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4:29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篇(1)

具体实施过程

任何制度的实施不仅需要组织保障,也需要制度和措施保障。东北师大校医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仅完善组织保障,而且形成舆论导向,加大实施的具体举措。

⑴及时成立医改领导小组,提供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组织保障:2010年12月,省,市局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个案医院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书记、医务科、药剂科科长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基本药物实施的具体工作。

⑵全院培训,重点掌握核心概念,强化基本药物知识:由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首次全面推行,对于其中的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准确把握是医务人员实施的基本前提。为此,必须进行必要的院级培训,及时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明确实施的意义。而院级培训的重点应该围绕着“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制度”极其实施意义而展开,所谓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开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共分两部分,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基本药物制度是指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检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必须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于保证基本药物的足量供应及合理使用,改革现行的“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通过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的观念得以更新,从而正确引导患者使用基本药物。

⑶广泛宣传让每一位患者都知晓基本药物制度,是实施的基本前提:个案医院自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以来,多措并举,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制定长春市一、二、三批基本药物价格公示牌,基本药物知识展板、零差率政策展板。大厅显示屏滚动播出基本药物知识,并将新医改开出的“药方”即大力推行: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的主要5个方面(即定点生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使用)制作成红、黄宣传单,发放到来院就诊患者手中,并派专人到各辖区内,发放到各户居民手中,让社区居民都能认识到基本药物的利民实惠性和安全放心性,并能积极参与进来。

⑷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个案医院的药物目录,是实施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基本药物目录与各医院常用药物目录的含义是不一样的,长春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于2010年7月28日陆续出台了三批基本药物目录并有指导价。个案医院以此为依据,结合本院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就医特点,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核制定了医院基本药物目录,共286种,并打印成册,分别发放到每位医生手中;与此同时,医院面向医师、药剂人员等,举办多次专门的院级培训,要求医生严格执行医院目录及《国家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⑸统一招标,确定配货企业是提高实施实效的有效措施:个案医院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省内14家有资格的配货企业,同时分别竞价的方式来确定配货企业。医院重点审核质量、价格,质量方面重点看厂家的资质,最后确定医院药品招标目录,共486个品种。其中,基本药物286种,保证了个案医院所有药品都是产地好、质量高,但价格都不超长春市最高采购限价,确保患者用到的都是质优价廉的药品。这些药品来自14家竞标单位中的8家配货企业,分别与个案医院签订了药品购销协议书,建立了稳定的配送关系。

⑹及时调配,科学采购是提高实施实效的科学方法:在确定配货企业的前提下,及时调配、科学采购也是重要保障措施。为此,药剂科与临床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交流在药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及时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根据临床实际,科学的制定采购计划,做到库存不积压,又货源充足:一方面变过去的带量采购为带量和带预算采购相结合,质量价格数量兼顾;另一方面,药剂科与临床成立了药品质量评价反馈系统,定期对所用药品进行临床质量及疗效的反馈汇总,并及时调整采购计划。

⑺及时把握临床使用状况,适时调整、确保实效,是重要举措。为此,对医务人员一月进行一次《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培训,使得个案医院医生都积极选用基本药物,药剂科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月统计、排序,对用量靠前且使用合理的医生公示,并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

自2011年3月实施以来,个案医院基本药物的使用及合理用药水平大大提高,据统计,100张处方,用药总个数为240个,同比减少26%,基本药物增加50种以上,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数从48个降到35个,使用激素的处方数从10个下降到2个,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已经一定程度规范了临床用药行为。

⑻及时的数据反馈是推进国家基本药物进入社区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关要求,长春市卫生局规定1个月1次基本药物月报表,每月3日报上月的实施状况,包括就诊人次、销售额、处方均值等。见表1。

上面的数据显示,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个案医院就诊患者数增加,处方销售额下降,处方均值下降,说明老百姓药费负担减轻,标志着个案医院基本药物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实施目标基本达成。

实施中发现的问题

与国内已有的实施问题“基层医院国家基本药物的应用率偏低”[2]相比,个案医院暴露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监管不力、举步维艰等方面。

⑴监督不到位,药品奇缺:药品生产企业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各地标准不一,配送企业规模小,产品不全,集中度不高,从而引发药品短缺,廉价、量少、利薄的药品采购困难,而垄断的独家药品议价效果不明显,造成“连续多次并与多年配货企业联系,都不易采到指导价下的基本药物”的现象非常普遍,目前个案医院发现有50余种基本药物一次都未采到,诸如黄氏响声丸(12元)、舒筋活血片(1.5元)、麻仁润肠丸(3.2元)、胃乐新(9.9元)、诺氟沙星胶囊(0.5元)等等;括号内为指导价,究其原因,配送企业反映基本药物规格搞错了,或者是进价都高于指导价。

与其同时,近期出现的基本药物普遍涨价现象(特别是中成药)也造成一些丸剂的基本药物短缺(如百合固金丸等),一些抢救药(如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进价超出政府指导价。如何切实可行的政府指导价,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⑵医疗机构前景令人担忧:适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确给患者带来福音。与其同时,国家基本药物零加率销售也导致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下降,对于以药品销售额为主要来源的基层医疗机构,这是经营上的一个严重挑战,医疗机构前景令人担忧。

改进建议

基本药物目录及时更新:随着医药市场的发展变化,药品价格变化较大。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更新一次目录(建议每隔1年调整或者微调1次),如此才能确保品种齐全。

不断完善监督措施:建议国家医药主管部门加强监管措施,更好地发挥有效监管的作用。如,对配货企业实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药物品种、数量、价格实地查对,对基层医疗机构定期随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政府的补偿机制应明确,补偿款项宜及时到位: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了,医院没有利润,老百姓确实得实惠了,要想让这种实惠渡远流长,就得保证医院的生存,这就要求政府的补偿到位而且公开透明,是按社区38个编核准给补助?还是按基本药物的实际销售额?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措施。这样既解决了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又确保优质基本药物的充足供应,如此才能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得以更好地贯彻实施,既造福百姓,又能有效地促进医院、药物企业的快速健全发展。

总之,自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个案医院药物价格大幅度下降,大大减轻了广大患者的医药费负担,起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将人民的健康利益放首位,同时,利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契机,促进医院、相关企业健全发展,营造和谐社会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本刊讯.超四万家基层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

2丘海轶,张育娟,邱细梅.基层医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措施探讨[J].中国药房,2010,21(48):4602-4603.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篇(2)

1临床药学概述

1.1新医改背景下临床药学服务的增强“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新医改要求下的实施目标,临床药学服务包含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之中。其中在新医改的方案中对临床药学服务有如下要求:不仅医生要进行健康教育的权利,也要为临床药师提供相关机遇;处方点评制度将成为药师评定处方的相关依据,从而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实现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共享化;实现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对药品的用药规范予以重视,合理控制用药标准,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服务质量。

