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6 07:16:53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篇(1)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是实现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一,古人逸闻趣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都出自古代大文豪之手,而这些古人都有很多逸闻趣事。因而,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备好课,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古人的逸闻趣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情景,以课文内容为导线,巧妙地引出相关话题,向学生讲解该篇课文作者的逸闻趣事,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能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这是坡写的,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之前,先向学生讲讲东坡肉的由来。第二,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比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以《醉翁亭记》为例,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设置背景情境。以课文内容为纽带,设置不同的背景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中描写宾客欢宴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展示出来。这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课堂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二、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其主体,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陈涉世家》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发表对课文主人翁陈涉的看法。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去分析文中陈涉的个性特点,具有的品质,比如,有胆有识、胸怀大志。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充分了解文中人物形象,还能培养他们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注重字词的积累,深化探究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加大学生字、词掌握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首要前提,学生不仅要理解、掌握课堂教师讲解的内容,还要多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扩大自身的阅读量,比如,《岳飞全传》《古文观止》。教师在给学生推荐重要文言文读物的同时,一些重要的地方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要让学生把课堂中学习的文言文知识灵活应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埋下了伏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深化探究学习。以《愚公移山》为例,教师可以举办相关的辩论赛,“愚公移山精神可取与否”。在辩论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愚公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探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该方法的时候,教师也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篇(2)

(一)教师教学用语的不规范性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会出现教学用语不规范的情况。教师如果自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味,出现不愿学习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可能出现不严谨的用法,例如“大约在30%左右”,或是在介词,量词上的应用出现偏差,这类教学语言无法对规范学生正确用语起到好的推进作用,教师没有注意,或是觉得无所谓,学生也无法构建一个规范的用语系统,不利于学生严谨用语习惯的培养。

(二)教师教学用语艺术美的缺乏性

初中语文教学课文包含散文、议论文、诗歌和小说等文体形式。对不同文体进行带读教学时,应该通过艺术的用语方法展示他们的不同。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其中的差异,带读课文时没有配合相应的语速、语气和情感。导致教学用语缺乏艺术美,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代入感。学生在面对干瘪空洞的文字时,并不会主动进行联想和思考,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让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教师教学用语其沟通性和启发性不够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比较注重“讲”的过程,即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没有顾忌到学生的理解和吸收情况。而即使在课堂上进行考查时,也只是采用“问”的方式,这种“一讲”“一问”“一答”的单调教学方式会进一步加深学生觉得语文课堂学习枯燥乏味的感觉。而因此初中语文课堂也经常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即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从头至尾教学,学生没有话语权。这对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思考,提出问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缺乏沟通的教学方式只会让课堂氛围呈现出一片死气,而没有启发式的语言交流是让学生无法主动思考,积极学习。

二、有效组织初中课堂语文教学语言的策略

(一)规范教学用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对其用语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对发现教师用语不规范情况的学生进行奖励或者鼓励。这种做法首先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减少不规范用语的发生;其次,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精神;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用语习惯和用语思维,较大幅度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对教学用语的生动形象性应该加强

教师在带读教学课文时,应该加强对用语习惯的管理。例如,性格较为急躁的老师在读散文时,应该带入优美的语气和抒情的语调,适当减缓语速,给学生带入感和联想的空间;而性格温和的老师在读议论文时,也要适当提高语速,突出议论文应该有的语言气势,保证用词的精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直观地从教师的教学用语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味,进行主动地思考比较,揣摩情绪上的差异,从而达到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的效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篇(3)

在新课标的推行及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无疑是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对老师来讲,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课堂教学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一、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人类之间交流、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口头语言也是老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授课方式。口头语言相对其它语言来说最大的特点的是它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强,通过口头语言的,老师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和开发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缺点是时间的延续性差。所以,老师要充分掌握口头语言的特点,趋利避害,老师的口头语言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任务化,枯燥的问题有趣化。这在于

