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1:43

互联网教育论文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1)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认为,移动互联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的教学文化生态融合,已经显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由于WEB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导致远程教育教学向移动信息传播动模型不断演进,特别是造成其实现与社交网络的对接,从而造成远程教育一栋教学网络的社会化趋势。当前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基于Web2.0的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引发了远程移动互联网络的革命性变化,它所带来的以人为本的移动教学模式创新,推动由专业技术人员垄断织网的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平台建构,逐渐向由所有远程学习者用户普遍参与织网的教与学民主化进程的转型之中。基于Web2.0的远程移动互联教与学模式,开始生成这样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1)它可以鼓励学习者在Web2.0远程移动互联教与学模式里,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分享各种教学和学习观点,使得学习者用户不仅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而且也可自己的体会观点,供他人分享和借鉴;(2)它具有知识信息的聚合效能,通过在网络上知识渐次累积,形成以需要或兴趣为聚合点的知识信息社群;(3)由于它创建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远程移动教育平台,因而它会激励那些非常活跃的远程学习者用户,对其保持比较高的忠诚度,他们会一直积极的参与其中。二是随着云计算信息传播技术的出现,导致远程教育逐渐向“移动云计算”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开放大学将其远程教育教学网络的触角延伸到整个系统,乃至其他大学、开放大学以及远程教育机构的网站中,从而实现远程教育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分散化、集成化和网格化,实现远程移动互联教与学的“去中心化”,由于这样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整合社会上所有的远程移动教学资源,实现“网站越多,服务越好”,有利于将各种远程教育教学网站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各自的力量,实现集团化教学,使远程移动教学网络建立更为丰富的知识信息链接和学习链接,这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突触,随着彼此间的联系强化,活动变得越来越强,结果,促进学习者和移动互联网有机协调成长,这样,每一个学习者,面对的远程移动教学平台,都是一个有着丰富知识信息词条结构的在线学习百科全书。当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在“移动云计算”微不足道的文化表象背后,其实掩藏的是一个有着庞大、深厚体系分支的潜在的知识价值逻辑链和意义生成圈,它使得开放大学间的移动互联网教学,最终变成是协作,而非什么疏离与独立。三是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开始,逐步向多源异构化方向发展,这为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存储的分散化、网络化变成可能,同时,这也引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那就是过去那种只要建立一家远程教育教学网站,就可以垄断学习者远程学习天下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谁拥有数据,谁就拥有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数据库绝对的掌控权,谁就拥有远程教育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时代已经春光不再。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教学从此由多家远程教育教学网站共同合作完成,它们共同组成一个远程教育的大学物联网、课程资源的网络节点库,同时对不同地域的远程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

显然,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里,远程教育教学的胜利砝码,开始偏向那些通过聚合各种远程教育教学课程网站来达到临界规模,并且将聚合的课程数据融入远程教育教学系统服务中的开放大学或远程教育机构的手里,远程教育教学的领导者、主导者或者话语主导者,开始由那些善于聚合各种远程教育教学网站在线课程资源的开放大学或远程教育机构来担任。至此,许多开放大学和远程教育机构开始认识到,对其他远程教育网站课程教学资源数据的掌控,有可能成为他们在远程教育领域,保持优势教学地位及其文化竞争力的来源。毫无疑问,MOOCs(MassiveOnlineOpen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s,即“慕课”)的出现,为此种观点提供了例证,MOOCs由于掌握了大规模在线课程的聚合组织权,结果导致它赢得了巨大的远程教育市场的经济回报。当前,开放大学间的课程数据资源竞赛,已经打响,这种可以为任何学习者建立共享数据库价值的远程移动互联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正在成为开放大学发展建设中必须看到的一个重要策略。四是依靠轻量型编程模型,一种具有可编程性和可混合性设计的远程教育教学网络服务油然而生,由于互联网浏览器的“查看源文件”选项,使得许多用户可以复制其他任何用户的网页,因而最成功的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服务,通常是那些最容易采纳但是却未被服务创建者想到的新的方向,比如想办法让学习软件超越单一设备,这样就使得超越单一设备而编写出来的远程教育软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让开放大学坐收教学红利,因为即便是最简单的互联网程序,也涉及至少两台计算机,其中,一个负责远程教育教学网络服务器,而另一个负责远程教育教学浏览器,这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而言,开放大学可以将远程教育教学网络作为软件平台予以开发。显然,把这个概念拓展到由多台计算机提供远程教育教学服务而组成的合成应用程序当中,它可以保证学习者以多种方式对许多有限制的远程教学内容进行访问。毫无疑问,迄今为止,iTunes是依靠这一软件编程模型而走向成功的最佳范例,由于这一款令人心仪的媒体播放器应用程序,可以无缝地从掌上设备延伸到巨大的互联网后台,使得个人的移动计算机(PC)扮演着一个知识信息本地缓存和控制站点的角色,这样就使能独立一运动的人,依靠那种能独立运行、完成移动学习特定功能的个人计算机,完成名副其实的远程移动学习。由此可见,iTunes的成功,体现了Web2.0的一些核心原则,那就是:它们也许本身不是什么网络程序,但却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力量,使得网络成为其体系中无缝连接的、几乎不可察觉的一部分。这说明,iTunes展示了一些远程教育网络的集体智慧应用,作为一的方兴未艾的远程教育教学方式,它极大地丰富了远程学习者用户的网络学习体验,它使得我们意识到,对于应用于远程教育的移动互联网来说,其竞争的优势关键在于学习者用户会在多大程度上会参与其所提供的知识信息学习体验,因为如果他们不参与其所制定的远程教育教学游戏,那么,它必然就是一个“没有被参与的体系”,那么,无论它是多么强大的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它的远程教育移动教学前途将必定黯然无光。由此可见,学习者们的隐式和显式远程移动学习体验,必然会为开放大学的多媒体远程教育教学程序增添新的应用价值,若果没有他们的有机参与,任何形式的远程移动学习访问和体验,都不大可能发生。从以上四个方面看,移动互联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的教学文化生态融合,总是以出乎人们意料的形式发展着,它使得人们看到了远程移动互联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曙光。