1.2临床药师的职业定位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转换了临床药师的职业定位形象,使其从单纯的提供药品服务者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者,这是新医改制度下的重点性项目。临床药师需要对工作途径与方法进行思考与选择,根据患者临床治疗的情况选择最为有效的用药方案,并在合理范围内行驶自身的相应权利,担负相应责任,与主治医师对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讨论,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同时,在基本药物制度中加入了药事服务费项目,这是对取消药品加成的转型,药师通过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性事故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负责,从而提高临床药师的职业责任感与道德意识,同时也是对临床药师的技术能力与理论知识的一项考验。

1.3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药品采购、药品配置以及药品供应是我国临床药师工作的重点,这是我国处于发展阶段的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自80年代起,本科教育展开,弥补了临床药学薄弱的缓解,对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指导性建议,然而在这一领域中药师与主治医师的沟通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在日后的发展中值得关注。

2基本药物制度概述

2.1基本药物制度的应用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我国基本药物被定义为医疗保险药物目录所承认的核心性药物,因此基本药物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其附属的相关制度均隶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畴内。因此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基本药物的安全性、价格适宜性以及临床有效性成为制度实施的关键性问题。医生在进行药物以及处方选择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以及疗效差异,从而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指导。

2.2基本药物

2.2.1存在的问题基本药物定价过低,而生产企业赔本销售成为其存在的主要性问题。一部分是由于罕见性疾病、特殊性疾病以及突发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因此部分药品生产厂家不愿接受此类订单进行生产,一部分是由于定价低的基本药物竞争力小于定价高的基本药物,因此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另一部分是由于生产的供应环节脱离药品使用环节信息链,因此易造成区域垄断性问题。针对这部分问题,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对其予以调整,将基本药物目录分为基层与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2.2.2基本药物价格定位由于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及区域自定采购价的指定,会导致其中的配送费产生差异性,而配送费包含于标价之中,因此产生了药品标价的差异性,因此基本药物的最终市场价则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态度,其在招标采购中所成立的价格是最终价格。

2.2.3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发展进程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医保甲类目录的药物使用率仅有十分之一,因此当二级与三级医院在指定相关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后,便会改变其用药结构。因此当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剩余百分之五时,便有了相应的应用空间。

3结论

3.1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对临床药学发展的促进性作用由于基本药物的报销范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欧美各国会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与考虑,商业保险接入临床药学中直接导致因人而异式用药。例如,在进行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制定的方案会因药品差价问题而咨询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而综合分析费用的报销问题,像疾病分期与分级、预后问题以及患者年龄问题均在综合考虑范围内,同时技术问题也是考虑的一个重点。因此我国在进行新医改时,基本药物制度的改进便借取了这一观点,同时在考虑到我国社会因素的前提下,对疾病治疗的临床路径进行改革,从而促进我国药学的发展。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篇(3)

中图分类号:R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311-02

1 基本药物的内涵、发展

世界人权宣言(1948)第25.1条规定:“每个人都享有自己及家庭成员足以维持健康的生活标准的权利,包括食物、衣服、住房、医疗与必需的社会服务”。在人权宣言中,医疗是维持健康的基本权利之一,而基本药物制度是对人类健康的最基本的保障措施,由此奠定了基本药物出现的必然性。

1975年,WHO总干事公布了一份关于各国药品领域存在问题的分析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引入了基本药物的概念。1977年,WHO正式将基本药物定义为“能够满足大部分人口卫生保健需要,人们健康需要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必要的、不可缺少的药品”,并制订了第一版基本药物示范目录。1979年建立基本药物行动规划,并于1981年建立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以确保基本药物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170多个国家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

2009年11月18~20日,WHO西太平洋地区在马尼拉召开专家咨询会,讨论2010~2015年西太平洋地区基本药物可及性的地区行动框架,旨在帮助会员国能够获得在价格上可承受的、确保质量和合理使用的、公平、可及的基本药物。我国现行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正是按照本次会议中行动框架的规定来研究确定的。

2 国际上一些国家施行基本药物的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国家纷纷建立国家基本药物行动计划。计划的核心是,采取一系列系统性的政策措施,最终保证个人对药物的可获得、可负担:包括精心遴选出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以采购、供应、使用、报销;制定基本药物临床指南作为培训、合理使用的依据;对基本药物的行动计划全程、公开监管,保证政策行之有效[2]。

2.1 澳大利亚:全民保险,政府与非政府结合 澳大利亚是实行强制性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政府将部分药品(大多是常规药品)列入全民医疗保险的处方药品即基本药物,保证了患者以合理的费用得到必需的药物治疗,并每年对PBS(药品津贴计划)基本药物目录进行一次更新。管理方面,澳大利亚有三个主要管理机构:治疗产品管理局(TGA),负责药品质量、疗效等方面的市场前评价和注册;药品津贴咨询委员会(PBAC)是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机构,负责审核、评价通过TGA的药品,并复审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品价格管理局(PBPA)是独立的非政府机构,审核药价的合理性,并对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价格进行年审[3]。

2.2 孟加拉国:施行16项标准法案 孟加拉国是较为全面的实施国家药物政策的国家,对药品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考虑。基于药物科学理论、政治和经济、以及国内医药行业的利益通过了16项基本药物政策法案的标准,指导所有在孟加拉国生产的注册药品以及新药的评价[4]。基本药物政策的目标是保证所有药物的政府采购、制造、质量控制、配给和使用都符合统一的法律和行政规范,它整合了公共和私有两方面的作用,结合传统和现代的医疗体系,力图成为国家卫生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肯尼亚: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20世纪80年代,肯尼亚因日益严重的药物滥用和误用问题,开始制定基本药物政策。为提高大众可承受能力,肯尼亚通过改进筹资和采购环节解决公共部门高昂的药费。例如:扩大国家医疗保险基金(NHIF)及其他保险的覆盖面,使保险包括尽可能多的药品,从而减轻个人的负担。为保证能够合理用药,卫生部专门出版了一本实用的临床指南综合袖珍手册,在调配时,除处方注明“不得替代”外,其余药物均可用较便宜的仿制药替代[5]。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篇(4)

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7所,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6所,乡镇卫生院21所(其中中心卫生院7所,一般卫生院14所,2004年,21所乡镇卫生院已全部上划县卫生局统一管理),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21人,拥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人员49人,编制床位1594张,实际开放1380张;有民营医院2家,核准床位70张;有村(居)委会卫生所(室)539所,从业乡村医生719人,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取得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2011年县级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1.6亿元,21所乡镇卫生院业务总收入1670万元。不存在承包、租赁、改制等影响公益性的现象。

1、逐步改变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强化组织实施。重点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止2012年6月底,免费为3.57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为4.33万名6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9700名孕产妇开展孕前孕后保健。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32.10万份,按总农村人口数40.8万计算,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8.67%。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加强慢性病防治,进行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管理病例4.15万人,糖尿病管理病例1.637万人,重型精神病患者建档0.566万人。加强健康教育,向社会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0万余份,发放健康教育手册10万份,内容涵盖疾病预防、健康保健、预防接种、生活常识等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等。

