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0 04:08:39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1)

第二点:调研报告的内容

一、家家悦连锁供应物流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家家悦先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处9000平方米的副食品配送中心,后又建设一座1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的立体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配送的智能化。

2、企业的信息系统

经营模式是从一级站(省一级)以调拨和购销的模式进货,再逐级批发到的三级站(县乡一级)或者直接在自己所属的网点零售。拥有针对物流活动需要的集成软件,拥有互联网信息共享技术。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物流中心北侧不设进出库通道,中心采用u字型的动线设计,南侧共设计了40个装卸码头和快速滑升门。1-7号门为收货区,8-23号门为出货区,24-40号门也是收货区,形成一个双“u”的作业动线。物流中心设计了高货架存储区、较大面积的临时堆存区和配置了电子标签的拣货区。库区内使用高货位叉车和电动托盘搬运车进行存储作业。部分按箱出货的商品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拣货作业,拣选作业完成后用笼车集货,随后用牵引车拖至出货区等待出货,拆零拣选则使用电子标签配合流力货架进行。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落后,也没有研究信息共享技术,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影响了每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加了物流资源占用和成本开销。

发展趋势

采用语音拣选的方案和曼哈顿(ma)的wms(仓库管理系统)。

相关资料

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成立于1974年。熟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商业系统的业内人士,一看这个名称就知道它在当时的商品流通体系中的地位——二级站,这也就意味着它的经营区域仅限于威海本地,经营模式是从一级站(省一级)以调拨和购销的模式进货,再逐级批发到的三级站(县乡一级)或者直接在自己所属的网点零售。以威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当时的家家悦(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只是全省糖酒行业中的“小字辈”,年销售额仅有800万,利润20多万。

家家悦先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处9000平方米的副食品配送中心,后又建设一座1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的立体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配送的智能化。

目前使用的这个常温物流中心是XX年开始建设,2018年投入使用的。面积为10000平方米,内部分为3个区,考虑到北方冬季比较寒冷,物流中心北侧不设进出库通道,中心采用u字型的动线设计,南侧共设计了40个装卸码头和快速滑升门。1-7号门为收货区,8-23号门为出货区,24-40号门也是收货区,形成一个双“u”的作业动线。

物流中心设计了高货架存储区、较大面积的临时堆存区和配置了电子标签的拣货区。库区内使用高货位叉车和电动托盘搬运车进行存储作业。部分按箱出货的商品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拣货作业,拣选作业完成后用笼车集货,后用牵引车拖至出货区等待出货,拆零拣选使用电子标签配合流力货架进行。未来还在考虑采用语音拣选的方案和曼哈顿(ma)的wms(仓库管理系统)。

二、天津保税物流园区

1、企业的信息技术

由政府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采取bot(修建-营运-移交)的方式,选择合格的开发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由政府设立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仓库实行自动立体化管理方式。

2、企业的信息系统

将港口功能引入物流园区,在中转集拼方面,可以对中转集装箱进行拆、拼箱,改变了以往在港区只能整箱进出的状况,实现了集装箱综合处理以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的连动,使园区成为支线箱源和国际中转箱源的集散地。物流园区实行封闭管理,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同时兼有加工贸易业务,使园区既有仓储物流功能,也有生产加工功能,甚至有商品展示功能,使物流功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电子化监控,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对进出区货物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平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园区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

(2)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的发展。

(3)园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

(4)园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平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等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5)园区内企业的同质性比较强。

发展趋势

(1)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园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3)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平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

(4)突出企业核心业务,形成分工合作的

相关资料

园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是因为其在运营、政策及服务上的大胆创新,由政府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采取bot(修建-营运-移交)的方式,选择合格的开发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由政府设立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赢利模式是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低廉的土地价格,吸引大量物流服务企业入区投资建厂,开展业务。入区企业除了自建厂房,还可以向管理委员会租赁库房、堆场、车间等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通过园区土地增值,园区企业从中受益,经营管理者将可以提高其仓库、堆场等基础设施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区内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如信息、招聘、培训等,获得相应的收入。保税物流园区享受只有自由贸易区才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境外货物进入园区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国内货物进入园区给予退税,改变了现行的“离境退税”和加工贸易“境外一日游”现象。

在海关和港口集团的支持下,实现了货物从港口到园区的直提直放,减少了货物存放时间和报关层次,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园区企业国际中转业务大幅上升,天津保税物流园区推出了加快通关速度和完善出口退税的一系列举措。同时,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电子化监控,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对进出区货物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平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物流园区充分利用港口的航运、停泊、装卸等业务优势,实现一体化运作。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经过这几年的开拓创新及不断发展,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也有了如下的一些经验教训:

(1)园区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园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园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而园区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园区目前的物流量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园区内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业务量仍不饱满。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跨国公司本身缺乏对园区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园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其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2)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园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的发展。

