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作品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7 03:55:34

幼儿绘画作品

幼儿绘画作品篇(1)

一、解读孩子的情感

曾有过报道,在发生过地震或其他灾难性气候的地方,请当地经历过事件的孩子绘画的话,往往可以从他们的画中看到恐惧及不安的情绪,如分裂的房屋、墙壁,倾斜不稳定的线条画面,黑暗、强烈的颜色等。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曾概括地指出:“绘画是语言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器。要知儿童的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的绘画。”绘画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也是幼儿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幼儿会拿笔就会绘画,他们用点、线、形、色彩,勾勒出各种事物,愉悦了身心,更是宣泄了情感。绘画是幼儿情感生活的一个潜在的载体,毫无疑问,它是我们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次美术活动“蜘蛛网的畅想”中,乐乐画了一张大大的蜘蛛网,网中央一只可爱的蜘蛛正静静地守候着,网上不时有小虫、树叶、灰尘粘上去,整幅画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我看了不禁暗自点头。可当我再次回到乐乐身边时,吓了一大跳,刚才那生动的画面不见了,被黑色的杂乱的线条布满,简直不堪入目。此时,他正兴致勃勃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述着:“来了一阵大风,把蜘蛛网吹乱了,还把蜘蛛也裹了起来,我要派螳螂来帮忙,用它的大刀把蜘蛛丝切开,然后再让许多蜘蛛来帮忙织一张又大又坚实的网,这样大风就吹不破了。”一张让你看了审美情趣大受打击的图画,却蕴藏着孩子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永远是最美丽、最可亲的人,可当你看到孩子们画的妈妈时,一定会瞠目结舌。有的妈妈头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蝴蝶结,却没有头发;有的画把妈妈的嘴巴画得又大又宽;还有的把妈妈的腿画得像是竹杆那么细;还有的妈妈卷卷的头发比身体都大都长……为什么呢?我反复思考无果,于是就找孩子了解,原来画蝴蝶结妈妈的孩子说:“每次妈妈抱我,我都能看到头上的蝴蝶结,所以画了一个大蝴蝶结,妈妈戴着蝴蝶结真漂亮。”大嘴巴妈妈的孩子说:“这是妈妈张着嘴巴在唱歌,妈妈会唱很多好听的歌。”卷发妈妈的孩子说:“我喜欢妈妈的卷头发,长长的,卷卷的最漂亮了。”竹杆妈妈的孩子说:“我妈妈太胖了,要吃减肥药,瘦一点妈妈就更美了。”尽管从技能上看,这些画水平并不高,但却是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对妈妈的爱,也许他们的画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可笑,但却是孩子们的真挚情感和美好的愿望,我们只有耐心品读才能走入他们的情感空间。

二、解读孩子的智能

绘画是眼、手、脑紧密配合的活动。在绘画活动中,要将感知到的具体形象,通过眼睛认真观察,经过分析、比较找出主要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出来,做到视有所感、脑有所思、手有所致。从认知角度看,幼儿美术是其整体智慧发展的一部分。智慧不光光是指知识的多少,重要的应是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绘画与智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要完成一件绘画作品,并不是光靠某一种智能就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多种智能,所以说绘画是智能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透过孩子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读出幼儿智能的发展水平。

从一幅“热闹的马路”上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线条较为流畅,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反映出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发展较好。画面布局合理,马路上有车子在行驶,路边还画了路牌,上面写着xx路,说明孩子的语言文字智能已发展。马路两边还有房子和树木,房子树木排列有规律,说明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已建构。画面主题明确,表现的是马路的情景,反映了作画者的生活经验,而图中车辆造型、各类车灯、车轮、车窗等细节的表现,则体现了作画者细微的观察力。

三、解读孩子的个性

绘画对幼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绘画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爱好。

1.线条的个性特征。

美术作品中的线,有其丰富的情感语言,不但有流畅飘逸,也有顿挫、方圆、刚柔、曲直、粗犷等特征。在幼儿绘画作品中,由于受天性、教育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作画的线条语言也会体现不一样的个性特征。依照线条所画的强度,可以将幼儿的情绪与个性现象做分类。缺乏安全感、胆小而自我压抑的幼儿,几乎是画不出清晰的线条。相反地,能够画出强而有力的线条或在画纸上刻出痕迹者,则具有攻击性。均衡发展的幼儿绘画,出现清晰且干净整齐的线条。

2.色彩的个性特征。

色彩可以显示心理健康状态,因为幼儿会把情绪和情感表现于绘画中。幼儿绘画的色彩是个性、情绪与情感的代号,幼儿绘画的形象是思想的密码。幼儿使用色彩时蕴含了情感,更可以从幼儿的用色观察幼儿当时的心理状态、个性和情绪表达。

