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班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2 01:20:47

美术中班教案

美术中班教案篇(1)

一、中国图案理论体系研究中的成就

雷圭元在中国图案学理论体系研究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包括前瞻性的设计思想理念、系统性的图案学理论体系、兼融性的治学理念与方法等。

雷圭元建立的图案学理论体系,其设计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前瞻性。其表现一是尊重自然与人化自然的设计思想;二是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在《新图案学》论述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他所提出的尊重、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前瞻性设计思想,同时又极力主张“人化自然”。“艺术家生产艺术,自然生产艺术家――图案(设计)之源。”“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一切美的源泉,却都存乎自然,自然存乎‘数’这一环中。本与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他的《新图案学》论述道:“新图案的使命,是使人类所独有的美的沉思与自然界的形和色,万象的比例和律动相呼应调和,而以思维来集中,佐以美学上的诸法则,针对人类生理、心理上的条件,在空间构成便利与使用;在时间方面,能给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的冲进,无止境地、永恒地,走向生存创造的大道。”他认为设计中“工艺科学无论表现力或技术如何优越,假使是没有能够将人性两字顾到,依然不能将功赎罪的。要知道,人的目光太注视于商业的‘利润’上,无形之中教育成了拜金的市侩气。这市侩气的俗气,慢慢地弥漫了全世界,于是上虽有‘高明’,下虽有‘博厚’,而中间晕晕然不见‘人’”。“现在要问的是,从事图案教育者将如何找回这个‘人性’?”

雷圭元所建立图案学理论体系,具有着超越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设计的理论探索。在他的《新图案学》的论述中,始终强调“设计的适度性不是过度化”与“尊重自然、融和自然的生态设计思想。”“人类先是惊怕自然,后来赞美自然,再后来扮演自然,再后来发掘自然,再后来到利用自然,再后来征服自然。现在还留在征服自然一阶段,然而尚没有走到尊重自然、融合自然的地步。因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如果但知征服自然,不知尊重自然,就要发生现代病的恶征象,就产生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两个极端。征服者把被征服者看成奴隶,这群奴隶包含了植物、动物、矿物,还外加‘人’”。

雷圭元所建立系统性的图案学理论体系,可以说至今还未有人能够超越他的研究高度。其体系内容有:一是中国传统图案设计思想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理论;二是中国传统图案设计造型的基本规律与“板、刻、结”理论;三是中国传统图案构图基本方式与“三体式”理论;四是解读出中、外传统图案形式“格式”与美学特征;五是提出了中国现代图案设计“先流后源”与“源流并重”的方法论。雷圭元终其一生都在探索图案美的规律,研究图案形式美法则,重视写生中“变”和“美”的艺术法则,并且规范了“图案写生变化”学科,创建了中国图案学与图案教学体系框架,使图案学构建了从艺术思维、构想、创意到具体表现形式的一条艺术想象的思路。

雷圭元所建立系统性的图案学理论体系,与他所构建的兼融性治学理念与方法密切相关。即兼收并蓄与溯流探源的治学思想,厚积薄发与通入专出的治学方法。雷圭元之所以能在图案学理论、设计实践与设计教育研究中取得丰厚成就,与他的科学治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首先,雷圭元治学思想上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和兼收并蓄的广泛融合理念。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胸怀,必然会有有容乃大、有容乃宽、有容乃厚、有容乃久、有容乃精的治学过程和学术成就。雷圭元不仅能兼融中西,更能涉猎古今,从早年留学法国,学习、吸收并带回的是西洋设计与图案教学体系,后来又介绍日本的图案理论和技法。20世纪60年代始,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的设计理论并推出“学习图案从临摹入手”,即从中国传统入手、从“流”入手的观点获得丰硕成果。他的研究所涉及学科非常广泛,有历史、哲学、设计、美学、理论、实践等。具体研究范围涉及到埃及壁饰、希腊瓶画、波斯地毯、印度建筑、印尼木雕、非洲纹饰、美洲石刻等。对中国工艺美术史、出土文物、美学、诗词涉猎极为广泛。雷圭元在治学与研究上,古今中外兼收,实践理论并蓄,宏观微观兼融。雷圭元在设计领域中的治学思想、目的和方法,不仅是溯流求源、溯流求真、溯流求美,而且还强调源流兼容、源流并重。雷圭元探索和研究设计思想领域中的“源”,它既包括设计思想的来源,也包括设计的本原、本质,更包含着设计的真理、规律、原理。而雷圭元在探索和研究设计思想领域中的“流”时,这里的“流”,既包含着设计中的一种现象、表象,也包含着设计中的历史积淀,更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创造。尤其在雷圭元晚年,特别主张研究“流”,“学图案要从传统入手。”要求先学传统,把学习传统图案作为学习图案入门的第一把钥匙。雷圭元在设计领域的学术研究思路上,既注重厚积薄发,又注重通入专出。对于中国工艺设计史学的研究基础,是史料积累、提炼的过程,也是分析、比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专业上的突破。不管是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或图注资料,雷圭元都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尽可能广采博收,认真整理和分析比较,其目的并非出自嗜奇好古,而是用于深入研究、用于触类旁通。正是因为他习惯于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所以才更善于吸收提炼,弃粗取精,力辟众惑,使很多疑难问题涣然冰释,发前人之所未发,使历史认识从局部扩大到整体,从静态跃进到动态,从现实深化到本质。

二、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中的贡献

雷圭元在中国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设计人才的培养、设计课程的改革、设计教材的建设上,做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后,雷圭元出任副院长并致力于教学工作,直到他退休,他一直亲临教学管理第一线(教学副院长);课程改革第一线(两个图案班);教材编写第一线(大量教材);课堂教学第一线(始终上图案课)。可以说,雷圭元对开拓中国设计教育事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方面,雷圭元是中国第一所设计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人之一,先生自1956年始就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学副院长,主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学。对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教育中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教材的编撰等等做了全面探索与系统建设,他的许多学术思想都是围绕着设计教育体系、设计课程建构而产生的,许多著作也是作为设计教育内容、设计教材而编写的。这些不仅仅是对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学体系的开创,实际上更是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艺术院校设计教育体系建立、走向产生了直接而深远影响。雷圭元不仅是终其一生从未离开设计教学岗位的第一人,还是终生研究设计教育的第一人,更是建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的第一人。

