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篮球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6:32

中学篮球论文

中学篮球论文篇(1)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体育竞技、健身、休闲娱乐为表现形式,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的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有机整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效的催化剂。健康的校园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学术活动作为支撑的骨架,又需要有活泼的文体活动作为丰富的血肉。这样,整个校园文化才会向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一、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现状

各个学校均没有系统的体育文化,学生只是将体育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而已,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之一。还有学校对体育教育方式不重视,更谈不上体育文化的建设,学生对篮球比较喜欢但是还不能真正的全面的认识篮球,大多数同学认为体育课和篮球课只是一个形式,学不学也没什么大碍,学生不重视,水平自然不理想。更有甚者,由于领导和教师本身的不重视,而使篮球文化的传播陷于停滞状态。近年来由于中高考体育考试中篮球考试的推行,学校对体育教学才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评价仅限于体育中考一项,形成了新的应试教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练习某些固定的动作。导致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上体育课时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人数多,场地器材使用拥挤,从而导致整个学校体育的颓废。篮球运动和篮球文化的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中学篮球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是构建校园篮球文化氛围的一种形式。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身体健康,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中小学校园篮球文化教育在体现教育目的的同时,还兼顾现代体育精神的发扬,具有自身的特殊意义。

三、篮球文化在校园篮球文化中的巨大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最新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由于篮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大作用。

1.篮球运动具有健身性

篮球运动属综合性的集体性运动,从事篮球竞赛和各种篮球活动,有助于增进身体健康,活跃身心,增长知识,对锻炼人的综合才干起到了积极影响,例如,篮球运动战术的实践操作和实践运用,是通过在特定时间、场地、条件要求下,运用跑、跳、投掷等手段来完成,而且要求跑似“脱兔”,跳似“猴翻”,展似“鹏飞”,停似“大象”,掷似“飞雁”。从生理学角度而言,适量参加篮球活动,对促进人的生理机能,特别是由内脏器官与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增进健康以及发展身体素质、心理修养等有积极作用。

2.篮球运动具有增智性

篮球运动已进入科学化、技艺化、谋略化的新时期,技高与智谋的饿渗透结合,促使练习者既要从篮球竞赛中汲取文化营养,又要鞭策自己具有更高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使自己对篮球运动的本质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从事篮球活动能充实广博的文化知识,陶冶高尚的情操,科学地、适宜地参加篮球活动,能全方位的起着健身、增智、养心的作用,显示出它的特殊价值。

3.篮球运动具有社会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开展最广泛、最群众性和具有特殊社会影响的体育项目,因为篮球竞赛和各种篮球活动过程中充满着教育因素的丰富内容。因此它对提高社会成员素质,活跃社会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自尊自强都有自身的社会教育价值。篮球运动具有这些显著的作用和价值,而学生对这项活动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大力突出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营造校园篮球活动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潜移默化似的熏陶和亲身参与,帮助学生将兴趣进一步转化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篮球运动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生群体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宝贵财富,身心健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因而中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则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强弱的客观反映,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体育充满着理性的思考和哲学思维,长期进行篮球运动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教育,在实践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已的认知与行为,使自己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参加篮球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行篮球文化教育可不断地提高学生进行篮球活动的积极性,传播体育精神、篮球文化,从而在一种高素质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的自我发挥,使自己融入体育精神的世界里,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篮球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中小学校园篮球文化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形成的基础之一。篮球运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是许多首选的运动项目之一。通过长期的运动,培养了他们的运动兴趣,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和参与意识,促进了自主学习与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校园篮球文化氛围能够培养和熏陶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从小培养一种运动爱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进行校园文化教育给学生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中学篮球论文篇(2)

Abstract:Basketballisacompetitivesportwhichrequiresexcellentphysicalquality.Thebounceistheutmostneededqualityamongthesephysicalconditions.Furthermore,theforcingproblemsarewhatisthedifferenceandcorrelationbetweenbounceandotherqualitiesbesideshowtousethemostsuitabletrainingskills.Thepaperanalysesthecorrelationofthebounceandotherqualitiesonthebasisofthenatureofbounceresearch,andjudgesallthepresentlyusedskillsforbouncetrainingtocreateamoresystematicsetsoftrainingskills.

Keywords:bouncesportmechanismtrainingskills

一、概念综述及影响因素

(一)弹跳力的概念

“弹跳力”又称之为“弹跳能力”或“弹跳素质”。这三个称谓如果不作特别说明,都表示同一个概念。关于弹跳力的最新解释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迅速跳起腾空的能力;弹跳力是一项综合素质,训练时必需抓住力量、速度和协调性这几个重要因素,还要与技术训练相结合.

(二)影响弹跳力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身体形态因素。从生理因素分析,一般快肌纤维含量高的运动员,能拥有更好的肌肉收缩速度、力量或爆发力,适宜从事短跑、跳跃项目类的运动,因此有更好的弹跳素质潜力,这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对于特定关节的运动不利的关节杠杆作用、不恰当的力—时间曲线会使运动员的弹跳成绩平平,因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学者对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学生进行了身体形态学的测量发现:(1)青少年运动员大、小腿长度与起跳高度之间具有相关性,而小腿较长有利于起跳效果;(2)足弓高低与弹跳高度无明显的相关,足的机能状态好坏主要取决于维持足弓肌肉在不同负荷后的机能反应.

2.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篮球运动的基础。比如王树金等对两组不同水平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髋、膝、踝三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发现弱侧髋关节最大力量和踝关节快速力量是影响两组运动员双脚起跳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叶国雄通过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高度与各环节肌力数学模型初步研究得出: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腿伸、背伸的等长收缩相对肌力是决定弹跳高度的重要基础.

