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信托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0 23:52:11

艺术品信托论文

艺术品信托论文篇(1)

“从整个2013年全年,信托公司和投资人都紧绷着神经,现在看,可能不会发生大的风险,毕竟整个艺术品信托的规模不算大,信托公司在兑付时压力也不会很大,最关键的是信托公司都是‘全牌照’,很多艺术品信托产品从推出时就打着‘刚性兑付’的旗号,不会因为一项产品而砸了自己的招牌。”信托专家孙飞在接受《艺术品鉴》记者采访时表示。

面对市场的质疑,一贯低调的信托公司近期纷纷表示“到期的都已经兑付,不存在兑付风险”。

不过,即使渡过了2013年的兑付危机,但艺术品信托自身“先天不足”的缺陷始终是艺术品信托的一大隐患,未来艺术品信托将走向何方也是一个未知。

泡沫掩盖下的风险

中国艺术市场的走强吸引了金融资本的进入,金融资本的进入又使艺术品市场的体量急剧增大,并催生出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等一系列艺术品投资工具。

“艺术品信托发展太快了,快的让很多人还没明白过来,已经从高潮走向低谷。”一位长期从事艺术品买卖的周先生对本刊记者感叹。

简单说,艺术品信托就是投资人将自己的资金委托给受托人之后,受托人要将资金投资到艺术品市场,为投资者提供分享艺术品价值增长的收益。

在这个链条中,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有两个最关键的环节决定着艺术品信托产品的成败:一是能成功变现;二是收益率的高低。

从数据来看,经历了2009、2010年的“蛰伏”期,艺术品信托在2011年迎来井喷式增长,全年发行规模达55亿元,比2010年暴增626.17%。且艺术品信托的收益率高达10%-1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行业火爆时,掩盖了种种潜藏的风险。比如,艺术品信托能否完成兑付,退出通道是否顺畅非常关键。

“目前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是业内普遍估算,大概70%-80%的投资类艺术品信托都是通过拍卖市场退出。”上述周先生对本刊记者表示,可以说目前艺术品的价格主要是由拍卖市场决定,这几年发行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多数是当代油画,以及近现代热门画家的作品,近几年这些作品的价格已经大幅上涨,所以有些产品着急出手的话,很难达到预期收益率。

在他看来,艺术品信托从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较高的预期收益,导致了其发行成本的抬升。加之目前艺术品信托年限短,加剧了短线炒作的风险。

以2011年华辰信托公司产品为例,其募集资金5000万元用于购买艺术品,预期在2013年为客户提供9.5%-10.5%的收益率。

这意味着,所募集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至少要达到25%以上(10%客户收益率、10%的卖方佣金以及产品发行期间产生的其它费用)才能实现最初承诺的收益率。

这个数字如果放到2010年并非难事,但艺术品市场深受宏观经济影响。

进入2012年,受到宏观经济影响,拍卖市场下滑走势明显,无论成交额还是成交量均缩水50%,市场低迷。同时,“国38号文”对文交所的调控使艺术品信托也深受影响。

先天不足的隐患

其实,从根本上看,目前艺术品信托的风险是艺术品投资本身的特性和金融投资的属性相冲突的结果。

从欧美成熟的艺术品市场看,艺术品市一种中长期投资产品,买的是行业趋势,追求的是长期稳定的收益,而金融投资追求的是短期、高风险、高收益。

另一方面,欧美的艺术品金融产品以私募基金的形式发售,成熟的艺术品基金是由画廊或艺术品经理人发起的,并通过专业艺术品经理人长时间的策划和观察后设计出来的,其发售的准备期就达到十多年,发售的范围也只针对熟悉艺术品的小众。而中国的艺术品信托则主要由信托机构发售,且绝大多数产品的退出期限很短。

目前我国艺术品基金最为常见的操作方式为“春买秋卖”,多为 “2+1”甚至“1+1”模式。从2012年上半年艺术品信托产品来看,其平均期限为1.97年,其中1.25年期的有8款,1.5年期1款,2年期6款,5年期2款,3年期以上的产品占比为11.76%,期限集中在2年期以下的中短期产品,这比2011年上半年艺术品信托平均期限的2.37年下降了0.4年,也比2011年艺术品信托产品的全年平均期限的2.18年下降了0.21年。而从国外艺术品基金公司的经验来看,5年是比较合适的期限。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曾表示,艺术品信托短期盈利本身就是个悖论,目前的兑付压力其实是流动性缺乏的一个表现。此外,评估、鉴定、保管、担保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摆在艺术品信托发展路上的不确定性风险。

本刊记者从某信托公司拿到的一份艺术品信托产品方案中就明确提出了诸多风险:参考定价元素较复杂,作品自身因素,市场环境因素导致艺术品价值存在不确定性;艺术品存在投资风险:市场风险――艺术品市场价格存在波动;流动性风险――艺术品投资存在不能成功退出的风险;操作风险――投资顾问过往良好业绩不能保证其未来的业绩;法律风险――与艺术品相关的国家税收法律和征收机制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吕立新在接受《艺术品鉴》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品信托市场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市场,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比如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评估和真伪鉴定是其最重要的环节,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目前市场上,专业权威的鉴定和评估机构缺乏,假冒艺术品盛行;另外在市场管理、专业人才储备等方面都需要专业的队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艺术品信托“变形”

短短四年时间就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艺术品信托行业未来路在何方?这不仅是摆在艺术品信托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艺术品金融化需要反思的问题。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艺术品信托业已经开始思考转型。

2013年12月30日,兴业信托于发行成立“兴业信托・紫玉金砂天甲1号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是国内第一支投资紫砂壶艺术品的信托计划。

与其他艺术品信托不同的是,该信托产品结构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劣后级,投资比例6:2:1,并且由签约工艺师购买产品中间级份额的做法,将工艺师利益与投资者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信托产品结构多元化,以保证优先级收益及紫砂艺术品的质量。

孙飞认为,引入签约工艺师购买信托产品中间级份额,这种类似于生产者自己入股的担保方式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艺术品信托的风险。

不过,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对原来艺术品信托产品风险方面的一种完善,而一些的信托基金公司开始探索其他艺术品金融化的形式。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2013年开始,一些信托基金公司就开始转向隐性私募。原因在于,信托发行成本比较高,要持续不断地给投资人合理的回报,兑付压力很大。

除了私募基金,抵押、典当、按揭等更多金融化方式在2013年也不断涌现出来。

2013年7月,意象画派艺术中心与建设银行在上海文交所共同推出了按揭贷款及回购等艺术品金融投资模式,购买人首付画款60%,剩余40%画款可在3-5年内逐步付清,个人贷款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基准贷款利率上浮20%,在全款付清前,购买人不能得到画作。

也是在7月,古玩艺术品抵押贷款在温州启动,这是看作是温州金改的一个新亮点。当地古玩商会与台州银行温州分行签署协议,只要成交金额不小于1万元,通过3至5 个工作日的审批就能发放最高为古玩评估价值80%的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为半年。贷款利率按照银行现行抵押贷款利率执行,价值折扣不低于房产抵押贷款折扣率。

12月初,浙商创投下属的浙商财富发行了一支当代艺术品私募基金,并表示将在明年按每个季度一支基金的节奏发行当代艺术品私募基金,每支规模在5000万元左右。

“艺术品金融化的本质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投资工具,并不是金融本身的创新,而是金融的对象新而已,是现有金融手段在艺术品上的运用。所以从根本上说,不管是艺术品信托也好,还是其他艺术品金融化方式,在产品设计时需要尊重艺术品、艺术市场的规律,摒弃急功近利的操作思路和圈钱思维,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贯穿到产品运作中。”孙飞对《艺术品鉴》记者表示。

链接:

艺术品信托主要形式:

艺术品信托论文篇(2)

1 中国艺术品金融化概念阐述

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品金融化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从蹒跚学步的艰难,到铿锵稳步向前,艺术品金融化经历了一个从“闭关主义”到现在的“拿来主义”,未来走向“送去主义”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艺术品金融化从“觉悟”到“醒悟”的过程。

艺术品金融化,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是一个动词,表达的就是艺术品被金融化的一个过程,要想理清楚这个概念,就要先清楚,什么是金融,为什么艺术品需要与金融结合,需要被金融化。

所谓金融,根据西方著作《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字典》里对金融的定义,是指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和公司金融。金融的产品种类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需要不断创造价值和创造财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而金融的本质,其实用三个关键词便可揭示,就是“货币流通、信用与持续效用”。

艺术品与金融结合,实质上是因为艺术品作为稀缺资源,可以被看作是具有“升值价值”的资产。艺术品金融化就是把有“升值价值”的艺术品借助金融方式资本化的经营活动。并不是所有艺术品都能够被确认为有升值价值的资产,就能够被金融化。所以如何确定具有可观升值潜力的艺术品,是艺术品金融化的核心问题。

所谓艺术品金融化,其实是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与机构的理财范围,使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成为一种投资品,进行投资理财。只要艺术品的投资收益高于一般基金与银行利率,便可称之为盈利。根据西沐教授的观点,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要经历以下几种形态:单纯意义上的艺术品形态、艺术商品形态、艺术品资产化形态、艺术品资本化形态以及艺术品证券化形态等。如今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艺术品资产化之路上寻求新的突破口,也进入了体制改良与市场体系建设攻坚阶段。而如何克服阻碍,使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有一个良好纵深发展,是如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2 艺术品与金融化发展背景

根据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艺术品市场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会转向文化消费为主。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公布的中国人均GDP为1090美元,在2008年就超过了3100美元。此外,政府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又在2011年首次确立“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3年12月,更已成立规模200亿元的“国家艺术基金”,并在2014年5月1日颁布试行章程。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迅猛的发展更加快了艺术品金融化的脚步。2016年3月,欧洲艺术基金会(Arts Economics)的《TEFAF2015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TEFAF Art Market Report 2016’)可以看出,中国保持全球第三大艺术品市场的位置,但是仍没有形成体系。西方能够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与海外投资艺术品非常普遍存在很大关系。

艺术品金融化在西方金融界有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金融服务体系,最著名的有荷兰银行、花旗银行、瑞士信贷等金融机构,服务项目包括系统的鉴定、估价、收藏、保存、艺术品基金等专业的金融手段。在西方,艺术品被认为是可以对抗风险、升值的投资,并且与股票及房地产投资并列为企业和家庭的三大投资之一,极具投资价值。

3 从“觉悟”到“醒悟”――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现状分析

3.1 艺术品信托缩水严重

艺术品基金是艺术金融产品的开端,是带动艺术品金融化的趋势。艺术基金分为有限合伙型与信托型两种类型,而信托型是艺术基金发行的主流产品。

艺术品信托具有财产管理以及融资融物相结合的特点,自2005年艺术品基金开始出现,2010年业内宣称“中国艺术品基金元年”,银行与公司纷纷推出艺术品基金。根据用益信托的统计数据,国内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10款,发行规模为7.58亿元。仅仅一年时间,进入2011年后的艺术品基金达到顶峰状态,国内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量增至45款,达到55亿美元的规模。这样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近乎疯狂的。一年时间,完成626.17%的增长规模,其中的水分可想而知。在这头脑发热行径之后,市场步入调整期,一盆冰水浇下来,所有人的头脑开始清醒。2012年开始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数量骤减,2013年减至13款,2014年仅8款,2015年~2016年迄今为止还没有发行任何艺术品信托产品。据《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采访获悉,由于产品太少,用益信托自2013年起已不再编制相关的市场报告。艺术品信托是否就此退出市场,仍是未知数。

艺术品信托极速的发展与衰落,期限较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的艺术品基金往往长达8~15年,而中国艺术品信托、基金期限较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用益信托的统计数据,2012年之前发行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多为24个月为期限,2013年之后发行的才出现24个月以上的,最长年限60个月。由此可见,我国的艺术品信托还处在探路的阶段。在期望短期获益的利益驱使下,短期套益的短线操作居多,致使投资风险明显加大。其次,2012年文交所清理整顿,挤压了艺术品信托的推出空间,也加大了艺术品信托的风险。艺术品信托经过这一轮惊心动魄的旅途后,等待它的将是涅重生。但未来,还有待市场更成熟、更稳健地发展。

3.2 艺术品私募基金纳入管理新规,或取代艺术品信托

2014年6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1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予2014年8月21日公布,自2014年8月21日起施行。其中较为瞩目的是,《暂行办法》中将私募证券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市场上以期货、期权、艺术品、红酒等为投资对象的其他种类私募基金均纳入调整范围,将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明确为“包括买卖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

《暂行办法》不仅明确表示对设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发行不设行政审批,更细化了投资者的投资资质。文件从程序上简化了基金的设立,并且明确提出投资人应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是官方鼓励发展艺术品私募基金的信号。