二、远程教育与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的方式类型

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业已表明,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和电信网融合形成的知识信息传播技术平台,通过灵活多变的技术模式、应用程序,通过与远程教育教学的生态文化融合,从而形成了崭新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业务实践模式。具体而言,根据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业务模式可分为七大类型:

一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社区交往”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协作化学习方式,构建远程开放教育的数字化远程学习社区,将开放大学的移动互联网建成能够吸纳最为广泛的学习者客户群体参加的,并能支持他们实现数字化远程学习生存的开放教育平台。显然,在这种由移动互联网络而构筑的远程学习虚拟世界里,如何实现开放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以及学习公共支持服务的数字社区化,将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因为它可以为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学习者,提供种种具有延伸支持服务性质的远程教育教学项目,并通过相关远程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远程学习者所具有的相同的远程学习诉求,从而使他们成功地实现“远交近联,学以类聚”,形成全新的远程开放教育移动互联数字化社区中的“数字化社交学习激情体验”,从而增强他们自身的移动互联远程开放自主学习数字化学习的文化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毫无疑问,采用这种模式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群体对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心理黏性。诚如我国学者所言,“社会化阅读是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交流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因此,开放大学的移动互联阅读平台和软件可设置“分享”按钮,激励学习者“将阅读的内容分享至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会化媒体”,“在社会化阅读应用里,通过阅读平台与社交网站的紧密关联,用户不但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内容通过社会化媒体分享出去并在原阅读平台得以同步体现,用户的媒体使用行为包括阅读行为还被作为向其智能推送个性化内容的依据”[3]。

二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知识短信”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式教学方式,通过内容上具有高度知识概括力的、结构上具有很强的知识浓缩力、叙述上具有突出知识表现力的简短文字,传播凝练精辟、形象生动、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的课程教学和知识信息内容。无庸质疑,采用这样的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将一个具有完整知识框架结构体系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知识信息传播的艺术化再加工和审美再创造,将其转换成一系列既相互独立、相互分散,但经过相互组合,又能形成完整的知识语义链的知识短信群组,并对学习者的远程学习者产生持续而有震撼力地学习冲击。毫无疑问,编制这样精彩的知识短信,的确是需要无数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文字功底和艺术才能的远程教育专业人士,通过相互之间的精心协作才能实现。不可否认,这种全新的远程教育教学技术能力的建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作为当前世界各国开放大学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的致命缺陷和文化软肋,它是需要开放大学的教师,强力打破传统大学教育的知识壁垒,通过教育与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与学术的有机文化融合后才能实现的,因为这种复杂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其工夫显然在诗外,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它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教育技术的范畴,而进入了教育艺术、教育文化的领域。当然,也正因为如此,笔者以为,专门用于远程教育的知识短信的出现,正在使得互联网和电信网间的相互融合、远程开放教育与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间的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掌上的教育技术”最终转化为“拇指间的教育艺术”,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可能。

三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课程游戏”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娱乐化学习方式,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趣味,通过远程开放教学课程游戏软件的开发和传播,从而刺激和满足学习者的强烈的知识学习兴趣,并利用目前许多学习者对游戏达到痴迷程度的心理,因其势而利导之,将他们的“游戏化娱乐”兴趣转化为“游戏化学习”,从而使得开放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变成指导学习者游戏化学习、娱乐化学习的先导。显然,这样做,不仅增强了远程开放教学的“玩中学、学中乐”快乐学习趣味,将原本单调的远程开放教育移动互联自主学习变得有声有色,格分外活泼和迷人,而且还可最大限度地充分调动学习者时时、处处参与移动互联远程学习的热情,满足他们的游戏化学习表现欲,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实操能力,提高他们的移动互联学习效率。当然,在移动互联游戏化远程教学活动当中,开放大学也可在此种课程游戏教学软件中,设定即时反馈学习效果的信息功能,并及时给学习者玩家的游戏化学习效果做出中肯的评价。无疑,这样做,可以促使学习者很快了解自身的知识学习水平,为他们制定下一步通过游戏化学习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增强自身游戏化学习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习者的游戏化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的同时,也应当在适当时机,或者在他们成功达到某一阶段学习目的之后,给予其一定的分值和晋级奖励,这样,就可吸引和激励他们继续参与下一阶段游戏化学习,强化他们持续不断地参与游戏化学习的心理渴求动机[4]。笔者认为,这样做,可以改变过去人们把网络游戏,看作是与学习实践相对立的两种活动的认识局限,将两个似乎根本不可能调和与相容的东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而使得开放大学通过游戏化触觉教学技术和触觉教学反馈技术的变革,给远程学习者的游戏化触觉学习技术和触觉学习接受技术带来革命性变化,从而使得远程学习者产生“用户体验”般的心理快乐刺激和知识鉴赏情绪。无庸质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移动互联此种游戏学习方式,会作为移动互联网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杀手级盈利教学模式或红利教学模式,掀起人们趋之若鹜投入移动互联游戏化远程学习的社会风潮。

四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电视节目”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影像化学习方式,引领远程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潮流,并使得“互联网教育电视”、“移动教育电视”、“手机教育电视”等成为新新人类远程学习者群体等时尚人士远程自主学习的新宠。众所周知,电视语言具有画质还原清晰、言语表达生动、动作持续形象、语意丰富深邃、音乐节奏怡人的艺术表现特点,因而它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人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最起码的艺术生活审美配备。具体讲,把它运用到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里,就是开放大学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中,通过移动互联电视技术的植入,成功地利用电视语言所具有的多镜头、多机位、多角度、多视点、多场景、多层次、多语言的蒙太奇知识信息表现与传播方式,把原本枯燥、乏味、甚至有时还有点晦涩的知识内容,拍摄、编辑为声画并茂、充满情绪的知识艺术活动影像,从而吸引广大学习者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很快沉浸到远程学习的知识情境当中,并通过镜头切换的导引,深入进知识结构体系神秘复杂而富有传奇的王国里。无庸质疑,“移动互联电视”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影像化学习方式,带给远程学习者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它使得好的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电视节目,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动作大片一样,掀起人们心中的远程移动互联学习激情风暴,只不过,制作这样高质量的远程开放教育节目,传播这样高质量的远程开放教育知识信息,是需要教育电视节目编导、演职、制作和技术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艺术创造水平的。目前,我国移动电视用户的群体正在扩大,但主要集中在积极尝试新事物、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年轻人当中,作为未来最具潜能的远程学习者用户群体,这个群体的在未来可能会逐年扩大,因此,开发这样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是迫切需要我们关注的。