3.训练方式

训练途径包括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超等长训练法,其相应的训练手段是“跳深”或叫“跳深”和实心球反弹。超等长训练法是一种机械撞击刺激、迫使肌肉产生尽可能增大肌张力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离心减速阶段结束和向心加速阶段开始之间,有一个短时间的冲击性活动。如果这一转变或连结阶段稍微长几分之一秒,那么这个动作就是普通的跳跃,而不是典型的超等长训练。应明确的是,肌肉的超等长收缩与超等长训练是有区别的,前者作为一个部分出现在跑、跳、打击和其它项目的反弹性运动动作之中,后者则是根据肯定的方法学研究把动作作为独特的训练模式加以运用。

另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是负重训练。裔程洪通过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实验,证实了以宽上拉和箭步抓为主,辅以半蹲发力(快速提踵)、直膝提踵(垫起足趾)、跳深、负重蹬板凳、大重量坐蹲、负重多级蛙跳等练习,能有效地发展弹跳力,它比以深蹲为主,辅以它项的训练效果更好。

二.高中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的生理机制分析

(一)篮球运动跳跃的特点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在篮球运动中,由于目的不同,所采用的起跳方式也不同。有时需要向不同方向起跳,可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跳跃动作,这就是篮球运动员弹跳的最大特点。比赛中的抢篮板球、空中作业、封盖投篮、跳投等运用最多的起跳方式是原地起跳、急停双脚起跳、跨步双脚起跳和助跑单脚起跳等。通过对60场篮球比赛临场观察分析统计表明,原地起跳占60%,助跑起跳占40%,双脚起跳占70%,单脚起跳占30%。通过摄像和图片分析发现,起跳时膝关节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大部分都在1100—1400“之间,起跳时两臂的摆动是同屈膝跳起上升同时进行的,身体躯干倾斜角度在100—120。有时是垂直向上(如在篮下抢篮板球、连续起跳)等运动。

(二)高中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的机理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决定一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好坏,主要是随意性这一特点:跳的高、快、及时,当然需要全身的协调配合,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膝、踝关节的柔韧性,其中肌肉的爆发力是影响弹跳的主要因素。而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应以发展伸膝肌和伸踝肌(跖屈肌)为主,同时提高股后肌群和小腿后肌群深层足屈趾肌的力量和伸展性[5]。郭庆芳,卢义锦,卢鼎厚等人在生理实验中对肌电图的分析证明:膝角在135°对股四头肌伸膝作用明显减弱,而股后肌群和小腿后肌群深层的屈足、屈趾肌、伸膝作用增加。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很多情况下起跳时膝角都接近或大于135°,而膝角在大于135°时,屈膝肌群中股二头肌、半键肌、半膜肌、腓肠肌则起着协调伸膝的作用,膝角越大这种作用就越明显[6]。根据篮球比赛中起跳的多样性,关键在于起跳的速度,以30M冲刺跑作为速度练习手段,不但能提高股后肌群力量和伸展,同样也能达到提高弹跳力的目标。卢鼎厚的研究表明:负重深蹲练习能使股四头肌得到显著的发展,使肌肉体积增加,但是它并没有提高浅蹲起跳的纵跳能力,故在负重训练中一般不采用深蹲练习,通常只用浅蹲跳或半蹲跳。在篮球比赛中,很多起跳在起跳前都有一个缓冲(单脚起跳,连续起跳等),缓冲并不是一个消极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过程,缓冲对于减震,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张力都起重要的作用。缓冲时,肌肉进行退让性工作(离心收缩),蹬伸时,肌肉进行克制性工作(向心收缩)。篮球比赛要求肌肉从退让性工作(缓冲制动阶段)到克制性工作阶段(蹬伸阶段)的过渡越快越好,因此在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在发展肌肉向心收缩力量的基础上,必须发展肌肉离心收缩(退让性)力量,提高从缓冲阶段快速过渡到蹬伸阶段的能力。

三.高中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训练方法对策

根据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起跳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弹跳力的训练主要是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爆发力是指人体在腿部肌肉的作用下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对于连续起跳则要注意踝关节力量的训练。连续起跳是篮球运动所特有的一种跳跃方式,要保证连续起跳的第二跳、第三跳起跳及时和起跳高度,关键在于落地时的缓冲情况,也就是下肢伸肌的退让性力量和由退让性工作过渡到克制性工作的能力,连续起跳的膝关节角度都比较大,这时就要取决与踝关节的伸展力量了,这方面应该加以重视。

(一)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方法分析

福克斯(FOX)提出了渐增负荷的适宜方法,以用8RM(RM:表示能重复的最高次数)负荷进行训练为例,当随着力量的增大8RM的负荷逐渐可以重复8次以上,直到能够重复12次(12RM)时,就应增加负荷,遵循这一原则进行最大力量的训练就有个参考标准。

1.负重下肢力量训练(极限重量的80%)

采用半蹲跳或浅蹲跳(膝角大于135°),共做8-10组,可以采取肩扛杠铃,手抓哑铃或壶铃,也可以穿沙袋背心,在练习时注意起跳要快。肩负极限重量40%-50%的杠铃做弓箭交叉换腿跳练习,此阶段既能有效地刺激肌肉,又能保证收缩速度,所以能增加股四头肌、臀大肌和小腿三头肌的负荷,同时又能增加肌肉的收缩速度,有利肌肉爆发力的提高。

2.腰腹力量训练

出色的弹跳力是“滞空”能力的前提,而实现“滞空”的关键因素是腰腹力量,腰腹肌只有自如地延展、收缩,才能成为协调肢体的枢纽。可利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或利用器械,如在肋木上悬垂举腿,肩负杠铃体前屈,体侧屈、负重转体等。许博在研究中发现抓举运动员的弹跳力都比较好,从宽上拉和箭步抓的肌电图可以看出:宽上拉和箭步抓是一个全身爆发力动作,它能有效地发展股二头肌,半键肌,腓肠肌和趾长屈肌的肌肉力量,有助于腿部爆发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高腰腹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一般是根据个人的力量负荷情况,量力而行,采用30kg左右的重量做直臂抓举,40kg左右的重量做箭步抓。

3.快速起跳及跳高训练

首推超等长练习法,其生理机制为牵张反射,练习时肌肉被极度拉长(退让工作),然后再尽快转入克制工作,目的在于使纯力量转变为爆发力,超等长练习的形式包括跳深、跳箱跳上跳下、跳栏、跳台阶、单双足多级跳等,适宜的练习高度要求练习者落地时膝关节弯曲不至于过大,以减少缓冲时间,练习高度50-110cm之间,较底高度利于发展速度,较高高度利于发展力量。超等长练习强度大,每次可练习6-10组,组间休息3-5min,通过以上这些练习方法和手段提高膝关节、踝关节力量和小肌肉群力量。

4.弹跳耐力训练

弹跳耐力主要表现为连续起跳的能力,比赛中常常出现几个人为争抢一个篮板球而连续起跳,另外要有足够的体能保证激烈比赛的需要。在训练安排时主要采用短时间高频率的起跳,如采用全力20次跳,用90%的力量跳30次以上,也可以采用连续起跳摸到篮板为标准,或者进行连续的跳投来加以练习。

