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推广策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6:23

校园推广策划

校园推广策划篇(1)

二本案促销目标

促销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短期目标是指在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实现的目标,而长期目标需要花更长时间来实现。针对我们即将推出的炫铃业务有别与一般的实体产品,短期目标是对行动的召唤,可以从购买者那里得到立即的反应因此我们的产品很有可能通过短期有效的促销手段达到利润增长的目标。

三、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

1、目标市场

以目前在校大学生作为目标消费者,对我公司炫铃及其他增值业务进行宣传,既可以争取现有的市场份额,又极大地开拓了未来广阔的潜在市场。以高校宣传作为首要切入点,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2、消费者分析及业务推广前景

1.大学生思想先进,易于接受新的事物,这更有利于宣传。高校市场的消费群体年龄在大都在18-----24正是一个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的年龄段,容易接受新事物,乐于尝试,对我们的业务推广是一种激励和鼓舞。(针对于此就需要宣传力度加大,而且感官的刺激要相对强烈些。)

2.高校学生群体无论是对移动的彩铃,还是联通的炫铃了解程度都不是很高,因此简明且不失详尽的介绍炫铃业务成为关键所在。务必采用先人一步早登天的做法,率先在校园市场做足宣传以尽多占有市场分额(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在宣传炫铃的同时把我公司的业务宣传力度加大,切记避免为她人做“嫁衣“)

3.高校联通用户受中国联通公司和联通增值业务提供商关注度较小,一直以来许多增值业务商都把目标集中在校园移动手机用户或者是除高校以外的联通用户,所以在校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使用彩铃业务的移动用户远远多于联通用户,并不单是手机使用基数问题。所以高校联通手机增值业务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个空白。对我公司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契机。

4.纵观各商家进入高校市场均采用广泛宣传与促销活动并进的手段,相比较而言,公关活动做的就很少,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高校消费群体的认知需求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好的公关活动能起到更加良好的效果(针对高校公关活动设想祥见以下)

5.从长远战略看:大学生在未来2~5年内80%以上都会成为手机用户,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并且大学生毕业后分散到各行各业,通过他们能够带动和影响部分社会消费者,从而将市场拓向全社会。做好校园市场的巨大收益显而易见。

3、市场竞争态势

炫铃业务各公司的差异化并不大,一旦某一手机用户选择了一家公司的炫铃业务,在没有发生什么特殊变故时,轻易不会改变。

当今市场对炫铃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做的还远远不够,而且同质化严重,大都局限在介绍可以下载的歌曲,而并不没有叫客户有选择使用公司的概念。

4、市场优势机会

正是由于我们的目标群体对该业务不是相当的了解,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潜在客户对该业务的了解处于空白阶段,而且其他的竞争对手还没有先行大规模的进入校园市场,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先入为主的优势机会。因此要求我们的速度必须快,力度必须到位。

5、业务定位的感性看法

对炫铃的一些感性看法(看上去很简单,但确实行之有效)

分析一下炫铃在大学校园里的推广应用可能遇到的情况

我认为可以分6种人群

1、时尚型的。这样的人会主动去开通炫铃,因为按照他的需求,炫铃是他追求时尚的一种方式,(包括有了另一半的人)

2、无所谓型的。稀里糊涂的人群。这些人或许无意间或很意外的开通了炫铃,觉得效果还不错,所以继续使用,或者是懒得取消该业务,虽然算不上是使用炫铃的忠实用户但比较容易左右。(这样的用户力争叫他取消现有业务从而使用我公司业务)

3、犹豫不决型的。想开通,但是没机会或不知道怎么开,也就没开(这类人就是即将浮出水面的潜在客户了。)

4、不屑一顾型的。“我有钱,虽然不在乎开通炫铃的那几块钱,但是我就是不愿意开通。“(固执个性的人,工作相对不好做)

5、囊中羞涩的。用手机了,但是很在乎花钱,所以不愿意额外开通炫铃多花钱。(不愿掏钱,这是最难办的事情)

6、顾忌面子型的。跟随意识很强,“朋友有,我也得有,不然很丢面子。“(这类人的工作相对好做,只要叫他觉得使用炫铃是个趋势,不使用炫铃是很没面子的事儿就成了。)

大学校园是开通炫铃的很好的市场,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消费增长点。

由于此类业务的特点,其市场推广方式也是灵活多变,宜根据市场情况,现有资源情况,以经济有效为指导原则,创新求异,寻求适当时机,利用和开发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开展和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市场推广活动方案。传统有效的方法:

1、利用海报进行宣传(很土的办法,但是不同的海报还是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所以海报要出奇制胜)。在大学校园里,海报是宣传面比较广的一种介质了。(而且多数学校可以肆意张贴)可以在海报上突出炫铃的优点,优势,用视觉冲击强的画面和时尚个性的口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炫铃,接受炫铃。

优点:这种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宣传效果比较明显且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缺点:几乎所有商家都会采用这种方法,因此同质化严重。需要标新立异。

注意:在贴出海报的同时,要确切告诉读者开通炫铃的方法和资费,通常同学们对手机增值业务持怀疑态度较大。

2、利用学校广播站。

优点:学校广播是大家想不听也不行的东西。这样的强力灌输效果不错。

缺点:学校的管理还是相对呆板的,因此商业活动校方干预的程度会比较大。

建议解决方案:通过学生团体出面来谈,走迂回路线。广播形式有所改变,打破以往商业宣传稿的形式。可以在广播的时候放几个比较搞笑或很激情的炫铃铃声。(点歌形式,曲目和活动一致如:见具体活动)

4.搞宣传演出。

优点:找学校里知名人士或明星来,效果会很轰动。

缺点:资源浪费过大,不建议。

5.用几个人带动周围的人,成几何增长。(推荐你朋友使用彩铃,在次月获赠炫铃信息费)

优点:所谓人多力量大,长期效果不错

缺点:短期收益不明显且不可控因素多。

6.进行炫铃免费试用。

这样做开始前期可能会赢利微薄甚至亏损。但相当一部分人养成了听炫铃的习惯,会继续使用或是因为懒的去取消业务而继续使用,还会有人忘记了自己已经开通过炫铃,就那么迷糊的使用下去。长远看来还是值得考虑。

7.宣传彩页直投寝室

彩页制作内容要求:

(1)、有煽动性、时尚且有较强吸引力的业务广告语

(2)、彰显个性的色彩和图案搭配

(3)、业务说明,开通方式,收费方式,网址,咨询电话。尽可能简洁明了。

(4)、体现个性时尚、浪漫诗情的艺术字体语句。(最好有一个设定的故事。)

8.针对校园附近的网吧可以在其主页上做以友情链接,增加网站的浏览次数。

相信越多的人关注就会有越多的商业契机。

9.)定期的手机短信群发

10)捆绑销售推广

捆绑销售是当今商品促销的常用方式之一,如果技术操作许可或可行的话,我公司炫铃业务也可以借鉴此种方式进行推广。

四。具体校园活动

1.活动背景及选择分析

1.1高校学生已经见过太多商家的促销活动,包括赠送(自然,这一点还是受欢迎的),展示,赞助校园演出,自己搞宣传演出等。根据大学生中的调查,显示,大于45%的同学对于商家在校园的促销活动提不起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

原因(1)各商家的促销活动大同小异。大都举行同学们已经参加很多次的活动,其并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例如冠名某活动,举办体育比赛等。草草了事,质量不高。精品活动更是少见。

原因(2)100%的商家在校园做活动是为了宣传自家公司的产品,并期望达到利润的增长。但结果是几家公司真正收到了好的效果呢?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校园活动流于形式了。只是去搞活动并不知道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活动。

1.2根据我们将推出的产品特点,没必要前期做出太大的投入,各公司的炫铃业务差别化不是很大,只是在我们确定好的目标群体中通过有效的宣传,和经典的促销活动达到使其乐于使用炫铃,并且是使用本公司产品即可。

1.3我们的消费群体是校园联通手机用户。不可置否,校园联通手机用户的占有率较之移动是相对较小的。这也就要求我们不需要大规模的投入。我们的活动只要叫校园联通用户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并且选择的炫铃就是我公司产品就成功了一半。

2.具体活动实施

鉴于以上分析,特选取以下活动,本着低投入高收益的原则。力求活动新颖,有档次。

首先一步既是针对该群体展开“圈地运动”的公关===攻心策略

(一)公关活动

在校园的绿化区为校园免费提供友情提示的“请爱护花草“字样的标牌。

1.这样进入校园市场难度小,避免了校方过多的阻碍。(毕竟我们的宣传是在给校方提供了帮助的前提下进行的)

2.这样的公关活动属于公益性活动,投入不大,且收益高,口碑好.宣传的时间和范围更为广泛。

3.建议该标牌的设计不必要请专业的广告公司,可以由高校的设计艺术专业学生完成,2005年初的新up新势力广告设计和推广就是反面例子,专业的未必是最了解全面的,让客户去设计自己想要的,应该是最合其口味的。

4.此法已有成功先例,例如郑大新区的楼牌,报栏带有动感地带标识,姑且不言移动是如何排除万难,如何进入郑大的,其结果是:郑大人很欣然的接受了动感地带,并逐渐形成了品牌依赖,这即是公关的成功。我们的产品,不需要投入那么大的财力和资源,只要几个可以树立很久的标牌子就可以达到效果了。

5.关于设计需要另行商榷。

(二).”把耳朵叫醒”校园炫铃宣传活动

命题原由:该题目取自金海心的同名歌曲.大学校园不知道这首歌的人占绝少数。把耳朵叫醒暗含炫铃可以给耳朵更多精彩之义,可谓是借用经典,目的是让消费群体广泛知晓,且其命题不落俗套。该活动包含两项内容:

活动一:听!是谁在唱歌?[先把潜在用户的耳朵叫醒]

该活动命名也是选用刘若英同名歌曲名其本身也是广为大学生知晓的。

本案目的

1、宣传推广本公司炫铃业务,达到该业务内容及应用意义为广大潜在用户所认知,吸引新用户加入,扩展业务量。

2、通过该活动及宣传推广,加深用户对炫铃业务的印象与认知,提高其参与应用的积极性。

3、探索炫铃业务乃至其它增值业务经济有效的市场推广途径和方式,为以后增值业务更大拓展积累经验。

活动简介:

1.首先通过校园广播形式点歌《把耳朵叫醒》《听,是谁在唱歌?》宣传活动,增加同学们的好奇心。同时辅助以海报张贴,宣传单页下发增强宣传力度。

2.校园附近的网吧也可配合宣传,通过此增加我公司网站的点击率。

可以针对目前河南高校风靡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特制专门的宣传彩页,海报吸引网游一族的目光。