从绘画作品画面的色彩种类、色彩明暗度、曲线和直线的构成,也可以了解幼儿个性,如个性开朗、生活经验丰富、社会适应良好的孩子所用的色彩丰富,且倾向于明朗的色调﹙黄色、粉红色、红色、黄绿色、橘色﹚。个性内向、与人相处困难的孩子则倾向于暗调色彩之使用﹙黑色、白色、暗绿、灰色、蓝色、紫色﹚,使用在画面上的颜色也较少。

幼儿绘画作品篇(2)

一幅作品的构图,大多以线条为之。从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线条,可以了解@个幼儿是否大胆、细心、胆怯,或优柔寡断,同时也可以了解他观察或想象事物的敏锐度。因为一切线条皆有其独特的感觉,以及其代表的语言或特殊意义,从这些线条的组合所产生的动感、韵律,都可以看到幼儿情感的流露。在幼儿的画纸上,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如幼儿欣赏的奥托・奇科特的作品就是一些凌乱复杂、毫无规律的线条,你无法分辨画家究竟想描绘什么,表达什么,只是感到那种随意和无法复制。在幼儿的线条画作品中,你会发现,创造性有所成长的幼儿会毫不犹豫地画出自己的想法,线条大胆、圆润、狂放,智慧有所成长的幼儿,倾向于用细节表达积极的知识,线条细腻、温婉、清晰。

二、色彩中感悟幼儿的情感

色彩同线条一样可以表达感情,同时也可以表现幼儿个性,让欣赏者通过“移情作用”探索幼儿的内心世界,一般而言图式期以前的幼儿较主观,如同图式期一样,带有原本存于幼儿之观点,过了图式期之后,幼儿在色彩的表现又比较容易发展出主客观色彩昏庸的形式。我们往往从一幅作品的主色系来了解幼儿的心理或生长环境过程等。色彩的运用表达了幼儿当时的情绪,我们能从幼儿图画的色彩中读出其兴奋、压抑或愤怒。如有一个幼儿在作画时用了大量的黑色,画面感很沉重,后来知道这个幼儿是想描述在夜晚梦见恐怖的场面,他想用黑色来把它掩盖掉。

三、构图中解读幼儿的思考

年龄越小的幼儿造型越夸张、有趣、富含创意,反之越大的幼儿在造型上越趋谨慎,但逐渐丧失创意;而从所表现出来的图象来看,年龄越大图像越趋丰富,这当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如巴塞利兹的作品就以扭曲的造型、夸张的色彩来表达他笔下的人物,他的构图最大的特点就是“倒置的人物”,幼儿被这种充满戏谑、幼稚、粗糙、原始、非理性、矫饰且疯狂的色彩与造型深深地吸引着,于是在幼儿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头足倒置”的人物形象,看到支离的构图画面,看到幼儿的一种思考、观点、情感和冲动。

四、材料中传达幼儿的能力

幼儿绘画作品篇(3)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52-02

《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价幼儿。”

我发现大班幼儿对作品主题具有一定的视觉敏锐性,他们主要凭借直觉感知,对局部的物象观察得比较仔细,能够描述某些细节。因此,我充分了解大班幼儿绘画特点,为多样化评价大班幼儿的绘画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了解大班幼儿绘画特点

(一)造型方面

1.绘画造型更为有意和经常化、稳定化。一般来说,大班幼儿在绘画之前都能事先想好主题,然后一直按照这个主题去画。

2.比较正确、灵活。大班幼儿不仅能更好地从发型上区分男女,而且能从服装上进行区分。如,男孩穿裤子,戴军帽,女孩子穿裙子、围围巾等,有的大班幼儿甚至能从服装的物品装饰来区分性别。如,女孩的衣服上有小花、小鸟、头戴蝴蝶结、发夹等。

(二)构图方面

随着能够画的物体形象的增多,大班幼儿能够在纸上画上多个物体,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日渐丰富和空间知觉的日益提高,大班幼儿绘画有了一定的立体空间,不仅在纸的下方画人画物体,而且也在纸的中间或上方画人画物体。

(三)用色方面

幼儿园常用的绘画工具是水彩笔、蜡笔,大班幼儿基本上能较客观地选用固有色来画画,只有极少数幼儿还会出现用色错误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涂色面积将逐渐增大,能较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手,或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或曲线、或弧线进行涂色,比较均匀、基本不留空白。

