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数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3:26

小学趣味数学

小学趣味数学篇(1)

一、趣味教学的有关理论依据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更需要教师教学具有趣味性。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小学生感觉与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和新颖的内容吸引。所以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成为促使儿童自觉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这需要我们教师教学注重兴趣性。

2.古今中外教育家科学家很多支持趣味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而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则就十分必要。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是学习活动的主题,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课程有更多的趣味性,这正是人本主义重视学习者意愿、情感的体现,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幸福度,我们的孩子脸上将有更多灿烂的笑容。并将吸引学生更认真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卢梭批判了当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他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且不论人性究竟善恶,卢梭倡导的儿童本位教育观很值得我们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而寓教于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正是以儿童为中心,顺应儿童自然天性的体现。

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重要观点,他也倡导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十分扼要地说明培养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多么重要。

3.新课程理念也要求我们教学更加注重趣味性。

我国在新时期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动机、性格、气质和思想基础。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吸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和探索。

二、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

1.趣味教学因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富有趣味的数学活动中来,能较轻易地感知和领会数学知识。

2.趣味教学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师生教学生活的幸福度。一直以来很多老师都认为教学很大程度上是简单枯燥地重复,因为课堂活动本身经常十分无聊单调,但如果教学中我们引入很多有趣味性的东西将会使课堂更富吸引力。学生也将越来越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在学生们当中经常流传一句话:把学校、教室比喻为监狱,把上学比喻为去坐牢。如果我们能够把课堂变得更富趣味性,那这种比喻就将慢慢消失,教师上课也将轻松愉悦的多,职业幸福感自然就高了。

3.趣味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助于保护学生好奇心,从而对于我们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十分有益。

三、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措施方法的探索

1.立足生活和游戏,创设学习情境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要多运用学生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景。

2.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是学生最好的、最自然的一种学习方式。结合游戏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可使儿童摆脱枯燥的数学概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我在跟学生将整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经常会跟学生们玩“24点”的数学游戏。

3.开展竞赛,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尤为突出。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活动,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获得成功,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提高教师自身幽默感和人格魅力

经常我们发现学生们会说“我喜欢某某老师喜欢他的课,我特别讨厌某某老师,一上他的课我就困。”这样的现象告诉我们,教师自身的人格特征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从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这个话的源泉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者人格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修炼内功,那好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据调查,如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是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向上述方向发展,我个人在教学中会较注意与学生开些小玩笑,经常就数学概念去跟学生打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形象生动的比喻。

5.适时地将数学知识以故事、儿歌等形式展现出来

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很多孩子爱唱歌,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跟学生讲讲跟数学知识、数学家有关的故事,编写数学知识歌曲等等。这不仅能增加数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知识,甚至还能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伟大,激发部分学生研究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记得在讲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时,数学课本上就有一个阿基米德为国王测量皇冠的故事,我们完全可以有声有色地讲解这个古希腊的故事。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数学儿歌,这些儿歌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数学知识,且方便记忆。

参考文献

[1]心理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美】戴维?迈尔斯著 黄希庭等译2006年10月第一版

[2]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有效方式 黄玉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3-20

小学趣味数学篇(2)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受兴趣的左右。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从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感兴趣,但仍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当前课堂的教学方法的比较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学方法,如叙述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新课改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教学方法在一堂课程中往往是交替使用。通过引起学生注意、给予学生关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满足。而趣味性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参与,进而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小学趣味数学篇(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习. 趣味教学的概念由此产生,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所取得的成效却并不理想.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乐趣,不再将数学学习看作负担与压力,而是一种能够体验快乐获得成就感的活动.

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放松心情,带着动力去学习. 更进一步说,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首先,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态度,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和蔼,让学生愿意主动拉近与教师间的距离. 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较强,对课堂纪律的要求很严格,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并不能在数学学习中自由表达观点,也难以乐学、活学.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例如,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做到不当众对学生严厉批评而是以温和的态度、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错误,并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这种前提下,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和,主动成为教师的朋友,进而信赖、亲近教师,敞开心扉,获得更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突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突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生动性,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快乐.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将不同的事物看作不同平面图形的结合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认识到阅读的书籍是长方形、吃饭的碗是圆形,能够认识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尤其重要. 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 那么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比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来导入,学生就会被所熟悉的现象所吸引. 为找寻答案,他们可以动手进行实验,自学课本加上老师的引导,他们很快就能找到理论论据,掌握圆的特征. 此时,假如继续引导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学生就既乐于学习,又能够掌握知识并运用于生活中,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素质教育的目地也自然就达到了.

更进一步说,教师就是要将数学学科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显现出来,让学生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获得学习的快乐,达到趣味教学的目的.

四、加强交流与互动以提高教学趣味性

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乐趣.

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自行车的支架都是三角形吗?大家有没有看到过其他形状的支架?”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会齐声回答:“没有,自行车的支架都是三角形的. ”教师接着询问:“大家想一想,如果将自行车的支架变为长方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学生回答:“自行车会变形,会让骑车的人跌倒. ”顿时,学生的脑海中联想到相应的画面,也因此而笑出声,使整个数学课堂充满欢乐.

