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3:44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篇(1)

中点的畅想庞海燕,朱茂桥,PANGHai-yan,ZHUMao-qiao

数论中的不等式问题刘康宁,LIUKang-ning

嵌入不等式——数学竞赛命题的一个宝藏朱华伟,ZHUHua-wei

两种拆分方法在解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中等数学 李涛,LITao

一道韩国数学奥林匹克题的联想苏化明,潘杰,SUHua-ming,PANJie

Napoleon定理的一个初等证法吴锋刃,WUFeng-ren

一道USAMO试题与M(o)bius函数刘培杰,LIUPei-jie

2009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初二)李延林

2009中国西部数学奥林匹克冯志刚,熊斌,边红平,陈永高,梁应德,李秋生,刘诗雄,李胜宏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吉林赛区预赛中等数学 郭民

第35届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十一年级)李伟固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125)罗增儒,罗衾,LUOZeng-ru,LUOQin

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125)谢文晓,XIEWen-xiao

数学奥林匹克问题沈毅,黄全福,王其,刘长乐

数学奥林匹克之路——我愿意做的事(连载十二)裘宗沪,QIUZong-hu

和差代换在解竞赛题中的应用陆月平,LUYue-ping

帕斯卡定理及其应用沈文选,SHENWen-xuan

一道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几何题的推广李涛,李建泉,LITao,LIJian-quan

一道波兰竞赛题的另解张国清,张慧丰,ZHANGGuo-qing,ZHANGHui-feng

加权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张宏,ZHANGHong

从一个命题的证明谈起金磊,JINLei

2010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熊斌

第二届宗沪杯数学竞赛张同君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山东赛区预赛方祖耀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安徽赛区预赛安赛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127)周东庭,李小宝,ZHOUDong-ting,LIXiao-bao

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127)宋强,SONGQiang

数学奥林匹克问题中等数学 田永海,吕建恒,袁泽,庄世龙

数学奥林匹克之路——我愿意做的事裘宗沪,QIUZong-hu

均值代换在解竞赛题中的应用李耀文,LIYao-wen

信息动态

数列的凸性及其应用刘康宁,LIUKang-ning

2009年国家集训队几道试题的另解单墫,SHANZun

以Fibonacci数列为背景的竞赛题叶军,YEJun

一道初中数学竞赛题的推广史曦君,SHIXi-jun

两个经典不等式的向量式的隔离李显权,LIXian-quan

外森匹克不等式的一个推广陈刚,CHENGang

第50届IMO预选题(一)李建泉,LIJian-quan

2010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武汉赛区预赛罗锦海

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河南省预赛(高一)邹守文

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吉林赛区预赛郭民

第36届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九年级)李伟固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132)李明,李一,LIMing,LIYi

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132)冯跃峰,FENGYue-feng

数学奥林匹克问题中等数学 李建泉,王婉好,金磊,盛宏礼

数学奥林匹克之路——我愿意做的事(连载十九)裘宗沪,QIUZong-hu

一道数论题的新证法冯俊利,FENGJun-li

一道竞赛题的另解及推广李京,LIJing

一个几何不等式的指数推广及引申杜伟,DUWeiHtTp://

200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天津赛区初赛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第35届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十年级)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124)李明,邱泽胜,LIMing,ZOUZe-sheng

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124)庄世龙,ZHUANGShi-long

数学奥林匹克问题沈毅,黄全福,王其,刘长乐,田永海,李建潮,庄世龙

数学奥林匹克之路——我愿意做的事裘宗沪,QIUZong-hu

含有45°角的三角形的问题及求解沈文选,SHENWen-xuan

二次曲线中点弦、切线、切点弦及双切线方程胡圣团,HUSheng-tuan

数学竞赛中的二次函数问题(下)曹贤鸣,CAOXian-ming

一道几何题的思考LIBo-hai

用类比方法解一道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李涛,LITao

第49届IMO预选题(一)李建泉,LIJian-quan

2009年《数学周报》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李果民

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西省预赛陶平生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李耀文,LIYao-wen

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120)冯跃峰,FENGYue-feng

数学奥林匹克问题中等数学 侯明辉,苏化明,安振平,黄全福,吴伟朝,刘才华,盛宏礼

数学奥林匹克之路——我愿意做的事(七)裘宗沪,QIUZong-hu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1)陶平生,TAOPing-sheng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2)刘康宁,吕建恒,LIUKang-ning,L(U)Jian-heng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3)谢文晓,XIEWen-xiao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4)孙彦,黄全福,SUNYan,HUANGQuan-fu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5)李耀文,LIYao-wen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6)黄志军,HUANGZhi-jun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7)李明,LIMing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8)鲁有专,LUYou-zhuan

2006青少年数学国际城市邀请赛熊斌

2006我爱数学初中生夏令营数学竞赛夏兴国,陈传理

2006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初二)李延林

2006年广东省初中数学竞赛初赛郭鸿

数学奥林匹克问题黄全福,吕建恒,孙建斌,吴伟朝,郭璋,田永海,张俊

巧思妙解与数学证明罗增儒,LuoZeng-ru

一道白俄罗斯竞赛题的简证袁安全,YUANAn-quan

圆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葛桂华,黄桂君,GEGui-hua,HUANGGui-jun

一道赛题的简证羊明亮,YANGMing-liang

一个几何不等式的最佳形式丁遵标,DINGZun-biao

关联六个圆半径的一个恒等式李耀文,张建响,LIYao-wen,ZHANGJian-xiang

2005中国数学奥林匹克2005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主试委员会

2004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初二)周春荔

2004年上海市TI杯高二年级数学竞赛中等数学 顾鸿达

200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吉林赛区初赛王晓辉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篇(2)