民生银行2009年成立国内第一只艺术品私募基金――“红珊瑚一期”。该产品以投资当代书画作品为主,到期时则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品基金年化收益率的最高纪录31%。由于艺术品基金的回报率较高,大量的金融资本便开始在艺术品市场上大规模地“跑马圈地”,尤其是2010年以来,原来在国内稀少的艺术品依托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虽然私募形式投资艺术品的案例并不少见,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相关的监管细则,这一领域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此次把艺术品私募基金纳入监管范围,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类产品的道德风险,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此外,新规的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艺术品私募的转正。在监管部门新规下,基金成立不再沿用审核制而改为备案制,这样基金成立就更为简单,更适合艺术品投资这样小众的投资标的物。

3.3 艺术银行与艺术品抵押贷款

除艺术品信托、艺术品私募基金以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艺术品市场的“觊觎”从未停止过。早在1972年,加拿大国家委员会为支持年轻艺术家,增加大众接触、了解和欣赏艺术品的机会,成立加拿大艺术银行,当属银行的先驱。国外早期的艺术银行和国内的现行模式有所不同。2014年4月,随着潍坊银行艺术品仓储库的正式启动使用,中国首个由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建设的艺术品仓储库落户山东。不同于以往大多数金融机构仅以艺术金融产品介入艺术,银行的角色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深度介入艺术产业链。据潍坊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潍坊银行150多平方米的艺术品仓储库共分为库房、鉴定、办公三个功能区,结合银行金库的安全标准和博物馆库房的专业标准设计建造,并与潍坊市博物馆进行合作。此外,2014年5月10日,潍坊银行艺术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一并启动了“中国艺术金融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1月上线。标志着潍坊银行艺术金融探索的系统化、常规化、规模化取向上得到了新的进展。其实,艺术品仓储是潍坊银行艺术品质押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潍坊银行的质押业务自2009年9月推出,第一笔贷出262万元,到现在已经有1.3亿元的规模。

2014年6月,长沙银行推出国内首个艺术品抵押贷款产品“逸品贷”,开创了绘画艺术品到银行质押贷款融资的先河。据报道,逸品贷是由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湖南逸典拍卖公司、湖南银鼎投资担保公司、长沙银行联合推出的新型金融产品。相关宣传资料显示,中国美协理事、湖南省美协常务副主席、湖南省画院院长刘云的艺术作品成为首批进入《逸品贷艺术目录》的艺术品。而进入《逸品贷艺术目录》的作品可作为逸品贷反担保物,向担保公司申请银行担保贷款。

但是艺术品质押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如长沙银行小微部总经理王国良说:“艺术品质押融资难点在于质押物艺术品的鉴定和估值,以及其鉴定和评估结果的认可度。现实中,银行缺乏此方面的专业人士、没有统一的权威鉴定和评估机构,致使艺术品质押贷款难以全面展开。”

虽然,真伪、评估、变现、保管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特殊的风险要素,但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风险,确保艺术品质押融资的持续稳定发展,才是当前的努力方向。

3.4 文交所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艺术品基金与艺术品质押融资都属于艺术金融产品,它们的发行都有赖于艺术银行和文交所这种艺术金融机构。特别是文交所,作为国家政府引导的,从事文化产权交易及相关投融资服务工作的综合服务平台,它的诞生,是为了实现文化艺术资源与金融的对接,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文交所作为给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的市场平台,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中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早年由于监管不力,部分交易所出现了价格操纵、股东违法违规、侵吞客户资金、卷款逃跑等事件。

鉴于此,2011年11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第38号令),决定规定,在2012年的6月30日前,全国所有的文交所都要进行清理整顿。各地运营当中的文交所顿时变成众矢之的,受到广泛关注。国务院下发此《决定》是对各地文交所普遍进行的份额化交易模式进行整顿。

自2012年以来,全国的文交所逐渐退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被传统行业质疑已失去该有的金融属性,而究竟文交所的出路在哪里?在市场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由谁来监管?所有人都没有答案,各地的文交所在虎视眈眈的观望中,也在实验。

例如,在清理整顿活动中,湖南文交所是全国第一个清退艺术品份额的交易所,并重新修改完善交易平台,在做好清退工作之后,推出的首个文化交易项目――《非遗茶韵》黑茶套装产品,成为这批整改潮中转型最快的文交所。而上海文交所作为转型试点,也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上海文交所的战略布局是走出上海,走向全国,通过打通产业链的方式,试图成为各类文化会展的交易枢纽。有计划“办最大的文化产权基金之一”。再如,海峡文交所推出艺术品交流会形式,4个月累计交易额高达530万元,一举打破全国文交所的沉闷气氛。还建立了“签约艺术家制”,率先与漆画艺术家汤志义等5位艺术家签约,此举能推动艺术品市场的专业化运作。海峡文交所的“艺术品交流会”模式,后来被业界称为艺术品市场中除拍卖会、商铺经营以及地摊买卖之外的“第四种交易形态”。

虽然各地的文交所在清理整顿的活动中均表现积极,响应转型升级的号召,但是转型之路并非想象中的顺利。2015年是文交所清理整顿的第三年,事实上,各地的文交所仍在举步维艰地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但无论如何都可以看出,文交所的转型之路势在必行!

4 结语

我国的艺术品金融化从最早2005年出现到2016年,刚刚跨过十年的门槛。这十年,是急速发展的十年;这十年,也是跌宕起伏的十年。在西方看来,这十年还太稚嫩,还不足以看出中国艺术市场未来的走向。但是经过这十年的觉醒,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中国的艺术品金融化在觉醒的跌跌撞撞中,即将步入醒悟的过程。从发展规模看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已经发展成世界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力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 伊特韦尔约,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字典[M] . 1987.

[2] 华嘉机构课题研究小组.金融的本质是什么[J].科技智囊,2010(8):20-21.

[3] 胡明月.艺术品如何资本化、金融化[J] .中国艺术金融,2014:94-95.

[4] 西沐.中国艺术金融产业引论[M].北京:中国书店,2012:47.

[5] 西蒙・库兹涅兹.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M].1955.

[6] 徐卓航.艺术金融化:爱你不容易[J].理财周刊,2015.

[7] 史跃峰.中国艺术金融[M].2015:4-5.

[8] 龙军.逸品贷:探路艺术品质押融资[N].光明日报,2014-07-26(07).

[9] 徐岚.部分文交所开始转型[N].信息时报,2012-04-09(13).

艺术品信托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60-01

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很多观者在观赏画作时普遍做法可以归为以下几点:确定绘画风格类型同中心主题;分析画中描绘场景位置与展示的年份或季节;确定作画时期。这不失为一个节省时间的好方法,因为这些信息在展览目录里都可以方便的被找到。

图像学家欧文・帕诺夫斯基深谙拥有一套初始方法对视觉资料的重要性。他认为艺术作品有三个层次的意义:一、初级或自然层面意义即识别主题――不需内在文化习俗、历史与艺术史知识,日常生活的实践经验足以,不分民族背景的人都可以解读。二、传统层面即图像学真正起作用的层面――需将现有文化艺术知识引入其中以分辨出描绘内容的独特性。三、本质意义和内容层面即图像学终极目标显现的层面――无意识被画家透露出并压缩在作品中的如对国家阶级、宗教、哲学信仰的基本态度,在这一层面将被揭示。

然而绘画已经不再如“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式简单显现,我曾试图用它分析现今的视觉资料,那些看不到的背后所隐藏的信息中暗含的有效内容,是无法用他所提供的图像学全面体现的。艺术是“想象生活的表达,不是实际生活的复制”的,提及现代主义不得不提的是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他专注于画家抛弃的主题或内容、三维与透视感及任何与他的书写话语相关的符号体系,他以聪明机敏的眼光解释着艺术是什么、艺术应该以什么方式呈现的问题,他描述了作为营造三维空间的绘画是如何走向平面的,并认为只有走向平面绘画才不会失去独有性从而被其他媒介所替代。然而,在他之后,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使艺术走向了更为复杂的一面。

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1962年安迪・沃霍尔因作品《布里洛盒子》一举成名天下知。当丹托在纽约斯泰堡画廊见到展出的肥皂包装箱时,他就已经明确意识到艺术终结了。为什么这些被置于展览馆里布里洛盒子竟然成了艺术品?是什么标准在界定视觉上不可区分的艺术品和现实物品?艺术品就是生活物品吗?

针对这些问题丹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随后他在1964年发表了论文《艺术界》用于解释这个怪像,他认为确定一件物品是否归于艺术品,“需要眼睛无法辨别的某种东西――一种艺术理论氛围,一种艺术史的知识:一个艺术界”,在丹托看来艺术已进入“后历史艺术时期”。今天回头看丹托的理论,轮廓更为清晰,因为在当代的中国也同样出现了同西方六七十年代所出现的艺术现象。

艺术终结并不是今天不再有艺术,而是现今的艺术只是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艺术形式的重复、拆分与重组,这就是丹托所谓的“后历史”阶段的艺术。因而,找寻合理的“理论解释”平衡成了此时艺术的核心。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使任何东西将都可以成为艺术,这就意味着艺术最终将走向终结。“艺术”一词已不再是高墙内被尊崇的字眼,也不再具有强化的“约束”意义。

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总的来说,在现代主义因为它的精英性始终没有来得及成为我们的公共艺术资源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即丹托所描述的后历史艺术又向大众扑面而来。在我看来,后现代主义艺术更像是一场人类智慧的大型竞赛,对它的判断则就是一场语言思维的角力。关于那些有悖于艺术的常识的挑战和修正,需要立足在艺术现实问题之上进行把握,多方了解国际艺术批评界的思考向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艺术的存在拥有全面的认识。

艺术没有终结在黑格尔的哲学反思之下, 同样也不会消亡在丹托的解释之中。丹托为艺术批评构筑了一个角度完整、真实可信的批评话语的文本世界,为我们提供着在艺术终结论之后又将如何看待艺术现实存在的一个观察维度。让我们认识到对艺术的研究和认识有一个多元的观察视角是极为重要的,增加对当代艺术的多元认识是必要的,“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终将重新显现。

艺术品信托论文篇(4)

JEL分类号:Z11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 2)06-0088-06

一、艺术品基金的界定

本文所指的我国艺术品基金是指形式上投资于艺术品或艺术品衍生权益的金融产品。在此笔者需要说明三点:其一,所谓“形式上”投资于艺术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国内有一些艺术品金融产品,都是以艺术品投资为名,而以融资借款为实,该类名投(资)实贷(款)的产品也是本文研究的范畴。其二,所谓“艺术品”从国内拍卖行的成交情况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字画(包括中国书画和油画)、二是瓷器、三是杂件等其他种类(包括珐琅彩器、翡翠玉石、明清家具、古籍善本、根雕、钱币等等),本文研究的艺术品也在这个范畴内。其三,上述定义中只强调投资于艺术品的都算艺术品基金,而不强调基金的退出亦是通过艺术品的运作,其原因在于国内一些艺术品金融产品的退出并不是通过艺术品的运作,而是通过回购等非艺术品相关的方式,所以笔者的定义只强调投资于艺术品而不在意是否通过艺术品运作来退出。

从调查实践来看,目前国内艺术品基金根据产品形式主要可以分为:艺术品信托产品、艺术品银行理财产品和艺术品私募基金。在这三者中,艺术品私募基金是最早出现的,从2006年起国内民间就有约20多个草根性质的私募基金开始参与艺术品投资计划:2007年6月,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是银行系艺术品理财产品的首例;尽管私募和银行理财较早参与到艺术品投资,但是艺术品信托却是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在2010年、2011年合计发行超过40个,规模超过50亿元。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可以进一步将国内的艺术品基金根据运作方式分为:投资型艺术品基金、融资型艺术品基金和复合型艺术品(即兼有投资和融资特性的信托)基金。

二、国内艺术品基金的统计和分析

(一)所发行的艺术品基金数量与规模的统计和分析

笔者将所统计的艺术品基金数量按照发行的时间做了统计,分为09年(含之前)发行的,10年发行的,11年发行的艺术品基金数量。

通过黑色的趋势线不难发现,从2009年到2011年,艺术品基金的数量不断上升,2009年到2010年间,趋势线相对平缓,而在2011年趋势线幅度陡增,发行艺术品基金数量为2010年的三倍之多。

在2009与2010年两年间艺术品基金发展还是相对平稳的,而在去年随着发行数量的增多,其规模也迅速攀升,造成了艺术品基金的“井喷”现象。

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井喷”主要是因为艺术品信托产品的大量发行。

09年前,艺术品基金主要是以银行及私募基金为主,到了10年后就像接力棒一样全部交给了信托公司,这也是11年艺术品基金“井喷”现象的原因。至11年年底,艺术品信托产品已经占据了艺术品基金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二)所发行的艺术品基金模式的统计和分析