小学趣味数学篇(4)

儿歌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也是解决数学学科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间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具体的教学内容编一些朗朗上口、切合学生实际的儿歌,教学生唱,让学生在唱儿歌中学会知识,加强记忆。一是用儿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儿歌具有优美的旋律、轻松的节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与畏惧心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性,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二是用儿歌突出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的突破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教学生唱儿歌,可以加深学生记忆,利于学生理解。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利用如下儿歌来让学生加强记忆:“乘法算式要记牢,相同加数写在前,乘号随着加数走,最后写的是个数,几乘以几是读法,表示几个几相加。”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对乘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又如10以内数的组成,我可以创编这样的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一双手十个朋友,一九一九好伙伴,二八二八手牵手,三七三七不分离,四六玩游戏,五五拼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实践证明:创编儿歌,可以激起学生唱的激情,让学生在唱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所喜爱的说唱中,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讲故事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在教学中我们也要送学生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饱含数学知识的故事。小学生可能不爱学习,但是很少有学生不爱听故事。运用故事来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让学生深入故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来解决问题,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这节内容时,我为学生讲述了《懒羊羊买蛋糕》的故事:懒羊羊很贪吃,它想要用手里的这笔钱买到更多的草莓蛋糕,它到了一个蛋糕店,发现这里的草莓蛋糕打八折,它又去了另外一个店看到那个店里的草莓蛋糕优惠20%。这下可难住了懒羊羊,同样的蛋糕一个是打八折,一个是优惠20%,究竟哪个便宜,究竟应该去哪个店里买啊?它去找喜羊羊帮忙,喜羊羊告诉他,这两家的蛋糕优惠的价格一样,去哪个店里买都可以。懒羊羊就不明白了,明明一个是优惠20%,一个是要八折,怎么会一样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样的故事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都急于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样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故事导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了学习中,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动机与浓厚的兴趣,学起来自然积极主动,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故事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感兴趣,不要片面地寻求故事的精彩而忽略故事是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三、做游戏

小学趣味数学篇(5)

【中图分类号】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15-01

数学是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点艰苦性的,但是当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时就会感到“乐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高兴地学习呢?

1 立足课堂教学。感受数学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课堂中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会很疲倦。刚开始组织时是会有困难的,课堂可以用“喧哗”来形容,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完全就属于学生了,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多媒体的使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个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情商。

2 创设师生情绪融合的良好气氛

课堂教学是我们目前教学的基础情势,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使学生感到轻松高兴的气氛对学习活动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到以下两点:

2.1充分与学生进行情绪交换,加强心理来往要注意运用教师的沾染力,在向学生提出请求时,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这样做,教师提出的请求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共同在解决问题”,建立一种友爱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往来,重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传递。但也经常借助于表情、手势、眼神等其它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动都与学生情绪交换有关,自己语气、声调、动作既要有分寸感,又要有风趣感,使学生不感到拘束。

2.2努力建立一个“我们在进步”的学习环境从儿童心理特点来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心坎产生对学习的高兴情绪、体验时,就会加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信心更足。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成果,利用学习成果反馈作用是很有成效的。在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的信息相互及时传递,信息量得以把持,取得最佳效果。另外,要特别注意为“差生”在心理上创造条件,创造一种善意的环境,激发他的兴趣和进步他的积极性,这样“差生”的自负心就加强了,上课不再担心、紧张,对学习也就感到高兴了。我在课堂上提问,每次设置都有遂进性,让所谓的“差生”多一点机会答复问题,而且指名答复问题时,都让他能答复出来,而后再给以表扬,从而进步他的自负心,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练习中体现趣味型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3.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小学趣味数学篇(6)

数学是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点艰苦性的,但是当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时就会感到“乐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高兴地学习呢?

1. 立足课堂教学,感受数学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课堂中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会很疲倦。刚开始组织时是会有困难的,课堂可以用“喧哗”来形容,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完全就属于学生了,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多媒体的使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个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情商。

2. 创设师生情绪融合的良好气氛 课堂教学是我们目前教学的基础情势,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使学生感到轻松高兴的气氛对学习活动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到以下两点:

2.1 充分与学生进行情绪交换,加强心理来往要注意运用教师的沾染力,在向学生提出请求时,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这样做,教师提出的请求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共同在解决问题”,建立一种友爱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往来,重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传递。但也经常借助于表情、手势、眼神等其它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动都与学生情绪交换有关,自己语气、声调、动作既要有分寸感,又要有风趣感,使学生不感到拘束。

