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继续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9 00:59:13

当代继续教育

当代继续教育篇(1)

一、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有利于党的先进性建设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之一。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他曾严肃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今天,这句话同样适用。现实中,有个别大学生入党前积极表现,入党后完全变样,把入党当作一种“政治资本”,为自己今后发展换取“筹码”。这种思想和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先进性具体表现为党员先进性,一名大学生党员的表现就是一面旗帜,他们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党在广大青年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作为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确保他们能遵照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实现真正入党。

高校党组织承担着大学生党员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革命理想的教育,要注重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增强他们的党性,进而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青年人才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培养青年党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国际社会,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元化促使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多元文化思想的竞相涌入,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其中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另外,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从未停止过。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性任务,否则就严重影响甚至是很难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当代大学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该全面发展自己,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早在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就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掌握好专业知识、一般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清楚地知道,大学生是当今时展的缩影,他们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但是,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一部分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并不十分清楚,他们易理想化、感性化,缺乏辨识能力。因此,高校党组织应积极对大学生党员采取全面培养和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进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党员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大举措,是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中,一些大学生党员还是把入党当作是一张“通行证”,入党前和入党后有一定的反差,折射出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短板。具体说来,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有以下表现:

(一)入党动机多元化

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入党的动机还是纯正的,但是受社会现实因素和思想认识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存在一些功利主义色彩,他们把入党当作一种“筹码”或者是一种资本,为自己未来求职或升学“铺路”。有的甚至认为,入党可以搞特殊化,可以谋私利。总之,他们把入党看作是实现个人私利的一条捷径。

(二)政治理论学习非常态化

作为党员要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确保自身的思想坚定和党性纯洁。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能够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理论学习,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一旦入完党,思想开始懈怠,各种党的理论学习会则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即便参加也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注重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忽视了武装头脑的重要性。

(三)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脱离群众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但是,个别学生党员在入党后,逐渐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甚至产生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高人一等,忘记自己应该是同学中学习的楷模和生活的表率。其先锋模范作用不仅没有发挥出来,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脱离群众化,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降低了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的威信化。

(四)宗旨意识淡化

大学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彷徨期,面对社会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袭,缺少辨别能力。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和曲折发展认识不足,容易滋生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忘记了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更谈不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必须提到一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如果高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党的先进性,甚至会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三、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

(一)创新发展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首先,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必须加强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教育机制,注重从教育的内容入手。众所周知,党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以往“填鸭式”的教育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些90后大学生了。因此,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运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搭建网络化的继续教育阵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传播途径,通过开设“党的历史、党建理论、模范党员、创先争优”等栏目,帮助大学生党员了解并掌握党的曲折发展历史使之成为大学生交流学习党建知识的重要媒介。

其次,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必须改革传统党建教育模式。在原来的党建理论课堂学习基础上,带领大学生党员走出校园,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走进群众,走访、调查、参观老红军、老八路的真人真事,了解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辉煌和“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通过回顾90多年的峥嵘岁月,才能使大学生党员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触动其灵魂。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政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他们自身的党性坚定与否和党建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者需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宗旨意识,做到对党的理论真信、真学和真懂。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机制

首先,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必须常态化,具有制度性。建立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常态机制而存在。具体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应该从入党前持续到入党后,从行动上入党提升为思想入党,将理论学习内化为行为准则。基于此,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应该是前瞻性和制度性并举,并且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完善细节部分,真正成为长效机制。

其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必须实践化,具有可持续性。完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完善,更需要从实践中逐步完善其发展的内涵和实效。基于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从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入手,注重学生党员的言行,小到生活琐事,大到社会责任,涉及范围从学生宿舍到校园内外,教育领域从现实生活到虚拟网络,打造全方位的继续教育实践路径。在实践中激发他们成长的欲望,一方面增进大学生党员对于国情党情的了解,另一方面又增强其全面进步、报效祖国的历史使命感。

(三)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

首先,完善制度化建设,保证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依章办事,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摆设,有规定也不遵守,或者随意性很大。

当代继续教育篇(2)

1.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态势

(1)初高中继续教育的发展。我国初高中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数比较多,从人才市场角度看,虽然我国在就业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比较受欢迎,但是也有很多需要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单位尤其是各种技术岗位对学历要求不高,而对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可见,初高中继续教育依然占有一定的市场,并且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2)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形势。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发展历史最久、师资力量最强、规模最大的继续教育形式,其中普通高校学生是主要的生力军,每年招生呈不断扩张态势,就业人数也不断增多。

(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新形式的发展。自学考试是我国一种创新的考试形式,在我国高等学历教育中占有几乎一半份额,很多学生通过自学考试以提高学历层次。说明自学考试这种创新形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4)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当前,非学历继续教育也得到了各方的极大关注,并已实现快速发展,规模比较大的非学历教育主要有中小学素质教育提高工程、由社区学院组织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普通高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等几种形式。从近年来的调查数据可知,当前各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都得到了社会的普通关注,其发展态势良好。

2.对当代继续教育的认识和建议

(1)我国继续教育呈现持续上扬的发展态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选择接受远程互联网高等学历教育,使得继续教育的渠道越来越宽,并且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这说明我国继续教育的市场潜力非常大。同时,一些社会人士为了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职场上获得更高的收入,也纷纷加入继续教育的队列中怼2⑶遥随着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办学院校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视,其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逐步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由此可见,不管是学历继续教育还是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我国都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2)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可能性。当前,我国存在成人高考、普通高考和高校自主招生并行的情况,其中,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人数较多,为了实现选拔的公平性,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应政策,使得考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使得很多高校获得了招生自。目前,我国成人高考的招生市场比较混乱,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成人高考是普通高考淘汰的考生参与的考试,分数线极低,只要分数在200分左右就可以过线,与普通高考的分数线相差甚远。对成人高考的错误认识,使得我国招生市场比较混乱,如果能够取消成人高考,各大高校实现自主招生,择优录取,不仅能够使招生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也能够减少我国教育部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损失。从我国高考的整体趋势来看,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时机已经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国高校全面自主招生就可以得以实现。

(3)建议高校加强高等成人学历教育过程环节与学历规格的严格管理。当前,很多普通高校开展的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在其他合作单位参加学习,高校内很少有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学校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多是通过远程方式来进行,因此,在论文答辩环节,更应该加强管理,从而做好教育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成人教育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必须由所在学校专业教师亲自评审,这是确保本科专业水平规格的重要环节。我认为,这一环节把握得好,是保证普通高校学历水平质量的关键环节。遗憾的是,目前这样做的学校并不多,大多只招不管,因此要着力对比加以改进。

总之,随着人们对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不断重视,我国继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应对当前继续教育发展的形势进行分析,并探索促进继续教育不断发展的方式、方法,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当代继续教育篇(3)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在大学生党员自身和高校基层党组织两个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只有认清这些问题,克服困难,从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和活动机制来构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创新机制,并以此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才能使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卓有成效的确保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一、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教育机制