3.宣传单页可以设置成刮刮卡的方式,或者在背面印刷跟同学生活相关的信息,城市最新公交路线,本校常用电话等。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宣传单页更受关注并能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客户的手中。

4.选定一所试点学校(以工业大学为例)把活动设置在周二下午(周二下午大部分院系没有课程安排)在活动前一周开始活动的宣传工作,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辅助以广播站的点歌宣传,可以选取精彩炫铃在广播站做以播放,同时在学校视频点播平台或者高校校园网,bbs,做链接或者绚铃广告。务必使学校的各个部落知道此次宣传。

5.宣传内容:(告知大家周二12:00-----14:00选取海报上15个号码中任意一个号码拨通该电话,将听到的炫铃歌曲及演唱者及本人学生证号码以短信形式发送到该手机号码中,14:30将现场随机选取一首或是若干首歌曲作为幸运歌曲,并在发送短信中抽取很幸运听到这首歌的人,予以奖励,奖品凭本人学生证当场领取)

6.周二中午12:00安排人员在校园广场设置活动抽奖台,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奖品应放在明处)

7.14:30现场抽取幸运奖。

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已经开通炫铃业务的手机若干部(建议15部)并把号码通过海报形式公布于众,安排固定时间段(建议中午时间或是各个学校固定下午没有课程安排的某一天,举例:工业大学的周二下午)通告大家任(注:奖品设置要有新意)

8.配合下发彩页上的刮刮卡一并现场发放奖品。

可行性分析

1.该活动投入成本少,需要资源有限且操作难度不大。

2.活动的宣传形式新颖,能吸引人的注意。

3.活动设计新颖,迎合大学生的口味。

4.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体现出对联通用户的“关爱“采用攻心策略为上。

所需资源

1,宣传海报(根据选取活动的院校书目而定,基本每校15张足以)

2,下发的宣传彩页(建议大部分直投寝室,校园周边网吧)

3,开通具有不同炫铃铃音的手机15部。

4,奖品设置(依公司具体规定及安排而定)

建议赠送炫铃并免除一个月功能使用费+其他纪念品。

奖品设置若干可选择性奖品。(加印公司标志)

考研辅导书籍,[针对考研一族]

夏日防晒用品[吸引女孩子]

学生用品[水壶,背包,遮阳帽,太阳伞]

情侣旅游门票[世纪欢乐园门票,鸵鸟园之类])

资金预算

依据不同奖品及其数量而定

活动二:“最动听“(再把潜在用户周围的朋友耳朵叫醒)

命题选用房祖名的同名歌曲

操作方法:现场抽取幸运号码赠送炫铃,免功能使用费一个月,通过他(她)使其周围朋友更多的接触,感受炫铃。

所需资源(略)

(三)“校际寻宝”活动

构想原由:大学生往往对本校不感兴趣,但对其他兄弟院校却怀着很深的好奇和兴趣,因此,校际活动参与人员更多,效果也就更好,但由于很多校际活动开展难度较大所以开展的不是很多,为此特设想了一个容易操作的寻宝活动,只需设置奖品,设定寻宝路线即可。吸引力相当大。,以下具体阐述

活动简单介绍

1.选定若干所院校作为此次活动院校例如(工业大学新区,郑州大学新区,信息工程大学,纺院,航院,黄科大,等)选取2004年销售up新势力较好的几所院校,更利于我公司炫铃的推广。

2.在已经使用我公司或是在活动期间开通炫铃业务的联通用户中,或是有意使用我公司产品人群中。通告活动院校学生其可以自由组成寻宝队(2人以上,其中必须有至少一人是我公司使用用户)[切勿在参加者中规定必须一定都是我公司用户,防止学生抵触情绪]

3.公布奖项(需要在宣传中造势设置几项大奖例如电脑,数码相机,mp3等,当然设置和最终公司用不用出此几项花费自有其他方法解决)奖品的设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对活动的一种推动和激励。

4.在特定的某一天同时在选定院校各寻宝队抽签决定将要去的寻宝院校(即抽取寻宝地图)

5.寻宝的“宝”的放置可由人员代替,避免了用纸条丢失情况

6.寻宝的具体细节方案尚有待商定。(方案确定后细则另论)

可行性分析

1.校际联合使参与面更广,影响力大,有别于其他商家老套的活动。活动新颖吸引人。

2.奖品的设置尽量起到最好的造势效果,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设置较多的小奖项,[小奖项可以设置在离本学校近的院校,使同学们不至于觉得付出不值得]

3.操作简单,不可控因素相对较少

4.奖品需要的资金实际上是相当少的一部分。

(四)联通关爱客户活动:校园回馈

1.在校园宣传:为答谢广大校园联通用户的支持,联通联合广东飞讯推出校园回馈活动活动期间,广东飞讯提供一部分的赠送彩铃业务。并且在活动期间开通飞讯彩铃业务可以参与另外的抽奖活动。

2.通过宣传告知在某一天(周六早九点开始)把自己的号码和姓名,年级通过短信形式发送到短信平台;或者在校园设宣传台,让联通用户登记自己的姓名,(需要人员,比较第一点可以节省用户短信但可能叫客户觉得担心被欺骗)

可行性分析:

1.利用联通的名义可以很轻易的获得校园市场联通用户的占有量。以便知道我们将开拓的市场空间。

2.用联通做头阵可以更轻易的进入客户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

(五)高校讲座---攻心术

讲座是富有大学特色的常用推广形式,也可视之为软性的路演,讲座可以承载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如果应用得当,产生的传播深度是路演不能比拟的,假如你能够把200名学生成功的留在讲座直到讲座结束,你至少拥有了200个对产品深度认知并具备了相当好感的潜在消费者,并且这些人会成为自发的口碑传播者。针对我们产品的特殊性,我们可以选择在校园做一特色的报告,例如针对女孩子做美容沙龙,针对男孩子做游戏一类的讲座,在讲座或报告的过程中对我公司的精彩炫铃做以展示或是评选,关键是怎样做到叫大家觉得噱头多,声势大。具体选择深耕习作的还是豪华版的讲座还是看具体的推广需求。

(六)抓住高校的王牌文娱活动

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者有时会从亚文化目标群体中取得意外的收获。

营销关注亚文化常以青少年为目标,因为他们代表了社会上的时尚,音乐,娱乐,创意和态度上的趋势。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主题颇有些让人感觉落入俗套如果继续借助音乐的形式来做推广。我们就应该选取一些在校园真正能引导更多关注目光的活动,作为赞助商,建议集合各大高校的学生会或是社团负责人通过他(她)们了解哪些活动是深具影响力的。

以上即是我公司六月炫铃宣传,活动的具体策划方案。

五.市场预测

根据联通手机用户的市场容量来看短期达到一个很大的市场容量还是有一定困难的。2004年推出的up新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联通在高校的用户量,这类人肯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强,因此可以是我们本次活动的重点对象。6月高校达到2000用户还是很有希望的。

六、效果评估

校园推广策划篇(2)

一、数字化校园及其建设现状分析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1]。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方面,是应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决定了高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对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多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了10-20年,在沿海地区和较发达的城市,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我国目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学校在认识、组织和应用定位方面的偏差,也有系统集成商自身经验缺乏,定位不准的问题,所以国内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现阶段仍处于建设与探索时期还没有发展到非常完善和标准化的建设时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的认知层面,思想观念与时展信息化进程有一定差距

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是一项与新技术密切相关的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初期,多数教师和管

理人员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加之对信息技术的不熟悉,如果没有相关培训和专业人员的指导,认识上的盲目性和偏见性必然导致实践的偏差。一是,把“手段”当作了“目的”,数字化校园是为了应用,建设的目的是以此为基础开展诸多方面的应用,以推进大学的各项工作。二是,把“机遇”看成了“负担”,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投入非常大的工作,客观上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为此投入额外的精力,又一时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它的作用和效益,就容易把进一步的投入看作是额外的负担,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又加大了与现实的距离,进一步增大了高校跟进的步伐。

2.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缺乏强有力度的组织领导机构,带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并积极推进数字化的应用

教学与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必然对学校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且也会触及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优化等敏感问题,或者某个部门的利益,这些都会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阻力。高校必须常设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具有专业背景的领导小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出长远和整体的规划,并带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进程。然而,很多高校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而是网络中心或者信息中心负责或牵头建设数字化校园,其重点关注的更多是网络技术问题,而在管理与行政上缺乏有效的力度,权威性不够,因此往往导致建设没有统一的步调,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从而制约和影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的工作,同时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也是数字化校园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和协调的结果,也是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弊病。

3.数字化校园建设后的推广及应用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应用效果不明显

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建立起来后,推广措施与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就会使得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从而阻碍和减速了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所在。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起来后,一套针对本校实际的推广策略与保障机制要及时到位,从领导重视、教职员工、学生、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到技术更新、网络技术保障等各方面的机制与保障措施及时跟得上,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不断对系统进行完善、修改,使得系统真正成为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手段和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真正实现高校信息化的有力推手。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

(一)科学合理的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以高效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的数字化教务管理、数字化学生事务管理、OA办公自动化管理、科研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与校务后勤和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这是信息化社会高校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校世界一流高校迈进的必由之路。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任务,而且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统筹,制定整体规划、根据需求和现实基础,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科学合理的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可以有效避免数字化校园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信息孤岛”问题、发展的不协调问题、机制保障不健全的问题、预算跟不上的问题等等。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初始阶段,就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在规划的制定上要科学合理,综合统筹协调发展;在确定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库,数据集成模式、接口标准和规范上要有信息标准;在机制保障上要具有足够强制力和约束力的职能机构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来保障对全局的把握和调控;对实施方案要通过反复论证、合理规划,选择最优的预算方案,制定科学预算,张弛有度、合理分配、重点突出,做好财力保障与阶段性的评估,也是数字化校园规划的重中之重。

(二)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阶段划分

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需求分析与方案论证阶段、中期实施部署与建设阶段及后期推广运行与总结完善阶段。各阶段主要工作与规划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阶段划分图

三、数字化校园推广及应用策略与措施

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的应用与推进需要学校内部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与执行部门,各类人员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整个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应用上上要结合高校机构设置情况、政策保障情况、应用层次的不同、系统的差异、使用人群的差异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推进策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数字化校园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因此,在加快和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且具有专业背景的教育信息化领导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制。