二、循序渐进地尝试多样化评价幼儿绘画作品

评价是指对作品价值的判断。幼儿通过谈论作品的结构,用创造性的知觉发现绘画作品具有的潜在美感价值。美术欣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几乎没有单独的欣赏课程。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评价绘画作品,既能达到欣赏的目的,又有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笔者在艺术领域教学实践中,尝试严格遵循《指南》精神,多样化评价大班幼儿绘画作品,既达到欣赏的目的,又有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一)抽样评价和逐一评价有机结合,坚持评价的正面性

1.避免单一的抽样评价,保护幼儿的绘画兴趣。平时,有的教师经常忽略评价的环节,或者只是单一地采用抽样评价的形式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其原因如下:其一,节省时间。一般来说,绘画作品的评价要等大多数幼儿画完画才进行,而幼儿作画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只是草草收场而已,效果不佳。其二,把幼儿作品等级化。幼儿的绘画技能掌握程度不一样,因此他们的画,往往被老师主观地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好的作品才列为评价的重点。殊不知,在幼儿眼里,自己的画总是最好看的,也很值得评价。

2.改革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造。为了尽量避免这些矛盾,我在大班初期采用抽样评价为主、逐一评价为辅的方法,尽可能地以欣赏的态度积极评价每一位幼儿的作品,把评价重点放在作品是否有童心童趣,而不是以“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作。只要发现幼儿的绘画作品有任何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比一比,谁的画星星亮”的形式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抽样评价用于集中活动,逐一评价则在课余时完成。评价时,我有意识地从幼儿绘画作品的布局、作品中物体的形象、色彩等三个方面进行点评,如果三者都有进步,可贴三颗小星星,依次贴两颗小星星或一颗小星星。第二次活动时幼儿就能及时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而我也对幼儿的绘画水平了如指掌。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客观性的评价语言逐渐为幼儿提供了评价的依据,能力较强的幼儿还乐意当小老师,和我一起给全班幼儿的绘画作品贴上不同数量的星星。

(二)幼儿互评,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有意识地让幼儿主动参与评价。我惊喜地发现幼儿竟然也能有模有样地进行合理的评价。例如,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画主题画“家乡变化大”,佩佩小朋友画了很多房子,颜色也搭配得很鲜艳。但我的感觉是房子的大小安排不合理,而且画的都是同一风格的房子,显得单调。在评价作品时,我恰巧抽到她的画:“大家觉得佩佩画得怎么样?”舒舒很快就举起手:“老师,我觉得佩佩画的房子颜色很好看,但是房子都画得一样,不好看”。“小朋友,你们觉得舒舒小朋友说得有道理吗?”又有一位小朋友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还要画公路、汽车,才会更好看”。是呀,我没想到这一点,可是孩子却想到了,假如不让幼儿参与评价的话,就不可能发现幼儿的审美需要,岂不是委屈了幼儿?

我认为,幼儿互评应成为多样化评价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最重要方法。尤其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更应把评价绘画作品的权力下放给幼儿。

(三)举办幼儿作品展,体现评价的公平性

为了让更多的幼儿有展现自己作品的机会,我把我们班的绘画角扩大了一倍,每当幼儿有新作品时,我就及时粘贴在绘画角,并由幼儿轮流挑选作品,这样,幼儿在挑挑选选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评价,绘画角也变得充实而常新。由于让幼儿参与,幼儿积极性高,课后,经常有幼儿三三两两站在绘画角旁指指点点,幼儿自己在对比的过程中学会了正确自我评价。

三、多样化评价大班幼儿绘画作品促进幼儿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多样化评价绘画作品对大班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由于我在绘画教学中坚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我们班的幼儿变得特别喜欢画画,宁宁等几位喜欢乱涂乱画的幼儿也变得细心多了,全班幼儿的绘画作品的画面都保持得干净、有序,让人看了觉得特别舒服。有的幼儿每天自己带纸笔到幼儿园,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画画,有的幼儿回家后还继续画画呢!幼儿的绘画兴趣大大提高,并逐渐养成自我创造的习惯与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活动不是由教师强迫幼儿进行的,它是以幼儿为主体的自由活动,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是幼儿对美的自我体验。对幼儿的审美活动,教师可以引导,但不能代替。采用多种形式让幼儿评价自己的绘画作品,幼儿慢慢地学会在欣赏中对比,在对比中评价,久而久之,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三)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求幼儿不仅要比一比,更重要的是要说一说,只要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让幼儿从“不会说”到“会说”,而且说得准确、完整,无形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一幅好的幼儿绘画作品,是幼儿淳朴心灵的自然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敏锐的观察力来观察、引导,然后作出判断和回应,在培养幼儿逐渐了解、理解并适当掌握绘画表现的手段的同时,应更多地注意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当然,教师在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评价大班幼儿绘画作品时应注意以《指南》精神端正自身的教育观念,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要让每位孩子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2]张年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Bronfenbrenner U.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iy Press,1979.