当年试题的某些知识点是头年初赛题里出现过的。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有利于逐年调整试题的知识水平到“适度”,有利于老师们把握竞赛试题水平,更有利于抑制过度的纯知识灌输式的请大学教师对中学生在课外进行培训。但搞得太多不一定可取,最好新一年的试题有全新的思路和面貌,提高试题本身的新颖度和创造性。

近年初赛试题与过去相同,尝试了“思维容量大,应答书写少”的特点。我们的试题没有通常在高考中普遍采纳的所谓客观性试题的选择题。选择题具有预示答案的特征,较难考察学生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通过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答案的自信心强弱和应变能力,也较难考察应试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一般而言不适合于作为竞赛试题的题型。我们不赞成在各省市自治区进行不符合全国初赛的命题思想、题型、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的“预赛”来筛选出参加初赛的选手,特别是“模拟高考”式的预赛,因为这种筛选并不科学,学生参加全国初赛离高考还有相当长时间,尚未进行“大运动量”的复习,不可能达到高考所要求的应试速度。教育部有关单位强调,具有保送资格的学生的人数要与该省、市、自治区参加明年高考的人数相关,也要与参加本次竞赛的人数相关,参加此次竞赛人数少了,等于自动放弃被保送上大学的学生名额。有的同志说,我们不稀罕这种保送,你给保送名额我们的学生也不去,即便这是实情,也与通过全国初赛吸引学生、促进教学、探索道路、选拔学生的竞赛宗旨向背离。

化学竞赛初赛试题有一种试题可以称为“科学谜语题”。这是我们努力发展的一种题型。猜谜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智力游戏。其实,大自然就是一部巨大的谜书。“大自然往往把一些深刻的东西隐藏起来,只让人们见到表面或局部的现象,有时甚至只给一点暗示。”(见《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北师大出版社,1993,第41页)我们制作的化学谜语赛题与通常的灯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灯谜的谜底都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例如,一个灯谜的谜面是:“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而忧,像喜而喜”,谜底是镜子。镜子当然一定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只是制谜人谜面做得好时,100个人同时猜谜,也只有几个人真正能理解谜面,猜出谜底。我们制作的化学谜语的谜底却大多是猜谜人未知的知识(当然也不排除已知的)。我们的谜面是构建这个未知知识的信息,猜谜人的智力强弱表现在能否用已有的知识(包括与谜底不一定直接相关的具体的描述性的化学知识、与信息相关的中学化学学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理解这些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以及猜测能力,当然经验和学识也起作用,最后创造性地形成谜底。既然谜底是新知识,是猜谜人自己从信息得出的新知识,实质上就考察了猜谜人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认为,这种题型是考察创造能力的好形式,值得深入研究。不过,我们认为,由于这类试题像通常猜灯谜一样,得出结论的人不会太多,恐怕不适合作水平性考试题,恐怕也不适合作选拔比例很大的高考题。

在教学过程中,贵在告诉学生,我们不能事事时时对事物的原因穷追不舍,似乎越细节越好。对许多事物的原因,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只能达到一定的层次,继续问下去可以,需要更宽阔深厚的知识背景,其中不乏尚未开辟的处女地。追究解释的试题学生们心中无底的应答情况,很可能正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对认识的层次把握得不好,没有把认识的层次说清楚。东方人的思维偏重抽象、笼统、整体、理性,西方人思维偏重具体、详实、部分、感性,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这是长期的文化传统的积淀。我们学习来自西方的科学,有些人误解为事事时时应对细节穷追不舍,而不顾自己的知识背景是否够得上继续深入细节,忘记对事物的认识抽象与具体、笼统与详实是相辅相成的。如今许多西方人反而对老子的《道德经》越来越感兴趣,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今我国的中学科学教育,不是细节太少,反而是从细节上升到对科学通用概念和整个系统的认识过少。这不等于说应该满足对事物原因的笼统认识,对事物原因逐步深入是科学的根本所在,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对事物哲理化的笼统解释,但不应在尚未达到一定知识背景时就对事物更深入的原因穷追不舍,因此,分清认识的层次在教学上更应重视。教学中应将学生知识背景尚不足以深入的细节留给学生今后去达到,开个窗口,而不必作笼统抽象或者用过分哲理化的所谓“解释”来搪塞。坚持适度的“解释”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从此立下了深入探讨事物原因的雄心壮志,形成从事科学创造的潜质。相反,不顾背景知识的水平而过多地沉迷于似是而非的“解释”将使学生不知所措。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无可奈何地说:“真理掌握在老师手里”。这应引起深思。

我国中学化学与大多数国家专为培养上大学学理工科的在中学里的大学预科生的中学化学相比(请参见经过反复修订的国际竞赛大纲的三级划分),其不足处,笔者认为,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中学化学总时数较低(指对准备上大学学理工科的学生),基本化学事实少(无论元素化学还是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涉及的概念少(如动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电子云、立体化学、平衡常数、电极电势、定量分析原理等,有的根本未涉及,有的不要求定量表述),联系实际过少(我国中学生的面对社会实际问题表现出来的科学能力只处于国际中学生的中下水平,见中德中学生科学能力调查报告等资料),化学实验要求更低(时数和要求都低,许多学校极少做甚至根本不做实验,内容偏重验证,较少或根本无探究性实验),相反,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的要求过高(过多地追求严格的定义与相互关系),化学计算要求高(可能与我国学生数学能力十分突出,在国际中学生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化传统有关),更要命的是,不论知识的重要与否,都过分强调其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价值,常常对一些于形成科学整体认识及基本概念系统不十分重要的知识,也要作思维训练的无谓“拔高”,大运动量练习,以至千锤百炼,早起晚睡,疲于奔命。我们化学竞赛力图在面对少数优秀学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改变这种面貌。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篇(3)

