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13 09:22:40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篇(1)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岩土桩基检测技术在国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更多的则表现在正确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已得到推广和贯彻,表现在测试人员对于岩土桩基检测方法的合理运用和理性思维,以及各级行业主管对桩基检测市场的正确导向与管理。桩基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都不能完全反映出桩基的全部特性。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应用以往的检测经验,根据实地的地层结构和经验数据不断改进检测方法,逐渐减少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一、桩基工程质量检测内容

1、 桩的承载力检测

桩的承载力与加荷速率有很大关系,由于静荷载试验与任何动荷载试验相比,所施加的荷载速率最慢,最接近于实际工程的加荷速率,所以试验的结果最接近于实际桩的承载力,因而,国内外均将静荷载试验的结果作为桩承载力的标准。

2、桩的完整性检测

完整性检测是控制桩基础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目的是查明桩身的完整程度,查清缺陷类型和位置并作出评价,以便采取必要的处理和补救措施,消除质量隐患,保证桩基础的设计承载能力。低应变动测法就是通过对桩顶施加较低的激振能量,引起桩身及周围土体的微幅振动,同时用仪表量测和记录桩顶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利用波动理论或机械阻抗理论对记录结果加以分析,从而达到检验桩基施工质量、判断桩身完整性、预估基桩承载力等目的。对于正常的混凝土,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是有一定范围的,当传播路径遇到混凝土有缺陷时,如断裂、裂缝、夹泥和密实度等,声波要绕过缺陷或在传播速度较慢的介质中通过,

声波将发生衰减,造成传播时间延长,使声时增大,计算声速降低,波幅减小,波形畸变,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这些声学参数的变化,来分析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

二、岩土地基桩基检测中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对大量桩基检测工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有些检测单位的检测人员专业水平偏低,从而导致检测工作不到位,常常会留下一些质量隐患;其二,检测仪器和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桩基检测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如有些检测单位在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采用速度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测波形的质量。此外,有些检测仪器上没有准用标签,并且仪器周期检定的执行情况也不到位;其三,检测报告方面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如有些单位采用非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出具报告、检测报告无编号、符号格式不规范、报告结论的随意性较大等等;其四,规范之间的协调问题。目前,虽然我国桩基检测技术标准已基本完善,但是各标准和规范之间严重缺乏协调性和衔接性,并且适用范围也不明确,还存在重复、矛盾和遗漏等问题,这为实际工程应用标准和规范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其五,由于我国对检测市场缺乏规范,致使常常会出现片面压价的情况,有些检测单位在承接工程后,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检测过程中偷工减料,更有一些单位将自己的资质出卖给其他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单位从中获利,这都严重影响了检测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高桩基检测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 TB494文献标识码:A

委托检测:

接受委托方的委托协议书、技术委托协议书以及工程设计相关文件等。

检测前准备:

检测人员:一般二~三人,主检(副检)、记录。应熟悉工程设计要求和设备技术性能以及工程概况,并确定抽查检测的系统数量及检测内容。再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编制出合理、可靠、有效的检测方案。

检测参数:风速、风量(送、回风口和新风口的风速、风量),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和室内、机组噪声、空调冷冻水、冷却水及空调机组供、回水流量。

仪器设备:

确保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的量程、精度应满足各自的检测要求,且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检测出发前,对仪器应进行通电检查,看是否好用,并准备好备用电池。

检测应带仪器:多功能风速仪、声级计和测杆。

配合人员:

委托方应提前安排人员清洗所有过滤网。

进入检测现场前:

进入现场前,配合方相关人员(监理、通风工和电工等)应按时到位,并准备好所需工具(如:梯子、扳手等)。

在正式检测之前,检测人员应先该熟悉现场环境,看是否存在各种不安全的隐患,例如:洞、坑、沟、升降口等危险处。若没有防护设施,应建议有关部门加设防护设施或明显标识。

上梯子检测时,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横档间距以30㎝为宜。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单面梯子与地面夹角以60~70度为宜,禁止二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人字梯底脚要拉牢。切记地下一定要有人员监护。上、下梯子时,把仪器装入工具袋内。

现场检测:

现场检测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规定进行检测。

务必正确使用和保护好仪器设备,测头不要受到震动和撞击。严格按照检测工艺流程进行逐项检测,并认真、清晰、准确的记录好检测数据。数据应由检测人员读取,记录人员复诵后再记录,以防数据在传递中发生错误。

现场检测:

进入现场,首先检查受检工程是否按工程设计内容完成了全部施工,验证抽样检测时安装单位是否进行了系统调试。

核对工程采用的设备、规格、型号、数量及工程实体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如不相符,是否有设计变更文件,并做好记录。工程技术资料包括设计文件、安装单位的调试报告以及设备说明书是否齐全。

空调机组总送风量、新风量以及回风量检测:

检测时风速仪测头窗口(带红点侧)应朝向迎风面,窗口应与风速方向垂直。按风速仪 “风量”键,选择“”或“”,按“确认”键。选择圆型风管后,直接输入风管直径(㎝)后,再按“确认”键,显示屏上便显示所测点的风量值(m3/h)。若选择矩形风管,输入高(㎝),按 “确认”键,再输入宽(㎝),再按 “确认”键,显示屏上便显示所测点的风量值(m3/h)。截面测点数量一般不少于5点,测出各点风量,求出平均值,此平均值即为该截面的风量。

测点数量的确定:

矩形截面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将截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其面积不得大于0.05㎡(每个小截面的边长为200~220㎜),测点位于每个小截面的中心。

圆形截面测点的位置和数量:根据管径,将截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选四个测点,且四个测点必须在每个圆环互相垂直的直径上。所画圆环的数目,可按下表选用。

圆形风管直径(㎜) 200以下 200~400 400~700 700以上

圆环数(个) 3 4 5 5~6

检测人员进入空调机组内进行检测时,一定要远离风机的传动装置,穿着紧身工作服,女同志要戴工作帽。检测电机转数时,避免衣襟、袖口与传动设备接触;进入吊顶内进行检测时,应戴安全帽、手电筒,并首先观察吊顶内的不安全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若吊顶不能承重,应与有关人员联系,采取相应措施。进入马道或技术夹层时,要有照明,没有照明不能进入检测,并向委托方说明情况。

总风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时,再检测各个送、回风口的风速、风量。用风速仪直接在风口处或风管内去测出各测点的风速,测点不少于5个,求取断面的平均风速。然后根据下式计算出该风口风量:

L=3600K·F·V(m3/h)

K——考虑格栅的结构装饰形式的修正系数,一般取0.7~0.9;

F——风口面积(m2);

V——风口平均风速(m/s).