1、在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发展继续教育的目标。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总体要求就是要组织广大大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在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还要以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为根本,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注重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确保教育效果。我们应在坚持传统的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一是注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科专业特点,针对大学生党员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对教育目标进行个体化设计;二是注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目标的引导性。即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思想特点和群体特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教育目标,增强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的引导性。

2、要丰富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内容除了仍然要以政治性为特征,重点开展党性教育、理论教育、组织纪律观念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外,还应深入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注重继续教育内容贴近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党员关心的问题,贴近大学生党员接受思想教育的思想特点,贴近大学生党员的思路和语言,这样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3、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氛围。如构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导师制模式,为每一位大学生党员指定一个导师,导师可由学校离退休的优秀党员、在职优秀党员干部、教师等担任,让导师在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发挥指导、引导、帮助和监督等作用,从而增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

4、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成效。如各高校可定期对党课教师进行培训,并以此促使党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推进学校党课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校在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活动机制

1、要认识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总结吸收实践经验为基础,并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最终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融入到高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体系中,从而保持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长效机制的生机与活力。

2、要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新载体。第一,要创新大学生党员学习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院(系)二级党校和专业或班级党课学习小组的三级党校建设。与此同时,还要抓好大学生党团学习团体的创新,为大学生党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要在大学生公寓创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新平台。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随着电话、电视和网络等新媒体进入大学生公寓,这里已成为课外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三,要通过打造校园文化活动新品牌推进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要开展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味、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尤其要注重打造活动新品牌。这样才更有利于把德育和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要运用信息网络等媒介,创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新领地。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党建专题网站,开展网上理论知识学习和网上党组织生活;通过建立网上党校,进行网上授课和网上答题;通过建立网上QQ群,进行网上咨询和交流,从而创建起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新阵地。第五,要开辟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天地。通过有效的规划和指导大学生党员在校内通过担任学生干部、组织或参与社团活动等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外通过实习、“三下乡”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党员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增强自身政治意识,培养服务意识,学会承担责任,拓宽自己的视野,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

1、要完善制度,保证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完善院(系)党政联系制度、党支部的“”(党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和党日活动制度等各项规则和制度,使学生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有制度保证。

2、要定期召开党组织生活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继续教育。一是运用好大学生党员学习培训的平台,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如针对大学生党员文化素质高、思想活跃等特点,召开党组织生活时,学生党支部应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比如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可以通过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会和谈心互访等形式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层次;二是要认真过好党组织生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同时,充分听取大学生党员对于继续教育活动是否规范、科学地运行、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以及哪些方面尚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建议,以及时纠正和改进继续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要健全大学生党员评议制度。一是要确立考核标准,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如将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学习、遵守党纪党规、诚信度、专业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等都列入考核标准中。二是建立全面、立体的考察制度。如开展学生党支部评议、党小组之间的互评、班集体评议、寝室成员评议和任课教师评议等。三是建立党群联系制度。通过邮箱、公标栏和宣传栏等加强党群联系,注重群众的反馈意见。

4、要尽力创建和谐的管理氛围。在继续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党员的自我发展,经常向他们提出具体要求,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和发展自我。还要根据专业的学科特点,建立科技类学生社团,激发参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体现他们在专业上的先进性。此外,还要注重充分发挥党员群体的典范和辐射作用,团结更多的学生群体,这不仅为党组织吸收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到党组织提供了群众基础,也为大学生党员进入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代继续教育篇(4)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5-0131-02

从继续教育相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莫不通过立法来规范和保障本国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随着现代继续教育内涵与实践的拓展,很多国家的继续教育法规也都经历了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与快速发展变化的继续教育实践相比,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立法工作明显滞后”,现有继续教育法制体系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继续教育实践的需求。加快推进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已经成为保障我国新时期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继续教育法制建设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继续教育法制建设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一、我国继续教育法制体系现状

20多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文本中一直把继续教育限定为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后培训,所以,目前我国继续教育法制体系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政策文件构成。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对1985--2008年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进行了收集,获得相关文件350多项。其中,通过中国法律信息网(www,1aw―star,conl)获得的法规及政策文件为343项;另外还有十余项对继续教育有所规定的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比如《教育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均对继续教育作出了一些原则性规定。

通过对收集到的350多份相关法律规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规规章包括国家相关法律、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地方行业部门规章等五类。

国家相关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的,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关的法律,如《教育法》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

地方性法规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的相关法规。如《苏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国务院部门规章指国务院下属部门部务会议或委员会会议决定并由部门首长签署公布的有关规章,如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地方政府规章指由地方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并由省长或者自治区主席或者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相关规章。如《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地方行业部门规章是指由地方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如《北京市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上述五类法规规章构成了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制体系。按照法学的解释,在法律效力上,国家法律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地方行业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最低。

第二,就省级继续教育法律规章的制定情况来看,截至2/307年底,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14个行政区已经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地方性法规,14个行政区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地方政府规章,有3个行政区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规规章仍在制定过程当中(见表1)。

第三,如果把350多项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按照历史年度来统计(见表2),可以大致反映出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

第四,从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规规章的内容来看,各部委及各省颁布的继续教育《条例》或《规定》,一般包括继续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继续教育的形式、课时要求、领导管理、经费投人、奖惩制度等几个部分,具体内容表述基本相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规章的主题和内容比较多样,规定的事项也比较具体。除了本地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章,还有关于继续教育收费、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继续教育证书制度等方面的规章或规定。总的来看,近些年来,针对继续教育具体事务的规章和规定不断增多。

二、我国继续教育法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继续教育法制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我国现有的继续教育法规政策几乎都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规定。这与我国最初把继续教育理解为“继续工程教育”和“单位成员职后培训”有关。在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继续教育内涵的理解,正在由“继续工程教育”、“职后培训”演变为“公民初始学历教育的延伸”。现实中,继续教育的实践形式也开始包括完成初始阶段教育的公民接受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也就是说,继续教育的内涵正在从“继续工程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单位成员继续教育”向“公民继续教育”的方向演变。如果说“公民继续教育”是现代继续教育的内涵本质,那么从我国现有继续教育法制体系来看,与现代继续教育概念相对应的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第二,仅就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体系来说,也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1.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规建设的层次不高,法规规章总体的法律效力偏低,很多属于政府或部门行政规章,不属于强制执行的法规。现实中,政府人事部门和各行业部门只能依靠行政力量来组织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工作实效不佳。

2.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规中的内容多属于“粗线条”的规定,长期以来,各省及各部委继续教育《条例》或《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特别是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具体配套制度建设明显不足。