⑴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口头语言和文字不同,时间延续性差,因此老师在讲课时最忌语言拖沓、冗长、繁琐复杂,否则学生就很难完整地记忆和理解。老师口头语言应该简短精练、富有层次,不拖泥带水、重复啰嗦。同时,口头语言的灵活性强,所以有些老师不免有些随便,但学生很难将整节课的老师所以有话都听完记住,如果学生刚好听到和记住“随便”的话而漏过正确的内容,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影响,老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强调严密准确和逻辑性。例如,对于同类项的概念如老师说字母与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学生就会造成“a2b与ab2是同类项”的现象。对于学生回答中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老师也应该及时的予以纠正和指出,默移潜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

⑵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和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0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如在上“口头语言有理数的分类”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把下面的小朋友(数1,2,3,,0,-1,-2,1/2,22/7,-1/3,-5/8,4.5,-1.5)分别带回各自的家(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接着,又提出问题"它们的家都在路边,现在由于公路改造,只能留两间房子,请你把长得像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间房子里";最后,当“零”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屋外时,我有提出:怎么办,它站在外面会被大灰狼吃掉的”此时,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

⑶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在课堂中不单是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也是一个情感的传递过程。尤其在新课改中,这一点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课改的课程要求教师走下千百年以来”师道尊严”的神坛,与一个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做一做,练一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那么,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不少的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位教师然后才喜欢上该门学科的。课堂上老师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使学生热爱你和你所教的学科,产生良好的效果。亲切和蔼的语言还可以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参与到教学中来,很难想象一位从来不苟言笑、语言生硬的老师能让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和回答。

二、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脚等活动来表现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教学如果能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为老师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节奏,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间的情感交流。

⑴表情语言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面对面进行交谈时,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对方交谈时的表情获得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应恰当利用表情来帮助教学,会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一个严肃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学生回答对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学生在认真听课时,一般都会盯住老师的脸,如果一位教师总是一种表情,就会使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于缺乏变化而容易分神。老师的在讲课中随着知识讲述而起伏变化的表情,还可以还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人性本质,避免知识的机械性。如讲述一位科学家的成就时,一个崇仰、神往的表情胜过任何的语言陈述。

⑵手势语言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凡是做老师这一行的人,说话时特别喜欢打手势,其实这是一个职业习惯。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都喜欢使用手势语言,因为手势动作和表情一样,都是老师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能使满堂生辉,增强教学效果。手势有时还可起到口头语言无法取代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实验语言

实验在验证数学知识的权威性、有效性方面是其它的语言无法比拟的。很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单纯从课本和老师的口中说出来,学生经常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信服,通过实验语言却可以无声胜有声。

⑴实验语言是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工具。按照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我们将不单要求学生机械的记住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使用实验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初中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特别喜欢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实验就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如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知识,若能运用好实验语言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艰辛和快乐,使学生由感知兴趣提高到探究兴趣和创新兴趣。通过实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完知识发现、形成、拓展(质疑、假设、验证、结论、运用)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科学方法。而且数学的实验和科学典故、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通过实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经验的提炼,避免科学的给人哪种冷冰冰的感觉,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本身的人文性、以人为本特点,从而产生科学情感和科学思想。

⑵实验语言是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充分训练。要真正观察好一个实验,就要求学生充分集中精力,发挥动手、动脑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把握住观察的重点,训练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对注意中心调整和运用能力。

⑶实验语言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运用、创造知识能力的最好训练。新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又是以前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我们运用好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和设计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最好方式;再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和寻找规律,更可使学生完成了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的更高层次。同时这种让学生自己在动手中所形成的知识要比课本和老师讲述要真实和牢固得多。

四、板书语言

板书不是讲授内容课本知识的重复,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是画龙点睛的启示。板书语言受空间限制较大,但时间延续性、对重点内容突出性强,老师的板书应做到计划性、启发性、规范性。

⑴板书的计划性要求老师事先要吃透教材,将学生最容易忘记、混淆的内容找出来,然后有针对性进行板书设计,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的要点。板书的先后顺序还能使学生看到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看到思路和方法。而通过板书的位置设计还可以让学生看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不同,把握到知识的脉络框架。

