】:(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17题 如何转化后进学生?

【答案】:(1)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3)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4)抓反复,反复抓。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 在近代教育,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述。

【答案】:(1)“以书本为中心”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一方面,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这些经验是经过前人长期实践概括而来的。学生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

(3)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观点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则忽视了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9题 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 )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答案】:C

第20题 精神分析法的人性观属于( )

A.积极人性观

B.被动人性观

C.消极人性观

D.主动人性观

【答案】:C

第21题 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答案】:B

第22题 对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记忆属于( )

A.内隐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答案】:D

第23题 心情舒畅或者闷闷不乐等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A

第24题 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B

第25题 在考场上,飞进的小鸟并没有引起考生的注意,他们仍在奋笔疾书答卷。这体现的注意功能是( )

A.指向

B.选择

C.保持

D.分配

【答案】:C

第26题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引起的动机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A

第27题 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答案】:D

第28题 1937年出版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该书的作者是( )

A.卡特尔

B.塔佩斯

C.奥尔波特

D.霍兰德

【答案】:C

第30题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层次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自尊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选判断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 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答案】:错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调节与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

第32题 校内学习竞赛对不同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相同的。

【答案】:错误。校内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影响不同。竞赛对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名次;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的影响甚微,因为成绩极优者会认为自己无需努力也能成功,而学习落后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努力也没有成功的希望。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3题 简要说明能力差异的表现。

【答案】:能力差异的表现包括:(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

(2)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

第34题 简述意志的定义及其特征。

【答案】:(1)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内外部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2)意志的特征:①意志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

②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③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第35题 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答案】:(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第36题 根据知觉规律,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答案】:(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第29题 在心理咨询中,厌恶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行为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答案】:A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 上海育才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创造的教学方法是( )

A.导学式教学法

B.读议讲练法

C.合作学习法

D.六步教学法

【答案】:B

第2题 某新学期开始,一个外地来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北京大学校园。这时正好有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这位新生走上去说:“我来办报到手续,行李太多,您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下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多小时后,新生办完手续回来,看到老人还站在那里看护着自己的行李。几天后,在开学典礼上,这位新生十分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竟是那天替自己照看行李的老人。这位新生受到了强烈震撼。这则故事中季羡林先生的做法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环境陶冶法

【答案】:B

第3题 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被称为( )

A.教育生物起源论

B.教育心理起源论

C.教育需要起源论

D.教育劳动起源论

【答案】:A

第4题 俗话说:“上行下效。”与这句话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

B.陶冶教育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

【答案】:C

第5题 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并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

第6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 )

A.1990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0年

【答案】:B

第7题 学生在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时所体现的特点是( )

A.灵活性

B.自愿性

C.实践性

D.全体性

【答案】:B

第8题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旧式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

【答案】:B

第9题 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A

第10题 以跑、走、跳、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是( )

A.田径

B.体操

C.球类

D.武术

【答案】:A

第11题 旧中国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第12题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 )

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B.扩大学生生活范围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课外教育资源

【答案】:B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 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答案】:错误。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而不是班主任所倡导的言论。

第14题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案】: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 简答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案】:(针对下面每一个要点,请简要说明)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第16题 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答案】:(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17题 如何转化后进学生?

【答案】:(1)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3)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4)抓反复,反复抓。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 在近代教育,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述。

【答案】:(1)“以书本为中心”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一方面,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这些经验是经过前人长期实践概括而来的。学生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

(3)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观点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则忽视了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9题 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 )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答案】:C

第20题 精神分析法的人性观属于( )

A.积极人性观

B.被动人性观

C.消极人性观

D.主动人性观

【答案】:C

第21题 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答案】:B

第22题 对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记忆属于( )

A.内隐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答案】:D

第23题 心情舒畅或者闷闷不乐等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A

第24题 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B

第25题 在考场上,飞进的小鸟并没有引起考生的注意,他们仍在奋笔疾书答卷。这体现的注意功能是( )

A.指向

B.选择

C.保持

D.分配

【答案】:C

第26题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引起的动机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A

第27题 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答案】:D

第28题 1937年出版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该书的作者是( )

