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6 07:19:25

校园贷论文

校园贷论文篇(1)

“互联网 +”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层次,在这场互联网大潮中,校园贷平台抓住机遇迅速崛起,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借贷业务相结合,极大地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在政策驱动下,各校园贷平台有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但网络借贷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逐渐重视,各部门相继发文要求对网贷行业加强监督管理。在今年下半年,火爆的校园贷市场急转直下,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很多学者以规范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为目的作文,鲜有对新形势下校园贷发展现状的分析。基于此,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促进校园贷行业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大学生群体为目的,通过以当代大学生校园贷为对象,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校园贷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大学生财商等角度提出了发展校园贷的若干建议。 

一、校园贷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校园贷的发展现状,本文借助于问卷星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基本情况作了简单调查分析。调查期间为2016年11月13日至2016年11月20日。截止调查期间,共收到126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南民族大学本科生,涵盖不同院系和不同年级,主要包括财经类和非财经类群体,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均有所涉及。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代表性和合理性。下面从专业群体、大学生收支现状、贷款平台和贷款目的四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校园贷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群体对校园贷的态度 

大学生群体作为校园贷的直接用户,其态度决定了校园贷的发展空间。问卷从是否财经专业设计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的专业对校园贷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所学专业对其态度影响并不大,但无论是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还是非财经类的大学生,仅22.22%对大学生使用校园贷持反对态度,绝大部分持中立或支持态度。自2009年银行收紧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来,大学生消费信用借贷一直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校园贷的出现与兴起弥补了市场空缺,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 

(二)大学生生活费收入水平 

大学生的收入水平现状,即月生活费的多少,是决定其使用校园贷进行借款消费的内在原因。如图 2反映,71.43%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2000元之间,还有部分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这笔资金并不能支持其旺盛的消费能力。校园贷便是一个能很好地满足他们消费需求的平台,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校园贷款会是刚需。 

(三)校园贷平台使用概况 

学生群体对各校园贷平台喜好以及使用目的分布是确定校园贷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据图3,在所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 有近一半(48.15%)的大学生使用的是传统电商平台所提供的校园贷业务,只有29.63%和22.22%的大学生分别使用的是分期购物平台和网络信用贷款平台所提供的校园贷业务。使用比例最高的传统电商平台主要有支付宝的“蚂蚁花呗”和京东的“京东白条”,它们规模大、利率低、信赖度高;以“趣分期”和“分期乐”为代表的分期购物平台在多轮融资后也初具规模,但利率较高;而网络信用贷款平台则名目众多,虽然现金贷款更加方便,但利率、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畸高。这表明,在校园贷市场中,大学生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合理的收费水平是校园贷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四)校园贷使用目的概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过校园贷的大学生中, 58.62%的目的为购物,6.90%为旅游,13.79%为学习。从数据上看,目前大学生使用校园贷主要是为了购物。这也为校园贷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校园贷细分市场中,购物贷款是主流,其他各类消费类型也极具有发掘潜质。 

二、校园贷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存问题 

虽然校园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2016年3月河南郑州某大学生因借贷过多,最后不堪重贷在青岛跳楼自杀,随后又接连曝出的暴力催收、裸贷等恶性社会事件。该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关于校园贷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不少专家学者向国家有关机构建言献策,以规范校园信贷的发展。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也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份),上海、重庆、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相继颁布地方上的自律性法规以响应教育部和银监会的号召。社会舆论的一边倒,校园贷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高速发展后的校园贷坏账不断增加,高坏账率问题开始凸显。与此相对应,在近期有多家校园贷平台或宣布关闭或表示转型。 

(二)原因分析 

1、市场混乱,社会形象差 

校园贷论文篇(2)

一、校园贷现状

校园贷款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金融服务平台。近几年在大学校园里,各种校园贷的广告无处不见,乱象丛生。类似略带煽情又充满鼓动性的校园借贷小广告,遍布一些大学校园、微信朋友圈和QQ群。借贷公司声称手续简单,只需学生证,无需任何抵押就能放款,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如此简单的贷款程序让不少大学生选择隐瞒父母、借贷消费。有时候学生买个手机,消费五六千元,不和家长商量就直接找借贷平台。

随着校园借贷的蔓延,借贷广告频出新招,从起初的“无担保、无抵押”变为触目惊心的“拍个,立等可取”。这种借贷关系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利息,甚至是高利贷。校园借贷的利率普遍较高,周息从5%到30%不等。由于借款人缺乏足够的还款能力而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在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在攀比心、虚荣心的驱使下追求过度消费。面对天花乱坠的贷款推销,许多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并缺乏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结局往往是以贷还贷、巨债缠身,使自己和家庭深陷噩梦。一位曾就职于某网络借贷平台的内部人士透露,在国外,放贷人必须持有执照,而国内放贷人的门槛较低,只要能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开一家网络借贷公司。一些平台甚至打着电子商务公司的幌子,实际上是以分期的名义放贷。此外,由于网络借贷的审核流程和贷款手续都在线上办理,不需要本人当面签订协议,这也导致平台存在巨大漏洞。目前校园贷行业正处在野蛮生长期,由于政府对校园贷款缺乏管理制度,监管力度不够,校园贷款存在着无经营许可、利息过高、涉嫌诈骗、泄露个人信息等各种乱象,学生深受其害。

二、校园贷成因分析

近年,校园贷款导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如校园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几十万的网络贷款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校园贷乱象丛生,这与大学生不理性的消费方式相关,也与校园借贷平台唯利是图,诱导和纵容学生过度借款密不可分。校园贷产生和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当前大学生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外,还有电子产品、衣服鞋帽、饮食等其他消费需求,而且其中一些人收入来源多样,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超前,对消费贷款需求强烈,在@种情况下,校园借贷“乘虚而入”,设下高利贷、利滚利、“裸条”放款等陷阱,诱骗大学生入局。

(二)学校因素影响

校园贷利用学校监管漏洞,在校园内过度推广,通过在食堂、宿舍等学生密集的地方发传单、塞广告等方式,扩大推广校园贷。另外学校也缺少对学生们有关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专门培训,很多初入校门的学生极容易受骗上当。

(三)社会因素影响

大多数贷款平台只要求学生填写身份证、学生证、家长及老师的电话,少数平台要求学生上传手持证件的照片,作为身份验证。学生开通相关账户后,线上平台能在几分钟内划款到账,开展线下审核的最多3天也能完成签约流程。高利贷、利滚利等校园借贷乱象的背后,折射出监管的缺位。目前针对校园借贷方面政府没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监管处于盲区。