⑵板书的启发性板书的空间限制性强,老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所有的内容都进行板书,所以对板书一定要强调其的启发性,利用几个简短句子甚至一个大的问号或文字所加几个点,将学生的心中的疑问和好奇心吊起来、引出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探究,帮助学生去探究发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⑶板书的规范性板书的时间的延续性强,不象口头语言过了就过了,它会留在黑板上,所以板书语言的规范性、严密性的要求都更高。统一风格的规范性板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重点和记忆的规律,形成良好记忆和思维习惯。一个规范、完整的板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美,还体现出老师个人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和表现,坚持下来可以薰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使学生自觉地鉴别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五、媒体语言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篇(4)

前言:语言能力受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但语言能力并不是一种生理或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形成的一种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个体语言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提供给初中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初中语文教师通过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的语言素养

(一)巧用词汇,营造优雅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一个最大的魅力就是,普通平常的词汇通过巧妙地组合就能成为优雅、生动的语言。比如“写”是一个很普通平常的词汇,但通过巧妙地组合和应用,就能成为优雅的语言,例如在“大雁在天空中写满回家的喜悦”中,“写”字就显得很生动,使整个语言就变得优雅起来了;还比如“惹”字也是一个很普通平常的词汇,但在“春风把柳树惹得生机蓬勃”中,一个“惹”字就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生动优雅的春日场景,何其传神!初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为同学展示出每一个普通平常的字的优雅的一面,让学生在实际语言中体会词汇的奥妙,为学生巧用词汇,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打下基础。

(二)选用形象的语句,形象地表达语意

语言的另一个魅力就是,对于同一个意思,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同样是表达乐观、开朗的意思,我们们可以说“心向阳光、消除忧伤。”,我们还可以说“把潮湿的心情在太阳下晒干,将忧伤锁在抽屉里。”,前一种表达就显得很平淡,而且概述性太强,而后一种表达就显得形象、具体、生动,它给人展现出一个具体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同时顿生美感。形象的语句能够增强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力,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选用形象的语句,向初中生展现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能力。

(三)选用鲜活的词语,凸显语言的新意

鲜活的词语能够使人们语言表达的内容更鲜活、更形象。选用一些与语言表达的内容相联系的词汇能够使表达更鲜活、更形象,同时还能凸显语言的新意。比如,“弯弯的小路上,教师一串串清晰的脚印,犹如他清晰的板书。”,在这个句子中,教师与“板书”是有联系的,看见“板书”,我们就不免想到老师的形象,因此这个句子表达的内容就很鲜活、很形象了,同时这个句子又很具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四)巧用修辞,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如果我们在语言表达中善用修辞,那么我们的语言表达就显得多姿多味,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初中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巧用修辞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语言表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等。比喻的修辞手法能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有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初中生如果能够善用修辞手法,就会使语言表达更形象、生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表达的节奏更分明、更有气势,初中生如果能够善用排比句,就能够在叙述事情或者表达情感时更有表现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五)引用诗文,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中国是一个诗文的国度,遗留下许多经典优美的诗文,这对我们的语言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初中生重视诗文的引用,让初中生熟读和背诵诗文,这对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初中生在语言表达的时候能够引经据典,就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从而增加语言表达的效果。

二、鼓励初中生表达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初中生作文中多是套话、空话、假话,很少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初中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言能力。

(一)开展情境作文课,激发初中生的真情实感

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初中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写作,让具体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初中生的真情实感,给初中生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比如在刮风的日子让初中生描述一个风中的景物;在下雨的日子让初中生描述一个雨中的场景;让初中生凭窗远眺,然后描述远山、远空等。初中生在这种具体的情境中看见那些具体的景物和场景,难免会产生真情实感,也更容易通过作文或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开展情境作文课对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鼓励初中生表达个性化语言