上文在对艺术品基金的定义中,将艺术品信托分为三类。分别为投资型艺术品基金、融资型艺术品基金、复合型艺术品基金,在此,我们对这三类艺术品基金模式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

1、投资型艺术品基金。

即通过信托/银行理财/私募计划募集资金后。由投资顾问提出建议,根据合同的约定,直接投资于艺术品且产品的还款来源直接来源于出售所投资的艺术品。产品以浮动收益为主。一般艺术品私募基金以投资型为主。

2、融资型艺术品基金。

即通过信托/银行理财/私募计划募集资金后,由投资顾问提出建议,根据合同的约定。投资于艺术品或艺术品权益,而信托产品的还款来源主要来源于该信托计划合作方的回购款。产品以固定收益为主。

融资型产品一般还有如下特点:(1)抵质押担保措施相对较为充分。除艺术品质押外往往还有房产或土地的抵押,且抵押率较低;(2)投资期限较短(一般为2年内);(3)实际用途非艺术品,如购买A公司所持有的艺术品的权益,到期后由A公司回购,实际用途为补充A公司的流动资金(或是支持A公司的文化产业投资等);(4)既为融资,则产品的规模一般较大。

举例而言,中信信托发行的中信钰道翡翠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系列,其投资顾问东方金钰有限公司可能是其产品的主要退出渠道,信托资金所买来的翡翠原石等,可能会作为东方金钰有限公司的生产原料由东方金钰有限公司购入,并且发行规模相对较大。像这种情况虽然在资金运用上是直接投资于艺术品无疑,但由于其实质性质与借贷相似,笔者就将其定义为融资型。

3、复合型艺术品基金。

具有上述两类的特征。即产品资金投资于艺术品,退出渠道主要通过出售艺术品,但投资顾问或其他合作机构也承诺回购,且为保证回购行为的切实履行,也提供一定的抵质押物或其他担保措施,但抵质押担保措施并不十分充足。产品的收益也以浮动收益为主。

艺术品信托论文篇(5)

实际上,天津文交所并不是第一个推出此类产品的机构,2010年5月正式开业运营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于2010年7月通过权益拆分的模式推出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这个资产包是由艺术家杨培江的4件油画和8件水彩画组成,其估价为200万元,被拆分成1000份,以每份2000元的价格向市场销售,据说很快就被22个投资者全部买下。

这种中国首创的艺术品权益拆分交易方式很快有了跟随者,同年12月,上海文交所也以同样的方式推出了“艺术品产权1号――黄钢作品”,主要集中于艺术家黄钢的“红星和箱子系列”以及“经版菩提树系列”等代表作,总估价2500万元,每份以尺为单位,以2500份的发行额度在上海文交所下设的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内发行,成员之间可以非连续转让。同天津文交所一样,这类产品的宣传都无一例外地强调投资者无需投入太多就可以拥有经典的艺术作品;媒体也在津津乐道着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投资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作品了――然而对于文交所选择艺术品的标准、估价系统以及对其监管的空白等问题也由此引发了一些专业人士和媒体的质疑和讨论。

文交所是“文化产权交易所”的简称,2009年6月,中国的第一个文化产权交易所――附属于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在上海成立。目前,文化产权交易所已相继在深圳、广州和成都等地成立,北京的文交所据说也将于今年上半年成立。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的《2009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中指出,产权交易所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初级平台;而文化产权交易所是一种联结产权交易市场和艺术市场的方式,一个解决艺术市场中资源分散、不规范和交易效率低的捷径。

深圳文交所的交易品种包括了文化股权,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影视作品、数字产品、工业设计、文学作品等著作权)的转让或授权交易,文化创意项目投资受益权,文化产品权益的融资交易以及各类文化艺术品拆分权益等;而按照成都文交所的说法“即使只是原创的一首打油诗、一支歌都可以挂牌交易”。对于许多缺乏资金的文化项目如影片、音乐、动画等的制作而言,文交所的确是一个筹措资金的有效途径,最常见的方式是将这些文化项目的全部或部分产权在文交所进行估值和分割后推向市场,投资者可以像在股票市场上一样购买产权份额,在产品最终实现其利润时按相应的份额获利,也可以通过向他人转让自己的产权份额而获利,而文化项目由此获得赖以发展的资金。

虽然说起来艺术品的权益拆分只是文交所业务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所引起的关注和争论却是最激烈的。这除了与目前艺术市场的火暴有关,也与这些文交所推出的产品直接相关。严格说来,无论是从学术还是市场的角度来看,三个文交所推出的首批艺术家都称得上“生僻”,而通常来讲艺术品价值的发掘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于要以未来的收益为回报的艺术品投资而言,人们难免会质疑文交所选择作品的标准何在?估价如何进行?未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这些艺术品的增值?既然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已经上了市,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艺术家打个喷嚏也会让这些上市作品的价格抖一抖?

相较于上海文交所和深圳文交所,天津文交所虽然成立最晚,却因其份额化交易的异常活跃和火暴吸引了无数眼球,也引发最多的争议。在天津文交所里有着与A股市场极为相似却又有不同的交易特点和规则,如15%的日涨跌幅限制、摇号申购、T+0交易制度、双向收取2‰佣金、网上电子化交易……正如其官方博客中所表述的:“用金融的手把玩艺术品,像股票一样投资艺术品。”而对于交易客户的选择上,相较于上海文交所规定其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成员才可认购产品和深圳文交所对于投资人相对严格的筛选条件,天津文交所的开户只需5万元资金即可,所有的开户和交易也只在网上进行,不接受现场开户、交易和咨询。

虽然有人说权益拆分的概念是来自一种叫做ABS(Asset Backed Securities,即资产抵押债券)的金融衍生品,但如此火暴的艺术品权益拆分和证券化交易可谓是中国人的首创。法国A&F Markets公司也是在2011年1月才步深圳和上海文交所的后尘,在法国推出类似的艺术品交易方式,其创始人Pierre Naquin说这种方式可以为艺术市场带来更多的收藏家,因为投资者在对交易行情关心的同时会更愿意去了解自己所投资的艺术品。对此欧洲的艺术协会和画廊表达了谨慎的保留态度:伦敦美术学会的总监Patrick Bourne认为这是一种误导,他认为只有当这些投资者中的一些人成为严格意义的收藏家,出于美学和文化的原因来购买艺术品时,才能说明这种交易为艺术世界而不是为艺术市场作出了贡献。虽然Pierre Naquin说有几家法国画廊计划参与这一项目,但他也承认法国的画廊可能会比较犹豫,因为在法国“文化有非常制度化的一面,也有对艺术品的尊重”。

艺术基金和艺术信托

说起艺术品基金的历史,最早的可能是1904年在法国成立的“熊皮俱乐部”,在1914年售出其购买的艺术品时获得了4倍的利润。然而它实际上更接近一个合伙投资的成功案例,类似私募基金,不能算做具现代意义的投资基金。1974年涉足艺术品市场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是全球第一个进入艺术市场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基于当时低迷的经济环境和投资种类的限制,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决定购买艺术品来抵御当时非常高的通货膨胀,并开始与苏富比拍卖行合作购买艺术品和古董,最后共购买了包括绘画、书籍、手稿、雕塑、中世纪艺术和中国瓷器等各种品类的2000多件作品。

养老基金本打算将这些作品保留25年,但后来因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决定不再投资艺术品和之后艺术品价格的疾速上扬,养老基金于1989年提前将购买的艺术品在世界各地进行了拍卖,其中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绘画部分取得了极佳的拍卖成绩,例如于1978年以25.3万英镑购买的一幅莫奈的作品以671万英镑售出;当年以340万英镑购买的25件作品共售得3520万英镑,年收益率为20.1%,扣除通货膨胀率后为11.9%。这些数字令所有人都欢欣鼓舞,似乎印证了艺术品是个绝佳的投资标的――它也因此成为艺术品投资领域至今仍最为津津乐道的成功案例。养老基金投入到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只占其全部资金的2%,约合4000万英镑,但对当时的艺术品市场而言已经是很大的一笔资金,也为其赢得了“梅第奇家族之后欧洲最伟大的艺术赞助人之一”的美誉;它不但对当时的艺术品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影响了后来的机构投资者和专门的艺术基金。然而,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绘画部分只是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购买的所有艺术品中的一部分,其他类别的艺术品的市场表现却并不都是如此令人激动。截至1992年1月,基金售出了75%的作品,获得了13.93%的回报率,扣除通货膨胀后为6.07%,这还不包括行政、运输等成本费用――按铁路养老基金自己的计算,艺术品投资的回报好于国债,但却远比不上股票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大量种类各异的专业艺术投资基金在西方兴起,艺术基金的大多数客户都是“高净值人士”(High-net-worth Individuals),他们普遍认可对冲基金的经理们把资金从金融市场中抽出来并投入艺术品这样的硬资产是一种多元投资策略。根据凯捷咨询的报告,艺术品与其他传统资产类别的相关性很小,因此可有效地作为一种风险对冲的手段。然而,虽然这段时期艺术品基金市场非常活跃,但至今只有少数存活了下来,淘汰率之高令人警惕。2009年12月,成立于2007年的全球首家艺术品对冲基金“艺术贸易基金”关张清算;同期伦敦的美术基金管理公司艺术财富管理公司评估后认为,全球的艺术基金数量自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以来已经减少了40%――这实际上已与前面述及的艺术品作为避险工具的认知有了出入。

另外,由于艺术品本身的流动性较差,其短期回报率一直欠佳,而出于考虑投资者较急切的心态,一些基金往往将存续期定得较短(例如以两年期居多),如此一来变现风险就比较大。

除了艺术基金外,艺术品信托也是目前在国内非常热门的艺术品投资产品。2009年6月,国投信托携手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国内首款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国投信托推出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基金运作模式,另一类则是更常见的类似于抵押融资的运作模式。国投以市场估价的一个折扣价(一般3折到5折)从融资方处购得艺术品,融资方在约定期限可以以固定收益回购,如果不回购,则国投信托将艺术品进行拍卖,超额部分在国投、融资方和投资者之间分配。

投资风险

艺术品信托论文篇(6)

有专家拿一个“乱”字来总结艺术品基金的这一年。“散乱,没有整体性,发行的渠道都是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处在一种非常不规范,一种比较无序的状态。”上海证大集团文化事业总监沈其斌评价道。

同时,当代艺术家、批评家及策展人徐子林则认为,“乱”的局面显然不是艺术品基金单方面造成,“这个乱不完全是艺术品基金造成的,而是上下游企业和机构尚未将这个产品想明白,更没有做好上下齐手的准备。而这些问题都聚焦在艺术基金产品身上,就显得非常混乱。”

但是,乱局并不等同于末日。即便是在目前艺术品基金普遍“失声”的当下,一线的操盘手们在谨言慎行中仍然对未来充满期望,而“围城”外的诸多资金依旧对进入这个市场抱持着相当高的期望。“这个市场不会崩盘,相比于其他投资,他本身的盘就很小。”沈其斌说。

新投资标的与模式的出现

即便这个市场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但是在2012年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

从投资的标的物来看,在《投资有道》与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共同针对2012年中国艺术金融市场联合调查中显示,全年投资的艺术品信托产品中大部分是书画类产品,但其中也出现了众多新的投资标的物为犀角、象牙等。

除此之外,与地方文交所业务相关的地方特色艺术品也成为了新的投资热门。如“梵云雅玩2号”投资的寿山石等,属于福建等地区的特色地域性艺术品;“鼎鑫2号”投资的版画同样属于地域特色艺术品,并且整个运作与泰山文交所紧密相关。

从投资模式来看,一些艺术品基金亦出现了新的投资模式,如“天雅1号”的贷款类艺术品信托,即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获取信托贷款,用于艺术品投资。

以上新的标的物与新的模式的出现表明,传统的艺术市场如书画等大类依旧无法满足这个艺术金融市场的需求,他们需要更多的目标,他们常常苦于没有“好”的项目可投,而并非苦于没有钱,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艺术品基金的这块蛋糕还能够越做越大。

从台前转入幕后

2012年的艺术品基金的市场行情如过山车般惊心动魄。数据显示,2012年共发行成立29只艺术品信托基金,基金规模约为35.2亿元,其中第三、第四季度的信托总额已低于艺术品投资启动季(2011年1季度)的2.95亿元。而2011年前11个月,就有成立超过70只艺术品信托基金,除2只到期解散外,基金规模约57.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信托基金发行数量的减少以及发行规模的削弱,信托计划预计的收益率亦出现收窄,从2011年第四季度的10.4%下降到2012年第4季度的9.6%。