在设计人才培养方面,雷圭元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与卓越的成就。最为典型是两个“图案班”(1962年、1979年)的成功尝试,培养出一批中国顶级的设计教育家、管理家、实践家、理论家。1962年,在雷圭元主持下创编设置了一个培养通才性质的“图案班”,被称之为现代工业美术设计专业班。“图案班”培养目标与教育任务,是培养日用工业品设计、教学和科研人才。要求毕业生系统掌握从事设计所必需的图案基础知识,对工艺美术的民族遗产以及国内外现代优秀的日用工业品的装饰特点具有深刻的理解。课程设置中的专业课以基础图案和日用工业品设计为主。这个特殊5年制的“图案班”,只招收了有着相当美术基础的23名学生,入学免学常规三年基础课,跨专业的直接学习五个系课程:染织、装潢、陶瓷、印刷。前三年,雷圭元以撰写的《图案基础》为基础课程,教传统理论基础,使学生有了扎实传统功底。后两年转入了学习现代工业美术设计,从塑造造型、翻模开始,安排理工科的机诫制图课,从对较复杂的汽车零件化油器的实测开始,使用绘图工具进行平、立、剖面图的绘制。学习印刷工艺、制板技术,郑可等人主教现代工业设计。“图案班”通才教育模式培养出很多杰出人才:教育界有校长、院长、教授、博导等;出版界有编审、主任编辑、主编等;设计界有纺织、服装、建筑、工业、平面顶级设计师;绘画界有国内外知名画家等;管理界有各种学术协会的会长、主席、委员、理事长、专家等。1979年的“图案班”,是粉碎“”后雷圭元再次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学副院长时倡导下,向全国各大院校招收20名教师的“教师图案班”。当时雷圭元虽然已经73岁,仍然在主持培养全国各大院校设计教育师资力量方面呕心沥血,为中国各大院校设计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教育人才。

在设计课程创新与改革方面,雷圭元做出了终生探索与巨大成就。早期,雷圭元从法国带回西洋的“写生变化”图案教学方法(1929―1931年),给中国图案设计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上世纪60年代初,他分别在《人民日报》、《文汇报》、《装饰》、《美术》等刊物发表文章,提出工艺美术绘画基础教学和图案基础教学的改革意见。具体提出改革二者教学雷同的理念,提出改革图案的“写生变化”教学法。尤其是1961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漫谈图案造型规律――对图案教学的改进意见》,在设计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写生变化法”一直都被中国图案学界奉为金科玉律而走入误区之际,雷圭元从中国传统图案深入研究中,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即从中国传统图案中的造型规律汲取营养,总结出了“板、刻、结”的图案设计基本规律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设计方法,打破以“自然是图案设计唯一源泉”的、教条的、单一的创作方式,力行并倡导图案设计的教学改革。主张“学图案基础入门必须走图案的门路”,不要与绘画入门一样。认为应“多排临摹中国图案造型课,少排写生课。因古人为我们准备了许多教材,什么叫‘神似’,什么叫‘几何形的造型’,什么叫‘形式美’,什么叫‘图案构成’,这些都在几千年留下来的图案资料中很好地说明了。”雷圭元先生创编设置两个“图案班”的课程内容,更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设计课程改革的一个成功案例。

在教材编写方面,雷圭元硕果累累、贡献巨大。雷圭元撰写的设计教材,既是最适用于教学的教材书,也是适用于设计实践的教科书,更是提炼性强、概括性准确、有真知灼见的理论研究性学术著作。《工艺美术技法讲话》(1936年),是他1929年―1931年法国半工半读留学后思考与实践总结:系统阐述了蜡染技法,天然漆与人工漆装饰技法,嵌玻璃窗饰装饰技法,这些都是他将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紧密融合、亲自实践的经验总结。20万字的《新图案学》(1947年),是唯一列入教育部指定“大学丛书”的图案教材。这是他留法期间学习工艺美术的心得和在国内从事十余年图案教学工作及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吸取西欧近现代设计思想和总结自身从事图案教学实践经验的融合体,并集中地反映出他对当时及日后的中国图案设计及其教学所做的深入思考。正是如此,《新图案学》在我国早期设计教育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学术地位,成为当时众多学校实施图案教学的教材。《新图案的理论和作法》(1950年),在中外图案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制作到使用方式都做了深入系统研究与论述。《中国图案作法初探》(1969年),以中国传统经典图案为核心,系统分析、深入研究了中国图案造型方法与语言特征、中国图案组织结构与经营位置、中国图案美学意境与生活应用。尤其是1961年雷圭元担任了文化部全国工艺美术教材选编组的领导工作后出版的《图案基础》(1963年),是作为设计教材撰写的有巨大影响力的设计教材,成为当时全国工艺美术院校必学的课程教材。《图案基础》在图案理论和技法上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有关图案学的教学和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开拓我国工艺美术教育事业起了重要作用。《中外图案装饰风格》(1985年)一书,是雷圭元最后一本经典的教材性著作,此书以中外图案比较为中心、以图案风格为切入点、以图案审美为线索,全面、系统总结出中国传统美的法则、美的造型、美的格式、美的构图、美的风格与外国不同时期图案的美的风格。

三、中国现代设计实践中的建树

雷圭元不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图案理论家,同时还是一位勤于设计、善于实践的杰出设计家。概而言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二是理论与教育紧密结合;三是设计实践与国家建设紧密结合。

雷圭元不仅在艺术理论方面造诣精深,而且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曾亲自进行艺术实践,制作了许多精美实用的瓷器、蜡染,创作了不少的漆画、漆盘,还设计一些地毯、壁挂,在艺术上和技法上毫无保留地细致地教导学生们去创作、去实践。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绘画创作与绘画写生。在这次整理雷圭元艺术实践遗作方面,初步统计结果是:瓷器设计稿62件套;蜡染设计作品19幅;漆器设计作品16件;手饰设计稿8件;染织设计稿20余幅;地毯与壁挂设计作品2件;国画书法作品约200余幅;素描速写约70余幅;水彩水粉色彩画约80余幅;刻制印章27枚等,可见雷圭元先生勤于艺术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丰硕艺术成果。

美术中班教案篇(2)

#小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

2、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图片、教师示范示意卡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花朵图片,感受花朵的美丽

"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复习花的构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妈妈,花瓣宝宝,和叶子爸爸。我们共同阅读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初步出示花的各部分并拼接。

3、教师示范塑造花朵

引导幼儿说说"花蕊妈妈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花瓣宝宝要怎样围住花蕊妈妈?叶子爸爸的手要牵在哪里?"

步骤:(1)揉一揉,把泥揉软,再搓一搓,变成长条形

(2)一小团,揉一揉,团一团变圆形,再压一压变成"花蕊妈妈"

(3)剩下的分成几部分,分别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变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宝宝"的造型,然后一一围在"花蕊妈妈"旁边。

(4)绿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团一团,压一压,变成"叶子爸爸"。

4、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再进行创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团光滑了。

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造型的花。

5、欣赏评价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花朵的造型,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个好的氛围。

#小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小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小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美术活动5#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紫三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人一盒彩色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观察画册第9页图形。

提问:画册中有几种图形?圆形是什么颜色?正方形是什么颜色?长方形是什么颜色?