三、解决校园贷危机的策略与途径

这一桩桩大学生被骗案例,时刻不在警醒着我们,也为我们深入关注校园贷问题敲响了警钟。面对校园贷种种陷阱的暴露,校园贷款乱象的净化又迫在眉睫

(一)学生应建立文明、理性、科学的消费观,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

我们应知道有需求才有市场,“校园贷”针对学生的过度消费而生,又利用其涉世未深的人生经验,设置高息和高额罚息,使部分大学生落入了透支陷阱。为此,大学生应提倡“以俭为德”的古训,端正消费心理,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铲除“校园贷”存在的土壤。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增加金融素养的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媒体,利用微信、微博等载体,全力开展宣传活动,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展“校园贷”违法犯罪防范知识宣讲,提醒在校大学生警惕陷阱。大学生需要从大学时代开启征信、积累信用,树立信用意识,培养契约精神,参与诚信社会创建。”道口贷首席执行官罗川认为,校方应担起责任,对学生加强教育,并与金融机构主体和征信机构加强互动,将学生严重违约行为记入个人档案。“得让学生们脑子里有这根弦儿,虚假借款、不当消费、编造借贷用途理由等违约失信的‘污点’,对个人未来发展有不利影响。”大学生应提倡“以俭为德”的古训,端正消费心理,理性消费,合理消费。

(三)家长平时注重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提倡“以俭为德”,帮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大学生之所以借校园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过度消费,他们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这就要求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其次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日常,这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才会主动跟父母沟通,及时发现问题。

(四)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对国内的校园贷平台进行监管和抽查,使这一贷款模式能健康发展

严加管理,是为了呵护成长。对大学生如此,对校园金融市场亦如是。”多位专家表示,通过金融创新满足校园贷款需求,大方向没有错。让校园贷实现供需双赢,监管部门、市场机构主体、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要负起责任。首先,规范校园贷的宣传、营销,禁止诱导式业务推广,加强贷款人信息保护。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认为,对于网贷平台虚假宣传、违规销售及计息,以及倒卖、非法使用学生信息的行为,监管部门要畅通举报、申诉渠道,及时查处并依法制裁。其次,校园贷平台自身应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风控,杜绝仅凭身份证、学生证和所谓的授权书就发放贷款的情况。各机构不应为了市场份额一味放低贷款门槛,要切实分析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还款能力,做到资金风险可控。

大学是个小社会,是来让学生们学习深造的地方,建立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大学生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无论是面对“校园贷”还是未知的社会风险,都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

参考文献:

[1]汪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5(9)

[2]王久才.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金融视线,2015(6)

[3]向丽君.浅析校园贷风险及其应对措施.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

[4]李仁良,叶兆青,庾凡.关于大学生“校园贷”问题的思考.教育:文摘版,2016

校园贷论文篇(3)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校园网贷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使得各方面制度及平台自身不健全、学生群体的信用、还款能力较差等因素造成的校园网贷风险问题亟待解决。校园网贷作为近期社会热点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此前关于校园网贷风险的个案调查及报道较多,广泛的调查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大多从政策法律层面入手讨论网贷风险控制,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次调查选取长春市为调研范围,通过对各高校学生、网贷平台及相关人员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校园网贷风险,多角度出发提出风险控制的建议,对于丰富互联网金融理论体系,以及推动网贷平台l展具有实际意义。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问卷调查采取网络问卷的方式,涵盖重点院校,普通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64份(剔除了非长春高校的问卷),有效样本比率是92.8%。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约为3:7。文史类专业学生占57.60%,理工类专业学生占23.28%,艺术类专业学生占7.98%,医学专业学生占5.29%,计算机专业学生占3.17%,其他类学生占2.68%。有些校园网络贷款平台以贷款大学生的年级为依据提供不同的贷款额度,因此本次调研按照年级对样本人群进行了分类。大一学生占15.87%,大二学生占37.57%,大三学生占33.33%,大四学生占10.58%,研究生比例较少。

问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个人)基本信息和校园网络贷款现状调查。基本信息部分内容涉及性别、专业性质等分类信息,以及资金短缺次数、原因、应对措施,生活费来源等群体特征信息;校园网络贷款现状调查部分包括有过贷款经历的贷款行为、校园网络贷款的普及程度、大学生对校园网络贷款的认知以及其前景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此外,调研过程中对问卷调查中有过贷款经历的人进行了针对性访谈,通过了解其网贷经历进一步收集有效信息。

二、校园网贷现状

(一)校园网贷特点

通过对长春市网贷平台的实地调查及相关信息整合,可将校园网贷目前的发展特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宣传力度大。各校园网贷平台为占领市场,采取多种宣传推广方式。目前比较常见的宣传推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现场发放传单、张贴广告,校园里的垃圾桶、厕所门、马路、取款机到处充斥着校园网贷的宣传信息;二是雇佣校园,几乎每个高校都有网贷平台的人员。

其二,申请流程简单。大多数校园网贷平台的申请手续都非常简单,尤其是经过校园办理的手续,大学生只需将学生证、身份证、户籍等信息上传至网站即可申请信贷。只有少数的平台审核稍稍把关,例如名校贷实行的视频签约等。

其三,借贷额度不一。校园网贷平台的借贷额度是存在范围的,一般是在几百到几万之间,例如名校贷提供的范围是100到5万。平台会根据大学生的年级和学校层次的高低测算出学生最多能够借贷的额度。

其四,具有一定的欺骗性。首先,网贷平台的宣传上就有一定的欺骗性,例如声称低利息,实则在收取利息的同时,还会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此外,校园为获取提成,采用欺骗的手段诱骗同伴借贷。例如吉林动画学院的学生因兼职需要被骗刷单,实则是被骗借贷。

(二)大学生对校园网贷的认知与评价

1.大学生对校园网贷的了解与接受程度。本次调查的样本中,34.39%的大学生表示不支持开放校园网络贷款,42.33%的人表示中立,23.28%的人表示支持,即不反对校园网络贷款的比例为65.61%。对这65.61%的人群进行深入调查显示,其中62.9%的人愿意把闲余的钱放入贷款平台赚取利息收入,37.1%的人不愿意。

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中,3.7%的人使用过校园网络贷款,96.29%的人未使用过,但未使用过的人群中有28.02%的人表示想尝试。同时,参与调查的人群均表示自己身边只有较少的人使用校园网络贷款。

2.未使用校园网络贷款者的顾虑。从调查来看,想尝试的人群最大的顾虑是不信任校园网贷平台的信誉以及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没兴趣的人群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贷款的需要。与“借钱”行为在大学生中不常见,成鲜明对比的是观念传统,即不花未来钱对未使用者造成的顾虑较小。

3.已贷款学生对校园网贷平台的评价。几乎所有进行网贷的学生都对贷款平台的服务协议以及相关规定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对其表示认可,其余人表示部分条款无法接受,甚至认为这些规定或协议更多的是对贷款平台利益的维护,而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维护。其中,仅有个别有过贷款经历的人表示反对开放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其余有贷款经历的学生对其表示支持或中立。