室内温度、相对湿度的检测:

空调系统运行工况稳定后,对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进行温湿度的检测。

根据设计图纸绘制房间平面图,对各房间进行统一编号;检查空调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运行时间不少于6h;根据系统形式和测点布置原则布置测点;待系统运行稳定后,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对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测量一次。注意检测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时,仪器测头不要受人为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干扰。当显示屏上电池符号闪动时,提示更换电池。温湿度测点可布置在送、回风口处或恒温工作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中心点或温控点)。测点应距离地面以上0.7m~1.8m,且应离开外墙表面和冷热源不小于0.5m,避免辐射影响。

空调房间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表规定:

室内环境噪声检测:

测量时,选择“A”声压级档位,根据环境噪声大小选择低、中、高档,声级计显示屏即显示测点噪声值。如果屏幕显示数字闪烁,过载灯量,则需要重新选择合适的档位。

背景噪声测量时,应关掉空调机组或风机盘管,再进行该点的噪声测量,该噪声值为背景噪声。实际噪声值应为所测值与背景噪声值相比较并进行修正后的值。噪声值的修正见下表:

空调冷冻水、冷却水及空调机组供、回水流量检测:

详见《浅析超声波流量测量技术测量空调水流量》一文。(发表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3月第8期总第074期)。

检测结束后,取出仪器里的电池,将仪器复位或放回仪器箱,并做好防震、防潮、防损坏工作,存于干燥通风处。

编制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是检测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数据应完整、清晰、客观、准确。

1、检测工作结束后,检测人员应对检测原始记录进行整理计算,然后再编制检测报告。

2、检测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工程概况;

b主要设计参数;

c抽查检测的系统及委托检测的内容;

d检测依据;

e检测结论(并附详细检测数据)。

检测报告由检测人员编制,校核人员审核,授权签字人员签发后,将检测报告、原始记录、技术委托协议书和流转卡一并移交给取单室,由取单室盖章后并负责报告的存档和发放。

以上检测内容和方法是参考相关标准规范以及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所总结整理,以便和业内人士交流,不妥之处,望得到业内人士和行家、专家的指导(可能会因使用仪器设备不同使得检测中的仪器操作方法有所差异,但不影响综合效能检测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篇(3)

变配电监控系统是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最有效手段,它不但可以减少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由原来的几天、几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甚至几十秒,采用该自动化系统后的配电系统,其可靠性可提高到99.99%)而且可以改进供电质量,改善公司企业形象,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若用人工值班,通过电话联系或人工巡视,工作量大,速度也很慢。采用变配电监控系统进行监测、管理,能迅速发现故障,使设备按最佳工况运行,实现遥控、遥测、遥信,达到节约能源,减轻运行电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供电系统安全、合理、经济运行。

本文结合我公司参与设计某学院变配电工程的具体案例,论述变配电监控系统构建的方案。该学院采用的变配电监控系统是高效、安全、经济、可扩展的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微机监控系统,采用目前国际流行的面向对象的分层、分布式智能一体化结构,应用计算机控制、网络通讯等多项先进技术,将供配电系统智能型二次设备的各项功能(保护、监测、控制、通信等诸多功能)重新组合优化设计所推出的一种开放性、网络化、单元化、组态化的新一代电力监控管理系统。系统能够在主控室实现对各个变配电站的遥信、遥控、遥测“三遥”功能,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具有电气参数实时监测、事故异常报警、事件记录和打印、统计报表的整理和打印、电能量成本管理和负荷监控等综合功能。配变配电智能化管理及监控系统(带UPS)采用分层分布以太网结构,分为站控层、通讯管理层、间隔层;保护和测控可分开配置,结构及功能要求单元化以提高系统可靠性;通讯管理层采用一台可支持双以太网、嵌入式CPU、带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通讯规约的智能通讯装置;

1.高压开关柜与微机综合保护装置

开闭所内两路10KV进线采用10KV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可设反时限过电流速断、接地故障、低电压保护,并且通过内部逻辑编程能够实现备用电源自投功能,保证电力永久供应。10KV母联和出线回路,可设反时限过电流速断、接地故障保护。变压器出线回路,设反时限过电流速断、接地故障保护,温度保护。微机综合保护装置能够为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全面、简单而可靠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完成对10KV开关设备的保护(速断、过流、接地、低频、低电压等)、测量(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功率因数、电能等等)及监视控制(开关分合闸状态、遥控分合等),符合我国电力运行人员及测试人员的操作习惯,出现故障跳闸后能迅速准确的作出判断,继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因故障而带来的损失。配备有多种不同功能的扩展模块,能充分满足用户的要求。通过与RS485网络的连接可以实现远程“四遥”功能。

监控系统工作电源采用在线式长延时UPS装置,可在交流供电电源消失时不影响监控系统运行,仍能够保证实时数据的采集和控制。

2.低压进线、母线联络和部分回路

该部分的监控功能通过智能型网络电力参数测量仪来实现。多功能测量仪表具备所有电力参数的测量,完全可以实现对开关的遥测、遥信和遥控。通过RS485 Modbus实现与RS485网络的连接。

(1)测量功能:系统能够实时和定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显示并上传电流、电压(相、线)、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功率因数、谐波分析、电能质量分析等电量参数。所有的电量参数均采用交流采样,保证测量的高精度和实时性。定时数据可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转存于硬盘,作为历史记录存档。能对模拟量进行合理性校验、上下限比较等。

(2)监视功能:动态刷新系统主接线图、实时显示各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开关故障状态等信息。

(3)继电保护功能:分散式数字微机综合保护测控模块具备控制(开关就地及遥控合闸、分闸等操作)、测量(电流的测量、记录和显示)、遥信信号采集和各种保护功能(具有完善的三段式保护、接地保护等),且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既可以单独完成电流测量,控制和保护任务,又可以与监控计算机及通信网络组成完善的电力监控系统。

(4)告警功能:当出现断路器分合闸变位、遥测越限、保护动作和其它报警信号时,系统能发出声光、语音提示,并在屏幕上显示报警内容。尤其当保护动作、开关跳闸等事故时,系统能连续发出报警声光、语音,报警声光、语音经操作员确认后方能手动复位,报警语音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报警信号发出不同的声音。

开关变位:自动推出事件报警窗和故障相大画面,画面中变位开关应有变色提示,并在报警框内有简体中文汉字提示的告警语句及当前变位状态,并指明变位开关名称、回路编号和性质(事故跳闸);

电流、电压越限:画面闪烁提示,并在报警提示窗里显示当前越限值;

对于开关变位、保护动作、保护告警等事件除在报警提示框显示相应内容外,还有声光、语音提示;所有告警事件可打印记录和写盘存盘,作为历史记录存档。能对模拟量进行合理性校验、上下限比较等。