(3)园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业进入园区的过程中,大多数园区没有注意使园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4)园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平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等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5)园区内企业的同质性比较强。目前园区内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均包括:供应链设计、全程物流承运、仓储安排等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以及保税物流园区企业间的贸易及贸易、国际国内集装箱中转及拆拼装箱业务、保税物流园区仓储物流等等。企业核心业务不突出,没有形成分工合作的现象,园区内几乎所有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是一致的,应该说还没有形成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现象。

三、北京华宇物流有限公司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北京华宇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公路、铁路、包装、轿车托运、长途搬家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性企业公司拥有宽大的信息网和先进的internet物流管理系统运输各种货物、仓储设备配置精良、已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具有多年仓储;配送、运输、操作经验的现代化物流队伍,运用了erp(企业需求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和jit等。

2、企业的信息系统

根据客户具体特点,设计策划”个性化”物流配送方案,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综合物流方案。不仅提供各地区,各类型客户需求的信息交递平台,而且还提供从生产、销售到市场跟踪的信息网络服务。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拥有2-30吨车辆有60余台,可调度车辆近200余台,并配有超过3000平方米的标准大型仓库和近6000平方米的场地免费为长期客户仓储。承接全国各地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等货运服务。每晚8-10点准时发车,误时免收全程运费。提供门到门点到点的服务,一票到底,保价货物货损、货丢按保价赔偿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网点覆盖地少

(2)edi系统没有开展

(3)物流软件使用不足

发展趋势

(1)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在全国推广qctms管理方法

(2)业务重组

相关资料

北京华宇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公路、铁路、包装、轿车托运、长途搬家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性企业,拥有2-30吨车辆有60余台,可调度车辆近200余台,并配有超过3000平方米的标准大型仓库和近6000平方米的场地免费为长期客户仓储。承接全国各地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等货运服务。每晚8-10点准时发车,误时免收全程运费。提供门到门点到点的服务,一票到底,保价货物货损、货丢按保价赔偿。北京华宇物流主要从事国内物流仓储,运输.结算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公司拥有宽大的信息网和先进的internet物流管理系统运输各种货物、仓储设备配置精良、已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具有多年仓储;配送、运输、操作经验的现代化物流队伍,可根据客户具体特点,设计策划”个性化”物流配送方案,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综合物流方案。不仅提供各地区,各类型客户需求的信息交递平台,而且还提供从生产、销售到市场跟踪的信息网络服务。

北京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安全高效准确即时”为服务目标,逐步实施现代科学物流发展战略,业务配送以北京为中心,面对珠江三角洲,借助自身货运专线辐射全国,目前已为多家大型零售商.

电子器材.家具.机械.电器.等产品.已承载了多家大型公司的运输业务.其中以华为技术、艾美特、比亚迪、南玻、信义玻璃为代表。

北京公司拥有自己的专业车队,有国产大吨位车辆百余辆,另有千多部大型合同车,所有的运输车辆及运输司机都经过严格的考查、考核、都制定了统一的运行标准、量化指标、奖罚制度、及专门管理。并为所有的车辆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四、德邦物流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德邦物流是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主营国内公路零担运输业务和空运,是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公司始创于1996年9月,截至2018年9月,德邦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设营业网点1000多家,拥有运输车辆1900余台、员工19000多人,货台面积近41万平方米,日吞吐货量超过1.3万吨,服务网络遍及国内550多个城市和地区,覆盖全国90%的经济中心.德邦物流志在成为中国人首选的国内物流运营商,公司以“为中国提速”为使命,凭借一流水准的运作体系和持续完善的服务网络,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专业的精准物流服务。

2、企业的信息系统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国90%以上的经济中心城市,在550多个城市和地区都能看到“德邦物流”统一字样的店面在繁华街道,工业园、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等中。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截至2018年9月,德邦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营业网点1000多家。在全国24个经济中心城市设有大型的货物中转基地,为您的货物及时中转提供了可靠保障。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条码的缺失影响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限制了仓库日常管理自动化的实现

(2)物流软件使用不足

发展趋势

(1)使用erp

(2)业务重组

(3)物流结点进一步网络化

相关资料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2)

一、基层现有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看,仍是以传统的集中培训、面对面授课为主,通过逐级的培训,来带动相关人员学习。由于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现阶段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率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无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集中培训与强制培训无法充分考虑干部知识水平的差异,干部也无法自主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使学习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培训成效不佳。

(二)无法灵活调整培训进度,每个干部学习掌握程度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无法重复使用,对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干部不能满足反复学习的要求。

(三)无法全面掌握培训人员的情况,对干部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学习状况、学习绩效的管理与评估较难。