当前,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课型,数学实验课为主要内容的数学建模活动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广泛地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校是国家教育部1999年批准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以培养本科师范和非师范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对象。从2001年起我校开始组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6年来共计获全国一等奖5项,一等奖3项,省一等奖8项,省二等奖8项,省三等奖8项,而且每年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学校以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具有地方高校特色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数学建模竞赛为突破口,对地方高校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经验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组建“数学研究会”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热情,使数学建模深入普及开展,2000年9月我们组建了“黄冈师范学院数学研究会”这一学生社团组织,它制定有严格的组织机构、协会章程、“老带新”活动计划,授课安排等,以此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的普及工作和参赛队员的初级培训。数学研究会于每年的9月招收新会员,通过建模专题系列讲座、上机辅导、模拟联系、交流经验等方式进行活动。活动按不同年级和专业组班。初级班主要讲授数学建模基础知识、初等模型等,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建模示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很有用处。高级班讲授的内容是: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的较简单的题目以及Maple,Matlab数学软件的学习。这一社团是我校科技含量高的学生社团组织。

2、选好参赛队员,规范管理,全面计划,加强数学建模各方面的工作

参赛队员的选拔主要经过四个环节:

1)学生自愿报名;

2)征求学生所在系的意见,了解学生的综合成绩;

3)有关认课教师的推荐,主要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

4)校内数学建模竞赛选拔,以观察学生的建模水平和潜力。

经过这样的选拔,既保证了参赛队员有足够的精力投入数学建模活动,也保证了参赛队有一定的基础。我们采取混合、交叉的形式进行分组编队,即数学、计算机、信息、物理、电子等专业交叉搭配,擅长数学理论、计算机应用、文字表达以及文字录入的各类学生交叉搭配等,这样能更好地使每个参赛对队员间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地完成培训、参赛任务。

诚然,数学建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到学校的诸多部门。学校领导对数学建模活动给予高度重视,配有“数学建模实验室、活动室”,每年拨出数学建模专款以支持数学建模活动。

我校每年都制定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参赛计划。近几年来我们对培训的内容和步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我校特色的数学建模培训模式:前一年10月至当年8月的建模竞赛初级培训、暑假强化集训和赛前训练。而建模竞赛初级培训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开设《数学模型》专业课和公选课来进行培训,二是利用“数学研究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同学教同学、老队员教新队员的方式进行全校数学建模活动的普及工作和参赛队员的初级培训;暑假强化集训约20天,主要内容为:数学建模的常用方法详解(如:图论、模糊数学等)、历届赛题分析与论文写作、Maple,Matlab数学软件的使用、模拟练习等;赛前训练在8月25日左右至参赛前,一般利用开学前几天和开学后的双休日进行。

3、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篇(4)

“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学”的教学方法在高职技术院校长期以来较为重视,在培养技术性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效果[1]。其教学模式应用的直接效果是使得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2]。近些年,在本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也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集体或分组实践是主要的形式,其教学效果难以控制。因此,传统的集体实习、以及讲多练少的教学模式与授课方式,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学应用中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授课激情。为此,将理工科大学生学科竞赛与相关课程教学相结合,协调开展与推进,对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3]。目前,在教育部、团中央、高校研究所及各学科专业协会等部门的主办下,不同级别和不同形式的学科竞赛种类繁多。各高校相关部门在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方面也呈现积极发展态势,这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将竞赛训练与课程教学高度协调和紧密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重,进一步完善学科竞赛和课程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的协同开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将以中国矿业大学“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例,探讨本课程在以竞赛为驱动力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过程。

一、实施“竞赛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意义

探索和应用以竞赛为驱动力的课程教学方法[4],使课堂教学、上机实验与学科竞赛协同推进,建立“以赛促学”和“以赛促教”教学氛围[5],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是,实施以“竞赛驱动”的课程实践环节教学。通过参加竞赛,使教师了解一流学校该课程教学动向,调整“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清楚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特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二是,将专业比赛及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将竞赛训练与课程学习紧密结合。将学、练、赛与教融为一体,以竞赛为契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创新意识以及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实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缩小与国内外一流大学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差距。三是,通过探索“竞赛驱动”的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能够使学生满足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技能掌握的实际要求,提高学生对专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理论与方法的创新[6]。四是,通过组织、指导竞赛,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提升相关课程教师团队的授课水平及专业素养,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7]。

二、“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教学现状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通常是本科生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骨干课,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并重[8]。其课程教学目的旨在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目前国内外反射地震数据处理中广泛使用的算法原理,深刻理解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和含义,熟悉基本的数据处理流程,并能运用简单的地震处理软件进行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预处理、数字滤波与反褶积、速度分析、动静校正、水平叠加和偏移成像。地震勘探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三个环节,地震资料数据处理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国内外地球物理学专业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大都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均要求“数字信号处理”“弹性波动力学”及“地震勘探原理”等课程作为前期基础课,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置各具特色。教学形式基本都是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的。该课程主要在石油、金属矿山和煤田系统高校地球物理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设,其中以石油系统高校教学质量最高,引领“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教学和研究的主要方向。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物理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煤田地球物理高技术人才,“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于四年级上学期开设,课程总课时为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8学时、上机实验10学时。但长期以来,该门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学生重视度不够。对于在校本科生,对专业发展现状和特点不够了解,学习主动性不足。对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在地震勘探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当有关。二是,上机实验教学环节学时有限,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欠缺。“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特征是数理基础要求高、理论性强、难度大,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际资料处理能力。目前,课程设置的上机实验学时有限,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地震数据处理能力。三是,课程开设时间较晚,不利于实践教学。地球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第六学期末暑假生产实习内容要求到实习单位观摩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和练习实践,这需要一定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理论做铺垫,然而“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七学期,不利于提高生产实习效果,且四年级学生在第七学期面临考研或找工作等压力,课程学习难以全身心投入。