从年初的极盛到目前的一些基金仓皇退市,这样的变化让人咋舌。而艺术市场的冷淡的确对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沈其斌认为,艺术品基金市场出现如此的现状,根本原因亦在产品的设计上,所谓“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他认为,目前艺术品基金产品设计制度性不足,对标的物的选择模糊,特别是产品周期过短。另外,也存在人才、认知以及心态方面的缺失。

徐子林则表示,当下艺术品基金总体比较“犯迷糊”,投资品种较为单一,一味的追捧古代工艺品和古代艺术品,热衷近现代艺术品,而现当代部分则多为盲区;其次,流动性较差,要么如死水般,要么就如潮涌般;另外还缺乏有价值的市场数据以及国际流通基础。以上都制约着现今艺术品基金的发展。

同样,我们并不能忽视的是政策对艺术品基金的打压所造成的影响。“查税门”的出现以及对文交所的整治,这些直接打压其积极性,同时对新的基金的发放审批也较为严格。“税收问题不是艺术基金和艺术品一级市场生死存亡的关键,但是税收是遏制艺术品国际化的绊脚石,特别是关税问题阻碍了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化发展。”徐子林说。

因此,无论是基金产品本身也好,还是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政策的走向也好,都为2012年艺术品基金的发展留下了自己深深的一笔。

崩盘?不会出现

如今,2013年已经到来,人们又开始担心这一年艺术品基金的兑付问题。据粗略统计,至少有29款产品明年进入兑付期,涉资26.42亿。其中,上半年将有10款艺术品信托面临兑付,涉资8.8亿,下半年则有19款信托密集到期,涉资17.62亿。在2012年底,已经有部分基金提前清算。

沈其斌对2013年的艺术品基金的兑付十分担忧,他认为,很多基金面临这样的情况时,会采取击鼓传花,滚雪球的方式,以更大的盘来接这个盘,这对艺术品基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他建议,比较好的办法是延长产品的周期,以时间换空间,为标的物价值的增长争取到更多的空间。

徐子林则认为,“即使有困难,也会有人默默地吞下风险然后低调告诉大家:结果挺好!为什么会这样?其一是信托基金,这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品基金,只是一种担保贷款,到底有没有投资艺术只是个说法,所以到时间必须按时兑付;其二是严格意义的艺术品基金,但是这些艺术品基金从发行的时候就没想着真的要通过艺术品增值来兑现承诺,他们必须采用其他手段来化解压力,至于是再发一只孪生基金来把前面的吞下还是拆分重组成其它兄弟基金,自然各有各的道。”

他们都认为,即使兑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出现崩盘的可能性不大。这是由于其本身盘面相较于其他投资品种偏小,总量不大。另外还在于艺术品基金发展的空间依旧存在,众多艺术品基金也在反省此前的模式,在产品设计方面也会有更多考量。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外部因素是,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在深度调整中,业内认为未来市场回暖前景良好,这必然对艺术品基金的发展是利好的一面。

场外资金仍然热衷

虽然近半年来,中国艺术品基金市场“万马齐喑”,但并非意味着资本在排斥这个市场。正相反,更多的场外资金正摩拳擦掌,期待进入这个市场大捞一笔。只是与之前相比,这些资本更加低调,并且更加着眼于整合式的运作模式。

“我们不做艺术品基金了。”这是本期专题采访中记者听到比较多的一句话。但仔细分析,如是谈论的多为私募性质的基金,仗着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急急忙忙从艺术品基金市场中抽身,投身于养老地产、茶酒基金等其他看似更容易赚钱的领域。

而与之相关的一个对比是,记者了解到,近两年中尝到“甜头”的中信信托、华宝信托、山东信托准备在2013年继续扩大自身的先发优势。而一些在2012年并没有加入到艺术品基金行业中的大型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近期同样在摩拳擦掌,计划在2013年通过银行理财渠道或者信托渠道发行艺术品基金。与已经发行的基金相比,这些筹备中的基金规模更大,多为单笔上亿元、系列滚动发行的基金,且多采用整合模式。

所谓整合模式,在2012年发行的艺术品基金中也曾经出现过,于2012年初发行的“天雅1号·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一期)”,就是与北京潘家园天雅古玩市场有限公司打包合作。同样,于2012年12月初发行的中信信托“文道6号·陕西文化艺术投资基金信托”,也是整合了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资源而成。而据记者所知,目前包括景德镇等多个艺术品集散地相关的公司,都在与资本合作,计划以整合的模式发行系列艺术品基金。

黄金时代也许不远?

“在未来的5至10年都是艺术品投资的好时机,只要满足产品方面制度、标的物、时间周期等要素,对于艺术品基金来说是遍地黄金。如果以房地产基金等为参照物,在中国做一个100亿元规模的艺术品基金都不为过。”沈其斌对未来艺术品基金的发展信心巨大。

徐子林也认为,艺术品基金会继续加快发展,但是会出现更多专业的团队,特别是深谙艺术品一级市场运作的精英会和艺术品基金团队通力合作,形成最佳的联盟。

就模式本身而言,现有的基金模式无可厚非,从风险性的大小来看,信托型的基金更为合理。但是,只是在一个上下游不完善的环境中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未来,需要妥善解决上游艺术资产建仓、下游艺术品出货通路才是未来艺术品基金发展的关键。

艺术品信托论文篇(7)

1.国外艺术品质押融资经验

在欧美发达国家,银行、典当、信托等机构的艺术品质押融资市场已较为成熟,体系较为健全。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全球艺术品市场空前增长,银行资金向一些重要藏家和艺术机构打开(其中大部分为日本藏家),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艺术品市场泡沫的破灭,银行艺术品质押业务产生大量坏帐,该业务刚刚兴起就迅速偃旗息鼓。近5年来,传统资产管理费在连续低利率影响下严重缩水,而艺术品市场却一直维持高增长,因此资本介入艺术品质押融资市场的热情空前高涨。201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虽然仅22%的私人银行建议客户考虑艺术品质押融资,但1/3受访者称将在未来2-3年增添该服务。2012年,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宣布,将从9200亿美元总资产中拿出1000亿支持企业贷款和私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也赫然出现其规划中。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品质押业务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美国一家提供艺术品质押融资的商业银行为例,它接受包括从鲁本斯的经典艺术到安迪•沃霍尔的当代艺术作质押,利率从6%到16%不等。该银行从1999年开始经营此项业务,当时大部分银行只肯接受有价证券或者不动产作为质押,它的最早顾客主要是画廊主,第一年审批通过的贷款总额为数百万美金。随着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需求增强,银行发放贷款的对象甚至包括了一些著名收藏家。在经济不景气的2008年,该行提供的艺术品质押融资总额为8000万美元。此前,陷入现金短缺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以两幅壁画作为质押,向摩根银行贷款约3500万美元,电影制作人朱利安•思科博尔也曾以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达利的作品作质押,为一个因资金短缺而停工的公寓楼项目融资。在美国,由于银行对借款给艺术品买卖业者充满信心,该项业务持续增长,不过因为接受当代艺术品所承受的风险更高,银行倾向于接受古典大师杰作、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作质押。

2.国内艺术品质押融资现状

在潍坊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之前,国内的艺术品质押融资主要是典当和信托,由于起步时间短,其市场体系和制度构建尚不完善。艺术品典当虽具有便捷优势,适合紧急、短期融资需求,但因为典当机构实力有限,往往无法满足需求方的融资规模,息费较高,而且大多典当行仍在观望、探索,开展该项业务的典当行不多。艺术品信托的融资规模较大,2009年6月,国投信托与保利文化、中国建行北京分行成功发行国内首款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其后,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涉足艺术品投资领域,尤以京沪两地为甚,但由于国内没有统一、透明的艺术品价格机制,在该项业务繁荣的背后暗藏风险。相对而言,银行业的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较为稳健。在潍坊银行于2009年先行尝试之后,2010年5月,深圳市同源南岭文化创意园以艺术品作质押,获得建行深圳市分行贷款;同年7月,民生银行在福建试水寿山石质押融资。不过,相对于易于盈利的传统业务,由于艺术品自身具有真伪不确定、价格波动大、存储困难等缺点,银行普遍对该项业务缺乏信心。特别在2011年9月经媒体披露,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请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人给假造的“金缕玉衣”估价24亿,并且该伪造金缕玉衣于2002年向建设银行北京开发区支行骗贷数亿元,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鉴定与估价问题愈加凸显。

3.国内艺术品质押融资需求

促成潍坊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直接原因,是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大量现实和潜在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融资需求。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需求急增、交易活跃,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大量资金从楼市、股市流入其中。相比其他产业,文化产业获得金融支持通常不易。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买入的艺术品往往很难盘活。当个人或企业艺术品收藏者遇到资金困难需要变现时,委托拍卖的周期一般较长,且有流拍风险。如果所藏艺术品能够质押,由于不必改变其所有权,藏家既可以得到资金周转又不必割爱,因此用艺术品质押成为融资者的强烈需求。与典当行相比,银行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优势更大,因为其资金实力更强、公信力更高、客户基础更雄厚、营销渠道更广、规模更大、运作更规范、风控机制更严谨。如果艺术品银行贷款能得到全面发展,对艺术品的认定或将起到行业标杆作用,也会成为艺术品购买和投资的重要参考。然而作为资金供应主体的银行,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给艺术品市场提供信用。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艺术品交易的规范化和透明化程度较低,交易主体资质欠缺,政府缺乏统一有力的管理与规划,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金融机构基于艺术品市场需求的创新严重不足,对艺术品金融服务需求的响应较差。这使得艺术品市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非常短缺。加之艺术品市场比其他行业专业性更强,艺术品的价值很难用固定标准量化,而银行重视的恰恰是质押品的标准化,所以只是偶尔通过理财产品等方式提供极少的融资服务。特别在艺术品市场由收藏性市场向投资性市场转变后,金融杠杆使用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由于缺乏正规金融机构介入,艺术品市场的大量融资需求只能以地下和民间方式解决,使艺术品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潍坊银行高度重视文化金融服务,认识到推出文化金融特别是艺术品金融不仅是打造差异化经营特色的重要领域,也是打造文化金融品牌的重要举措,这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中国艺术品质押融资的现有表现形式

我们传统理解的艺术品质押融资主要是银行开展的质押贷款业务,而随着2010年3月94号文颁布后,很多金融机构根据94号文的要求即“各金融部门要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作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努力方向,大力创新和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进行了大量的金融创新,在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中也出现了很多有意义的实践。下面我们具体从风险管理框架与标的物种类来分析研究。