3.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规规章中的部分内容显得“陈旧、老化”,有些规定与当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符。比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受益范围已经扩大到所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在很多部门行业已经变成受教育者个人的事情;受教育者所在单位的角色也由“管理者”变成了继续教育的服务者和支持者等,这些变化很多未能在相关法规规章中体现出来。

4.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建设“政出多门”,很多部门或行业“各自为政”,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体系的整体性和严肃性有所影响。

第三,现代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与传统正规教育并列的、全民化、制度化的教育形式。从国家法律的层面来说,我国《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等法律中尽管对继续教育作了一

些原则性规定,但是仅用这些原则性规定来规范、指导现代社会条件下的继续教育工作,不仅效力偏低,而且不能凸显现代继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缺乏一部国家层面的专门法律来规范继续教育发展。

三、加快推进继续教育法制建设的策略建议

我们认为,新时期加快推进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一方面需要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体系进行充实、调整;另一方面需要在澄清现代继续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尽早制定国家层面的继续教育专门法律。

第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规的完善。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规体系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比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规应该是协调政府、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所在单位、继续教育实施机构四方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规,而现有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很多方面或者模糊不清或者已经与现实不符。很多内容需要充实、调整。

第二,现代继续教育内涵的扩展与澄清。

当代继续教育篇(5)

中图分类号:G72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继续教育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和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没有继续教育,人的知识恐怕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

1 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

1.1 创始阶段。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需要追溯到 20世纪初,一直到20 世纪50 年代末,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创始阶段。在当时,个人和团体对继续教育的研究水平还很低,处于刚刚起步水平,主要是在学习目的、学习能力、成人教育学等方面获得了初步成果,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特点为: 方法简单,逻辑不够严密,研究问题较分散,还不系统、不深入; 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如美国、英国、前苏联、南斯拉夫等国家。

1.2 发展阶段。继续教育产生、发展时期应该是在 20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 80 年代中期。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我国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继续教育理念不断植入。尤其到了1986 年,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关于“七五”规划的报告明确

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制度”,从而第一次把继续教育突出列入政府的工作的范围。这以后,继续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继续教育扩大到所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发展的需

要,1987 年 12 月,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国科协共同颁发《关于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提出: “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已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职务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重点是中青年骨干。”至此,继续教育的内涵已突破了纯粹的工程科技人员的圈子,包括了所有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内涵的扩大,促进了我国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发展的良好态势的形成。

1.3 发展转型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到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无疑,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持续开发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从而促使我国继续教育站到了新的发展转型期。

2 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2.1 思想观念的成熟,让成人学历教育向继续教育加快迈进。“拿个文凭”这是我国传统教育只重视学历教育束缚了人们思想的本能意识,正因为如此使学位教育变成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们纷纷“读死书,死读书”,缺乏创造力。可是,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加快,出现了“拿了文凭”却眼高手低的情况,这种教育显然不能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而继续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创造素质,这样正好弥补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能够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

2.2 国家政策成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大踏步前进的“助推剂”。继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从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规算起,我国教育部门已陆续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围绕着这些法律许多地方制定了关于继续教育的地方法规,从而基本上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由此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让继续教育有一把“尚方宝剑”。在当前知识更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人的职业生涯仅经过一次教育或职业培训已不能满足人们终身的职业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接受教育,才能适应当前就业岗位千变万化的需要,正因为如此,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3 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尽管继续教育的发展可谓是一帆风顺,可是的的确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成为了它前进中的“绊脚石”。主要问题有: 一是人们的认识不足,观念还没有跟上。大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属于正规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人才的培养不应该是“一个模子刻出来”,应该是各种学历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各分秋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构成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往往认为学历教育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把高校继续教育看成是学校的副业,认为继续教育是“副产品”,将其作为计划外创收的一种途径,而不屑承担继续教育的课程,即使是开展继续教育的,也不系统、不规范,出现了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一盘散沙”的状况。二是管理上还很欠缺,师资队伍不适应。目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模式,也谈不上管理的科学性,总体上尚未解决好学校如何加强对高校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及协调,尚未处理好社会与学校、学院或具体实施部门之间的关系。三是投入严重不足,设施不匹配。目前,许多高校没有把继续教育经费纳入到学校的统筹计划之中,没有专项资金,对继续教育投入很少,以致培训对象的吃、住、学都是临时安排,处于“游击”状态。

4 时代赋予继续教育新的使命

随着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继续教育必将担负起更重的担子。时代需要各类人员不断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职业素质和学历层次。据笔者了解,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有近亿人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推进,我国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约有 7 亿劳动者,9,800 万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 4.3% 。另外每年我们还有 2,000 多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市务工。所有这些劳动者都需要知识更新、技能培

训。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精神,到 2015 年,从业人员年参与各类继续教育2.9 亿人次,参与率达到 42% 以上; 每人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 12 天或 72 学时; 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年参与率不低于 45%; 农村居民培训的年参与率达到 20% 以上; 学历继续教育在籍学生总规模达到1,200 万人以上; 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城乡社区成员参与有组织社区教育的比率达到 60%以上,中西部地区达到 40% 以上; 盲数量较2000 年减少 50% 以上。一系列的数字足可说明,时代赋予继续教育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5 结束语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具有类型多样、形式灵活等优势,能够较好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

当代继续教育篇(6)

关键词:

茶话会媒介;继续教育;教学改革;铁路电气化;运用思路

随着教育理念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我们逐渐认识到继续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客观的说,继续教育体系不仅是当前整个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解决人们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短板和技能短板的重要途径。因此,完善发挥继续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和专业覆盖度,创新继续教育活动开展形式,极为必要。

1当前继续教育教学活动改革的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发展日益完善,如今继续教育活动已经发展成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板块。无论是继续教育活动的价值和影响,还是继续教育活动对参与者的提升,都需要我们充分完善实施继续教育活动的具体思路。可以说,经过长期发展,整个继续教育活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通过对继续教育活动开展效果进行有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继续教育活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制约了整个继续教育的效果。而这正是实施继续教育教学活动改革的基础原因。首先,从内涵上看,当前继续教育缺乏文化内涵理念的有效融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是整个教学活动改革的基础因素。当前一些学校和老师,甚至是学员,在开展和参与继续教育活动时,其只是认为“走过场”,因此整个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和表面。无论是教学的深度,还是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度都不够,这就使得整个继续教育活动很难满足时展要求。因此,随着当前对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的价值和作用认知日益完善,必须对其实施改革。通过创新继续教育形式,从而为其取得理想效果提供帮助。其次,从时展趋势上看,随着当前整个时展不断成熟,如今无论是教育技术,还是教育理念都实现了极大完善。通过对传统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剖析,不难发现其教学理念上存在较大不足,由于整个继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与时代特点和时代要素的有效融合,而无论是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具体效果都较差。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在整个继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实施继续教育改革,正是优化学生培养效果的具体要求。最后,之所以要实施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当前我们对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的定位认知日益全面的重要原因。结合当前整个时展要求,在继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充分要求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要求以及综合特征等一系列要素,都需要我们完善开展继续教育改革活动。通过在整个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融入实践应用的具体需要和内涵,从而优化教育效果。以我校铁路电气化继续教育班为例,通过完善开展该教育活动,必然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充分满足我国铁路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能对当前铁路就业人员理论知识及技能提升提供有效帮助。