A.卡特尔

B.塔佩斯

C.奥尔波特

D.霍兰德

【答案】:C

第29题 在心理咨询中,厌恶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行为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答案】:A

第30题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层次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自尊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选判断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 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答案】:错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调节与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

第32题 校内学习竞赛对不同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相同的。

【答案】:错误。校内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影响不同。竞赛对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名次;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的影响甚微,因为成绩极优者会认为自己无需努力也能成功,而学习落后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努力也没有成功的希望。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3题 简要说明能力差异的表现。

【答案】:能力差异的表现包括:(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

(2)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

第34题 简述意志的定义及其特征。

【答案】:(1)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内外部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2)意志的特征:①意志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

②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③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第35题 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答案】:(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第36题 根据知觉规律,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答案】:(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者创设交往情境,提供社会互动机会,组织多方面交往活动以教育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疏导法

B.交流法

C.对话法

D.心理咨询法

答案:B

2.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生物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

答案:A

3.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A.直观教具

B.口耳相传

C.文字材料

D.黑板加粉笔

答案:B

4.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家长

B.教师

C.学生

D.校长

答案:B

5.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相对独立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永恒性

答案:B

6.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相对独立性

C.永恒性

D.历史性

答案:A

7.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答案:C

8.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课外体育锻炼

B.运动竞赛

C.运动队训练

D.体育课

答案:D

9.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育教育

B.天文地理教育

C.政治哲学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答案:D

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加快人的发展。反映了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A.稳定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11.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C.教学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C

12.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答案:A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地方课程主要是由区县开发的课程。

答案:错误。地方课程的管理权应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而不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14.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答案:错误。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1)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2)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3)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4)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16.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答案:(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部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人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同的。我国历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

1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1)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践活动法。

(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法。

(4)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和参观法。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试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答案:(1)讲授法是教育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和学校讲演法。

(2)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实践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要清晰、准确、精练;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突出重点;③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④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流的速度要适宜。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反射活动

B.意识活动

C.技能活动

D.无意识活动

答案:A

20.学习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效果较差,是由于受到的干扰是()

A.单一抑制

B.倒摄抑制

C.前摄抑制

D.双重抑制

答案:D

21.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

A.抽象

B.概括

C.综合

D.分析

答案:B

22.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保持和联想

C.识记、再认和回忆

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答案:D

23.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的提出者是()

A.斯普兰格

B.巴甫洛夫

C.希波克拉底

D.霍兰德

答案:B

2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问题情境

B.原型启发

C.原型

D.问题对象

答案:A

25.情绪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B.态度

C.动机

D.认识

答案:A

26.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A.表象

B.做梦

C.理想

D.幻想

答案:D

27.人们在乘车时,观看外面远近不同的物体,结果会发现:“近物反向移动快,稍远物体反向移动慢,非常远的物体是同方向运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明暗阴影

B.线条透视

C.空气透视

D.运动视差

答案:D

28.在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兴趣

C.理想

D.气质

答案:A

29.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

A.盲目性

B.顽固性

C.散漫性

D.动摇性

答案:A

30.在分析问题中,有的人总是“人云亦云”,反映了该人思维缺乏()

A.深刻性与广阔性

B.逻辑性与严谨性

C.灵活性与敏捷性

D.批判性与独立性

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和一般的随意运动没区别。

答案:错误。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32.压力对人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答案:正确。(1)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人在应付压力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应对压力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适当的压力可以挖掘人的潜力。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人长期处在压力应对状态,尤其是过多、过度的压力,可能造成应接不暇和身心疲惫状态,对健康发生明显的消极作用。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案:(1)区别:①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②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分析器系统综合活动的结果;③知觉比感觉复杂得多,它们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感性认识的形式。

(2)联系:①同属认识的感性阶段;②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34.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通过研究产生心理现象的客观条件的原因和表现来研究人的心理。切忌根据实验者的主观愿望或猜测来分析人的心理。

(2)系统性原则。在研究中坚持系统、整体的观点,对人的心理进行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分析;也要对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形成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整体的研究。

(3)发展性原则。在研究中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心理现象,不仅要看到其现实特征,而还要看到其发展前景。反对把心理现象看作是凝固的、静止的、孤立的东西。