三、构建竞赛驱动型“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模式

1.全面搭建竞赛平台对学习“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学生,通过介绍和宣传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o-cietyofExplorationGeophysicists,SEG)的发展历史及贡献,鼓励他们申请SEG学生会员,从而享受免费下载SEG官方网站提供的如《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前缘》(TheLeadingEdge)等勘探地球物理领域最高级别杂志的文献资料,了解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尖端技术发展前沿方向。申报成立SEG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分会,建立大赛分赛区,为参加“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提供强有力的竞赛平台。“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以实际地震数据处理为主,一个工区的地震数据最大可达几十GB,加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其数据大小甚至可达几TB,因此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此外,地震处理运算量非常大,要求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必须要快。为此,建立可用于比赛训练的数据处理平台十分重要。利用校学科建设经费,购置了8节点计算机集群和大量工作站。在大赛赞助方的支持下,成功安装了比赛指定使用的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软件GeoEast,创建了大赛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地震数据处理实验室,为参赛学生搭建了良好的竞赛学习平台。2.精心组织学生竞赛组织地球物理专业学生的竞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依托“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学习,以地震数据处理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依据,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根据本科生在基础理论认识不深、动手能力不足、可自由支配时间不多的实际情况,鼓励通过“研究生+本科生”的混合组队方式报名参赛,开展协同训练。这种“一对一的帮带”组队方式,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参加竞赛得到锻炼并取得良好成效,从而对低年级学生产生较好的“辐射”引导作用,激励低年级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形成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参赛的良好循环模式。3.教学与竞赛协调发展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勘探大赛包含两大块内容:理论笔试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合大赛笔试知识点,补充“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对媒体材料,增加最新的地震数据处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讲解。不仅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接触到前沿知识,又为参加竞赛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对“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大赛训练两个环节进行教学融合。通过大赛训练,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实际问题,弥补课程实践教学侧重理论验证性实验的不足。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能力,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实现边教、边学、边赛,在赛中教、在赛中学、在学中赛,将学与赛、赛与教密切结合,真正做到“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四、“竞赛驱动”型“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模式保障机制方案建设

1.过程保障机制(1)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具体内容与“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内容相互匹配,与课程教学目标一致,形成与教学与竞赛的同步。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是以地震数据处理为内容的大型年度赛事,大赛环节包括笔试、资料处理和答辩,由初赛和决赛组成。(2)“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开设时间与大赛时间同步,有利课程教学与竞赛的协同推进。新一轮地球物理专业培养方案将从第七学期调整至第六学期开设,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每年报名时间为3月初,初赛时间为5月中旬,决赛时间为8月下旬。(3)课程实验与大赛训练指导教师团队由研究所选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通过小组指导的形式,能够保障学生实践学习效果。(4)参加比赛发生的资料费和差旅费由优势学科建设等项目提供经费保障。2.奖励保障机制(1)学生奖励保障措施:对竞赛获奖学生,学校建立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综合素质学分,在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评优等活动中予以优先考量。(2)教师奖励制度措施:对指导竞赛获得奖励的教师,院校均制定相关的教学绩效奖励政策和在职称评审中给予优先考量的政策。

五、初步成效

中国矿业大学通过上述“竞赛驱动”型“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建设,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初步成效。一是,在2016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中,中国矿业大学参赛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作品奖2项。获奖学生明显对低年级学生具有榜样和鼓舞作用,使在学“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更高,表现在出勤率大幅度提高、课堂氛围更加良好、实践环节学习愿望更加强烈、学生处理实际地震数据的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到了协同开展和无缝对接。下一步将对课堂教学、上机实验和竞赛锻炼三个环节进一步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胡明顺 董守华 刘志新 潘冬明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明鑫,卢丹萍,蔡欢欢.基于电子竞赛探索高职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33):152-154.

[2]解家欣.“竞赛式教学法”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4):86-87.

[3]李苏北.基于学科竞赛的高校教学体系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74-177.

[4]顾文豪,齐元胜,赵世英.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学科竞赛平台的辩证发展关系[J].大学教育,2013(3):19-20.

[5]杨昌洪,尹长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3):63.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篇(5)

数学竞赛作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途径,已经在我国开展了十余年。数学竞赛在选拔人才上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各大数学竞赛的知名度也随着获奖人数的增多而逐渐升高。在小学数学竞赛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师范生,提出了完善教学的方法。

一、小学数学竞赛课程教学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中开办数学竞赛课程可以开发儿童数学潜力,为未来参加更高层次的数学竞赛打下坚实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也十分强烈,但在注意力和理解力上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竞赛课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联系实际,有取舍地选择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竞赛试题丰富,内容全面,几乎涵盖了小学甚至高中数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知识储备水平和认知情况出发,有重点有取舍地做专题选讲。教师要全面了解历届各种数学竞赛的试题并对其分析,掌握宏观的试题框架。例如,计数类问题基本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基本算术题、运用数字性质和定律的计算题、巧算和估算。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巧算和估算,这两类题型是目前小学数学竞赛计算题的主流。

2.重视解题思路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详细解答问题,引导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导结果,尽量不要加入初高中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应从问题条件出发,推导归纳公式,这一步骤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展开并提升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在数学竞赛中,时间紧张,题目较难,题量较大,学生审题错误现象频繁出现。在讲解应用题时,应提倡学生“一题读三遍”:第一遍了解应用题的条件,第二遍应明确解题的具体途径,第三遍找出合理的运算公式。计算题则采用“看两遍”的方法:第一遍看清数字和符号,第二遍看数字特点进行巧算和估算。除了“读三遍”“看两遍”以外,还有大量技巧需要师范生自己去分析总结。

二、师范生在对小学生数学竞赛辅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师范生培养的重视,师范生出身的小学教师逐渐占据了多数小学教师岗位。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有其自身的专业化优点,师范生教学观念新、思想活跃、领悟力和接受力较强。但是,部分初出茅庐的师范生缺乏教学经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讲解过程超出学生理解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为了更好地推导答案可能会采用初高中数学知识为小学生讲解。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无法理解,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采用多种方法,多举例多示范,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让学生解出答案,如采用“假设法”等。