2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分析

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能够在有效提升参与者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有效培养参与者的实践技能。结合当前时展状况,完善开展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时展过程中的重要要求。继续教育活动的系统化开展能够实现以下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冲击力进一步加深,如今,及时补充自身知识短板已经发展成为整个时代对就业人员的重要要求。因此,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就业人员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和内涵,从而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进而使受教育者不被时代所淘汰。客观的讲,我国是人口大国,数量庞大的就业群为就业者带来了巨大就业压力,因此对于任何一位就业者来说,都必须时刻注重学习,要将当前整个时展要求融入到自身学习过程中,从而确保其实现顺利就业。而继续教育活动则是在较短时期内,能有效弥补和完善就业者自身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不足的重要途径。此外,通过完善融入继续教育活动,能够让受教育者自身价值获得最大展现,所以,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有效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成熟度看,继续教育活动开展更为便捷,因此,通过结合教育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从而实现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对于我国发展来说,铁路仍然是整个运输体系中的主力,因此,当前整个铁路基建事业实现了迅猛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对铁路电气化人才也有着巨大需求量,所以完善开展铁路电气化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能够有效满足我国铁路电气化人才需要,同时也能对当前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提供有效帮助。

3茶话会媒介的开展方式和内涵分析

事实上,无论是当前继续教育的教学要求,还是开展这一活动的时代要求,都需要我们大胆创新当前继续教育活动教学的具体形式和开展方法。而融入其他媒介,不仅能够让整个课堂充满新意,同时也能实现对整个教学活动内容和元素的有效丰富。而使用茶话会的形式,不仅是一次尝试,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对茶话会媒介的开展方式和具体内涵进行有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茶话会在开展过程中,其通过借助喝茶这一方式,来实现谈话目的的活动,当然“茶话会”并不是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会有“喝茶”。之所以叫做喝茶,更多在于讲述该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风格比较随意,并不对具体的内涵和内容做明确规定。同时其氛围也更加轻松。同其他与茶相关的茶文化活动不同,茶话会中没有诸如茶道、茶礼等复杂的规矩要求,其更多倡导参与者能够轻松参加,畅所欲言,从而实现良好的沟通效果。在整个茶话会开展过程中,参与者的地位是一样的,也就是任何人都是课堂的主体,从而摈弃了传统的把控思维。对于继续教育活动来说,其主要针对的是成年人,而成年人的思维通常比较固化,在课堂上既不敢畅所欲言,同时也不敢积极表达观点。而使用茶话会这一形式,将使得其在参与过程中,完全放弃心中压力,尽情讲述问题,从而实现自身思维方式的重构。茶话会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之间有着实质性差别。在茶话会举办过程中,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任何话题都可以讨论,任何问题都可以自由阐述,这实际上是对当前整个继续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4茶话会等媒介在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思路分析

继续教育做为一种特殊教育形态,通过完善开展这一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有效提升其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在继续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亟待改革创新。

4.1茶话会应用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当前继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整个继续教育体制中,存在一系列不足,比如学生之间沟通不足,师生互动不够,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不充分等等,这些都从根本上影响了整个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和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探究到合适的媒介形式,通过合理应用,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整个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想运用效果。茶话会是一种沟通形式自由,开展方式更松散的集体活动。通过有效应用茶话会形式,能够让参与者畅所欲言,从而实现全面沟通的理想效果。结合我校铁路电气化继续教育班的具体状况,能够为我们开展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取得改革实效提供保障。

4.2继续教育改革体系中运用茶话会的具体思路概述

结合我校铁路电气化继续教育班教学活动而言,在利用茶话会这一媒介开展教育活动时,应该做到:首先,要为整个茶话会开展制定方向,尽管茶话会没有明确的主题,也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一定方向,进而才能实现其应用价值。比如,在讲述我国高铁发展战略时,可以选择其做为茶话会的方向,学生可以围绕这一方向,进行讨论。从而避免活动无重点的问题。其次,要为整个茶话会开展制定系统化的计划和安排,想要实现整个茶话会媒介的最大价值,就不能单次召开,而应该在结合系统化方案的基础上,定期开展,从而实现对整个继续教育活动的有效解放。最后,在整个茶文化应用过程中,还要充分注重三项辅助要求,一是要提前向学生讲述方向,便于学生进行事先思考。二是要注意在茶话会开展过程中,对讨论内容进行有效总结。确保讨论有成效。当然,尽可能将教学活动与其进行结合,从而提升应用效果和价值。三是要鼓励学生在完成继续教育活动之后,对教育内容进行总结,从而确保学生形成独立思维。

5结语

随着当前知识经济时展不断成熟,如今我国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中,正面临改革突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如何在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形式的基础上,实现其理想教学效果,就极其值得研究。茶话会作为一种沟通交流,并且更能方便参与者表达和阐述自身观点的形式,如果能够将其与继续教学活动开展相结合,必然能够为取得继续教育改革的理想效果提供有效帮助。本文旨在融入铁路电气化继续教育班的教育视角,从而实现对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教学活动优化改革的全面成熟认知。

作者:屈志坚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聂竹明.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5):118-125

[2]张家华.资源依赖论视阈下高校成人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成人教育,2014(5):131-135

当代继续教育篇(7)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互联网+

一、引言

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1]可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继续教育不仅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技能,还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实力和城市适应能力,推动实现“市民化”。总理在2015年3月5日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互联网加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继续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是指对初进城市或者对适应城市有困难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再次教育,包括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文化教育和规划指导,以实现帮助农民工提高生存技能,转变生活观念、思想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尽快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的目标。[2]继续教育的理念是强调终身学习,这无论是对于务工前还是务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主体需求角度出发,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五种需求:

(一)满足生理需求,更好地在城市生存和发展当前,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年龄呈缓慢递减的变化,从80后平均年龄18岁到90后平均年龄16岁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只接受到初中教育,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教育的他们并不符合城市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他们又想要进入城市自力更生,保证基本的谋生能力是前提。在“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中青年农民工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中专业技能知识﹙69.7%﹚、法律知识﹙54.7%﹚和文化知识﹙47.8%﹚位列前三。[3]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对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比例远远高出其他,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想要融入城市社会,首先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能在城市中找到满意的工作,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继续教育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岗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实际应用技能培训等,这些都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生产生存中遇到的各种技能资质需求,根据调查,就建筑行业,福建省基层新生代农民工中参与过技能培训的人薪资水平高于没有参与过技能培训的人的16.8%。如果是获得更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那薪酬水平差距将更大。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增强自己的就业技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薪酬待遇,更好地在城市生存和发展。