五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电子书籍”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阅读化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非常传统的、且是无纸化的、又非常生态的、存量大和便携式的读书自学支持服务。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数字化革命已经带来了人类阅读的彻底革命,因而,电子书,作为一种专门供现代人阅读的手持电子设备和数字化出版物,由于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存储设备中,并借助于特定的手持移动设备,来进行读取、复制和大规模传播的,因而,从一开始诞生起,它就完全区别于传统的纸介质书籍出版物,具有很强的教育的社会普及化效应。电子书,又称e-book,它的主要格式有PDF、EXE、CHM、UMD、PDG、JAR、PDB、TXT、BRM等等。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移动设备都是支持其阅读格式的。在手机终端,人们常见的电子书格式可为UMD、JAR、TXT三种,它专为阅读图书而设计,一般有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器,这种特别设计的液晶显示技术,可以让人们在长时间,能够舒适地阅读图书。况且其中因为内置有可以上网的芯片,内存着大量的数字出版书籍文本信息,一般一次可以储存大约30本传统图书的内容,因而完全能满足学习者的丰富的远程学习阅读需求。目前,电子书的内存容量仍然有提升的空间,功能也有继续扩展的余地,再加上其字迹清晰美观,用户身份也易于确认,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非常便捷地购买和下载它,且付款也很方便,因而它的这些诸多优势,使它非常适合节奏快、压力大、时间琐碎的现代人生活,能够为远程学习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灵活投入自主学习,很快沉浸入知识海洋,暂时逃逸快节奏的生活,缓释工作压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供了方便。可见,这种充满情趣的移动阅读方式,能够有效填补人们的生活狭缝时间,惟因如此,它正在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迅速地流行并传播开来。当前,数字版权贸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使电子书的学习用户能以更低的价钱购买到更多的图书,在市场上,人们可以远低于传统纸介质书籍1/3至1/2的价格在网上购买到自己需要的电子书籍,而且人们可以采用更加方便的信用卡或电子货币等付费方式,来获得自己需要的书籍。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当前世界上有许多开放大学,也在为其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免费阅读的远程下载服务。显然,这一切,都为电子书在未来远程开放教育的大流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手机搜索”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拓展化学习方式,为人们在移动学习环境中,深度、系统地学习知识,提供了新的可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并通过它而成功实现目标的手机搜索引擎,因为整合了网络搜索、智能搜索、语义搜索、关键词搜索、图片搜索等语义互联网的信息搜索概念和知识检索理念,而且综合了多种的知识信息搜索方法,因而可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为学习者提供远程的垂直和水平的手机移动互联知识搜索体验,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甚至可以响应学习者所提出的各种远程学习知识查询要求,在因特网上、万维网(WWW)中,自动启动知识信息的索引功能,提供给学习者一切可供知识查询和检索服务的信息网站,并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策略,搜集网络上的有关知识信息,并经过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智能化的组织和处理,建成具有学习者个性学习特点的网络远程学习的索引数据库,这就为学习者自主建构更加令自己满意的知识信息检索服务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具体讲,就是它可以利用蜘蛛(Spi-der)系统程序从互联网上抓取那些与课程知识信息内容相关的各种网页,并按照这些网页所在URL、编码类型、页面内容所包含的关键词、关键词位置、生成时间、与其他网页的链接关系等,并根据一定的相关度算法,通过大量的复杂计算,从而计算分析得出每个网页页面内容与其超链接的每一个知识信息关键词的重要联系性,然后,再提取这些相关网页的知识信息,并进行相关度数值排序。一般来说,其相关度数值越高,排名也就越靠前,这样,学习者就可以据此顺序,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想阅读的网页,从而了解并掌握自己所想学习的知识内容,并建立自己的课程知识信息网页自主学习索引数据库,并通过定期重新访问所有相关网页,更新数据库的方法,促进自己及时跟进,深化学习[5]。由此可见,手机搜索这种移动互联远程学习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远程学习者的个人学习品质,使其享受到更具个性特色的远程学习快乐体验。当然,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有理由相信,这种远程开放教育与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生态文化融合所形成的远程开放教育自主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人类社会移动互联网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七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定制配送”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独享化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自己学习所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学材。这其中,既可是充满知识情趣的图片,也可是富有接受亲和力的知识音频,也可是具有丰富镜头语义的知识视频,学习者都可通过向开放大学提出个人定制配送服务,独享移动互联知识学习的快乐。显然,在这样的移动互联远程教学模式中,知识学材,成为学生们独自享受个人化、个性化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黏合剂。它通过图片课程教学资源———这种形象、直观表现教学内容,远与单纯的文字呈现更能吸引学习者眼球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召唤学习者自觉投入到那种完全是非连续学习状态的移动互联学习活动当中。通过音频资源———这种适合表现语言、文学、历史等相关课程知识内容的学材形式,让学习者在移动互联学习环境中,克服周围环境因素的干扰、影响和制约,得到短暂的听觉学习刺激和享受。它也可以通过视频教学资源———这种栩栩如生的知识内容表现方式,所提供的生动的教师讲授辅导、情景案例教学、三维动画演示、文字声音提示、图形符号会意等学材,合理地将所学课程的特定知识内容融于在一个完全个人化的学习情境当中,从而体验到一种随遇而安轻松愉悦的惬意学习效果。当然,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动画文件更值得我们去关注,由于它适合呈现那些视频镜头很难呈现、复原、再现或者获取的知识内容,且其占用移动互联学习媒体内存相对较小,非常易下载与保存,使用起来也很简单,其知识接收效果更具审美意味,因而更应当是移动互联学习当中,学习者青睐的对象[6]。