(二)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主要事项

1.制定训练计划,必须考虑三方面问题:目前队员的素质水平;今后计划要达到的身体素质水平;通过什么办法和措施实现这个目标。

2.力量训练力求使训练的内容富有新颖性和挑战性,遵循循序渐进超负荷训练的原则,一成不变的训练模式引起不了肌肉神经的兴奋,从而影响训练的效果。

3.以负重为主轻器械为辅,对大小肌肉群进行全面的训练,并且要注意力量和速度的相结合,生理学证明:肌肉爆发力=肌肉力量X肌肉收缩速度。

4.力量训练应与柔韧、灵敏和比较放松的技术动作(跑、跳)练习相结合,篮球运动对于柔韧和灵敏要求相对高点。例如以举重与做徒手体操、垫上运动、投篮、中速快攻技术、策应配合及放松跑、跳跃练习等相结合,使力量成为“活力”,注意举重疲劳后切忌做激烈动作的练习,以免受伤。

5.力量训练要注意防止运动损伤,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特别要做好肩、腰、膝关节的准备活动,严格要求按技术要领做;重量要逐渐增加,练习要有间歇同时要注意保暖。

6.一次训练课中应注意用力肌群的转换,要循环训练,不只限于局部肌群练习,特别是勿使腰、膝部位肌群过度疲劳,以免劳损、受伤,得不偿失。

四结语

21世纪的竞技篮球运动朝着高、快、全面、强对抗的方向全速发展,我国运动员的身高已不处于劣势,然而很多重大国际比赛我们球队的前场和后场篮板却处于劣势,这有先天的一面,另一面则是我们后天训练不重视运动员的弹跳素质引起的,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训练有着深刻的战略意义,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爆发力的培养以及二次起跳的能力。根据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特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训练应在发展肌肉向心收缩力量的基础上,着重发展肌肉离心收缩(退让性)力量,提高从缓冲阶段快速过渡到蹬伸阶段的能力,由于在膝角大大于135°时,踝角的展幅最大,决定了爆发力的好坏,训练踝关节的力量和柔韧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民治主编.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8

中学篮球论文篇(3)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被调查的中学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大都遵循传统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原则,单纯的传授固定的技术动作。教学中过多注重技术和战术的训练,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体能和意志的锻炼。导致学生体能不足,意志薄弱。因此这些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1.2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对这些中学教师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在篮球课的教学中仍以传统的讲授、示范、练习、纠错等方法为主,那些现阶段广泛应用的如情境法、发现法、游戏法、竞赛激励法等虽也偶有运用,但并不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师在教法选择和运用上思想转变有些慢。这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甚至有些乏味,影响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教师掌握足够的篮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一般如此”和“偶尔如此”的学生占多数,这说明虽不是完全肯定,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认可。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在提高,同时表达出学生是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

3鞍山市中学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3.1体育教师陈旧的观念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主”的观念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的体育教学。虽然在近些年推行教学改革以来,体育教师的传统地位有所动摇,但多数人的观念并没有完全转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篮球课上机械的灌输比较多,学生自主练习比较少。

3.2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没有变化

由于领导者和实施者都缺乏现代的教学意识和理念,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仍在沿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学校还都是采用男女合班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使学生难以正常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3场地器材和学生因素给教学带来困难

由于中学建校大都比较早,因此场地一直是困扰体育教学的难题。尽管近年来在上级检查验收时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多数学校的场地和器材仍然无法满足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同时学生人数过多也是导致教学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学篮球论文篇(4)

关键词 中等学校 篮球文化 发展

篮球运动具有健身、娱乐、教育等功能,同时简便易行,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是当前我国各级、各类中学进行体育教育,推动健康、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在我国各级、各类中学中得以广泛开展。本文拟从中学篮球文化的定义、构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着手分析并给出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中学篮球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一、中学篮球文化的定义

中学篮球文化,是指在中学校园环境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丰富的校园篮球文化活动,以增进健康、娱乐生活、提高素质、学习知识等为主要目的,以促进校园和谐、有序发展为最终目标,由篮球文化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共同创造出的一切成果的总和。其构成包括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法,精神文化是目标。

(一)中学篮球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等,其质量、数量往往由中学所占有资源的多少所决定。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即便是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篮球硬件的质量、数量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软件主要包括球服、标志等,相关的书籍、软件也包括在内。中学校园篮球爱好者的着装一般较为随意,大多自备;标志大体包括专用旗帜、徽章等,由于经济条件制约及使用次数较少,仅在个别篮球氛围极好的学校会存在。

(二)中学篮球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基本保障,包括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健全的制度文化,可以规范行为、明确责任,避免过于随意行为的出现。中学篮球文化活动大多由师生共同组织进行,组织机构简单却高效,反馈通道较为通畅。规章制度一般包括规则、赛制和管理等。当前,大多数中学并没有针对规章制度详尽文字材料,但一般都能参照现有规则或依照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及

时、顺利的开展,但随意性较大。

(三)中学篮球的行为文化

目前,我国中学篮球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教学”和“竞赛”两部分,各部分紧密联系,通常以体育课、球队、比赛等形式存在。中学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以健身和娱乐为主,参与者的水平高低并不是制约其参与篮球文化活动的主要因素。如能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必然能够推动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中学篮球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居于中学篮球文化的主导地位,是中学篮球文化的核心所在和最终目标。其中篮球观念是体育精神文化层的本质和核心,它决定了中学篮球文化的发展目标。篮球观念就是人们对篮球运动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良好的篮球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二、中学篮球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一)中学篮球文化的功能

篮球运动简便易行且对抗激烈,可促进身体的发育,改善心肺机能,增强耐力及身体协调性,提高机体免疫力,是符合中学生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有效健身方式。良好的篮球文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对美的追求,促进其对知识和技能的快速掌握,改善教学的效果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能够鞭策其产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积极向上的篮球文化,能够传播篮球知识、提高技战术水平,还能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高尚道德品质,更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绝佳手段。

(二)中学篮球文化的作用

长期从事篮球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中学生大脑的生理结构,对于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可以有效开发智力。同时,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并促使中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培养勇敢、坚毅、进取、拼搏、互助和团结等优良的品质。此外,还可获得难以体验的满足感,放松神经,舒缓疲劳等。建设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学生能够通过篮球文化活动得到满足,得到精神的放松和心情的愉悦,从而能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在体验、观赏和享受篮球的过程中,缓解焦虑、调节情绪并忘却烦恼,并能够展示自我和发挥潜能。