(四)无法有效节约经费,培训成本昂贵,传统培训要求参训人员脱岗集中一起学习,需要培训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出差费等大量经费成本。

(五)无法提高培训效果,由于受众面窄,时间、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限制,传统培训的规模较小。无法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当前基层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看,以我省为例,目前已实现全系统计算机网络三级联网,人手一机的配置,视频会议系统也已开通。并且通过几年的培训应用,广大干部职工的计算操作应用水平也大幅提高。因此,借助网络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应用也就有了基础和前提。然而在实际的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却相对不足或未运用,导致了现有的教育成本高、培训效率低的问题。

从其原因分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观念未形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培训都是采取集中、面对面的形式,而且我省地税系统基本上是从2000年因征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观念还未完全形成。二是相关教育培训软件的投入不够。通过几年信息化建设,我们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建设已经比较先进,相关税收业务应用软件也较完备,但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不足,比如:网上教育系统、网上考试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

二、信息技术在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方式

教育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大型会议式培训、个人独立业务学习及组织考试等,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形态的业务知识、音像形态的知识教育以及软件操作演示等。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重点就是要结合当前教育培训的需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充实教育培训内容,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一)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好大型培训。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可随时随地召开或参加培训会议,进行交互式的业务培训、业务探讨等工作。同时将培训教师的讲课情况,实时的录制下来,重复利用授课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二)充实内部网站在税务教育培训上的内容。内部网站在培训教育中主要起到学习、交流和存储、共享教育资源的作用。如把老师的授课进行录像上传,软件的使用方法制作Flash挂在网上,同时开通网上课堂,网上专家讲座等学习交流栏目,建立了涵盖财经税务、时事政治、计算机知识等学习培训资料。

(三)开发完善网上考试系统。从目前基层的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网上考试系统应包括题库维护、组卷、考试、阅卷、试卷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正规考试的整个周期。

教育培训信息化一个巨大优势是资源共享,这就要求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维护教学资源。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时空。

三、现阶段教育培训信息化的建设思路

大力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是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税务部门在教育培训观念上、师资上、内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要有新突破,才能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以适应现代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教育培训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培训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和革命性的变革。要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局面,切实促使地税的教育培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突破传统观念,教育培训工作不能仅限于抽考当前工作的需要,要着眼于税收事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建立复合型人才。因此,要转变以往大集中、大培训、一窝蜂的模式。要坚持长期培训,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完成。

(二)加强部门配合,提高教育培训效率。

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维护教学资源。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时空。

(三)加强课件制作,提高课件信息化程度。

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采用文字资料,其主要内容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例、图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存在。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四)建立交流平台,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3)

一、基层现有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看,仍是以传统的集中培训、面对面授课为主,通过逐级的培训,来带动相关人员学习。由于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现阶段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率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无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集中培训与强制培训无法充分考虑干部知识水平的差异,干部也无法自主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使学习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培训成效不佳。

(二)无法灵活调整培训进度,每个干部学习掌握程度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无法重复使用,对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干部不能满足反复学习的要求。

(三)无法全面掌握培训人员的情况,对干部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学习状况、学习绩效的管理与评估较难。

(四)无法有效节约经费,培训成本昂贵,传统培训要求参训人员脱岗集中一起学习,需要培训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出差费等大量经费成本。

(五)无法提高培训效果,由于受众面窄,时间、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限制,传统培训的规模较小。无法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当前基层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看,以我省为例,目前已实现全系统计算机网络三级联网,人手一机的配置,视频会议系统也已开通。并且通过几年的培训应用,广大干部职工的计算操作应用水平也大幅提高。因此,借助网络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应用也就有了基础和前提。然而在实际的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却相对不足或未运用,导致了现有的教育成本高、培训效率低的问题。

从其原因分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观念未形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培训都是采取集中、面对面的形式,而且我省地税系统基本上是从2000年因征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观念还未完全形成。二是相关教育培训软件的投入不够。通过几年信息化建设,我们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建设已经比较先进,相关税收业务应用软件也较完备,但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不足,比如:网上教育系统、网上考试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

二、信息技术在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方式

教育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大型会议式培训、个人独立业务学习及组织考试等,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形态的业务知识、音像形态的知识教育以及软件操作演示等。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重点就是要结合当前教育培训的需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充实教育培训内容,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一)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好大型培训。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可随时随地召开或参加培训会议,进行交互式的业务培训、业务探讨等工作。同时将培训教师的讲课情况,实时的录制下来,重复利用授课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二)充实内部网站在税务教育培训上的内容。内部网站在培训教育中主要起到学习、交流和存储、共享教育资源的作用。如把老师的授课进行录像上传,软件的使用方法制作Flash挂在网上,同时开通网上课堂,网上专家讲座等学习交流栏目,建立了涵盖财经税务、时事政治、计算机知识等学习培训资料。