幼儿绘画作品篇(4)

兴趣是学习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是我教学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蜡笔画教学中我让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构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让每幅画有创意。在涂色方面,指导孩子学习了相似色、渐变色等多种涂色方法,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绘画是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有《我设计的线条》《蘑菇》《花瓶》《小姑娘》等,让幼儿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动物、花瓶,以致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描画”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又用黑白配的方式强化了画面效果,增强了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在组织绘画活动中也非常注意主题的选择。《我家后院的花奶牛》《我想去天上玩》《沙漠变绿洲》《苹果船》等绘画素材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有积极的创意。

二、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根据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作为教师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身上,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绘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

“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我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也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蜡笔画的构图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把根据主题进行构图,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的添画、想象,这样幼儿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杂而不乱,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逐步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

三、重视幼儿作品的评价

幼儿绘画作品篇(5)

绘画这一艺术活动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它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能力,而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在这活动中,包含着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多种复杂情感。要让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如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包括身边的好人好事,自然界的变化,马路上的建筑等,还要让幼儿欣赏年画、剪纸、雕塑等,丰富和积累生活经验,为创作提供材料。如在进行“我爱南京”这一大型组画时,我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南京的新变化。幼儿很感兴趣,纷纷回家把看到的画下来。我给予鼓励和肯定。组画时,幼儿因为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情感的积累,情绪很高,在组画过程中自觉地分工合作,共同创作了一个美丽的南京风光,我没有为其中任何一个形象作示范,但孩子却通过自己的眼、自己的手表现得准确、形象。

二、开展丰富的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初,我们让幼儿用水粉笔沾上颜料在纸上玩火车的游戏,用笔在纸上“走”出不同的火车路,从而让幼儿掌握用笔、用色的方法。开展写生教学,是我们绘画教学上一个新的尝试。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写生的意义和方法,我们采取“拍照”的游戏形式,把“写生”这一抽象的词语以形象化。

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们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是绘画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中国画就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线”的绘画活动,如线的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人物、花瓶,以至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又开展了制作以线条表现为主的油印吹塑版画的活动,让幼儿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绘画,然后制作成吹塑版画,从而强化画面效果,增强绘画的自信心。

三、给予科学辅导,增强绘画的自信力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教师万万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他(她)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自信”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写生训练时,我们指导的重点是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不要求幼儿画得有多像,主要是让幼儿树立“我”所看到的就能画下来的自信心,改变过去靠成人示范、靠临摹的依赖心理。在风景写生教学时,我们鼓励幼儿把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先写下来,然后画出前后旁边的景物,这样幼儿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杂而不乱,从而提高构图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提高写生的技能技巧。

四、发挥评价的能动性,提高幼儿的欣赏、绘画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呢?

1.把握评价幼儿作品的主要方面。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一幅好的幼儿作品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在活动中从这两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生活的绘画表现力。

2.注意在美术活动中评价作品的组织形式。评价作品的组织主要指幼儿作业后,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组织形式。结合南京师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评价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有展览作品;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边游戏边评价等形式。评价的组织形式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小班绘画“花背心”,教师出示娃娃,让娃娃来挑选漂亮的花背心。中班、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应注意提高幼儿自评和互评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如中班“会变的脸”可让幼儿边对着脸谱做表情,边作相互评价,采取边游戏边评价的形式;大班“我的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然后自由欣赏,互相交谈,采取自评与他评的组织形式。评价作品的组织形式应结合该次活动的目的和活动内容,形式合理、生动,以求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

幼儿绘画作品篇(6)

幼儿绘画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绘画工具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的过程,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幼儿园的绘画活动大多以教师以一笔一笔范画为基本的教学方法,画面大同小异,缺乏想像和创新,很难让孩子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要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活动中,我们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往往来源于直接的形象体验,美术作品以它的独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深深感染着幼儿,因此幼儿园的整体设计、活动室、休息室的环境布置及走廊过道都宜采用了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各种艺术作品为装饰,在这些作品可以是从外购置的,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幼儿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创作的,所展示的作品摆放的位置应当是幼儿的视线所能及的,便于幼儿观看欣赏的。具有艺术性的环境布置容易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绘画技能