初中生对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暗示都会暗记于心,在作文课上更是如此。比如,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夸奖了某一个同学写的句子,其他的同学就认为这个句子非常好,在下次的作文中也要用这个句子,这样初中生就会慢慢地失去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同时在作文或语言中也会慢慢地失去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尽量不要给学生造成这种暗示,要突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鼓励初中生表达个性化语言。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表达个性化语言的空间和环境,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并适时给予鼓励,这样就能培养初中生个性化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双.浅谈初中生的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篇(5)

所谓训诂意识.是在坚持基本训诂原则及灵活运用基本训诂方法的前提下,对文言词语训释时具有的一种积极的、恒常的、稳定的训沽态度。是为探求词语乃至篇章的丰富含义、揭示词语演变规律、避免误训误注所把持的训诂观念。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如不具备相应的训诂意识,单依赖课本的注解、参考书的帮助,对词语的训释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进一步追问也无法给以满意的解答,甚至出现迷信教材、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这些文言文阅读的大忌。根据大纲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及文言文词语训释的特点,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至少应具备以下两大方面的训诂意识。

1.坚持基本训诂原则的意识

坚持基本的训诂原则,就是要坚持从语言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及语言事实等方面,对词语含义作全面考察。

1.1坚持从语言的社会性考察词语含义的意识。

语言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约定俗成这一特性上。约定俗成是词语的形式与含义得以结合的决定因素,它不但决定了某个特定的语词与某个特定的含义的结合,同时还决定了这两者的结合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如高二册《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课本注“厌,通膺,满足。”从字形上分析,很难将“‘厌”与“满足”联系起来。“厌”本写作“队”,由“甘”,“月(肉)”,“犬”三部分组成,是个会意字,象一只狗面对香美(甘)的食物,却将嘴巴转向一边不理,表示“吃饱”“满足”“不需要”。就本字来说是容易理解的,只是后来人们却借用表示“压”的“厩”字来表示这个意义,本字“厥”反而废弃不用,于是“厩”担任了“压”和“厌”两个意义。如《汉书·五行志下》“地震陇西,压四百余家”中“压”字就写作“厥”。《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中“厌”也写作“厥”。后来人们为区别字形,就在“l”字下加“土”而成“壑”,表示“压”的意义。加“食”成“膺”表示“厌”的意义,简化为“膺”。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语言的约定俗成大多数情况下是任意的,而一旦固定下来就难以改变。王力在《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一文稿中指出:“如果我们所作的词义解释只是在这一处解得通,但在别的书上再也找不到同样的意义,那末,这种解释一定是不合语言事实的。”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传释词·自序》中也提出了.‘樱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的训诂原则,都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性的重要性。

1.2对语言历史性的敏感意识。

语言的历史性是词语含义流变的轨迹和见证。有词义变化的词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意义是不尽相同的。如高一册《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课本注“按剑而踞,握着剑,跪直身子”,又注“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跪直身子。”这样解释是不错的,但如果对该句上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中的“坐”字,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坐一臀部放在椅子上支持身体重量”则难以说通,项王为何由“坐”而变为两膝着地跪直身子呢?这就要考虑到“坐”字在意义上的历史性。正如课本所注解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坐”的解释更为清楚,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叫做“坐”。如此,《战国策·秦策三》,“(伍子青)坐行蒲服,乞食于昊市”中的“坐行”其实就是膝行,跪着行走的意田

有些词语因历史原因已废而不用,对这些词我们既要弄清它的原义、用法,又须用现代词语作恰当的训释。《鸿门宴》中有句“沛公奉危酒为寿。”课本注“危,酒器”,但这种酒器今己不见,学生难以把握,必须弄清其容量大小。《王力古汉语字典》注:危,圆形酒器,容量四升。又注:春秋至汉时,一升相当于今200毫升。四升即800毫升。难怪齐人“左手持危,右手画蛇”(战国策·齐策》),为一危酒,三人喝显得多,四人喝显得少,最终留下了“画蛇添足”的千古笑诂。不过,项王赐给樊啥的“斗危酒”则要比一厄大些。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斗危者,危之大者也。”(第430页)。斗危,当然不是普通一危,即不只800毫升了,而应是足够几个人喝的酒,“啥拜谢,起,立而饮之”,一个勇猛、豪爽的英雄形象自然跃然纸上。