实施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一是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建立“光明·微笑”工程长效机制,为全县所有具备手术适应症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自2009年5月19日“光明·微笑”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以来,截止2012年6月底,我县累计为2494名白内障患者(2012年1-6月,共完成125例白日障患者复明手术,占全年任务数的107.76%)、95名唇腭裂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治疗。二是积极开展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工作,截止今年6月底共筛查和初诊先天性心脏病疑似患儿141名,白血病患儿8名。57名先心病患儿、8名白血病患儿赴省定点医院进行治疗(2012年1-6月,共有33名先心病患儿、2名白血病患儿赴省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分别占全年任务数的143.48%、200%)。三是在全县范围内为符合救治条件的尿毒症患者实施免费血透救治。截止2012年6月底,共筛查出尿毒症患者51名,其中43名患者享受免费血透救治。

2、摸清底数,扎实做好基层债务化解工作。

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坚持“谁举债谁负责、先清理后化解、先承诺后补助”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客观公正的态度,我县力争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用两年时间全面清理化解我县乡镇卫生院长期债务。一是摸清家底。我县已先期按照有关要求,对乡镇卫生院历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形成的债务进行了逐项、逐笔清理排查,待省实施方案出台后,全面配合有关部门对长期债务进行审定及锁定。二是逐步化解。配合有关部门将审核锁定债务从乡镇卫生院整体剥离,由县政府特设债务专户,统一接纳、登记、管理,按时间节点完成全部债务化解。三是完善制度。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卫生投入责任,足额安排发展建设的补助资金,不留经费缺口,严格制止新债。严格项目审批制度,计划未批准、资金未落实的项目一律不实施;已批准实施的项目,不扩大建设规模、不提高建设标准、不增加基层负担。

3、抓住关键,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

2012年,按照省发改委批复的投资计划,县精神病院建设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900万元,规模为8111平方米,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地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县政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完成了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即日可以开工建设;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面积1600平方米,总投资27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10万元。目前还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待县城规划修编调整落实建设用地后可开工建设。

(二)坚持多渠道补偿机制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我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其中: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补助资金。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县政府根据卫生发展建设规划,分年度实施。足额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房屋更新等补助资金。规划中兼顾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为基层发挥中医药的简、便、验、廉优势创造必要条件。

2、落实项目配套资金,顺利推进项目实施。县财政按照人均2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按照省、县8:2的比例配套,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基本药物制度保障机制。卫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数量和质量等进行绩效考核,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综合核定收支差额,基本工资全额保障。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综合核定。即,在核定乡镇卫生院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核定其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支出,对其经常性收入不足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财政安排补助。在核定乡镇卫生院经常性收支时,充分考虑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绩效工资等合理的收支增减因素,按编制、按任务,通过绩效考核,进行多渠道补偿。

4、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根据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相关规定,我县对乡镇卫生院按医疗收入的2%提取医疗风险基金,用于乡镇卫生院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赔偿。

5、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及时拨付项目资金。根据《省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项目资金具体使用办法,由有关业务部门实施后报相关考核验收材料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的项目进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下拨项目资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6、增加基药报销比例,提高群众受益水平。2010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参合农民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使用的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提高10%,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治疗,使用的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报销比例在此基础上再提高5%,最高报销比例不超过95%。基层医疗机构执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一般诊疗费已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执行新农合支付比例。

7、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含量。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将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对医疗费用的约束和费用结构的调整。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同时,也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2012年7月份,我县被省卫生厅批准为第二批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县。我县高度重视,启动召开了动员大会,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三)坚持竞争性用人机制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编办五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赣人社字[2011]215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了《县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改革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

1、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全县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单位21个,核定编制数505名(含精神病院70名),全县乡镇卫生院编制最多的藤田镇中心卫生院85名,最少的乡镇卫生院编制也有8名,按市编办核定的乡镇卫生院总数435名已全部落实到基层卫生院。

2、科学设置岗位,实行全员聘用。我县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岗位设置。在合理确定编制人数的基础上,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对聘用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并根据相关规定,凡2001年以来新聘用人员必须与用人单位签定聘用合同,实行五年一聘。对医学院校新聘人员五年内没取得执业资格人员一律解聘。

3、公开选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2009年以来,我县公开选聘了14名乡镇卫生院院长,今年我们将再次依据公开、公开、竞争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择优选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力争年内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都进行公开选聘。

4、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补充机制。一是完成了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借用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选调考试工作,目前正在办理有关调动手续。二是对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详细的摸底,制定了对长期离岗占编人员告知书,进行书面告知,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16名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了清退。三是在理顺借用人员、清退离岗人员前提下,对空编单位进行人员补充。急需、缺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一律按照政策规定向社会公开招聘。医疗、公共卫生人员应具备卫生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紧缺的专业也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优先招聘全科医师、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中医药人员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三年共招聘卫技人员179名。四是组织开展全科医师培训,转变基层服务模式。自2009年开始,根据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我县先后派出33名临床类别执业医师、1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全科医师培训班,参训学员涵盖了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

(四)坚持激励性的分配机制

1、明确职责分工,组织领导到位。一是为加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卫生、财政、人事等部门组成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绩效工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有序、有效推进绩效工资的实施。二是县卫生局会同人保局、财政局在每年年初制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综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明确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卫生局成立了绩效工资考核领导小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根据县卫生局制定的实施办法,结合单位实际,制定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和考核方案,上报县卫生局审核、备案。

2、坚持公开公正,民主实施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遵循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基础性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比例。

3、建立激励机制,考核监督到位。县卫生局研究制定了《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收入挂钩。同时出台了《县2011年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职工绩效考核指导意见》,主要是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医德医风进行考核,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职工月考核结果,作为上月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职称(务)晋升、分配、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主要依据。考核方案明确了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考核挂钩,注重综合考核评价原则,奖优罚劣,全方位监督。

4、统筹资金来源,财政补助到位。全县公共卫生机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绩效工资财政全额保障;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总额为600.6万元,其中财政保障经费为323.4万元,占53.85%,不足部分通过单位经常性业务收入和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给予全额保障,建立并完善了绩效工资多渠道补偿机制。

5、掌握时间节点,绩效发放到位。掌握绩效起始节点、发放节点和资金到位节点,确保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到位。同时,县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基层卫生院“年终结余利润的50%用于发展事业,50%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的实施方案。

(五)坚持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

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扎实有序地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我县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配送工作顺利进行。2009年12月24日,我县在沿陂镇中心卫生院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2010年,在全县其他6所中心卫生院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元月份,全县14所一般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县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卫生、发改、监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卫生局印发了实施基药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加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管理的通知”,建立了在全市卫生系统推广的“建立健全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清查摸底,为集中采购盘点家底。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清查摸底工作。一是摸清库存药品数额;二是摸清常用品种及规格;三是摸清常用药品使用数量;四是摸清原有采购渠道及供货商;五是摸清采购价格;六是摸清供货时间及退货程序。