幼儿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1、表演示范法。示范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若用夸张的表情、丰富的体态、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示范画的内容,孩子的注意力顿时吸引过来,不再觉得老师范画是一件枯燥的事。2、故事讲述法:听故事是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教师所讲的故事必须是与绘画内容有关的,幼儿就会跟随故事情节的变化,想象着人物活动和场景的变化,幼儿再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3、语言启发法:在幼儿绘画时边画边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启发。例如:在幼儿画树时,教师先说“小朋友见过许多树,找一种你觉得最好看的树干把它画出来!”幼儿画完树干,问:“这样的树光秃秃我们怎样才能把它打扮得漂亮些?”用语言引导幼儿画出树叶,师又说:“一棵树太少,我们来画更多的树……这样的启发让孩子无意间学会了物体形象的复制、重叠的构图方法,整幅画面变得生动丰富。4、游戏观察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为绘画的内容,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认真观察,引导幼儿从有目的观察向简单的造型推进。比如在画侧面人物的时候,先让幼儿排成一列小火车,让幼儿观察看到了小朋友的哪几个部位,通过刚才的游戏让幼儿观察侧面人的特征,经过练习幼儿能较好地掌握侧面人的画法。

3. 运用多种绘画工具鼓励幼儿创新

有的幼儿的年龄小,对画笔不能运用自如, 无法激起幼儿创作的兴趣。因此,让幼儿认识多种工具、运用多种方法来创作是十分必要的。绘画工具除了日常用的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油画笔、毛笔以外,可以教幼儿正确使用手指印画,棉签、印章、旋转绘画工具绘画;铅画纸、宣纸、白报纸是幼儿日常使用的纸张,除了这些外还可以在一些物品上绘画,如蛋壳、草帽、玻璃瓶、塑料瓶、瓷砖、面具,石头,还可以学习吹画、喷画、拓印、滚画等多种技能,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4. 创设自由绘画的空间发挥幼儿想像

随心所欲地涂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影响室内外环境的整洁,时常会被老师制止,挫伤了孩子绘画的积极性。怎样既能让孩子想画就画又能使我们的校园环境明亮整洁呢?每班因地制宜开辟一面的涂鸦墙,可以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想画就画,满足孩子的创作欲望,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学会共享,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

5. 正确积极评价幼儿的作品调动幼儿积极性

评价是美术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通过评价作品,既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调动了自己参与美的创作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5.1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闪光点。任何一幅幼儿绘画作品,总能在作品中找到满意的地方,教师都要给予赞许。

幼儿绘画作品篇(7)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31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56-02

收稿日期:2012-04-01

一、研究对象

3~6岁,对绘画有兴趣的幼儿。

二、研究结果

三、研究过程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出示范例——示范——幼儿模仿——教师来评价,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只是被动接受,忽视了对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幼儿对绘画失去兴趣,绘画积极性大大的降低。试验表明:教师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让幼儿成为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幼儿对绘画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大胆作画,允许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按自己的理解去表现美、创造美,这样才能让幼儿对绘画产生极大的兴趣。

我在上美术课时,特别注意启发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并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绘画的乐趣。例如我在教小班幼儿在裙子上添画时,就利用语言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一条裙子没花花,我给裙子画花花,裙子花花我爱它。幼儿非常有兴趣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又例如教幼儿绘画小熊时这样说:圆圆的头,圆圆的眼,圆圆的嘴巴在中间,圆圆的耳朵头顶站。圆圆的肚,圆圆的腿,可爱的小熊叫圆圆。形象的语言游戏教学,使幼儿更好掌握绘画的方法和技巧,也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探索创意的教学方式

幼儿的绘画兴趣不仅仅是先天的,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能使幼儿成为绘画的爱好者。我们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掘幼儿的智慧,挖掘幼儿的好奇心,只要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就能激发他们学习绘画的积极性,教会他们绘画的本领,培养和发展他们绘画的能力和技巧。让他们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既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又要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手法,使他们绘画水平逐步提高。

1.创设色彩氛围,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感受,激发幼儿“我想画”的愿望。

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重视幼儿的色彩视觉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室内外环境、装饰,都应注意色彩的协调鲜明,画面的栩栩如生,给幼儿以强烈的刺激,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的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让五彩斑斓的世界留在幼儿的心中和作品中。环境对幼儿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创设一些让孩子身临其境的环境能使孩子在活动中更为投入、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例如我利用多样的玩色游戏,让幼儿进行创作,小班活动《滚画》就是让幼儿用弹珠蘸上各种颜料在作业纸上滚动,一副色彩斑斓、生动抽象的作品就呈现在孩子面前了,孩子们兴奋地议论着、交流着,心中充盈着莫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浓厚兴趣,产生“我想画”的愿望。另外还有吹画、印画、喷洒画、手指点画、手印造型画等活动形式也激发了幼儿对色彩兴趣。