35.简要说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及它们的特征。

答案:(1)社会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研究发现,一方面社会助长作用的确广泛存在,并且不仅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而且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

(2)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心理学家发现,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数增加,每个人所作的努力程度会逐步下降。他人的参与,直接导致了个人努力水平的下降。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答案:良好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主要做法是:①加强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②鼓励学生勇敢地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定性;③帮助学生排除犹豫的心理,培养学生的果断性;④调动学生克服片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制力;⑤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l~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A.课堂教学以外

B.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C.学校以外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答案:D

2.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现场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D

3.实验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的类型是()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C.以语言传递为主的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答案:B

4.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A

5.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读书指导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答案:D

6.在下面的四种教学方法中,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验法

答案:A

7.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

B.中心

C.基础

D.内容

答案:D

8.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永恒性

B.相对独立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历史性

答案:C

9.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

A.马卡连科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克鲁普斯卡姬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答案:C

10.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A

11.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A.前者决定后者

B.前者指导后者

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就是后者

答案:C

12.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提出:“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答案:C

二、辨析题:l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6)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法》,到新的修订案通过之日,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

新的《义务教育法》有何突破?它将对今后我国义务教育的实践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记者走访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请他深入解析

进一步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

法律条文: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孙霄兵:《义务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义务教育的特征与性质。按照原《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我国城乡的义务教育学校一直收取杂费,用以补充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总理在2006年向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提出:“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6年开始在西部地区实施,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考虑到全面免除杂费需要国务院的统一安排,《义务教育法》在附则中对免除杂费的时间和步骤专门做了授权性规定,明确:“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的法律原则,就将惠及我国城乡的广大适龄儿童、少年。

建立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与机制

法律条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孙霄兵: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在东中西部、城市与农村、不同学校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因此,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法律修订中的重要原则。为缩小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的差异,国家将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并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修订案特别强调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均衡。

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法律条文: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孙霄兵:修订案确立了义务教育纳入国家财政保障,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担,实行省统筹的经费保障新机制。这是此次修订的重大突破,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模式。

为使此项原则具有可操作性,修订案又从不同角度完善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如:为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增长,确立了“三个增长”原则,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确立了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法律条文: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孙霄兵:修订案根据近年来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确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义务教育管理的事权,增加了省级人民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职责。

突出强调了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法律条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孙霄兵:修订案第一次在法律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对在义务教育阶段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修订案突出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关注,特别重视提高每一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重视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为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修订案还专门就鼓励城市教师、高水平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做了规定。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

法律条文: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孙霄兵:这一规定将目前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和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了起来,将为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小学任教,调动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修订案还明确了诸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地区补助津贴”等规定,对保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都会有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上学难、上学贵”等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预防、管理与监督机制

法律条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7)

一、安全教育工作

1、制度建设和队伍培训工作:认真做好15项安全工作制度建设,完善现有的教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好师生的交通、食品卫生、消防、大型活动等各项安全工作。要求各主校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和能力,有效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继续做好各主校安全员和班级安全委员的培训工作,安全委员统一佩带标识。

2、做好“安全教育活动月”工作:四月份,各村小要开展好以“学习‘两法一例’,争做懂法守法小公民”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月活动。组织各主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认真开展好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走路、文明骑车、文明乘车。

3、开展好宣传大检查工作:本学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三次以上大型的安全大检查和抽查,各主校要配备必要的一定数的消防器材,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安全检查不留盲点和死角。

4、做好安全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实现课时、教材、教师三落实,要认真开展“一日常规教育”即利用学生上下学前的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计划请民警周景峰同志为全校学生上二节大型法制教育课,并将其作为一项安全工作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5、做好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积极做好学生乘车摸底调查工作,要掌握乘车学生数、乘车路线、所乘车辆,建立乘车学生档案,实行实名制管理,充分调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乘车协议签订工作,严禁学生乘坐“三无”车辆,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二、综合治理工作