三、发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器材购置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中学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向重点中学倾斜的力度过大,绝大多数中学均没有财力建设较高质量的篮球场、馆,导致中学篮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之后,不能满足中学校园发展校园篮球文化的需要。同时,相关器材(如篮球、记录台设备、相关书籍、软件)的绝对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正常教学、训练、竞赛和课余篮球活动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刻板、单一,不利于篮球相关知识的普及与提高

目前中学体育课程的主要为锻炼身体,应对相关考试为主要目的,专门以篮球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课程相对较少。即便有,也绝大多数集中在基本技术练习层面,有针对性的技战术演练相对较少,能够兼顾篮球裁判知识和篮球运动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且内容相对刻板,单一,无法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真正满足中学生从事篮球活动的切实需要。

(三)相关篮球文化活动的数量及质量有所欠缺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比赛、课程学习、知识讲座及业余训练队等。其中,课程学习能够改善中学生对篮球技战术的了解与掌握程度,知识讲座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篮球文化气氛,训练能够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篮球技战术方法,竞赛则能够促使学生直接参与篮球运动。而现阶段,由于中学由于升学的压力,除比赛能够较多的开展外,其余活动均不能切实有效的开展。

四、对策

(一)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应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并尽可能将篮球塑造成为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体育项目,使之成为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应尽可能加强如篮球橱窗、宣传网页等的建设,在校园内悬挂相关的标语、画像、格言,以及适时的介绍相关的知识、动态等。这样的篮球氛围,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中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和认识,促使其篮球观念的转变。此外,还应加强对篮球器材、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使现有器材的使用率大幅提高。

(二)树立正确观念,改革教学内容

应改变教育观念,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制定详尽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并设立以篮球为主体的体育课程,并认真进行授课。还应将篮球基本技术作为基础的学习与练习内容,而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步加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同时应组织各种形式的对抗比赛,通过娱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从娱乐中学,从娱乐中锻炼身体的目标。

(三)加大校园篮球文化活动的开发力度

应积极筹建学生篮球社团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竞赛体系和制度,积极举办相关的趣味活动,并形成一定的传统;建立相关篮球文化宣传网页,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参考文献:

[1] 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3-4.

[2] 孙民治,杨伯镛.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2):30-34.

[3] 张洁.普通高校篮球文化发展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2011.32(3):107-111.

[4] 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39-41.

中学篮球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8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篮球项目在竞技运动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篮球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篮球运动理论的科研成果从观念的变更、新理论的形成、技战术的创新、训练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器材的更新、选材的科学化、多学科的渗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拓,为我国、乃至世界篮球运动理论的发展奉献了许多经典之作。

对我国篮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生产规律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预测篮球运动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确定研究重点和调控研究方向,促进我国篮球科研理论建设的全面、深入发展;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篮球运动研究队伍的基本状况,为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坚研究队伍、扶植青年学者,组织和协调这支队伍进行重大课题研究等提供事实依据。

1 研究对象

1999-2008年间《

3.4.3 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定量研究及交叉学科的综合性运用增多

篮球教学研究是篮球科研工作的难点。此类研究通过教学理论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探索篮球教学中的特殊规律,寻找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新方法、新理论,以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过去的十年里,篮球教学的科研文献较以往增多了定量研究与交叉学科间的渗透研究,更具说服力。其内容也涉及教学计划和制定、教材教法设计、考核方法和标准、教学设备仪器研制及学生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

3.4.4 职业化、市场化研究:更加注重其现实意义

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不过十余年左右,其研究领域也因为要涉足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进行综合分析,一直以来是篮球科研领域的薄弱点,研究成果较少。1998年后伴随着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的深入,广大的篮球科研人员开始紧密结合相关的国家法规政策、体育市场、社会环境,针对这一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所著文献也从实际出发,着力于解决篮球职业化、市场化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4.5 篮球文化研究: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篮球运动的文化属性已被学界认可。[2]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篮球运动、认识篮球运动,可以拓展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可以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快速全面发展,这一趋势已逐步达成共识。目前,从有关篮球文化研究文章的数量来看,呈逐年递增趋势,说明当前篮球文化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其研究内容除论证篮球运动的文化性,还涉及到篮球文化的概念与篮球文化的结构等。特别是部分学者借鉴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知识,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对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结构、特征进行梳理和重构,产生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著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十年来我国篮球科研论文刊发量呈波浪形发展态势,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和变化的无序性;篮球科研的方法有一定创新,但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

2)我国篮球科研工作队伍已经形成,但高产活跃作者群的相对薄弱,核心著者群仍处于形成阶段;作者以高校教师发文量居多,且以副高级、中级职称为主体。

3)现阶段,我国篮球科研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篮球技战术、训练竞赛、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职业化、市场化、篮球文化等领域,但有关场地、器材、规则方面的研究论文有所欠缺。

4.2 建议

1) 加强篮球科研队伍的建设,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培育核心作者,增加核心作者和提高其论文平均产出率。

2) 篮球科研必须从篮球运动实践的发展需要出发,拓宽视野,端正动机,防止急功近利地拼凑和重复研究;注重运用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加强与篮球运动一线的运动员、教练员等的合作,使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3)各级决策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篮球科研立项,加大对篮球科研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产;建立制约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正高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中学篮球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8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篮球项目在竞技运动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篮球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篮球运动理论的科研成果从观念的变更、新理论的形成、技战术的创新、训练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器材的更新、选材的科学化、多学科的渗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拓,为我国、乃至世界篮球运动理论的发展奉献了许多经典之作。

对我国篮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生产规律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预测篮球运动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确定研究重点和调控研究方向,促进我国篮球科研理论建设的全面、深入发展;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篮球运动研究队伍的基本状况,为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坚研究队伍、扶植青年学者,组织和协调这支队伍进行重大课题研究等提供事实依据。

1 研究对象

1999-2008年间《

3.4.3 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定量研究及交叉学科的综合性运用增多

篮球教学研究是篮球科研工作的难点。此类研究通过教学理论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探索篮球教学中的特殊规律,寻找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新方法、新理论,以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过去的十年里,篮球教学的科研文献较以往增多了定量研究与交叉学科间的渗透研究,更具说服力。其内容也涉及教学计划和制定、教材教法设计、考核方法和标准、教学设备仪器研制及学生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