3.低压出线回路

(1)每个输出回路提供一个常开和一个常闭接点和故障接点,并将之引到二次回路的端子排上,然后通过数据采集器对每个开关的开关状态进行实时采集,实现其遥信功能,并通过MODBUS协议与网络连接。

(2)监视功能:动态刷新系统主接线图、实时显示各断路器的分闸、合闸状态;信号采集器本身自带智能通讯接口,通过Modbus协议与监控网络连接。信号采集器性能稳定、可靠,适用于安全性及响应性高的环境,并且接线简单,易于安装,便于维护。

(3)告警功能:开关事故跳闸变位时,系统能发出声光、语音提示,并在屏幕上显示报警内容,并自动推出事件报警窗画面,画面中变位开关有变色提示,并在报警框内有简体中文汉字提示的告警语句及当前变位状态,并指明变位开关名称、回路编号和性质(事故跳闸)。报警声光、语音经操作员确认后方能手动复位,报警语音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报警信号发出不同的声音。所有告警事件可打印记录和写盘保存。

4.干式变压器(微机型温控仪,带通讯接口)

干式变压器温控、温显智能装置能就地/远程显示三相绕组的线芯温度及最高温度,能设定风机启停温度,能设定高温报警、超温跳闸等功能。

(1)测量功能:系统能够实时和定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显示并上传三相绕组的线芯温度及最高温度等参数。所有的参数均采用交流采样,保证测量的高精度和实时性。定时数据可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转存于硬盘,作为历史记录存档。

(2)遥信功能:风机告警、变压器超温告警、温控器故障。

(3)告警功能:当出现高温报警、超温跳闸等遥测越限报警信号时,系统能发出声光、语音提示,并在屏幕上显示报警内容。尤其当高温保护动作、开关跳闸等事故时,系统能连续发出报警声光、语音,报警声光、语音经操作员确认后方能手动复位,报警语音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报警信号发出不同的声音。所有告警事件可打印记录和写盘保存。

5.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带通讯接口)

(1)测量功能:系统能够实时和定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显示并上传电流、电压、相位、水温、功率因数、频率、转速、油油压、油油温、启动电池的电压、输出功率等参数。所有的参数均采用交流采样,保证测量的高精度和实时性。定时数据可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转存于硬盘,作为历史记录存档。

(2)遥信功能:工作状态(运行/停机),工作方式(自动/手动),输出开关状态,过压,欠压,过流,频率/转速高,水温高,皮带断裂(风冷),油油温高,油油压低,启动失败,过载,启动电池电压高/低,紧急停车,市电故障,充电器故障。

(3)告警功能:当出现水温过高、油压过低、超速、过载、频率过低等越限报警信号时,系统能发出声光、语音提示,并在屏幕上显示报警内容。尤其当保护动作、开关跳闸等事故时,系统能连续发出报警声光、语音,报警声光、语音经操作员确认后方能手动复位,报警语音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报警信号发出不同的声音。所有告警事件可打印记录和写盘保存。

自动化的设备投切可减少运行人员对设备的手动操作,以便及时对网络结构进行变化,适应运行的要求。不断增加模型的复杂性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有助于从数据中产生知识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唐瀚,史浩山.分布式电力监控系统中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实现[J].电讯技术,2004,(04).

[2]李锋博.电力监控系统在奥运场馆中的应用[J].低压电器,2008,(20).

[3]江坤,张智勇.OPC技术在楼宇自动化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6,(11).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篇(4)

现场勘察和调研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生产设施及生产线、环保设施及措施的踏勘,对周边敏感点分布等情况的调研。针对水泥粉磨站,生产设施及生产线的踏勘对象包括水泥粉磨制造工艺流程、厂区平面布局、主要工艺设备基本参数、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等,环保设施及措施的踏勘对象包括粉尘产出环节、治理设施及其主要环保设备基本参数、生态保护措施等。周边敏感点调查不应仅参照环评报告中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和图件,还应查看其它相关地理图件,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核实受纳水体、大气敏感点、噪声敏感点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将调查结果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其特征、方位、距离、影响因素等,作为敏感点达标分析、防护距离落实情况和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对于环评报告中未提到的新增敏感点,还要查清何时新增,属于环评报告遗漏,还是环评后新建。

2 工况监控

水泥制造工业要求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的80%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开展验收监测工作[1]。验收监测前,验收监测负责人应与建设项目业主商讨确定工况保证方案,同时指派专职人员在验收监测时对建设项目生产负荷、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专职人员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承担,掌握水泥粉磨站工艺流程、厂区平面布置、工艺和环保设备设计和运行指标等基本情况,在验收监测过程中重点关注中控室设备运行记录和各车间生产报表,确认水泥磨单位时间产量是否达到设计的80%以上、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否则应通知监测人员停止监测。在验收监测报告中,将收集的主要原辅材料用量、产品产量等工况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文字配合表格形式叙述监测期间实际生产负荷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3 监测时段选择

验收监测应选择在不利时段开展。大气监测应考虑风向对敏感点影响最大、气象因子适宜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时段。除有组织排放外,无组织排放和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当敏感点位于污染源下风向时,受污染影响最大。无组织排放监测适宜程度由气象因子(风向变化大小、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决定,分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类四类,一般在适宜或较适宜的气象条件下开展监测工作[2]。厂界噪声在昼间和夜间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放限值,其中夜间更加严格,因此应重点考核建设项目夜间噪声排放情况。在试生产期间,水泥粉磨站虽然仅在昼间进行生产,验收监测期间也应安排企业在夜间进行正常生产,以便对其夜间噪声排放情况进行考核。

4 监测点位布设和数据处理

4.1 有组织排放监测

为减少物料损耗和治理污染,水泥粉磨站在物料传送、熟料和成品库、包装车间等环节设有多个型号、功能相同的小型除尘装置。如果对每一个除尘装置进行监测,工作量将非常巨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0]38号),可按照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量50%的随机抽测方法选择部分小型除尘装置进行监测。

除计算排气筒污染物排放浓度、设施处理效率外,同时还应计算单位产品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才能进行全面的达标考核评价。有组织排放以任何连续1 小时的采样获得平均值,或在任何1 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 个以上样品计算平均值,与排放浓度限值进行比较。对于达不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表4高度要求的排气筒,其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按外推法计算后严格执行。单位产品排放量按监测时段污染物排放量除以设备产品产量计算,主要用于评估企业环境效益。排放总量按监测时段污染物排放平均浓度与废气年排放量的乘积进行计算,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给出的总量控制指标进行比较。