三、远程教育与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的超前试验

当前,基于远程开放教育与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的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而形成的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开放大学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应用,它尚处在研究和开发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我国远程开放教育事业发展中,一种暂时存在的令人遗憾的历史空位现象,或者说正在起步发展的一种教育文化现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会随着手机、ipad等移动互联手机的普及,走进一切有兴趣通过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媒体接受远程学习的人生活当中,成为远程学习者漂泊不定的生活旅途中的自主学习有效配备。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技术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教育应用前景最为诱人的信息技术产业,出现了超过人们想象的高速增长现象,造成了人们对移动互联远程学习的需求急剧上升。特别是在西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学习信息和知识信息,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过,在我国,虽然现在使用手机的人也已经非常普遍,但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移动网的网民数量却只是达到3.88亿,而使用它进行远程学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ipad,在我国的应用尚且远未普及,它只是在一些高收入的社会人群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人,往往却拥有高学历,他们一般没有用其进行远程开放学习的具体社会需求,主要用它进行一般的信息传播接受。可见,在当下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开放大学真正要想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针对广大平民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还需尚待时日,更何况我们对于基于此种技术的远程开放教学模式,尤其是资源开发的标准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所做的工作,就是继续强化此方面的应用研究,尤其是面对手机这样的非常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好它的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功能,为以后大力我国发展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此,我们才能最终使它能够为更多的平民大众学习者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远程教育文明实惠,促进他们学习生活质量和人生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热切期待,我国开放大学能够建立自己的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平台,能够利用各种远程教育移动互联教学媒体,开展远程移动教学的超前实验,密切教师、学习者之间的远程教与学交往,因为这种移动学习平台,毕将成为人类未来远程学习者数字化生存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由于在未来的远程移动教育教学互联网络虚拟世界里,学习支持服务的虚拟社区化将成为主旋律,必将人类成为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因此,开放大学可以建构自己的远程移动教育教学互联网虚拟社区,从而将远程移动学习支持服务的触角,延伸出到天涯海角所有的远程学习终端中,果如是,则随着学习者们不同的远程移动学习体验诉求的满足,必然会提高他们对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移动互联网的学习情感依赖黏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移动互联网络远程学习文化语境里,进行娱乐化学习、游戏化学习,也将成为未来的开放大学远程移动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如果我国的开放大学能够适时制作开发出适合我国学习者的各种游戏化学习课件,为他们提供兴趣化学习支持服务,那么,远程教移动教学课程游戏,将会作为我国开放大学远程移动互联教学模式的杀手锏,掀起我国远程移动互联教育教学模式的全面变革。果如是,他们为学习者们提供的游戏化学习专用远程移动教学课件,或将成为我国开放大学移动互联远程教育教学的急先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娱乐化的远程移动教育教学急先锋,可能随着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成移动学习设备终端发生一些新的革命性质变,比如它会造成游戏触觉反馈技术的加强,可带来学习者用户带来全新的远程学习体验跳跃。当然,我们也发现,手机电视也会成为未来远程移动教育教学互联网发展的新型形态,它可能成为新一代远程移动教育教学互联网电视繁荣发展的动力因素,并推动手机电视将成为远程学习者时尚人士的新宠。我们确信,手持电视远程学习者用户,将主要集中在那些愿意在旅程中,积极尝试移动学习模式的、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年轻一代学习者群体当中,坐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地铁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远程移动学习着潜在群体,他们手持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身影,使得我们坚信,这样的远程学习群体在未来必将不断扩大。目前,因为随着手机移动学习功能的不断扩展,它已出现了屏幕显示超大化,画面效果高清化,音响效果立体化,以及音视频知识存储容量大幅度提升,学习者用户身份易于确认,远程登陆越来越方便等诸多优势,无疑,这就使得学习者的远程移动电子学习阅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流行时尚,可以在社会迅速传播开来,显然,这非常有利于年轻的学习者在旅途中利用移动电子阅读,有利于开放大学发展远程移动互联教学模式,以填补这些学习者在工作之余的人生狭缝时间。

不过,最值得注意的是,平板电脑的普遍应用,使得利用它发展远程移动互联网络教学,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业界时尚,由于一大批新兴的数据挖掘、存储、处理与分析技术的不断涌现,学习者通过它处理起知识的海量信息数据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就像手机搜索将会成为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助推器一样,平板电脑的知识信息搜索播放功能,也将不断增强,它的搜索引擎将会整合概念搜索、智能搜索、语义互联搜索等知识信息的搜索模式,综合多种各样的知识形态搜索方法,为学习者提供范围更广的远程移动学习搜索体验,使他们沿着知识信息的逻辑线索,垂直向内,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也促进他们顺应知识信息的外延结构,进行水平扩展,形成拓展学习,总而言之,这种新型的远程移动互联教与学方式,将会更加注重提升学习者用户的远程移动互联学习体验,使他们在行进之中,感受到远程移动互联网络知识信息传播技术,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当前,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正在创造我国远程教育的新的历史神话,作为我国教育创新能力的文化表征,它最终为国家赢得全民学习的文化软实力创造新的竞争机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建立覆盖15亿人口、影响范围将达到7亿手机远程学习者用户的这样一个移动互联信息传播平台,将不再是一种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美谈,它的空位发展、缺位发展现象,必将在我国远程教育领域消失,它必将成为我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新的生命活力源,它会广泛、深入应用到农村的田间地头、牧区的草原绿洲、城市的工矿企业、以及物流发达的人生商贸旅途等一切可能出现的远程移动互联学习环境当中,显然,到那时,它必定会创造出更加惊天动地的远程教育教与学人文奇迹!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2)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在以前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送,然而在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更多有用的信息加进自己的教学中。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在网络上学习,与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更好的沟通。另外,网络给学生还提供更为广阔领域的知识,利用这些技术,可以随时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就不会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场所上了。这是对传统教育的突破。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为了是想提高自我价值的目的,越来越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希望接受高校教育。以前的高校教育,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学习的。但是现在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实行远程教学,所有人都有机会享受到教育的资源。因此高校的教学更有开放性。

