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思想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31 20:28:17

现代林业思想

篇(1)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

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 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 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7)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

1.1 自我做起,积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由于林业工作者的起步和基础不同,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如子女就业难、社会保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等,这些问题都对林业者的思想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阻碍了林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此,林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正视职工矛盾,认真的为林业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让林业工作者树立好从大局出发、无私奉献的思想精神,做到遇到问题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共同完成现代林业建设工作。

1.2 领导要躬身力行,积极表率

在林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如果领导者自身素质不高、实践能力不强、语言与言行不一致,就有可能减低在林业工作者心中的威信,挫伤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因此,在林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林业领导干部一定要躬身力行、积极表率、严格律己,做好林业工作者的示范表率工作,用行动去帮助和影响员工。只有做到了处处对职工负责、处处对职工关心,才能让职工紧跟领导者的步伐,领导者的带头和表率作用才能真正的体现和发挥出来。

1.3 互相交流沟通,打开职工心结

积极合理的进行互动交流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领导者要关心职工,勤与职工进行感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员工没有距离感;当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或违法乱纪行为时,领导者要多指导、多疏通,让他们能积极的改正。同时,林业领导者要团结好职工,让他们学会合作,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1.4 深入调查实际,维护职工切身利益

林业领导者要积极的关心职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对问题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如果自己能够解决就要自己解决,保证林业建设任务快速完成。领导者要把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支持职工上项目、谋出路,有效地解决那些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让他们脱离贫穷,尽早步入小康社会。

2 坚持灵活多样、因势利导的政治思想

林业部门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职工都是林区的主体,每一个职工都在林业部门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林业部门的领导要深入调查研究,针对不同职工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工作,因势利导的做好林业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

2.1 以宗旨为前提,让职工树立远大理想

林业工作者同样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不知道怎么去操作。这时,林业部门就要让职工知道追求理想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让他们学会有责任、有紧迫、有压力,积极主动的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创造美好的未来为目标,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2.2 以加强领导为措施,发挥政治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林业职工的思想也随之产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各级领导要积极加强领导措施,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合理的纳入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另外,不时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3 以积极创新为改变,顺应时代潮流

林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改革和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来实现的。在崇尚知识的今天,我们要摒弃那种盲目顺从的旧观念,积极思考,确立新的观念,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法,利用鲜活的灵感,引导林业工作者不断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探究新的方法,使林业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 结语

保持一支稳定、敬业的职工队伍是国有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现代林业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新形式和客观变化过程中对林业工作者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把林业工作者的思想与整个林区同生存、共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在整个林区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真正为现代林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现代林业健康和谐的环境打下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

篇(8)

2时代主题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通过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代主题有机结合,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现实性,提升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导向性和职能。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紧密联系整个时代主题和社会实际情况,做好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发展潮流进行把握,还要,把握好可持续发展方向和脉络,力求提对策和想问题都能够符合时代和社会实际。同时,紧密联系科学发展观,帮助职工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念,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林业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林业企业文化软实力。

3职工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通过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结合职工利益,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其控制功能。林业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为主要的方式和方法就是思想教育,深入研究职工需求,解答职工问题,是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解答职工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进行体现,充分发挥其价值。将职工最为现实、最为直接、最为关心的诸多现实问题,作为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为职工解答好、解答透彻这些问题,从本质上对林业企业职工根本利益进行维护。要求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深入到一线中,深入到职工中,心系职工,真正到各个部门关心职工,对职工干部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林业企业干部职工所关心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多开导职工,多动员职工,为职工解惑答疑,并且通过示范来引导职工,为职工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使职工的心得以凝聚。同时,注重对职工矛盾进行及时、有效的化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对工作主动权进行掌握,对职工情绪进行引导和化解,对职工思想进行把握。

4沟通方式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运用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有效增强职工情感,将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职工,必须要坚持将职工作为中心和根本。不仅要教育职工、引导职工、鼓舞职工、鞭策职工,更要理解职工、尊重职工、帮助职工、关心职工,以情感来感动人,学习换位思考,富有感情地开展工作。同时,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对群众接受能力进行适应,在日常工作中,多多运用疏导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开展民主讨论。

5新型载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结合新型载体,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企业职工凝聚力。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充分利用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播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方式越来越便捷,手段越来越高科技,载体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注重将传统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要注重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将互联网和局域网作为林业企业的主要文化阵地,使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之间得以及时、便捷地互动,使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其形式也更加具有开放性,将思想政治信息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大,加快林业企业思想政治信息传播的速度,丰富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将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提升,增强其凝聚力、影响力以及吸引力。