(二)满足安全需求,获得城市生活的安全保障马斯洛理论中,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性、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方面等需要。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城市建设的又一主力军,他们在城市定居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在城市打拼,如何保护自己的工作职位、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又一挑战。根据“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仅次于专业技能知识,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意识到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是满足他们的安全需求的。根据实地调查分析,针对“遇到纠纷选择哪种方式解决”中,选择“使用法律武器”的调查比例是46.2%,而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了解只停留在“有听说过”的阶段占69.4%,针对“您觉得自己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吗?”选择“是”的占调查人数的59.6%,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正逐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迈入新的台阶,但因相关知识欠缺所造成的维权能力不足,维权韧力不足则需要继续教育来进行补充。为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城市生活安全保障的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是必要的措施。

(三)满足社交需求,更好融入城市社交生活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追求更高,不仅追求充盈的物质生活,还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获得身份认同,获得身份认同的关键在于解决群体隔阂,除了制度因素外,形成这种隔阂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文化差异。新生代渴望拥有更广阔的社交范围,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满足社交需求,这就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让新生代农民工学习了解城市文化、适应城市文化,缩小文化差异。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在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中新生代农民工就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其次继续教育可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涵养、审美水平、社交技能、兴趣爱好等,农民工通过参与各项文化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参与到社会交往中,这些都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缩小和城市居民的文化差异、更好地体验城市生活,更好融入城市社交生活。(四)满足尊重需求,获得城市社会的认可尊重在特定的领域中,人们以某一种身份生存,可不管是哪种场域以哪种身份生存,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领域中有稳定的社会地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场域中以“农民工”的身份生存,同样对获得稳定的社会地位,获得尊重有着强烈的需求,这种尊重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自己有实力有信心能胜任城市的工作、拥有良好的城市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是希望自由有社会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较高的评价。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继续教育,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所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扩大了其自身的发展空间,向更高的管理层进军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时可以通过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优秀的人格,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奠定基础。

(五)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动机更多的是为了谋求发展,他们想要定居于城市的愿望相比于第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更不愿意回到农村。他们有更强烈的拼搏意识和进取心,使得他们不仅仅满足挣钱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而是在城市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有的新生代农民工甚至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据相关调查显示在职业选择问题上,新生代农民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的环境和职业类型,有超过76%的新生代农民工梦想是当老板,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事业。通过继续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完全可以自己掌握自身的职业规划,特别是18—25岁之间的青年农民工,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技能进行学习培训,以长远的眼光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为进入自己理想的行业做好准备。入职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亦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实现从普通工人到更高社会层次的人生道路转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三、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成本较高农民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实际上是一种风险与收益的博弈过程,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时,首先考虑的是参加培训的成本,只有当培训的成本足够小,且培训所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不参加培训时,农民工才会倾向于接受继续教育培训。[4]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已意识到参加继续培训的效益,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更加强烈,但全国仍然有六成外出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当下继续教育成本过高。1.经济成本较高由于财政投入的限制,各个地区为新生代农民工所供给的公办性教育培训资源有限,就福建省成人继续教育资源来看,虽然很多大学有成人教育的机会,但入学门槛较高,许多农民工仍达不到入学要求,且学费较高。而针对农民工所开设的一些技术培训学校,由于大部分以营利性为目的,学费更高,对于一些青年新生代农民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除了企业内部的岗前技能培训,大部分企业是不太愿意为较低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额外的培训机会,即使有部分企业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但在培训期间给予的工资和补贴也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因负担不起培训费而拒绝参与教育培训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虽然最近几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力度,鼓励企业化教育机构的发展,鼓励社区免费教育培训试点的开设,争取为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可以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但根据实地调查,这些教育机构设点不足,供需结构并不合理。[5]2.时间成本较高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因缺乏技能只能选择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一些工厂以计件的方式计算薪资,新生代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自愿选择延长劳动时间。就福州某纺织厂的调查,该厂员工中每天劳动时间在八小时以内的仅占10.2%,且企业并没有为这些工人提供双休待遇,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牺牲工作时间参与教育培训,加上大部分工厂远离城市,而多数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设于城市主城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时间成本较高,参与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能保证。这些都将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机会的损失,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技能培训,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传统式继续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继续教育忽视了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眼光,过于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这种传统式的培训,其效果只能是短期速成的生存生产技能,更多的是迎合企业、工厂的需求而忽略了对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内在要求。新生代农民工的最终目标是融入城市社会,提升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规划和理想,新生代农民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育培训的持续性和终身性,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意识很关键。[6]当代继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忽略了如何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的目标,制约其的全面发展。除了满足工作需要之外,继续教育的目标还包括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铸造人格、提高审美情趣、常识普及等,然而,当前的继续教育在对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法律常识、休闲娱乐方面的教育不多,这种提升人文素养方面的教学内容较为缺失,只单纯重视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新生代农民工想要成为“城市人”的需求,继续教育也不能算成功。

四、“互联网+继续教育”特点和优势

“互联网+”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今年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近年来,互联网像魔杖一般,不管“加”上什么,都产生一股前所未有的神奇力量。“互联网+教育”也是如此,在新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将迎来巨大的变革,为新生代农民工送来福音。

(一)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个性化教育网络在线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互网络在线教育的规模也随之壮大起来。传统的培训教育其特点是将学习者从各个地方汇集在课堂,由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集中在特定区域特定人群中;而网络在线教育特点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将信息传输到四面八方的受教育者手中,将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如今,以微课、慕课、在线课堂为代表的新型教育载体,突破了传统教育培训的局限,将培训课堂数字化且继续推进专业培训中情景式、仿真式、探究式、生产式等教学方法的实现。[7]这对于繁忙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突破了继续教育的时空限制,只要具备了上网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其次,网络在线化继续教育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每个农民工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网络继续教育另一特点是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匹配个性化的学习进度,弥补集体授课统一进度的缺陷,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技能。

(二)开放性互联网平台,新生代农民工享有更多选择互联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在开放的互联网领域中充斥着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其特点是公共物品属性,是开放的,对受教育者的年龄、职业、身份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库以共享的形式存在,用户平等地享有这些学习资料,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门槛被降低,因此互联网教育可以扩大受众范围,增加受众数量。[8]在开放性的互联网领域中屏幕取代了黑板,一些非学历需求且经济能力有限的新生代农民工可通过网络下载学习资源进行自学,这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而对于那些有学历和技能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育产业的兴起,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学历提升的机会,开放性的网络教育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筛选教育机构,且可以对各个机构开设的课程、老师、学费等信息进行了解比较,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网络在线教育改变了传统培训学校现场报名的方式,通过在线报名方式、在线注册、在线缴费的方式简化了继续教育的入学程序。