(三)大学生网贷需求分析

1.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生活费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学生的偿还能力,因为这是大学生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收入来源”。由上图,可以看到父母提供是大学生生活费来源最主要的方式,此外还有2.65%的人是依靠亲友的帮助,这两类可合并为家庭提供,总共占比94.83%,这意味着有一小部分大学生不是依靠家庭获得生活费。同时,有26.45%的大学生选择兼职工作为自己赚取生活费。这两个事实表明,有一部分大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收入来源”,即有独立承担贷款的可能,但是大多数大学生不具备该能力。对于后者而言,借贷的利息最终会转嫁为家庭负担。

2.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来源。父母和亲戚是创业大学生筹集启动资金来源的首要来源,占64.29%。根据父母和亲戚这一筹资渠道的性质,我们可推测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数额不大,只是超出了他们生活费所能负担的范围。根据我们对身边创业同学的访谈,了解到他们的创业启动资金的范围是一万元以内。其次是社会组织或有关部门,占39.29%,这类资金一般以比赛或政策要求获取,难以普及到所有的创业大学生。贷款平台和众筹作为互联网新兴的筹资方式,由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创业大学生的吸引力不相上下,均占32.14%。然而与众筹平台相比,贷款平台具有放贷快、简便以及成交率大的优势。

3.大学生资金短缺时的应对措施及其影响因素。首先,由于资金短缺的次数难以人为的划分出现多少次资金短缺才可能刺激贷款需求,而贷款需求又会受到个人消费观念、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本次问卷设计将其设计为定性色彩的三个档次――从不、有时、总是。本次调查的结果为:“从不”群体占27.51%,“有时”群体占64.55%,“总是”群体占7.94%。“总是”群体均为女性。

将此组数据与资金短缺的次数做交叉分析,“有时”和“总是”是本次研究对资金短缺次数的分组。

对比两组人的行为模式,总是感觉资金短缺的人更偏向与向家里索要或者做兼;有时感觉资金短缺的人更愿意接受“借钱”行为,包括找朋友借钱和校园网络贷款。由前面分析已知,“总是”人群在大学生中的比例较少,“有时”人群是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因此校园贷款平台应努力争取得到后者的青睐。同时该类人群更偏向于节省花费,其非理性消费的可能性会有所降低。

第二,性别因素。基于本次研究数据,将性别与资金短缺次数做交叉分析,得到结论:女性更容易感觉总是资金短缺,然而感觉有时资金短缺的人群男女生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借”的概念更容易被男性接受。从男性资金短缺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更不愿意找家里索要,并更不愿意节省花费;为了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他们更愿意做兼职,或者找朋友借钱,同时更愿意接受校园网络贷款。这两个特性意味着男性更可能成为校园网络贷款的使用者,其还款的能力也更强。

此外,大学生资金短缺的情况及应对措施也受到高校层次和学生年级、专业等的影响,本文中将长春市大学生整体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故而不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综上所述,大学生有着一定的校园网贷需求,且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影响学生校园网贷需求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创业意愿、性别因素等,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四)家长、学校对大学生网贷的了解与支持程度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在已贷款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未将自己的贷款行为告诉父母。其中告知父母的学生中有80%的人得不到父母的支持,20%的人得到父母的支持与帮助。

学校方面,8.47%的人表示学校对校园网络贷款进行了干预,21.69%的人表示没有干预,69.84%的人不清楚。但95.77%希望学校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干预,学生对学校干预措施的期望如下图所示。

三、校园网贷的风险分析

总的来说,校园网络贷款的风险是指校园网络贷款平台或贷款主体(在校大学生)在发生借贷关系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得双方遭受资财损失以及由资财损失引发的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下图为调查中大学生对校园网贷存在风险的原因分析,可见大学生普遍认为校园网贷存在的风险比较高。无论是贷款平台还是学生本身的消费观念及群体特性都使得贷款平台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平台方面

第一,平台面临着因借款人违约不能按时还款而遭受资财损失的风险。进行网贷的大学生中并非所有人在贷款前均考虑到自身的还款能力,即使考虑了还款能力,但因他们的还款资金来源主要是靠省吃俭用和兼职获取,一旦借贷的大学生无法找到兼职,那意味着他们无法按时的还款,因而借贷平台会因此遭受资财损失。

第二,平台面临占领的市场狭小,大学生需求不足的风险。调查样本中愿意接受校园网贷的人数只占少数,此外绝大部分人未使用过校园网贷。即使未使用过的人群中有28.02%的人表示想尝试,但出于对平台的不信任等顾虑而选择放弃。同时,由于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奖助学金以及兼职收入,需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贷款的人很少。

第三,平台面临信誉遭受质疑、平台形象降低的风险。一方面,平台自身的运营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致使人们对其评价较低与不信任;另一方面因为平台雇佣的校园采用欺骗的手段诱骗同伴借贷的新闻报道以及相关事件使得人们质疑平台的信誉、形象甚至是能力。此外,由于最近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平台为追款而采用恐吓、威胁等方式的事件更加加深了大学生对平台信誉低,可怕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平台的关注和评价,使平台备受社会舆论的谴责。

第四,平台面临因经营管理不善、市场竞争激烈、平台信誉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被政府叫停而濒临转型或者破产的风险。今年关于校园网贷的负面报道众多,政府逐渐重视,加强对校园网贷的管理。今年8月24日,银监会就《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情况召开新闻会,表示对校园网贷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目前全国有多家规模较大的校园分期消费平台目前正在退出校园。例如“我来贷”、“趣分期”、“名校贷”、“壹宝贷”。

(二)大学生方面

第一,受到欺骗的风险。一方面,大学生会因为选择不合法不正规不诚信的网络贷款平台,在并非全面了解真实的贷款信息的情况下盲目贷款,而承担受到欺骗的风险。有些平台喜欢在贷款利率上玩数字游戏,表面上宣传低利率,免息贷款,实则是变相的高利贷;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因为兼职的需要而被校园甚至是同伴诱骗借贷。

第二,因没有合理的还款规划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还不起贷款,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风险。大学生贷款之后可能面临无法还款的风险,更可怕的是平台负责人可怕的催款方式给大学生带来的身心伤害。此外,创业的大学生也可能因创业失败导致背负重债。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网贷后具体还款来源如下图。

第三,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盗用去借贷的风险。借款大学生为了能够成功借到款项,需要在平台上填写诸多的个人信息,这可能会导致泄露本人的个人隐私的风险。同时,因为借贷的申请程序简捷,有的大学生会盗用身边同学的基本信息去借贷。