(三)开发完善网上考试系统。从目前基层的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网上考试系统应包括题库维护、组卷、考试、阅卷、试卷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正规考试的整个周期。

教育培训信息化一个巨大优势是资源共享,这就要求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维护教学资源。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时空。

三、现阶段教育培训信息化的建设思路

大力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是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税务部门在教育培训观念上、师资上、内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要有新突破,才能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以适应现代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教育培训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培训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和革命性的变革。要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局面,切实促使地税的教育培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突破传统观念,教育培训工作不能仅限于抽考当前工作的需要,要着眼于税收事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建立复合型人才。因此,要转变以往大集中、大培训、一窝蜂的模式。要坚持长期培训,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完成。

(二)加强部门配合,提高教育培训效率。

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维护教学资源。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时空。

(三)加强课件制作,提高课件信息化程度。

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采用文字资料,其主要内容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例、图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存在。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四)建立交流平台,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4)

问卷式,访谈法,行动研究法

二、 调查时间

2001年3月至2011年6月

三、 调查结果

A现在从调查的四个方面进行总结调查的结果:

a个人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商洛市所有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情况本科生居多,男女比例,女多男少,新教师少,老教师多,他们所学的专业大多数是师范类计算机或者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少数偏远镇上得学校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带信息技术课。这就是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结构复杂,基础参差不齐,

新教师和老教师在接受新课改的程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对新的课改理念还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差异或者偏差;师范类的学生有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因此他们比起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能更好的了解任务驱动法,其他专业的老师替代就会将信息技术课变为机械的操作技能训练,完全脱离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最终目标。

b对任务驱动法的了解

调查显示,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表示熟悉或经常使用任务驱动教学。虽然任务驱动教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层面的提升,这种“营养”上的先天不良导致不足和负面影响日益显露,怀疑和批评之音逐渐增多,如任务的庸俗化、任务分类不清晰、教学目标片面化、教学评价简单化、小组学习伪合作等,导致“学习误解为应付任务”,“任务驱动”异化为“任务的驱动”.

c 运用任务驱动法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利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总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信息技术这个科目,信息技术教师也有大多数有同种认识上得偏差,有些老师只是从概念上听过任务驱动法,但是任务的选择一般是来源与课本,但是课本上得任务大多数并不适合基础不同的班级学生,很多老师觉得设计任务难度比较大,而且费时。任务驱动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分组合作,很多时候分组合作成了形式,就包括有些公开课,示范课,老师随意进行形式上得分组,但是学生并没有进行合作交流的学习,在一起聊天,造成了合作的假象,最后任务由一个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回答和解决,这样小组成员没有起到各自的作用,这个合作完成任务就成了形式,并非实际意义上得合作学习。评价任务完成效果难。

d 任务驱动法运用过程中面临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学生的兴趣点在上网玩游戏,无暇顾及您所讲内容、信息技术课时少,学生的学习时间连续性差、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偏向会考,脱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标、很难设计出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压力大,课后空闲时间少无时间完成具有综合性的大任务。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参加培训的效果也非常差,很多老师很少进行教学反思,由于学校老师,学生都不重视信息技术科,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反正不参与高考的科目,没必要那么卖力,这种思想危害是非常大得。当然很多老师也希望得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参观学的机会。

四、解决以上问题的的对策

b.任务设计注意事项

1)任务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本节课的主题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也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因此任务来源的依据应该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对课本上得任务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特点进行加工,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条件的任务,这样任务的实施过程会更加自然,流畅,实施的效果自然会比较好。

2)任务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最为重要,任务实施的效果完全取决于这个任务是否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想贴近,学生才会对这个任务感兴趣,才会认为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依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任务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学生才能完成任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切实的提高。因此任务的设计要合理,可行,科学。

3)任务设计,任务要合理,可行,科学 ,并且要形成一个任务链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设计一个任务就完了,我们要多考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任务,这个任务在这一节课后,能不能给学生学习今后的各章节起到“驱动”作用。所以,在任务设置时,要以整个教材为依据。争取把各任务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链。

c.任务驱动法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检验前期教学效果,针对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进行改进,并且对后期的任务的实施和教学和学习提供指导和借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评价原则要科学

任务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

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做法,只有当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3) 评价方法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区别不同的学生个性、而采用多角度、多层次评价方法。诸如:对大多数学生要肯定其当前的进步,采取鼓动激励的方法;对少数确有突出成绩有较大发展潜能的学生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提更高的要求,使之发现不足,振奋其拼搏精神;而对于个别后进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发现其有利因素。多引导,多激励,使之树立赶超别人的信心。