(三)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继续教育模式的不断变化、继续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是“互联网+教育”的又一大特点。在线教育发展多年,早期的在线教育,主要是教师通过录制视频利用互联网传递给受教育者,而这只能实施知识的传输,却无法实现实践性的培训,老师如果无法参与到学生的实践过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也将大打折扣,而随着腾讯QQ、微信等软件的普及,继续教育课堂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培训和服务,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且容易形成社区感,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其次,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促进继续教育学习方式的创新化,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实用化、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产品将成为新的热点,网络继续教育行业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创新的网络教育产品如各种学习软件,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法,新生代农民工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下载相关的应用软件来进行学习。官方的网络继续教育平台亦可以通过微博、朋友圈向新生代农民工推送学习链接,分享学习资源,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城市文化以及必要的生活常识、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持续性、开放性的教育将更好地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互联网+”时代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学习技能“互联网+”时代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其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9]信息时代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城市立足,就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坚持终生教育的理念,积极接受继续教育。首先,新生代农民工要抓住机遇,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呈递增趋势,新生代农民工与网络的距离越来越小。新生代农民工应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不再只是局限于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上网、聊天、游戏、网购等活动,应提高自身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不断地提高利用互联网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政府要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升网络使用技能,例如在新生代农民工集聚的社区,政府可以鼓励社区居委会或大学生志愿者等免费为农民工提供互联网使用技巧的服务,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习得互联网学习技能,农民工群体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技能。新生代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网络运用水平,利用互联网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保证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不被淘汰。

(二)激活互联网教育产业互联网教育是对传统式教育的优化补充,值得提倡和推广。互联网教育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提供合适的继续教育产品,及时更新开发互联网继续教育产品,做好宣传工作。同时互联网继续教育市场所提供的培训方法可以灵活化、多样化,以丰富教学内容、低价的培训费用来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使用网络继续教育产品,并加强网络在线培训的课程管理、效果评价的分析,不断提高使用者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让互联网教育更好地为新生代农民工所用。[10]互联网公司应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深入基层贴近新生代农民工的生产生活,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所在行业和其自身对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科学的培训服务,开发出适合新生代农民工使用的继续教育产品。同时互联网继续教育要有内容,如果只是纯粹利用互联网做教育,而无法保证继续教育的内容的深刻性和实用性,那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作用也无法正常发挥。所以,必须倡导“深刻教育”、“实用培训”。这就要求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不但要加大对互联网继续教育的支持,为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更要承担起监督的职责,对网络教育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优势互补,净化网络环境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继续教育带来了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的巨大变革,但无论网络教育如何发展,依目前的形势来说,网络继续教育还不能够完全取代课堂式的教育。互联网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自律性、自觉性还不高而互联网的在线方式无法做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直接对其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充分保证。因此,互联网教育还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特点进行科学的课程制定、培训进度安排等保证其学习效果。互联网教学还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合培育,既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实践的机会,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同时,在运用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互联网虚拟环境中的一些消极影响,如果说信息是互联网带给新生代农民工的最大礼物,那么虚假信息就是最差的礼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生代农民工求知心切的心理,在网络上提供虚假信息,一些培训机构和不法分子甚至冒用一些名牌高校的幌子,通过网络宣传网络教育的虚假信息,如“一年取证”、“正规品牌大学文凭”、“包过”等,给新生代农民工带来经济损失,严重毁坏了新生代农民工对继续教育的热情,对网络教育产业的信心。针对上述现象,除了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要提高对信息的辨识能力,政府也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净化网络环境,设立官方的网络继续教育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重要讲话[EB/OL].(2013-12-24)[2015-09-15].

[2]孙学敏,朱凤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57—59.

[3]刘寿堂.继续教育:成就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必由之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70—71.

[4]陈文龙.现代化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9):10—12.

[5]董阜平.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1):47—50.

[6]李雪蓉.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市民化路径[J].求索,2013,(2):260—262.

[7]苏兆斌,程璐,孔微巍.“互联网+”视域下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5):49—52.

[8]张梓英.网络远程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2,(5):25—27.

当代继续教育篇(8)

当前,军队建设存在三个不相适应,即与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不相适应,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不相适应,与市场经济建设和未来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不相适应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因此,必须从提高我军干部队伍素质抓起,从继续教育抓起,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是增强军事竞争能力的关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军队继续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

(一)着力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质量建军,走强军精兵之路,是对我军提出的新的政治要求。继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由于各国国情及教育制度的不同,因此对继续教育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一书中写道: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教育。美国的继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更新;俄罗斯把继续教育视为完善人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是连续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英国的继续教育泛指成人教育;法国的继续教育即为职业技术教育;德国把继续教育理解为人的第四阶段的教育。不管怎样,继续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实施和发展军队继续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快速发展,军队继续教育将从重点服务于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补缺转向强调全面提高军队干部的知识能力素质,强调继续教育为增强军事竞争能力服务。继续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有力手段,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稳步提高的重要条件。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国防和军队建设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着眼履行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科学筹划、全面推进军队人才培养各项建设。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为确保各级干部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应加强立法工作。军队应从宏观上建立继续教育法规;各级要制定继续教育相关规章制度,与军队继续教育基本法规相衔接,把保障个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督促个人履行继续教育的义务统一起来。通过立法和执法推动和规范继续教育工作。为提高继续教育水平,可成立军队继续教育协会或指导委员会,开展继续教育的宣传、交流、协作活动和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积极促进不同学科继续教育工作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继续教育的广泛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科学把握其特点和规律。

在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当中,应着力把握五点:一是针对性特点。它完全打破了专业学科界限,根据教学、科研、管理任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不同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继续教育的每一种教学形式都是针对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目标。二是适应性特点。继续教育是应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军事人才竞争的实际需要而发展的。要坚持普及与重点相结合,选准继续教育重点对象。教育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工作需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并兼顾长远发展。继续教育的形式要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工学矛盾”为“工学相长”。三是灵活性特点。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继续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必须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职务的不同要求,在教学类型上,可开展适应性、针对性、深入性、扩展性和系统性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培训、研讨、进修等多渠道的办学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参观考察、课题设计、撰写论文、发表成果、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在时间安排上,根据需要可长可短、可采取脱产、半脱产、业余函授或自学等;在师资上,根据需要聘请专家、教授、学者等,可一事一聘,保持师资队伍动态结构的最佳状态;在教材建设上,根据需要自编或选用现成的课本或采取声像、磁带、实例实物等。四是效益性特点。继续教育的效益性主要指人才、经济、科技、军事和社会效益。五是先进性特点。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二、立足当前,着眼发展,突出军队继续教育工作重点。