1.成立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推进与成果鉴定小组

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信息化推进工作子系统负责人,明确职责,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期间的建设情况、推广情况、试运行情况、使用范围与力度、意见反馈、完善情况的监督检查。系统管理部门更要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运行期间的正常运行和问题的及时反馈。

2.精心组织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推进与成果鉴定小组组织定期召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与座谈会,积极了解信息化建设推进应用情况,分析部署后续工作,保障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技术支持力度,及时解决系统中反馈问题

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下设四个信息化建设业务支持小组:1.综合意见处理小组;2.系统应用问题解决小组;3.数据录入分析指导小组;4.需求调研分析小组。做好院内信息化建设系统建设与推广的技术支持工作,业务支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沟通反馈,及时给出处理意见和方法。四个小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三)试点应用,逐一推广的应用策略与推广模式

针对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系统平台中覆盖面比较大的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可选定某一模块或几个模块推广应用,使广大教师、学生通过系统办公、提交数据,查看教学及管理动态,使用系统、试用系统再逐渐推广到系统其他各模块,实现由点到线推广到面的推进过程,其他覆盖面较小的系统可以直接投入使用。同时可带动广大教师、学生对系统的使用。

(四)全院动员,大众参与的人员应用推广策略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从最初的需求分析、方案论证到推广运行及到后期的管理维护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同时,广大师生员工对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的使用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加大对广大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现代信息理论、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才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及时发现问题、排解问题、处理问题。

通过全院动员,大众参与的推广策略,还可以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群体的智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逐步完善。

(五)加强集体培训与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数字化推广策略

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及推广运行期间,坚持对系统管理人员、使用者的集体培训与单独辅导工作,以培训促应用、以培训促建设、以培训促发展,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图(2):信息化建设业务支持小组工作流程图

四、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宏大、艰巨、长期的工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指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时深思围绕如何建设一个高效又符合本校校情,且具有长远发展规划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整个运程中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使得政策措施与推广应用落到实处,并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与应用系统的开发结合在一起,逐步向前推广,使数字化校园建设稳步前进,真正发挥出应用的核心价值所在、真正的发挥出数字化校园在提升高校管理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教育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封红旗. 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2] 李育泽. 从应用系统结构谈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推进策略[J].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12期.

[3] 魏 玮. 高校数字化校园推广及应用策略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19期.

校园推广策划篇(3)

学校形象是社会公众基于一定的价值和标准对学校经过主观努力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的认识或评价。学校形象的塑造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历史形成,如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公众所认可;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如一些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面貌,为社会公众所认可;三是公关宣传,如一些建校历史不长、公众尚不了解的学校通过社会宣传,为社会公众所认可。学校进行市场推广时首先要进行学校形象策划,学校形象策划就是“在调查分析学校形象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提出学校的形象建设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与具体的策划方案的创造性活动”。学校形象策划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在调查分析学校形象现状的基础上把握学校发展的“时”与“度”,然后制定可行的策划方案,进而塑造学校的形象。学校形象策划的方式即学校形象识别系统SIS(SchoolIdentitySystem),由学校理念识别MIS(MindIdentitySys-tem)、学校行为识别BIS(BehaviorIden-titySystem)和学校环境识别EIS(Envi-ronmentalIdentitySystem)三大系统构成,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既强调学校形象各部分要自成体系,又强调系统间的相互融合,从整体上构成学校形象体系。学校理念识别体系MIS是学校形象识别体系的灵魂部分,囊括了学校发展的各种指导思想,包括学校定位、学校使命、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等,具有导向性、渗透性和强化性的功能(如图1所示)。学校理念一旦确立,就应该成为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共同追求。学校行为识别体系BIS是学校理念识别的动态显现,社会公众把学校办学实践看成现实的学校理念,他们从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分析或判断学校理念。学校行为识别体系覆盖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如从学校行为的主体来看,学校行为包括校长行为(决策行为、领导行为)、教师行为(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科研行为)、学生行为(学习行为、社会实践行为);从行为涉及对象的范围看,学校行为又包括对内行为(教学行为、科研行为)和对外行为(服务行为、公关行为)。学校环境识别体系EIS是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静态部分,是学校的表层文化,是反映学校理念与行为的学校全部外在形象的总和,包括视觉识别体系、听觉识别体系和嗅觉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布局、校园建筑造型及色彩、校园绿化面积、楼内和室内装饰装修、校内指示标志、教学设备等,听觉识别体系包括校歌、校园广播、课间音乐、上下课铃声等,嗅觉识别体系涉及的场所有楼道、操场、厕所、食堂、教室、宿舍等。学校形象是学校理念识别体系、学校行为识别体系、学校环境识别体系三大系统的总和(如图2所示),其中,学ZHIXIAOFANGLUE治校方略校理念识别体系是核心,对学校的形象建设起决定性作用;学校行为识别体系是学校理念的动态表现,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行为反映;学校环境识别体系是学校形象的静态表现,是学校理念的外部反映。如上海市实验性示范高中七宝中学提出“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围绕这个理念,学校在人文课堂建设、感恩教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主管理、艺术体育等方面积极挖掘人文教育资源,通过狂欢节、体育节、感恩节、爱生节、读书节、班主任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园主题文化节日以及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教育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学校环境识别系统方面,校园内道路宽敞整洁,教学楼和行政楼的走廊上悬挂着世界名画和先哲、伟人、科学家的语录,教学楼前的路命名为“院士路”,教学楼后面的路命名为“学子路”,教学楼东面的路命名为“奥运路”,教学楼西面的路命名为“科教路”,体育馆命名为“国团馆”,校园荷花池命名为“自清池”。校园文化中的这些显性因素为学校形象的市场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确定学校形象的推广目标

推广目标即学校期望通过市场推广得到的结果,常见的推广目标有需求导向目标、教育导向目标和形象导向目标,其整体目标是影响学生家长和学生的行为、知识或态度,表1和表2列出了这些目标的类型、目的、期望值、信息以及各自的实例。如果学校希望影响学生家长或学生的行为,就应确立需求导向目标,并基于此目标策划用以劝说学生家长或学生购买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的推广方案;如果学校希望宣传学校某些感性方面的事情,就需确立教育导向目标,并基于此目标让学生家长或学生了解有关学校、学校服务或者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果学校希望影响学生家长或学生的态度,就需要确立形象导向目标,帮助学生家长或学生认可学校及其所提供的服务。

校园推广策划篇(4)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CJA100148)、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SYSX2013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08年以来,广东职教园区建设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功能综合的大型职教园区、资源整合的区域型职教园区、片区整合的专业组合型职教园区三种建设模式。广东职教园区建设采取了政策引导与政府推动、超前规划与科学设计、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产业对接与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创新等策略。未来广东职教园区建设,需要正确处理“整体与个体”的矛盾、形成和完善“政、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

关键词:职教园区;模式;策略;广东

近年来,职教园区因具有集约化发展、资源共享、产业对接等方面的优势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成为一种新型的职教发展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1];《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把“建设集约化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作为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两份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很多地市先后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广州、清远、肇庆、中山、佛山、东莞、深圳、珠海、惠州等市均制定了不同规模的职教园区建设规划,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职教园区建设。广东全省职教园区规划建设的土地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政府资金投入预计超过300亿元,可以说是广东职教发展史上的一项浩大工程。广东职教园区建设以珠三角为中心,以粤东西北地区为支撑,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模式和发展策略的选择也各不相同。

一、广东职教园区建设的模式选择

职教园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园区定位、土地使用、资金投入、产业对接、校企合作等方面,所处区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职业教育资源基础不同、政府支持力度不同,职教园区规划建设的规模和方式也各不相同。综合考虑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服务面向等方面特征,可以将广东职教园区建设的模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功能综合的大型职教园区模式

清远市省级职教园区和广州教育城是广东省正在规划建设的两个大型职教园区,两个职教园区的总占地面积都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园区内的学生规模都超过20万人。大型职教园区有几个特点:

一是占地面积大,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多,建设规模巨大。清远市省级职教园区总占地面积约3322.03公顷(33.2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40亿;广州教育城总占地面积2035.91公顷(20.36平方公里),同时预留发展延伸用地10平方公里。清远市省级职教园区计划入驻中职、高职院校17所,分五个组团入驻,园区建成后学生数量预计达到20万人,加上教师、家属和其他服务工作人员,园区人员总规模约为24万人;广州教育城计划入驻6所高职院校、12所中职院校、6所技工学校,分六个组团入驻,学生数量预计达到20万人,园区人口总规模约为26万人。

二是功能综合复杂。清远市省级职教园区的建设目标是“以职业教育产业为驱动引擎,融山、水、林、城为一体,集教育培训、研发孵化、商贸服务、文化娱乐、运动休闲等功能的多元复合型宜居智慧新区”[2]。园区有非建设用地1434.78公顷,基本都是山水自然生态,城市建设用地中,除教学用地外,还有居住用地472.85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24.12公顷,交通设施用地222.26公顷。整体上是按一个新的城市区域来规划设计的。广州教育城的功能设计也十分复杂,包括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内综合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绿地系统和水系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市政设施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等。

三是园区定位与城市整体规划紧密结合。清远市省级职业教育园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成为广东省职业教育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清远市全面对接珠三角的着力点,推动清远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升级,吸引高素质人才,促进清远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广州教育城的设计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经过精心设计。广州教育城周边的广州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健康产业园等先进制造业片区对中高级技工形成了强大的需求,为教育城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与广州教育城的相互联动,将促进研发创新功能的发展;与此同时,增城副中心核心区(荔城)、中新镇区、镇龙片区等为广州教育城提供了宜居生活保证,最终形成“产-学-研-城”的相互融合的发展格局。[3]

(二)资源整合的区域型职教园区模式

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工业经济和外贸经济较为发达,工厂企业众多,各地市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结构,对中高级应用型、技术型、职业型人才需求巨大,但职业教育资源总体还比较薄弱,分布也往往比较分散,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南方职教基地”战略后,这些地市积极行动起来,统筹规划职业教育资源的扩容和提升,建设区域型职业教育园区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中山的五桂山职教园区、东莞的横沥东莞职教城、惠州的惠城区三栋镇职教园区都是比较典型的代表。2009年以来,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冀和粤北山区转移,粤东西北地区的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和珠三角地区转移,极大地激发了粤东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需求和发展潜力,部分地市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也在整合职教资源,建设区域型职教园区,湛江的湖光农场职教园区就是其中的代表。区域性职教园区有以下特点:

一是占地面积在500公顷(5000亩)以下,园区入驻院校数量3-5所。区域型职教园区的规模大小与该区域职教资源的整体情况和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因此,规划园区大小、集中程度因地而异。中山五桂山职教园区2007年11月开工建设,规划总用地313.3公顷(3000亩),包括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区等四大部分。位于横沥镇的东莞职教城2011开工建设,规划用地1500亩,总投资20亿元,包括东莞市技师学院职教城校区、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东莞理工学校职教城校区和职教城公共服务区四大功能模块。[4]惠州三栋职教园区2010年开工建设,规划用地面积3000亩,拥有职校5-8所、在校生达5万人以上。2013年,惠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进驻。

二是功能重点突出,院校组团方式多样化。中山、东莞、惠州工业制造类产业集中,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发展重点是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规模,推进中职教育与产业对接,提升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2011年,中山市普通高校在校生3.63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5.69万人,中职学校在校学生2.88万人;东莞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4.51万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2.18万人,中职学校在校学生4.82万人;惠州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2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8.7万人,中职学校在校学生9.07万人。[5]针对不同的情况,职教园区的功能重点和院校组团方式各不相同。中山市职教园区、惠州职教园区是中、高职院校集中在一个园区发展,相互依托,资源共享;东莞职教园区则将高职园区和中职园区分别规划,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莞理工学院资源共享,中职园区理工学校与技师学院、公共实训中心资源共享。

(三)片区整合的专业组合型职教园区模式

珠三角地区的深圳、佛山、珠海等中心城市,职业技术教育系统较为完整,有较好的发展基础。2011年,深圳市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所,在校生2.7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所,在校生2.97万人;佛山市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所,在校生1.8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2所,在校生10.64万人;珠海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所,在校生2.48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技工学校)11所,在校生共2.72人。[6]这些城市在建设“南方职教基地”的方式上不是以新建职教园区为重点,而是以突出专业集群优势、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体系的匹配度为重点,根据区域产业布局来建设集约化、集群式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深圳市把“探索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工程,列入《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根据规划,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建设成高级技能与工艺型人才培养基地、中高职衔接和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盐田、龙岗两区组团建设物流、旅游和先进制造业职教基地;宝安、光明两区组团建设服装、汽车、模具和服务业职教基地;福田、罗湖、南山三区组团建设金融事务、电子与信息技术、珠宝和创意产业职教基地。

2010年,佛山市制定《佛山市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方案》,提出总部加基地的职教园区建设模式。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江职业技术学院和三水工业中专、三水理工学校及三水乐平工业园等院校和企业为依托形成总部三水片区;以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广东轻工学院,以及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南海信息技术学校等5所中职学校、高级技工学校,连同佛山创意产业园、南海狮山工业园、省技能鉴证中心等企业为依托,形成禅桂片区;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德13所中职学校及部分大型企业为依托,形成顺德片区;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高明职业技术学校、高明技工学校及高明沧江工业园等企业为依托,形成高明片区。[7]

2011年,珠海市制定《珠海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整合资源,依据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深入把握珠海产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三大专业集群板块,建设集群优势明显的专业集群式职教园区。香洲区(含高新区)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打造旅游会展、卫生护理、文化创意、计算机软件、金融数据处理等专业;金湾区(含高栏港区)重点建设航空港口石化专业集群,重点开办生物医药、飞机及发动机维修、石油化工、船舶制造和物流管理等专业;斗门区重点建设机电农林专业集群,重点开办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和种植、水产养殖、现代生态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

二、广东职教园区建设的策略分析

(一)政策引导与政府推动策略

政策引导和政府主导推动,是职教园区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广东职教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个政策性文件:其一,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8]。其二,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文件明确提出“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其三,2010年广东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建设集约化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作为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在上述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各级政府纷纷将政策转化为决策,将计划落实到行动,2010年以来,职教园区的规划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决策,为职教园区的规划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其一,省委、省政府,各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教园区建设项目,注重顶层设计和及时决策。2011年,省政府同意在清远市规划建设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3月,基地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2013年9月,基地首批项目“两校一中心”(清远市第一中学、清远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12年11月,广州市委办公会议专门探讨广州教育城建设问题,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12月,广州市政府通过《广州教育城建设工作方案》,并成立建设指挥部;2013年底基本完成土地出让和土地整理,并启动一期入驻学校项目的动工建设。2011年,东莞职教城列入东莞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并于当年7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一期项目完工并启用。[9]其二,为加强职教园区建设,各地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园区规划建设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职教基地规划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职教园区建设中的选址、规划、资金、征地、迁建等等复杂的问题,正因为有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配合,强力推进职教园区建设,才能克服解决职教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无数阻碍和困难,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超前规划与科学设计策略

统筹规划、超前规划是职教园区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其一,广东省政府和珠三角各地市政府制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2011年,《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颁布,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省市两级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在校生总规模达到90万人,其中转移招生达到40万人。到2020年,全面建成我国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10]。早在2006年,广州就制定了《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珠三角地区各市也都根据本市人口、产业、经济等因素,统一制定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并将职教基地(职教园区)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或重要项目。其二,职教园区选址、发展规模和功能定位的整体规划。职教园区的功能定位比较复杂,不仅要考虑职教园区与职业技术教育整体布局的关系,还要考虑与区域内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关系、与产业对接互动的关系、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关系等等。每一个职教园区建设方案都是综合考虑城市发展、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中长期需求的选择。

高标准设计、科学设计是职教园区建设优势高效的基础。职教园区的总体性和控制性规划确定后,园区内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土地使用的优质高效就有赖于科学设计。其一,办学条件设计的高标准。职教园区内职业院校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特别是图书馆、实训实验场所、教室、体育设施的生均面积高于国家有关标准。另外,园区内生均拥有的绿地面积也远高于市区院校,确保学生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其二,关注职教园区内的院校的独特个性风格。职教园区多采用组团式进驻方式,组团之间、组团内的院校均考虑其原有专业特色、文化特色设计形成独具个性的建筑风格。其三,重视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科学设计。资源共享理念是职教园区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各个职教园区均把公共图书馆、公共技能实训中心、产学合作工厂、公共服务中心作为规划设计的重点。规划设计尽可能使高等职业教育各种办学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学校之间、学校与城市之间形成资源共享的开放平台。以广州教育城为例,一期规划,50%的图书馆、20%的实训校企合作工厂、50%的文体活动中心在共享带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7.08万平方米,此外,教师公寓、商业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在共享带建设,总建筑面积约52.66万平方米。[11]

(三)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策略

资源整合是避免各自办学的资源重复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职教园区建设本身就是整合、优化职教资源的重要举措。广东职教园区资源整合的重点包括:其一,物质和空间资源整合,主要指职教园区的共享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东莞职教城的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图书馆、剧院、体育中心)分列园区南部的东西两侧。广州职教城制定了共享带专项规划,将公共资源整合集中分布在“两心五带”(即东部和西部两个城校共享中心,学校组团布置五条校共享带)。其二,专业资源整合,主要指职业院校组团进驻前的专业优化调整。职教园区往往采用组团进驻的方式,同一组团的院校专业上一般都存在重复设置的现象,入驻前需要进行专业的优化整合。广州教育城一期入驻交通运输组团、城市建设组团、工业制造与信息化组团共13所院校,学生规模12.9万人。各组团院校组团进驻前,都需制定专业优化组合的整合意见,经教育局批准后实施。其三,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整合。职教园区建成后,园区内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文化资源、制度资源都具有进一步优化整合的潜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资源整合侧重于内部的资源优化整合,资源共享则更多考虑学校、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共享平台建设。其一,公共实训平台。现代化、高标准、设备先进,与企业生产接轨的现代工业实训中心,是各职教园区的标志性建设项目。其二,公共信息平台,主要是图书资源、数字资源共享中心。实现一馆资料,全区共享,减少图文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提高使用效率。其三,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学术交流中心、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中心、培训管理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其四,科技创新平台,主要是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技术孵化推广中心等机构。园区内预留的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为校企联合研发、教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四)产业对接与校企合作策略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依托,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依据。建设职教园区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主动对接、深入互动的重要手段。其一,园区建设与区域产业布局对接。清远省级职教园区建设与广东产业结构升级及产业转移对接;广州教育城建设与周边的科学城、知识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的产业资源对接;深圳、佛山、珠海则主要以产业资源的布局来决定职教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布局。其二,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中存在着随意性强、专业设置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园区校企合作的平台和机制,依托行业协会力量和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职业岗位标准的变化,为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提供依据。其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就是将生产过程引入职业教育教学,将生产过程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作为教学过程的延续,使职业教育和生产过程有机衔接。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主动适应产业和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是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和职教园区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真正建成并全面运作的职教园区还不多,这里仅以东莞职教园区为例,分析其在校企合作方面所作的探索。其一,采用“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企业提出培养目标,学校制定专门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东莞市技师学院分别与玖龙纸业、珠江啤酒等17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冠名班”协议。其二,建设“模拟工厂”、“校内车间”,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东莞职业城与忠信制模等60多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学生实训基地框架协议,引入了企业模式,在学校建立“校内车间”、模拟工厂生产环境等方式,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和“零距离”接轨,实现校企双赢发展。其三,园区或职业院校与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合作,制定长期合作发展协议。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分别与思科系统、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香港职业训练局签订合作发展协议;东莞理工学校分别与保时捷、微软等公司签署相关合作项目协议。其四,与国外企业和培训中心合作。东莞职教城积极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开办中德合作班,建立HWK和IHK培训鉴定中心、英国ASFI认证中心,与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签署共建“学习型工厂”和培训中心[12],这些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五)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创新策略

职教园区改变了过去职业院校只从自身利益考虑办学和发展的局限性,为园区内院校之间的合作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潜力和空间。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实际的效果,关键在于职教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活力。其一,明确职教园区管委会的组织架构和功能定位,充分发挥管委会的服务创新功能。管委会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办学实体,是中间组织和服务平台,主要职责是为政府、园区院校和企业提供信息沟通服务、公共资源服务、园区与社会合作服务。只有把管委会这个服务平台建设好了,才能充分发挥职教园区的优势和活力。其二,职业园区校企合作的平台和制度创新。职教园区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一个新的校企合作平台,为校企合作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进入园区之前,职业院校只能单独与企业进行协商谈判,往往很难与大型企业合作,职教园区则可以联合多所院校共同与大型企业、国际企业洽谈更高层次的合作项目。其三,人才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岗位的能力之间的对接,一直是困扰职业院校的问题。职教园区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将职业能力的标准要求更快地反馈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并参与人才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而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职教园区为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其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教园内的职业院校组建职教集团,更有利于各种办学资源共享和整合,也更容易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其二,中高职院校联合办学。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联合办学有利于拓宽中职学生的升学通道,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改革发展。其三,校企一体化办学。随着职教园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走向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将在现代学徒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广东职教园区在建设模式和发展策略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也取得阶段性的建设成就。但是,广东职教园区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否则会影响到职教园区发展的成效,甚至影响到广东建设南方职教基地的大局。一是要正确对待“整体与个体”的矛盾。职教园区是一个整体,而入驻的职业院校则是独立办学的个体。如果各个院校仅关注自身学校的利益,则职教园区的整体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要形成与完善“政、校、企”合作机制。职教园区的发展仅依靠政府的推动和资金投入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要理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运作,从而激发职业院校和职业园区的改革活力。三是要创新人才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职教园区应充分发挥园区与产业、企业紧密合作的优势,吸引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并成为职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监督的重要主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Z].2008-12-18.