2.忽视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开展小学数学竞赛课程的往往是课外辅导班。辅导班对学习数学竞赛课程的学生不设起点,以多为好,以达到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教师可能会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学生教育,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对师范生辅导小学数学竞赛的思考

师范生应掌握整个小学数学竞赛的教学体系,对竞赛试题进行教学解构并创新教学方法这三项技能,掌握这三点是辅导小学数学竞赛的基础。

首先,师范生应做到对小学数学竞赛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对其知识点进行分类,初步把握各项知识概念。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阶段性和连续性。小学数学竞赛试题的解题方法不同于一般数学教学中的题目,师范生在通读教材时要领会教材的特点,领悟教材的脉络,从而更好地进行试题讲解。

其次,师范生应学会从教师的角度对竞赛试题进行建构和解构。教学解构是指从教育学理论的角度对理论的含义及其所反映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理论的创立背景,理论的外延和相关理论的构建。教学解构要求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或“什么是”,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概念的背景和引入理由,指导公式或理论的延伸。这一点对讲解较难理解的试题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师范生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竞赛辅导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辅导。案例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举出一个案例将学生带入案例,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某个问题的思考。在数学竞赛应用题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对于师范生而言,小学数学竞赛课程的讲解是重点也是难点,相关的技巧应作为职前师范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立足实践,深入研究把握学科内容,科学地培养小学阶段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篇(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数学科学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正在从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后台走到了前沿。

把数学与客观问题联系起来的纽带,首先是数学建模。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首先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数学建模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数学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它已成为现代科技工作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 以竞赛推进数学建模课程化

数学建模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高校,萧树铁先生1983年在清华大学首次为本科生讲授数学模型课程,他是我国高校开设数学模型课程的创始人,1987年由姜启源教授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数学建模教材。在八十年代后期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或必修课只是少数老牌大学。但自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94年起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举办)以来,随着参加竞赛高校的学生增加,各高校相继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2008 年全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1023所院校、12846个队(其中甲组10384队、乙组2462队)、3万8千多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目前,在本科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特点基本上开设数学课程。

我校从95年开始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到97年学校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从97级学生开始,在部分专业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并同时对其他专业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最初开设选修课是因为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需要,选修的学生数较少,而且必须是往年成绩较优的学生才允许选修。我们通过以竞赛为平台, 加强引导与指导,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通过数学建模竞赛,促进了我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参加过训练和竞赛的学生们普遍感到,以往学多门课程的知识不如参加一次竞赛集训学得全面和扎实。因为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全面掌握本领域相关知识, 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能精髓的基础上, 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有善于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知识, 善于对已知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注意知识积累的同时更注重对知识的处理和运用, 才能取得成功。随着数学建模竞赛在我校影响的增加,同时参加竞赛过的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选修数学建模课程的学生逐年增加?,使得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同时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目的也转向了竞赛与普及相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已在自动化、信息管理、统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通信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数学建模必修课与限选课,同时仍然在全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数学建模选修课。对于不同层次,理论教学学时分别为34、50、66学时,并辅以上机实践训练,每年从当初几十名学生到目前每年近2000名学生修读此课。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专业开设数学建模课程设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为了让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应用计算机工具和数学软件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数学实验课作为数学建模课程的补充和完善,并且目前面向全校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为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数学建模,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参与数学建模,在原开设多种课程基础上,在学校以及教务部门的支持下,课程组于2000年起结合课程教学安排,在每年五月底举办全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该项活动得到了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2009年有152个组,456人参赛。我校数学建模教学已经形成了多个品种、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教学格局。

二、数学建模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活动包括数学建模课程、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实验课程等方面。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著名数学家丁石孙副委员长对数学建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们教了几十年的数学,曾经花了很多力气想使大家能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数学建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使很多的学生包括他们的朋友都能够认识到数学的真正用处”。李大潜院士也曾说过:“数学建模活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必将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很多高校从当初为了竞赛的需要,但随着对数学建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普通高校都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对数学教学改革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在教学体系、方法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与计算机结合,实行研讨式教学等,这也为数学建模网络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校从1997年开始,我校将数学建模的教育从面向少数优秀学生转变为面向更多的普遍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从数学建模的学习中获得了进步,使数学建模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建模是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数学问题到数学解,从数学解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提高了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2. 促进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的。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及竞赛训练,他们不仅受到了现代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如何进行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知识,还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它。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素质,无论到什么行业,都能很快适应需要。

3. 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由于数学模型实际问题的广泛性,大学生在建模实践中要用到的很多知识是学生以前没有学过的,而且也没有时间再由老师作详细讲解来补课,只能由教师讲一讲主要的思想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学及相互讨论来进一步掌握。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正是靠这种能力来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4. 促进大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在数学建模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数学模型不是单靠数学知识就能解决的,它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综合在一起才能解决,当今科学的发展也使得一个人再也没有足够精力去通晓每一门学科,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经常在一起相互讨论,从中受到启发。数学建模集训、竞赛提供了这一场所。三位同学在学习、集训、竞赛过程是彼此磋商、团结合作、互相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使得知识结构互为补充,取长补短。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对他们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促进大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是由数学建模的任务,目的所决定的。建模过程大体都要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比、系统化与具体化的阶段,其中分析与综合是基础,抽象与概括是关键。而从数学解答与模型检验而言,要求大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还有其它方面知识综合起来,动手去解决,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实践,明白学以致用,提高了分析、综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促进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高。在数学建模实践中,大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现成的模式,要靠充分发挥自己(和队友)的创造性去解决。而面对一大堆资料、计算机软件等,如何用于解决问题,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数学建模对大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三、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取得的效应