2.2 努力建立一个“我们在进步”的学习环境。从儿童心理特点来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心坎产生对学习的高兴情绪、体验时,就会加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信心更足。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成果,利用学习成果反馈作用是很有成效的。在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的信息相互及时传递,信息量得以把持,取得最佳效果。另外,要特别注意为“差生”在心理上创造条件,创造一种善意的环境,激发他的兴趣和进步他的积极性,这样“差生”的自负心就加强了,上课不再担心、紧张,对学习也就感到高兴了。我在课堂上提问,每次设置都有遂进性,让所谓的“差生”多一点机会答复问题,而且指名答复问题时,都让他能答复出来,而后再给以表扬,从而进步他的自负心,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练习中体现趣味型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小学趣味数学篇(7)

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拨一下,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教师授课时为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令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教学中可适当地出一些趣味数学题。如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猜想等,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帮助教师处理一些在黑板上画不好,用模型也看不清的图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贴近生活探索应用,感受数学神奇魅力。由于数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学习素材,并由此来开展我们的学习。为了使这一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我们更可以将其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合作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因为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让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愉快发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合作交流的形式并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随意地、过多地运用,就会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甚至产生副作用,得不偿失。

笔者认为在以下几种情况较适合组织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当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时,可以提供材料,组织合作交流。如,在教学重难点处,就可以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一起自主探索,在积极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获得探索与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比起教师的直接教给,可以说是效果显著,一举多得。当教学内容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或者有多种思维结果时,也需要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时,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独特的方法和有创意的想法,拓宽了思路,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取长补短,优化算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是构建学生数学思维的大门,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则是打开这一扇大门的钥匙。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创设,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悬念,这样将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在设置悬念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引入的话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大脑,给学生卖一个关子。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学习起来也更加有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所采取的方法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教师应发挥其引导性,引导学生自觉自愿的去学习。

小学趣味数学篇(8)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跃,很难长时间地保持精神集中,并且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富有趣味性和新鲜的事物能够将学生的吸引力牢牢抓住,甚至有时候可以让学生主动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究。因此,课堂内容能够富有新鲜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的精神能够集中,便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能够加速授课速率,传讲更多内容,最主要的是学生用心学习的知识能够为己所用,真正掌握。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在数学课堂中引进趣味性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凝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创设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是改善数学教学方式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开展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很弱,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周边的一些新鲜事物都有可能将其吸引。要保持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力,不能只靠学生的自主性,而是要靠教师的积极引导,保持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新鲜化和多样化,让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自主的、带着兴趣的学习过程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并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逐渐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课堂形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创造环境,多样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认识物体》单元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中提前对商场中的场景进行摄像并处理;而在课堂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将其展示出来,并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能够畅所欲言和讨论;最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来进行解答,并且在解答中充分对物体的特性进行讲解,学生带着问题听了教师的讲解后,会更快地掌握知识。上述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图片、声音等内容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同时又处于一个富有趣味性的环境中,变换的影音效果会吸引学生对课堂有更多的关注,同时在影像等内容中,学生还可以学到很多数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可谓“一举三得”。

加强课堂交流,了解学生 课堂中的讲解并不只是将课本上写的内容口头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将学校课堂中的内容设计得具有趣味性,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嘀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更加直接的交流与对话,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更多的相互对话中加深对学生的能力、喜好和性格等方面的了解。课堂内容的教授摆脱古板的形式,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感受到趣味,自然会与教师关系更加融洽,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多彩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竞赛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以及竞赛的模式,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对内容深入研究,并且分组的参与形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团队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很有益处的。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单元中,将部分联系内容设计成智力闯关竞赛的模式,为了提高竞技氛围,教师将学生划分为5组,并设置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的课堂内容设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有趣味性的游戏或是竞赛模式本身就对好动的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在学生分组准备、竞技或是游戏的过程中,又能培养他们合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小学趣味数学篇(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一、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不但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角的识识》时,通过看、画、找、摆等学习活动,知道什么是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背景中,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的多姿多彩,以确定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又如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的读写后,我提出:举一些我们身边有10的数。学生举了:“10块钱”、“10个垃圾桶”、“10点钟”……学生边回答,我边肯定,最后小结时表杨学生:“同学们都列举了很多很多生活中的10,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能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变无趣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营造“乐学、善问”氛围

陶行之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创造天赋需要不断地开发,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教师的“输液”,本能地、机械地记忆所学的知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老三样: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其次创设情景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新奇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达到因趣生疑,因疑发问,因问求解,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上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营造乐说、善问的氛围,实践证明,以下做法较为奏效。

1、激情引思,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思考、乐于提问。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深厚的好奇心是引发强烈的求知欲的内驱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再思考、再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你能说吗?你能行吗?您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问题的更深层次去探究,去发现,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紧张、愉悦而富于创新意识的最佳状态,变“请你说”为“我要说”、“我想说”、“我乐于说”。

小学趣味数学篇(10)

二、开展愉快教学,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就要通过一些恰当的数学游戏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都喜欢听故事、玩游戏。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新颖的课堂讲授方法,采用讲小故事、小游戏的形式,这样的方式形象,富有感染力,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用游戏这种方式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写字、画画、做口算题等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数学课的讲授,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就在生活、学习中,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把抽象变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学生在愉悦中轻松学会了知识。

上一篇: 婚礼庆典主持词 下一篇: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