除了有图形,你们还看到什么?小汽车,好看吗?现在,我们把它装饰漂亮,好吗?怎么装饰,要按要求来。你们看,汽车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什么地方是长方形?什么地方是正方形?圆形的轮胎要涂红色,正方形的窗子要涂黄色,长方形的车身要涂紫色。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①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

②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

③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篇】

美术中班教案篇(3)

图案教学曾在很长时期受极左思潮影响,改革开放后又被外来的“三大构成”取代。致使图案教学体系支离破碎,严重缺失。面对现状。我们与项目承办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经过认真磋商,多方寻访老师,精心制定了教案。并在办班方案中提出学习目标:

1、夯实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基础。捋清不同朝代的图案发展脉络,理解意义;对国外的优秀图案纹样也要认真解读,兼收并蓄。

2、在形式设计上,无论立体造型或平面设计,要认真解决图案纹样及相关的造型、构图、美学等问题。

3、在表现手法上,解决好浮雕。浅浮雕、阴阳刻的处理方法与节奏把握,以及画面的虚实关系、层次感、透视效果等问题。

4、开拓思路,依据美观、适当的原则,提倡创作具有时代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型工艺美术作品。

美术中班教案篇(4)

学校坚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育人目标,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充满生命律动的“生本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在教学上大力推进“以美术、音乐、体育、播音主持和编导、球类、武术、体育舞蹈”等学科为主的选课制、走班制,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让兴趣不同的学生都有了奋斗目标,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项工作的推进,为我校创建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提供了制度保障。

3、我校全体教职工在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自治区出台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方案”后,一致认为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到了,“纲要”和“方案”反映的是“人本”教育的回归,它为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特长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为学校形成文化、提升办学品位带来了契机。经全体教职工讨论一致通过,确定我校“十二五”的奋斗目标是:“创建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

4、我校高中每年级8个班,共24个教学班。已开设以美术为专业的实验班4个班/年级(目前,这类学生在我校本科上线率95%以上),以音乐为专业的实验班1个/年级,以体育、播音主持、编导为专业的实验班1个/年级,文理科班各1个/年级,开设以上专业班的教师、教室及设施设备已配置到位,为我校创建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方案

(一)主要内容

1、加强领导,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和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年级部主任、学科组长为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围绕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并分解目标,落实到人头上。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2、全面发展,突出美术特色,确保以艺术类为专业的学生规模达到六个班以上。做到艺术类学生占高中学生比例的80%。这部分学生的目标是修完国家规定的文化课及专业课内容,迎接高考,目标是使大部分学生进入高等院校,使艺术学科成为我校的优势和特色。2012届达到4个美术班,动员部分有特长的学生选修广编和播音主持专业,稳定体、音特长生。2012年7月前力争完成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2013届达到4个美术班,力争组建首个广编和播音主持班,进一步扩大体育特长生,力争组建体育班。2014届达到4个美术班,组建广播编导播音主持和体音班,力争使艺术类学生占年级总数75%以上。2015届达到4个美术班,广编播音主持和体音班已形成稳定班,使艺术类学生占年级总数80%以上。

3、昌吉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昌吉市职业中专距离我校很近,这两所学校所开设的艺术类专业课程均适合于昌吉市的社会公益事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按其课程计划将聘任这两所学校的部分艺术专业教师给我校师生开设专业课,以此作为地方课程在我校开设。目的:一是提高师生的艺术专业水平;二是没有考入高等院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用艺术类一技之长选择职业,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自2012年开始拓宽选修课,使更多的初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提高每生的艺体爱好的比例。

4、为了实现办学目标,我校计划开设的校本课程有:书法、美术欣赏、摄影、音乐舞蹈欣赏课等。为了拓宽艺术渠道,扩大参与面,学校成立艺体类社团,设置的学科类别有:书法、美术社团有书法、绘画、摄影等;音乐社团有管乐、民乐、军乐、鼓乐、舞蹈和合唱等;体育社团有球类社团(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武术等。以上专业以菜单方式供全校师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使每位师生都至少培养一方面的艺体爱好,学校安排部门专人负责,安排好时间、地点,对师生进行培训。针对某些专业,学校定期请专家前来讲学,做报告,以提高广大师生的专业水平和欣赏能力。

5、每年选派校本课程和特色办学骨干教师去内地相关友好学校进行培训,抓好“生本导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每年举办一次本校的经验交流活动,不断完善特色办学的各项机制,形成本校的成功经验。

7、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每学年都结合过去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用最佳组合达到最佳效果。

(二)改革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方案”内容,我校确立创建“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为“十二五”办学目标。着眼于未来人才的培养方面和社会的需求,我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入手,确立学校的改革目标是:

1、通过艺术类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作支撑,实行艺术类选课制和走班制,到2013年全校力争70%的学生升入高一级艺术类院校,将艺术类打造成学校的优势和品牌。

2、我校在依法治校、安全教育的基础上,抓好各项艺术活动,将艺术逐步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并成为每位师生的爱好和特长。不断提高全校师生艺术素养,逐步形成我校特有的文化氛围,以此促进学风、校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学校不断向办学的高品位迈进。

3、到2015年使我校艺术类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达到体系完备,每年级新初始年级配备多媒体,并使配套的师资、设施设备功能齐全,基本达到全校师生至少掌握艺术类一门专业技能,艺术类考生占高中学生比例的80%,力争使艺术类考生的本科上线率2011届达到90%-95%,2012届达到96%-96.5%,2013届达到96.5%-97%,2014届达到97%-97.5%,2015届达到98%以上。从而完成学校十二五规划中的各项指标达到创建“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试点校的标准,并使我校成为以美术为主,其他专业多方向发展的在全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三)改革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校师生、家长都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按照学校制定的学期计划与“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加以落实,努力使学校的办学目标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行动。

2、学校根据师生的选择,创建不同类别的艺体类社团,并通过学校、工会――年级――班级三级管理,做好管理、服务与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家长参与我校艺术特色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3、以地方和校本艺术课程做支撑,以专家指导、引领为保障,加强与职业学院、高等院校的专业对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一批专业骨干教师,确保我校办学目标顺利实现。

4、每学期学校组织举办一次大型“艺术体育节”,要求全体师生参与,给有特长的师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也为弘扬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从而推动我校多样化办学健康发展。

5、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针对每个社团的活动,学校、部门及社团成立相应的评价组织,采用三级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1)社团评:每次活动后由社团负责人组织相关领队召开活动小结会议,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表扬与批评,并对活动质量进行评价。

(2)负责部门评:负责社团的活动评价和指导,做为评选优秀社团、优秀队长、优秀学员及其他评优选先的重要条件。

(3)学校评:学校主要进行校级、市级以上先进的推选,学员素质评定等级的考核,实验情况分析、总结,以及撰写实验阶段性报告和实验终结性报告等。

(四)需要突破或自治区支持的政策

1、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赋予学校相应的课程开发和设置权力。学生在完成国家规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后,可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意愿安排部分选修课程。

2、给予相应的考试政策支持。对于体、艺等特长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自治区会考办单独命题考试,划定等级和分数线。

3、请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拨付专项经费,配备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提供专业教师的培训机会,搭建普高与专业院校的桥梁。

(五)保障条件

1、加强领导。成立多样化发展改革领导小组,根据办学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到人头上。并纳入到部门、年级组、教研组、任课教师、学生的年度目标评价与评优当中,确保此项工作管理和落实到位。

2、加大经费投入。设置专门管理与评价机构,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确保经费到位、评价到位、设施设备等投入到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主体力量。学校把特长教育和教师专业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研讨活动、总结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培养一批业务骨干,积极推动“名师工程”,注意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发展的需要。

4、加强宣传。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工作,关系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学校成立家长、学生代表委员会,对实施方案充分进行论证,广开言路,不断改进,达成共识。学校在宣传和奖励制度上给予保障,及时表彰先进师生、家长,激励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进度安排