2、培训宣传,为集中采购提供动力。针对基层卫生院现状,加大了宣传培训力度。一是宣传相关政策;二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三是开展三级培训,主管部门参加市级培训,机构负责人培训基药采购方针和审核、验收、付款等程序,药房人员培训网上采购操作实例及基药采购政策规定。

3、检查监督,保集中采购科学合理。一是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下基层开展调查,解决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主管部门将督查列入日常工作范围。采取季度常规督查、年度综合检查,日常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三是会同财政、发改、监察等部门开展督查。

4、通报点评,保集中采购持续发展。建立采购通报制度,对采购数量、品种、占比等进行统计、排位,定期通报;多次召开协调会议,收集基层医疗机构对方案实施的意见、看法,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向上级反映;同时利用会议进行逐个点评。各乡镇卫生院自实施基本药物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县21所乡镇卫生院网上采购药品总金额497.8621万元。其中基本药物442.3226万元,占采购药品总金额的88.84%。(上级要求是大于70%)。

(六)逐步推行乡村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1、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2009年12月24日我县在沿陂镇中心卫生院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县乡镇卫生院门诊人均药品费用为24.27元/人次,同比下降36.13%,住院病人均次费用476.29元,其中药品费用353.35元,同比分别下降24.63%、25.31%,门诊病人数增加7.81%,住院病人数增加6.27%,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更多医改带来的实惠。

2、开展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一是召开了启动动员会议。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这项民生工程,2012年2月16日,我县召开了由县医改办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乡村医生代表、局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动员大会。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二是制定工作方案。会议结束后,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县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方向、实施步骤、实施时段等。同时,为保障乡村医生实施基药后,其个人收入不下降,县新农合管委会制定下发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方案(试行)》,将乡镇卫生院、实施基药并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确定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将一般诊疗费[乡镇卫生院10元、村卫生室6元。包括现有门诊挂号费、门诊检查费、注射费(含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输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医技检查费、列入门诊统筹补偿范围。三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模式开展。2012年3月份,县卫生局对全县217个行政村的所有卫生室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摸底结果和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确定了藤田镇杏塘村卫生室、沿陂镇水东村卫生室等67个村卫生室为我县实施基药的试点村卫生室。

3、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投资27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79.6万元),对接省里统一规划设计开发一体化的业务系统,实现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用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基层业务应用,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方便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科学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药品和实时结报医药费用服务,有效落实医改措施、监测医改效果,提高管理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和管理。县卫生局每年均组织1-2次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乡镇卫生院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乡村医生会议,每月派人到村卫生室指导,年底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和奖惩的依据,极大的提高了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的不足

三年来,我县医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卫生局机关人员编制不足,县农医局所需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2、健康档案等资料管理难度大,实际操作不便。目前,我县的档案均为手工纸质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和慢病档案暂由村级卫生室管理,方便日常的随访管理,在集中体检、复查迎检考核时再统一交到卫生院填写、补充和完善。如果集中放在卫生院,不便于日常随访。孕产妇、0-36个月儿童和预防接种档案则统一放在卫生院管理。

3、服务对象配合不到位。例如体检的问题,虽然多次通知通告,仍有不少对象不来参加,特别是城区的退休人员(许多单位每年会组织到县级医院体检),农村的部分60岁以上老人还常年在外务工;而60岁以下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很难配合进行跟踪随访,特别是城区各单位的在职职工,即使有病也是直接到县级医院找专家,不会到社区或卫生院(所)登记建档和随诊。

4、乡镇卫生院职工绩效考核奖励方案还有待完善,分配机制不灵活,职工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5、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体化管理阻力大、乡村医生积极性不高、乡村医生补偿比例偏低、部分村乡村医生年龄偏大和服务能力偏低等问题。

6、卫生人才结构和素质等方面还不尽合理,特别是卫生管理人才缺乏。卫生管理人员普遍未系统学习过现代医院管理知识,多数管理干部来源于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培训,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需要。

7、卫生医疗机构中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中初级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从经费、政策和工作环境方面重点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重点要加强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扎实抓好新农合工作,不断提高住院病人的实际补偿比,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进一步细化措施,创新方法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各项工作,强化督导与考核。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篇(5)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1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47-01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重大民生工程。根据国家、自治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文件精神,于2011年4月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 基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定的一项重大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涉及基本药物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推销、检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调整、生产供应保障、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全部配备使用医保报销、财政补偿、质量全监管以及绩效评估等等相关政策办法。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是使老百姓从中受益,获得实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较大,群众用药习惯也不尽相同,一部分群众长期养成了偏好新药、贵药的习惯,这与基本药物的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特点可能会发生碰撞。为鼓励百姓首选基本药物,应该加强对基本药物科普知识的宣传,促使群众转变观念,养成首选基本药物习惯。加强基本药物知识培训。帮助医务人员了解和形成科学规范的用药观念,主动履行基本药物告知义务,引导群众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同时通过降低基本药物自付比例,以市场机制引导群众使用基本药物。

2 使用基本药物能得到的实惠

患者使用基本药物,能够从四个方面获得实惠。一是安全有效。基本药物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是经过全国数千名医学和药学专家根据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证据遴选出来的,再由政府在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组织专家对基本药物的生产厂家和和质量进行了遴选,并实行统一配送,药品质量有保障;二是避免药物滥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规定要求医师把基本药物作为临床首选药物,按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和处方用药,通过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保证基本药物合理使用。三是方便可及。基本药物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使用,群众在零售药店都能买到。四是节省费用。使用基本药物,患者个人的医药费用负担比例大为减少。

3 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工作情况

为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初步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思路,落实财政补偿和医保支付政策,新农合基金与县、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及时结报。自治州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所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

4 实施统一网上采购药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4.2 医务人员对目录中的药品存在不熟悉的现象。

4.3 网上采购环节问题较多,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不太了解基本药物网上采购采购和配送细节和程序。

4.4 配送基本药品不到位,一些价格便宜的药,临床必需的抢救药,用量不大的小品种,虽有多家中标,但因利润空间有限,不能正常供货,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

5 几点建议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篇(6)

答:2006年6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牵头、16个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文件的制定。2006年10月23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总理于2008年4月中旬主持召开了两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各界代表的意见,提出医改要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本届政府成立后,副总理多次主持会议研究医改文件的修改完善,提出了近期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及其工作要求。在医改意见的形成过程中,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也多次听取工作小组的汇报,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建议和意见。

在两年多时间里,工作小组深入各地进行了大量实际调研,专题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委托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开展独立平行研究,同时在网上公开征集建议方案。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意见》。2008年2月29日和9月10日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对《意见》进行审议。

2008年9月底,《意见(征求意见稿)》分别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及派、人民团体的意见,并于10月14日-11月14日,全文向社会公布,问计于民,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共收到31个省(区、市)和72个国务院部委(机构)及8个派、人民团体的反馈意见。收到群众意见35929件,其中网民意见31320条,传真584份,信件4025封。