1、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犯罪为耻”为主题开展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做好“两法一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开展“崇尚科学,抵制”活动,组织“争做守法小主人”征文评选活动,各校要通过报告会、参观、板报、广播、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的宣传和教育,继续办好校园法制报。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因此,开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近年来,国内职业教育特别是工科类院校,已开发出大量“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课程,基本建立可复制的、程序化的实施模式,已率先引领国内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改革的潮流。然而,在医学教育领域,由于医学教育的对象是人,与其它领域或门类的学科最大的不同是其包含的人文性、社会性、理论性、复杂性,在课改上教学设计更加困难,所以卫生类院校实质性全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非常稀少。针对此,为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为加强医学教育的实践性,我校从2010年起开始教改破冰之旅,全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断探索、调整、推进教改实施方案,勇做医学教育教改先锋。

一、三阶段共同的基本方案

1.加强领导管理。成立教改领导小组,下设教改技术组、评价标准组、合作学习组三个教改研究小组。教改技术组负责解决教改中技术层面存在的共性问题,负责研究实施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负责教改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及贯彻实施。评价标准组负责研究制定配套教改评价标准,负责培训评委及参改教师,负责调查分析学生、教师对评价标准的反馈并及时修正。合作学习组负责建立全校所有班级的合作学习小组,负责对师生进行合作学习方向的培训,负责解决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建立健全教改制度和激励机制。修改、制定教研教改有关管理规定,从财务、人事、教学等方面予以制度上的根本保障。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以激励引导参与为主,把教师的绩效、晋级、晋升、评优、职称评定等与参与教改和教改成绩挂钩进行鼓励考核。

3.多种教改形式结合。学校统筹安排与教师自愿参与相结合。学校统筹安排教改实验班,教改实验班的任课教师均需进行一定次数的教改;学校指定师资力量强的2-3门学科进行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教改;其余教师以学科团队形式自愿报名参加。

4.教改磨课要求。学校从教改计划至团队集智磨课至结果验收进行全程监控,务必保证每次教改课的教学质量。参与教师每周统一集智磨课两学时。各学科团队组长是责任心、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强的,有一定奉献精神的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按照“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做好每次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集智磨课,做好小组的合理安排和分工,组织好“选课、学课、备课、讲课、说课、议课、结课”等环节的认真落实,经3-4次磨课后申报一次教改验收课。

5.教学内容、学材和教学的要求。验收课的教学内容需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做好学情分析,对接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紧扣职业岗位要求,渗透德育、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外语专业术语及跨学科知识,同时注意处理好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者之间的度。验收课的学材应对原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和加工,要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涵盖该次课所有知识,且对接职业岗位。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教改班的小组合作进行指导,教改课中小组合作成绩要计入本门课期末考试成绩。

二、尝试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2011年)――行动导向教学法

1.尝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因其突出综合实践职业能力培养,现已被以德国为首的各国职业教育界所推崇。其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1]。

我校从2010年至2011年在全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参改教师完成相应教改课的电子版教改流程图、任务书、学材、教案和上课课件。

2.存在问题。此时的教改课在进行验收时,有不少教师在课前排练或预演上课全过程,类似于重复上课,不是原生态。评价标准较难统一,较难定量评价,评委理解、把握标准不一,验收课要求严格导致矛盾异常突出。教师对合作学习了解不够,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不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难以养成。

三、整固阶段(第二阶段2012年――2013年)――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1.行动导向教学法有机植入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导学案“五步三查”的小展示和大展示环节中以任务或项目等形式植入,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针对前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于2012年适时引入导学案形式,强化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强化程序化教学过程,利于教师们仿效和复制。要求教师通过验收,完成相应教改课的导学案、学材和上课课件。

2.存在问题。80分钟课时,教师讲授不能超过20分钟,有机械嫌疑。因为不是所有教师、学生和全课程全内容参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仍然难以养成。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式固化、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的有效实施。

四、深化阶段(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全面调整课程体系的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创新模式

1.全课程教改。认真分析对口高职学生学情,将对口高职学生单独组班进行全课程教改,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机衔接。根据调查显示,中高职医学课程90%是相同课程,因此在对口高职学生中实施全课程教改,且至少60%以上的内容进行教改是可行和必要的。针对全课程教改时学生学习负荷过重、时间紧的特点,着力调整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和各课程学时数,使原有周学时从30学时缩减到20学时,挪出每天下午时间安排成教改指导课。要求教师在授课计划中标明教改课,学校随机抽查教改课质量,验收合格上交相应教改课的导学案、学材和上课课件。