1.3对语言民族性的察觉意识。

一定民族的语言所具有的含义,由该民族的文化环境所赋予。离开了这个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词语的意义就发生变化。如关于星宿的分野,中国有,外国也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碰到文献中涉及星宿的问题,就不能套用国外的东西。如高二册《滕王阁序》“星分翼较,地接衡庐”,“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等句中,就只能按中国古代的星宿分野分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注:“据《越绝书》,豫章郡古属楚国地,当翼、较二宿的分野。又《晋书·天文志上》谓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的分野,所以言“龙光射牛斗之墟”。据此注:豫章既属楚地,又属吴地;在星宿分野上,既属翼、较二宿,又属牛、斗二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关系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春秋战国时,豫章属楚国管辖,楚国属翼、转二宿分野。至三国时,天下三分,吴国占据江南一带,包括了上述的豫章(南昌),而吴国又属牛、斗二宿分野。作者这样写也正突出了滕王阁在地理位置上“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贩越”的显著特点。前后照应,古今贯通,滕王阁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可见一斑。

类似的如阴阳五行、干支纪年等都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常识,在文献中随处可见,不了解其中的关系,要阅读中国古代文献,往往就寸步难行。

1.4尊重语言事实,准确把握文义的意识。

语言事实是文献作品真实思想的唯一体现。由于文言词语难以理解,有关文言文的注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只有在坚持前三项原则的基础上,从文献语言出发,运用多种训沽方法,才能作出合乎事实的训释。如高一册((勾践灭吴》一文中,主要叙述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恨,经过长期的奋斗,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文中既有外交上的能言善辩,又有内治中的卧薪偿胆。教材选用时,删掉了越国大夫文种游说夫差的一段诂:

(种)日:“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撤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日:‘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土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李,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以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在这段文章里,文种可谓极尽游说之能事,软硬兼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之以利,言之以弊。使一国之君的夫差“将欲听与之成”。有了这一心理基础,加上太宰豁的“美言”,夫差终于无视子青的忠告,“与之成而去之”。从而为吴越之间新一轮的斗争揭开了序幕。在教学中如不了解这部分,就很难领会全文的生动曲折之处。

2.灵活运用基本训沽方法的意识

在词语训释中,除了要坚持基本的训诂原则外,还要熟练掌握并运用以下四种常用的训诂方法:

2.1以形索义

这是从文字学上对词语训释的一种方法,也叫“形训”。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字的形、义之间具有可释性,通过分析字形,可探求字(词)的本意,再联系其它的训诂方法,即可求其引申义、假借义以及更深层的含义。如上文述及的“厌”字,就是运用了形训的方法。又如高一册《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教材训为“大”,为什么“景”训为“大”呢?从字形上看“景”从日从京,“京”甲骨文作“帝”,是人工筑起来的高丘,比喻为“大”。《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而“景”小篆为“景”,意为高达日头的高丘,其表示“大”之意相应比“京”程度高。因此在表示大时“京”一般是表有限的高大,而“景”则表示无限的或抽象的高大,如本例中的“景”即是。又《诗经·小雅·车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毛传:“景,大也。”《诗·周颂·潜》:’“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毛传:“景,大也。”毛传对“景”字作了相同的训释,但显然,“景行”指的不只是一般的大路,而要比一般大路要宽阔,“景福”则是指抽象意义上的洪福了,正如今天我们所形容的“齐天洪福”。而“京”字则用如“京都”、“京师”,程度不如“景命”、“景福”高大。如再深究下去,同样表示高大的“高”字,甲骨文作“裔”,象一所高房子,其高的程度当然在“京”“景”之下,作一般高低的用法为多。通过分析字形,不但对我们所要训释的词语有深刻理解,而且对于同族字(词)也能触类旁通。