3.4.4 职业化、市场化研究:更加注重其现实意义

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不过十余年左右,其研究领域也因为要涉足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进行综合分析,一直以来是篮球科研领域的薄弱点,研究成果较少。1998年后伴随着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的深入,广大的篮球科研人员开始紧密结合相关的国家法规政策、体育市场、社会环境,针对这一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所著文献也从实际出发,着力于解决篮球职业化、市场化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4.5 篮球文化研究: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篮球运动的文化属性已被学界认可。[2]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篮球运动、认识篮球运动,可以拓展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可以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快速全面发展,这一趋势已逐步达成共识。目前,从有关篮球文化研究文章的数量来看,呈逐年递增趋势,说明当前篮球文化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其研究内容除论证篮球运动的文化性,还涉及到篮球文化的概念与篮球文化的结构等。特别是部分学者借鉴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知识,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对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结构、特征进行梳理和重构,产生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著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十年来我国篮球科研论文刊发量呈波浪形发展态势,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和变化的无序性;篮球科研的方法有一定创新,但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

2)我国篮球科研工作队伍已经形成,但高产活跃作者群的相对薄弱,核心著者群仍处于形成阶段;作者以高校教师发文量居多,且以副高级、中级职称为主体。

3)现阶段,我国篮球科研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篮球技战术、训练竞赛、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职业化、市场化、篮球文化等领域,但有关场地、器材、规则方面的研究论文有所欠缺。

4.2 建议

1) 加强篮球科研队伍的建设,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培育核心作者,增加核心作者和提高其论文平均产出率。

2) 篮球科研必须从篮球运动实践的发展需要出发,拓宽视野,端正动机,防止急功近利地拼凑和重复研究;注重运用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加强与篮球运动一线的运动员、教练员等的合作,使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3)各级决策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篮球科研立项,加大对篮球科研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产;建立制约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正高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中学篮球论文篇(7)

 

1 前言

街头篮球又名街球,起源于美国,是美国篮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街头篮球进入我国,然后迅速发展起来。近几年风靡全国各地。目前街头篮球运动不仅成为大众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项目,更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时尚,被广大青少年篮球爱好者接受和喜爱。街头篮球在我国的普及,使其成为我国篮球文化除竞技篮球和校园篮球之外又一部分内容。那么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对我国篮球文化有何影响?本文根据街头篮球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来分析对我国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2 街头篮球的起源及其特点

2.1 街头篮球的起源

街头篮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黑人贫民区。免费论文参考网。最初他们只是在自家的后花园或贫民区的空地上搭建一个简陋的篮球架和用不知何种材料制成的篮球,作为无所事事时的消遣和发泄的一种爱好。街头篮球的比赛相对宽松,一般是在比较繁华的大街上或社区里,在爵士乐的伴奏下,以半场三对三斗牛的形式进行比赛,或在强烈的音乐节奏下进行各种个人篮球技巧的展现。因其组织简单,风格独特,别具魅力。所以,这一从竞技篮球运动中分离出来带有浓厚平民色彩的运动,一经问世,在全世界很快流行起来。在街头篮球的发展中,受Hiphoop文化的影响较大。直到目前,NBA许多球员在场下还耳戴钻钉,衣着Hiphoop服,十分欣赏这种文化。

2.2街头篮球的特点

街头篮球除具有传统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自身特点:

2.2.1条件宽松形式简单易于开展

街头篮球对比赛场地和设备要求宽松:城市广场、社区空地,随便一块平地,一个简易篮架,便可开展起来;对参与者不加限制:无论高矮胖瘦,年龄大小,无论在校学生还是普通百姓,三五人自由结合成组,轮流对抗,即可走上舞台,展现自我。街头篮球比赛规则相对简化,赛程较短,便于组织,易于开展。

2.2.2内容丰富气氛浓烈观赏性强

街头篮球一般是在节奏鲜明的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其内容有三对三比赛,有展示个人篮球技巧的各种表演,有扣篮比赛,有球迷参与的各种游戏等。与传统篮球相比,比赛内容多,比赛气氛浓,观赏性更强。因此使参与者极大地满足了竞赛的情感体验,从而愉悦了身心。

2.2.3崇尚时尚张扬个性

街球手们的着装往往别具风格,与众不同。免费论文参考网。有的街球手身着印有夸张图案的T恤,宽大拖沓的板裤,脚穿名牌运动鞋,头戴棒球帽;有的把头发模仿黑人编成许多小辫子,或做成染色的“鸡冠头”;还有的包着头,佩戴着大耳环,身上纹着各种图案等等。这种自由与前卫的着装,“酷”的打扮,体现出他们张扬的个性,标新立异的自我风格。

2.2.4注重个人勇于创新

街头篮球在比赛时因场上人数少,攻击区域大,而注重个人攻击能力。比赛多采用半场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斗牛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参与者发挥个人攻防能力;表演时为了征服对手和赢得观众的赞同,每个街球手总是充分展现个人独特的篮球技巧。街球场上他们敢于想象,勇于创新,体现出自信。

2.2.5篮球表演与商业化完美结合

无论“哈林巫师”篮球队遍布世界各地的演出还是世界规模较大的街头篮球比赛都明显带着浓厚的商业化。其组织比赛和表演大都是公司、企业为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街头篮球的比赛和表演既是青少年的篮球盛会,也是各商家展示自己的舞台。使比赛具有明显的大众化与浓厚的商业化特征。

3 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开展街头篮球的时间较晚。1995年在广州首次举办“羊城晚报杯”三人篮球挑战赛,1998年街头篮球在全国大规模推广。1999年“百事可乐杯”三人篮球赛参赛队伍达1590支,创造了世界三人篮球赛历史上规模最大、比赛场次最多、组别最全的一次比赛。2002年6月我国街头篮球联盟成立,其网站也正式开始运作。近几年我国街头篮球多以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划分组别,在各级城市普遍进行比赛。目前我国中央5套《篮球公园》节目的播放,让我国街头篮球爱好者的队伍更加壮大。

由此可见,街头篮球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连续几届NIKE全国3对3街头篮球赛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街头篮球因成为都市时尚运动的代名词而获得男孩的宠爱。同时,在各级校园里都有着大批的街头篮球爱好者。在朝气蓬勃的校园里,每一个篮球场都是男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在这里不会有学习上的压力,也不会有生活中的烦恼,只有街头篮球带来的无穷乐趣。

4 街头篮球对我国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街头篮球作为篮球运动的一种延伸,已成为篮球文化的部份内容。免费论文参考网。但街头篮球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必然会对我国竞技篮球和校园篮球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4.1 街头篮球对我国竞技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4.1.1 弥补我国竞技篮球文化的不足