4) 评价实施要及时,要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进步发展,而不是“秋后算帐”。因此,评价活动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经验的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能随时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成绩,而进行及时肯定和鼓励。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哪怕是一句漫不经心的表扬,有时会对他产生极大的心理震动,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利用这个有利武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d.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以及树立正确的观念

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最好采用实践中进行培训,带着合适的任务或者科研项目进行这里理论技能方面的学习,在用中学,效果会更佳。例如:internet未来教育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就非常有效。多给教师提供外出其他学校听课,学习的机会,以及跟名师交流合作的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知识和技能。

在学校内部,应该多进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相互讨论,共同进步,多增加教师学习的资源,例如教学方面的书籍,电子资源,网络学习平台,BBS和博客交流等等,为教师提供与同行,名师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 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点。但也要科学地、辨证地看待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万能的,很多知识内容的教学也不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调查题目

一、个人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

A. 男B. 女

2、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时间是( )年。

A. 1-3年 B. 4-8年 C. 8年以上

3、您的职称是: ( )

A、 中学高级 B、中学一级C、中学二级D.目前没职称

4、您的毕业学校:( )

A、师范院校B、非师范院校

5、您的学历:( )

A、硕士B、本科C、专科 D、其他

6、您所学专业:( )

A、教育技术学 B、计算机相关专业 C、其他

二、对任务驱动法的了解 (请将您选择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后()内,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单选)

1、您认为任务驱动法是( )

A. 驱动或者驱使学生完成某些任务,如作业练习

B. 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

C. 学生是完全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依据是( )(多选)

A教学内容的特点B学生学习的状态 C个人教学爱好 D其他

3.您认为下列哪一项是符合任务驱动法的“任务”( )(多选)

A.让学生完成一至五题的作业

B.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图片以及自选图形

C.用word制作一张教师节给老师的贺卡

D.让学生合作制作一个班级主题网站

4、您在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多选)

A.讲授法B.讨论法 C.任务驱动法 D.竞赛法

E.自学法F.基于问题的学习法 G.游戏法

5.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

A.完成任务

B.驱动学生掌握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C.活跃课堂气氛

D.考试考高分的能力

三、您在运用任务驱动法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

6、在设置任务时,您认为应该着重考虑哪些方面( )(多选)

A、教学三维目标 B、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 C、任务是否可行 D、任务的真实性

7、您课堂教学的大多数任务的来源是()

A.其他人教学设计中的任务 B.教材中的任务 C.自己设计的任务

8.您在使用任务驱动法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

A. 无法控制课堂秩序B. 学生不愿意参与

C.班级人数太多,学生水平差异太大D. 其他

9.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后,您觉得教师应该( )

A.帮学生解答遇到的任何问题 B 让他们独立思考协作完成C.引导启发学生

10.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中您会遇到什么困难( )(多选)

A.学生分组流于形式 B.组内任务落在能力强的一个学生身上

C.分组时形成派系D.座位安排不合理 E.学生扎堆聊天

11.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要的目的在于:( )

A.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

B.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教学形式多样

C.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与合作

12.您是怎么评价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的( ) (多选)

A.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态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B.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评价,如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C.通过对学生本节课的测试题的成绩进行评价

D.通过组内成员进行相互评价

E.通过组间进行相互评价

13.您任务任务驱动实施评价最困难的是( )

A.考核制度的制定 B.考核等级的划分

C.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D.采用何种形式考核学生是否形成某种能力

13.您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完成任务你会怎么做( ) (多选)

A.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基础差的学生

B.让其在课后完成任务

C.表扬其努力完成任务的态度并鼓励其下次更加努力

四、您认为任务驱动法运用过程中面临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15您认为任务驱动法不能很好的实施主要存在哪几方面的原因()(多选)

A.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信息技术这个科目

B.学生的兴趣点在上网玩游戏,无暇顾及您所讲内容

C.信息技术课时少,学生的学习时间连续性差

D.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偏向会考,脱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标

E.很难设计出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任务

D.学生学习压力大,课后空闲时间少无时间完成具有综合性的大任务

16.您经常参加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吗( )

A从来没有B偶尔C经常

17.您觉得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培训的效果如何( )

A.没效果B.一般C.较好 D.很好

18、在上完每一次课后,您经常做教学反思吗?( )

A、从没有 B、偶尔 C、经常

19、您自觉根据评价反馈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 )

A、从没有 B、偶尔 C、经常

20、您坚持集体备课,做到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

A、从没有 B、偶尔 C、经常

21、您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

A 课时不够,学习连贯性差B、学校和学生以及信息技术课教师不重视此科目

C. 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学理念缺乏 D、学生个体差异太大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5)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技术方面的研究

Glen L.Gray,Roger Debreceny(2001)认为财务报告信息很难明了直观的被使用者获取,传统形式的财务报告信息的交互性较低,而XBRL技术的出现能为实现公司与公司之间以及公司的内部之间的信息的检索提供支持,因此他认为XBRL技术的产生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提供保障。