2.2因声求义

汉字虽是表意文字,但在六种造字法中,形声造字法是占据首位的,其数量占有汉字的大多数,可见声旁在汉字的表意中同样居重要地位。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序》中有云“训诂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臂如振裘必提其领,举网必挚其纲”。因此,从字音求词义不能不说是一种既重要又基本的训诂方法,这种方法传统训诂学上又叫“声训”。

我们常以读音上的相同来判别同音通假字,这就是声训的一种。此外,通过声训,我们还可探知一些字(词)在形体上的讹变。如高一册《逍遥游》中“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句中。“野马”教材注“游动的雾气,旧说春天山林沼泽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所以叫‘野马’。”其实这里的“马”字,原是“座”字,“座”意为尘埃。“马”“座”在古代同属鱼部、明母,属同音替代。《楚辞》里有“愈象雾其如座”。如“野马”训为“春天的雾气”,则此“座”当可训为野马”显然是不通的,玉逸注“座,也座”,亦可知“马”当为“座”,“野马”即地上飘浮的尘埃,与“尘埃”同义词复用,强调环境的污浊。这是符合庄子远离尘世,追求清静无为的理想的。

2.3比较互证

比较互证,就是比较同篇或不同篇文献中类似的用例,分析归纳其中不同词语含义的一种训诂方法。如高二册《病梅馆记》中有“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敬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一句,其中“姿”“景”“态”三字,如从单个字去训释,是难以解通的。如我们综合这三句的意思,异中求同,就容易明白这三个字都表示梅的风姿神韵,不必穿凿单个字的解释。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字分别表示,只不过是作者行文上的风格而已。在不同篇章中比较互训的例子如《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联系《庄子·逍遥游》的“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知王勃在此用《逍遥游》中的句子“扶摇”指“旋风”,“北海”即“北冥”。在阅读常用文献中,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更是必不可少的。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篇(6)

文言文、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多数语词、语义间是有联系的,学生学习、生活中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等,学生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及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密切的联系,这种经验因素如果得到尊重并被充分地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也会缩小。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顾学生实际,不顾课文难易及深浅,教学以灌输为主的现象,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基于以上认识,教师要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作为重中之重,在课前要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与兴趣有所提高。比如,利用故事传说引出所学内容,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借助精美的语段引出课文,或者借助插图及画面引出文言文的内容等。

二、学习基础知识,夯实文言文教学基础

文言文词语看上去眼花缭乱,但是实词、虚词的用法相对固定,在学习这一类知识时,教师还要做好教学设计,把文言实词与虚词当作学习重点,让学生进行归类。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很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还要对其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文言实词有所掌握,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有所了解,并对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加以掌握,当学生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时,就可以通读文章的句子。当然,文言虚词的学习,也要选择常见的、常用的进行学习,有些难理解的,还要在阅读中加强巩固。当有词义的变化、通假字、词类的活用时,应当随着在至少两篇文言文中出现时进行介绍,在初三,学生掌握了相当多的类似内容,这时可以进行总结归纳。文言的句式,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最后总结归纳的方式完成。古今的语法存在差异,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其中的特殊用法,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篇(7)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够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前提。对于传统文言文来说,往往是在课堂上进行文言文翻译,将文言文课上成翻译课,这样就会使课堂变得极为枯燥。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说,应该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依据文言文自身所具备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以便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采取文言文诵读的方式、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互相提问的方式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以及兴趣,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牢固性。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的也是较为单一的模式,先对文章作者进行介绍,然后诵读、对语句进行疏通,之后就是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相应的课后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将“三个中心”作为教学的基本点。其一是将知识作为中心,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其二是将教师自己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只关注灌输;其三,是将课文的诵读作为中心,在课堂上只强调学生记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三、灵活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如果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比如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帮助学生解决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所以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设置,不断引导学生探求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重视诵读培养学生感知力