[2]清远市省级职业教育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R].清远市城乡规划局.2013.

[3]广州教育城总体规划(2013-2020)[R].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10-11.

[4]东莞职教城概况[EB/OL].http:///dgzjc/article.do?act=view&id=14&encode=gbk&idlist=413,2014-12-01.

[5]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山市、东莞市、惠州市)[EB/OL].广东统计信息网,2014-12-01.

[6]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佛山市、珠海市)[EB/OL].广东统计信息网,2014-12-01.

[7]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职业技术教育“十二五”规划[Z].2012-04-18.

[8]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0-18.

[9]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教育城建设工作方案[Z].2012-12-29.

校园推广策划篇(5)

XX通讯公司2009年夏季成都高校推广策划书文章作者:敏忠贤文章加入时间:2009年10月21日9:27海尔通讯2009年夏季成都高校推广策划书摘要:如今的手机市场,早已不再是凭具一两款机型就可以天下通吃。同质同功能同型的机型,不断涌现,先是单屏的手机充斥市场,在商家沉浸于“利惑”和消费者还来不及过瘾的同时,一些厂家纷纷推出彩屏手机,一时间手机市场上人头攒动,厂家也借此大捞一把。但是手机——这个时髦、新潮的通讯产品行业,其潜在的竞争也是激烈的、残酷的。2003年先是诺基亚推出7250,本认为独此一家可以独擅大利,不料索尼爱立信T618横刀杀出,以低于水货的价格姿态,很让消费者高呼“便宜”,可便宜还没有拣够,摩托罗拉E635就开始叫卖,比以上两者好很多的屏幕和摄像头功能,比以上两者便宜数百的价格,颇具挥泪大甩卖之意。但泪还没有挥完,阿尔卡特OT735把前者的摊位一踢,上书“出血价”2300,其真正让7250们感觉在流血。海尔通讯产品在此时推向市场,虽然在彩智星系列叫卖后仅青岛就独占1/3的市场份额,但其往后的发展道路颇布荆棘,推出新产品和开发新市场,以“培养”潜在市场用户势在必行。而高校,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投资和开发的首选渠道。而今的大学生追求时尚,独具个性,且对流行前沿的产品追求之心甚切。校园中弥漫的是“青春的激扬和个人新款手机点缀的炫光”。但是真正进入高校校园宣传自己通讯产品的公司少之又少,基此,为了“让海尔通讯产品进入高校校园,让高校校园接纳海尔”公司应在高校加大广告力度和产品美誉度的宣传,则使海尔通讯产品某方面优于同类产品的“长”处根深蒂固,加强潜在市场的影响力,以使产品利润达到最大化,从而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使海尔通讯产品在川内的前景更广阔、更乐观,特拟《海尔通讯2009年夏季成都高校推广策划书》。在策划过程中偏颇、疏忽之处难免,敬请提出宝贵意见。关键词:高校推广海尔产品通讯行业分析提高产品市场份额Abstract:Themarketofcell-phoneoftoday,nolongercanbeeatenopenlyallovertheworldaccordingtohavingafewmodels.Themodelsofhomogeneityandfunctionmorphism,isemergingconstantly,itisthecell-phonerejectedonlythatfloodsthemarketfirst,whilethetradecompanyisimmersedintheprofitispuzzledandconsumersareenjoyable,someproducersintroducecolorsandrejectthecell-phoneoneafteranother,thecell-phonemarketiscrowdedwithpeopleatonetime,theproducerreapsfabulousprofitsbythistoo.Butthecell-phone--Thisfashionable,modishcommunicationproductstrade,itspotentialcompetitionisfierce,crueltooItwasthatNokiaputout7250firstin2003,originallythoughtthiscoulddothelargeprofitononesownauthorityalonealone,SonyEricssonT618horizontalknifeisitproducetoabateunexpectedly,thepostureatthepricelowerthanthesmuggledgoods,letconsumersshoutcheapverymuch,buttoocheaptochooseitenoughyet,MotorolaE635beginstopeddle,thescreenalotofbetterthanthetwoandlensfunction,thepriceseveralhundredcheaperthanthetwo,isitwipeawaytearsItalyofthebigsaletohavemuch.Buttearswaveyet,AlcatelOT735playstandoftheformer,submitawrittenstatementtobleedtheprice2300,itreallylets7250feelthatisbleeding.Haiercommunicationproductsintroducetothemarketatthismoment,thoughgalaxyarrangeQingdaorightawaymonopolize1/3ofthemarketsharealoneafterpeddlingintelligentlyincolor,butitsdevelopmentpathlateronquitedeploysthistlesandthorns,introducethenewproductsanddevelopthenewmarket,bytrainingusersofpotentialmarkettobeimperative.Andtheuniversity,issuchafirst-selectedchannelworthbeinginvestedinanddeveloping.Universitystudentsnowpursuethefashion,haveindividualcharactersalone,theheartthatandpursuetotheproductsofthefashionfrontverycuts.Filltheairyouthinspiredwithpersonalnewstylethatcell-phoneinterspersetodazzlethelightinthecampus.EnteruniversitycampuspropagateonesowncommunicationproductsCompanyfewreally,basethis,forletHaiercommunicationproductsenteruniversitycampus,letuniversitycampusadmitHaierCompanyshouldstrengthenadvertisingdynamicsandproductspropaganda,goodreputationofdegreeinuniversity,makeHaiercommunicationproductssomerespectsuperiortolongdeep-rootedofficeoflikeproduct,strengthentheinfluencepowerofthepotentialmarket,sothattheproductsprofitreachesandmaximizes,thusgetmoremarketshare,maketheprospectofthecommunicationproductsofHaierinSichuanwider,moreoptimistic,speciallydrafttheuniversityofChengduwillpopularizeandplanthebookinsummerof2005ofnewsreportofHaier.Biasedinthecourseofplanning,unavoidableintheplaceneglected,pleaseputforwardthevaluablesuggestion.Keyword:TheuniversitypopularizesProductsofHaierAnalysisofcommunicationtradeImprovethemarketshareoftheproducts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个很广阔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1.1.2目前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等如图3所示,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①威胁a,诺基亚。在世界手机市场上约占40%的份额,手机好用耐用实用,尽管死板缺少美感,价格偏高,但是仍在高校中手机一族独占鳌头。b,摩托罗拉。从一上市就从外观和性能及简约上大下功夫,但是其价格偏高,在简洁上功夫通讯公司夏季成都高校推广策划书飞雪

校园推广策划篇(6)

高校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来,依托其原有的资源优势,再加以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大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身独特的内在结构。这种内在结构就要求高校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确立务实有效的课程设置目标,恪守导向明确的课程设置原则,树立多元互动的课程设置理念,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这对于保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创意设计实验课程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理论知识部门依托于先导教程《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要求学生在把握文化产业各个环节,包括文化产业基本理论、文化产业市场、文化产业产品、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市场流通渠道等方面创意和策划规律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类型――纸质传媒、影视文化、网络文化、动漫、广告、休闲、会展等七类文化产业的创意和策划进行细致深入的创意设计与文案策划。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创意设计意识,掌握不同文化产业领域中具体案例的创意思路和技巧,掌握文化产业策划书的写作方法,并初步具备从事与文化产业各领域相关的创意设计能力与文案策划能力。

二、多模块实训教学体系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共计36学时;学生按照固定人数进行分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校根据文化产业涉及的诸多领域,将本课程划分为6个模块的实训设计,每个模块的实训目的和任务都要围绕实现该模块的教学目技能目标展开。

为了突出培养学生对文化产业主要业态的介入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根据不同文化产业形态(纸质传媒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广告产业、休闲文化产业)的特点进行创意与策划,分析各文化产业形态创意的特点,策划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注意将理论问题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如表1。

三、多模块实训内容设计

(一)项目一是媒介融合下纸质传媒发展路径创意策划(6学时)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纸质媒体作为传统媒介之一,占据着一定的主导地位,报纸和杂志作为信息的有效传播渠道,更贴近读者本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纸质传媒的发展遇到了强劲阻碍,进入到瓶颈期。在媒介融合大趋势之下,纸质传媒如何另辟蹊径,重塑竞争优势,是传统媒介产业值得探讨的问题。文化产业领域内纸质传媒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基于上述原因,特将本课程实训项目之一设计为媒介融合下纸质传媒发展路径创意策划。通过该项目实训练习,要求学生从众多纸质传媒文化产品中选取一种作为案例,了解行业规则,深度剖析其发展现状,运营模式,核心价值,竞争优势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路径进行创意设计策划。

(二)项目二是校园报纸的创意计划(6学时)

报纸作为传统媒介之一,在校园范围内对学校师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满足学大学生消费者的需求,鼓励学生创意设计出属于大学生群体的校园报纸,并对其进行运营管理,既有利于向学生群体传播正能量,又能使创意设计团队将所学知识体系进行整合,进而实现校报的运营管理工作。

因此,在项目一实训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再通过本项目实训练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纸质传媒行业的了解。学生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盈利模式,预算,问题及解决途径等),到完成报纸的生产流程设计,包括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结构、规模和风格特色;设计报纸的各个版面及专栏,设计和组织重大新闻报道;分析、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校对签发等。完成校园报纸的创意项目设计,培养大学生创办校园报纸的创意设计能力。

(三)项目三是影视作品后效应创意设计(6学时)

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影视业具有其特殊的先天优势,即传播渠道的跨地域性和视听语言的易接受性。影视作品的创意不仅针对作品本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影视内容所嵌入的创意概念将会对相关行业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最终创造出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由此可见,影视文化产业所带来的价值链的延伸将会形成一种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会渗透到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因此,对于影视文化产业来说,创意与创造力才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