1.风险管理框架衍生的种类

我国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种类尚不规范,有关实验与探索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我们以风险承担主体来划分的话,目前市场上艺术品质押融资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银行主导的质押贷款根据我国的《贷款通则》的规定,贷款系指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金融机构,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出借的货币资金。目前贷款仍然是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融资方式,而在众多金融机构中,银行又是最主要的资金借出方。银行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与其开展的其他传统放贷业务流程基本相同:由借款人向银行提出融资需求,银行在考察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资金用途、担保措施后,以自有资金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在借款期间按约定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贷款到期时,借款人向银行归还贷款本金及剩余利息。在银行实际开展的艺术品质押贷款业务中,借款人通常以中、小企业尤其是艺术品经营机构为主,贷款资金常用于补充借款人日常经营的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较短,贷款利率略高于基准利率,质押物价值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鉴定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打折,质押折扣率通常在50%以下。此外银行通常还要求借款人提供其他的信用增级方式,如相关企业、个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或土地抵押担保等。在此业务中,如到期借款人无法还款付息,则银行将以上诉法院,要求处置质押物变现还款为主要应对风险手段。由于艺术品具有非标准化的特性,而银行系统中对艺术品行业了解的专业人员又相对匮乏,这导致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很难流程化和规模化,因此很少有银行真正以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为长期的主营业务。我们从公开信息了解,国内最早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是潍坊银行,该行于2009年9月,以李苦禅、于希宁等国画大家的艺术品为质押标的,成功发放过262万元人民币贷款。此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也均开展过类似以艺术品为质押标的的贷款业务。虽然上述银行开展艺术品质押业务的规模相对较小,可复制性不强,但仍然为银行业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银行对艺术品行业的逐步了解,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风险控制体系,相信银行在未来必然会成为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中的主力军。(2)信托公司主导的结构化融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公司正是根据上述信托要素,以受托人身份开展信托业务,接受委托人的委托管理信托财产,为受益人的利益实现信托财产的价值增长。信托公司自2001年《信托法》颁布后,经历了10多年的迅猛发展,到2012年底全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6万亿,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自94号文后,在艺术品行业进行了大量的投融资业务创新。与银行运用自有资金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所不同的是,信托公司的主要资金来自于信托计划投资者的委托资金,虽然都是为借款人提供融资服务,但资金性质的差异决定了信托公司开展的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必然和银行不同。信托公司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主要方式是向投资者发行信托产品来募集资金,并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对信托利益进行结构化分层设计,按信托产品中约定交易结构、资金运用方式、质押担保方式,风险处置方式等。在信托成立后,信托公司按信托合同的约定为融资方提供资金支持,履行风险防范措施,信托到期时收回信托资金及投资回报,并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收益。自2009年起,信托公司开展了大量的具有艺术品质押融资性质的信托业务,据统计,2012年共有12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34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33.46亿元,其中大部分艺术品信托产品都具有质押融资性质。信托产品之所以可以大规模的发行艺术品质押融资产品,除去政策和市场的支持外,更主要的是来自于信托产品在交易模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创新。但由于信托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性比较强,没有统一的规范,流程化操作较难,因此每个产品的开发周期较长,而且产品的发行数量与艺术品市场的波动密切相关。从长远看,信托产品的优势在于对艺术品的投资,艺术品质押融资领域,信托将是对银行业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重要参与者之一。(3)专业艺术品经营机构主导的质押融资除了银行和信托公司这样的专门从事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外,目前我国还有一些专业从事艺术品经营的机构在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这些机构具有这样特点:第一,有专业的鉴定、评估团队和丰富的艺术品投资经验,对艺术品的真伪判断、市场价值等特点判断十分准确。第二,资金实力较强,除了购买艺术品外仍有较大数额的资金沉淀,且希望资金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第三,对于艺术品的处置手段和销售渠道较多。这些机构对外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方式有很多,既可以用自有资金向融资方发放委托贷款,也可以利用其信用为融资方担保,以换取其他金融为融资方提供融资支持。他们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由于多年从事艺术品投资经验和专业人才,因而既可以找到希望融资的艺术品持有人,又对艺术品的价值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由于销售和处置艺术品的手段多,所以这些机构甚至并不担心融资方违约,因为如果融资方无法偿还贷款,他们就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收购并以较高价格卖出艺术品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4)其他此外,具有艺术品质押融资性质的交易方式还有艺术品典当、私募基金投资、艺术品产权份额化交易等其他表现形式。典当业务是根据《典当管理办法》规定,“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艺术品典当就是要以艺术品作质押物质押给典当行,向典当行借贷融资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以物换钱的融资方式,只要当户在约定时间内还本付息,就可赎回典当的艺术品,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典当活动并形成典当业的国家之一,其萌芽于东西两汉,于明清时期兴盛,在解放后被取缔,国家改革开放后又开始恢复经营。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典当行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开展典当业务。因此,我国依法开展的艺术品典当业务的时间并不长,而典当行业不管是单体规模还是全行业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仅适合为个人或中小企业服务,且每笔质押融资额度也相对较低,目前只是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一种补充形式。私募基金在国内主要以有限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通过众多投资者出资,按合伙协议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同时聘请专业管理者对资金进行管理运用。很多专业的艺术品投资机构在投资者对其信任的基础上,设立私募基金,放大资金杠杆,以其专业知识进行艺术品的投融资业务,为投资者获取收益。艺术品私募基金在国内较多,但普遍规模都较小,而且主要以投资艺术品为主,参与质押融资的较少。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就是将艺术品像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融资一样,由专业机构对艺术品进行估值后,进行等份额拆分并通过文化产权交易所向投资者发行,而后投资者认购的艺术品份额可以在文化产权交易所公开上市交易。举例来说,若一件艺术品估价价值1000万,将其分为1000份份额,每份价格为1万元,投资者要以10份或者10份的整数倍进行购买并持有艺术品的份额,然后再通过二级市场对艺术品份额进行交易。艺术品份额化交易随着2010年国内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大批创办而兴起,如当时最出名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的多只“艺术品股票”就曾火爆一时。但这种融资模式也是问题频现,最终限令出台,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被严格判定为非法经营而遭到清理整顿,逐渐淡出市场。

艺术品信托论文篇(8)

自从我国出现拍卖公司以来,艺术金融化已初具萌芽,但艺术金融化开始大规模发展始自2010年。在号称“艺术品金融化元年”的2010年,越来越多的资本通过艺术品抵押、艺术品按揭、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艺术品交易所、艺术品市场指数等金融形式介入艺术领域,从而开启了一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时代。

(一)我国艺术金融的初步繁荣艺术银行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加拿大,是指通过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或政策保障的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购买优秀的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企业、私人用于陈列、装饰、收藏等目的,从而获得运转资金的艺术机构———其本质是对艺术的支持。最早的艺术银行是1980年在澳大利亚设立的“澳大利亚艺术银行”。目前世界范围内开设艺术银行的机构主要有JP摩根银行、瑞士银行、德国银行、澳大利亚艺术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及星展银行等。2006年,中国墙美术馆引入此概念。目前开设艺术银行业务的机构有:墙美术馆艺术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公共艺术银行、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艺术银行、今日美术馆艺术银行等。近来媒体也紧锣密鼓,大肆渲染。例如人民网开通了艺术银行频道,北京艺高文化传媒联合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渣打银行等国内几家艺术投资及私人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创办了《艺术银行》杂志。法国巴黎的熊皮基金(Lapeaudel’ours)是最早的艺术品专业基金。1904年,法国金融家AndreLevel找到12个投资人,每人出价212法郎购买一批画作,其中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等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1914年,这批画作被送到法国拍卖公司德芙欧上拍,大都以原价近5倍成交,有的作品上涨幅度甚至达到10倍。1974年,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勒温拿出4000万英镑(约合今天的2亿英镑)购买了2425件艺术品,并于1987—1999年期间将这批艺术品陆续在苏富比拍卖,年化复合报酬率达13%,远远高于同期的债券投资报酬率。至20世纪90年代末,花旗银行、瑞士银行、摩根大通以及德意志银行都成立了专门负责艺术品投资的部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艺术品投资的顾问服务。2004年才成立的英国美术基金(FineArtFund),2006年底获利超过59%,现已是全球最活跃的艺术基金。其他著名的艺术基金还有美国的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FernwoodArtInvestments)、美国艺术基金(AmericanArtFund)和美国的艺术经纪人基金(ArtDealersFund)等。

根据《中国艺术基金会发展报告》,中国旨在促进艺术发展的艺术类非公募基金会仅有9家,其中运行3年以上的基金会仅有6家。如1984年成立的潘天寿基金会、1989年成立的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以及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但是艺术基金会并不经营艺术基金理财产品,而是由名人或其家属创立并出资,没有政府财政拨款,独立运作,依赖专业委员会和专家对艺术创作、研究、展览、批评活动实施资助或自主运作,同时也承担与专业相关或利用自身专业特色而进行的社会公益活动。2007年民生银行从银监会获准了中国第一个“艺术基金”牌照,并于6月18日高调推出“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用于投资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和少量古代书画作品。该产品的运作成为艺术基金的标准模式,民生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诞生也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标志性事件。随后,民生银行正式入主由中国著名国画家和收藏家黄冑先生创办的北京炎黄艺术馆,筹建民生现代美术馆,注册“亚洲艺术论坛”,设立中国艺术家个人基金,推出“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产品。事实上,早在民生银行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之前,国内就有不少艺术品投资基金或准基金在运作,虽然绝大多数属私募基金。例如,杭州书画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岳平操盘的“三达艺术品投资”的理财产品,还有江浙一带颇有草根性质的艺术收藏品“投资团”,也具有艺术基金的性质。尽管运作上远不如成熟艺术基金规范,存在许多管理漏洞和隐患,但这种草根“投资团”的投资业绩未必不如成熟的艺术基金。另外,在2005年5月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上,来自西安的“蓝玛克”艺术基金以5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当代画家刘小东的《十八罗汉》组画。从此,国内艺术品投资基金逐渐崭露头角,不过当时的操作模式并不正规,大多是投资人将资金集合起来,交给有艺术品行业投资经验的人进行投资,具有较大的隐蔽性。招商银行于2008年推出有别于之前国内艺术品投资的新平台———私人银行艺术赏鉴计划。客户可从招商银行推荐的当代艺术品中任意选择其喜爱的作品,并可享有该艺术品的鉴赏权益,在免费鉴赏期内,客户可以将艺术品带回家中,慢慢品味艺术品及其内在的艺术价值。鉴赏期满后,如该艺术品升值,客户仍可按原先的价格购买该作品。这就为客户投资艺术品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期”,在艺术与金融进一步磨合的过程中,银行针对私人艺术品投资计划定制了更符合艺术品特性的服务。建设银行北京分行2009年推出了首款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主要面向建行北京分行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进行销售,用于投资艺术品藏家合法拥有的艺术品的收益权,这标志着国内信托机构正式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另外,中信信托和北京龙藏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一只名为中信•龙藏1号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北京邦文艺术投资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信托,推出了规模3亿元的西安信托•艺术品投资基金集合信托基金。其他非金融机构如上海诺亚财富管理中心、上海华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拍卖公司等也都相继推出自己的艺术金融产品。2008年7月,和君咨询集团旗下的北京和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北京西岸圣堡国际艺术品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分别作为执行合伙人和投资管理顾问,发起募集和君西岸经典油画投资基金。2009年5月,上海的泰瑞艺术基金(TerryArtFundManagement)推出艺术品基金红珊瑚一期(RedCoralI),首年的回报率为25%。

2007年至今,中国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其他艺术机构纷纷推出艺术品基金,以满足投资者对于回报率以及投资“文化消费”的要求。目前,我国的艺术金融产品大都由银行、信托公司、艺术品投资公司共同参与和监管项目,银行以理财产品的名义发行,信托公司负责资金的托管,再由专业的艺术品投资机构进行运作。在产品的发行名称上,可以称为“艺术投资理财产品”或者“艺术品集合资金信托产品”。这些艺术基金或者类似的投资公司在发行自己的艺术基金的同时,也进入拍卖市场进行炒作套利。比如吴冠中绘制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的买主是北京一家公司管理的融美艺术基金,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可能是被湖南电广传媒以4亿天价拍下,他们旗下的艺术品投资管理公司也管理着数亿规模的基金。近年来,艺术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在持续增强,星星之火开始形成燎原之势:建行推出国内首张艺术家信用卡,广东发展银行助力艺术展览,台新银行长期赞助文化艺术基金等艺术银行。不仅仅从事艺术品投资,国内银行在关注投资收益的同时,正逐渐迈上为文化建设和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下一个台阶。金融资本不仅染指艺术品拍卖市场,而且以银行、信托、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介入艺术领域,各种艺术品理财产品及基于艺术品的金融产品频频问世、层出不穷,已成为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促进了艺术市场金融化的初步繁荣。

(二)我国艺术泡沫与金融泡沫同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界在股份制改革取得基本成功的同时实现了跨越发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保险、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交通银行等都进入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经过凤凰涅槃的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2007年股市火爆圈到足够资金后,开始了扩张的冲动,于是银行剩余资金为了寻找出路,便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投向房地产。而在房地产受宏观调控限制后,又开始逐鹿艺术市场。中国金融机构大而不强,大而不倒,致使金融泡沫越滚越大,同时导致艺术泡沫产生。而艺术品价格泡沫,反过来又助长甚至恶化了金融泡沫。这使得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无法规避最大的系统性风险———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化。继2009年4件中国艺术品成为亿元拍品之后,相继又有10余件拍品跨过亿元门槛。而我国买家在英国Bainbridges拍卖公司以5.5亿元高价购得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已经接近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最高的1.043亿美元的拍卖价格(由瑞士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于1961年创作)。2011年齐白石一幅不论从书法、画工、构图都显得粗糙的配有篆书四言联的“松柏高立图”竟然拍得4亿多元人民币。可见,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进入了亿元时代,超过亿元的艺术品成交纪录层出不穷,而且频频刷新纪录,2011年春拍达到历史最高峰。虽然,2011年秋拍比春拍逊色很多,艺术品投资者和收藏家也更趋理性,市场也更趋成熟有序,并且出现了齐白石的《清风君子》作品流拍现象,但仍然出现两幅过亿作品。艺术品价格高扬,吸引着更多的金融资本,从而共同创造了我国艺术金融市场神话。