工作小组对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逐条分析,本着尽可能吸纳的原则,对《意见》进行了190余处修改,不少好的意见被吸纳到文件之中。主要包括:一是增加了改革的近期目标。二是针对农民工、老年人等群体反应强烈的医保关系接续和异地就医报销问题,增加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等内容。三是针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建议,增加了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重视护士和护理工作、增进医患沟通等内容。四是针对基本药物定价和供应方式争议较多的情况,将“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修改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将“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给地方操作留有空间。五是对《意见》第五部分进行了修改充实,使五项重点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更加清晰。六是针对反映《意见》文字不够通俗的意见,对文字进行了上百处修改,力求表述更加准确、易懂。同时,为增强《意见》的可操作性,根据国务院决定,起草了《实施方案》,相当一部分对《意见》的修改建议在《实施方案》中得到了反映。对于一些更具体的建议,将在今后陆续下发的操作性配套文件中予以研究、采纳。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审议并原则通过医改文件。2009年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医改文件。

因此,《意见》和《实施方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汇集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反复论证修改形成的。

问:请介绍《意见》和《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意见》与《实施方案》的起草,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贯穿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在基本原则上,一是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是坚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与现阶段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注重逐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完善制度体系。

《意见》和《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一致,主要任务各有侧重。《意见》着眼长远,突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提出深化改革的任务和策略;《实施方案》立足当前,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明确2009-2011年三年内落实改革任务的具体措施。

《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一个目标就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就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构建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八项支撑就是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与人才体制机制、信息、法律的建设,保障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将使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普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总体上看,医改方案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改革的理念上,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一重大创新,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确立了改革的思路,既借鉴了国际普遍经验,又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对于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在改革的原则上,明确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一方面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另一方面,强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在近期改革的重点上,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从国情和初级阶段的特点出发,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全民医保;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提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降低药品价格和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提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城乡群众不出乡村、社区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在改革的基本思路上,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第一次突出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蓝图的整体设计,同时,提出近期从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入手,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五是在改革的方法步骤上,强调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方案中一些重大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中央明确目标取向和基本原则,鼓励地方试点探索。

问:这次医改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哪些实际措施,作为普通群众,从改革中究竟可以得到多大的实惠?

答:医改方案就是要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主要有四点:

一是平时少得病。从2009年开始,国家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按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努力使群众少生病。

二是得病有保障。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逐步扩大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方便医保报销,努力降低医疗费用个人支付的比例。

三是看病更方便。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力争使城乡群众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利用市场竞争,促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努力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缓解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状况。

四是治病少花钱。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基本药物定价、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障报销的相关政策,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大政府投入和监管,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努力减轻群众的用药就医的负担。

问:请问在今后几年内,政府将增加多少卫生投入,重点投向哪些方面?

答:为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级政府都将努力调整支出结构,落实《意见》及《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初步测算,未来三年,落实医改方案中的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3318亿元。主要用于:

一是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三年内,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

二是支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给予合理补助;大力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对其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建设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和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

三是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健康检查,慢性病、传染病防治指导等。支持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此外,各级政府还将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政府加大卫生投入,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逐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问:近期重点提出,三年内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请介绍这个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实现目标的措施。

答: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和提高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是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的重要途径。制定这样的目标,既考虑了群众的实际需求,也考虑了各方面条件的可能。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也已逐步完善。考虑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行的是自愿参保,另外还有商业保险和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因此我们把目标定在2011年均达到9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下主要措施:一是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二是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是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四是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问:请介绍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答: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为了保证群众用药安全可及和价格低廉。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首次提出,目前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形成地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规范用药行为,保证用药安全,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基本药物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二是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需要强调的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不等于群众患病后只能使用基本药物,医疗机构在优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将根据病情的需要使用非基本药物。

问:请介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义和主要措施。

答:目前,群众宁愿花更多的钱去大医院看病,也不太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对服务质量不放心。医改方案提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方便快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群众看病,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把常见病治疗解决在基层,减轻群众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实施方案》提出从四方面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央重点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和困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鼓励通过医疗资源重组、社会力量办医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开展定向培养、执业医师招聘,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大幅度增加全科医生数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政府负责其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经费,并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四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巡回医疗、上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绩效考核。

问:请介绍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含义,有什么措施保证均等化的实现?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保证全体城乡居民均能够免费或只需少量付费就可获得安全、有效、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角度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目的在于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努力使居民少得病。

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处置、院前急救、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出生缺陷防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精神卫生、采供血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与区域差距大,卫生机构服务规模、能力和水平差距大。因此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一个较长期的任务。当前,在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内,国家选择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服务。地方政府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财力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重点加强目前比较薄弱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二是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责任。明确并落实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和任务。三是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四是加强规划和管理,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五是改善服务,制定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开展面向人群的主动服务。

问:公立医院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请介绍这项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有哪些措施能够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答: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群众看病就医主要选择到公立医院,因此它成为医药卫生行业众多问题和矛盾的交汇点,改革涉及到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治理结构、补偿机制等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难度很大。同时,社会各界在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具体途径方面有不同看法。公立医院改革必须积极而又稳妥进行。因此,国务院决定分阶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当前主要是抓好改革试点,具体步骤是:2009年,制定试点方案,选择若干城市和公立医院开展试点,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2011年逐步推开。

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二是推进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形式;三是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积极稳妥推进部分公立医院转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通过改革,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满意的医疗服务。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篇(7)

一、中国医改的内容――四项改革

(1)理念创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为公共产品。以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城乡居民的社会问题。新医改方案则体现了公益性。包括最低收入阶层的全民,将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权利,也标志着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2)全民医保:缓解“看病贵”顽疾的良药。中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目的在于实现医药费用的合理分担,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最核心的措施。(3)服务均等:首次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新医改规定城乡居民享受统一卫生服务。(4)医药分开: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遏制虚高药价。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医保药物将实行统一招标、配送,将规范药品流通,遏制虚高药价。增设药事服务费,推行医药分开。

二、美国医改流程分析

(1)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政府扩大Medicaid和SCHIP计划,强制大中型企业必须给职工购买医疗保险,对小企业提供职工医疗保险补助。实现全国保险交换,允许民众可以从国有和私有公司中自由转换或购买保险。(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广标准化的电子医疗信息系统,减少医疗保健成本。确保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好的医疗服务,包括预防和慢性病管理服务。改革市场结构以促进竞争。(3)提高税收,增加政府收入。奥巴马医改准备金的一半将来自于税收的增加:一是奥巴马在预算案中要求国会提高富裕人群的所得税,将这部分政府收入用于医疗保健领域改革,确保更多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相关服务。二是奥巴马还打算对企业实行“排污超标购买制”。医疗改革的另一部分资金将来自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产生的结余。

三、中美医改方案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共同缺陷:人口基数大,贫富分化急剧,支付不起医疗费用的人越来越多;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日益增多,但政府在该领域的支出不足;医疗效率低下。以下就医改方案实施后中美两国的医保流程进行对比分析:

1.医保资金的来源。中国的医保资金主要源于个人缴纳和政府补贴。政府一方面加大对个人的医保补贴,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另一方面增加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美国的医保资金来源主要为公司缴纳以及政府补贴。

2.病人看病的流程。在中国,医生根据病情开出药方,病人根据药方去药店买药,然后凭借发票向保险公司报销。在美国,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做出诊断,接着按照保险公司开列的各类药单,开出仅在上面存在的药方,不得随意开取其它药方。

3.对药品价格的管理。药品的价格在整个医疗卫生成本上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开放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能够大幅度减少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中国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降低药品价格: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遏制虚高药价;增设药事服务费,推行医药分开。但此类措施并不能根据解决医生与保险公司、医生与药厂以及保险公司与药厂互相勾结、贩卖昂贵药品的行为。美国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降低药品价格:推广标准化的电子医疗信息系统:改革医药市场结构以促进竞争;允许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从其他国家以更低价格购买安全和有效药物。这些措施从成本上降低了药物价格。

4.监督方案。在中国,政府虽然主张医药分离,管办分离,仍然没能提出有效的措施来限制药品价格的上升以及医药行业的腐败一这是中国政府改革的重点。美国医改方案规定:美国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超过财政预算的那一部分由富裕阶层承担。比如奥巴马在预算案中要求国会提高富裕人群的所得税,将这部分政府收入用于医疗保健领域改革,确保更多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相关服务。

四、美国医改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篇(8)

医改方案提出的基本思路是“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四个组成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是此次医改方案的一大亮点,“在方案中的第六项――‘加快医疗保障体系’,这不单是亮点的支柱,而且它最清楚,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看懂。”

医保体系:责任明确分担合理

《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还提到“走向全民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究竟如何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国家新医改课题组组长顾昕谈到:“它建立在现有的已经存在的三个公立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再加上城乡救助制度。三个公立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农村合作医疗。这三个都是民众要缴费的,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补助,其中城镇职工医保政府没有给予补助,是由用人单位支付一部分,但是国家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也相当于政府补助。这三个医疗保险的筹资渠道是多元的:国家、单位、个人都掏钱,这里表述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具体到每一个是不是非常合理,另当别论,总之大家都掏钱建立医疗保险体系。”

全民医保解决看病贵问题

顾昕表示,新医改的最大一个亮点在于走向全民医保就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看病贵就是一次支付的钱数额巨大,有些患者可能支付不了巨额的医疗费用,而有些疾病治疗起来费用是比较高的。有了医疗保险费用风险就可以分摊了。慢慢随着筹资水平、保障水平的提高,看病、吃药的费用大部分由医保机构来支付,就可以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了,这个道理很明显。所以走向全民医保是非常重要的,是改革的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上方案写的非常清楚,这个‘亮点’的颜色非常明确,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红’。”

医保基金的功能:筹资 购买

医保机构来支付大额度的医药费用。顾昕认为,医保的功能首先是筹资,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其次是解决医疗服务的购买问题。“医疗服务必须充当‘团购’的角色,如果个人去购买医疗服务,费用就会比较昂贵,很多患者会认为医院多开药、开贵药、检查太多,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想办法‘团购’就可以解决。以个人和医院、医生交涉恐怕问题比较难以解决,那么就用“团购”的办法来解决。医保机构就是把钱汇集起来,扮演‘团购’的角色。用通俗的话讲,‘团购’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商讨降低医疗费用,降低费用的能力和方式就可以多元化了。换句话说医保的付费机制改革。这是重要的一环。拥有资金、如何付账,极大的影响了医疗机构的行为。我们总是抱怨医疗机构行为不合理,那要如何促使医疗机构合理的行为?最重要的是要合理、科学的付账。拥有资金并能想办法引导,这是一个很适合的应用方法。”

付费机制改革是医保的重要一环

顾昕认为,付费机制改革是医保重要的一环,“这个问题也写入了医改方案,第六项就是要进行全民医保。医保的资金筹集到以后还要想办法合理支配。这个放在医改方案的第十二项,说的是监管,其中起草报告人认为如何支配医保的资金是应当对医疗机构形成一个有效约束机制,这是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这个理解是否恰当我觉得可以商榷。但至少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监管。我认为这是一个买卖,购买的一方要想办法如何买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其买得十分符合参保人的利益。医保机构是参保人的‘代言人’或者说‘经纪人’,是要替参保人的利益说话的,是要想方设法将医保资金支配好。而这个办法就是改革付费机制。”

顾昕提到,“现行的付费机制是按项目付费,这个机制普遍评价不好。按项目付费就是数帐单,帐单拉长,就要派人审批,审批中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了‘扯皮’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改革付费机制。医改方案中提到:‘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机制,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付费等方式,建立激励与奖惩并立的有效机制。’我认为这是改革的大亮点。”

医疗机构体制如何完善?

对于医改总的指导思想顾昕解读道:“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分开”,这四个分开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换句话说这是党的政策。这个政策是非常英明的。管办分开就是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确实写进了意见稿,“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第七项,建立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这一段话意思就是说医疗机构体制现在存在效率低、较为不规范的问题,需要想办法解决。”

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

方案中提到“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顾昕认为,所谓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医院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它要独立的为他的决策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不是任何机构的下属或者上属。顾昕提出:“现在很多公立医院是各地卫生局的下属、直属机构,当然还有部属机构,像北京医院都是部属的,换而言之就是是政府机构的下属,由上面来任命,虽然也有法人代表,但是能否真正的独立呢?这很难讲,因为医院的很多决策都不是自己做出的。”

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医疗机构用药来源问题,顾昕认为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十分有必要。“现在公立医院用药是通过招标。不中标的东西不能乱用。而曾经的一次‘齐二药事件’,病人住院使用了招标通过的药品引起死亡事件,事件发生后家属医院、药厂、用药的配送商,却惟独没有卫生厅,而事实上在程序中,药品招标是由卫生厅招标办负责的。医院用药是被指定的,而卫生厅招标经过的多项程序,大批的专家表示药物没有质量问题、疗效较为显著,那怎么能只责怪医院呢?这个典型案例就说明了现有的制度不是独立的法人。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比较可行,理事会由公立医疗机构的利益相关者组成,这个和企业董事会的组成略有不同。假定是公立的医疗机构,建立、出资者就有权任命理事成员,但不是所有理事都由他任命,出资者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可以任命几个理事来代表自己,还有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我们的雇员,医师代表、护士代表等。当然可能还有社区代表、公众代表、药品经销商代表等等,就是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理事会。理事会聘请管理

层,换而言之就是院长和其他管理层都属于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干部。现在有些媒体报道很多院长抱怨自己四不像,既不是干部,也不是经理人,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其他的职位,角色界定十分模糊,这就体现了改革中不顺利、不规范问题。他们的准确角色定位十分必要。”