通过对文言文文本的诵读进而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是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对文本进行诵读、熟读是首要任务。对文言文进行反复地诵读,将无声的文字幻化成有声的语言,直至读出感情,读出作者的心声,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境界,这种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1)要仔细听读课文,这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环,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声情并茂,教师要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2)要明确节奏、合读课文,也就是要学生边标画节奏,边对课文进行泛读,要在读的过程中将文章大意弄清楚,这样才不至于将句子读破;(3)要分读课文,可分组也可竞赛,进而使学生养成自觉朗读的良好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探寻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篇(8)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08 文学院(电话:89683067、89683519)  147     文学院所有专业均不接受单独考试。 135102戏剧  30       01 舞台剧与影视剧写作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623 艺术基础(戏剧影视文学)④902 剧本写作 复试科目:0810 创意与编导

《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专业学位,学制3年。联系电话:89686486。 02 舞台剧编导 03 影视剧编导 04 演出管理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6       01 戏剧戏曲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6 戏剧与电影基础(含戏剧与电影理论、中国戏剧、外国戏剧、中国电影、外国电影)④978 评论写作 复试科目:0809 戏剧与影视专题  参看“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网站“招生与培养”栏(njuxy.cn/student.htm) 本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在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电影学 03 电视艺术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1 欧美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7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西方文论 03 中外文学关系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 现代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6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当代文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 先唐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5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唐宋文学 03 元明清文学 04 近代文学 05 域外汉籍研究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1 古籍整理与研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5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中国文化史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 古代汉语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4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现代汉语 03 中国语言学史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 理论语言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3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社会语言学 03 方言学 04 对外汉语教学 05 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规范 050101文艺学          01 文艺理论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2 文艺理论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文艺美学 03 西方文论 04 中国文论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  30       01 汉语国际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54 汉语基础④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复试科目:0801 专业综合(语言学概论、作文)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二册)王力著,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当代中国》张海林著,南京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专业学位,学制2年。咨询电邮:chenguang@nju.edu.cn。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篇(9)

新课标改革的进行对于包括英语教学在内的初中教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了大量新教学理论如语境理论的推广与实践。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对语境理论进行合理的应用来提升初中词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境理论简析

1.应用必要性

语境理论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完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基础。英语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其效率关系到了英语教学整体的有效性。因此,语境理论的应用就能够为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的构建提供更加高效的理论。其次,根据英语教学常见的定律,即缺乏语法则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意思,而缺乏词汇则根本不能表达英语,因此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就成了英语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2.基本理论概述

语境理论作为一项教学理论有着全面的内涵,例如,语言环境在实际上可以分为“文化上下文”和“情景上下文”等完全不同的类型。通常来说“文化上下文”主要是指根据社会文化和当地风俗来区分的上下文,而与此相对应的“情景上下文”主要是指英语的使用者在说话时的情境已经实际发生,即语言发生的情境。英国语言学家弗斯在1964年进一步将这一观点继承发展下来。其次,语境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还包括词汇所具有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3.不同划分方式

初中英语教师在语境理论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全面地掌握语境的不同划分方式。在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都将这一理论分为三种不同的语言语境。例如,上下文主要是针对语言内部蕴含的结构、逻辑和前后顺序。而文化语境则主要是针对语言和词汇内部所蕴含的文化以及社会演变过程。而情境则主要是指具体的场景、事件及参与者。而语境理论将语境限定在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三个方面的教学理论则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二、新课标背景下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上下文语境应用

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首先可以对许多上下文衔接、词汇填空、语句猜测等教学上进行应用。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在take这一重要的动词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明白take作为泛用性很强的口语词汇,会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这需要学生从上下文的语境中来进行体会。其次,在初中词汇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在教学中设置词汇练习时,不应当只单纯考查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或者是词形的记忆,而是应该多设置一些具体的语境内容,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英语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增强记忆效果。