2.从观察入手,丰富幼儿表象,积累素材,让幼儿有东西可画。

幼儿由于受年龄限制,生活经验贫乏,大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就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所以要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引导他们积累表像,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为幼儿创设自由、轻松、快乐的环境,让他们从绘画游戏过程中发现想象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放开幼儿的手、脑、眼 。经常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捕捉美好的题材,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开发。幼儿美术教学的本质在于创造,因此,在教幼儿绘画时,我尽量不采用固定的模式,只教幼儿简单的线条、轮廓。例如中班活动《有趣的圆》就是让幼儿在一个圆圈上任意的进行创作、大胆想象,一幅幅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作品完成了,幼儿的想象力、创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另外,我还通过让幼儿欣赏成人的作品《向日葵》《最后的晚餐》等作品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如:《最后的晚餐》通过图形和线条的组合,用水粉及油画的作画材料让孩子在欣赏中感受了色彩的美、造型的美,并自然的了解了各种线条和造型,为孩子提供了造型的经验,使孩子在以后活动中能更为投入和积极。

3.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提高绘画兴趣。

在小班这个年龄段如要求孩子反复用一种工具来描绘几何图形或涂抹色块,那么幼儿失去的将是一种兴趣、失去的将是自我表现与所表现事物之间的建立关系的机会、长期更严重的将失去尝试自我表现的勇气。所以我给予孩子作画的材料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如:拓印板、棉签、水粉、油画棒、滴管、滚珠等,孩子就会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这样孩子就愿意参与进来。这些材料也往往为这个年龄段孩子表现作品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途径。如:吹画《梅花》老师提供的是吸管和水粉。因为小班幼儿肺活量较小,而且单凭的吹画孩子掌握不好方位,所以借助老师提供的吹管进行创作,孩子就能很轻松的完成作品了。例如大班活动《京剧脸谱》,是让幼儿用毛笔和油彩在同伴的脸上相互进行绘画,以真实的脸部轮廓进行京剧脸谱的创作,幼儿兴趣盎然、小心翼翼非常认真地进行绘画,当孩子们看到同伴脸上五颜六色、怪模怪样的脸谱时,忍不住捧腹大笑,活动也达到高潮,完成了教学目标。本次活动也是一次大胆地尝试,让孩子们的脸也做了一回“绘画工具”。

幼儿绘画作品篇(8)

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这是培养幼儿绘画创造性的前提条件。途径有:

(1)欣赏优秀绘画作品。欣赏是鉴识绘画对象的整体,领悟绘画对象的风格特色的一种活动。它能积累丰富的表象,提高审美能力。教师们应该经常收集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可以是绘画大师的作品,也可以是幼儿的绘画作品,供幼儿观看欣赏,如《花朵》《双手抱胸的女人》《白猫图》《四尺雄狮图》《奔马》《蒙娜丽莎》《镜前少女》《妈妈和我》等,使他们在视觉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感受,扩大视野,对绘画的造型表现、色彩搭配、结构布局等有一定的感知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

(2)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刺激。幼儿受年龄限制,对美术活动缺乏目的性,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采用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法,如教师根据活动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情境,在情境中让幼儿表现自己对主题的认识与感受等。

(3)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园的绘画教育活动就是孩子们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充分地使整个绘画活动游戏化,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

二、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幼儿的特点是观察往往有盲目性,因此,教师要启发孩子在观察事物时增强目的性。幼儿创造出作品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获得经验的一个过程。同时,应注意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绘画《我的脸》活动时,让每个孩子通过自己照镜子去发现自己的脸部特征,如眼睛、眉毛、鼻子等的形象;再通过自己的画笔将其反映在图画纸上,并能够用点线去表现脸部的明暗特征。这样,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准确掌握并表现出了自己的脸部特征,整个活动的效果非常好。

三、丰富幼儿绘画的想象力

绘画是孩子从两岁多时就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拿着笔到处涂涂画画,这也是孩子的涂鸦期,如果我们仅仅用简单的范画和教材指导孩子绘画,无疑会使幼儿的创造力和情感体验受到禁锢和扼杀。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并把想象力运用在绘画中:一是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来启发孩子的想象,让幼儿把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二是请幼儿通过编故事来绘画,从而发展幼儿自己创编故事的能力并能把自编故事画出来。三是听着音乐来绘画。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用线条、颜色或物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点,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来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使幼儿的想象力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和发展。

四、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和知识

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知识,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1)小班幼儿处于涂鸦后期和象征期的早期,因此在造型上,他们所表现的形象还不能表现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观察事物时,没有明确的目的,观察的顺序紊乱,往往构图凌乱。从形象的主次关系看,小班幼儿常把物体一个个地罗列在纸上,而且每个物体都是孤立的,画面上的形象毫无关系,并且这些形象都分布在纸的边缘,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绘画时常常边绘画边转动纸张而造成的。

指导小班幼儿绘画,应该先从最基本的线条入手。为使幼儿产生绘画兴趣,教师可给幼儿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利用幼儿喜爱的故事情节感染他们,让他们在老师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得到启示。