2.鼓励创新模式。“教要有法”是第二阶段教学模式的特点,但是套路终究会限制创新模式的推出,因此在熟练运用套路基础上需积极倡导“教无定法”,鼓励教师自主申报,自由发挥制作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

3.存在问题。取消教师不超过20分钟讲授的限制,导致部分传统教学改良课出现。教师和学生对教改指导课认识不足,教师将教改指导课当作普通辅导答疑课,学生将之当成自习课和午休聊天课。中职时期基础太差的学生跟不上教改步伐。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9)

为确保县委、政府及教育局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教育局纪委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对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一是对列入县政府“五定”目标的丹凤小学教学楼新建、高良中学扩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宿舍新建等重点项严格管理、按时施工,确保工程如期竣工,有效解决招生、住宿等问题。二是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监管力度,确保危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的统一。加强监督领导,成立了危改工程监督工作组;规范了工程管理,制定了《××县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强化监督责任;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县教育局与各项目学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学校与相关人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层层缴纳风险抵押金;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了例会通报制度,出勤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督查调研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的执行推动工作的扎实开展。三是狠抓教育局重点工作的检查落实,确保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年重点抓了县职校晋升部级重点中职学校、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迎评工作,高中新课改启动工作,《××县教育志》(1978-**)的编纂出版等工作的监督检查,目前完成效果良好。

(二)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教育和谐稳定

为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教育和谐稳定,县教育局于3月28日召开了全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分别对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行风建设、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治理教育乱收费、系统稳定等各项工作进行安排布置,局党委与各学校签订了《××县教育系统**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局长与各校签订了《××县教育系统**年矛盾纠纷领导承包责任书》,全力抓好稳控工作。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完善网络体系,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行案件办理包保责任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对离岗退养民办教师、代课教师问题重点稳控,对重信重访、上访老户重点接访,耐心疏导,反复解释。并做好各管辖范围的民办代课教师思想工作,把重点人员控制在当地,确保不失控、不漏管。并积极向各级政府反映,争取出台相应措施解决好代课教师问题。全年共接待来访26人次,办理举报20件,对29件署实名的举报问题,除向有关部门报送调查核实报告以外,还以面商或信函方式告知人,确保稳控落在实处。同时,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坚持不懈。教育系统稳定工作由于目标明确、领导重视、多方支持、措施有力、工作务实,确保全县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三)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为加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抓班子带队伍,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和纪律教育。教育局带领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深入学习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廉洁从政和依法治教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全面落实教育系统纠风各项工作,完善廉洁从政、从教规章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严禁滥发资金、严禁公款出国(境)旅游、严禁公款大吃大喝”等规定,完善“校财局管”体制,严格机关经费收支审批制度,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坚决杜绝、与民争利现象发生。四是简化办事程序有新举措、新进展。教育局针对系统工作点多面广、涉及面宽的实际,在教育资格认定、教师招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创新工作措施,坚持便捷、高效、公平、公正、透明等原则,努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在教职工队伍中普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组织各学校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三是倡导师生员工学习《中小学廉洁教育指导纲要》;四是在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中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教”主题实践活动;五是组织各学校阅订《中国监察》、《**南纪检监察》等报刊,观看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六是切实开展教育法规宣传教育,采取形势报告会和以会代训的方式,强化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教工作,筑劳了全县教育党员干部的党思想道德防线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努力提高执纪办案水平

严格依照《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和《调查处理行政案件办法》等党政纪法规查办案件,坚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对案情、程序和适用法规政策等方面把握不准的及时向县纪委有关科室请教,力求办实为准,对涉及面广的复杂案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案件检查、审理机制,严把初核、立案、调查、取证、笔录及错误事实见面材料等各道关口,定时召开案件审理会议,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民主办案、科学办案。今年以来,配合计生部门被举报超生的4名教师进行调查核实。在平时工作中,注重抓好源头预防,强化教职工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知识培训,突出抓好廉洁自律和警示教育,开展一案一剖析,做到以案说法,以案知纪,使教职工违纪违法现象逐步减少。