多年来受我国传统文化中重社会,讲集体,轻个人思想的熏陶,致使我国竞技篮球文化形成了个性含蓄而不张扬,缺乏自信和勇于负责的氛围。具体表现在我国竞技篮球的战术机械而缺乏创新,讲究整体配合而严禁个人单打独斗;技术讲究实用而不求好看,动作单一而缺乏变换;个人坚决服从整体而过于谨慎,比赛关键时刻队员总是缺乏个人战斗力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传统篮球运动(特别是男子篮球)长期徘徊于世界二、三流水平,而无法上升到世界强队行列的原因?而街头篮球由于强调个性张扬,自由表现,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特点,既能弥补我国传统篮球中队员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以及即兴发挥的欲望;又能弥补我国传统篮球中队员的应变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这对改变我国竞技篮球关键时刻柔弱的作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1.2 扩大我国CBA联赛的影响

我国CBA联赛已走过10多个年头,但与享誉全球的NBA联赛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把我国的CBA联赛“打造为除NBA外全球第二大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联赛”的目标,就必须提高我国CBA联赛的观赏性和市场影响力。NBA中球星的即兴表演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让世界球迷陶醉其中。而街头篮球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使个别街头篮球出身的队员进入了CBA联赛的舞台,相信他们精湛的球技一定会带动我国CBA联赛观赏性的提高。同时我国CBA各篮球俱乐部也可通过举办街头篮球比赛,让CBA篮球明星与球迷同场参与,面对面交流,以扩大我国CBA联赛的影响,培育我国CBA联赛的市场。

4.2 街头篮球对我国校园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由于街头篮球注重个人、张扬个性和观赏性强等特点,青少年成为喜爱街头篮球的最大人群。而他们也把街头篮球带进了校园。笔者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县城中学调查得知:73.5%的学校每年对男生举办“三人制”篮球赛,53.0%的学校对女生每年举办“三人制”篮球赛;54.4%的男生和41.5%的女生都喜欢参与学校举办的“三人制”篮球赛或“一对一斗牛”篮球表演。在课余时间,学校篮球场地随处可见学生自发组织的街头篮球比赛和表演,而学校文艺演出舞台上也经常见到街头篮球的表演。由此可见,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校园文化的繁荣。

5 结论与建议

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不仅弥补了我国竞技篮球文化的不足之处,也促进了我国校园篮球文化的蓬勃发展。在我国篮球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为使我国篮球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街头篮球的发展提供以下建议:

(一)街头篮球因其独特的风格,使参与者找到了自信、愉悦了身心、释放了压力、张扬了个性、实现了自我价值。从而促进人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起到了育人的功能。建议把街头篮球纳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使其进入体育课堂,进一步实施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快乐教育理念。但我国的街头篮球在发挥育人功能时,必须清除一切不健康的东西,杜绝一切不良行为。那种无赖撒泼,浑身刺青的现象不应成为我国街头篮球文化的内容。

(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参与体育的愿望更加强烈。街头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休闲健身运动,正符合当前我国全民健身的需要。建议我国街头篮球应朝向平民化、休闲健身化方向发展。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唐煜章. 三打三篮球高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2] 柴建设等. 论我国街头篮球文化的发展及发展方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46-48.

[3] 李元伟. 打造篮球文化 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3-4.

[4] 吴建春. 论街头篮球的特征与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419-420.

[5] 严精华等.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49-50.

[6] 陈 韵等. 街头篮球的起源及在中国流行的社会文化背景[C].首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论文集:18-20.

[7] 郭永东.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篮球运动[C].首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论文集:78-80.

中学篮球论文篇(8)

 

1 前言

街头篮球又名街球,起源于美国,是美国篮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街头篮球进入我国,然后迅速发展起来。近几年风靡全国各地。目前街头篮球运动不仅成为大众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项目,更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时尚,被广大青少年篮球爱好者接受和喜爱。街头篮球在我国的普及,使其成为我国篮球文化除竞技篮球和校园篮球之外又一部分内容。那么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对我国篮球文化有何影响?本文根据街头篮球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来分析对我国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2 街头篮球的起源及其特点

2.1 街头篮球的起源

街头篮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黑人贫民区。免费论文参考网。最初他们只是在自家的后花园或贫民区的空地上搭建一个简陋的篮球架和用不知何种材料制成的篮球,作为无所事事时的消遣和发泄的一种爱好。街头篮球的比赛相对宽松,一般是在比较繁华的大街上或社区里,在爵士乐的伴奏下,以半场三对三斗牛的形式进行比赛,或在强烈的音乐节奏下进行各种个人篮球技巧的展现。因其组织简单,风格独特,别具魅力。所以,这一从竞技篮球运动中分离出来带有浓厚平民色彩的运动,一经问世,在全世界很快流行起来。在街头篮球的发展中,受Hiphoop文化的影响较大。直到目前,NBA许多球员在场下还耳戴钻钉,衣着Hiphoop服,十分欣赏这种文化。

2.2街头篮球的特点

街头篮球除具有传统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自身特点:

2.2.1条件宽松形式简单易于开展

街头篮球对比赛场地和设备要求宽松:城市广场、社区空地,随便一块平地,一个简易篮架,便可开展起来;对参与者不加限制:无论高矮胖瘦,年龄大小,无论在校学生还是普通百姓,三五人自由结合成组,轮流对抗,即可走上舞台,展现自我。街头篮球比赛规则相对简化,赛程较短,便于组织,易于开展。

2.2.2内容丰富气氛浓烈观赏性强

街头篮球一般是在节奏鲜明的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其内容有三对三比赛,有展示个人篮球技巧的各种表演,有扣篮比赛,有球迷参与的各种游戏等。与传统篮球相比,比赛内容多,比赛气氛浓,观赏性更强。因此使参与者极大地满足了竞赛的情感体验,从而愉悦了身心。

2.2.3崇尚时尚张扬个性

街球手们的着装往往别具风格,与众不同。免费论文参考网。有的街球手身着印有夸张图案的T恤,宽大拖沓的板裤,脚穿名牌运动鞋,头戴棒球帽;有的把头发模仿黑人编成许多小辫子,或做成染色的“鸡冠头”;还有的包着头,佩戴着大耳环,身上纹着各种图案等等。这种自由与前卫的着装,“酷”的打扮,体现出他们张扬的个性,标新立异的自我风格。