第四,消费观和价值观扭曲的风险。

本次研究将资金短缺的原因用来预测如果大学生选择了校园网络贷款,可能的资金用途。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旅游、日常开销、贵重物品是造成大学生资金短缺的三大原因,分别占58.39%、52.55%、33.58%。从需求的频率角度分析,日常开销则意味着经常性,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还款资金没有保障。旅游是大学生节假日时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且旅游的花销一般不低,也属于生活非必须项。其次数码产品等贵重物品是33.58%的大学生资金短缺的原因,学生的消费观念本身就摇摆不定,易受影响,且分期付款,网络贷款平台功能的实现,则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在非必需品方面的消费。

校园网贷这个门槛低的资金来源可能会促使大学生消费欲望极度膨胀,在享受超前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观和价值发生扭曲。

四、校园网贷的风险控制建议

首先,政府方面。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校园网贷行业的监管,制定明确、统一的规则来规范、引导校园网贷行业的发展,完善相关法律,确定平台法律地位和具体的监管部门;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整合校园网贷平台,为大学生借贷时选择合适的平台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应加快建立开放性信用评级市场环境,建立完备的征信体系,加强对借款人的资格认定以及明确借款人还款来源、提高借款人失信的成本,增加还款意愿;此外,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消费教育,积极组织相关讲座、宣传活动。

其次,网贷平台方面。校园网贷如今发展受阻离不开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而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化解校园网贷平台面临的风险,还需平台自身改进经营管理模式、完善运营模式、树立良好的网贷信誉与形象,同时,加强借贷人审核、关注投资者权益保护、灵活运用相关金融技术及工具也有助于从平台自身的角度控制网贷风险。

第三,高校方面。高校是孕育人才的地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高校的帮助与指导。而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他们初到大学,_始更多地接触社会,但由于涉世未深而容易受人蛊惑或被人欺骗。所以,在校园网贷盛行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减少校园网贷风险。如安排教职工等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经济情况及思想动向,开设金融理财等相关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指导。

第四,家庭方面。家庭是大学生的生活费的主要来源,家长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花销情况、思想状况、创业意愿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予以积极的引导,减少其因攀比心理等造成的不合理消费。此外,了解学生是否需要贷款或已经贷款,及时给予教育和指导。

最后,大学生个人方面。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辨别能力、理性分析能力。一方面要防止自己上当受骗、个人信息被盗用;另一方面树立理性消费观,正确看待贷款消费,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适度消费、在真正有贷款需求时谨慎适度贷款,认真审查贷款平台的运营资格,仔细阅读贷款流程及还款要求等,诚信借款、按时还款,以免影响自身诚信、触犯相关法律。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长春市校园网贷现状及风险的研究分析,希望对校园网贷平台的进一步整改、发展有所启发,并使高校大学生对于网贷风险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校园网贷风险。

参考文献

[1]许志明.P2P网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2015.

[2]何文颢.我国P2P网贷风险管理研究.2015.

校园贷论文篇(4)

为什么要说“再次”?因为在三个月前,就有一位男大学生假冒同学身份借款,欠下58万元巨款后自杀。基本相同的故事,加上“女大学生”和“”的噱头之后,终于搞出一个大新闻。

围绕这个大新闻有两个需要关注的问题:1.事件中的互联网公司到底有没有责任;2.校园贷业务会不会被彻底干掉。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提供借贷平台的互联网公司没有责任。这次的讨论实际上混杂了两类校园贷业务,一种是给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的校园贷。自杀的男大学生就是在这类平台消费的。当然,说是消费,其实他是将贷款买的物品用于二手出售以换成现金.

另一种是撮合借贷的信息平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成人都可以在上面借入和借出,拍抵押的女大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平台上向其他普通用户借钱。

无论再怎么为校园贷模式挑刺,一个最基础的前提没法否认,那就是法律认可两个成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只要不超过法定利率的四倍就没问题。借款过程中确实很容易有各种问题,例如用手续费变相增加贷款利息,或者不情愿的胁迫,但是这些行为很难举证,就算被抓现行也不改变成年人欠钱该还的事实。

关于第二个问题,很多金融业老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校园贷当然有可能在合法的前提下被直接干掉。强调大学生作为成人应该承担责任是没问题的,为校园贷或某个人借贷平台脱责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金融行业什么时候可以不考虑最终后果的社会影响?

上至拿出熔断政策的证监会主席,下到鼓励贵金属交易平台的省级金融办,当结果产生严重社会问题的时候,再怎么解释执行过程合理都没有用。

校园贷这个行业最大的作死行为是,在金融这样一个讲稳定的领域里,专注发展大学生群体这个备受关注的不稳定因素,甚至敢动员更不稳定的社会闲散人员参与欠款追缴。

某租宝从一开始就号称自己是不一样的互联网金融,骗局败露后把整个P2P行业都拖进大坑。同样道理,不管现在这些做大学生市场的互联网企业是什么具体模式,逼出大新闻的结局只能是泥沙俱下,一起倒霉。

校园贷论文篇(5)

2016年3月9号,年仅21岁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饲料和动物营养专业的大二学生郑德幸从青岛一家宾馆8楼跳楼自杀。郑德幸出生农村家境贫寒,在校期间学习努力并担任班长,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但是,郑德幸于2015年1月开始且越赌越大,与此同时,他发现了风靡一时的大学生校园贷。他利用自己班长一职的便利,冒用班上28位同学的身份在十几个校园贷平台借钱。最终,郑德幸在校园贷平台总共欠下债务58.95万元,巨大的债务压力迫使他走上了不归路。郑德幸这一悲剧事件的起因是,但校园贷毫无疑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因为校园贷而陷于债务的大学生人数众多,因此,有必要对校园贷的隐患进行一番分析研究。

一、校园贷发展状况

2013年,校园贷开始发展,2014年各种校园贷平台为了圈客户进行残酷厮杀,2015年8月蚂蚁金服向趣分期投资了两亿美元,这标志着校园贷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校园贷能够在短短三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互联网+”的异常火爆

近年来,在政府、企业、媒体的推动下,各种传统行业都在设法互联网化。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小额贷款在我国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各种P2P平台应运而生并野蛮扩张,部分P2P平台看中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消费潜力,于是,校园贷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

(二)消费理念的进化

这些年来,社会消费理念发生急剧变化,传统的勤俭节约观念不再被推崇,超前消费开始流行,在大学生、城市白领中更是如此。部分校园贷平台打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广告,就是为了迎合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理念。从08次贷危机到2015年,我国消费贷款余额增加了330%,而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增加了629%,短期消费贷款在总消费贷款中的比重从11.5%增加到21.6%。