1、制定规划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纲要”和“方案”,确定我校的办学目标,并广泛征求意见、积极开展调研和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把“实施方案”分解为各个“学期计划” 和“年度目标”加以落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计划性和连续性。

2、组织实施阶段。

(1)2011年9月为开始组织全面实施阶段。学校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分解,并与相关部门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根据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以艺术特色建设为切入点,有目的、分步骤组织实施。

(2)2012年7月之前,按我校计划采取外部考察、内部培训,完成我校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开发出适合我校的艺术类校本课程,并组织进行实施。

3、总结提高阶段。

(1)2013年为总结、提高阶段。坚持把艺术特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融入师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发展之中,形成一种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办学品位的提高。

(2)到2014年学校艺术类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达到体系完备、与之配套的师资、设施设备齐备、功能基本齐全。

(3)2015年基本实现全校每位师生至少掌握一门艺术技能,艺术类考生达到高中学生的80%以上,并且本科升学率达到98%以上。使我校达到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的标准,学校的特色文化形成。

(七)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

风险一:家长对艺术特色办学的不理解

预案: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力度,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国家教育改革政策,提高家长对我校艺术特色办学的认识,取得家长、学生的全面理解、支持和配合。

风险二:普通高中艺术生的升学与就业难的问题

美术中班教案篇(5)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43―03

引言

根据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国家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与此同时,“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部2010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中,也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制定构建覆盖城乡学校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的政策措施。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部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

由此可见,国家已经将教育信息化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这势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

从2008年开始试行的“班班通”工程就是教育信息化工程具体实施的项目之一。该项目中的教育信息化设备主要包括网络设备、视频设备、音频设备、控制设备四大类。怎么科学设计,合理配置好这四大类设备,是整个多媒体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

由于前期国家缺乏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指导实施标准,因此各省、市的“班班通”工程在具体实施时均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技术方案不科学,设备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影响了正常教学。

我们对2009年辽宁、重庆等省市推行的“班班通”工程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下面就现行的“班班通”工程招标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和看法,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与教育技术专家共同探讨,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 当前“班班通”工程的方案设计不合理

“当前,国内一些院校在教学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重设备选型轻系统设计的误区”、“多媒体应用系统分类上大多是分开的,但在视听环境中,人们要求视听同步,效果和谐统一。”[1]任何一个称职的技术人员,在设计技术方案时,都应该充分考虑到系统内各个单元的合理、平衡和协调。

但遗憾的是,在对当前已经实施的“班班通”工程的考察中我们发现,由于没有规范标准的方案,不仅造成“班班通”工程的技术方案五花八门,配置混乱,而且90%的招标方案设计中存在较大技术缺陷,系统存在硬伤,造成整体效果差。原因是过分强调网络系统、视频系统、控制系统的功能,而严重忽视了音频系统的作用。

以辽宁省沈阳市2009年采购的7000多套“班班通”工程配置的产品为例,该项目单套设备造价达1.3万元,其中投影机、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液晶书写屏等采用都是知名品牌,但音频设备却选用价值仅40元左右的有源音箱,这占不到整套设备总价的3‰。我们在辽宁的沈阳市、大连市,重庆的江北区、涪陵区考察的所有“班班通”项目,无一例外的,方案里只是一味突出视频,而忽略了音频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致命的技术缺陷,势必影响整个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质量和整体效果。更为严重的是,通过对重庆市江北区49所中小学645个教室的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班班通”工程项目因为音频系统过于简陋,已经危害了师生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 “班班通”工程中音频系统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他们的身心健康备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据鹿道温等人对郑州市57中、金水区二小等学校共219名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咽炎患病率为100%。繁重的教学,嘈杂的环境,让老师嗓音嘶哑,身心疲惫。老师渴望有一种既先进实用又环保健康的扩声模式来保护的自己的嗓子。

另据调查,目前75%以上的中小学教室使用的扩声设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刺耳的噪声,变调的歌声、失真的人声,含混的乐声,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听觉听力,而且损伤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学生也盼望有一种既先进实用又环保健康的扩声模式来拯救自己的耳朵。

“保护嗓子”和“拯救耳朵”都要求我们设计科学的音频系统,制定健康的扩声模式。

三 “班班通”工程中音频系统常见的技术盲点

评判音质的优劣一是主观标准,包括质的因素、量的因素、空间因素、语言清晰度四个方面;二是客观标准,包括声压级与声场均匀度、混响时间与声音明晰度两个方面。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前述四个市(区)“班班通”招标方案中音频系统作了细致的研究和考察,我们发现所有音频系统不仅功放、音箱的产品技术参数设计不当,而且音箱的安装位置存在严重问题,造成声场不均,不仅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也不符合国家室内扩声的标准和要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合理的设计导致了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混乱,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某些学校同一个教室内,出现了多达四套独立的扩声系统:计算机(带有源音箱)音频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有线电视音频系统,教师自备的便携式(小蜜蜂)扩声系统。因此无组织、无计划的重复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尤其应该引起我们方案决策者的反省和深思。

中央电教馆向全国电教系统推荐的《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一书中,对班班通的定义是“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真正意义的“班班通”要求的是信息“沟通”和“互通”。

遗憾的是,综观现阶段已经实施并运行的所有“班班通”工程,我们发现100%的“班班通”中的音频系统没有实现语音信息的“互通”, 而只是实现了“单通”,也就是音频设备只是被动的接受来自网络和其他音源设备的信号,从而无法与外界的语言信息进行交互。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根本没有考虑和解决由于网络传输引起的声音延迟、线路回音问题。

四 “班班通”工程中音频产品的质量堪忧

通过对上述四个市(区)“班班通”工程招标方案里音频系统中扩声产品的调查,我们发现80%在使用的扩声产品粗制滥造,电路噪声太大,对环境噪声也未做过滤,造成教室声学噪声加大,环境恶劣。最重要的是,中国CCC认证目录中第八条明确规定所有音频功率放大器必须进行强制性认证。但几乎所有的中标产品均未取得国家CCC认证。

以沈阳市2009年采购的7000多套班班通项目产品为例,该有源音箱与金属机柜相连,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容易造成电容击穿,导致人员伤亡。该方案造成的可能后果是:

1 损坏学生的听觉听力。台湾阳明大学认知神经心理学教授洪兰指出:听觉神经细胞坏死即不能再生,而且听觉神经细胞接收的声音分贝越高,越快坏死。听觉神经细胞持续接受89分贝2小就会坏死,而且每增加3分贝,坏死速度就增加1倍。该方案中第一排学生离音箱距离只有1―1.5米,按其设计扩声功率30W计算,前三排学生上课时所接收的声音将会达到80-85分贝,必定会对学生听力造成严重伤害。