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通过本课程实训项目来培养学生新奇的创意设计能力。因此,在本实训课程中开设此项目,旨在通过本项目实训,要求学生了解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格局,掌握影视作品上映前期的宣传推广策略、中期营销推广策划及后期的产业链条商业价值的创意设计。

(四)项目四是广告创意设计(6学时)

广告业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广告创意传达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眼中。所谓广告创意,是使广告达到广告目的的创造性主意。也就是说,在商业广告中能使广告达到促销目的的独特主意,表现广告主题的别出心裁的新颖构思、意境域主意。广告创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影响产品在市场流通中的市场份额。因此,为达到良好的广告推广效果,要求学生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必须十分注意广告的功能、视觉创意和视觉传达效果,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新颖、构思独到,达到传达信息的效果。

本次实训项目,首先拟定所需推广的产品,各组同学将对同一款产品进行广告创意设计,最终通过小组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评选出最具创意的广告。实训任务要求各组同学须按照前期调研、广告创意设计策划、创意表达、分析与实践等步骤来进行,最终制作完成广告,详细阐述广告创意设计制作流程。

(五)项目五是主题公园活动策划创意设计(6学时)

从社会背景来看,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和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成了主要动因,因此催生了休闲文化产业。为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富足的精神需求,作为休闲文化产业中的生力军,文化旅游业特别是主题公园产品更加强调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与互动性,这种体验性和互动性则需要通过对主题公园的各季节各时间节点进行创新性的活动设计。

由此,结合休闲文化产业的创意与策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主题公园自身的产品属性为着力点,要求学生在本次实训任务中对主题公园进行春夏秋冬四个季度的活动策划,既要突出每个季度主题公园的主题活动,也要设计与主题活动相匹配,且又新颖独特的相关活动策划,把握每季度主题公园的时间节点特殊性,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宣传推广创意策划方案。

(六)项目六是校园文化节策划文案创意设计(6学时)

成功的会展活动源于成功的会展策划,成功的会展策划源于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会展策划是对相关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用系统的观念去认识资源,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整合资源,用系统的功能去实现资源的优化是会展成功策划的创造性思维原理之一。

会展活动尤其是大型的博览活动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成功而卓有成效的策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实训体系的最后一个项目要求学生策划并组织实施一次校园节庆活动。在创意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握会展节庆活动的策划原则和方法,通过主题策划、相关活动策划、宣传推广策划的创意设计,最终完成校园文化节活动创意文案。

综上所述,按照创意设计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模块化设计,每个团队独立完成上述六项实训项目,并通过自评和小组互评进行实训成果评比。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重在培养学生在整个课程安排过程中的实际创意设计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意设计能力,并将其应用于文化产业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 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胜冰.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校园推广策划篇(7)

一、引言

广泛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青少年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青年宫是为青少年服务的阵地,是代表政府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本文就青年宫如何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二、开展青少年群文工作中的困境

(一)青年宫建设落后

目前,有些地方的城市青年宫经过认真整顿、加强以后,在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工作面貌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还有一部分青年宫干部对工作方针任务不够明确,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些地方把不适合做群众文化工作的干部和“照顾对象”安置到青年宫。有些青年宫经费不足,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的设备不全。有些青年宫房舍破旧,没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青年宫建设。对问题较多,工作没有走上轨道的青年宫,应加以整顿。要边工作,边整顿,抓工作带整顿,抓整顿促工作,使这些青年宫迅速改变面貌。要大力加强青年宫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不适合做青年宫工作的干部要加以调整,另行安排工作,把有业务专长、身体健康、并有一定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干部充实到青年宫来。青年宫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以至不影响青年宫的业务工作。为了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政府文化部门应当给青年宫适当增加经费,添置必要的文化宣传设备。青年宫举办的某些文化活动,如质量较好,群众欢迎,可酌量收费,把这些收入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二)校园文化站有待完善

校园文化站是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的基层机构。办好校园文化站,对加强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活跃青少年文化生活,十分重要。文化部门要同学校党政部门配合,大力办好文化站。目前,全国各地校园文化站的工作状况不一样,发展很不平衡。对文化站应当采取健全巩固、稳步发展的方针。对办得好的校园文化站,应当扎扎实实地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对那些有名无实的文化站,要采取有力措施,使之健全巩固。校园文化站的人员要经过考核选拔,加强培训,不能滥竽充数。校园文化站举办的某些文化活动,可以酌量收费,但应注意加强经费管理和防止单纯追求经济收入,放松文化宣传工作和辅导工作。校园文化站,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巩固充实,努力办好。

(三)青少年群众艺术馆需要建设

近年来,各地群众艺术馆在培训青年宫、校园文化站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编写教材、供应演唱材料和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艺遗产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群众艺术馆的性质、方针和任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有些馆人员尚未配齐,组织机构不健全,领导班子弱,业务干部青黄不接,有的馆舍狭小破旧,设备很差。正在恢复、筹建的,应配备熟悉业务并有事业心的领导干部,还可从艺术院校分配或从专业艺术团体抽调适合作群众艺术工作的人员,充实群众艺术馆;尚未恢复或设立群众艺术馆的省、市、自治区和地区、省辖市,应积极创造条件,恢复或筹建。群众艺术馆和青年宫虽然都有辅导青少年群众艺术活动的任务,但机构的性质和业务范围则有区别。群众艺术馆是在业务方面从事研究和指导群众业余艺术活动的事业机构,而青年宫除开展、辅导业余艺术活动外,还有组织书刊借阅、科普讲座、举办展览、墙报、幻灯等各种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任务。

三、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的意义

(一)推广民族民间文化

青少年群众文化策划活动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知识,青少年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策划活动,在娱乐之中,熟知了其中的文化知识,这对推广民族民间文化的普及,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活跃文化生活

青少年群众文化策划活动,通过各种贴近青少年、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推陈出新,开展健康向上,活泼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事业本身的发展。成功的青少年群众文化策划活动,可以在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促使青少年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地自我完善。

(三)促进经济发展

青少年群众文化策划具有特殊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不仅指策划的顺利完成,还包括策划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因此说,大力发展青少年文化策划活动,能够推动经济的繁荣,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这一作用的具体表现。青少年群众文化策划活动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能够节约经济成本与资源,能够个进市场竞争实力的增强,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统一协调,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四)有利社会稳定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重视运用智慧,善于以策划来指导各种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表现。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成功的群众文化策划在达到它的功利目的同时,也大大地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联系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赤子的心,增强了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这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社会的繁荣与统一,能够团结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以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为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优秀的青少年群众文化活动策划,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四、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拓展青少年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青少年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青少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比如,校园文化是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性文化。随着学子们从校园走向社会,校园文化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文明和家庭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因此,它是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整个社会群体素质的摇篮。

(二)发展通俗文化事业

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青少年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首先,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比如,长期以来,在提到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时,人们往往能想到各类青少年文艺比赛,省级城市搞省级大赛,市级城市搞全市大赛,而在群众眼中,这些大赛是最缺乏观赏性和可看性的,因为这些大赛很难在外在环境上为观众提供集中于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的特殊氛围,所有的大赛程序都是雷同的,这很难激发观众再次欣赏这类艺术的活动的欲望和情绪,像这种严重缺乏欣赏性的各类文化大赛活动应当得到彻底的改革。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为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物资设备。

(三)发展校园广场文化

校园推广策划篇(8)

早在日据时代,台湾岛内就建有半官方的农会组织,其性质相当于农民之间合作自助,在日本殖民政策引导下,也开展一些如发放甘蔗等农作物种子和辅导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等工作。二战结束后,这些农会组织由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农业处接收,历经改组合并,形成涉及金融领域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于1955年确立了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工作由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策划、委托各级农会执行的模式。当时台当局强令在岛内推行教育式农业推广活动,基层农会组织农民组织农事研究班,普遍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

台当局农业行政机构,包括“行政院农委会”、“台湾省农林厅”以及各县市“农业局”,都是以产业类别为依据设置的,农业推广工作多与农会辅导、乡村建设合设一个专门机构来推动,主要负责台湾各地区农业推广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

1965年,台当局颁布《台湾地区农业推广实施办法》,对于台湾地区农业推广宗旨、组织、业务、推广人员设置及经费运用等均做了详细规定,成为当时台湾地区农业推广工作的最高法规依据。至此,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组织体系已基本成熟,并逐渐完备,体制的运作完全以农会为中心。

上世纪50至60年代,台湾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以培育良种和改良化肥为主,以实现农业增产。到70年代,则调整为以普及农业综合治理、实现机械化为主,提高农民收入和福利为目的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80年代以后,借助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农业技术开始向微电子、自动化、信息化、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高科技纵深领域方向发展,新成果层出不穷。显然,仅仅依靠具有初高中学历水平的农会成员从事技术成果推广工作已远远不够。为此,台当局颁布《台湾核心农民八万农建大军培育辅导计划》,强调重视各区农民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的教育培训,以科技兴农为核心,培养具备农业专业技能及企业管理知识的农业人才,为实现农业增产,充分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这一时期,“台湾省农林厅”以及各县市“农业局”专门成立农业试验改良场下属的“农业推广课”或其他农业技术成果示范推广机构。一些大专院校也应台当局教育部门要求,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辅导机构,更多与农产品加工有关的民间科研型生产企业也开始涉及农作物生产导向的服务培训等工作。

1991年,台湾“行政院农委会”将岛内各地区农业试验改良场下属“农业推广课”扩编为“农业推广中心”,其负责事项包括农业研究成果推广、农业技术传播、农业产销、农地利用规划、农民组织辅导、农业资源维护、农业经营改善、农村综合发展、农业信息化、家政推广与社会教育、农民生活改善等。近年来,由于各地区农业改良场拥有较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专责的推广人力资源,台当局补助的技术成果示范推广项目计划几乎都通过这些农业改良场负责执行,并与基层农会甚至农民产销班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地区性推广枢纽。

为推动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台当局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大型研究计划,以加速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如为了推广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1997年3 月,台当局颁布《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提出设立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加强研究发展生物技术成果在农业领域的转移、扩散及应用,整合产、官、学、研的研究发展体系,畅通研究、发展、生产三者之间的渠道,修订生物性农药开发相关法令规范,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以花卉种苗、水产养殖、动物用疫苗、生物性农药、保鲜技术等方向为重点,并落实于产业发展,加强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并纳入植物种苗法新品种命名及权利登记范围,加强花卉新品种权利保护,以提高育种研发意愿,推动花卉种苗产业发展。