管办分离办法成为新期待

推进管办分离,能够促进我们医药卫生的监管体系的改革。新医改方案中提到,要求医院加强监管体系的完善,卫生行政部门要成为全行业的管理者或者监管者,成为监管者的前提条件是管办分离。“监管者不是任何人的上级,监管就是裁判员,包括制定规则。管办分离,一方面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医药卫生监管体系的改革,这是一箭双雕之举。”顾昕对此举表示十分赞赏。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济宁医学院院长吴广华认为,只有管办分离公立医院才能焕发活力,“现在部分公立医院的院长不是在担任院长,而是在担任官职,他们总是想办法稳住自己的位置,甚至谋求将来在政府部门充当何等职务,这恰恰是医疗卫生体制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弊端的体现。”吴广华认为,院长和官职是两码事。官是政府官员,负责制定宏观政策;而院长应该是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分子,负责微观管理。医疗机构改革的重点包括三大方面,即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但是,目前医疗卫生行业还是在实行计划经济中的套路,从院长人选的任免,到医务人员工资标准的制定,再到医疗机构产权的归属,全都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这个“婆婆”说了算。

吴广华强调说,医疗机构不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彻底脱钩、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难以焕发活力,新医改方案提出的目标也将不可能实现。

医药分家难几分

医药分开应率先在社区医疗机构中试行

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认为,“医药分开”呼吁了很多年,但因无法解决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而迟迟不能付诸实施。目前,药品销售零差价陆续在全国社区医疗机构中推行,为试行医药分开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北京的3000多家社区卫生站、2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价,这对北京的医药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徐军建议,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的社区卫生站中,不要再设置药房,要把这部分药房的功能转由社会零售药品企业来承担。如果坚持零差价的话,可以把差价补贴给社会零售药品企业。

同时,应继续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最基层的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人群,要先行实行医疗保险,满足这些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另外,允许社会零售药品企业和民营医疗机构公平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谁来给药品零售企业应有的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说,他最关心的是新医改方案推行后,药品零售企业的命运如何。遗憾的是,新医改方案对药品零售企业只字未提。

目前,我国80%的药品销售份额被医疗机构所垄断,社会药品零售企业只占整个份额的20%。由于医药不分,以药养医成为药价虚高的根源。同时,医疗机构还垄断了公费医疗以及医保定点的资格,进一步制约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强化了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在药品零售中的垄断地位。老百姓看病贵在所难免。

“我认为,衡量医改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广大人民群众对‘医’和‘药’这两种产品的价格及服务的满意度。”谢子龙说,医药市场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最后一个有着浓厚的计划色彩的堡垒,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四个分开”,是打破这个堡垒的必由之路。

谢子龙建议有关部门在修订新医改方案时充分重视全国34.1万家药品零售企业在平抑药价、为老百姓提供便利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给予药品零售企业应有的肯定,而不要再让药品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收支两条线和总额预付制的探讨

在基层的卫生医疗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核定任务的基础上探索收支两条线和总额预付制的两个办法。收支两条线相当于政府行政干预的手段,总额预付制是通过购买服务实现医院的盈利,这两种方式从本质上讲,应该说是有很大的差异,或者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现在同时被列入医改可以探索的方向,这是为了平衡来自不同方面观点的结果。但是这样两个相互有矛盾的路径放在同一方案中,是否会对以后方案实施带来影响?

付费机制需引入竞争

顾昕认为,其实基层也好、非基层也好,公立医疗机构的运作道理都是相同的,也不存在基层另一种机制。如果我们对基层实行收支两条线,这是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建立一个行政化体系。实际上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让医院成为独立的法人,为他自己的决策来负责,这是一种市场机制,要让它竞争起来。所谓有竞争、有活力,每个医院都是独立法人,大家一视同仁、一起竞争,哪家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好,资源就多,哪家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不好,资源相对就少,所有医院倒是应一起为更多的人好好服务。

顾昕表示,如果推行收支两条线,这是行政激励措施,社区医院继续自己收费,但是收到后就要把钱交给行政部门,由行政部门再进行分配。这样的管理体制有些人称之为“财务管理体制”,会出现体制混淆。实际上它是不同的组织来配置资源,这是行政化的方式。如果作为一个机构,单独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内部有一个科室是管收费的,而另外一个是管支配的。一个组织内部收支两条线管理,这是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因为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不同组织之间的资源配置体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对于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制,顾昕认为,这两种服务体系的预付方式并不相同。政府花费钱财来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在此同时也要进行基本医疗服务,这两笔经费放在一起,再向某些机构来购买这两类服务,采取总额预付,这是一种购买方式,这和行政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不太一样。当然具体来说,总额预付这种购买方式是否合适,能否有比它更好的方式,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有竞争性的按人头付费’比总额预付制这个方法更好,如果总额预付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机构所在的地方,周围有多少人,就给一笔固定的额度,这个总额预付就没有竞争性,除非这部分人流动性较大,另外一种是在固定的环境下,预付的质量问题就没有竞争了,也就没有保障了。参保人可以选择医疗机构作为定点,谁吸引的人多就给的额度就高,这样就能促进竞争。这是两种不同的机制。这两个不同的机制现在都可以探索。”

收支两条线的实施存在技术问题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余晖表示,如果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只靠各个政府直接举办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远远不够,那么就要发挥现有的存量资源,包括其他的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党政机关办的医院等,都应该视为为社区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很明显现在这些医院的产权不属于卫生体系管理,那么未来建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时候,作为一个卫生行政部门如何对这些机构进行收支两条线呢?这在操作上和技术上,也是没有办法执行。

除此以外,既然要管理这些医院,如果以所有者的身份来进行管理,那么肯定是没有办法履行意见里面赋予卫生行政部门未来对全行业进行监管的职责的。监管必须是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完全分开,否则没有办法保证监管的中立性。“这次《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实施方案中专门提到了医疗机构监管司,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同时执法监管这些医疗机构,这涉及到监管这碗水如何端平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模糊点。”

基本药物制度是否重返“计划经济”时代?

10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布,其中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论述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意见稿》表明:政府将统一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统一制定零售价,并且规定各类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同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药物报销目录,明显提高其报销比例。可以看出,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均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以政府为主导”是《意见稿》所描述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针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一方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定点生产、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强制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医改所必须坚持的“管办分离”的基本原则不符,并且很可能导致医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时也为权力寻租行为提供了客观条件,有重返“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代之嫌。

基本药物制度的产业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无疑将会引起医药行业一次巨大变革,制药企业将逐渐分化为两大类,即专利药或创新药生产企业与非专利药或普药生产企业。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坚持的“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方向有其必要性与现实性,但为保证其顺利实施,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阻力,提前制定应对之策。

“保证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总目标决定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其“公益性”,而要坚持“公益性”,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众所周知,市场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却很难自发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对于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来说,更是如此。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也早已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但由于并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同时与之配套的政策也未落实,导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起到保证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和降低居民药品费用支出的作用。而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与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滞后,则是造成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流于形式的更深层次原因。