(六)专项治理,坚持不懈地治理教育乱收费

适时召开教育收费工作专题会议,讲解教育收费政策,严肃收费纪律,每学期开学之际都组织人员深入乡、校开展收费检查,对出现自立项目、自提标准、擅自扩大收费范围、部门搭车收费、代收费、服务性收费等不良现象及时制止,限期整改。同时,各学生家长公开取消和保留收费项目明细表,印发《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加强预防,筑牢防线,坚决遏止乱收费现象发生。经教育局两次分组到校检查,没有发现乱收费现象,在招生工作中推行“阳光工程”,义务教育实行划片区就近入学,普通高中招生坚持做到招生对象、报考条件、报名事项、考试规定、志愿填报、体检要求、照顾政策、录取程序“八公开”,严格执行本文来源:就爱文秘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全县今年普高实际录取2426人,择校生183人,占录取人数的7.54,择校生最低分500分,最高收费标准2000元/生.学年,各项指标均低于政策规定标准。

(七)加强监督,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

对本系统政策性强、敏感性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和重点事项,教育局纪委积极地参与监督,充分发挥预防在前、源头防范作用。一是加强对校务公开的监督力度,从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范围入手,对公开不到位、公开事项不准确、公开时限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要求,逐步提高校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对学校人、财、物管理进行督查,促进学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三是规范学校物品采购和教学用书管理。四是对学校建设工程规划、预算、招标、施工、验收等环节跟踪监督,认真办理廉政合同和履行情况验收报告。五是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台帐登记、应急预案等制度的贯彻落实。六是强化师德师风、招生考试、学籍管理等各块工作的日常监督。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齐心协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八)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紧紧围绕争创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县这项重点工作,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一是把党风廉政建设主要内容列入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体系;二是教育局党委与各学校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三是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对责任制推进情况分阶段分析研究,找准差距,及时改进;四是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签订专项的教育经费收、管、用目标责任书;五是落实“人盯人”战术,签订《领导干部个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60份,交纳廉政公积金18000元。各项责任书签订后,局党委着力于“平时抓、抓平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党风廉政建设稳步推进。

(九)强化责任,切实抓好四项制度落实

为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的通知》要求,教育局认真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作为**年局机关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4月20日,教育局成立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4月27日,教育局召开了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动员大会,分析了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重大意义,强化了领导责任,明确了各处室职责分工,制定了《××县教育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方案》(师教发(**)36号)、《××县教育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细则》(师教发(**)33号。目前,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成绩裴然。教育局在××县政务信息公开网站上信息480余条,在信息查询平台上重点工作通报信息15条,重要事项公示信息6条,建立了“96128”值班、登记、交接等制度。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少数学校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办度不够;二是实际工作中存在源头不清、预防不力、监管不严、办法不多等问题;三是校务公开的痕迹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对代收费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这些问题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年工作要点

**年全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细化违纪违规责任追究制,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推进宣教、、纠风、执纪、监督、办案等工作整体互动,强化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为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1、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任务细化,责任到人,方法具体,效果明显。

2、强化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拓宽以敬廉崇洁、依法治教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的覆盖面。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对教学、教改、基建、物品采购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人财物管理等重要项目和重要环节的监督管理,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4、巩固行风建设成果,着力抓好中小学收费、师德师风、考纪考风等重点工作,提升行风评议的综合效能。

5、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健全查办案件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流程,注重从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上提前介入,从来信来访和控告举报中发现案件线索,集中力量查办案件,发挥好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开放教育;网络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开放教育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二)开放教育概述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来自于现实,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种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学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案例教学让他们把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案例教学既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难点。

(二)网络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优势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其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学授课,而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由于没有授课时间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所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且可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时间的冲突。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网络案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且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三是互动性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课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由此,学生的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案例教学规模可扩大到约100名学生。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各类文章都是单一针对课堂案例教学,或者是单一针对网络案例教学进行的。但是,在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使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

课堂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也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这里我们只对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习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8~10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高见,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二)网络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六个环节。

1.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中,我们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适中。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案例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

3.在线讨论。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进行。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网络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它有助于理顺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

[2]徐碧美。如何开展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上一篇: 兴趣小组总结 下一篇: 电气与自动化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