(三)电商平台的推动

电商平台为了拉动销售业绩和校园贷合作,通过校园贷让那些暂时没有全额支付能力的大学生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商品,这些商品大多以电子产品为主,包括电脑、手机、单反相机等。毫无疑问,这些电子产品在大学校园里深受欢迎,单价基本上在10000元以下,以12个月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一个月只需支付几百元,这对大学生很有吸引力。

二、校园贷的隐患

(一)平台的盲目扩张

校园贷刚开始以“名校贷”的方式在985高校试点(名牌大学学生预期消费能力更强)接着向211高校推广,但是,为了快速融资,校园贷平台不得不设法迅速扩大客户群,向全国高校推广。大多数校园贷平台采取地推方式向大学生推广,其过程如下:一个校园贷平_在一个城市往往有1~2个城市经理,城市经理去大学校园寻找校园(以大三大四学生社团领袖为主),校园发展其他学生作为其下线去宿舍推广,最快可以直接在宿舍让学生当面注册签合约。城市经理的收入为基本工资加绩效奖励,校园的收入按注册人数核算,每拉到一个注册学生可获得30~50元,在这样的激励下,无论是校园贷平台本身还是城市经理与校园都希望注册学生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对注册身份的审核越来越松,甚至出现校园帮助客户造假注册的现象。

(二)贷款门槛过低

校园贷平台大多以分期付款购物的方式来诱惑大学生注册贷款,在其广告中经常出现零首付、零利息、无抵押、1分钟注册、5分钟贷款等吸引眼球的字眼。校园贷平台的注册、贷款速度确实很快,但这恰恰是隐患所在。校园贷平台的注册往往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在郑德幸悲剧事件中,他居然可以冒用28名同班同学的身份注册,可见校园贷平台对注册者的身份审核非常宽松甚至形同虚设。而作为在校大学生,大部分人没有稳定收入,在放贷之前本应对其贷款资格进行严格审核。我国商业银行曾经在向大学生推销信用卡时也犯过类似错误,但是,银监会很快出台政策加强监管,2009年7月,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禁止商业银行向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发放信用卡,商业银行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则必须经过家长书面同意。但是,相关监管部门并没有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对校园贷身份审核方式以及第三方书面担保进行规范。

(三)高利息与高滞纳金

不同平台的校园贷利息大同小异,其综合有效利率差距在5%以下(综合有效利率=借款所支付的所有成本/本金)。一般情况下,在一个校园贷平台借款10000元,各种中介费、服务费占15%左右(在本金中扣除),名义年利率10%,分12个月还清,也就是说,借款10000元,扣掉15%的服务费,能拿到手的是8500,最终还款为11000(10000本金,1000利息),其综合有效利率为29.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换言之,民间借贷利率最高限为24%,而一般校园贷的综合有效利率已经超过这一上限。

对于滞纳金的收取,一般校园贷平台的收取方式为:每日收取本金的1%,而我国商业银行对滞纳金的每日收取为本金的0.005%,校园贷滞纳金收取比例是商业银行的200倍。部分平台甚至以收取滞纳金为目的,在短期内,不会提醒客户偿还债务期限已到,以便收取更多的滞纳金

(四)暴力收债

由于校园贷的盲目扩张和大学生收入来源的不稳定,一些通过校园贷平台借钱购物或者取现的大学生到期无法偿还债务。校园贷平台通过中介公司采取暴力非法手段向大学生追债的事件层出不穷,其暴力追债方式多种多样。1.打电话骚扰欠债学生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帮欠债学生还钱。2.有些平台在放贷之前要求学生拍下不雅照片,如果到期不还钱就在网络上公布不雅照片。3.在校门口围堵欠债学生,对其语言威胁甚至殴打,这已涉嫌触犯刑法。在暴力收债的威胁下,部分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学生采取借新债还旧债,通过不同校园贷平台借钱,拆东墙补西墙,由于校园贷的普遍高利息,最终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三、对校园贷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政策监管

2016年4月13号,教育部、银监会联合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高校宣传、财务、网络、保卫等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银监局等部门要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拓展情况,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地方金融办(局)要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开展虚假片面宣传或促销活动、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的行为进行密切跟踪,针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向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大学生群体开展营销宣传活动、对借款人资格审查失职失当等行为加强监管和风险提示。”

2016年8月24号,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并在随后的答记者问中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校园贷,银监会提出了“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停”指的是要终止那些涉嫌违法的校园贷平台继续开展业务;“移”是指已经违法的相关平台要移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整”意味着要对混乱无序的校园贷市场进行整改;“教、引”主要是针对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借贷。

(二)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量入为出

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媒体影视剧的推波助澜下,部分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消费理念,过度超前消费、炫耀式消费、攀比式消费等在大学校园已见怪不怪。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品牌。部分学生购买手机非iphone不买,甚至一旦有最新iphone产品上市,一定要换最新一代,一台新出品的iphone售价都在5000以上,这对于还没有参加工作、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家境一般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些校园贷平台正是瞄准了部分大学生消费能力有限又喜g追求品牌这一特征,和购物网站合作以分期付款购物的方式向大学生放贷。面对这一情况,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向大学生灌输正确的消费观,推动大学生量入为出、理性消费,购物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不要为了虚荣心、为了同学之间的攀比而购买自己不需要的、负担不起的商品。

(三)提高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学校、家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提高大学生财商,增强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由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家庭教育参差不齐,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学校对大学生系统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专门的网络诈骗防范课程,把其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2.邀请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网络信息安全部门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设金融、网络安全知识讲座。3.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金融常识、金融风险防范等课程,供各个年级的学生自由选修。4.对于参与校园贷或者相关金融推销的兼职学生要进行备案并及时了解其兼职情况和对其做好必要的风险防范培训。

同时,不能一刀切式的完全否定校园贷,正规校园贷平台在帮助大学生解决短期资金困难方面确实有所作为。学校要协助学生理性借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贷款利息,提醒学生对利息过高的校园贷提高警惕,计算利息时以综合有效利率为准,要把各种服务费用也算进利息。2.看贷款金额,要力保单个学生的总贷款额在其承受范围内,禁止学生同时在多个校园贷平台借款。3.看第三方担保,确保学生家长知道其小孩正在校园贷平台借款。

参考文献

[1]黄志敏,熊纬辉. “校园贷”类 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03).

[2]宋程程.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素养培养问题浅谈[J]. 时代金融,2016(05).