(三)中国艺术界存在市场化和反市场化两种极端倾向一方面,大多数文化艺术家不屑于走市场化道路,还是坚守自己的审美基础。另一方面,一些市侩化的艺术工作者则热衷于市场化,甚至与各种形式的资本形成合谋。当他们把艺术的神圣性糟蹋以后,有文化良知的艺术家便行动起来进行坚决的抵制,但为了加速高端艺术的市场普及,由于精力所限,反而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进而也陷入了市场的滥觞之中。换言之,艺术家的分离或者说两极分化,使得艺术市侩们摇身一变为“市场皇帝”,他们开始操纵金钱热炒学术精英的作品,使得学术精英无处藏身,不得不任由市场摆布。而这也影响到科研院所的学习与创作,可以说现在连艺术类学生都缺乏专业创作精神,因为艺术品其实只是一种纯粹的商品,只要有人忽悠,有人接盘,作品的质量就无所谓了。甚至于艺术品被利益群体做局,成为洗钱、贿赂等违法犯罪工具。

二、中外艺术金融的巨大差距

我国艺术金融的发展刚刚起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则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其现代金融更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因此中外艺术金融存在鸿沟性的差距。

(一)中国艺术金融产品处于起步阶段,西方艺术金融产品花样繁多西方不仅有艺术银行,更有品种繁多的艺术基金。全球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艺术品基金的两个代表是法国的熊皮基金和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他们作为艺术品基金的“鼻祖”和“太师爷”,不仅在那个年代开创了一种新兴的投资渠道,同时也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熊皮基金通过运作造就了梵高和毕加索等艺术家的艺术巅峰。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是在不景气的经济前景和严重通胀的情况下开始尝试的新投资渠道,引发了一股机构介入艺术品的投资热。西方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艺术品组合投资模式、艺术品对冲投资模式和艺术家信托投资模式。西方还能够提供艺术品保险服务。联邦产物保险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统计艺术品的损失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40%的损害发生于运输和装配时,38%源于失窃,18%起源于烟熏、水渍或火灾。其他风险则包括温湿度、虫害、地震、台风等。可以看到,除了运送时的风险,60%的灾难可能发生在存放艺术品的地方。因此,西方艺术金融机构十分重视艺术品保险。反观我国,在没有解决艺术品真伪鉴定和艺术品价值评估两大难题的情况下,只有平安保险公司在2000年推出了艺术品综合保险业务。该险种采取案件定值的保险方式,艺术品的价值由保险人认可的公立博物馆或艺术馆的公估人、公证人、鉴定人估价,并提供证明文件,经双方同意后确定保额。然而,这项保险业务的推广并不顺利,整个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二)中国的艺术基金封闭期短,西方艺术基金封闭期长民生银行“艺术品投资”1号产品投资期只有2年,2号产品为期3年,而国外基金封闭期最少要7年,一般的封闭基金回报期在7—10年,甚至更长。而且,市场操作更为缜密成熟,比如部分资金用于展览和推广艺术家、艺术品的价值。一般的国外艺术品投资基金,银行会建议客户投资的年限至少为10年。事实上,艺术品投资回报率比较合理的时间至少要10年,如果能达到20年则更好。举世瞩目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最初规划其艺术品投资计划时,设定的销售期就是25年。西方艺术品投资的运作周期较长,类似封闭式基金的运作,需要确定投资期限和确定资金规模,从而使得投资团队能制定较为长远的投资规划,获取长期的投资收益,同时还能进行一些比较激进的投资操作,如杠杆投资等。

(三)中国收藏态度主要在于把玩,西方收藏主要在于专业审美和资产配置欧美藏家往往以个人的审美基础,有计划有预算地建构自己的收藏,随着时间推移累积自己的鉴赏涵养,再逐渐调整收藏,脱手早期购入的不重要的或者非主流的藏品,以换取更好的藏品。据统计,在西方,把艺术品当成资产配置选项的部分几乎达到了22%,也就是说,在西方财富整合中,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配置已深入人心。换言之,在我国艺术品作为投资还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时候,西方已经将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选项。而且,国外的收藏都是一种团队运作,特别是参与艺术投资基金,让专家顾问团来运作,金融机构、大企业财团、拍卖公司、市场行家与文博专家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艺术和繁荣文化。瑞银可以提供与专业机构相媲美的艺术服务,德意志银行依托古根海姆博物馆以艺术收藏和艺术赞助著称,JP摩根艺术银行注重培养艺术家。艺术理财计划是这些银行给有艺术收藏的重要客户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在具体操作上,西方银行会派出艺术专家陪同收藏客户参观画廊、艺术博览会和拍卖会,提供买卖咨询。虽然也涉足艺术品投资领域,其服务对象却都是对艺术充满热忱的收藏家,而不是用涨幅百分比去号召追求最大利润的投资人。而收藏对于国内大部分藏家来说,还属于资金充裕情况下一种附庸风雅的娱乐。他们喜欢自己进场买卖,自己操盘,享受身临战场的感受,少有向专家请教的习惯,买到赝品或者买贵的时候就自认“缴学费”。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价格高时跟风买进,价格回落时则急于出手。

(四)中国艺术金融机构服务内容较少,西方艺术金融机构服务业务丰富作为国外一种成熟的艺术投资管理模式,“艺术银行”把艺术品纳入市场流通体系,即融合了艺术品的美学和商品属性,使艺术品在鉴赏之外,可以在市场中流通、交换和投资。客户购买艺术品后,可以将作品委托给艺术银行,由艺术银行进行对外租赁和举办展览活动,收藏者还可以将购买的艺术品委托给艺术银行进行售卖。艺术银行还提供艺术品置换服务,规定时间到期后,委托艺术银行将画出售,再重新购买一幅新的作品,这样既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艺术作品,也可以获得投资回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瑞士银行调整了艺术银行业务,但仍保留了艺术品管理部分,即为客户提供艺术品估价服务,以及艺术品运输、保险、仓储及修复方面的帮助。德意志银行也提供价值评估、鉴定和艺术资产的修复、艺术品捐献等方面服务。可见,在西方,艺术品投资基金是艺术品市场价值的主要传播者与示范者,这体现在基金的专业化管理、专业化能力与专业化知识方面。同时,它是艺术品市场的重要调节者,艺术品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而艺术品投资基金给予了克服这种不确定性的可靠支撑。另外,它使艺术品投资可以成为一种主流化的资产配置方式,从而使艺术品市场投资社会化、大众化、资本化。反观国内银行提供的两种主流艺术品服务: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艺术品投资项目,客户与艺术品不发生直接联系,所以并不涉及客户保存、修复艺术品的问题。而招商银行的艺术赏鉴项目,艺术品的保管体现在客户与艺术机构之间。在墙美术馆与招商银行的合作中,招行是中立的一方,客户要承担保护艺术品的责任。

(五)西方没有专门的文交所,中国文交所野蛮疯长西方从事艺术品金融业务的主体是业务齐全的知识产权交易部门,而中国则是各种名堂的文化产权交易所。自2009年6月国内首个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揭牌以来,各地纷纷要求建立类似的交易所。2009年9月17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注册成立,并于2011年初引爆艺术品股票交易。2010年3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2010年5月19日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2010年6月2日辽宁沈阳文化知识产权交易所成立,2010年11月8日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2010年11月9日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2011年4月16日山东省潍坊市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另外,二级城市的厦门、大连等地也宣布酝酿成立文交所。北京、湖南、陕西等省市也不甘落后,也正积极酝酿成立文交所。文交所如雨后春笋,一窝蜂地在神州大地野蛮疯长,上演了一幕幕资本狂欢和博傻游戏。

(六)中国艺术品价格存在非理性泡沫,西方艺术品价格稳步提升《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只艺术品“股票”,于2011年1月26日以发行价每份额1元推出,截至3月16日,已分别上涨至17.16元和17.07元,涨幅达17倍之多。3月24日,《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只艺术品股票复牌。当日,《黄河咆哮》开盘价17.30元,最高冲至18.70元,报收于15.44元,跌幅达10.02%,换手率达108.63%。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市场参与程度异常火爆。从最初的300户发展到现在的47860户。按招行金卡的开户规定,客户必须存有5万元现金,才能具备开卡资格。因此,按每人5万一个账户的保守估计,预计已有23亿资金进入市场炒作。郑州文交所首批份额产品《蓝田泥塑》、《王铎诗稿》和《全辽图》启动申购程序第三天,就有2155人预约份额产品《蓝田泥塑》、2131人预约《王铎诗稿》、1294人预约《全辽图》。以《全辽图》为例,其定价为9000万元,按估值被分为200等份后,除持有人自己保留40份外,其余160份提供给投资者申购,每份价格高达45万元。虽然价格不菲,但投资者热情甚高。因为预约者甚众,3件作品的中签率分别只有7.4%、7.5%和12.5%。

三、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对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文化产业到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产业发展很快进入一个高峰期,未来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我国经济继续飞速发展的两大引擎。为了实现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必须借助艺术金融化运作扩大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分量。艺术金融化的实质就是实现艺术的第三种美,使“艺术品成为能够减少风险的资产,使每个人的投资组合多元化”。要加强我国艺术金融的战略治理,必须从国家管理、人才培养和基本保障方面入手。

(一)构筑全新的中国艺术生态一是为构建有利于文化发展繁荣的保障机制提供政策保障。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加大各级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比重,努力推进金融与艺术有效结合。另外,建立科学的文艺管理体制。坚定不移地把艺术作为经济科学发展的另一个引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真正实现文艺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真正实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完善文化产品和艺术家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度。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运用主流媒体、公共文化场所等资源,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惩处侵权行为,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精神,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鼓励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文化名家、中青年骨干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文化工作者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二是创造艺术精品创作的生态环境。艺术家方面,推进审美与创造取向的回归,即实现艺术深入本体、本源、本我,提高艺术家的经典意识、人道关怀和文化价值观念,杜绝快餐式、功利化的低俗价值取向。收藏家方面,培育良好的艺术收藏心理,确立艺术收藏的审美化、趣味化而非简单的投机化和利益化。艺术评价方面,是真实的、合理的艺术评估与批评,而非造假的、夸大的、炒作式的托儿式忽悠。理论研究方面,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基于中华优秀文化,结合世界其他优秀成果,利用中西两大传统、法统和道统,形成新的世界发展理论,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到中国思想的伟大转变。

(二)加快培育科学、完善的中国艺术成长机制一要建立有效的艺术家联合组织。在科学评聘艺术家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艺术家组织,从而促进艺术家思想交流和艺术碰撞,提升整个中国艺术水准。二要建立健全艺术家发展的配套政策。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对有事业编制的艺术家,建立艺术家基本生活保障和特别保险制度,让其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安心学习、安心生活和安心创作;建立艺术家自我培养和学院培养机制,激发其自我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科学考核艺术家天性,输出到国内外著名机构进行深造,把机构培养和个人自我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三要树立艺术金融化等先进理念。利用艺术金融等先进理念,推进艺术品市场化,引导艺术思潮和艺术创新。

(三)健全强效的中国艺术金融保障体系

1.培育优秀的艺术金融人才保障体系,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保障体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我们要培养的艺术金融人才,一是懂艺术的金融人才,二是懂金融的艺术人才,三是懂金融和艺术的管理人才。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充分互动和有效运转。

2.建构科学的艺术品资本市场体系市场是基础,没有市场这个舞台,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须构建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广义而言,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综合交易平台。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设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文化产品物流基地,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规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健全中介机构。狭义而言,就是建立艺术品资本市场体系,包括艺术银行、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艺术投资基金、艺术品保险和艺术品信托等。

艺术品信托论文篇(9)

来自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度发行的中国艺术品信托产品为 10款,发行总额为 7.58亿元; 2011年度发行的中国艺术品信托产品为 45款,发行总额为55.01亿元。从产品数量来看, 2011年度的同比增长幅度为 350%;从发行总额来看, 2011年度的同比增长幅度为 626%。虽然 2012年第一季度发行的中国艺术品信托产品多达 13款,发行总额也高达 18.14亿元。但随着 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的大调整,二三季度的艺术品信托发行数量大幅度减少,两个季度共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 11款,发行总额为 8.31亿元。如果进行同期比较的话,这种调整不可谓不大: 2012年第三季度的发行总额只有 1.62亿元,仅为 2011年同期的六分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 29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将在 2013年面临兑付,涉资 26.42亿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2013年被称为“艺术品信托的退出之年”。那么,艺术品信托能不能全身而退呢?