6不断扬弃与继承传统相结合

通过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实现不断扬弃与继承传统相结合,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提升其跟进作用。近些年来,林业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实施工作方法的创新,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获了累累硕果。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将优秀传统发扬和继承,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形势变化以及社会发展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要结合林业企业干部职工的素养和技能,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拓宽职工眼界,使职工思维越来越活跃。伴随着干部职工的思维和眼界的发展,其思想情况呈现出更加繁琐的特征,因此,还要针对干部职工思想层次和水平,适当改变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真正实现不断扬弃,坚持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观。做到精神鼓励结合物质鼓励,管理结合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解决思想问题。还要做到经验型方法转变成为互动型交流型方法,单纯说教转变成为多媒体传播,通过和林业企业职工实施双向交流,互相沟通,正面引导,使林业企业职工能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7责任感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起始线和生命线,做好林业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林业企业的经济发展。在当前新形势下,虽然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但是,在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况的时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不断改进和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感,进而感染职工,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实现林业企业的长远发展。

篇(9)

林业在中华5000年悠悠历史一直是被统治者所关注的重要环节。所谓“天人合一”不仅仅是出自于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传统观念,更是自古以来,先民和自然、天地、万物博弈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思想积淀。因此,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选择和自然保持一种有机的和平才是明智之举。从明清商品经济开始萌芽,到清朝“门洞打开”,外国工厂乘虚而入,再到民国民族资本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发展进程太快、太急、太不计后果。人和自然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从表面来看,林业好像和农业是一样能带来许多林副产品的产业类型,只不过重要性略比农业较低,但事实上,林业还是工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造纸业、家具业、建筑业、药材业的发展和林业发展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将目光放远,不能仅仅把林业当成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一个媒介。林业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尚且和其它生物系在“生物链”上,更何况是可以自成一套可循环的生态系统呢?从各方面来看,对于林业的发展都不能掉以轻心,不经思考的盲目地开发。正所谓“欲治其工,先正其心”,林业发展的实践活动都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思想作为先行者。身为林业从事者,我们应该深刻的意识到,做好林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1 做好林业思想工作之重要性分析

古语总说“关乎人文,以化天下”,这是什么意思呢?先贤圣言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知道意义呢?笔者通过考察我国古代林业论著,发现古代人民对于林业的基础看法是认为人要认识、划定自身行动的限度,进行有节制、和规律性的开采林业资源,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19世纪改革开放的热潮迅速席卷我国的时候,许多之前从未出现过的思想开始活跃。我们不得不承认这股热潮具有相当大的启蒙意义,至少在某个层面来说,有利于“思想开放”。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泥沙俱下的思想潮流中,许多腐朽、落后的思想也在逐步的侵蚀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更何况,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催生了类似拜金主义的思想,追名逐利成为理所应当,趋新慕异成为新风尚,贪图享受之风席卷神州诸多地方,舍正义而求富贵的例子亦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为了谋求一己私利铤而走险,做出有违伦理道德的黑心事。从上层建筑方面来说,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做好。当然,林业也不例外。

在实现传统林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进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将焦点着重于“好、硬发展”,也应该着重于“软发展”,光有林业科学技术还不够,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治林”的核心在于“治人”,人心的所相处才是隐藏在表面无波下的微澜。我们要明白,林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对于从业者的一种心灵洗涤,更是对林业发展的负责任的表现。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林业在许多方面还不能实现全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换言之,就是人依然是实现林业作业的核心个体。林业职工大多数是一直在林业生产的前线,相对于其它行业,他们所接受到信息较为封闭、有限,因此他们的思想也较为保守。保守和开放看似是相互对立、矛盾的,但这2种思想同时存在在林业职工身上又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合理的引导。

2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之具体措施

思想政治工作并非通过屈指可数的“开会”、言之无物的“报告”、死板生硬的“动员”就能够实现的,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艰难的工作。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或是草草结案,当然也无需害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2.1 抓好语言表述

语言的目的是交流和沟通,是打破“巴别塔”的交际、思维工具,思想政治工作是语言的引导,更是思维的渗透。通过深入浅出的道理和充满说服力的语言来让职工产生共鸣。

2.2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将深刻的理论和思想进行结构,然后通过合理化的消解和重构,帮助从业者树立正确三观,再动之以情,通过言传身教、以情化情的方式,放低姿态,用平等的态度和职工交流,解决从业者的思想问题。

2.3 用现代媒体加强渲染

通过各种现代媒体形式,以思想政治内容为依托,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情感丰富,加强这项工作的感染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手段,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做好林业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0 引言