Bovee(2002)等指出,分类标准本质上存在一定的信息缺失,导致分类标准存在不足,因为分类标准与企业偏好的财务报告信息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Katz(2004)指出XBRL分类标准均必须遵守XBRL技术的相关准则。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必须法规准则。必须既考虑软件技术的兼容,也要满足人们浏览的需要。分类标准应当包含一般的揭露财务数据信息的标记。应尽可能保证XBRL计算链接库的合计关系要正确,减少扩展分类标准的使用标签定义与XBRL属性要正确描述链接库的结构要合适以及标记的位置要正确等等。

Garbellotto(2007)指出SRCD模块可以帮助管理者及使用者的更好的了解财务信息,因为该模能够块更深入细致地描述了XBRL GL与XBRL FR之间的关系。

V.Cortijo,E.Bonson,T.Escobar(2009)等认为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的关于XBRL的分类标准不利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会计信息的的可比性、会计财务信息的循环利用的实现。

Alexander Kogan,Rajendra P.Srivastava(2010)通过对美国对于XBRL技术的使用及推广情况的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美国证券交易所无法准确的检测上市公司提交的财务报告信息的有效性,没有充分发挥出XBRL的优势。

(二)XBRL推广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Pinsker(2003)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专业人员对XBRL知识的掌握不足和相关使用XBRL技术的经验比较少,不能保证XBRL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而且,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者认为XBRL的使用并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效率性。

Kennedy and Hodge(2004)调查结果发现,通过使用XBRL技术,使用者能够更好的获取信息,提高了使用者接收信息和整合接收信息的能力,使用者更有可能准确地获取和整合附注中的有效信息。

Chang C.,Jarvenpaa S.(2005)他们建议XBRL国际组织在制定相关准则和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做到尽可能的符合每个国家的国情,充分推广使用XBRL。

Dave Henderson(2012)他们建议在宣传和推广XBRL的优点与好处的时候,相关机构和组织应该为企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来消除他们对兼容性和系统复杂性的担忧。

Kristing,Brands(2013)通过研究发现在推广使用XBRL技术的时候许多相关的准则和政策存在很大的偏差,而且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一)技术方面的研究

沈颖玲(2004)分析了XBRL技术的特点,发现国际关于XBRL指定的一些准则不太适合于我国的情况,于是她探讨了如何借助于XBRL技术来推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体系的建立,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XBRL准则,从而改善不同国家之间会计准则存在的不同,她还探讨了如何推动XBRL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林琳、潘谈(2007)针对目前XBRL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BRL和Web技术的柔性化的财务报告模式,简称“X―W模式”,来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这种解决办法也为XBRL的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充分发挥XBRL的优势。

朱建国、杨周南(2010)等认为我国在推广XBRL中要重点关注XBRL分标准的认证工作,完善XBRL体系,他们主要从理论知识方面研究了XBRL分类标准的认证工作,并研究出一种更加标准分类标准认证的体系。

林炎滨、潘谈(2012)为了提高应用软件输出的财务信息的质量,他们构建出了评价财务信息报告质量的标准体系,每一层次都设有对实例文档质量的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信息质量的准确性。

(二)XBRL推广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杨周南、赵秀云(2005)从现行信息系统的角度研究了XBRL在国际上的发展,然后论述了XBRL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并着重讨论了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建立符合我国的XBRL分类法。

娄欣轩、刘宇、王学[(2007)根据供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了XBRL的应用对有关利益者的影响,相关XBRL软件的出现可能降低他们原有的顾客对ERP软件的需求。

李文卿、朱建国(2010)认为应该构建和统一的分类标准,应该放开对XBRL应用软件的限制,大力推广和宣传对XBRL的使用,激发上市公司参与应用的积极性,而不仅仅由交易所单方面强制推行。

刘永春、罗莉(2012)认为目前我国XBRL的应用远远没有发挥出XBRL所具有的优势,还知识停滞在形成财务报表信息这一环节,他们认为应该将XBRL的发展和应用放到企业财务信息流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总结

综合国内外对XBRL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外在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而且比较深刻、精确、细致,而我国的研究大都是一些描述性的阐述,比较狭窄笼统,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国内和国外基于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研究大部分有着共同点,都主要集中于研究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有效性、培训、信息的安全性、对审计活动的影响等等;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各个国家也逐渐意识到XBRL的优势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也更加关注XBRL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颖玲.会计全球化的技术视角――利用XBRL构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体系[J].会计研究,2004.(4):35-36.

[2]潘淡,林琳.公司报告模式再造:基于XBRL与WEB服务的柔性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7.(5):80-87.