市场“水很浑”

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直指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信用问题。所以在笔者看来,开展艺术品信托业务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解决信用问题。

当今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水很浑”,信用缺失现象极其严重。可想而知,依托于艺术品市场的艺术品信托业务所面临困境会有多大。假如艺术品市场上的信用问题尚未基本解决,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的艺术品信托治理构架还没设计完善,就匆匆忙忙推出五花八门的艺术品信托产品,那真的是“不信中的不信”。

从纯粹的投资角度来看,最简单的投资原则就是低买高卖。笔者之所以一直都不看好这两年发售的几乎所有艺术品信托产品,最重要原因就是入市时机不对。艺术品信托产品的最佳发售时机是艺术品“熊市”到来之时,而不是屡创新高之际。

因为对于艺术品交易而言,随机性的影响非常之大,不容小觑。即使是举世公认的精品力作,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照样可能乏人问津。任何艺术品的顺利成交都会受到系统性风险和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根本没有某些业内人士所鼓吹的那种“不被行情所左右,任何时候都坚挺”的艺术品。

操作现隐忧

作为另类投资的重要品种,艺术品最显著的金融属性之一就是流动性差。尽管在艺术品投资周期多长才算“长”这个问题上,艺术品市场的研究者和从业者多有分歧,但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相信,艺术品适合长期投资。

但是笔者认为艺术品更适合进行中期投资。具体的投资周期则因具体情况而异,以 10年为基点灵活把握。这是针对艺术品实物资产的研究结论。对于艺术品金融资产来说,即使考虑到所投入资金的机会成本问题,艺术品信托的信托期限至少也应该在 5年左右。

但中国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呢?据不完全统计, 2010年国内所有艺术品信托产品的平均信托期限仅为 2.5年, 2011年国内所有艺术品信托产品的平均信托期限仅为 2.2年。虽然艺术品信托产品的设计者和操盘者确有苦衷,但客观地讲,这显然是不符合艺术品市场投资规律的信托期限设计。

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艺术资产固有的定价难题,使得艺术品信托基本上属于暗箱化操控。举例来说,以北京雅盈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艺术品信托项目,利用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制度缺陷和监管漏洞,虚抬艺术品拍卖的成交价,再以“高价成交”的艺术品作为抵押物发行艺术品信托,从而达到为蓝色港湾房地产业务融资和偿还雅盈堂公司实际控制人王耀辉个人债务的目的,涉案金额 10余亿元。但这不过是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冰山一角。

还能走多远

在“艺术品信托的退出之年”已经到来之际,艺术品信托能不能全身而退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所有人都看得到,当艺术品市场大势走弱和艺术品信托兑付期限逼近的双重压力之下,艺术品信托面临的因价格波动风险和流动性困境所造成的“双杀”。

具体来看,艺术品信托的实际业绩则不仅取决于运营团队的操作水平,而且涉及信托产品的制度设计。例如,通过连带担保模式进行风险控制的信托产品所面临的兑付风险就要比一般的信托产品小得多。

进一步讲,连带担保方的资金实力又将直接影响到这种连带责任担保的“硬度”。总而言之,艺术品信托的最大症结在于信用。假如置信问题不能解决,艺术品信托不可能走远。正所谓无信何以托?

勿忽视风险

艺术品信托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艺术品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化的精神产品。它一般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是艺术品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特征;历史价值主要指文物艺术品而言;经济价值则是艺术品进入商品交换领域以后附加的。

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是艺术市场形成的前提。具体地说,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其结果是人们的休闲时间相对延长,这就使公众有更多的闲暇去关注艺术品。二是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为艺术产品消费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收入水平越高的社会对艺术产品的消费需求就越高,消费量也就越大。

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品投资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全球知名的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刊文指出,得益于中国藏品热和全球当代艺术市场的跃进,以及中国政府关于艺术品交易政策的改变,中国已经取代法国,成为继美、英之后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该杂志的观点源于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为313亿欧元,这其中美国和英国分别占全球交易总额的30%和29%,位列前两位;中国2009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42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的14%,同比增长12%,位列全球第三。① 2010年中国艺术品春拍成交额至201.41亿元人民币,②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的新纪录,未来艺术品市场继续向好应无悬念。

然而,现实的问题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与资本还是两条不相干的平行线,难有交集,市场仍处在初始阶段。中国金融体制的不发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产业的发展,艺术品的投资平台长期处于“悬空”状态,艺术品证券、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缺席削弱了国内艺术品的流动性。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没有资本介入的市场,是没有前途的。不建立与发展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光明前景就很难看到。而拉开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序幕,正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需要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一、艺术品证券

西方成熟的艺术品市场被称为“准金融市场” ③ ,它在结构上与股票市场相似,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场外市场。艺术品展会市场与画廊市场共同构成艺术品的一级市场,也就是发行市场。在西方国家的艺术品市场上,艺术家不会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他们一般会寻找画廊自己的作品。画廊是连接艺术家与艺术市场的纽带,具有推介艺术家、推出艺术作品的职能。拍卖公司构成了艺术品市场的二级市场,是艺术品的流通市场。拍卖市场保证艺术品的正常流通和交易,具有信息汇聚、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等基本功能。艺术品的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是指艺术品证券市场,它们是艺术市场的重要补充。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二、三级市场的结构雏形已经形成,但还远未发展成熟,各个市场的职能有待进一步的界定和完善。我们认为,艺术品市场“证券化”是改变当前单纯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品市场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1、权益拆分

近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吸引了诸多关注的目光,推出艺术品权益拆分的交易模式,主要是基于我国艺术品市场和投资环境相应条件的成熟。

所谓权益拆分,就是将资产的所有权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各种收益进行拆分。投资者可以通过认购拆分的份数也即是艺术品股票,来获得投资标的物的部分所有权和部分基于所有权的收益。对艺术品而言,核心模式就是将一个艺术品或几件艺术品组合成一个资产包进行拆细,比如将资产包的所有权拆成1万份,形成“拆分权益”。普通投资者可通过购买“份额”,获得艺术品增值带来的投资回报。同时,这些“份额”可在艺术品交易所这样的平台上随时流通,流通中同样可以获得“价差”所带来的回报。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这些权益,获得艺术品资产包增值所带来的收益。

举例来说,交易商把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等名家的若干幅真迹打包成价值2000万元的艺术品资产包,投资者只需要投资1万元,就可以获得该资产包在各地展出收益的1/2000,以及今后这个资产包中作品拍卖价格的1/2000。如果今后拍卖时资产包中的作品总价格升值20%,投资者将获得相应的收益;如果贬值,那投资者也要承担风险。

权益拆分的交易模式对规范和完善我国艺术品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满足了广大投资者的需求。这种交易模式构筑了一个良性的投资渠道,让那些兴趣不在于收藏艺术品、资金量小、却期望获得艺术品增值回报的投资者,在专业机制的保障下,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例如,前不久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在保利春拍中经68次竞价最终拍出4.368亿元人民币而轰动一时。如果按照权益拆分模式将《砥柱铭》打成一个资产包,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能通过购买“份额”而参与投资。

二是拓展了融资渠道。权益拆分使得无论资金量大小的投资者都可投资艺术品,从而拓展了融资渠道。

三是确立艺术品的资产属性。在艺术品资产包的权益登记托管的基础上,投资者可以获得权益质押服务,从而确立艺术品的资产属性,这样企业资金今后便可以投资于艺术品的权益份额。

四是减少了投资风险,增加了投资艺术品的安全性。由于权益的拆分,投资资金可多可少,从而使投资的风险大大降低。

五是对艺术家及其艺术品的宣传效应。在权益凭证的有效期内,艺术家及其作品始终处于市场关注之中。学者和市场经营者对作品和艺术家的评价和讨论,是对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一个充分发掘的过程。

六是艺术品价格的理性增长。艺术品的价格决定于需求,在广泛关注之下需求度增强,艺术品的价格也会实现理性增长。

在中国资本市场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投资者对投资的认识已经完全改观。艺术品投资的条件成熟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提高。现在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根据其风险承受的能力来承担投资决策的后果。第二,投资活动基于投资者的专业知识背景。比如说具有通信知识背景的人,会更专注于通信领域的投资等。同时,艺术品市场微观主体也逐渐成熟。近年来,艺术品理财产品以及基于艺术品的金融产品频频问世。这些产品的成功运作是艺术品市场微观主体比如艺术品鉴定专家、艺术评论家、艺术拍卖人士、艺术策划人士以及画廊的经营者等共同推动的结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后在昂贵的艺术品市场上,普通收藏投资者花1万块钱可以拥有投资一份傅抱石画作的权益,或许并不是痴人说梦,小资本可以玩转大艺术,普通收藏投资者也可分享这些天价背后的投资收益。

2、艺术品交易所

有了对艺术品的权益拆分,就必须有艺术品权益的交易场所。所谓艺术品交易所,就是像证券交易所一样,所不同的是,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对象是公司股票和债券,而艺术品交易所交易的对象是被拆分的艺术品权益也即是艺术品股票。艺术品交易所是广大艺术品投资者进行艺术品权益投资交易的平台。

有了艺术品交易所后,那些“分拆权益”就可在艺术品交易所里挂牌交易,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所内竞价买卖,从而获得权益份额的“差价”收益,可以说整个模式与股票的交易类似。艺术品交易所的模式对规范和完善我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艺术品流通。艺术品的流通问题一直是制约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关键桎梏,艺术品交易所构建了一个标准的二级市场经营单位,艺术品交易所通过交易商行使主要的市场职能,实现艺术品的变相流通,满足艺术品所有者迅速将艺术品流通出去的需要。

二是规范作用。艺术品交易所为艺术品市场的交易各方提供一个规范的交易平台,使艺术品的交易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为政府税收提供了一个市场基础,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是广告效应。在艺术品交易所进行公开的市场交易,可以起到对艺术家和画廊的宣传作用,引起大众对艺术家的关注,更好地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是融资作用。艺术品交易所为画廊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可以解决画廊的资金问题,从而使画廊可以更好地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多元的投资渠道。

五是建立艺术品交易所的指数体系。艺术品交易所必须建立相关指数体系,包括综合指数、成分指数以及分类指数。这里的指数是指由艺术品交易所编制的表明艺术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艺术品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艺术品股票市场的动向。同时,新闻界、企业界乃至政界领导人等也可以此为参考指标,来观察、预测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形势。

六是保障市场长远、健康、稳定地发展。对投资者而言,艺术品市场虽然充满诱惑,但风险永远与投资活动形影不离,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其风险规避机制对保障市场长远、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艺术品市场最大的风险就是恶意炒作和赝品横行,这是要坚决避免的。在艺术品交易所模式中可采取两项措施来避免市场被投机资本恶意炒作和出售赝品的行为。一是割断艺术家与炒作行为的联系。交易商在艺术家的选择上一定要保证艺术家本身跟炒卖行为不发生直接关系,艺术品交易所基于这一点对市场炒作行为加以控制。二是艺术品的选择和鉴定。在打包书画名家的作品时,艺术品交易所必须选择来历清楚、流传有绪的作品,同时邀请中国书画鉴定机构和著名的书画鉴定家对书画作品进行真伪鉴定,以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市场。

建立艺术品交易所和发行相关艺术产品,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文化艺术产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我国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冲破财团垄断而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3、艺术品投资基金

基金(Fund)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统称,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单位信托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

狭义地来看,艺术品投资基金是艺术品投资机构投资者的一种统称,是指有特定目的与用途的投资形式,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市场发展一般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散户阶段;二是机构阶段,投资者通过机构来买艺术品基金,并通过变现基金来获利;三是通过购买艺术品衍生品来实现投资阶段,具体来说,如果推出艺术品交易指数,就可以挂牌上市进行交易,而不需艺术品的变现过程。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是大势所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发展是其核心,而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突破口是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品投资基金是艺术品市场向金融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其对艺术品资本市场的突破与带动意义深远。

艺术品投资基金通常是由一些艺术品或金融专家发起,募集拥有一定资产或打算在艺术品上投入一定资金的人加入,通过多种艺术品的投资组合,获得最佳收益。除了投资获利外,艺术品投资基金通常还提供艺术品投资、保管、运输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及买卖。最初提供此类服务的大多是银行,银行会为其有艺术收藏的重要客户提供理财规划,特别是如何避开高昂的财富税和遗产税。随着艺术品的市场化,银行相应地提供了更精致的服务,派出艺术专家陪着收藏客户参观画廊、艺术博览会和拍卖会,提供买卖的咨询,其服务对象是对艺术充满热忱的收藏家,而不是用涨幅百分比去号召追求最大利润的投资人。这些服务包括藏品信息研究、价值评估、保管及运输建议、艺术品保险、艺术品修复、代买代卖、收藏策略、遗产规划等。

基金投资艺术品不像私人投资容易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基金主要考虑的是藏品的再出售价值,因此,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收益率往往要比个人投资艺术品市场的收益率要高。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组合投资,另外一种是单项投资。艺术品投资基金一般采用中、长期投资方式,时间较短的为3-5年,较长的为5-10年,一般从第二年便开始获利,其收费方式通常是每年收取2%的费用,如果获利超过6%,则基金就从超过的利润中多收取20%的分红。