军队继续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各级干部的知识能力素质,而长期目标则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军队继续教育要贯彻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终身受益的原则。

(一)以军事斗争准备、武器装备更新、岗位任职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为重点。

军队作为科学技术最先进、最广泛的用户,正由“体能型”、“技能型”向更先进的“智能型”方向发展。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乃至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不难看出,现代化战争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高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加快了步伐,一代武器装备的更新时间,由过去20至30年缩短为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在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中,除了继续发展光电武器、精确制导武器,指挥、控制通信与C4I系统、电子对抗等武器外,还将发展电子战系统,乃至电磁炮、激光炮、高能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气象武器、次声武器,各种武器的智能化将大大提高,对军队干部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把培养和造就军事、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作为重要任务。

部队建设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群体。围绕高级军事人才的继续教育,全军应指定军事科学院所负责军事理论与军事思想培训,指定军队综合性工程技术类大学负责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知识培训,指定军队专业类院校负责军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在这些单位各自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以指导军队继续教育的逐级展开。

(三)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现代技术的综合化趋势,使人们意识到完成“代替性技术”的发明越来越困难,而“综合”旧有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打破原有学科专业的局限,重新组合知识培养人才,这正是继续教育的优势。高科技、文化素质、综合能力已成为衡量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未来战争中的指挥军官,不仅要熟知兵法、精通韬略、掌握战略战术原则,而且必须具备军事理论、战史、外军、专业技术和天文、地理、气象、数理化、高新技术等知识。为此,要针对现代战争的要求,围绕选定的目标充实和积累知识,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在军事行动中达到不惑的境地。同时,要根据干部岗位的变动、职务晋升、任务的转换等要求,自动地进行知识充实、调整和更新,这些都必须依靠继续教育完成。

(四)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提高

未来战争使用的武器装备凝聚了诸多高技术,要运用把整个战场连成一体的各种网络就必须掌握必备的相关知识,并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流中捕捉于己有利之机的攻敌之隙,这更需要高超的智力。军官的知识和智力将成为军事实力的根本标志。当今一些发达国家,都把培养“知识军人”摆到了战略地位。展望21世纪,我军现代化建设将有长足进步,军队干部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及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的创新能力。

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推动军队继续教育模式创新。

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谓任重道远,其现有模式必将发生深刻变革。从目前情况看,院校继续教育中函授、在职干部短期培训工作所采取的以面授为主的模式已受到严峻挑战。由于继续教育面对的地域辽阔、对象众多,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极为紧张,特别是难以解决教育对象中普遍存在的工学矛盾,因此远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必须向新的教育模式和方向发展。

(一)向广参与、多形式、持久化方向发展。

随着军事、科技、教育、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物力、财力和人才资源的有限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继续教育看做是拓宽知识面、增强技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逐渐重视向继续教育要人才、要知识、要能力、要素质、要效益。越来越多的单位、院校重视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地参与继续教育活动,舍得在继续教育上投入。继续教育的形式随着时间的发展,从简单性向多样性,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不仅在宏观调控和引导上不断更新和丰富,而且在单位自主、个人自觉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继续教育日趋活跃、生机勃勃,并把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坚持不断“充电”,从而使继续教育呈现出持久化倾向。

(二)向全面推动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继续教育是一种多目标活动,知识更新、业务能力提高、智力开发、素质培养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需要综合考虑,不可偏废。继续教育同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要衔接,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当前,在军事领域,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是继续教育的重点;在不同专业对象中,中青年、高层次、复合型等部队急需的人才是培养的重点;在不同教学内容上,侧重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训法、新保障法和创造力的开发。

当代继续教育篇(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而对当前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都存在老化现象,已经无法满足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所以对会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迫在眉睫。具体来说,对会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不仅增加了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从传统向着管理型转变,并要求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会计人员的服务意识。所以需要对在职会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培训,保证会计工作人员能够?m应当前时展需求。其次,是进一步扭转我国会计工作混乱局面的重要手段。受到经济建设发展以及我国会计管理不够规范的影响,当前我国会计工作整体局面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严重,对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以及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有必要组织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认识和对政策法规的熟悉程度,保证其能够按照规范合理开展会计工作,逐步改善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现状。最后,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各项新会计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的需要。我国在职会计人员一般对新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全面执行新准则和新制度、新规定要求,所以需要对会计在职人员实施继续教育,加强其对各项新会计准则、制度和规定的认识程度,保证在工作中可以合理落实各项新制度、新规定,增强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在组织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会计继续教育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说,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指导思想方面存在问题

从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工作者在组织开展会计继续教育过程中没有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过于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取,对会计人员乱收费,严重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的规范性,导致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机构的信任度偏低,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部分会计继续教育人员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在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走过场,不注意结合时展对继续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更新,严重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的创新性。最后,会计继续教育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任务思想,只关注完成多少继续教育任务量,对继续教育质量和效果相对忽视,也不利于会计继续教育的优化。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渠道狭窄

在会计继续教育的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注意结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拓展继续教育渠道,导致会计继续教育仍然以会计证审核网络定制课程培训为主,会计人员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的渠道狭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无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的会计人员不能及时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的覆盖面,也不利于会计继续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

(三)会计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中,部分工作者自身先进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足,无法结合时展情况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合理的创新和调整,导致会计继续教育的创新性不足,受教育者也不能接受全面的继续教育指导,最终严重限制了会计继续教育作用的发挥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制约了会计继续教育在新时期的优化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会计工作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所以新时期在要想充分发挥出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十分有必要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增强继续教育效果,为会计人员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对会计继续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措施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传统的会计继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在职会计人员综合培养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只有结合当前新会计技术的应用和会计相关政策的调整对会计继续教育做出适当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保证会计继续教育质量,促进会计继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所以新时期十分有必要对会计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措施进行探索,为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走出思想误区,创新会计服务工作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会计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不仅关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系统性、客观性,还重视会计的服务能力,即会计人员应该注意借助会计信息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服务,保证会计服务职能的发挥,为企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而只有会计人员树立相应的服务意识,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得到受众群体的高度认识,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基于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部门在对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思想认识的误区,在对在职会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素质、业务能力,保证其能够应对新时期会计技术和会计方法的变化合理开展会计工作,也应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培训,逐步引导会计人员树立科学的服务意识,提升会计工作的服务性能,实现对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培养。这样借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更强,能够对会计人员提供更为科学系统的教育引导服务,促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和会计人员的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会计继续教育策略,能够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获得会计人员的认同,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实现对创新型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