1.2管理模式的转变

以前的高校管理中,课程的安排完全靠老师人工来制定并传达,在人事安排方面也存在冗杂的问题。财务管理上也缺少精确的定量指导。由于很多的数据不能及时的更新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分配不均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校的发展是一定的阻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各个高校创建了自动化的办公体系。这样在工作分配上提高了效率,各项资源能够建立数据库并且能够更好的有效的分配。使管理模式进行了转变。

2.应对措施

面对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影响,高校的管理者应该以正确态度的面对现有的影响。积极响应并且改变自身,尽快的和新技术融合。让网络技术在高校中能更好的发展。

2.1教育管理的思想转变

互联网的发展使教育管理由传统的管理逐渐向引导转变。网络技术的推广,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更为广阔的知识面,这些可能是高校的课堂教育所不能满足的。因此更加要求培养现代学生对自己学习管理的能力。学生有一定的自律能力那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并且利用网络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能够更加好的制定学习计划充实自己。同时,在教学上,教师也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思想。多加利用网络资源,武装自己,进而给学生传递好的学习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学生自学、选择的能力。能够对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有能力面对社会的竞争。

2.2完善网络技术的平台

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大量的机房,以便于用于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课程设计,硬件设备都很老化,对由于网络老师的配置不够,一般一个机房80个机器只有一个老师管理,用的更是局域网,网络速度和建设维护都跟不上,以至于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公共机房学习,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之处。与此同时,也会在管理方面有不便利的地方。所以,高校应该对网络的建设加大力度,加大对这个大学生们最喜欢的阵地的掌控力度,进而保障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保障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实现全方位的网络覆盖,节省纸张,促进网络教学,和作业提交.实现高校办公,教学无纸化。现在,多元化的网络传播模式,加强了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人人网,微博,微信信息传播速度快,分享数据同步化。通过网络传递消息,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授课、消息传递等一系列的教学,这样节约的资源更可以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2.3通过网络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又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资源,也有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资源,是把双刃剑。网络游戏,等不同程度的危害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只要正确的利用网络,就能有效规避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这样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让网络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同时高效的管理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先学会网络技术并且有着正确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从而更好的应用的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3)

据中国国家商务部信息化司司长李冀奇在第四届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论坛上透露,截止到2010年3月底,我国网民用户总数达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大30.2%,博客人数达到4700万。在校大学生上网的比例达100%,平均上网长3小时以上,男生多余女生。调查时显示,57.5%的大学生正在玩游戏等等。如何把握互联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保证我们年轻的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保证他们既成人又成才,使他们个个成为对社会又用的人,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互联时代思政教育的意义

任何一个时代的进步,都是伴随着不断的技术革命和文化的提升而得到发展的,从50年代第一课人造卫星,到80年代的大哥大到BP机,再到现在的互联繁荣时代,无不体现着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掘。而他的功臣,当数无数的年轻人,无数有思想有灵感的年轻的大学生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未来世界的创造和把握。

当代大学生本身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有着一定的接受信息的能力,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具有比较独立的主体分析判断能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互联时代思政教育现状

1.亟待跟上互联时代步伐,熟悉互联网

互联网尤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我们每一名管理者,做足互联网知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表现为以下特征,网民既是网络的使用者、消费者、创造者,网络的“平民化”成为潮流,精英时代一去不返;网民之间的交互基于“关系”展开:同学、生意、表达、倾听、交友等;网络渠道免费,内容为王;网友希望更多的集成服务,一站式服务和更专业的服务,而非泛泛的门户;网友体验高于一切,以网友为中心的互联网公司将在下一波竞争中获胜,哪些仅仅依靠吆喝的、不能体现出网络技术创新特征的公司将逐步丧失竞争力;互联网和通信业将进一步融合,传统通信成为通路提供者,通信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合并将会出现;视频、手机互联网、宽带互联网、物流网、3G、4G将相继到来成为主流。

2.善于甄别信息资源,提取有价值信息

充分利用网络,为我所有。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力,为我们提供学习、生活和娱乐资源。一是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大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二是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有利于学生搜寻更多更全的信息资源,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三是开拓大学生全球视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上网使大学生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3.端正思想态度,抵御意外风险

一是对于大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等不良思潮。二是网络改变了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大学生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大学生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三是信息垃圾弱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大学生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大学生。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污染大学生心灵,误导大学生行为。四是网络的隐蔽性,导致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三、互联时代思政教育的方法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坚持利用科学发展,再用辩证唯物注意的观点和方法,使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时刻理解关注学生在哪里,心理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关注大学生的需求,解决他们最为迫切需要的问题,跟上年轻人思维和脚步。

2.创立有礼有利有节竞争创新高效“十二字教育”模式

打破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尊重同学的兴趣、特长、爱好,建立起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礼即尊重学生隐,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有利即要善于用甄别的眼光,对信息资源要充分的过滤,吸收对自身有意义有发展的资源;有节级做到要有节制,过犹不及,中庸之道,把握好利用网络的分寸;竞争即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要有不服输的气度,要有敢打敢拼的勇气;创新即现有创新思维,后又创新思路和举措;高效即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有收获。

只要认真把握好“十字”教育模式,就能够充分理解现实社会的时代特点,就能够理解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由表及里,灵活运用,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切实把握好学生思想精髓。

3.以情感人,真心地关心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帮助学生,关心学生

孩子们在大学阶段远离父母,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上各种诱惑很多,所以他们的困惑会很多,困难也很大,这个时候十分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支持,如果能真心地去关心他们,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予解决,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在心理承受能力、客观认识问题方面存在着一些偏差。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4)