4.2 无组织排放监测

水泥制造工业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设置较特殊,参照点和监控点分别布设在厂界外20m的上、下风向处。参照点一般设1处,监控点最多可设4处。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尤其避开近处的其他排放源的影响。监控点也应避开其他排放源的影响,与排放源形成的夹角不超过风向变化的范围,同时兼顾下风向敏感点。当风速小于1m/s时,污染物随风迁移作用减弱,自然扩散作用相对增强,监控点布设要全面考虑无组织排放可能影响的范围。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值是指监控点中浓度最高点测值扣除参照点测值所得之差值,以此判断无组织排放是否超标。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4.3 厂界噪声监测

厂界噪声监测布点原则:(1)根据厂内主要噪声源距厂界位置布点;(2)根据厂界周围敏感点布点;(3)厂中厂不考核;(4)当面对海洋、大江、大河、大山(无居民、学校等敏感点时)原则上不布点;(5)厂界紧邻交通干线不布点[1]。水泥粉磨站西侧紧邻水面宽度约200m的大河,东侧为交通干线,因此在东、西厂界外未设监测点位,仅在有敏感点的北厂界外和靠近主要噪声源的南厂界外设置监测点位。厂界噪声测量结果在进行背景值修正后按昼间、夜间分别评价。对于企业有夜间频发和偶发噪声,还需监测其最大A声级进行评价。

4.4 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

为了对比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验收监测中的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一般应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致,同时根据环评批复要求、试运行阶段发现的问题和公众关心点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根据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规律,一般在厂界周边200m范围内布设敏感点噪声监测点位。水泥粉磨站北厂界外250m处有一所学校是公众关心点,即使超过200m范围,也可考虑设置噪声监测点位。敏感点和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尽量布设在同一声传播路线上,便于分析噪声衰减规律和评价噪声 治理措施有效性。

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与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规定的环境质量目标。敏感点常受包括建设项目在内的多种声源的影响,这就不仅要评价敏感点的现状值,还要评价建设项目对敏感点的贡献值,以便说清建设项目对敏感点的影响程度。对于敏感点噪声监测中出现现状值超标、贡献值达标的情况,可在建议中提出更严厉的噪声治理整改措施。

4 公众意见调查

公众意见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填写、访谈或座谈的方式,针对施工和试运行期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与效果、污染扰民情况征询当地居民意见和建议,环评期间参与调查人员比例应尽可能达到50% 以上[1]。调查对象包括个人和团体,个人指受影响的居民,团体指项目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宜采用访谈的方式,向其负责人详细了解项目对其影响程度以及相关建议。针对水泥粉磨站周边居民分布分散且文化程度偏低的特点,宜采用上门发放和填写问卷的方式。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访问人员还要将问卷调查内容转述成居民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居民完成问卷填写。验收问卷调查内容应与环评公众意见调查内容有所区别,除记录调查对象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住址、联系电话等内容外,应将调查问题集中在项目施工期和试运行期产生的环境问题、污染治理措施的效果以及建议等,不应还询问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等一般居民无法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上。

除对调查对象结构和调查内容分类统计外,最重要的是对每一条公众意见调查内容的分析。由于居民关心问题角度不同,可能导致调查结果不利于建设项目,因此应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以保证结论的客观公正。水泥粉磨站公众意见调查结果显示较多居民对其噪声治理效果持不满意态度,则应详细分析是对其哪个阶段不满意,如果是在验收监测期间,结合验收监测结果阐述现有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更加严格的噪声治理措施;如果是在试运行期间,则说明在试运行期噪声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针对性治理措施,以及最终是否实现达标排放。

5 环境管理检查

环境管理检查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非测试性依据,和监测数据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3]。除关注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环保设施建成和措施落实情况等外,水泥粉磨站应重点检查排污口规范化和防护距离落实情况。

排气筒规范化主要是排放高度及其采样口位置的要求。排气筒排放高度按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表4规定执行。采样口按照相关监测规范进行设置,避开对监测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必要时设置采样平台,确保监测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对于需要计算处理效率的环保设施,如不能在进口处开孔,应在报告中说明原因。对于未达排放高度、采样口位置不规范的排气筒,要求企业尽快整改。

结合敏感点调查的结果,核实防护距离内原有居民、学校等敏感点是否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要求进行拆迁或搬迁, 是否有新增敏感点。若出现原有敏感点没有拆迁或搬迁、新增敏感点的情况,应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

6 结语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因此在验收监测报告中应给出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竣工环保验收条件的明确结论,提出加强环保设施运行和管理、环境风险防范等建议,确保建设项目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验收监测单位应加强与建设项目业主、环保主管部门沟通,确保问题发现后能够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256-200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泥制造[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篇(5)

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绝对权威性

在各分项、单位工程开工前,现场监理人员应首先检查原材料质量保证书、项目部试验报告,尤其要注意是否具备了试验监理工程师签发的检测报告;现场监理人员没有见到项目部试验员到场和试验监理工程师签发的《混凝土浇筑申请清单》和《混凝土配料通知单》,不得同意混凝土拌和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只有见到了试验工程师签发的混凝土、钢筋、路基土石方密实度检测报告,才能进行《中间质量检验认可报告单》的签认;各现场监理人员、专业监理工程师未见驻地高监签发的《中间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单》,不得审签任何的工程计量单。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U443文献标识码: A

1、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

1.1、成孔质量检测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桩孔深度、孔径、垂直度、沉渣厚度等;成孔质量直接关系到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好坏,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和施工失误问题,桩孔容易引起偏斜、塌孔、缩径和沉渣过厚等缺陷。

1.2、桩的承载力的检测

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高应变动测法;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通常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动测法二种方法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是目前基桩检测中采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其检验结果已经成为了基桩承载力的判定标准。

1.3、桩的完整性检测

钻孔灌注桩完整性检测内容主要包括钻芯法、低应变动测法、声波透射法等,基桩的整体质量检测要严格按照检测步骤进行,目前在基桩检测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低应变动力试桩法,其所具备的快速性、实效性、简便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让基桩检测能够得以顺利完成,通过对基桩顶部施加激振能量,引发基桩周围土地的振动,从而便于检验基桩质量。

2、常用的基桩检测技术方法

2.1、基桩承载力检测

(1)静荷载试验法

国内外都将静荷载试验法检测出的结果最为确定基桩承载力的标准,主要是由于与其他动荷载试验法相比,它施加荷载的速率最慢,受力条件最接近于基桩的实际受力状况。静荷载试验法主要包括对基桩水平及竖向承载力的检测,由于工程试桩时不能进行破坏性试验,因此常常应用于其中,优点是检测结果误差小,相对误差保持在百分之十之内,准确度高。基桩承载力与加荷速率关系密切,加荷速率越慢,就越接近基桩桩施工时的承载力。