2 造成学生神经衰弱。从电声学的角度看,正常谈话时语言的声功率约为1微瓦,大声讲话时可以增加到1毫瓦,与讲话人相距1米时平均声压级为65―75分贝。根据多年扩声系统的研究经验,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中、小学教室的语言扩声系统中,最科学合理的声音分贝数不应超过80分贝,否则会对师生造成生理、心理上的影响,如:心情焦虑不安、心情烦躁、无精打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 破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低劣的扩声设备必将带来刺耳的噪声,变调的歌声,失真的人声,含混的乐声,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听觉听力,而且损伤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感知力、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更不利于国家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推广。

4 易引起教学事故和安全事故。由于该系统扩声产品未取得国家CCC认证,不符合国家安全和电磁兼容标准,不仅会对其他设备造成电磁干扰,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问题严重的容易引起火灾或人员伤亡事故。

五 “绿色扩声,健康教学”的理念、模式与标准

中央电教馆在《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一书中推荐的“绿色扩声,健康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标准是在当前形势和技术条件下,最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保护老师,又有利于学生健康并满足教学需要的音频系统方案。其主要产品有HT-PS05集成模式、HT-PS06增强模式、HT-PS08数字模式三种。新扩声模式在设计上更注重对学生音乐艺术细胞的培养,学生的MP3、MP4、随身听等便携式音源可以方便地连接到设备上,轻轻松松将沉闷的教室变成优美的音乐厅、欢快的OK厅。通过对“绿色扩声,健康教学”扩声新模式的产品在北京地区15所重点中学使用效果的调查表明,既有效保护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既迎合了家长对学生音乐艺术爱好的培养需要,又符合了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认为“绿色扩声,健康教学”扩声的新标准就是“设计科学,使用方便,语音优美,乐音完美”。

1 设计科学。如前所述,中小学教室的语言扩声系统中,最科学合理的声音分贝数不应超过80分贝,过大就是噪音,是不健康的声音,会对师生造成生理、心理上的影响,我们要结合中小学校的典型教学环境,科学设计教学环境下的合理声功率,优化配置,系统力求科学、实用、安全、环保。

2 使用方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容易,操作简单,使用轻松;学生在班会和文娱活动中即插即用,操作容易,简单安全;网络通话无回音、无延迟,清晰流畅。

3 语音优美。语音优美是指语言信号经过扩声系统后,音质“清晰、自然、亮丽、丰满”。优美的语音可以让学生身心健康,轻松学习。

4 乐音完美。乐音完美是指音乐信号经过扩声系统后,音质“层次清晰,细节丰富,动感强烈、圆润动听”。 完美的音乐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放松心情。

在“绿色扩声,健康教学”新扩声系统下,老师讲课时不需要刻意提高音量,就如平时跟朋友交谈一样即可。经系统扩声后,老师的声音清晰、自然地传送给每个学生,并且声场均匀,始终保持在75-78分贝(即相距1米时两人正常谈话的声压值)左右,教师可以轻松、自然地讲课,学生可以清楚、自在地听课,整个教学环境气氛和谐、亲切自然、环保健康,同时可以实现班与班之间的远程交互,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正是由于“绿色扩声,健康教学”新扩声模式的显著作用和完美效果,我们报请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尽快制定出“班班通”音频系统的行业标准,教育部教学仪器标准化委员会原则同意以HT-PS05集成模式、HT-PS06增强模式、HT-PS08数字模式三种产品的企产标准为基础制定《教育部班班通教学音频系统行业标准》,用于规范“班班通”教学音频系统的设计、生产、检测和使用。该标准目前正在起草中。

六 对当前“班班通”工程中音频系统的三点建议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对今后的“班班通”工程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设备配置时一定要考虑方案的全局性、合理性和标准性。设计要有全局观,坚持科学合理、客观公平的原则,音、视频要不偏不倚,平衡协调,相得益彰,不能厚此薄彼,否则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效果;

第二,设备招标中一定要考虑合法性。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没有取得国家认证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政府采购招标。所以,“班班通”工程的设备必须选用取得国家CCC认证的产品,在招标过程中应采用一票否决制;

第三,设备选型时一定要考虑环保性。教育信息化设备绿色节能一直都是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所以在设备选择时一定要优先考虑“绿色节能,健康教学”类设备,一方面有利于师生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符合国家和国际社会对环保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美术中班教案篇(6)

一、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现状个案探讨

1.案例简述

有一天,我们上“夏天的衣服”一课,老师出示一些衬衫、短袖、裙子等,幼儿们一直在讨论,互相看着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纷纷议论着各种颜色,我说可以按照老师的颜色涂,也可以动脑筋自己涂,并说明了要求。他们纷纷开始涂色,坐在边上的天天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过去看了看,他翘着小嘴说:“我今天的衣服颜色不好看,有些热。我不喜欢,可是妈妈非要我穿。”他是我们班很懂事的小男孩,知道的可多了,他又接着说:“老师我想画一件凉快的衣服可以吗?”我说:“当然可以!”天天的小手拿了淡蓝色的蜡笔开始往上涂。我心里一惊,觉得他太棒了!班里绝大部分幼儿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涂色,可是我希望他们都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会更好!

2.案例分析

通过对这则案例进行分析,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已经有意识地开展一定的艺术审美教育。但是如何进行幼儿艺术审美教育,这是我们需要认识和探索的。目前幼儿艺术审美教育已经逐步开展,成为各个优秀幼儿园竞相推崇的教育特色。我们在充分肯定幼儿艺术审美教育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应看清楚目前幼儿艺术审美教学存在的一些怪现状,看似欣欣向荣的艺术审美教育表面,隐含着很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审美创造性。创造性培养是幼儿艺术审美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艺术审美教育是以感性认识方式对审美对象进行整体性欣赏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本身极具创造性。通过自身的感受,对审美对象进行综合的把握,感受、发现其内在蕴涵,这一过程中必须有主体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幼儿身上这种创造性已经被人为地遏止、限制。在本案例中,全班的孩子,除了天天,无不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涂色,而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看似简单的细节实际上暴露了我们幼儿教育的缺失。在现在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从小便将理性的、带有“权威性”的定论强加给孩子,结果造成了他们创造能力的丧失。久而久之,孩子对艺术的奇思妙想和独特表现因为这种“权威性”的定论而慢慢地走向消亡,从而出现案例中的一幕。

(2)艺术审美教育方法落后。虽然当前幼儿艺术审美教育得到重视,但是在教育方法上并没有得到创新和改变。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当前幼儿艺术审美教育在方法上仍然遵循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示范和儿童的模仿,忽视儿童的体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这一缺陷。对于幼儿来说,课堂教学并不能真正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而课外的教育方式反而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教育建议

建立科学的幼儿艺术审美教学模式是构建幼儿艺术审美能力教育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营造美的情景、感受美的气息、创造美的方法三个方面来建立艺术审美教学模式。

1.营造美的情景

在为幼儿营造美的环境之时,要做到绿化、美化、儿童化,并将音乐带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同时要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去认识美和追求美。如让幼儿欣赏一段非常优美的曲子或者看一段很精彩的视频,让幼儿从声音、颜色、动作中去感受美。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审美,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健康的艺术审美观点,并逐步养成幼儿能够自主地对周围事物的美丑进行评价的习惯。

2.感受美的气息

感受美的气息有多种手段。笔者认为在幼儿艺术审美教育中,审美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是感受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感受、欣赏艺术审美教育中的美,这是可行且符合幼儿实际的。大自然是艺术审美教育的广阔天地。

3.创造美的方法

对于艺术审美教育来说,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题中之意。笔者认为,创造性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点到为止,不能越俎代庖。对于相关内容不能讲述过多,而应该给予幼儿一定的创造空间。比如,上文所提及的“夏天的衣服”一课,教师可以将创造机会留给幼儿,在课堂中直接提出以下观点,即“你们认为夏天的衣服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样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对于他们新颖的观点,应该及时加以褒奖,鼓励他们自由思索,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使幼儿在宽松、融洽、生动活泼的精神环境中,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美感形象来教育幼儿教师要自觉运用美学规律,采用多种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把艺术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幼儿不断感受到艺术审美教育中的美。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01.