数学建模活动十分有利于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我校开设的数学建模课程,在师资水平、普及程度、特色内容建设、校内竞赛以及全国竞赛等几个方面,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得到全国竞赛组委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从最初的4名教师,逐步扩大到涉及运筹与优化、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科学、最优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学科方向的十多名教师,不仅解决了课程教学的需要,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课程设置研究方面。根据我们这样一类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开设了多种不同课时不同程度要求的数学建模课,满足了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并在个别专业开设数学实验必修课,同时面向全体开设了数学实验选修课,把数学理论教学与数学软件以及计算机实现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内涵。以及在几个不同专业中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设计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大量一般学生如何加强数学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

在加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并取得明显成效。除了选用合适的优秀教材作为参考资料,更是投入精力编写了适合我校的教学用书(即将在高教出版社出版)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材料。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知道到什么地方找什么工具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坚持努力把研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数学建模教学中去。2000年开始,每年结合春季的数学建模教学工作,在五月底进行校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该项活动推广普及了数学建模教学,使更多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在地方性普通院校中的开展,促进了竞赛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改革方面。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其他工科数学课程中去,并且在教学中注意强调讨论式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同类院校树范性方面。2003年,该课程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几年的建设,已初步建成较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充分提升了网络工具的辐射作用,一方面加强了我校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工作,以及数学建模课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对其他同类高校能起到较好辐射作用。另外,我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师曾多次作为讲课教师参加浙江省数学建模教练培训工作,多次应邀到兄弟院校讲课,也曾有多所院校到我校参观调研。

通过几年努力,完成数学建模教改研究项目《数学建模提高大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在工科院校中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实践》与《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四维互动”模式研究与实践》,三项成果皆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组织学生数学建模课外活动的开展,申报“新苗人才计划”、“创新杯”并取得成功。自1995 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以来,共获全国一等奖25项,全国二等奖41项,浙江省奖一等奖42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41项。2006年至今共获国际一等奖8项,国际二等奖14项。取得了省参赛高校与全国高校中的优异成绩。

通过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毕业设计、实习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得到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导师的普遍认可。从2001年至今获得“计算机世界奖学金”十几位学生中,清一色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随着数学建模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和各行业的用人单位逐渐对数学建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了新的认识。目前,数学建模活动在我校的开展,得到了越来越多同学的欢迎。数学建模活动不断走向深入,由阶段性转向日常教学活动。在教学方面,由初期的只在优秀学生与部分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发展形成了多个品种、多种层次、教学格局;在竞赛方面,由初期的只参加全国竞赛,发展到既参加全国竞赛,又将参加国际竞赛,同时每年举办校内竞赛;在撰写论文方面,由初期的只研究如何撰写竞赛论文,发展到现在与教师做课题与一般学术论文写作,参加新苗人才计划与创新杯等。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篇(7)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篇(8)

1.竞赛数学

竞赛数学产生于一种特殊的数学活动――数学竞赛,进而发展成为对青少年数学爱好者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一门数学教育学科。[1]对竞赛数学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诸如“竞赛数学是一种‘中间数学’、‘前沿数学’、‘教育数学’、‘研究数学’”[2]等论述,反映了其不同的侧面。其外延,即竞赛数学的内涵可归纳为以问题为核心,以开发智力为目的,以创新为宗旨,以竞赛数学为内容,以中学生为主要对象,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数学教育学科。[3]数学所涉及的内容,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大致稳定在四大支柱和三大热点上。所谓四大支柱是代数(包括多项式、不等式、函数方程、数列等),传统几何(主要是平面几何),初等数论,组合初步。所谓三大热点是组合几何,组合数论,集合分析。

2.竞赛数学教育

竞赛数学教育指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奥林匹克”的教育。[4]竞赛数学教育与一般中学数学教育相比较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竞赛数学教育的侧重点不在于传授数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竞赛数学教育不是对数学材料的再加工,而是对数学家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初等化,进行再创造,这正是顺应了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再次,竞赛数学教育注重揭示问题的本质,突出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也是数学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竞赛数学教育与一般中学数学教育一方面在教育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在特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使得竞赛数学教育成为教育价值较高、游离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数学教育形式,成为数学教育过程中与正常教学相互补充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成为培养青少年数学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竞赛数学的教育价值

所谓教育价值,应该是指教育对社会或个人等主体的存在或发展而言,呈现什么样的意义,具有什么样的价值。[5]因而,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包括个人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和教育性价值三个方面。如何认识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是数学竞赛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目前,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的数学竞赛活动,那么,为什么要举办这些活动?要回答这个问题,有赖于对数学竞赛教育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1.竞赛数学教育的个人性价值

第一,竞赛数学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竞赛数学问题的新颖性与趣味性,往往对青少年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其从每一个问题及其精妙和奇特的解法中,亲身感受与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从而形成对作为人类智慧结晶和伟大创造力的科学的浓厚兴趣。兴趣又促进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探索过程使他们体会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体会到寻找解题规律的艰辛,体会到灵感突然来临的惊喜,体会到科学发展的独有的趣味,从而发现了自己在科学活动中能力和价值。由此激起的对科学研究和发现的浓厚兴趣会在心中“生根发芽”。

第二,竞赛数学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性的完善。数学竞赛虽然在形式上看是一种智力的竞技活动,但是其实质是发展人的创造性,最终实现人性的完善,这是教育的基本任务。竞赛数学教育促进学生的人性完善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智力的竞技活动中发展丰富的情感,发展合作、互助、团结的精神,锻炼坚忍不拔、敢于创新的意志和品质。

第三,竞赛数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竞赛数学的创造性特征是指其命题与解题并没有固定成熟的先例可以照搬,而是全新的创造性数学思维活动,这种创造性表现在“内容的新颖性、方法的创造性,问题的研究性”[6]三个方面。竞赛数学的这种在命题与解题方面所蕴涵着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机警的思维意识,强烈的好奇心及顽强的探索精神等优秀数学品质,而这些数学品质又是杰出数学人才所应具备的起码条件。因此,竞赛数学的这种创造性特征对学生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第四,竞赛数学教育有利于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数学竞赛是一种智力的竞赛,它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尽早培养青少年数学人才,它主要考查学生的研究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参赛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很强的思维能力,因此竞赛数学的命题和选手的培训的宗旨以数学能力为重点。由此可见,竞赛数学教育有利于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2.竞赛数学教育的社会性价值