校园贷论文篇(6)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71

[中图分类号]F832.4;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2007年国外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引入我国以来,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由此产生了校园网络借贷行为。一方面,为满足大学生对资金的需求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为了谋取高额利润,通过采取虚假宣传等方式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致使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良影响。近几年来,因校园网贷引发的纠纷愈来愈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 校园网络借贷及其危害

网络借贷指在网上实现借贷,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而校园网络借贷是网络借贷在校园里的延伸,它主要是指在校园环境下借入者和借出者依托网络平台进行的资金“交易”。目前,校园网络借贷更多的是社会网络借贷平台面向高校大学生开展的借贷现象。由于大学生思想相对单纯,在金融方面的识别能力和风险意识较弱,往往会受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危害。其危害首先表现在,校园不良网贷会利用部分大学生缺乏金融知识这一特点,引诱大学生过度消费;其次,校园不良网贷往往采取“高利贷”“诱导贷款”等不良方式引诱大学生陷入“连环贷”的陷阱;再次,一些校园不良网贷平台还存在冒用、盗用学生身份信息开展违法行为,导致大学生被动欠债甚至被动违法的不良后果;最后,校园网贷平台还会通过“校园”等模式扰乱大学校园秩序,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因大学生缺乏独立的资金来源,抗压力、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其一旦受到校园不良网贷的危害,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甚至可能造成悲剧。为防止校园不良网贷对大学生、对校园的消极影响,从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来讲,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不良网贷风险,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引导,十分必要。

2 校园不良网贷风险的防范和教育对策

2.1 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工作指导

对于网络借贷平台在校园的不良行为,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工作组,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解决相关问题。对于校园不良网贷风险的防范和学生教育工作,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可负责组织有关金融信贷和网络安全的宣传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杜绝不良网络借贷的氛围。保卫部T可负责与公安机关联系,处理在校园内开展不良网贷的平台和个人。财务部门可负责和金融监管部门等联系,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网络信息部门可负责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网贷业务在网上的传播情况。各院系负责密切关注学生的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做好预防、监控及教育工作。

2.2 加强校内排查,掌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现状

对于校园不良网贷在学校的开展情况,高校及时有效地掌握现状十分重要。为彻底掌握学生参与不良网络借贷的情况,各院系可专门组织人员,对学生开展调查摸排,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分析潜在风险,并定期将摸底情况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报送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将调查分析结论上报上级领导,保卫部门针对已掌握的不良网络借贷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2.3 解决问题与教育引导并举,做好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相关工作

2.3.1 妥善解决已存在网络借贷学生的问题

针对高校内已存在网络借贷的学生,各院系可专门开展谈话,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首先稳定学生情绪,防止学生因权益受损引发次生伤害。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各院系积极与公安机关沟通,协助处理好网络借贷学生的相关问题。校内有关学生法律援助、学生资助、学生心理咨询等部门要积极为学生提供相关帮助,妥善解决网络借贷学生面临的相关问题。

2.3.2 加强学生消费观教育

高校的各院系可通过开展“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等主题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督促学生家长要经常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身心成长状况,及时帮助其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创造合法财富,培养勤劳节俭的意识。

2.3.3 加大网络安全、金融安全知识普及力度

保卫部门可通过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网贷动态,掌握合同、违约金等基本金融与法律常识;宣传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可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平台、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渠道向学生推送校园不良网贷知识,帮助学生增强金融与网络安全意识;各院系还可专门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不良网络借贷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2.3.4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校园贷论文篇(7)

如今,面对一些价格昂贵的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3C产品,很多大学生不再是“望洋兴叹”,而是通过分期付款、网络借贷等互联网方式提前享受这些产品,以满足消费欲望。

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些企业也灵敏地感觉到了大学校园市场的潜力,并积极推动校园信贷消费的发展。已有的校园借贷平台形式多样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为了探索校园信贷发展中可以实现的、更为合适的模式,也为了提高大学生自主选择借贷平台时辨识能力,本文在认识大学生消费信贷的现状基础上,分析目前校园借贷的优劣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法,以探索更有发展前景的校园借贷新模式。

一、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的现状调查与解析

随着信贷消费走入校园,大学生已经成为还贷一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校园贷款类平台呈爆发式增长,但由于监管不力、制度尚不完善、学生的自制力不足等因素,屡屡出现大学生受骗、钱财流失的案例, 因此,正确的认识互联网消费信贷带来的影响,并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学校所在地涉及武汉市、盐城市、南京市、普定市、镇江市等多个市区,数据来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月消费总额群体分布较为集中,贫富差距大

大W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于800~1200元和1200~2000元,低于800元或高于20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较少,但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少于800元,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方面正呈逐步拉大的趋势。与此同时,调查发现,学生间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差距大。大部分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与此产生强烈对比的是,贫困生的经济来源则大多来自于兼职或社会性补贴。

(二)贷款额度呈性别分化趋向,消费差异大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贷款额度明显高于女生,40.54%的男生需要的贷款的额度为5000元以上,而60.34%的女生所需贷款额度为1000元以下。

受男女性生活习惯的影响,在贷款消费方面,男生多购买衣服首饰及电子产品,大多数女生则选择投入资金购买衣服及化妆品。

(三)借贷市场管理缺失,学生认知度低

现如今,市场中针对网络贷款消费的P2P平台已经超过千家,平台冗杂,大小规模不一,借贷周期、利率、额度等均不尽相同。大学生的贷款门槛低,但对贷款条款的认知度低,很多学生仅仅听过宣传,但对具体的国家政策全然不知,这导致了“还与贷”得不到平衡性保障,易出现经济纠纷,对部分大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进而扰乱大学乃至社会秩序。

(四)学生偿债能力不足,信贷环境混乱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处于“月光族”的状态,金钱管理意识较差,与此同时,购物消费毫无节制,“贪图享受、提前消费”的观念也在大学生中间风靡开来,受畸形消费意识的误导,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无偿还债能力的情况下向网络信贷平台寻求贷款,以满足自身需求。信贷环境的混乱、市场监管的不足导致企业还款得不到保障、学生信用降低。

二、校园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

根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3000万人,以人均借贷5000元来估量,校园借贷堪称是一个千亿级市场。以网络为平台、独立于正规金融机构体系之外的个体借贷P2P平台大量涌入大学生市场,为大学生生活、创业等提供简单、快速、方便的贷款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大学生的资金短缺问题。

从2013年7月第一家校园分期出现开始,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校园借贷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大量风投资金参与到校园借贷平台的股权融资中,强大的资本推动校园借贷快速地被大学生认知并接受。

现如今,在校园借贷的快速发展进程中,P2P网贷平台顺应潮流抓住了机遇。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P2P网贷平台更将直面大学生群体,同时,随着大数据模型的不断完善,各平台之间也应该打破壁垒,共建针对大学生的征信体系和数据风控模型,完善平台的风控审核体系,共同维护行业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三、校园P2P模式现存的问题

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开始选择在校园内拓展其信贷业务, 推出各种专门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消费产品, 抢占校园消费信贷的市场。 在此过程中,虽然校园的信贷消费市场得到了开拓, 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市场准入的主体资格审查不够谨慎