(2)高应变动测法

使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基桩承载力时,使用重锤瞬态冲击桩顶,使其产生从上而下的高能量应力波,从而导致桩身产生移动,激发桩周围土的阻力,又形成一定的拉伸波和压缩波,使桩周围产生塑性变形,在距离桩顶两倍桩径的桩头处测量力和速度的过程曲线,根据应力波理论得出桩土体系相关参数,分析研究桩身的质量,探讨接近极限阶段时桩土体系的工作性能,从而确定基桩承载力。

2.2、桩身完整性检测

(1)低应变动测法

低应变动测法又叫低应变反射波法,理论依据原理是一维杆件波动理论。其具体检测方法是:使用小锤敲打桩顶,引起震动产生变形,使周围土体产生轻微的颤动,利用粘连在桩顶的检波器接收到的应力波信号,检测并记录桩顶振动速度或加速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桩土体系的功能,从而确定基桩的质量,找出桩身的缺陷,判断基桩完整性。

(2)声波透射法

利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的基本原理是:超声波在正常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是有一定范围的,同时也可以收集到其他声学参数,例如传播频率、振幅等。从传播速度方面来看,如果混凝土有气孔、裂缝、密实度、断裂、夹泥等缺陷,传播路径在这些缺陷的影响下会由于要绕过缺陷或经过速度较慢的介质而减慢传播速度,从而减弱声波,传播时间也会加长,可以根据超声波传播波形来判断其是否有这些缺陷,并且掌握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如有缺陷则证明桩身不完整。

(3)钻芯法

利用钻芯法进行基桩完整度检测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专用混凝土钻芯机从需要检测的构件上直接钻取混凝土芯样作为研究对象,对芯样加压,根据芯样加压后的抗压情况预估混凝土整体的抗压情况和缺陷情况。对芯样进行加压时,一般使用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和普通的液压钻机进行抽取,在转速较高的情况下以中等泵量和压力钻进。钻孔时要匀速钻进,保证钻孔的位置和质量。加压前,要对芯样进行一定的处理,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并标号。钻芯法有准确、可靠、直观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以检测基桩完整度。

3、钻孔灌注桩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现场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1成孔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根据现有市场条件,和一些客观原因,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检测未得到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的重视,多数地方和部门还未开展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检测工作。

解决方法:钻孔灌注桩检测技术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两大部分;按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程序,桩的成孔检测应比成桩后检测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大力宣传成孔质量检测重要性,宣贯相关基桩技术规范的施工检验要求。通过建设质量主管部门的监督,尽快推广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

(2)在成孔质量检测时,经常发生只测成孔孔径一项的片面行为;未进行成孔深度、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及泥浆比重的检测。

解决方法:积极宣贯基桩技术规范中对成孔质量检测的检验要求,由建设质量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测单位和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中的检测要求,全面完整地开展成孔质量检测工作。

3.1.2单桩静载试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对试验现场的地质条件不做充分了解;如:因地基土承载力不足,试验时引起反力装置倾斜、重心偏置,造成桩头压碎;或引起反力装置沉降过大,造成加载量超标,无法正常试验。

解决方法:试验前及时收集勘察资料,了解分析试验场地地基土的承载力,承载力不足时,应加固地基土或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确定压重平台搭设方法,保证试验正常进行。

(2)试验装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如:试桩中心、压重平台支墩边(锚桩中心)与基准桩中心距离偏小不符合要求,造成量测的沉降量过大,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度。

解决方法:试验前先制定试验装置的设置方案,试验装置设置时,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和设置方案要求执行,试验时要求相关质监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度。

(3)试验场地周边环境及气象条件影响;如:试验时周边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施工振动影响,刮风下雨的风振积水影响等。

解决方法:试验前必须先充分熟悉场地周边环境,及时了解天气预报,与施工单位配合协调好工作时间,避免试验时受到周边环境及气象条件影响。

3.1.3高应变动测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现场试验时,加速度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安装不规范;如:安装位置不正确,传感器与桩身耦合不佳。

解决方法:首先做好试验前桩头开挖、加固准备,安装时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和检测方案要求进行安装,试验时要求相关质监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2)采用自由落锤锤击时,常发生锤击偏心问题。

解决方法:要求对高应变检测专用锤击设备加装导向装置,从而避免发生锤击偏心问题。

(3)现场试验时,对实测桩的贯入度重视不够,未采用精密水准仪等仪器测定。

解决方法:加强检测人员再教育的学习培训,使检测人员认识到实测桩的贯入度的重视性;并要求严格执行规范要求,高应变检测时,必须采用精密水准仪等仪器实测桩的贯入度。

3.1.4低应变动测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基桩检测时,有检测点数量不足的问题,因钻孔灌注桩相对桩径较大,仅布置2个检测点进行测试是不足的;

解决方法:低应变动测法检测钻孔灌注桩时,必须布置3个以上检测点进行检测。

(2)测量传感器的安装和激振操作不规范;如: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或激振点靠近钢筋笼主筋;激振操作时,不注意锤重、锤头材质、锤击力及未采用软硬适宜的锤垫等。

解决方法:测量传感器的安装和激振操作时,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或激振点应避开钢筋笼主筋,激振操作时,应选择适宜的锤头材质、锤垫,并要使用合适的锤重、锤击力进行检测。

3.2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检测人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检测人员检测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解决方法: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中的检测要求,做好检测前期准备工作,未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不得开展现场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对相关检测规范及设计要求理解不充分;

解决方法:加强检测人员专业技术的学习培训,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让检测人员重视相关检测规范及设计要求。

(3)检测人员的再教育及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不及时。

解决方法:积极组织开展检测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培训考核,及时查询取得新技术、新规范,组织培训学习,让检测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规范,为开展检测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3.2.2检测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检测仪器设备存在未及时检定或校准的问题;

解决方法:首先要让检测人员充分认识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的重要性,在则及时进行检测仪器设备的送检工作;对未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禁止使用。

(2)检测仪器设备维修或升级更新后,未进行确认、存在检定或校准的问题。

解决方法:对维修或升级更新后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检定或校准、确认工作。

3.2.3检测资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检测采取的原始数据离散性大的问题;

解决方法:首先要查明产生的原因,再进行纠正偏差的工作,经分析、计算、统计去异求真,取得真实有效的原始数据;否则应重新检测。

(2)检测原始记录有涂改,检测人员签名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方法:组织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学习,认识检测原始记录的重要性、溯源性,必须做到检测原始记录只能划改不能涂改,检测人员签名要规范。

(3)检测报告缺失相关信息内容,以及部分检测结论不明确的问题。

解决方法:必须严格按规范中出具检测报告的内容要求,出具信息内容完整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检测结论,应按规范或设计要求有明确的检测结论。