我国古代园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千千万万造园人的经验、智慧与技艺,沉淀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一个独特园林艺术体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向全世界人民展现着我国优秀的艺术水平和民族文化。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是在尊重自然山水的条件下,充分考察园林所在地以及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打造出一个和谐的生态体系。我国的文明和经济在不断进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对于极具指导意义的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精华部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继承与应用,使得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富有文化内涵、艺术和精湛的技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1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和指导意义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幅员辽阔,使得它包含了广袤的土地,也赋予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古代人们对于事物的设计往往是来自于生活经验和自然界,因此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就所构成的不同与特征就成了园林景观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结合“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以及造园者对于园林所给予的思想情感和追求,注重园林的整体意境,这就使得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效果特点。[1]在古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较为恶劣的客观生活条件使得古典园林设计师普遍在园林设计中重视气候条件等方面的改善。古典园林从结构布局、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和假山池塘都是从分考虑多种自然因素,以塑造出一个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舒适环境。而设计者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考虑外界景观环境,使得园林景观能够充分融入大自然,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的古典园林布局设计十分讲究,在不同的空间内施以不同的空间组织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2]也正因为如此,古典园林中的各个部分的形状、尺度和个性风格都存在着差异,参差不齐的视觉体验给人带来最大的审美体验。古代人利用有限的空间,利用现有环境,与自然景观结合利用不同的手法,创造出具有文学、建筑、美学等多种价值的园林。

1.2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指导意义

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鉴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较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外来思想对于我国的文化和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不少景观设计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盲目引入相关园林设计理论和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许多只注重功能和形式的,突出强调视觉感受和个性化,没有深刻的内涵这与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发展愿景是相背离的。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理解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并使其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发挥指导意义,对其进行传承以及创新应用,创造出兼具功能性、形式、宜居和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

2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应用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原因

2.1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包容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们的物质越来越富足,思想观念愈加文明开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多元化和边缘化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这种特点也是它有别于古典园林的一种重要标志。这些个性化气息的当代景观设计作品,更多地开始关于人性化和生态化的设计,并成为未来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以满足人们活动、审美和展现个性的需求和保护环境为己任。从这个角度来讲,相比古典园林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性,现代园林景观既要满足传统艺术审美情趣,又要满足社会所要求的功能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对于古典园林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而必然结果就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多元化。[3]

2.2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结合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必要性

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我国现代园林景观中已经不乏西方国家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形式纷杂不一,能够满足人们求异的心理需求,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我国古典园林却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总结起来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单纯的平面化设计,缺乏文化深度或者不向公众阐释;第二,不尊重历史,借鉴时断章取义,对社会公众造成误导;第三,缺乏主题和中心思想,将各种要素进行强制性的叠加;第四,拿来主义。[4]这些特点都直接阻碍着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和相关造园手法、技艺都鲜被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我国园林设计史表明,师法自然与因地制宜的造园思想更能为人性化和生态问题做出贡献。将传统思想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对于优秀思想和技艺的传承,更是塑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3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全球化的席卷,外来文化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3.1 “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古代的人由于经济水平和科技等多方面的限制,对于自然界十分崇拜。因此在古典园林设计中,首要的是追求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和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使得园林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而达到“天人合一”、“天然去雕饰”的园林设计效果。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园林景观事业也跟随时代要求飞速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造成了一定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浪费。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关注的问题,塑造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

3.2 “因地制宜”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工业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就是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等后果,而这直接缩减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建设面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每天往来于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之间,缺乏自然美的享受。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美的需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就需要充分吸收古典园林设计思想中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技巧。我国的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都能设计出多变而统一的风格,而这种富有层次感的设计就可以丰富园林,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园林布局,以增强园林的立体感。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还可以利用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山、水、植物等多种自然元素的融合,塑造更加立体、丰满的园林景观空间。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还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加入科技元素,使得园林景观在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更加人性化、便捷化。

3.3 意境创造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古代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论是景观设计师还是造园者都希望“用有限的土地面积来营造出无限意境”。每一种意境都需要用一种独特的景观布局,使得欣赏者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有限的面积,要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意境(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就需要对景进行合理布局。利用借景方式创造意境的古代园林建筑数不胜数,就拿北京颐和园为例,在园林建造时充分借用玉泉山的美景,结合自身独特而巧妙的建筑,两种景致相得益彰,既烘托出了颐和园的整体美,又展现了玉泉山的风貌。[5]又如苏州网师园、扬州个园,二者都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二者面积都不大,但园林中的每一处景,都是园林设计师利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造景艺术已经布景技艺,最终形成了当代我们看到的两处杰出园林作品。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现达的科技,结合意境创造的思想,更使人们能够获得精神文化层面的享受。

4 结语

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当代,现代园林景观紧跟时代潮流,其景观设计普遍只重视人们对于景观社会性和功能性方面的需求,而不重视现代人对于审美方面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需求,忽视了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古代园林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满足人们关于功能方面的需求,还要利用古代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结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创造具有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园林景观,促进城市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彻.禅宗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作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2] 王婷婷.儒家德政思想与清代皇家园林景观布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3] 高慧.江南园林的营造方法在住宅区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上一篇: 大学应用写作总结 下一篇: 高数期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