Web2.0的一个最重要特性是社会性,Web2.0下的网络教育新模式也被看作成一种社会进程,它注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社会化学习进程中,它将学习过程与网络社会进行整合,利用Blog、Wiki、SNS等工具,将学习过程置于一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不同用户参与创造贡献的信息资源,支持学习者个人和其他用户、群体的合作学习与资源共享,这种参与式信息交互,使得彼此间信息资源不断沟通和协调,从而来完成独立学习或者共同合作完成某项任务,以集思广益达到成果共享。

突出人性化导向

传统的网络教育模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学习资源更多的是一种主要集中在系统内部的单向传输。而在Web2.0环境下诞生的网络教育新模式更加强调人性化和个性化。它以Web2.0的应用为平台,综合运用AJAX、AdobeAIR等技术,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交互式学习环境,在新技术支持下学习者本身就是资源的创建者、信息的生产者,每个学习者都能建立个体的学习路径和知识领域,提高了学习者的自我识别度和自我导向性。

注意事项

Web2.0环境下构建的网络教育新模式,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用户间彼此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联系、合作,信息共享、参与贡献,无边界地为学习者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素材,但同时也对学习者提出了一定要求。

(1)熟练掌握学习工具

随着网络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技术工具应用而生,只有熟练掌握各种软件并将其真正作为工具应用于学习过程中才能提高我们的实际学习效果,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自由掌控网络,而非被动接受网络。

(2)学会处理网络信息

网络教育新模式讲究的是用户广泛参与,即任何个人都可以通过博客、播客等信息,供他人浏览、参与讨论等。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接受来自不同层面的海量信息。如何在众多信息中分辨良莠、筛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既考验一个学习者的信息判断能力,又考验他的网络道德规范水平。因此,学习者必须要把持有度,学会理性分辨,学会主动处理信息,而非被动接受信息。

(3)积极参与分享互动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5)

1.利用互联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互联网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渠道,与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式相比,具有信息容量大、受众广、传播速度快、开放度高、交互性强等特点,是信息传播领域中的新兴媒介。利用互联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氛围,是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占领新兴阵地、引导网上舆论的具体体现。加强网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影响力,丰富形式和载体,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高对加强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利用互联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好。目前,全国已建立了一批法制宣传教育专业网站,多数门户网站、政府网站也都包含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在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的来说,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公民对法律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存在着网上内容不丰富、特色不鲜明、缺乏原创性;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网络的交互性与信息媒体的多样性体现不够;网络媒体及有关部门各自为战,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网络法制宣传教育投入少、规模小、影响力低等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坚持依法办网,文明办网,加强正面宣传,加强网上管理,确保网上正确舆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立足法治,广泛、深入地开展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点。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互联网这一重要舆论阵地的主动权,始终正确引导法治舆论导向。

3.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安排好、开展好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始终服从服务于大局,始终配合好中心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法治舆论氛围。

4.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社会和群众需要出发,把满足群众需要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在网上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

5.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要着眼于不同地域、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创办和建设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平台时,可采取创办独立的法制宣传教育专业网站、依托大型门户网站的平台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子网站、在大型门户网站设立法制宣传教育频道或者页面等多种形式,开展网上法制宣传教育,努力追求扩大网上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的实际效果。

6.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准确把握互联网宣传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不断改进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使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始终体现时代性。

三、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1.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正确引导互联网上的法治舆论导向,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2.通过互联网深入持久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理论;深入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宣传法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学习法律、相信法律、维护法律、遵守法律的浓厚氛围。

3.通过互联网深入宣传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树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方面以法律手段进行调节、管理和服务的观念。

4.通过互联网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就,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制宣传、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法制建设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在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方面的丰富实践。在加强对内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做好对外法制宣传。

5.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独特优势,以文字、图片、音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设专题专栏、举行在线访谈、制作多媒体、开办论坛等多种方式,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将纪念日、宣传月、宣传周等各种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内容整合到互联网上来,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效果。

四、努力提高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水平

1.大力开发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法制宣传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益,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法制宣传教育信息资源,根据互联网传播的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后,汇集到互联网上来,满足不同阅读习惯的受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发挥网络原创作品优势,加大网络自主创作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力度,鼓励为互联网提供法制宣传教育信息内容,丰富网上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设英文版页面,努力增加英文信息量,扩大外国受众面。

2.不断增强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特色,努力提高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艺术性。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其中,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是重点对象。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要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需要,组织网上宣传内容和宣传活动,面向领导干部的网上内容,应当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面向公务员的网上内容,应当以提高公务员科学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为重点;面向青少年的网上内容,应当以培养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为重点;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网上内容,应当以提高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的能力为重点;面向农民的网上内容,应当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质为重点。发挥互联网传播快速的特点,在第一时间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上网传播,及时更新网上内容,超过时效的内容及时汇编整合到资料库中,确实保证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的时效性。优化页面设计和网上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艺术性,增强吸引力。

3.组织好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时组织对中心工作和重要活动的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网上法治舆论的引导作用。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在事实准确、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及时对其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报道,上网,引导舆论。对群众关心的问题,以群众乐于参与的形式,组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法制动漫大赛、法制摄影大赛、法制书画大赛等形式多样的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联合传统媒体,共同举办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突出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特色,增强受众参与活动的广泛性。

4.建设好互动性栏目。利用互联网互动性强的优势,通过建设和加强网上互动性栏目,引导受众参加到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加强对互动性栏目的管理,有效防止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在互动性栏目中出现。

5.增强服务功能。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应当突出服务性,使受众在接受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服务,在得到服务的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在网页、栏目设计安排上,着眼于服务受众,便于受众查阅检索,便于受众获取相关信息,便于受众参与相关活动,强化在线咨询、服务专区、在线访谈、数据检索等栏目的服务功能,通过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五、切实加强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

1.要把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都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保障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经费,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网络媒体要把开展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作为自身的社会责任,主动做好工作。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6)

[2] 刘书艳.谁能站到“互联网+”风口上[EB/OL].(2015-3-27)[2016-1-20]..

[3] 黄蔚.奔跑吧,智慧教育-2015年“互联网+”计划起航[EB/OL].(2015-3-11)[2016-1-20]http:///20150311/n409635647.shtml.