总之,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加,给地基的处理也带来了更高的强度要求;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设施的使用。基桩作为建筑物的基础,隐蔽在建筑物底部,基桩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因此进行严格的基桩质量检测显得至关重要、必不可少,选择基桩类型时,应遵循“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保证基桩的稳固,这也是基桩检测的一大依据。

参考文献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2014-04-16.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篇(7)

Abstract: The flood detention basin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of flood rescue and scheduled; it is a direct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of Tianj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logical solves technical problems flood detention basin flow forecasting, and to carry out flood detention basin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work.Key words: flood control; flood detention basin; flow tests;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3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0 引言

采取防御与疏导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利用蓄滞洪区适时蓄水,进行调峰以抵御洪水,保障主要城市、道路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重要的防洪、抗洪方法。

目前天津市共有青甸洼、大黄铺洼、黄庄洼、盛庄洼、三角淀、淀北分洪区、西七里海、东淀、贾口洼、文安洼、团泊洼、永定河泛区、大港行洪道等十三个蓄滞洪区,分布于天津市8个区县,面积达2964km2,可在防汛抗洪中蓄滞洪水。

蓄滞洪区水文信息是防洪抢险、调度的依据,是各级政府决策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天津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存和建设发展。但由于北方多年的干旱和洪水的不确定性,原有蓄滞洪区测报的一些水文站如八堡、邵庄子等水文站先后撤站,改为过水巡测或临时设站监测,由于蓄滞洪区无水文基础测报设施,一旦需要完成蓄滞洪水文测报任务,只能按突发水事件监测要求开展水文应急测报,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尤其是蓄滞洪区的破堤分洪流量测验,过去一般利用口门的水头和宽度估算出流量,误差很大。本文分析探讨如何应用近年来发展的水文新技术,解决以往测报中的技术难题,开展蓄滞洪区的水文监测工作。

1 蓄滞洪区的水文监测的内容及难点问题

蓄滞洪区防洪、调度主要的依据是水文信息中的水位和流量,其它还含有关工程信息和过流断面资料。

多年来的水文工作中,在天津市的蓄滞洪区及相关河道上修建了部分水位观测设施,一些重要蓄滞洪区内(如永定河泛区、青甸洼等)建设了水位自动测报设施,有效地提高了水位信息的测报能力。在一些需要开展水位测报而尚无水位观测设施的蓄滞洪区,测报时可设临时水尺,引测高程,人工观读水位,用临时通讯设施报告汛情,满足水文测报要求,其监测难度较小。

流量是蓄滞洪区防洪、调度的的重要信息。天津市所处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区,水利工程的大量运用改变了自然行水体系,使河道水位、流量、流速、传播时间等水文要素完全受人为影响,受洪水顶托和工程运用影响水位和流量不能形成单值化关系,无法提供准确的预报成果。信息需求上对流量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更高。但由于蓄滞洪区水文测报属应急测报,需要现场的过水断面资料才能应用浮标、常规流速仪等施测流量。高洪期水深流急,用测深杆或测深锤测深有相当难度,破堤分洪更难取得过水断面资料,难以取得及时、准确的流量资料。传统方法施测流量是蓄滞洪区的水文监测中的难点问题,也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2 蓄滞洪区的常规流量测验方法

天津市蓄滞洪区现状水文监测主要有破堤分洪测验、利用水工建筑物(节制闸、分洪闸孔和桥测等)进行分洪有关水文参数的测验。常规流量测验有流速仪法、浮标法和应用水力学公式推求流量等方法。

(1)流速仪法

用流速仪实测节制闸、分洪闸孔和桥测等断面上各部分的流速,并与相应部分过水断面面积的乘积来推求流量的方法。高洪时耗时费力且往往受断面因素影响,不能使用。

(2)浮标法

通过测定水中天然或人工漂浮物随水流运动的速度,结合过流断面资料及浮标系数来推求流量的方法。误差较大,如无断面资料不能使用。

(3)水力学公式法

通过测定口门过流断面的各项水力因素,用水力学公式来推求流量的方法。破堤分洪时利用溃坝公式(Q=0.928BH1.5)对流量进行推求。闸孔过流时,利用水工建筑物分洪时不同的闸门形式和相关水力因素,采用水力学经验公式推流。该方法为推算方法,误差大。

3新有蓄滞洪区流量测验技术

近年来,走航式声波多普勒流量仪(ADCP)、电波流速仪、手持式流速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站仪以及测深仪、电子水准仪等先进的测验设备在水文监测中逐步推广应用,提高了水文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水文测报信息的时效和准确性,也给蓄滞洪区现状水文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解决了以往监测速度慢、测验误差大等技术难题。较适用的方法有以下2种:

(1)声学多普勒测流仪(简称ADCP)

声学多普勒测流仪(简称ADCP)是一种安设于渡河载体(如小船)上的游动式测流设备。因为它一次能同时测出河床的断面形状、水深、流速和流量,该测验方法也称为ADCP超声波走航法。目前ADCP分为船载ADCP拖动走航和遥控船载ADCP。该方法在桥测时尤其便捷。

(2)回声测深仪+电波流速仪

利用回声测深仪施测过水断面(如已掌握过水断面资料可观读水位直接应用,不需要使用该仪器进行断面测量),利用电波流速仪进行水面流速测量,计算过流断面流量。

4新技术在蓄滞洪区流量测验优势

常规流量测验方法受现场条件影响,难以进行水深和水面宽度测量,难以取得可靠的水下断面成果,降低了测验精度,有时受条件影响无法进行流量测验。新技术在蓄滞洪区流量中比常规流量测验方法有多种优势。

(1)声学多普勒测流仪(简称ADCP)

传统流速仪是测量点流速,而ADCP测量时随着测量船运动过程来进行测量。与传统的流速仪测量相比,ADCP并不像传统流速仪那样要求测流断面垂直于河岸,测船航行的轨迹可以是斜线或者是曲线。具有测验时间短、测速的范围大等特点,提高了测验的精度。特别是遥控船载ADCP,不需要配备渡河设施,人员可安全地在岸上完成流量测报。

(2)回声测深仪+电波流速仪

如果已掌握过水断面资料(借用河道测量成果),可直接利用电波流速仪进行水面流速测量,计算过流断面流量。否则需用船载(或遥控船载)测深仪测量断面,结合电波流速仪流速测量,计算过流断面流量。电波流速仪主要用于使用流速仪困难或测船无法到达的河段,远距离无接触测量水面流速,且不受水质、漂浮物影响,适用性较强,一般用于应急监测。

4 结语

具有地方特点的蓄滞洪区流量测报,一直是天津市水文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利用走航法ADCP、电波流速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在高洪时人员不下水的情况下,即可快速自动测得流速分布和断面面积,得到即时流量数据,为各级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满足防汛决策的需要,又能避开危险,保证监测人员的生命安全,是蓄滞洪区较好的流量测验方法。笔者希望有关技术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水文测报新技术的应用,更好的完成蓄滞洪区水文监测工作。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篇(8)