2.增强学生文化语境理解

初中英语教师在语境理论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学生对文化语境的理解。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英语的应用和理解都是存在很大偏差的,这在中西方人对英语的应用差距上就可见一斑。例如,dog一词在我国以贬义居多,但是在西方国家dog在文学作品重要的应用就存在很多中性化甚至是褒义的应用。例如,Every dog have his day,lucky dog等等。又例如,英语在印度使用和在中国使用就有很大的不同,yes和no作为是和否的应用存在微妙的偏差,这些文化语境上的内容都是初中英语教师在词汇讲解时所需要注重的。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将语言和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3.合理应用情境教学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是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非常常见的教学方式,初中英语教师在对于情境教学进行应用时应当注重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实际情境中。例如,在“Merry Christmas!”有关圣诞节的词汇进行教学时,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真正地给学生举办一场小的圣诞庆祝会,并且在庆祝会中详细地给学生讲解西方在庆祝圣诞节这一个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时常常会使用到的词汇,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到更多的词汇中也获得更多英语专业外的知识。

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初中英语教师应当通过情景理论的有效应用来促进词汇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且提升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最终以此为基础来促进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理论性和全面性的日益进步。

参考文献: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篇(10)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主要研究模因的复制、模仿和传播过程。模因论研究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且被广泛应用到翻译学、语用学、认知学,外语教学等领域。但模因论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研究范围过于片面化,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本文试图将研究视角转移到初中英语教学。“写”是初中英语学习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之一。所以本文试图以模因论为视角,探讨其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模因和语言模因

Meme一词最早是由Richard Dawkins在The Selfish Gene的最后一章中提出的。Meme源于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复制和模仿是模因的两大特征。模因与基因很类似,基因通过遗传繁衍,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人们的日常沟通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也是一种模因,语言模因是靠语言复制而传播的。语言模因可分为内容不变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和形式不变内容不同的表现型基因。模因传播有四个周期:内化,记忆,表达和传播。成功的语言模因应具有实用性强,意义合理,具有时代气息等特点。他们将旧模因复制,通过变异或重组,从而获得具有新意的语言信息。语言模因论的提出,对语言的传播及衍化做出了全新的阐释。

二、初中英语写作现状

为解决初中英语写作现状,首先我们剖析一下中学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多数中学英语教师忽视写作教学的指导,很少做出系统性的写作教学计划。作文评改也只是草草了事,教师对写作的淡漠也导致学生不重视写作,写作便成了英语教学中被漠视的一个环节。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对写作出现抵触焦虑厌烦等症状。同时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导致无何下笔,一下笔就错等不良现象发生。一些学生甚至直接先用汉语构思再译成英语,作文中会出现许多用词不当,语法不对等问题。总之,学生普遍都存在写作动机不高,写作兴趣很低的特点。但是大纲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方法解决现存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英语作文是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模因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1.重视文本筛选与背诵

何自然指出,根据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语言背诵不但不应放弃,而且还应大力提倡。模因论的复制特点也要求我们重视背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模因”复制的前提是要有可复制的“模因”,模仿写作是读写结合的最基本形式。所以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便于背诵和模仿的典型文本。这些典型文本应新颖,易懂,便于记忆且易被中学生接受。背诵是语言模因复制的最佳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储备,积累可模仿的英语写作材料。头脑积累的越多,在实际写作中输出的就会越多,所以当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仿写不是对模因复制过程百分百的拷贝,而是将语言模因进行重组。

2.创造性的使用语言

各种语言学习都是对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当学生有一定写作基础后,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语言知识积累情况,鼓励学生加强对语言模因的灵活重组,结合语言模因的两种表现形式创造性的使用语言。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相同的内容,比如“漂亮”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用pretty,beautiful,saucy,brilliant,等不同程度的表达漂亮的意思。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背经典套用句型,如:Along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______,______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our dally life。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大量的辅导与练习,学生们一定会写出结构条理,内容丰富的作文,从而爱上英语写作。

3.注重作文评改

上一篇: 三年级美术组工作计划 下一篇: 秋冬会战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