纵观世界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艺术品投资基金当属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当时的英国经济不太景气,通货膨胀较为严重,英国著名的铁路养老基金的股东们便想要投资以求分散风险和保值增值。该基金从每年可支配的总流动资金中,拨出5%(约1亿美元)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艺术品投资。直到25年后,也就是1999年,铁路养老基金总计获利数亿美元,平均年收益率超过了20%。这个案例披露时,恰逢艺术品市场又一轮新的上涨热潮,立刻引起市场关注,并且带动了大批基金转型专攻艺术品投资,一些银行家、投资家纷纷与重要的拍卖机构的资深专家合作,不断地推出新的艺术基金。

在英国,还有一家著名的基金叫英国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该基金雇用了多位艺术经纪人在全球购买潜力艺术品,并引入专业的投资手法,进行组合投资。比如按照3∶3∶2∶2的比例购买印象派作品、古典大师级作品、现代艺术品以及当代艺术作品。规避风险的同时,又确保不错过各个领域的热点。在如此灵活的操作下,这家在2004年才开始运作的艺术基金,到2006年底已经获利超过59%,被公认为目前全球最活跃最优秀的艺术基金。

美国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Fernwood Art Investments)在2005年推出两个艺术基金,资本金各以1亿美元为限,不限定投资金额的下限,意在让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其中一个基金以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接受投资者委托来买卖艺术品,获取利润;另一个基金则以50%的资本购买艺术品,而将其余的50%的资本用以提升这些作品的美誉度。

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和成熟水平已经足够容纳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生存。2010年关于艺术基金的消息频频传来,先是中国民生银行于2010年初推出“非凡资产管理――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并称因2007年推出的1号投资计划收益率良好,赢得市场青睐,全额售罄且提前一周结束募集。2010年6月,怡桥财经艺术基金在北京798创意产业园区宣布成立。2010年7月3日,德美艺嘉艺术基金在北京歌华艺术交易中心正式,该产品是德美艺嘉与兴业银行、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联合打造的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参展作品为主要收藏对象的艺术品基金,基金的投资标的是国内顶级的国画和油画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通过国内外渠道向全球发行,其发行规模预计达到2-3个亿。这使得2007年在国内兴起的艺术基金再度吸引众人的眼球,2007年至今国内先后共成立了十多支艺术基金。

随着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产生,一些资本额较小的投资者和机构入场交易,艺术品也就像小麦或黄金一样,真正具有了另类投资的价值。正如“REITS使得那些想从房地产市场获利的人们不必花大钱购买整幢大楼,而艺术品基金则让投资者不用花时间精力照顾娇贵的艺术品,还能从不断升温的艺术品市场中分一杯羹。”④ 正因为艺术品和房地产存在着某些类似的特质,因此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未来十分值得期待。

二、艺术品信托

信托(Trust)就是信用委托,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现代金融体系。我国2001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对信托是这样定义的:“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⑤ 上述定义基本体现了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责任有限性和信托管理连续性这几个基本法理和观念。

信托一般涉及三方面当事人,即投人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信托业务是由委托人依照契约或遗瞩的规定,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将财产上的权利转给受托人(自然人或法人),受托人按规定条件和范围,占有、管理、使用信托财产,并处理其收益。

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信托已成为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其基本的理念与成熟的做法,不仅对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有培育作用,而且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艺术品信托,就是把艺术品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的一种机制与过程,艺术品信托与别的信托产品最大的区别是除了财富,它还有审美愉悦与经验的积淀。一般来说,艺术品信托有两层含义:一是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成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中的一种重要资产配置,这样,金融机构就可以通过基金份额向投资者发行,募集资金并将资金配置到艺术品市场,具体表现为银行理财产品或信托计划,然后通过专业运作,使没有艺术品投资专业经验和精力的投资者,可以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收益。二是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成为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及资产定价的一种标的,具体说就是艺术品拥有者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的资信评级获得资金。

艺术品信托的发展,以信托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基本阶段:一是艺术品信托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以散户市场为主,即艺术品信托市场的交易方式,主要表现为由个人或机构在没有专业机构与顾问指导下的一种直接购买。二是艺术品信托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以机构购买为主,个人通过机构来进行购买。具体的形式如购买由金融机构发行的不同艺术品理财产品等。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品的所有者是虚拟的,艺术品的使用权,投资者只能通过艺术品变现后实现分红获得。三是艺术品信托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通过艺术品的衍生产品进行交易。具体来说,如推出艺术品交易指数,就可以挂牌上市进行交易,而不需艺术品的变现过程。

从目前来看,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处于第一个发展阶段,刚刚起步,还没有更多艺术品信托产品推出。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品信托市场大都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西方国家艺术品信托于上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它是艺术基金与艺术银行为了更好地为藏家提供顾问服务与融资而陆续推出的。从国际上看,艺术品投资已是西方大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部门和私人银行部门为其高端客户提供的一项重要的理财服务,也是面向机构投资者较为成熟的另类投资品种。

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一是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发育的环境问题。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特殊性,源于其正式制度的缺失和非正式制度的混乱。二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育的体系问题。艺术品资产化进程受阻是当前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障碍,资产评估不进入国家法定序列,艺术品与资本的结合就难以实现,类似抵押、贷款等就无法进行。由于缺乏权威机构对艺术品进行鉴定,从而使金融机构在投资或在艺术品抵押时面临困局。艺术品评估体系的欠缺,增加了金融机构对艺术品资产定价的难度。没有对艺术品身份、艺术品交易人等信息进行统一登记的信息平台,缺乏对艺术品市场统一管理的监管机构,同时,艺术品信托过程中的税收制度安排不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发展。三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育的主体问题。要规范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体系建设,在环境的优化、标准的建立、评估体系的完善、交易渠道与平台的建设及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进步,为艺术品信托市场打下基础。四是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发育的运作问题。五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育的支撑问题等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逐渐成熟,艺术品信托最终能够实现中国艺术品市场和金融资本的成功联姻。同时随着艺术品鉴定、估值以及保险等配套服务的逐步改善以及藏家、画廊与拍卖行之间的进一步整合,艺术品信托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三、艺术品保险

艺术品保险对艺术品的保值和增值,对艺术品交易、收藏和展出的安全,对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艺术品市场引入保险是抵御赝品的有力武器。赝品横行一直是艺术品市场上令人谈之色变的话题,也是严重影响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痼疾。专业保险公司的介入,从侧面加强了职业与专业的真伪判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赝品进入市场。国外艺术品保险十分普及,以至于它几乎成了鉴定的附加保险锁,因为保险公司不可能拿自己的风险和利益来开玩笑。换句话说,拿到艺术品保单的艺术品,从市场角度来看,其效能等同于取得了一份附加鉴定证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品保险对艺术品的保值和增值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艺术品保险有利于交易、收藏和展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天价艺术品不断被拍出,艺术品“跑步”进入了亿元时代,艺术品的安全性便倍受关注。不管艺术品是由个人收藏还是机构收藏,安全性总是第一位的,而如果拿出来展览或者到拍卖市场进行交易的话,更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这其中就包括艺术品保险。

在发达国家艺术品保险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险种,国外的大保险公司都普遍开设了艺术品保险业务,在国际业界比较著名的是金盛保险专门负责艺术品保险的子公司金盛艺术品保险(AXA art),其保险范围不仅包括艺术品失窃后的赔偿,也负责艺术品损坏后的赔偿。目前,金盛艺术品保险在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英国以及美国都提供艺术品的保险服务。⑥

国内保险公司尚没有专业的艺术品保险业务。过去字画等艺术品像现金一样,在保险公司的常规财产险保单里是被当作除外责任的。因此,虽然人保等几家公司也做过一些艺术品承保业务,但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保险。这几年国内保险公司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险种,比如平安财险就曾经推出过“艺术品综合保险”,主要承保一些现代的字画、雕刻和瓷器,但对古书画等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则要“特别约定”。同时,由于艺术品的保额普遍比较高,国内的保险公司承保后必须向国际再保险市场进行分保。

国内艺术品保险为何难以展开,尤其是无法作为家庭财产保险的附加险给予推广,艺术品保险还停留在展览保险与拍卖保险的有限范围里,无法广泛向个人推开,面对个人的艺术品保险业务几乎还是空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国内艺术品评价体系的不可量化性、艺术品鉴定人才的阙如、供需双方不成熟,以及由此带来的真伪难分、价值难估等。这些问题涉及面较广,不仅涉及到法律层面的制度设计和技术操作问题,更有深层的文化观念问题以及整个社会大背景给实施行为提供可能性的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艺术品估值的难题。虽然艺术品也有一套估价标准,只要价值适中或低一些,保险公司都可能承保。但由于国内保险公司没有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准确的评估往往很难。即使保险公司聘请专家进行评估,也往往由于鉴赏专家之间因鉴赏角度和艺术理念的不同,而很难作出统一的评估。

艺术品的承保可以以拍卖价格为基础,但如果一幅字画承保前的估值和实际拍卖价格相去甚远,那么保险公司就很难承保。由于目前国内的拍卖市场比较混乱,实际的拍卖价格水分很大,这让保险公司不得不谨慎行事。即使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在价格上达成一致,也很难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目前艺术品市场造假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赝品甚至可以瞒过专业人士的眼睛。如果有人拿价值几百元的赝品到保险公司投保,说是价值很高,但投保后故意损坏或者丢失,保险公司的损失就会很大。

第二是艺术品真假问题。在西方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像我们到了触目惊心、泛滥成灾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艺术经纪人鉴定制度和艺术品身份证制度的完善与成熟。这种艺术品身份证制度由来已久,这个制度背后是尊重艺术创造与传承、尊重艺术创造本体的艺术传统的产物。一些近现代欧洲的即使是小型工艺刀具,上面都錾刻了出品的工坊、工匠的名字,它有这个意识,尊重艺术与手艺。我们国家在秦代的兵器上也有“物勒其名”的制度,每把青铜秦剑上都要刻上从邦相以下四级管理人员的名字。但是那样做不是为了彰显工匠的荣光,而是“以考其诚”,是为了考核追究,背后是一个管理惩罚体制,就像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诚信机制。

第三是艺术品保费问题。艺术品的费率幅度往往很大,根据所在地、估价、艺术品本身的质料等等,从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都有可能。由于艺术品保险的费率偏高,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很多艺术品收藏者和机构被迫主动放弃了投保的打算。另外,很多机构和个人对保险的意义还不是很了解,比如由于国内拍卖公司众多,在征集拍卖品的时候竞争激烈,不少拍卖公司将卖家佣金部分一降再降,保费自然首当其冲就被砍掉了。而有些机构或者个人甚至认为,投保并不能真正保证艺术品的安全,保险的意义不大。这就造成了国外认为给艺术品投保是必要的,而国内则认为投保没有必要的局面。

由于我国的保险法中还没有关于精神产品保险的明确规定,造成了国内外保险法的不对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同时,税收政策、公证手段等也不完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逐步制定和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艺术品保险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结语

在国家文化艺术产业战略的支持下,我们应当进一步扩大市场发展的规模,建立面向资产及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的运行机制及与此相匹配的政策与体制。只有艺术品资产化、资本化、金融化,才能使更多的资金流向艺术品市场,把艺术品市场做强、做大。对于艺术品投资人来说,买卖艺术品可能首先是一种投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品甚至是金融工具,投资人进行艺术品投资应该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新方式。从世界范围内艺术品市场的基本经验来看,资本的介入程度往往标志着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及成熟程度。

因此,艺术与资本的对接不是选择而是必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产业化的今天,艺术与资本结合将会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艺术与资本结合也会改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运行结构,为市场提供空间扩展的支持,提升市场自身的价值;艺术与资本结合更会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新的运营模式和运作手段,促进艺术品市场强势运转。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艺术品资本市场已成为不断拉动与扩张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的一种强大动力。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新一轮行情中,以投资资金为主体的格局正在颠覆礼品市场资金占主体所造成的缺陷与弊端,使艺术品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渠道与工具,中国艺术品投资而非投机的时代已逐步到来。” ⑦(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 焦磊《中国艺术品市场跻身世界前三》,《人民日报》,2010年8月5日。

② 诸葛漪《雅昌艺术网解读春拍》,《解放日报(上海)》,2010年7月22日。

③ 贺雷、苏娟《小资本玩转大艺术》,《收藏投资导刊》,2010年7月9日。

④ 周莹《艺术品基金:分享市场繁荣》,《新财富》,2007年4月15日。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⑥ 吴国才《看得见的巨大商机》,《中国证券报》,2008年7月21日。

⑦ 西沐《新形势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特点与标示》,《美术报》,2010年7月17日。

Several Problems of Financial Evolve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Market

NI Jin

上一篇: 伤情鉴定申请书 下一篇: 学校后勤副校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