美术中班教案篇(7)

(一)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三)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情况分析:

1、从学生学习习惯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2、从学生分析:

班:班与班的美术成绩相差很大,在班与班同等的优秀中,有可能这个班的优秀在那个班里是良好,班级的集体素质相差很大,很难拉的平均。

生:同一个班中,学生在幼儿园所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普遍有这三种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

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3、从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四、措施:

美术中班教案篇(8)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美术老师,不仅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发现美术教学资源的慧眼。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有:拓展校外美术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以及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因而,作为美术老师要有“生活处处皆美术”的意识,积极发现生活中可利用与开发的资源,大力开展美术课程开发与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整合利用学校、社会的各种美术教学资源,尝试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以下是我所尝试的一些方法与案例。

一、挖掘校园周边环境资源,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

校园周边环境资源中有丰富的美术文化资源,它们以各种方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何识别并将校园周边美术文化资源加工转化为美术文化课程资源,是我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途径,培养他们对校园周边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改变学生对美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实践中,我通过教学实践性原则:“凡是能在生活、生产现场进行的课程一律到现场去,尽可能把课堂搬出教室走进社会。”

1.组织室外写生

组织室外写生的教学形式主要针对的是生活中肉眼可以看到的涉及历史、自然、文化的美术资源,又能满足教学实际条件的一种教学。

从这种教学形式看,学生走进生活对景写生,有利于在真实情景中感知对象,教学过程更加充满活力,这种方法很简单也很受学生的欢迎。

案例一:《家乡的桥》一课的教学片段

我在上小学浙美版第六册《家乡的桥》一课的时候,我带学生出去写生,画学校周边的廊桥。庆元有很多的廊桥,庆元的木拱廊桥古朴而优雅,它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学生很兴奋,也很珍惜写生的机会,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认真画着自己熟悉的桥。在视觉表现的过程中,我不刻意要求具体的单一表现技法,使他们不做图像的模仿者,使学生在多样化表现方法和自主探究中快乐地作画,因为人在快乐的情境下更能迸发出潜能来。课后,让学生去了解这廊桥的历史,去了解庆元到底有多少廊桥,它们有着怎样的传说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其文化内涵,并要求在了解情况后再次整理写生的画,画出富有人文气息的作品。

第二堂课上,一学生说:“老师我还真没想到,我们这小小的庆元会有这么多生动有趣的廊桥,还有这么多与廊桥相关的美丽传说。”我便让学生交流他们的调查发现,学生兴奋地说出自己的调查结果,有的说“如龙与来凤的故事”,有人说“咏归桥”咏归二字之由来,通过交流,学生惊奇地感受到平凡事物也有深刻的一面,以前只是没去发现而已。从而使学生能学着关注身边的事物,学着去了解乡土美术文化,从而提升了学生热爱乡土艺术的情结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现场人物访谈

现场人物访谈教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让学生感受风土人情、民间故事、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表现的侧重点为非物质艺术文化资源,它存在的主要形式是以人们口传方式为主的。由于这种文化资源存在形式的特殊性,因而受较大的时空限制。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在艺术采风中,对民间老人和艺人进行现场采访,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这古老的民间文化,然后根据学生生活启示,发挥他们的想象进行视觉表现。我发现这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更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案例二:现场访谈庆元木拱廊桥师傅吴复勇

吴复勇是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人,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民间工匠,他也是目前庆元县比较年轻的、能建造大跨度木拱廊桥的师傅之一。学校离大济村很近,组织一小部分的学生现场访谈,还有些学生问了吴师傅的收徒条件。吴师傅说:“能拿大斧、大锯,熟练掌握刨、劈等基本功;能吃苦耐劳,有强壮的体魄;要与其投缘,头脑要灵活,悟性要好。你们啊,还太小呢,现在的任务还是先好好学习吧!”通过这样的访谈,让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家乡的廊桥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要为保护这份宝贵的遗产尽一份心、一份力。

3.实地参观活动

在学校里,我通过努力组建了学生美术社团。在客观条件允许下,每学期组织一两次活动,带他们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及民间艺术较为集中的地方。

该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受条件的限制,局限于部分学生参加,我以点带面,让部分学生参加此类活动。活动后,我把活动的情况在学校的橱窗进行宣传,利用教学的辐射功能。同时,我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小组的形式自行组织参观活动,并要求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他们参观考察的成果。

案例三:参观“庆元香菇博物馆”和“廊桥博物馆”

近几年来,随着县里的发展,我们多了两个博物馆,香菇博物馆与廊桥博物馆,馆内不但有很多家乡历史性的内容,也有外地名家和本地艺人的美术作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一方面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另一方面了解我们家乡发展的历史,了解香菇与廊桥的历史!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感受家乡的美,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原来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忽视了而已。

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活动,寓教于生活,无形中学生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对乡土文化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美术教学形式,活动筹备和组织的事务很烦琐,要考虑很多细节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同时,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民间活动的信息。

4.举办专题讲座

现场人物访谈、实地参观活动是部分学生参加的活动,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较大。而专题讲座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的资料,精心制作教学课件,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在这方面,美术老师制作出了《不一样的精彩――版画欣赏》《走近百山祖》《大济花灯》《庆元的方言魅力》等教学案例,与大家资源共享,我便在学生中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到乡土美术的艺术特色,真切地感受到乡土美术文化的内涵、艺术美感及他们肩负的保护乡土美术资源的使命。美术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道理。

二、依托校园环境资源创设展示才艺平台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智力、物力等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一般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学校的黑板报、镜框、橱窗、宣传栏以及各种设施设备等都属于条件性资源。它们虽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却与课程有着紧密联系。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园内的条件性资源,在校园中开展了系列美术实践活动。

1.策划美术实践活动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按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美术教科书的内容安排,并在部分学生中展开调查,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美术实践活动是什么,然后进行具体策划和实施方案。通过调查,其中“学校艺术墙”设计方案最受学生的喜欢,于是我们开展了“学校艺术墙”设计制作活动。

案例四:“学校艺术墙”设计制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1)前期准备。

首先粉刷墙体:选择综合楼走道的墙;其次确定主题:以“国粹”和“春”等为主题;再次组建队伍:在四、五年级各个班级中,通过自愿报名的原则,组建二十支由5~10人组成的队伍;最后规划方案:师生共同规划,以学生为主体的,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制订详细的行动活动方案。