(二)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积极性适当的拓展

近几年,随着会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会计工作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会计继续教育实践中要想实现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良好培养,也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对继续教育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增强继续教育内容与会计工作实际需求的契合度,逐步提升会计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保证会计继续教育能真正为在职会计人员的个人发展而服务。具体来说,在确定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一方面相关教育人员应该按照不同会计等级的划分、主管会计和专职财务会计、出纳人员等工作需求确定继续教育的内容,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人员实施专业的教育和指导,促使会计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后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在实施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当前会计新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应该适当的渗透这方面的内容,保证会计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后能够对当前会计工作形势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自觉对自身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高质量完成会计工作。此外,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支持下会计工作技术水平不断增强的社会背景,会计继续教育实践中也引入会计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对在职会计人员实施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保证其能够适应当前无纸化办公的特殊情况,培养在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其能够适应会计行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这样会计继续教育部门结合会计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合理确定会计教育内容,对传统的会计教育内容加以拓展,能够进一步增强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动员社会力量,丰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式

会计继续教育与社会存在紧密的联系,由于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的受教育者一般已经在社会上从事相关会计工作,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在对会计继续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一步丰富继续教育的方式,有效促进会计继续教育的全面优化。在具体操作方面,要想动员社会的力量对继续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首先,应该发挥各级财会学会联系会计人员的纽带作用,借助学会的支持对会计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并在会计人员接受会计继续教育指导后,通过与学会沟通和交流引导会计继续教育学生积极发表相关论文,获得学会的认可。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参与会计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会计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承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所提出的自学形式的继续教育,即由会计教育部门为会计人员提供一定的自学资源、创建自?W平台,保证会计人员能够结合自身需求完成自学工作,提升会计自学继续教育的效果。最后,尝试引入函授继续教育,由继续教育教师对受教育者实施在线教育和指导,进而促进会计人员利用闲暇时间接受继续教育,循序渐进的提升自身素养。这样逐步引入多种会计继续教育方式,会计继续教育就能够实现进一步创新,继续教育效果也必然会有所提升。

(四)构建全新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

当代继续教育篇(10)

高校继续教育主要指的是社会成员在完成学校教育之后,为了达到自身的内在需求以及岗位发展规划,不得不继续在高等院校接受终身教育。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进步,终身学习时代逐渐来临,当前人们选择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趋势,并逐渐打破传统阶级教育的局限性,能够从人们的终身发展出发,与人们的一生发展充分联系起来,密切联系各个学习组织机构,以此来构建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自中共中央十召开以来,国家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正在全面部署高校继续教育战略,以此来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技能人才,使社会成员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各大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加快转型发展,构建全新的教学体制、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全面改革发展。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的相关概述

1、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内涵

从内涵上来看,转型主要指的是人们的教育观念逐渐发生转变,当转型主体使用不同的环境时,受到环境的影响,转型主体的状态也会存在差异性,所以导致转型的内容以及发展方向发生变化。继续教育主要划分为这样几点内容:首先,社会成员进行继续教育主要为了学习更多的心得知识,掌握全新的专业技能,不断拓展以及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确保日常工作顺利完成。其次,继续教育内容与普通教育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再次,继续教育的主体成员一般接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并具有一定的学历基础。总结而言,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是在传统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策略上转型发展,制定全新的发展战略以及思路,才能促进继续教育转型升级,从而培养更多的高质量、高水平适用性人才。

2、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特征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校继续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许多在职工作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往往选择继续教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当前社会对于知识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作为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充实自身,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主要为文化形态、社会体制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所以其具有这样几大显著特征:(1)具有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逐渐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继续教育目标模式,其树立了全新的多元化发展目标,不仅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且要实现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步。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加强推动社会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建设。同时,密切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与社会企业之间展开密切合作、互动,以此来促进继续教育产业化发展。此外,在高校继续教育中,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现代化生态发展,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出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2)具有多维化的办学格局在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多维化的办学格局是一种非常显著的特征,其主要指的是在高校继续教育中并存的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考试、网络远程教育以及社会培训教育等等教育形式。在全新的继续教育格局中,不仅包含了传统继续教育的内容,而且融入了现代网络教育等全新的教育类型,这也满足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

随着知识经济新形势的来临,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在理论以及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中,仍然面临着许多转型发展困境。

1、缺少顶层设计,实践探索过于盲目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结构逐渐发生调整优化,这就导致政府管理高校继续教育的职能出现弱化情况,无法继续对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招生、培训以及管理机制进行严格管制,完全依赖社会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来推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所以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缺少正确的引导以及宏观调控,很容易导致转型发展方向出现偏差。此外,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为了考虑学校的利益,没有从大局上出发去制定转型发展策略,所以容易造成整体局面失去平衡。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理论大力推崇的时代,许多人们认为能够依赖市场自主调节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没有深入了解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内涵,盲目展开实践探索,容易出现失误。

2、多元化发展目标和办学模式出现不匹配

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式,所以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在一些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所以在高校继续教育中必须形成灵活多变的办学模式,才能满足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多元化发展目标。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中只考虑了自身的特点、需求和因素,对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没有进行深入了解,最终导致社会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整合,其作用和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3、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政策制定中缺乏完善的法制建设

一般而言,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只有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发展目标以及实施计划,才能确保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成功。但是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政策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其主要以市场为导向,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抢占市场资源,没有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由此可以发现,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过于重视功利化以及市场化,没有深入教育实质内涵,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撑,所以导致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流于形式。

三、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变革策略

1、深入了解高等教育新常态,抓住当前的机遇

随着新常态时期的来临,当前在社会各大领域中都在广泛流传新常态。在高等教育新常态下,招生规模逐渐缩小,高等教育正在进行综合改革。目前,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在持续减缓,增长人数不断减少。高校继续教育必须顺应高等教育新常态的趋势,注重教育发展的内涵,不再以利益为中心点,而是注重办学质量的提升,以此来满足高等教育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抓住学习型社会建设发展的机遇,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抵制和抛弃过去传统教育形式,而是顺应时展的趋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汲取传统模式中有利的东西,逐渐做出变化满足时展的需求,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确保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可持续发展。

2、以社会主义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创新办学模式,注重提升社会价值

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必须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和利益,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才能体现其转型发展的教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高校继续教育不能完全为了追求利益为目标,必须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理念,融入社会公益性教育理念,通过内外结合,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转型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人才资源。

3、健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

目前,许多高校继续教育在转型发展中完全依赖“政策”以及“意见”,这些指导意见不够规范,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所以容易造成高校继续教育体制转型发展出现混乱情况。所以,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必须遵循国家的政策方针,不断融入法律指导意见,构建完善的教育法制。通过法律文本来进行约束,能够避免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出现失衡的问题,不断补充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以及科研成果,能够促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制定全面、细致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安排继续教育内容、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莉萍,雷丽丽.抓机遇,继续教育谋转型;求创新,上海高校需先行———上海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2014论坛综述[J].继续教育,2015(4):65-67.

[2]陈娟.学习型社会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升级路径审视[J].继续教育研究,2015(7):14-16.

上一篇: 高二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 初一英语册知识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