[4] 曾晓晶,樊斌.“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教育的变革[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0).

[5] 任亚方.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26(3).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俨然已经到来。相较于传统行业,互联网产业随着时代的大发展而迅速的兴起,在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使得全世界越来越像“地球村”,无论是财富流通、社会流动、文化传播交流还是互换共享、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甚至是理想追求和信念价值观,都在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人们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正在慢慢形成。在互联互通时代,教育的互联网思维很明显,古老的教育传统发生着改变,教育的成效、方式、内容、导向、主客体等也愈加鲜明。无论是把互联网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进互联网,正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流,也是新时期培养思想政治高质量人才的必要措施。

二、互联网企业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课程的开发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互联网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所显示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更加明显了,互联网企业开发了大量的学习课程以及其他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各种平台为教育注入这些资源,使得教育资源的广度与深度大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可获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和课程,根据自己的特点真正实现“一对一”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一对多”的学习模式,使得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与高效。其次,资源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不仅在资源的数量上增加,而且融入进新技术,像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集视、听、说为一体的知识传送体系,声、图、文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吸引人,克服了传统单一感官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知识转化率低、讲授效率不高等缺点,这是一种激发全身听觉、视觉感觉神经而组合成的一种更为先进的教育模式。

(二)网络技术的推广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素养

互联网企业的兴起带来了多种多样的互联网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首先的任务就是学会运用这些新技术。比如电脑搜索技术的普及,以前没有电脑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想获得教育资源,主要的方法就是各种书籍文献,而在如今的电脑时代,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必须要通过电脑上网搜索,所以掌握上网搜索技能是必须的,这就无形中提升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技能;其次,网络资源课程的丰富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知识的归纳与重点的解析以及最新的知识都能在网上很好的学到,这就降低了仅仅靠自己思考而出现知识错误以及片面的风险,提升了教学能力。对于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来说,时政要闻以及社会政治思想的更新网络总是比书本快得多,如果能用好,对于自己快速获得前沿知识和对自己知识的更新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得教学双方的交流更加平等

无论是在传统的私塾教育和现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占有主体地位,他们基于经验和知识,很容易在教学活动中树立起权威形象。这种权威形象一旦树立,那么受教育者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亦是这样,“你说我听,你说我做”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双方体会、领悟、交流,而不是仅仅由一方向另一方灌输大道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可获得程度大大加强,受教育者的知识经验不再一味来源于教育者,这就有利于部分上打破权威,使教育者不再以权威者的姿态自居,双方更容易平等交流,增强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

三、互联网的融入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复杂,教育内容针对性降低。互联网时代,信息大量涌现的好处无疑是明显的,但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有待加强,大量虚假新闻、花边消息、垃圾信息、不良文章成了犯罪和散布谣言的载体,影响着社会舆论导向,动摇着人们的价值观。一条不良消息往往会带来整个社会的搅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接触的信息范围更广,但所获得的信息资源常常与自己的需求对口率较低,不能够很好的有针对性地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资源,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接触到不良信息后会动摇自己原本的思考,各种文化侵蚀也随之到来,接触不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受教育者的不正当思想观念就会滋生,如果用这样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动,就会走上歪路。比如网瘾少年、黄赌毒、网络造谣等违法违纪行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封闭性较强,教育者可以精心筛选出那些最精华、最合适、最有特色的教育内容按计划对受教育者施教,整个教育过程可以全程控制。而在互联网教育中,由于开放性大大加强,教育的内容也是鱼龙混杂,有好有坏,这很难控制只让受教育者只接受好的信息而不接受坏的信息,而这样的垃圾信息一旦被受教育者接受会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行为产生错误的引导,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一旦错误的思想产生就极容易把人带上歧路,而在纠正这样的人的时候却是不容易的,这就对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论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理论研究,2010(12).

[2]张国启,孙禄.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互联网思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6).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55-2

0 引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标志着基于网络新媒体实现行业跨界融合使命的时代到来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6月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这也意味着社会思潮进入了高速变化的过程,“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由追求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移到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受互联网思维的深刻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与意识形态的方向把握极易受到影响。

“互联网+”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要求、新方法。多年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道德教化,以情感人。作为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必须注重科学化建设,越来越多地采用各种互联网工具,这必将催生高校互联网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突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很多限制。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的出现和使用对传统课程形式和理念都产生了很大冲击。当代大学生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意识非常主动和强大,甚至超过了老师,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教师的文化“反哺”,教师不再占有信息优势,教师的优势更多表现为思想深度和专业理论的理解。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同时还有要提高互联网思维、技术能力。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书写载体包括纸、笔、黑板和粉笔仍将继续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载体,只是一段时间还是这样,对传统书写载体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感低,觉得想打瞌睡,或者上课时看别的书,甚至有同学干脆逃课。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通过书写开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怎样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处理好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对的挑战。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面临的挑战

如今使用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部分,互联网的使用为大学生带来了学习和生活的很多便利条件,与此同时也一直给高校大学生带来很多消极因素,互联网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价值观。

当今社会网络虚拟社会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些大学生整天沉迷在网络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需要是面对面地进行,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开放和任何人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一些大学生迷恋网络、逃避现实,这将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使得大学生社会交往产生隔阂。

当代高校大学生都是“90后”可以说是互联网一代,作为成长期的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完全形成,在成长阶段就可以借助网络了解外部世界。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辨析能力、自控能力还较为欠缺,对信息理性、客观判断的能力不足。容易被反动意识所迷惑,而同时享乐、拜金思潮会让这些大学生的价值观进一步变得扭曲,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2.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发生了改变,教师已经不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来源,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广泛、更全面的信息,互联网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条件。大学生在互联网渠道获取的信息尽管不一定全面、准确,但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对其思维方式、专业知识、工作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工作中注重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信息量巨大,新技术不断涌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来工作任务繁重,往往没有大学生那么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对互联网的新技术、流行语、新信息往往会产生陌生感,导致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产生代沟。