(2)中班幼儿阶段的绘画作品,幼儿不仅表现了自己和事物间感情上的关系,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空间的关系,从构图上看,此时的儿童作品中往往不只有一两个形象,有时会有更多的形象。他们会把这些形象用排队的方式放在底线上,形成并列式的构图方式。他们绘画中的形象主题并不相关,表现出的目的性差。对于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他们也不注意,但已经开始把空间关系试图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于形象的分布及主次关系的处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3)大班幼儿绘画技能训练把绘画技能学习与创造力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只重视技能忽略创造力培养,或者忽略技能只追求创造,这样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会使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和阻碍。教师应认识到,绘画技能的学习不能单独进行,应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应在重视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同时,使幼儿学好绘画技能,用心绘画,展现内心的丰富情感和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

五、正确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激发出幼儿作画的兴趣和对绘画的创作热情,让幼儿能够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去严格评价幼儿的作品。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以展现,获得成功感。

在讲评过程中,教师最好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请幼儿把自己创造作品的思路淋漓尽致地展示给我们,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会在无形之中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作、表现和操作的欲望,使幼儿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为幼儿今后的操作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幼儿绘画作品篇(9)

中国分类号:G613.6

很多科学家一致认为:想象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一种技能。因为知识是很局限的,而想象力可以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想象力是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在目前的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是教师在黑板上作示范性画画,幼儿们模仿教师所绘画的事物,绘画完成后教师再对幼儿模仿的绘画作出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幼儿处在一个被动接受和学习的地位,忽略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只是注重对绘画技能和技巧的训练。然而,让幼儿生活在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是想象的基础,如何让幼儿自由愉快的绘画,提高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一、创造观察机会

幼儿的年龄都很小,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大脑中所积累的事物表象也是非常有限的,这样会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而大量的事物表象是幼儿想象力积累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多为幼儿提供积累事物表象的机会。如果让幼儿的绘画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闭门造车,幼儿一定会感觉很枯燥,对绘画失去兴趣,所画出的作品自然也是单调无味的,慢慢地在幼儿眼中绘画就会成为一项没有趣味的活动了。幼儿园美术教师应该要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去走动,多欣赏下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为幼儿的绘画积累丰富的素材,丰富的素材是幼儿绘画想象力的基础。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这样才能在绘画中表现美和创造美。比如在教授孩子们绘画眼中的春天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带领幼儿到户外去游玩,让孩子们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嬉戏与游戏,用身体去感受草地的柔软、阳光的和煦,感受春天的气息,当幼儿们认真的观察了身边的春天之后,再给他们布置绘画任务,根据眼中所见到的春天进行绘画。幼儿们用绘画表现了绿绿的草地、随风飘扬的柳条、刚发嫩芽的树枝以及天上飞翔的蝴蝶、小鸟等,整个春天似乎都进入了孩子们的画里,十分生动有趣。

二、创设愉快环境

尽管想象力是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能力,但是最终却只有一小部分幼儿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了,更多的孩子的想象力遗憾被压制住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幼儿的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被教师严格管制,没有在一个自由和快乐的环境下绘画,一般而言,生活在无拘无束环境中的幼儿通常想象力更加丰富。因此,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必须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绘画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幼儿绘画的场所,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得尽量轻松温馨,绘画时伴随着轻柔的乐曲,搭配绘画的主题,帮助幼儿更好的激发想象力;内部环境是指幼儿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形成一种轻松的绘画心态和情绪,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言语和态度,尽量少对幼儿提出要求和限制,避免对幼儿的作品提出缺点,另一方面要多寻找幼儿的长处,多表扬幼儿。这样的教学过程会帮助幼儿渐渐地消除绘画的胆怯心理,创造出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作品。

三、添加故事诱导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添加故事进行诱导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比如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给幼儿们单纯的一个圆,让幼儿们根据这个圆作画,这时候我会添加故事诱导,将圆变成西瓜、皮球、花朵等,当幼儿们听完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时,他们也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画。并且画面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动态变化的画。如果一部分孩子将圆形画成了皮球,那么我便会围绕皮球这幅画而展开一个故事,比如说这个皮球的主人是谁,他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皮球的主人带着它在做什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跟着去想象,满满地将故事的形式把整个画面补充完整。将绘画与编撰故事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幼儿园在感兴趣的故事中依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并且全身心投入绘画过程中,体验故事的乐趣,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四、正确评价作品