2.2.4注重个人勇于创新

街头篮球在比赛时因场上人数少,攻击区域大,而注重个人攻击能力。比赛多采用半场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斗牛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参与者发挥个人攻防能力;表演时为了征服对手和赢得观众的赞同,每个街球手总是充分展现个人独特的篮球技巧。街球场上他们敢于想象,勇于创新,体现出自信。

2.2.5篮球表演与商业化完美结合

无论“哈林巫师”篮球队遍布世界各地的演出还是世界规模较大的街头篮球比赛都明显带着浓厚的商业化。其组织比赛和表演大都是公司、企业为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街头篮球的比赛和表演既是青少年的篮球盛会,也是各商家展示自己的舞台。使比赛具有明显的大众化与浓厚的商业化特征。

3 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开展街头篮球的时间较晚。1995年在广州首次举办“羊城晚报杯”三人篮球挑战赛,1998年街头篮球在全国大规模推广。1999年“百事可乐杯”三人篮球赛参赛队伍达1590支,创造了世界三人篮球赛历史上规模最大、比赛场次最多、组别最全的一次比赛。2002年6月我国街头篮球联盟成立,其网站也正式开始运作。近几年我国街头篮球多以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划分组别,在各级城市普遍进行比赛。目前我国中央5套《篮球公园》节目的播放,让我国街头篮球爱好者的队伍更加壮大。

由此可见,街头篮球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连续几届NIKE全国3对3街头篮球赛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街头篮球因成为都市时尚运动的代名词而获得男孩的宠爱。同时,在各级校园里都有着大批的街头篮球爱好者。在朝气蓬勃的校园里,每一个篮球场都是男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在这里不会有学习上的压力,也不会有生活中的烦恼,只有街头篮球带来的无穷乐趣。

4 街头篮球对我国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街头篮球作为篮球运动的一种延伸,已成为篮球文化的部份内容。免费论文参考网。但街头篮球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必然会对我国竞技篮球和校园篮球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4.1 街头篮球对我国竞技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4.1.1 弥补我国竞技篮球文化的不足

多年来受我国传统文化中重社会,讲集体,轻个人思想的熏陶,致使我国竞技篮球文化形成了个性含蓄而不张扬,缺乏自信和勇于负责的氛围。具体表现在我国竞技篮球的战术机械而缺乏创新,讲究整体配合而严禁个人单打独斗;技术讲究实用而不求好看,动作单一而缺乏变换;个人坚决服从整体而过于谨慎,比赛关键时刻队员总是缺乏个人战斗力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传统篮球运动(特别是男子篮球)长期徘徊于世界二、三流水平,而无法上升到世界强队行列的原因?而街头篮球由于强调个性张扬,自由表现,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特点,既能弥补我国传统篮球中队员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以及即兴发挥的欲望;又能弥补我国传统篮球中队员的应变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这对改变我国竞技篮球关键时刻柔弱的作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1.2 扩大我国CBA联赛的影响

我国CBA联赛已走过10多个年头,但与享誉全球的NBA联赛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把我国的CBA联赛“打造为除NBA外全球第二大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联赛”的目标,就必须提高我国CBA联赛的观赏性和市场影响力。NBA中球星的即兴表演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让世界球迷陶醉其中。而街头篮球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使个别街头篮球出身的队员进入了CBA联赛的舞台,相信他们精湛的球技一定会带动我国CBA联赛观赏性的提高。同时我国CBA各篮球俱乐部也可通过举办街头篮球比赛,让CBA篮球明星与球迷同场参与,面对面交流,以扩大我国CBA联赛的影响,培育我国CBA联赛的市场。

4.2 街头篮球对我国校园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由于街头篮球注重个人、张扬个性和观赏性强等特点,青少年成为喜爱街头篮球的最大人群。而他们也把街头篮球带进了校园。笔者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县城中学调查得知:73.5%的学校每年对男生举办“三人制”篮球赛,53.0%的学校对女生每年举办“三人制”篮球赛;54.4%的男生和41.5%的女生都喜欢参与学校举办的“三人制”篮球赛或“一对一斗牛”篮球表演。在课余时间,学校篮球场地随处可见学生自发组织的街头篮球比赛和表演,而学校文艺演出舞台上也经常见到街头篮球的表演。由此可见,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校园文化的繁荣。

5 结论与建议

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不仅弥补了我国竞技篮球文化的不足之处,也促进了我国校园篮球文化的蓬勃发展。在我国篮球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为使我国篮球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街头篮球的发展提供以下建议:

(一)街头篮球因其独特的风格,使参与者找到了自信、愉悦了身心、释放了压力、张扬了个性、实现了自我价值。从而促进人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起到了育人的功能。建议把街头篮球纳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使其进入体育课堂,进一步实施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快乐教育理念。但我国的街头篮球在发挥育人功能时,必须清除一切不健康的东西,杜绝一切不良行为。那种无赖撒泼,浑身刺青的现象不应成为我国街头篮球文化的内容。

(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参与体育的愿望更加强烈。街头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休闲健身运动,正符合当前我国全民健身的需要。建议我国街头篮球应朝向平民化、休闲健身化方向发展。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唐煜章. 三打三篮球高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2] 柴建设等. 论我国街头篮球文化的发展及发展方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46-48.

[3] 李元伟. 打造篮球文化 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3-4.

[4] 吴建春. 论街头篮球的特征与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419-420.

[5] 严精华等.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49-50.

[6] 陈 韵等. 街头篮球的起源及在中国流行的社会文化背景[C].首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论文集:18-20.

[7] 郭永东.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篮球运动[C].首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论文集:78-80.