台湾各年度的农业科研课题均包括与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有关的研究课题。从每年台湾“农委会”主管的科技计划研究重点内容看,与推广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在农业政策方面,设有《农产运销制度、法规、批发、零售、渠道与市场的规划及评估研究》;在健全组织及人力资源,提升农业经验管理效益方面,设有《农民组织功能研究》、《农业推广体系研究》、《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农业人力资源研究》、《农民福利制度研究》、《农业金融结构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方面,设有《推动花卉种苗、生物性农药、动物用疫苗及水产养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在农产运销电子化方面,设有《推动产销与网络商城信息整合研究》、《农业自动化与电子化推动配合措施研究》、《农产运销自动化及电子化研究》。

从台湾“农委会”主管的农业技术计划实施结果看,安排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现有农业网站与农业推广网络系统评估》、《农业知识信息推广体系研究》、《农业推广远距离教学系统的规划》、《农业知识创新的传播研究》、《作物基因转移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上应用研究》、《生物性农药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生物肥料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加强花卉种苗产业发展研究》、《加强推动动物疫苗产业发展研究》,《农产品服务业自动化计划配合措施研究》、《加强食品工业技术及管理的辅导》、《灵芝和樟芝菌种发酵培养技术开发研究》等。

与时俱进,调整农业技术推广重点

依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内容,是台湾农业推广的一个重要特征。

进入21世纪,为应对加入WTO后外来农产品竞争加大的严峻形势,推动农业引进高新技术,台当局进一步加强农业推广教育及组织培训工作,提出“推动农民终身学习计划”,并将其列入农业发展整体计划中,对农业经营者、农业推广人员、乡村农民等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通过农业远程推广教育体系,为农民提供网络学习渠道,旨在通过加强农业推广教育,培养农民知识技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为建立并完善农业推广教育体系提供良好环境。

台湾农技推广的经费来源主要由政府提供经费、农会提供经费、推广事业的收入和专营企业投入这四个重要渠道。由于农业推广属于服务性工作,资金主要来源除了这4个途径外,募集收入也占有相当比重。对农民而言,农业技术的推广教育基本上是无偿的,这也是台湾农业技术推广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一时期,台当局开始积极鼓励民间企业积极参与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借以整合岛内产学研各界资源,形成农业技术产业聚落,加速研发成果应用于农业发展,提升台湾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如台湾“农委会”颁布的《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移转执行要点》,提出转移研究成果的技术或知识产权给予厂商时,应以该成果作价取得价款。技术成果移转作价原则以“农委会”资助研究总经费乘下列百分比收取:参与开发的合作厂商收取5%,未参与开发的厂商收取10%~15%;技术成果最终使用者若为供个别农家使用则收取5%,供农企业使用则收取10%~15%。

此后,“农委会”又制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明确了研究执行单位对于研究成果的运用,除特别规定外,以公平、公开及有偿方式为之,应用对象为台湾范围内学术、研究机构或企业团体,限在当局辖区内制造或使用。研究执行单位为“中央研究院”或公、私立学校者,应将研发成果收入的20%缴交“农委会”,除上述以外的执行单位,应将研发成果收入的50%缴交“农委会”,“农委会”所属试验所或改良场自行编列预算进行科技计划研究,所获得研发成果收入的50%应自行依据预算程序拨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其余40%分配予创作人,10%拨入“农委会农业发展基金”。

台当局有关部门认为,一项政策或计划的推动,若欲达到全面性成功,必须藉助业者的力量,要符合业者的需求,并唤起业者的积极主动参与,当局只起火车头或尝试的角色,建立各种“游戏”规则,因此在推动各项农业技术成果项目时均设立技术服务团,公示成员名单,现职及联系电话,成员均为该项目专业的权威人士,以大学教授、“农委会”、农业科研单位相关专家为主组成,确定非常明确的各专业项目服务范围,每个技术服务团均有自行编辑的技术推广服务手册,并配有本专业自动化项目的录像带供大家参考,以此调动业者积极参与。

此外,“农委会”还编制各项农业技术成果执行规范细则,如在推广农业自动化技术时,便详细制定了《农业自动化奖励项目与措施执行规范》、《传统农业设备改造为自动化设备执行规范》、《推动农业自动化辅导融资执行要点》、《农业自动化技术引进、发展及移转执行规范》、《农业自动化咨询服务执行规范》、《农企业申请农业自动化机器设备融资之认定标准》、《民营农业购置自动化技术或设备及防治污染设备或技术适用投资抵减办法》等,“农委会”每年度对这些计划重要成果绩效进行专家逐项认真评估,及时检讨得失,并写出具体的评估意见。

至此,台湾的农业推广体系已明显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形成农会、农业大专院校和试验改良单位以及公民营企业等推广系统并存的局面。

充分发挥农会推广农业技术的主体作用

从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看,仅靠台当局农业推广部门来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是行不通的,要靠农会组织提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台湾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基本上都加入到了相应的组织之中,并从中得到生产经营服务和生活帮助。整个台湾地区的农民组织分为四大体系,即农会、农民合作社、水利会和渔会,均是按台湾《农会法》规定成立的具有经济性、教育性、社会性和政治性四大功能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组织,在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农会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组织最普及的农民团体,在台当局的行政指导下,如今已发展成功能全面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民享有很好的声誉,颇得农民信赖,这有赖于长期以来农会为农民提供各种各样所需的有偿服务,贴近农民生活,了解农民的所想所需。基于这一点,台当局选择农会作为其农业政策的落实者和执行者,包括推广农业技术。台湾农民也借助于农会,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需求,从而保障自己的权益不至于受到侵害。

到2012年,台湾共有农会近400家,会员数目70余万,也包括成员不仅包括农民,也包括土地开发、金融、保险、投资、经销、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生产企业、一些法人组织机构等,农会在组织农民、提供服务、对外投资中积累了数千亿元新台币的资金。

台湾地区农业推广经费的30%至40%来自于农会,主要从各级农会的信用部和运销部的盈余中提取。台湾农会中的金融部门从每年所获纯利润中提取10%左右用于农业各类农业技术成果辅导和推广、培训、互助等。

农会具备农技推广的组织职能,深入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甚至家里,通过层层叠叠组织的力量执行农业推广教育计划,切实为农民、农村青少年和农家妇女提供农业科技新成果、生产加工新技术等,成为当地最高效的农技推广组织。台湾农会组织由三级构成,即县市农会、乡镇农会和村农会。具体的推广工作由乡镇农会的推广股、村农会的“四健会”、“产销班”、“家政改进班”和“示范农家”等农会系统的基层组织完成。以“产销班”为例,每个产销班由10多位农民组成。根据行业来分,包括水稻产销班、茶叶产销班、花卉产销班等,每个产销班有一位班长,往往都是农业生产能手,他们通常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先选择对象。

台当局通过农会推广农业技术时,首先由“省农林厅”将“农业推广教育辅导委员会”编制的推广计划下达给各市县“农林科”,然后由各市县“农林科”负责将农业推广计划下达给农会,同时收集农情,向上汇报生产中存在的推广问题,再将上级处理意见或新的成果反馈给农会。

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主要是按照台当局农业产业政策的方向、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通过推行“一乡一品”等策略,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某个产品在国际上有市场,要推广这一项技术,就对产品有优势的乡进行技术方面的补贴,让农会及时地组织开展方面的农业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适用的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这一推广方式成功地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促进了农业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而且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也对科研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校辅导农业技术成果推广

台湾推广农业技术成果的重要辅导系统是各大专院校所属的“农业推广教育中心”。上世纪60年代,台湾“教育部”规定,岛内所有农业相关的大专院校都必须成立“农业推广委员会”,并设立“农技推广教授”,并聘其为“农林厅”所属试验改良场的兼任研究员,定期与当地试验改良场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商讨辖区内推广工作方式与分工合作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旨在对内整合、转移、推广全校农业科研成果,对外提供实时农业技术信息,使其成为联结农业知识衍生与知识利用的重要窗口,建构一个以大学为核心的农业技术转移与实时信息的整合服务体系。“农业推广中心”所需经费由“教育部”依学校所提经费预算予以核定支付。

上世纪80年代,根据台湾“教育部”的新规定,各高校“农业推广委员会”改名为“农业推广教育中心”,由“农复会”经费补助实施“农业经济发展试验计划”,推动学校老师亲自下乡从事农业推广工作。这一做法开创了台湾各大学农学院及农业专科学校从事农业推广示范的先河。

以台湾中兴大学为例,1964年创立该校“农业推广委员会”,1983年改名为该校“农业推广教育中心”,1995年8月改制为“中兴大学农学院农业推广中心”,向内整合农学院各系所师资资源,其工作内容:一是办理农业推广教育;二是新技术开发推广;三是农业技术辅导,四是农业信息服务;五是农企业经营管理,六是其他相关推广业务。该中心本着发挥教学、研究、推广三合一的原则,配合台当局农业发展政策,以学校人力支持相关农业单位及团体办理农业推广工作,包括提供农业新知、开发农业新科技、农业生产技术辅导以及协助解决农民疑难问题等,其目的在于提升农民农业生产技能、增加农家收益、改善农村社会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繁荣农村经济。中心组织功能及近年来重要工作成果简单报告于后。

中兴大学农学院农业推广中心设有推广教育组、经营辅导组、信息服务组、国际合作组等,并与区域内农试所、药毒物试验所、台中改良场互动合作,创办科技推广刊物《兴大农业》,与区域内各县市农会保持联系服务,除正式工作人员外,还在各系所专任教授或副教授中遴聘聘任6名“推广教授”及9名“推广联络教授”,策划与协调推广工作,不定期因应各项农业产销班及个别农民所需,“协调推广教授”随时到现场参与技术咨询服务及协助解决问题。

建设农业技术园区

台当局于2003年2月出台《农业生产技术园区规划构想》,决定在全岛建设5个农业生物技术园区,包括屏东的“屏东农业生物技术园区”、台南的“台湾兰花生物技术园区”、彰化的“台湾花卉园区”、嘉义的“香草药草生物科技园区”及宜兰的“海洋生物科技园区”。此后又增加建设嘉义县“香菇专业生物科技园区”。为推动农业技术园区的发展,在《农业发展条例》中对园区的设置、管理、租税减免及土地取得等作了相关的政策规定。2004年还公布实施《农业技术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就园区管理、进驻园区的资格与条件、人才供应、资金融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作了说明。对进驻园区的农业生物技术业者在提供土地、温室、实验农场、标准厂房、水电通信及行政服务方面提供优惠措施。