首先,竞赛数学教育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数学人才。数学竞赛的初始目的是及时发现和选拔具有优秀数学才能的青少年,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培养,因材施教,促进数学人才的健康成长。由于竞赛数学命题内容和解法的高难性与艺术性,决定了并非所有的参赛选手都能取得预期的优秀成绩,因此竞赛数学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正是这种挑战性才促使那些基础扎实、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的青少年人才脱颖而出。

其次,竞赛数学教育有利于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竞赛活动对中学数学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竞赛数学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教育载体是中小学生可以接受的竞赛数学内容,但其思想方法和技巧常带有大学的高等背景,教练也常由大学教授、数学家出任,因此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从这种意义上说是某种数学试验,是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试验田”。此外,数学竞赛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数学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数学竞赛内容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要求任课教师自身应该达到更高的水平,以便更好地驾驭数学竞赛的内容、思想和方法,从而促进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再次,竞赛数学教育有利于数学文化的普及。数学竞赛的最深刻的历史作用,不在于造就几个数学领袖,而在于普及数学文化。中学数学教材提供的基本上是“历史的数学或数学的历史”,而数学竞赛可以提供的是“今天的数学或数学的今天”。诸如奇偶分析、抽屉原理和染色问题等体现现代思维与高等背景的活数学正是通过数学竞赛的桥梁输送到中学校园,而成为中学数学的一部分。由于数学竞赛是不断吐故纳新,而现代数学的发展又不断地为数学竞赛提供新的内容方法,所以数学竞赛对数学的普及与传播也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3.竞赛数学教育的教育性价值

竞赛数学教育不仅对教育以外的系统具有价值,并且对教育本身也呈现重大的意义,这就是竞赛数学教育的教育性价值,其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重新认识和理解竞赛数学教育,有利于我们转变旧的,树立新的竞赛数学教育观念。如,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转变以短期的功利性为目的,树立终身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观念;转变单纯地提高学生的竞赛数学知识水平和能力,寻求竞赛数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整合的教育观念等。

其次,全面研究和探索竞赛数学教育规律,有利于为竞赛数学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和驾驭竞赛数学,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意识、数学观念在内的数学精神融入竞赛数学教育目的成为必然趋势。

再次,新型竞赛数学教育是一项着眼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也许它将代表着未来竞赛数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总之,竞赛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其教育特性使它在现时代表现出了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特性,具体表现为个人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和教育性价值等三大教育价值。

注释:

[1]孙瑞清,胡大同.奥林匹克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孙名符,刘海宁.论奥林匹克数学教育的时代价值[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

[3]柳柏濂,吴康.竞赛数学的原理和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罗增儒.数学竞赛导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篇(9)

一、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起源

国际中学生数学竞赛也被称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IMO。数学竞赛在国际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悠久的。20世纪以来,随着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的高潮在全世界的兴起,为国际上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客观基础。一年一度的IMO在每年的7月进行,由各个参赛国家或地区轮流主办。IMO已经成为世界所公认的最高水平的数学竞赛,在世界各国的数学教学中都得到了提倡和发展。经过多年学者们的研究,数学竞赛的质量也得到了逐步提高,要求考试题目的形式具有深刻的数学背景,并以最通俗有趣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

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初等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奥林匹克数学完美地结合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主要任务是分别用初等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来描述和解决高等数学的有关问题。随着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与数学教育相互之间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客观恰当地评估数学奥林匹克在数学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产生的影响。概括地讲,奥林匹克数学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①有利于优质人才的及时发现和培养;②能激发青少年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具有开发智力和潜在创造力的深远意义;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并推动了数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④丰富了初等数学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数学解题的思想理论。

三、数学竞赛与初等数学教育的有机结合

1.数学竞赛中体现的数学思想

我们在对任何一道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题的研究过程中,会发现其思考方法与解题形式都蕴含了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们在读题的基础之上能充分地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及考察方向。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思考、创造、领悟,得到的数学思想才能愈深愈奇。经过这样长期系统的训练,一点一滴地积累、领悟,才能具备超强的研究能力。

2.将数学竞赛结合到初等数学教育的实践中

首先,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能只教给学生“这样解”的方法,还应引导学生去思考“怎样解”的思想,以及如何发散思维方式。目前,国家已研制出面向21世纪中学数学的课程新标准,作为国家教改后第一线主力军的中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并制定出适合每一个人才的培养方案。将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用心地应用到每一堂数学课中。事实上,现阶段对数学教师的要求是在兼具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基础上,尽力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这就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其次,将数学奥林匹克视作一种数学教育实验。那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启迪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更高层次的知识中去,将被动接受化为主动探索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选好一个角度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意见,在强调重点和归纳结论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而教师只需监督检查和点拨。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边讲边问,将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最熟悉的地方引入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思考问题中,把全部精力都用到听课上来。最后,教师必须协调好数学竞赛辅导与正常课堂教学的关系。由于许多数学奥林匹克问题富有新颖性,如若强度过大地开展这一活动,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冲击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这就在更高层面上要求教师具备将数学奥林匹克的普及教学与日常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能力。下面举一个具体案例:排列组合问题中应用的抽屉原理就是数形结合教学法的一个体现。抽屉原理是证明命题存在性的有力工具。对所要讨论的问题,需分清哪个是苹果(元素)哪个是抽屉(集合),及量各是多少。具体应用时,依据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六个层次:①若题目已知苹果和抽屉,只需进行观察区分;②注意原理的逆向应用,反求苹果数和抽屉数;③若题目已知苹果与抽屉二者之一,只需构造另一个;④若题目中苹果与抽屉均是未知时,需构造二者;⑤注意抽屉原理的多次应用;⑥综合应用抽屉原理时,需注意与某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结合。因此,关键是教会学生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构造出需要的“抽屉”和“苹果”的思维方式。构造法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①利用同余项②利用不大于n的正整数③分割区间④分割图形⑤利用染色。在我们利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可选的方法途径多种多样并不只限于以上五种,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此原理,根据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构造“苹果”与“抽屉”。