中学篮球论文篇(9)

2物质文化层面

物质文化是篮球文化结构的最的一个文化层面,它主要包括的是篮球竞技场地的设备和队旗、队徽、对标等一些体现篮球运动的标志。总而言之,物质文化层面就是篮球运动的象征文化和与篮球运动相关的实物。物质文化充分体现着篮球这一项体育运动的特点,是篮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篮球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

3当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的篮球教学有着一定的弊端。篮球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竞技类的运动项目。而现今,在我国高校的篮球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高校篮球教师仅仅只是注重篮球运动的竞技性,反而忽略了它的娱乐性。再加上,篮球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更加偏重技术上的训练而在篮球文化的理论教学上则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高校篮球教师在考核的方法上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考核的过程中,他们过分地重视学生们的技能成绩,只在乎学生能不能过关、能投进几个球、动作是不是标准等一些考核项目的要求,而对学会们学习篮球的态度、进步的程度上不是很关心。更甚者,高校篮球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都仅仅采用一种方式,而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以上的这些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缺乏了娱乐性,导致他们对篮球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厌恶心理,也使他们感觉学习篮球仅仅是为了成绩而不是乐趣,没有深刻地体会和理解篮球文化,也很少从篮球的运动中享受到篮球所带来的乐趣,最终导致学生们失去对篮球这一项运动的兴趣。

4新时期高校篮球教学

中篮球文化传承的措施在进行篮球的教学中,篮球教师应当将篮球技能的教学和篮球文化的传承提到一个高度上。在新时期,我国更加重视的是文化素质与技能教育都同等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因此,在高校的篮球教学中,篮球文化的传承和篮球技术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篮球教师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才能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篮球的内涵和文化意义,并能够更好地开展高校的篮球教学。除此之外,篮球文化的传承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文化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利用篮球运动来排解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并能够促进大学生们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4.1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十分古板和单一的,例如,篮球教师在篮球教学内容方面仅仅只是注重篮球战术和技能的教学而对篮球文化的教育则是极少的,这就使得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因此,篮球教师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中学方式。篮球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们自身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加入一些课外的篮球知识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例如篮球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他们感兴趣的篮球明星的时事新闻和成长的经历,并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篮球文化穿插其中。篮球教师应当逐渐将这些内容作为篮球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在教学方式上,篮球教师应当将篮球技能和篮球文化的教学同等对待,同样重视。在教授的过程中,篮球教师要讲篮球文化融合到篮球技能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篮球文化而不仅仅是篮球运动的本身,充分认识到篮球文化和篮球技能是同等重要的。

4.2强化篮球文化的意识

众所周知,篮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当着一个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始终占据这主导的位置。这就要求篮球教师要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和教学素质,同样,在篮球教学中也是如此。在篮球专业的教学中,篮球教师应当正确地理解篮球技能和篮球文化的意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篮球的教学中,篮球教师就要具备较高的篮球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篮球文化素质,并且篮球教师也要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篮球文化的传播者。篮球教师应当提高自身对篮球文化的意识,并且能够时时刻刻将篮球文化以巧妙的方式传播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篮球技能的同时也能理解和传承篮球文化的意义和内涵。

4.3采用更合理的考核方式

新时期,我国正处在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篮球教师在进行篮球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当今的信息技术。篮球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关于篮球讨论的网站,通过教师和学生就篮球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来评定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和学习的程度。当然教师与学生要讨论的问题还应当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层面上。除此之外,篮球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篮球的程度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总而言之,篮球教师的考核方式应当合理和灵活多变,同时篮球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课外的辅助手段,多方面、全方位的对学生的篮球技能和篮球文化进行考核。

中学篮球论文篇(10)

关键词 高校篮球教学 篮球意识 方法途径

篮球运动作为学生生活娱乐与运动的主要方式,成为高校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篮球运动中,意外伤害不可避免,因此规避这些危险离不开学生的篮球意识。在比赛中,篮球意识甚至决定着比赛的胜负。因此,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成为一种必然。

一、篮球意识

篮球意识是在不断的篮球训练与实战中逐渐形成的,其表现为在激烈的比赛现场,运动员应变复杂局势,能够针对运动趋势与队友的举动,迅速地做出准确判断与反应的行为意识。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之间的配合、运动员的篮球意识,都决定着比赛的结果。运动员良好的篮球意识,将能够在比赛中创造更多有效的进攻机会,创造投篮机会,根据对方特点情况及时做出判断。从种种优势可见,在团队部署战略中,走位、打点等安排与变动工作中,都要结合运动员的篮球意识的实际情况。

二、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篮球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体育竞技训练中,过多的强化训练速度与力量,往往忽略理论知识的培养与讲解。然而教育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在体育锻炼中,除了强化体育实践之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育。因为运动除了其特点与魅力之外,运动本身存在的意义与精神都值得学习。在篮球运动中,机械性的打篮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篮球训练,同时,也对学生缺乏篮球意识的培养。这种情况下,致使运动员在赛场上无法根据现场状况做正确的判断,最终也失去了比赛的趣味,也失去了比赛的意义。

根据众多体育实际分析,篮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运动员掌握牢固的基本功,并培养配合紧密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运动中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还要注重对方法的训练培养,这都将能够促使篮球意识发挥到最大。

三、高校篮球训练中篮球意识的培养及途径

各类文化的相同性,促使教育中各个科目教学逐渐融合,其中就涵盖了篮球运动。在当前社会大环境背景下,篮球运动不仅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高要求,而且在提升篮球技能的同时还需要他们去了解相关的文化理论知识。关于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观看篮球比赛

通过篮球比赛,观看比赛中优秀篮球运动员对技术的应用,以及在比赛中如何协调配合,学习他们的优点,观察优秀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其中涵盖了进攻、防守、策应以及传球等意识,这些都可以通过比赛观察到。通过反复推敲、摸索,将这些观看篮球比赛获得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篮球知识。

(二)加强篮球理论的学习

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离不开扎实的篮球专业知识。通过对篮球运动规律、技战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掌握篮球基本技术,积极学习优秀篮球运动员。结合自身篮球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面向运动员安排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加强他们对人文科学理论与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

(三)在篮球实战对抗性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

篮球比赛中实战训练是篮球教学训练中最重要的手段方法。在激烈的比赛现场,超强的对抗性环境中,如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与分析,这些都是受到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决定与影响。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可针对对手的进攻与防御作反应,形成准确具有针对性的战术策略。由此,运动员必须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参加篮球实战比赛,以便掌握对抗技能,培养优秀的战术意识。

(四)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培养

运动员良好的篮球意识的培养与形成,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篮球比赛现场,能够准确判断比赛形式,并及时判断与反应,最根本的前提还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通过大脑分析、判断与推理的过程,对篮球运动的规律与特点做出正确反应。

随着篮球技战术的学习,篮球意识也逐渐形成。在篮球教学训练中,通过训练篮球运动员的认知与意志,改善与提高他们的心智能力,训练他们的篮球运动心理,提高篮球意识。

四、结论

综上所述,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与沉淀的过程。篮球意识作为个人心理活动的表现,其提高与发展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与影响。本文论析了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篮球意识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观看比赛、加强理论学习、对抗性训练以及运动员心理训练与培养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通过良好的篮球意识促进自身篮球技能的提高,为比赛注入更多的活力。

上一篇: 收费员岗位工作计划 下一篇: 护士专业技术人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