当幼儿们完成他们的绘画大作之后,他们是非常渴望教师对他们的评价的。因此教师正确而客观的评价对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毕加索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所以说教师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有可能会培养出更优秀的绘画作品,也有可能打击幼儿的绘画信息。由于每一个幼儿所具备的绘画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要用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当幼儿们的绘画完成之后,我会让幼儿自己说一说他画的是什么,这样绘画的理由是什么。当幼儿对他的作品进行了一番讲解之后,我再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欣赏这幅作品,抓住作品中精彩的地方给予孩子高度的评价,积极的赞扬和肯定每一个孩子的作品。而有的幼儿无法解释出他所画的内容时,我会引导幼儿们一起想象,把他的作品想象成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这样的评价不仅不会受到打击,还会启发幼儿们展开想象。

五、结论

综合上述的探讨,想象力在幼儿绘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必须要引导幼儿用心的去观察和欣赏周围的事物,在自然中发现美和欣赏美,同时为幼儿的绘画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绘画环境,让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真正感受到绘画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教师们也要给予幼儿绘画作品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让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 汤学军.从生活中发现美 在兴趣中创造美――幼儿园美术教育点滴谈[J].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05)

[2] 杨晓莉.浅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J].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幼儿绘画作品篇(10)

众所周知,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提高幼儿的美术教育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为将来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要步骤,以教育为目的,以创造力的培养为辅,培养具有创造及想像力的人才来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绘画活动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它的价值在于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过去的绘画活动一般都是临摹、没有孩子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流露,因此失去了本应属于儿童画最珍贵的稚拙和天真。自主性绘画是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自主性绘画,对儿童而言是自主性活动,不受教师强制性干预,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能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关于幼儿的自主性绘画教育的特点探讨

从幼儿绘画的本质来看,幼儿是用心灵之智慧,画万事万物之相,又以万事万物之相表达自己的心境。首先,对儿童来说,自主性绘画是自主活动,完全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不受教师的强制干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随意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其次,绘画活动本身具有自主性。在活动过程当中幼儿能够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能够自由自在地施展自己的绘画能力。最后,注重幼儿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儿童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启发非常重要:儿童的思维需要老师激活;想象力需要老师开发;当儿童遇到困惑或者难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发挥循循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当儿童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时,教师要从不断创新的高度予以启迪,促使其进行再创新,“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在儿童自主性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自主性绘画的分析

1.首先是准备环节:确立教师的角色,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策划作用。基于对幼儿自主型绘画活动的理解和教师作用的定位,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尝试通过适宜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整合经验,促进其多感官、多通道经验之间的转化,从而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经过思考和讨论,我们选择了“画音乐”的方式。“画音乐”活动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帮助幼儿加深理解音乐作品,并鼓励幼儿学会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2.其次到组织环节:注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及表现,要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多感官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听:在跟幼儿一起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恰当地使用了自己的表情,将自己对作品的欣赏通过体态表现出来。教师投入的表情和体态给了幼儿一种积极的暗示,把幼儿自然而然地带到了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中。另外,教师对幼儿的欣赏表现没有过多地干预,减少了幼儿之间的模仿。教师创设较为宽松、开放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想象、创造提供了支持。画:在幼儿绘画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鼓励性的语言指导,为幼儿平等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说:在讲述绘画作品时,教师鼓励幼儿讲述自己通过绘画方式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引导幼儿给自己讲、同伴讲、小组讲和集体讲的方式,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事件表达出来,在集体中建立自信心。

3.最后是分析环节:关注幼儿作品呈现的信息,从中获得有助于下一阶段活动设计的信息,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为制定下一环节的活动提供依据。分析幼儿绘画作品,筛选重要信息,了解幼儿真实的想法。自主性绘画的核心内容体现在绘画方面的自主、绘画过程的自主和绘画表现的自主。因此,分析和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没有把写实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幼儿的绘画表现,绘画过程的自主性、新异性、独特性来评价绘画作品,并通过幼儿在绘画背景、绘画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内容来了解幼儿,重新审视和评价他们要表达的情感和想法。

三、自主性绘画活动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1.自主性绘画对幼儿的独创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跟踪观察,幼儿的画表现出明显的新意和独特性,图画的构思新颖,内容丰富,各有特色并很少雷同。哪怕是画花和树之类题材也会色彩纷呈,构思新异。

2.自主性绘画使幼儿的语言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自主性绘画实施两年后,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能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讲述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孩子们对每个主题的开展都有自己的心理活动表征,并能够要求老师对自己具有个性化的作品进行文字记录。

3.自主性绘画让幼儿自我意识和个性得以显著发展。在初期,幼儿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始时只能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与主题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主题内容的表达也只是临摹或死板地照抄同伴的好作品。到后期,幼儿能够自主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对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创作,画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上一篇: 学困生工作总结 下一篇: 宏观经济学课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