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中小金融公司、借贷平台的资质审查问题;二是针对借款主体即在校大学生等金融消费者申请借款的身份、信用审核问题。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后者的规范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通过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向大学生提供 “裸条放款”,提供身份证和即可放贷。 监管的缺失, 准入门槛低正是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协议签订涉嫌非法经营的问题

虽然“校园贷 ” 类 P2P平台放贷的利率并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 4 倍, 一般年利率也还控制在20 % 以内,因此,在法律上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但是,从相关报道看,实际情况是这些平台在收取约定的利息之外, 还会以罚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名目,收取远远高于贷款本息的巨额费用,实质上就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贷 。

(三)存在虚假宣传欺骗诱导的问题

P2P平台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会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会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产生的额外金额,反而经常是以“零首付”、“零利息 ”等低门槛、低成本宣传广告进行欺骗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而消费欲望又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又有欺骗诱导交易之嫌。

四、校园P2P新模式的应对方法

针对现在校园P2P模式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立法机构应更加积极深入地参与进来。应加快规范金融消费市场立法的步伐, 明确各类金融主体市场准入资格,明确无效和可撤销的借贷合同的情形,明确司法救济的途径和方式。监管部门不仅对于平台要严格审核,还要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形成统一的信用管理体系为了了解用户信用借贷记录和信用情况,降低借贷风险,规范市场借贷行为,让借贷行为实现良性循环,方便信贷平台在校园发展,让大学生的不良借贷适可而止,杜绝极端事件发生。

2. 学校方面应承担起准入的审核责任。对于进入校园的网络借贷平台,加强监管,为大学生借贷安全保驾护航。还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财商方面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普及正确的理财理念和基本的法律道德意识。

3. 平台开发者应避免模式上的同质化。开发者在设计平台运作模式时应该注重质量和个。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从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来看,互联网金融机构只有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业务和各类增值服务,才能保证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不断发展提高信贷产品的质量。

4. 校园借贷平台还可以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大学校园内的在线消费以及支付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因此在发展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础上推出借贷或分期服务,更能够被大学生所认可和信赖,在已有模式上寻找新突破。

在国家法律更加到位的保护下,在通过学校严格的审核与判断下,走进校园市场的借贷平台也并未必完全可靠,更加关键的还是学生个人的经济素养,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正确的的金钱观念、消费观念以及法律知识,运用自己的财商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借贷平台。

五、总结

P2P模式正在兴起阶段,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颖,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惯已经发生了改变,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校园信贷作为新兴潮流有广阔的需求和市场。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知虽然目前校园借贷平台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其前景是有发展势头的。未来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的。无论是对于监管主体还是借贷双方,本文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新对策都是有价值并且能够实行的。我们相信,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随着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校园信贷未来必将成为中小投融资者的广阔舞台。

参考文献:

[1]吕成羽,蔡倩,庞威龙.高校互联网信贷消费平台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6(11).

[2]周铭川.拿什么拯救陷入校园贷风波的大学生[N].新京报,2016-03-21.

[3]张吉利.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商,2016(26).

校园贷论文篇(8)

一、校园借贷的畸形异化发展

按照成长链金融理论,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属财富透支期),该类群体已有一定的合理消费需求,且该群体也可通过积攒压岁钱、零用钱、奖学金构建自己的收入来源,以及未来将逐步成长为社会的精英层,应当说产生一定的借贷需求和借贷供给是合理的,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生活、学业和社交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金融理财意识,此外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培养忠实客户群。然而事与愿违,近期的“校园贷”问题不断,丑闻一波接一波,悲剧一个接一个上演。而近期多起闹得沸沸扬扬“裸贷”事件,再次将“校园贷”推上风头浪尖。从暴露的一个个“校园贷”悲剧中不难梳理出校园借贷畸形发展的结论。

(一)大学生举债盲目

从大学生的现实购买力来看,根据教育部披露,我国大学生每学期的平均收入约6000元,主要有家庭支持,也有少部分来自大学生兼职所得。但目前大学生负债2万元左右已司空见惯,超上班族平均消费借贷金额,已非大学生债务期内收入能够覆盖完全,这与金融借贷规律严重不符。

(二)借款条件涉嫌违法

由于大学生一般无抵押物和稳定收入,为拓展这一蓝海市场,“校园贷”贷款门槛不断被降低,目前绝大多数借贷平台仅需大学生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就能放贷数万元。但是,借贷平台为控制风险,往往采取诸如手握身份证拍、不按时还贷则泄露个人信息等涉及人身安全的担保方式,这显然与抵押、质押、保证、留置和定金等合法的财产担保方式相违背。

(三)借贷成本远超红线

虽然各类广告、借贷合同显示的借款利率处于红线范围内,甚至有些借贷还显示借贷成本很低,但是校园借贷一般有较大比例的保证金、服务费、以及事实的“利滚利”、“催收费用”、“逾期费用”等,最终总的借贷成本将远超24%的红线,极端的案例更是高到令人咋舌的300%以上。

(四)放贷机构动机不纯

以银行为例,一般地,放出贷款主要是获起利息收入,风险控制目标是“放得出、收得回”。但是,很多主营校园借贷的机构,其放贷主要目的或者主要收入来源,不是放贷利率,他们的优质客户不是按期还本付息客户,而已逾期违约客户,由此而收取逾期费、催收费等名目众多的费用,进而产生巨额“暴利”。

二、校园借贷畸形异化的动因

(一)消费观念畸形异化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主要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正常地,作为成长期的大学生,应因完成学业和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举债才是合理的借贷。但根据赵宗宝等人(2005)的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借款用于基本消费的仅占36.8%,而用于娱乐、社交等领域占比却高达56.7%。造成这一畸形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家庭收入不断提高,而受计划生育政策制约,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小孩,由此当前大学生多数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改革开放前以及初期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逐步消失,形成了高消费的局面。二是部分大学生受西方享乐主义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再加上各个大学生家庭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一些家境一般甚至贫困的大学生难免产生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不自觉产生“看齐意识”,陷入“吃美味、穿名牌、玩高档”的盲目高消费误区。在这种畸形、错误消费观念的引导下,当入不敷出时,举债消费便成为必然,一大批大学生“负翁”也就油然而生。