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与实施必须与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同步推进。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已日渐明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基本合作医疗保险的“三险合一”,报销比例不断提高,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而以“政事分离、管办分离、医药分离、赢利与非利性医院分离”为指导原则的医疗体系改革却举步维艰。《意见稿》中并未明确提出针对医疗体系改革“四分离”的具体措施,如果医疗体系的改革不能实现“四分离”,那么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从有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企业的报道来看,定点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积极性很高,但试点医院并不积极,在政府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强制提高试点公立医院基本药物的用量显然不能持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对于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的巨大影响。

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定点生产企业和统一配送企业的确定直接关系到部分企业的生死存亡。为了使产品能够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了能够成为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企业,为了能够成为基本药物的配送企业,一部分企业肯定会不惜代价对重点政府部门与重点工作人员进行公关,如何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则是对政府部门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实践证明,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的制衡机制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基本药物目录、定点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选择标准、评估过程以及最终的评估结果必须要通过信息平台予以公开,并且接受相关企业、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的监督。同时,招标定点生产和配送企业的周期不宜过短,否则一方面企业疲于应付,将增加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与生产规模的扩大,2~3年为一个招标周期比较合适。

如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统一采购、定点生产与统一配送以省为基本单位,很容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条块分割的医药市场,不利于医药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所以,建议国家基本药物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购、定点生产与统一配送,这样企业也容易形成规模、降低生产成本,造就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无疑将会引起医药行业一次巨大变革,制药企业逐渐分化出的专利药或创新药生产企业与非专利药或普药生产企业获利方式势必不同。专利药生产企业主要依靠大量的研发投入,通过新药上市后的较高定价来获利,而非专利药生产企业主要依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来获利。前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药研发能力,后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产规模。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篇(9)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着力推进的五项重点改革之一,是要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群众公平享有安全、有效、必需、廉价的基本药物,促进健康公平。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关政策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制定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方案,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如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实行基本药物招标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由省指定的药品集中采购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并由省通过公开招标遴选配送企业。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在省级招标平台中标药品生产企业中遴选药品和配送,并以区为采购单位,签订购销合同,确定配送企业;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同步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招标平台确定的药品品规的基础上,由各民营机构自主采购。

(三)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价格政策。国家和省规定基本药物目录共599种。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形成统一的药品采购价格(含配送费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采购价格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步实施基本药物统一价格销售。

(四)完善基本药物使用财政补偿机制。区财政部门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省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财社〔〕132号)和《市政府批转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府〔〕149号)等文件精神,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行机制,要按常住人口,核定任务、定编定岗,核定经常性收支,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机制。

(五)完善基本药物医保支持政策。按照国家要求,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继续鼓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过渡,引导参合人员首选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六)强化基本药物使用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对基本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按照省要求,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实施45天后,除基本药物目录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再使用其他药品。少数慢性病人的特殊用药,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双向转诊,由二、三级医院提供。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符合基本药物储存条件的卫生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备具有药学专业资格技术人员从事基本药物管理,特殊基本药物必须严格按规定保管。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教育,按照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和处方集的规定,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七)城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按“统一目录、统一品规、统一价格、自主采购、政府补贴”的原则,辖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招标平台确定的药物品规,自主采购药品,并按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形成的药品采购价格进行销售。政府对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

三、进度安排

年1月20日起,辖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药品供应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等多个体系建设,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根据省市的要求,我区成立实施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由区政府办公室、卫生、发改、监察、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物价等部门组成,统筹组织实施我区基本药物制度,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同时我区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家小组,负责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群众使用基本药物释疑并向上级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实施、监督执行情况和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政策。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篇(10)

医改框架方案重点在“人群广覆盖、保基础医疗”,各级政府2009-2011年预计将投入8500亿元,这也是最容易带给业界和投资者无限遐想的理由。在实施方案中,国家计划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针对上述三大医保政策的调整,国泰君安分析师易镜明表示,到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属于新内容;根据实施方案中的投资规模估算,2009年政府对三大医保的增量是260亿元至320亿元,加上行业自身的存量增速,估计2009年整个医药制造业收入增幅大约为20%。

医药产能有望增两成

剖析已经明朗的政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铺开,将是医改最核心的5项内容。特别是在基本药物制度领域,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即将出台,而列名药品将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的政策背景下,势必大大提高国产优质药品的市场占用率,在药效、疗效可替代领域,也会对相关合资药品的市场形成挤压。

据相关媒体的资料,有望列入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产品较多的医药企业依次为:*ST中新、广州药业、康缘药业和同仁堂等。进入目录后对业绩正面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ST中新、康缘药业、独一味、沃华医药。另外,片仔癀在没有进入社保目录的情况下,有可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如果事实如此,对于已经具备“不可替代性”优势的该药企而言,将是又一重大利好。

诊疗设备企业也受益

一位券商行业研究员认为,基层医院的建设投入在8500亿元中应该占据较大的比重。基层医院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诊疗设备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对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构成实质性的利好。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主营消毒器的新华医疗、低端X光机的万东医疗、制氧器的鱼跃医疗最有可能获利。

同时,诊断试剂企业则伴随着基层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就诊率的提高,未来市场也将快速增长。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如科华生物和达安生物将是受益者。但是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是,政府采购通常给出的价格都比较低,相应的利润率很微薄,企业只有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成本费用,才有可能把销售转化为利润。

药价调整和基本药物制度成看点

在基本药物目录上,《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国家未来对基本药物制度目录中的产品,可能实行“各省市自主采购”、“基本指导价以上自主定价”的模式来施行。但由于基本药物目录的具体品种仍未明确,且基本药物如何生产、配送和定价等一系列后续工作也没有明确,现阶段的悬念仍然较多。

尽管如此,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大型药企,最终得到政府采购意向的几率,仍然要比普通的药企更高。上市公司中如双鹤药业、恒瑞医药、华北制药、海正药业、*ST中新、天士力、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广州药业、康缘药业等大型企业,预期将从基本药物目录中有所斩获。

招商证券分析师张明芳认为,医改领导小组即将公布的11个配套方案,将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其中药品价格调整和基本药物制度,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他预计即将出台的医改配套方案,将使基础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糖尿病药物和基础抗肿瘤药物等生产企业面临重大机遇,而此类代表公司有通化东宝、康美药业等。

其次,疫苗行业公司将受益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及国家扩大采购计划内免疫疫苗,此类代表公司有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随着部分省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的试点展开,曾在家电领域已被国美电器证实过的“渠道垄断”优势,可能会在医药流通行业出现。投资者不妨关注流通行业龙头国药股份和南京医药。

最后,我国医药行业中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主流厂商也应得到重视。它们代表着我国新药创制水准和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如恒瑞医药、上实医药、上海医药、一致药业、哈药股份、双鹤药业和同仁堂等企业,都值得关注。

医药股目前估值不低

医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阶段性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不应被过度放大其利好一面,理性投资者还是应当根据公司成长性和估值水平进行综合判断。

上一篇: 地理课教学论文 下一篇: 电子课程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