目前各园区建设取得不同程度进展。如屏东县“农业生物科技园区”是全球唯一农业专业科学园区,占地面积333公顷,2005年3月开始陆续开工建厂。园区周边有多所著名科技大学、农业研究机构、丰富的观光资源以及特殊的人文景观。如大仁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台湾香蕉研究所、高雄区农业改良场、垦丁国家公园、北大武山、热带农业博览会等。该园区以植物种苗、功能性食品、种畜禽、水产种苗、生物性农药及肥料、动物用疫苗,动植物病虫害检定试剂及农业生物技术加值服务业等8项为重点产业未来最高容纳厂商数预定为120家,至少可达180亿元新台币,创造8000名就业机会。农业生物科技园区规划成为兼具研发、产销、加工及转运功能,以加速形成农业科技产业聚落,扩大高附加价值产品外销,并辅导邻近农场成为卫星农场,发展为高科技农业产业中心。

彰化县是台湾最早种植花卉的地区。为发展台湾具有潜力的花卉产业,台湾“农委会”辅导彰化县逐步发展起结合花卉生产、交易、展览、观光等多功能的“部级”花卉产业园区。规划面积82公顷,投入12.5亿元新台币,开发期限为2003―2007年,开发项目包括办理花卉博览会、建设花卉生产专区、景观苗木生产专区及花卉展售贸易中心。

台南县蝴蝶兰生产面积占岛内总量的近90%,并拥有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各项技术、优秀研发人才及整体性生产与行销技术。由“农委会”辅导当地通过举办国际性兰展等方式,逐步发展并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及生物科技人才的优势,设立具有花卉生产、育种、买卖交易、展览、研发等多功能的兰花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80公顷,投入20.6亿新台币。目前园区第一期23公顷开发建设已大致完工,并核准12家厂商进驻租地自建温室,6家已进场动工并从事生产;园区第二期35公顷开发建设正积极施工中,已有14家厂商登记进驻,招商顺利,反映园区的设立符合产业需求。未来园区将进一步加强整合兰花产业、统合台湾研究资源,促进台湾兰花产业再升级,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校园推广策划篇(9)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4-0029-02

校@媒体,简言之校媒,本文界定为高等学校宣传部、团委、学工部,或院系主办的面向校内外进行新闻宣传的媒介,系校官方媒介。科技推动变革,与社会媒体一样,校媒也经历着变革。校媒不再局限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闻网、微博、进而微信等新媒体也成为校园媒体的主要力量,新旧媒介形态共同架构起校媒。

1 传统校媒:报刊、广播、电视,三足鼎立时代逝去

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在媒介形态单一的之前,几乎支撑了校媒的全部。

校报,学校党委的机关报,曾历辉煌。相对于广播和电视而言,校报图文并茂、可保存、易携带、能反复阅读;缺点在于出版周期长、缺乏时效性、单向传播、信息容量有限等。

以缺乏时效性而言,校报一般为月、半月、最快也一周为刊期,新闻纸在某种程度上基本成了档案纸。校报发行也是一个制约因素,向上校报可以通过信箱和送达准确投放到教职工群体,但向下面向学生发行,即使报纸到宿舍,拿到校报的同学也可能随手放置,很难实现传阅,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面非常小。随着新媒体的冲击,高校纸媒在师生中的接触面逐渐变窄,接受程度有限。

校内电视融声画、文字于一体,形象直观、现场感染力强,时效性也较校报会好一些,但电视机在学生宿舍中的配置受限,校内电视在全国高校并不太普及。

校园广播,优势在于简短、快捷,时效性较强,在校园各主干道定时定位播出,具有强制性传播的特点;其劣势在于播出时间短,环境的嘈杂往往影响收听效果,固定的播放设备终端限制了其传播范围的广度,而播出时间的局限性又从另一方面限制了受众收听的自由度。

2 新媒体:新闻网、微信公众号之兴起和盛行

互联网,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突破于传统媒介,互联网具有双向互动传播特性,网民可以上网交流,发表意见,看法,是为一个飞跃。高校普遍建立了官方的新闻网站,新闻网分栏目而设,以消息为主体,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要闻常配以大幅新闻图片,可读性强。基于校园权威信息平台的官方属性,校园新闻网基本还处于单向传播状态,很少有见互动传播,故校园新闻网,就本质而言,更像是传统新闻媒体的网络化而已,只是在容量、时效、阅读便捷化上有所延伸。

真正实现校媒互动传播和全面普及是微信的崛起。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无疑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品牌的一张名片。微信是以智能手机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移动媒体,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全民尽用。就受众推广而言,微信公众平台覆盖几乎全校园化,全校友化,甚至于全家长化,辐射之广前所未及。很多大学校园已是全WiFi覆盖,受众阅读呈便捷性和碎片化。学生只要拥有移动设备,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教室、食堂、寝室,随时阅读。突破于传统校媒的是,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也可以随时点赞、留言,及时获取答疑反馈。

3 内容之较:新旧校媒各据阵地、各有专攻

无论新旧校媒,传播载体各异,形式有别,但内容永远为王。

相较之下,新闻网信息传播内容明侧重学校事务、会议及主要活动的报道,内容过于单一严肃,紧跟“上面”,脱离“下面”,对于校级重大新闻,包括行政工作、科研新绩、学生大型活动报道及时,观之则观校发展全局。而也是基于校级官网的定位,新闻网很少报道到院系的一些工作,往往忽略了一些基层的,很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就内容形式而言,由于大幅新闻彩图的视觉冲击,诸如“风暖柳绿开学季”之类策划性新闻的点缀,内容上兼顾些许活泼。

由于时效性很差,校报在内容上基本上已不算是消息纸,但消息之外还有通讯,校报作通讯,一直为其他校媒所难以企及。通讯,时效稍弱,要求深度。校报对校园教师、学生、机关中优秀群体,予以深入挖掘报道,弘扬主旋律,彰显校园风貌,意义重大。近年,也有大学对校园事件作策划、作深度报道,都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和进步。校报占据通讯,一则,校报阅读舒适,可以留存,长篇幅、需要思考的通讯和纸媒天生很搭;二则校报始,通讯始,经验丰富;三则校报记者团队的强大,校报学生记者往往可以代表校媒中最专业、最沉稳、最具深度和高度的采写队伍。

基于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微信公众账号在所有官方校媒中算是最不官方的,相对轻松和活泼。微信公众账号通常有一周新闻要览,推送关于大学校园通知,学校招生就业等方面的最新资讯,但资讯居其次,其内容更需要一些策划性,选学生一个感兴趣的点来拓展,征集,比如“开学第一天”“校园赏春攻略”等等,学生视角多一些。选题有互动,留言更显互动,尽管留言已经公众号筛选,但互动终有一见。碎片化阅读带来微信的普及和便捷,但与之相应,内容相对上也呈碎片化。虽然微信公众号也会推一些通讯,但内容上长期追求新、奇、巧的策划性,在通讯挖掘上,微信公众账号往往很难深入,而流于浅层面,加之载体本身的局限性,传播效果并不佳。

4 融合之变:新旧校媒的碰撞与发展

虽然新旧校媒都为校方所办,甚至同属于宣传部门的管理之下,但在具体采写、策划、上,很多学校还是各自为政。融合之路,必然是整合资源,而后资源共享。

融合之一,组织机构融合。打破原有校媒各自为政的格局,组建校媒中心。设新闻部、新媒体部、摄影部、视频部和编辑部等平行部门,统筹校园采编活动。

融合之二,记者团队融合。校报记者偏深度,视听校媒记者偏画面,新闻网记者偏时效,新媒体记者偏策划,各校媒记者团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合避免同质化浪费,形成合力,利于成长。

融合之三,内容生产融合。校媒中心召开全员会议,对于重要的新闻选题策划群策群力,而常规性新闻素材则由摄影部协同新闻部专职采集,而后分至于各部,各部就其平台,选择合适的方式,实现新闻生产在源头上平台贯通式的、全媒体化的运作。尝试“新闻事件导向型”运作方式,在重要校园新闻事件的信息传播中,以新闻事件为中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校园媒体平台优势,依据各部门校媒在时效性和受众互动方面的不同,以不同的时间和形式,对事件进行“深浅合宜”“厚薄不一”的新闻报道,围绕事件进行资源调配、流程再造、形式创新,努力形成“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立体式传播格局,全方面反映新闻事件全貌。

校园推广策划篇(10)

二、大学文化建设对高校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大学文化是大学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智力资源,也是大学品牌价值的核心内容。大学文化依附大学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跟随大学理念的变革而不断演进和传承。大学文化的发展是和高等学校的历史紧密结合的,一所学校的大学文化形成和发展,既有宏观中国教育史发展的大背景的综合影响,也有每所学校发展的特定地域、环境和关键人物的影响,每所大学都是一部独特的、连续的人类文化记录簿,独特的文化品格则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标识,也是一所大学生命力和活力所在。尽管各高校的大学文化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都可以分为大学文化的萌芽阶段、大学文化的发展阶段和大学文化建设繁荣阶段。作为学校重要的宣传媒介,校园广播电视的创作过程,也经历了“被动应对自觉记录主动策划”的发展演化过程。在大学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学文化的内容都是高校广播电视媒体的内涵支撑,校园媒介文化的党性、先进性、开放性、民主性、科学性等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校园文化的面貌和精神实质。因此高校广播电视节目的理念和内容仍然是占据首要位置,把握好高品味的大学文化内涵,对提升节目质量,提高受众认可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四、高校广播电视媒体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助力作用研究1.创立广播电视特色文化品牌。从校园广播和电视两大媒体入手加强对栏目策划和设置的思考,研究节目设置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助力作用。广播主要分为时事新闻类、国学经典赏析类以及结合学校的特色活动和感恩教育等进行专题报道;电视主要分三大类,分别是校史类专题、典型人物专题、以大型活动为载体的典型活动专题。注重深入挖掘题材,使栏目固定化、常态化。并使栏目策划贴近时代和生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会思考,辨别真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发挥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功能。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的多元化趋向更加明显,学生思想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播电视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功能体现显得尤为重要。广播电视通过引导舆论导向起到辅助教育与教育塑造的功能。3.培养广播电视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大学的核心职能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广播电视台作为学校宣传单位之一,也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设立大学生记者团,让学生参与节目创作,使大学生群体对校园文化中的教育理念的理解、接收在在创作的过程中完成,从而获得了对教育理念的深刻认同和主动实践。不仅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而且帮助学校完成综合素质的和品格行为的指导。通过视听媒体的报道、分析和评论,校园文化才能够深入师生,同时,校园媒体在对校园文化的深入解释、评判和不断思考中,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力,使文化内涵得到师生们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潜移默化中濡养大学精神,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向先进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上一篇: 中西文化论文 下一篇: 销售前台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