综上所述,数学奥林匹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数学教育实验,指引并推动了中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举办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为了更充分的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功能,从而使我国的数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得以健全发展。

初中数学竞赛论文篇(10)

当已知方程的一边能化为两个一次式的积,另一边是一个整数时,通常用分解因式法解决问题。

例1、(201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武汉市选拔赛试题)设质数、满足。则数据、、2、3的中位数是( )

A 4 B 7 C 4或7 D 4.5或6.5

解:由(、是质数),知=或或或。解得=(7,5)或(11,13)

故2、3、5、7的中位数是4;2、3、11、13的中位数是7。

例2、(2012年中等数学第6期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满足的正整数对(,)有( )对。

A 3 B 4 C 5 D 6

解:,和的奇偶性相反,或(3,168)或(7,72)或(8,63)或(9,56)或(21,24)。解得:=(252,251)或(85,82)或(39,32)或(35,27)或(32,23)或(22,1)。故满足条件的正整数对(,)有6对。

二、利用整数的奇偶性

利用下面奇数和偶数的性质: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有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两个奇(偶)数的和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和是奇数;若、为整数,则有与有相同的奇偶性。

例3、(201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10B)已知是偶数,且。若有唯一的正整数对使得成立,则这样的的个数为 。

解:由已知得,且为偶数,于是、同为偶数。所以,是4的倍数,设,则。

(1)若时,可得,与是正整数矛盾。

(2)若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质因数,则至少有两个正整数对满足。

若恰是一个质数的幂,且这个幂指数不小于3,则至少有两个正整数对满足。

(3)若是质数,或恰是一个质数的幂,且这个幂指数为2,则有唯一的正整数对满足。因为有唯一的正整数对,所以,的可能值为2,3,4,5。7,9,11,13,17,19,23,25共12个。

例4、(2011年新知杯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题)(1)证明:存在整数、满足。(2)问:是否存在整数、满足?证明你的结论。

解:(1)=(43,1)满足。

(2)答案是否的。若存在、满足,则。从而,是奇数,进而,是奇数,于是,、为一奇一偶,故是4的倍数。由于奇数的平方除以4余1,于是,等式左边除以4余1,而等式右边除以4余3。

所以,不存在整数、满足。

三、利用整除

一个整数去除整数,有时恰好除尽,有时会有余数。在数学竞赛中,整数的整除或带余除法的问题是十分有趣的,利用整数的整除性来求解问题。

例5、(201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有( )组

A 0 B 2 C 4 D 无穷多

解:若方程有正整数解(,),注意到,完全平方数被4除余0或1,从而,为奇数,为偶数。令,代入得,,由于是偶数,是偶数,导出矛盾。所以,原方程无正整数解。

例6、(2011年四川省初中数学联赛决赛初二试题)设有个正边形,且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度数的总和能够被8整除。求的最小值。

解:由题意知,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度数的总和度数为。

由8@可推得,2@,得2@。

故、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又≥1,≥3,且均为整数。要使最小,则=(1,4)或(2,3)。从而,的最小值为5。

例7、(201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B)在平面直角坐标O中,满足不等式的整数点坐标(,)的个数为( )

A 10 B 9 C 7 D 5

四、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

在一个二元二次方程中,若把其中一个未知数当作参数后,该方程为关于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于是,可利用≥0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然后求解。

例8、(2009年《数学周报》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关于、的方程的整数解有( )组。

A 2 B 3 C 4 D 5

五、利用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

在一个含有字母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中,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韦达定理得出两个关于根与系数的等式,再根据题中的其它条件来求解问题。

例9、(2005年"卡西欧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已知p,q都是质数,且使得关于x的二次方程至少有一个正整数根,求所有的质数对(p,q).

解:由方程的两根分别为、(),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①当时,即,因为均是质数,所以

②当时,即,所以,因为p、q都是质数,且,所以,解得符合条件的质数对:.

③当时,即,所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质数对.

④当,即,所以,,于是.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质数对或

六、利用另设参数

通过另设参数,能使原式中的两个变量隐蔽的关系变得比较明朗,使参数成为解决问题的中介。

例10、(2012年中等数学第3期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满足的整数对(,)( )

A 只有一对 B 恰有两对 C 至少有三对 D 不存在

七、利用整数分离

在某些含有分式的方程中,可先将分式进行整式分离,分离后再利用整除性来求解问题。

例11、(2004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天津市试题)

方程的整数解共有( )

A 1 B 2 C 3 D 4

练习题:

1、(2005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广东卷试题)某校举行春季运动会时,由若干个同学组成一个8列的长方形队列。如果原队列中增加120人,就能组成一个正方形队列;如果减少120人,也能组成一个正方形队列。问原长方形队列有同学多少人。

析解:原队列中增加120人或减少120人,都能组成一个正方形队列,所以总人数为完全平方数,因此可设原有人数为x人,增加120人后总人数为,减少120人后总人数为,则有,两方程相减后得:,

因式分解得:,因为、同奇偶,且>>0

2、(2007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四川初赛)方程的所有不同的整数解共有 组.

3、(2011年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满足的整数对(,)的组数是( )

A 0 B 1 C 2 D 3

4、((2011年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关于、的方程的正整数(,)共有 组。

上一篇: 标杆班组申报材料 下一篇: 初三语文教学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