(2)具体实施。

首先设计图稿:在规定的时间里,每组学生分两小组绘制2份设计图,通过集体讨论,交换意见,确定正式图稿(教师参与)。

然后绘制作品:画面用丙烯颜料上色,这由学校统一购买。时间安排是统一和分散穿行,一般利用学生放学时间和星期六休息时间。

(3)后续工作。

记录访谈:主要针对活动实践行动本身、活动过程以及结果作品呈现时全校师生的评价和影响力,以及对美术教育的本质和工具的认识。

整理分析:对各类信息进行整理、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研究,调整并改进,完善行动方案,为下次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利用学校条件资源,创设学生展示才能的美术实践活动,这就像杜威指出的“从做中学”的原则,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依托校园,发现素材

学校有很多有趣的题材,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熟悉它,了解它,却没能发现它的美,我们美术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身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

学校的绿色走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作为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千万不要对身边的美术视而不见,而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丽。教师善于在校园内,发现美术教学素材,让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美,留住身边的美。以绿色走廊为依托,开展了《绘制兰馨》现场写生教学,收到了好的效果。还有学校的大课间,有一项很有特色的体育运动,就是我校特有的“香菇功夫”,让我们的孩子去画功夫,从中体验美术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3.创建班级美术文化

(1)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也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学生的家庭环境很少能给予他们美术素养上的影响,于是,我们因地制宜进行创建班级和校园美术文化活动,让简陋的教室营造出艺术的气息,用美术特有的方式装点教室空间,营造一种艺术氛围。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尝试。

一方面向学校提出建议,定制画框:给各班级定制大小不一的画框,我和学生一起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予以装裱和悬挂,并定期更换作品。

另一方面发动各班的班委,创计和制作班级艺术宣传栏:内容主要是关于一个画家的手抄报和一部分优秀习作。

(2)课前三分钟。

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前学生上讲台介绍一位画家或艺术流派。学生按学号的顺序轮流,准备的时间是一周,每次是两位学生共同准备。其中一学生课前上讲台讲述画家的生平和艺术特色及代表作。同时,要出一份关于介绍内容的手抄报,并注明讲稿信息的来源,给其他同学深入地了解画家提供便利,手抄报当作一次作业给予打等级分,并记录在成绩册上。并将手抄报作品进行展示,培养了学生美术绘画方面的技能,更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艺术栏又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给教室增添了艺术气息。

各位老师,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学中,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潜在美术教学资源,并将潜在的美术教学资源转化为美术教学的“活教材”,形成美术教学特色,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美术,有效地学习美术,是一个教学的大课题,是我继续要努力的方向,是我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永远要做的功课。

美术中班教案篇(9)

1.树立终身学习观

树立终身学习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班主任的终身学习既是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又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需要。

2.搞好教育和科研

班主任工作包括教育和科研两部分。班级不仅是教育教学的舞台,也是很好的教育教学研究场所。大量的教育现象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教师及班主任,我们有必要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经验的东西上升到专业化的高度。

3.经常反思自我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的,反思会帮助自己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不断促进自己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能留下成长过程中的“轨迹”,那将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4.建设学习型组织

在教育工作中,每一位班主任都是我们的盟友,我们之间不仅有竞争更有合作。我们应和盟友在竞争中追求进步,在合作中构建友谊。在与别人的竞争和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班主任专业化,提高自己作为班主任的素质,促进班级建设,打造和谐班集体。

5.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在管理中渗透自己的教育理念,一名专业的班主任必定要有自己的管理风格、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可能照搬别人的经验。所以,对于新班主任来说,需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做一个有头脑、有思想的班主任。

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途径策略

1.在日常班务管理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这需要班主任做到“有心”,有敏锐的目光,能够清晰地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管理中很多问题并不需要草木皆兵,有些问题可以适当地视而不见,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2.多读书、多学习、多交流研讨等。班主任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开拓视野,汲取优秀的经验,帮助自己、也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同时,必须要把习得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理念,武装自己,指导自己。

3.积极主动大胆地实施自己新想法、新思路。很多年轻的教师认为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就必须请教别人,学习别人,但是这样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丢失了自己的思考。管理班级就应该找到自己的思路,大胆尝试。

三、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误区:

误区l:经验指导,缺乏理论

很多班主任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先导,缺乏理论指导,在摸索前进中走过许多弯路。如有人认为对学生越严格越苛刻,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结果使不少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过度自卑、焦虑等。有的班主任认为对学生越“疼爱”就越能感化学生。结果导致学生的自立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的下降等。

误区2:对班级只“管”

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而不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特点教育学生,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要求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矫正不良习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

误区3:忽视科学的组织

有的班主任每天循规蹈矩,每天机械重复学习生活,看似平静的班级其实隐藏着很多弊端,一旦出现情况班主任就束手无策,所以,如何让自己的班级学生高效快乐地学习生活,还是要靠科学地组织管理。

误区4:只以“高分”为指导

不少教师一心追求高分数,忽视学生道德品质。有的班主任缺乏帮助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认为在学生不出事就行,对发展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的问题视而不见。

四、案例分析

一个不善于合作的学生

案例:

小白(化名)是我们班非常优秀的学生,各科成绩都较好,特别是美术,他的美术天赋让班级里很多孩子都望尘莫及。刚进班级时,对全班学生的了解中发现班级里很多学生都认为美术是自己的特长,但是经过半个学期,我发现除了小白和一个爱画漫画的女生外,其他爱画画的学生都自动隐藏起自己的特长,这让我不解:为什么看不到他们对美术的热情呢?

直到后来,学校举办一次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这时小白的热情显现出来,到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毫无疑问地,小白取得了一等奖且是第一名。对于这个奖小白好像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后来才知道,他已经习惯了在美术方面得奖!

这次比赛的结果更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小白的仰慕与肯定,美术几乎成了小白的代名词。小白对自己的美术越来越自信满满。班级里的黑板报自然而然地落在小白的身上,当然他也很乐意。刚开始的几次,我发现每次的黑板报都是小白一个人完成的,他竟然也没有一句怨言。我试着询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帮着小白一起设计黑板报呢,留给他自己多累啊?几个学生却很委屈地说是小白不愿意让别人帮,他自己就能完成。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渐渐地就淡忘了。

很快2013年圣诞节将近,班级里的孩子都提议给老师们送礼物,送什么呢?对于他们还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我就提议,买的可没有自己动手做的诚意大啊。就这样,他们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这也是他们展示特长的时候嘛!可是,意想不到的是,给每个老师的礼物竟然都是小白自己一个人制作的,美术、裁剪、粘贴等等都是靠小白自己!这次我又错怪大家了,以为大家不帮小白,为此有些同学有点愤愤不平。

最近的一次,今年教育局举办的“禁毒手抄报”比赛,小白依然积极参与,这次的成绩可不小,收获了全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还在全校师生面前发下奖金500元!我在欣喜与自豪同时,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好像激化了。在一次班会上,我请全班学生都上台说说自己与同学间的小矛盾,有几个学生就说了想与小白合作比赛而小白断然拒绝的事情,而且小白还说了“你画画不好,我不和你合作”的话,我知道,事情变得有点复杂了。