(二)正规金融供给不足

自招商银行发放首张大学生信用卡起,大学生信用卡业务一度急剧飙升,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提前消费和小额融资需求。但由于大学生收入来源渠道极为有限、信用意识淡薄等原因,逾期、违约情况较多,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银监会于2009年全面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虽有极少数银行仍推出大学生信用卡,但审批严、额度低。同时,政策性助学贷款面向群体范围小、用途单一,尚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消费借贷需求。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消费借贷需求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约有60%以上的大学生有消费借贷需求,同时,据易观智库的《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2016》测算披露,每名大学生每年分期消费需求约5000元,按照教育部披露的全国大学生在校人数3700万计算,全国大学生每年消费借贷需求总额约1100亿元。如此巨量级的金融供给缺失,为金融中介进军高校提供了无限动力,各类鱼目混珠、参差不齐的非正规金融也迅速在各大高校跑马圈地,一条涵盖 P2P 平台、校园经理和学生中介的高校借贷利益链条,已悄然延伸至各大高校。

(三)从严金融监管缺失

校园贷论文篇(9)

新媒体信息快速腾飞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沟通越来越便利、出行越来越方便,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不得不承认,新媒体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人生观。大学校园更是各种新媒体信息爆炸的交汇地,面对漫天飞舞的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交流平台,当今大学生如何正确辨识和运用新媒体信息,已是一个筮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校园金融平台进行网络借贷的“校园贷”现象已在大学校园滋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引发的学生安全事件不易列举,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和重视。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如何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将基于自身工作经历浅谈应对这一现象的解决措施。

1 校园贷

校园贷指的是在校大学生在网络借贷平台申请资金借贷,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从而申请信用贷款。

校园贷的种类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等;三是京东、淘宝、阿里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其市场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负担学费和生活费,以及无法满足大学生学习和创业所需资金,在校大学生会寻求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去满足自身急速膨胀的消费欲望,从而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借机走入大学生的视线。只需要简单的网络申请、资料填写和提交,无需抵押,一经审核通过,便可快速获得贷款,对当今大学生来讲这一途径即方便也快捷,殊不知其真面目,究竟这一借贷方式是否安全可靠?

2 校园贷的利弊

(一)校园贷的优点

校园贷之所以在大学校园里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借贷手续程序简单。有些网络借贷平台只需学生绑定信用卡就可以使用该平台贷款购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消费欲望。其二,资金到账迅速、快捷。对于因学习或创业等原因急需金钱的学生,是一场及时雨,能暂时缓解经济压力。其三,无需抵押条件。银行借贷,是需要借贷人本人的信用额度、抵押物等前提条件。与之比较,校园贷非常适合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其四,避免了借不到钱的尴尬。以前大学生借钱多数是向同学、朋友开口借钱,很多时候开口向熟人借钱不是件易事,如果对方拒绝更显尴尬。相比传统的借钱方式,网络借贷更隐蔽更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学生的自尊心。

(二)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尽管校园贷满足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但其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和不足。

其一,刺激了大学生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滋生了不良的消费观。有些大学生爱攀比,看见其他同学用iphone、穿名牌、吃大餐、谈恋爱等过着悠闲的大学生活,甚是羡慕,尽管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也暗地里申请校园贷,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长期下去养成了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的错误消费观。最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多数无力偿还贷款,网络贷款公司不断追溯,向学生所在学校辅导员、学生家长催还贷款。对于已成年的大学生来讲,多数人不愿让自己老师、同学和父母知道自己的网络贷款逾期未还,自尊心作祟,但同时自己又无力偿还贷款,只有拆东墙补西墙。在多重压力下,许多悲剧将会发生,这样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其二,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据实例了解,在申请校园贷的过程中,在校学生需与网络借贷公司签订借贷合同,此外要提交学生本人的身份证照片,所在学校及辅导员、家长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以防学生在无力偿还贷款的时候,有追溯的途径。这样一来导致了辅导员个人的信息泄露,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日常生活,骚扰短信、威胁电话层出不穷。部分网络借贷公司在联系不上借贷学生本人的同时,往往会联系学校和辅导员,多以质问和威胁的口吻要求学校和辅导员给说法。但往往也是在此时,经多方查证,校方和辅导员也才得知学生有校园贷这件事,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甚是困难。

其三,给家庭带来伤害。因校园贷无力偿还的案例,近年来屡屡出现。部分网络借贷公司向在校学生还提供套现,进一步滋生了学生不良消费主义的产生,甚至向在校生提供高利贷。这些网络借贷公司之所以得以生存下来关键在于他们笃定学生的家长不会坐视这些学生信用破产、拿不到毕业证。光鲜的校园贷,最后用威胁等非常规手段来搞“风控”。如果家庭经济不太困难的,家长还能帮助学生偿还,若是家庭经济本身就已经负债累累的,那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

3 如何做好校园贷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对金融风险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

高校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金融风险知识的教育,通过设置学分、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网络课程等,在校园里大力宣传金融风险知识的教育,通过微信平台、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学生推送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典型案例。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了炒股,如何理性正确地认识金融、认识投资、辨别风险,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金融借贷风险意识,是非常紧迫的。

(二)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消费观念

学校应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文明的消费观。了解学生的消费心理,对于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家庭,消除攀比和从众的心理。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符合切身实际和科学的消费计划,量体裁衣地开支。教导学生要通过做兼职或勤工助学等劳动来获取正当的收入、进行正当消费。从而,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消费观念。

(三)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

学校辅导员牵头成立日常生活监测小组,由班委干部、党员同志等组成,点对点地监测每一位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消费状况,按时反馈、形成记录。用心观察、实地观测,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抓住苗头、及时引导。各院系成立不良消费预警机制,讨论制定合理的预警方案,通过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短信、微信、电话、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预警信息。

(四)加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奖评优制度和条件,确保惠及到真正贫困的学生。汇集校内外资源,开设不同专项奖助学金,尽量满足不同贫困生个体的需求,提供更多的申请途径。联合校外金融机构,开设在创新创业、发明创造、拓展学习等方面合理、科学的金融借贷服务,满足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校园贷论文篇(10)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张胜利.局域网内网格计算平台构建[J].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工业大学,2007.3.

[2]殷锋,李志蜀,杨宪泽等.基于XML的校园网格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12.

[3]殷锋.网格关键技术及校园网格应用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

[4]王海燕.基于.net的校园网格异构数据统一访问接口[J].计算机工程,2010.6.

[5]韩旭东,陈军,郭玉东,等.网格环境中基于Web服务的DAI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5.

[6]郑荣,马世龙.网格环境下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8,34(22).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霞,齐菊红.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的相关技术及模型[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1):122-124.

[2]智慧.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3):94-96.

[3]高杨.浅谈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4(11):135.

[4]樊建永,薛滨瑞.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在校园网络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

[5]李斌.学校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沈卓逸.校园网贷规范发展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812.

[2]包艳龙.“校园网贷”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征信,2016,(08):7375.

[3]谢留枝.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6,(19):7374.

[4]林丽群.网贷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育探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4850.

上一篇: 大专护士毕业论文 下一篇: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