[3]王学[,刘宇,娄欣轩.XBRL的需求分析及推广策略[J].商业研究,2007.(11):84-87.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电力信息化项目是一系列相互关联、复杂、独特的活动,其内容包括电力信息化的开发应用、推广以及升级改造,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以及改造,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软硬件设备的建设与升级改造,标准规范以及专题研究的编制和修订。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包括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可研编制、实施流程等,对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相关业务十分复杂,在整个项目建设中涉及的作业项目以及施工单位众多,因此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与写协作,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电力信息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在项目开始前必须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形成可行性报告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其次,项目在实施中需要对复杂的文档进行管理与统计,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对不明确的问题进行细化和流程明确,所以在实施中电力信息化需要对复杂的业务文档进行规范管理,因此文档管理的工作量十分巨大,需要进行规范与协调。

最后,在电力信息化项目实施中需要进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将影响项目的开展与进行,所以必须在信息化建设时借助外部的技术量加以持续,才能在实施中获得成功,所以必须对项目的复杂性进行提前的预判。

上述问题在电力信息化项目开展中将成为必须面对的难题,所以在实施项目前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流程,帮助对项目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使得项目设计和开展满足实际的网络建设需求,从而适应日后的电力发展,这就是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

二、电力信息化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模式构建

任何项目可行性研究都必须有固定的流程以及文件编制、可行性报告审核,因此在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管理模式中必须突出这三个要点,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模式,从而帮助可行性研究实现规范化。

1流程构建。可行性研究的流程的关键是调研和审核,此时就要由电力集团公司的相关部门先对项目进行申报,并对项目需求进行细化,然后进行项目初审,进行可行性报告编制,然后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这就完成了对可行研究报告的审批乃至项目审核。其中应当注意的是,项目需求和分析必须适应当地电力的发展要求,配合宏观电力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项目初审的通过。

2可行性报告编制。这个过程是适应调研和分析的过程,在此应规范报告的固定模式和具体问题,需要做到:对报告进行模块划分,使之形成固定的模式,这样就可在审核中明确关键问题,提高调研的针对性以及编写的高效率,如规范名称和单位名称填写、固定项目实施内容等,以此方便进行信息输入。同时规范报告的范围,对投资规模进行限定,对相应规模的项目进行编制模块设定,并对其细致性进行限定;同时对项目的类别进行细化,如业务系统、基础设施、服务项目等,并对建设属性进行细化,包括改建、扩建、新建,以此规范报告的内容。同时对项目之间的系统关联性进行描述,要求对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性质进行细化,尤其是在已有系统的情况下,如何对新建、改建、扩建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并保证其项目范围和内容的明确性,以此可以判定项目的重复性,保证审核的顺利开展。

编制中应要求对方案进行细化,以此可以帮助找到项目实施的细节问题,如架构图等,并从物理层和应用层上对整个架构进行分析与描述,从而对基础设施以及拓扑图等形成一个宏观的布局和概念,突出项目建设后的应用效果以及作用。在编制中还应参考电力非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从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应用性能等方面对项目的非功能性进行细化分析,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运营的要求,对非功能性的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与分析,在可研阶段对项目涉及的范围进行分析,并对业务范围和用量等进行初步分析,从而保证可研报告编制的针对性。最后就是对投资和投资估算的确定,一方面应细化投资估算的内容,对项目的费用进行科学细化和估算,一方面应对费用的标准进行细化,确定编制估算的累计计费方式,保证项目估算的过程按照实际的人工和材料费用进行累计,保证计价的准确性。

3对可研报告的审核管理。在审核中应明确重点内容与方法,其审核的要点如下:首先,按照相关报告的手册进行要点圈定,即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项目的技术性进行审核,确定项目的必要性和先进性,评价是否满足电力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其次,对上交审核的文件必须进行规范,因为按照编制的流程其形成的报告也应是统一规范的,因此在审核中必须对报告的规范性进行检查,以此保证可研报告中的内容是突出重点的,方便专家进行高效率的审核。

在审核过程中应重点对参与人员的资质进行限定,即针对性的选择专家来参与对报告的审核,优先对部级人才和人才的资质进行考察,选择技术骨干以及专业的公司技术人员参与对可研报告的审核,并在审核中进行合理的技术分组,按照专业特征对专家进行分组,针对性的审核报告相关内容。在专家评议的过程中也应进行规范化的要求,编制针对不同技术内容的意见表格,专家可以按照技术部分、经济性部分进行分组,进行不同项目的审核,并形成意见。此时应规定相对应的打分原则,制定细化的评分标准,以此提高专家评定标准的统一性。

报告格式的规范修订。在报告完成后应利用统一的格式进行保存。对最终的报告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进行修改。同时报告应附有对口单位的审核意见,然后经由相关部门进行集中会签,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报告,并对其进行统一的归档和保存,审核通过的报告应纳入到电力信息化项目规划以备调用并实施。