结合工程实践的具体工作,本人搜集和整理和来自图书著作、杂志期刊和网络的关于岩土波速测量的大量文献数据,对比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在岩土波速测量的研究方向上,存在以下的相关研究,值得我们关注和引起注意。按照研究的出现时间先后,报告如下:

1、方向一:温度对岩石的弹性波速和声发射的影响

该文[1]在实验室中研究了温度变化引起大理岩和辉长岩的波速变化和声发射活动.研究揭示了岩石热开裂的波速效应,并发现热开裂波速效应具有记忆性.实验同时表明岩石热开裂的波速效应,与过去被其他作者发现的热开裂声发射效应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结果有助于阐明岩石热开裂的实质。

2、方向二:岩石弹性模量与弹性波速的关系

该文[2]根据应力波传播速度,用Hooke介质模型推算岩石的弹性模量,所得数值远大于静态模量。用双组分Hooke介质混合物模型说明了产生这种差异的机理,给出了包含细结构尺度、相界面尺度、相界面状态等在内的波长、弹性模量与弹性波速的关系式。

3、方向三:有效应力对岩石弹性波速的影响

该文[3]在围压和孔隙压力作用下,对饱和癸烷砂岩弹性波速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有效应力对岩石波速影响的基本规律,确定了描述波速随有效应力变化数学模型的基本形式,利用Han和Freund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有效应力对波速影响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干燥和饱和水砂岩的波速模型.对波速随有效应力增大的机理、回归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岩石波速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回归模型在孔隙度、孔隙压力、地应力和微裂隙反演中的应用.

4、方向四:高压下岩石弹性波速度几种测量方法的比较实验

该文认为[4]在实验室中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是获取地球内部岩石多种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的重要途径,其实验结果与地震波观测资料的分析对比,对于探讨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研制和发展高温高压下岩石弹性波速的测量方法受到地学领域各高压实验室的重视。高温高压下岩石弹性波速的测量方法很多,根据所使用的传压介质可将其分为两大类:液体作为传压介质的测量方法和固体作为传压介质的测量方法。液体传压介质的测量方法所获得的压力品质高,能保证在严格的静水压力下进行样品的波速测量,但由于所实现的压力和温度较低,样品组装也比较复杂,因此未能被大多数实验室采用,为了提高实验的温度和压力,近年来固体传压介质的测量方法发展很快,使用这些方法也获得了大量高温高压下岩石弹性波速的实验数据。

5、方向五:岩土体弹性波速测试及岩土体波速与物理参数的相关性

工程岩土体是自然地质作用的产物,物质组构千变万化,其物理状态的复杂性远非任何一种人工材料所能比拟。岩土体的静力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都与岩土体的物质组构和物理状态密切相关。岩土体是物质存在,岩土体的静力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是这种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表现。所以,岩土体静力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之间必然存在联系,这种联系的基础就是岩土体的物质组构和物理状态。 弹性波测试在工程上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我们对于弹性波动在复杂介质中传播规律的了解还很不充分。因此研究岩土体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弹性参数与岩土体物理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5]结合安太堡煤矿边坡工程和古月桥文物保护工程,对安太堡样品进行了超声波速测试,对古月桥展开了原位岩体测试和岩石样品室内超声波速测试;此外,还对其他工程采集的不同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了超声波速测试。利用岩石样品测试数据,研究了弹性波速与介质物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对岩土样品的综合分析表明,样品弹性波速和介质密度的测试值在波速—密度参数空间中呈现为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具体表现为三种相对性:整体有序与局部混沌的相对性、分布域空间位置和结构的确定与域内参数随机分布的相对性、在某一分布域内整体样本无序与各类子样本有序的相对性。另外,岩土样品弹性波速与介质密度的分布从样品分布域的空间结构到分布域内各类子样品的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自相似性。把握这几种相对性和自相似性对于岩土介质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十分有意义。

6、方向六:岩石三阶弹性模量的高精度测定

该文[6]基于岩石的声弹理论,通过脉冲回波方法测量双轴加载条件下沿薄板岩样厚度方向传播的超声纵、横波波速变化,来测定岩石的三阶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将横波和纵波传感器放置于岩样中心部位的相对表面上,测量同一地点的纵、横波波速,不仅减弱了双向加载端部效应,而且克服了岩石的非均质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此外,通过脉冲回波方法测量多次回波信号的时间差,来克服耦合剂和测量电路对走时差的影响。该方法可以实现岩石三阶弹性模量的高精度测定,从而为地应力测量声弹法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纪汉,刘晓红,郝晋昇。温度对岩石的弹性波速和声发射的影响[J],地震学报,1986(3):293-300

[2]张培源,张晓敏,汪天庚。岩石弹性模量与弹性波速的关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3]葛洪魁,陈颙,韩德华。有效应力对岩石弹性波速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z1期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篇(9)

2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典型问题

我国第1条开展环评工作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北京地铁复八线(1988年)。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数量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同时也给环境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规模庞大、复杂、综合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振动、噪声、电磁、地下水、景观等环境影响接踵而至,环境影响评价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报告书良莠不齐,质量有待提高

2.1.1对于项目建设内容与规划环评不符的部分,不进行环境影响比选,只做定性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但到具体项目环评时,大多都会出现如线位偏摆、车站(和停车场、变电站)等位置移动、敷设方式变化(高架改地下、地下改高架)等与规划不相符的情况。目前,大多数项目环评均以提供地方规划部门同意变化的意见为依据,而不是从线位变化产生的环境影响角度确定选线选址的可行性。

2.1.2对主要环境影响问题不进行环境方案比选,而是服从建设单位的要求对于以高架形式穿越城市人口密集区的项目,声环境现状已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且治理难度大,而许多城市在轨道交通项目评价中,认为只要控制了工程自身产生的环境影响即可,不考虑环境功能现状的情况很普遍,报告书不针对主要的环境问题进行线路选线或敷设方式的比选。

2.1.3减振降噪环保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

1)减振措施存在的问题。每一种轨道减振措施在不同频率范围和不同测试位置,会有不同的减振效果。无论何种轨道减振措施,均为高频减振效果优于低频减振效果。在各种轨道减振措施中,厂家标称的减振效果,因未注明适用的评价量、频率范围、计权网络、测量方法、测点位置等与减振效果直接相关的条件,导致引用时存在诸多问题。一般情况下,厂家标称的减振效果均优于实际应用效果。另外,同一种减振措施也有很多设计因素对减振效果有重要影响,报告书中未提出相关要求,只是泛泛地提出减振措施的名称。