案例分析:

对于这个案例,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小白不喜欢或不善于合作是老师、小白自己、家长及同学们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学生合作的精神,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能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建议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考虑他人的想法。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的一种体现。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1.首先个性问题,小白其实在做很多事情上都是比较独行的人,对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规划,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也慢慢地与别人隔离;

2.小白的做法很明显是对别人的一种否定,认为别人的美术没有自己的好,没有摆正与他人平等互促的关系;

3.小白在美术设计上有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每个作品都有严格的要求,这是对自己高要求的表现,是值得鼓励的,但适当听取别人的建议也是必要的,也能促进自己的提高;

4.能够和他人进行愉快地合作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小白在这一点就不能得到高分,如果继续坚持的话,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就难以保证了。

5.我对问题的不正确评估(开始疏忽大意),没有正确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小白的问题演变。

由于一直在美术上取得成绩,使得小白对自己的美术方面有很大的自信。就对小白的妈妈及老同学的询问,得知小白以前也有自己做事不与他人一起的习惯,我知道了这不是短时间形成的问题。在本次案例中,我更有很大的责任,事情的演变从开始就有了端倪,我对事情的轻视,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幸运的是发现尚早,我们还有3年相处时间,我要对小白的问题进行积极解决。

教育对策:

小白对自己美术的自信及对他人美术的不信任是小白不愿意合作的直接原因,但是长期以来小白形成的独来独往的习惯导致其不善于合作。针对于此种原因,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帮助小白转变观点:

a.在课堂上特别是班会课上多强调合作的意义通过合作的活动让小白深化理解合作的优点;

b.寻找机会向小白传达“正是由于别人对你的肯定和信任,别人才会希望和你合作”,让他知道合作的时候得到别人的赞美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c.如果真的不愿意合作,也可以尝试去指导别人,帮助别人,从而提升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d.从小白的弱点入手,强调别人帮助的作用。小白的语文成绩中等以上,但是作文却写得不太好,班级里有个写作特别好的学生,如果小白能够得到她的帮助,作文也会提高,让小白明白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e.教育戏剧的运用,在教育戏剧中的角色扮演,让小白在故事情境中体会与别人合作的快乐和必要性等。

2.改变其他学生依赖的心理

其实我也知道,别人是对小白的一种依赖,因为小白每次都能获奖,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可能让小白看出了,从而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让其他学生懂得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才是提高自己的最好的办法。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小白,让小白知道同学们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慢慢放下自己的防备心,融入学生中去。

美术中班教案篇(10)

(一)伊斯兰教与其建筑特色。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al-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

(二)历史沿革。公元8世纪,入侵西班牙的摩尔人在现今为圣尼古拉广场处,修建了一座要塞,标志着摩尔人统治格拉纳达的时代开始。公元1002到1031年间,科尔多瓦哈里发王国的衰落导致了许多独立穆斯林小国的建立,其中包括齐里德王朝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这个王朝的统治从1010年一直延续到1090年。在这一政权统治下,格拉纳达发展起来并保持了哈里发王国的艺术成就。

(三)建筑特色及细节。阿尔罕布拉宫坐落于格拉纳达的一座小山,周围环绕着蜿蜒起伏的红石围墙,人们又称之其为“红堡”。从奈斯尔王朝统治者穆罕默德一世着手建造阿尔罕布拉宫开始,虽然几经修缮,但它始终具有极其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阿尔罕布拉宫中有四个主要的中庭:桃金娘中庭、狮庭、达哈拉中庭和哈雷中庭。阿尔罕布拉宫中的“使节大厅”最负盛名,位于桃金娘宫,它是宫里最大最豪华的厅堂,苏丹在这里接见外宾。墙上复杂的花纹取材于贝壳、花和星星等大自然中的要素。伊斯兰教建筑在花纹方面有着独特的传统。相传,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时认为画人像是魔鬼的行为。也正是这样,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图形。

在这座宏伟精美的阿拉伯宫殿中,这些用做装饰的艺术图案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花草植物图案,以花、叶、柱为主,缠绕出数不胜数的图案,图案有规律并讲究对称。二是几何图形,有圆形、波纹形、多边形等,或单一使用或几种套用。集合图形内还有花草图案,这种图案也很规范。三是用阿拉伯数字做花边装饰,它不同于植物图形和集合图形的规则与对称,弯曲的字母笔画既能整齐排列,又富于变化,给人以动感。所以文字装饰的图案既是阿拉伯书法的精品,也是花边图案艺术的上乘之作。

伊斯兰教园林的几大风格特征(园林以伊斯兰的造园形式出现,利用中心十字形水渠分割园林成四个部分,中间设有喷泉;水和园亭是必不可少的设施;植物着重于栽植绿萌树)在阿尔罕布拉宫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这个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独特建筑综合体中,人们可以看到,伊斯兰艺术及建筑的精致、财富与微妙达到了极致。

二、基督教荟萃一一塞维利亚大教堂(CatedmldeSevilla)

(一)基督教与其建筑特色。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耶和华神和圣灵为核心价值观的一神论宗教。

基督教的建筑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这座宗教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哥特建筑精巧、张扬,富有英雄气概。避开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来谈论哥特建筑是办不到的,没有独立于基督教本质以外的哥特建筑艺术。

(二)历史沿革。塞维利亚城建于公元前43年。先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占领。公元11世纪,摩尔人的一个部落在此建立独立王国。1248年,卡斯蒂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在“光复战争”中夺取该城,赶走摩尔人,从此塞城逐渐繁荣。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曾设有“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垄断着西班牙海外贸易,这是塞城的鼎盛时期。“交易之家”于1717年迀至加地斯,18世纪以来塞城曾一度衰落。

而塞维利亚大教堂就始建于阿拉伯文化兴盛时期。公元711年,摩尔人侵入西班牙,由此开始了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对西班牙长达500年的统治。而塞维利亚则成为了安达卢西亚穆斯林的重要活动中心。1184年,阿拉伯人开始在今天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基址上建造“清真寺”,完工于1198年,是当时穆斯林朝拜的圣地,伊斯兰文化一度在此兴盛。

(三)教堂特色及细节。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它曾是基督教世界里誉为最大的宗教建筑,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并称为世界三大教堂。

大教堂的结构基本具备三个特点:以肋架为拱顶承重构件;采用独立的飞扶壁,使整个建筑充满了神圣性和庄严性;使用尖券调节起券角度,有向上的态势。从外部就可看出它高而尖的顶,有“基督复活的象征”之说。

大教堂经过多次改建和装饰,除局部细节外,现在从外观上已经很难看出清真寺原先的模样,这就是典型的西班牙式扩建,体现的正是基督教收复失地后的信仰和意志。肃穆的哥特风格建筑处处为信仰服务,而一瞥中窥见的伊斯兰建筑也宣告着曾经占领此地的辉煌的民族。它是被天主教教徒掏空了伊斯兰教的内心,奉上了天主教的圣人,建筑风格的转变与交融,体现的正是信仰与文化的冲突。

上一篇: 教师扶贫个人工作总结 下一篇: 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