2.3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可以充分借助虚拟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小时候受惯了传统教育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教育方式的吸引,相比较而言,传统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大学生对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自然会产生抵触心理。而滞后的教学内容、单调枯燥的教学媒介、严格限制的教学时间,导致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兴趣的丧失,网络媒体不断涌现的质疑就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的挑战。

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成效不断下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转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维方式要有新的突破,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联网相关理论知识和能力,并进一步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新平台。

3.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跨界思维”为逻辑起点,思维方式要有新突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高度重视对大量的多维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跨界思维”逻辑,思维方式上要有新突破。跨界思维就是大世界大眼光,用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跨界思维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一步合理使用互联网资源,实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非常强, 通过各部门的跨界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积极而健康的校园物质环境,传递大学精神,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加强互联网信息资源使用,进行资源整合,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最终打破学校管理的对立,实现各部门的跨界合作,主动与学生共享相关信息,增强大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

通过营造跨界思维的环境,还可以提升大学生责任感,降低和规避互联网时代的负面影响。通过师生间的跨界辐射来打破师生之间的壁垒,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手段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归属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熏陶和魅力辐射来影响学生,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学识力量。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学习效率较低甚至还会影响周边同学,有的甚至利用互联网虚拟、隐匿的特点,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这需要高校信息部门加强监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引导,多部门共同设置管理关口,通过共同营造跨界思维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过滤,维护正常的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网络信息素养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外,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外,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还必须切实地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是简单的了解网络,而是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主动学习互联网的优势,培养和加强教育者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的信息优势地位,在教育过程中继续保持教育者的威信,把通过网络中正确、有益的信息资源应用到传统的教学内容中,不断以新知识和新观念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与时俱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会思想教育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培养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高校教育者通过不断学习网络知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网络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和应用互联网技术,学会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与专栏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主导地位;通过网络新媒体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态,关注他们的最新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作用,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

3.3 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全天候覆盖。创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整合思想政治互动论坛、社交型宣传网站、微博平台、微信公众账号,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相融合,使其成为一个大学生愿意访问和学习的融理论性、启发性、教育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工作平台建设,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大学生,增强教学环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另一方面利用平台建设沟通了解大学生的喜好,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过滤失真、虚假以及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波动、变质的不良信息,做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澄清和疑难解读;同时,平台要与新媒体宣传形成互动,确保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思想文化占领网络制高点,及时传递大学生需要的知识、精神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在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人际沟通等过程环节上接受更为春风化雨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具有最先拥有新信息、新资源和最先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等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树立并强化互联网意识,以跨界思维方式,提高网络信息素养,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利用互联网这个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传播媒介来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9)

在探讨“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本文将从教学活动的三个阶段:备课、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具体讨论如何实现“互联网+”教育。

1、教学之前:互联网+备课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备课活动对于教学活动的最终呈现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备课活动当中,由于教育技术的局限,教师难以获得海量优质教育资源,“闭门造车”的直接结果就是“出门不合辙”。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实时互动、超越?r空的资源优势,信息化是互联网的天然优势,这为教师实施备课设计提供了巨大便利。

第一,教师可以在教育论坛和教育网站上进行资源检索,为课件制作、教案设计搜集资料;第二,在教育论坛和教育网站浏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界的新教育理论、新教育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并在备课过程中引入这些新教育理念;第三,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教育网站、教育论坛上进行请教,与同行实时互动,群策群力,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2、课堂教学:互联网+教学

(1)互联网+课件,直观展示

互联网技术集强大的文本、声音、色彩、图像功能于一体,形象性较强。在教学那些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之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化静为动,为学生直观立体地展示抽象文本内容。

例如在教学《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知识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制作课件的方式,动态展示直升梯、电风扇等事物的运动过程,要求学生找一找哪些现象属于图形的旋转,哪些现象属于图形的平移。几何画板是最常见的互联网技术之一,教师还可以在几何画板当中为学生展现原始图形旋转、平移、轴对称之后的样子,加深学生对图形旋转、平移和轴对称之后形状、大小等基本性质的认识。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具,引导学生将手中的小正方体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学生动手实践之后,教师再利用投影设备,将学生摆放的不同长方体有序演示,使学生直观明了地看到,无论将这些小正方体如何摆放,所拼成的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个数始终等于每行摆放的个数(长方体的长)、摆的行数(长方体的宽)与摆的层数(长方体的高)之间的乘积,进而从中抽象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成长阶段,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于抽象数学概念理解愈发吃力,尤其随着年纪的逐渐升高,学生开始学习平面图形、小数等知识,课堂教学频频遭遇挑战。借助于互联网+文本、声音、色彩、图像这一强大功能,教师得以将数学教材上那些晦涩难懂的问题直观形象展示出来,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那些抽象概念就容易得多了。

(2)互联网+拍摄,反馈互动

PPT、flash等课件的使用为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了便利,但由于课件当中的预设内容较多,因此互动性不强。现代互联网技术种类多元、手段丰富,除以上提到的PPT、flash、几何画板技术之外,还包括电子白板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实施“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学需要以及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将这些技术结合起来使用,以使“互联网+”教学发挥最大效益。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实时拍摄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场景,然后利用无线网络上传到触摸屏一体机,结合全班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研究成果进行反馈互动,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为获得更多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将所拍摄的本节课教学视频上传到公共论坛上,供众位教师指正分析,为下次组织教学活动提供科学指导。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10)

[3][5]李如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2.12.

[4]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3-10.

[6]阳泽,杨润勇.自组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机制[J].教育研究,2013(10):95-102.

[7]吴式颖.马卡连柯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4.

[8]杨剑飞.“互联网+教育”:新学习革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1.

[9]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10]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的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4(02):3-12.

[11]Georgescu, M, & Popescu, D.2015, 'How Could Internet Of Things Change The E-learning Environment', E-learning & Software For Education, 1, pp. 68-71, Education Source, EBSCOhost, viewed 6 December 2016.

[12]Funder,D.The Personality Puzzle[M]. New York : Norton,1997.

上一篇: 汉字发展论文 下一篇: 毕业设计总结与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