2)降噪措施存在的问题。目前,报告书对采取降噪措施只按高度给出降噪效果,未分析采用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对降噪效果的影响程度,可能会出现实际效果与环评要求不符的问题。

2.1.4公众参与内容针对性不够目前,在评价单位公示的报告书简本中,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影响敏感目标没有明确显示,很多调查是在网上公示报告书简本的同时或更早时间开展,在公众未充分了解工程产生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公众参与的可信度不高。在公众参与样本分析中,对直接利益相关、间接利益相关和非利益关系的数量和比例不进行统计分析,无法判断代表性。对于可能存在振动敏感设备的大学、科研机构、计量机构、电子和光学设备生产商、医院等单位,应在规划环评中调查其单位意见。

2.2环评导则不够细化,相关技术支撑尚待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导则》)于2009年4月1日实施,它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环评的主要技术依据,对规范环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4年多的运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2.2.1噪声和振动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1)噪声和振动源强。噪声及振动源强是声、振动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导则》未给出典型线路、车型的噪声和振动源强参考值。目前,对噪声和振动源强的选择随意性较大,评价单位不重视类比监测,大多数报告书采用的源强未给出充分、合理的依据。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发现噪声和振动源强的取值,部分项目偏于保守,部分项目认为随着车辆和轨道结构的不断更新,源强取值偏小,同类项目源强的取值差甚至高达8dB,直接影响了噪声和振动的预测结果及措施应用的合理性。

2)环境振动距离衰减问题。环境振动的衰减与距离、地质条件、频率等有关,《导则》仅给出了一个对数关系的回归公式。一方面公式的表达形式与环境振动衰减的经典理论有一定差别(如环境振动近场和远场的衰减差异、振源频率特性的影响等);另一方面《导则》未给出典型地质条件的回归常数参考值,这可以采取类比监测确定,但是由于评价单位的不重视和专业水平、仪器设备所限,大多数单位的惯用做法是基于早年的少量资料偏于保守取值。

3)振动评价中建筑物振动衰减量的问题。《导则》的建筑物振动衰减量范围过大,造成实际使用的随意性较大;建筑物的分类不够细致,且与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建筑物分类不一致。在对《导则》的修订过程中,建议参考该标准的建筑物分类并考虑不同建筑物(结构和基础)的振动衰减特性,提出更细致的建筑物振动修正值。

4)声屏障、振动防治措施效果问题。《导则》给出的是无限长声源和声屏障的插入损失预测公式,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另外,《导则》未结合风亭特点给出消声器降噪效果的计算公式,虽然给出了部分减振措施的减振效果,但是其评价量为未计权振动加速度级,与环境振动的评价不一致,因此给许多管理人员和评价人员造成很多误解,实际人们所关心的地面环境振动的减振量低于《导则》的减振效果。

5)古建筑振动的评价问题。应充分理解《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的内涵,其适用对象只是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与外国相关标准相比,极其严格,不应扩大其适用范围。对于优秀历史建筑、风貌建筑、近代建筑等非文物古建筑应按照新近颁布的GB50868—2013《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评价。

6)与地方相关技术规范衔接的问题。2012年4月1日,北京市开始实施地方标准《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其预测结果和控制措施原则与《导则》存在较大差异,在评估中存在尺度不一致的现象。建议《导则》在修订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

2.2.2二次结构噪声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噪声和振动问题,二次结构噪声在环评领域是一个新的分支。《导则》虽然于2009年就给出了二次结构噪声的预测模式,但是由于其不计权分频特性以及评价单位的不重视、专业水平和仪器设备所限,到目前为止,二次噪声的预测和测量一直是流于形式,未科学地按照《导则》规定的方法评价。相关的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在测量方法上描述不够清晰,并存在一定缺陷。

2.2.3地下水问题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特点和新颁布的《地下水导则》要求,弱化工程建设对区域水量和地面沉降的评价,分析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施工环节,强化施工期的防治措施、环境监理等评价内容。

3对策措施及建议

3.1加强对评价单位的培训和日常考核目前,评估的报告书行业特征很明显,相关行业的评价单位,其技术方法较好,预测水平相对较高,但对环保对策及措施的考虑上比较薄弱,环保系统的评价单位情况则相反。环评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造成这种行业色彩浓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环评人员大多数是通用型(专业性水平不高)人才,对其进行的专业性培训欠缺。另外,环评机构资质考核应与报告书质量挂钩,建立环评单位日常工作考核制度。应建立联动机制,将评估时对报告书的打分情况反映到评价单位的考核记录中。

3.2尽快立项修订《导则》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更新相关标准规范,评价因子根据更新的标准规范对应调整,声环境、振动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监测方法、预测评价等内容与附录的预测模式对应调整,尽快开展噪声和振动源强数据库、地面振动距离衰减回归常数数据库建设,对振动预测模式中的参数做进一步的明确或调整,规范古建筑振动评价对象和预测内容要求,优化二次结构噪声的预测模式和方法等。

3.3尽快开展验收数据库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国建成并开通了5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但目前验收的只有10多条,且大多数验收监测单位由于不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要求,监测数据错误很多,更谈不上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使得本行业的各个环境影响情况还是仅停留在理论预测数据阶段。应尽快开展验收数据库建设,与环评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或开展其他形式的专项研究工作以验证环评预测数据的可靠性。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篇(10)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水准测量。我们第一次做的是从学校到平顶山的水准路线,这个主要是为了给以后的做导线测量做一个奠基的作用。在完成这第一次的任务中我们就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出学校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过往的车辆和人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那种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完成精细的工程测量。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超线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第三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只到合格为止。最后在我们上山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只要是上山的时候高程在短距离就相差的很大,有时在前视读数直接在3以下了,或者是后视读数在27以上了,这样我们在上山的时候就打z字型上山,同时在上去的同时选点,测量都要格外注意。只到在2天后我们符合到山上的那个点上时,才结束了这次的符合水准路线。

2. 角度测量。在角度测量对于我们专业科的学生来说要求非常高,用的是j-2的仪器。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个间歇点上,检验如果超限则立即返工重测。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但竖轴倾斜误差不能采用此法消除。竖直角观测时采用此法可消除指标差的影响。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主要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所以有时候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严谨作风在干活中的重要性,经过角度测量后我们更好的团结到一块。

3. 做导线的最后一步是测距。在完成了角度测量之后,邓老师和高老师又让我们见识了一种新仪器:全站仪。教了一些关于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对于全站仪的快速对中整平,在仪器上的一些测距等一些操作,对于这种仪器我们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2位导师兢兢业业的带领下,我们迅速熟悉了全站仪的 基本操作。

·电工实习报告 ·工厂实习报告 ·广告实习报告 ·电视台实习报告

上一篇: 校园贷论文 下一篇: 乡镇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