结语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7)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基于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会计面临如下严峻挑战: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会计信息披露受到质疑,会计信息系统重组与集成面临挑战;会计职业基础受到非会计信息的挑战;传统会计四大假设的挑战;传统会计模型的挑战;会计信息质量的挑战;会计的时空观的挑战。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巨大变化,要求会计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事物的发展往往是辩证的,正是信息技术为会计职业迎接这些挑战提供了解决之道。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一是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影响。1994年AICPA发表的《改进企业报告》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出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先对历史信息的关注转为对未来信息的关注;不仅要求有企业整体的信息,更强调分部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要求披露的信息量与信息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信息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这些变化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而引起。二是信息技术促使会计从以技能为主的学科向具有完整理论基础与体系的现代学科发展。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会计学科向综合化、边缘化方向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会计学科通过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不断丰富其学科内涵,完善学科体系。在会计学科发展的历史中,数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如今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对会计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促使会计从传统的以技能为主的学科类型,向具有完整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的现代学科发展,这是会计学科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三是不同的观点。美国阿妮塔・S・霍兰德等(1999)认为:“利用IT不会显著地影响会计实务、教育和研究的本质。除非重新考虑传统会计过程并有效利用IT来提高该过程的价值,否则IT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会计的本质”。杨周南(2002)认为:“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没有本质的影响,信息技术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是整个工作环境的变化,包括信息处理环境和信息存储环境等。在会计理论方面虽然有一些争议,但是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迹象表明会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受到信息化的重大冲击。只要会计具有对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反映的职能,会计理论的本质就不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受到影响。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及应用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财务报告作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最后输出的产物,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模式不论是从报告内容上,还是在报告形式以及传递方式上,都有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据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财务报告模式的内容也因此得到了扩展。在以有形资产为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中得不到合理的确认和计量的无形资产,包括商誉、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版权等,都可以纳入财务报告模式内,同时财务报告还有能力为用户提供用于评价和衡量投资风险所需要的信息。概括的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展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由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下所披露的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向定性化信息、前瞻性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扩展。信息技术使得财务报告的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面更广,成本也大大降低。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差错率低,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数据处理,保证了财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公开性和公允性,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有利于遏制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减少对信息的垄断、操纵,逐步消除了由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灰色现象。

(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Y~BRL的应用

一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在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应用。由AICPA牵头成立筹划指导委员会(xBRLSteering Committee),成立全球联盟形式的组织一XBRL国际联盟,致力于XBRL的推广和研发。到目前为止,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9个国家和组织已经正式授权制定了基于财务报告的XBR盼类标准。伴随着XBRL技术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Zachary Coffm(2000)、Debreceny R,Gray G(2001)、Walter Hamscher(2002)、Jim Richards(2002)等学者对XBRL的作原理和流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大胆的分析和猜测;ZabihollahR(2002)、MohammadA,Jonathan H.TKenneth S.(2002)等对XBRL在政府会计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Hoffman(1999)、Zabihollah R,Hoffman(2001)等对XBRL技术在注册会计师审计方面应用进行了研究。另外,美国、英国、日本、南非等国已经开始研究XBRL在总分类账、交易事项、税务报表、银行报表等方面的应用。二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对会计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影响。从XBRL的技术潜力看,它能为会计信息的跨国交流提供支持。SEC要求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提供财务报告,欧盟要求按国际会计准则提供财务报告,中国的会计准则建设同样无法摆脱国家化和国际化之困扰。这里既有按不同准则编报的财务报告的转换成本问题,又有国家利益之“经济后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希望通过核心准则的出台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会计准则之间重要差异通过核心准则实现趋同似乎已成“定局”,但现在借助XBRL,公司能够在不改变现有准则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影响

(一)美国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发展回顾美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由COSO框架、SOX法案、SEC的《最终规则》、PCAOB的有关审计准则、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美国审计准则第319节》等构成,这些规范中考虑了IT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从目前的国际实践来看,有关国家都意识

到了IT对内部控制产生的挑战,在制定相关规范时,在不同的层面上,如被广泛接受的内部控制框架(如COSO)或是审计准则中,都考虑了IT对于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虽然各国已经认识到IT会给交易和报告过程带来变革,但更多的还是作为给组织带来风险或是收益的因素提出。内部控制规范的理论基础仍然是传统的出于职责分离和权力制约的内部控制理论,对于IT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大体还停留在COSO报告中对于IT的一般和应用控制上。

(二)我国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发展回顾一是代表性的观点。杨周南、刘志远等认为,信息技术使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章铁生认为,信息技术会对企业的整体内部控制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王海林认为,IT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影响并没有改变内部控制的本质。刘志远、刘洁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内部控制框架的内部构成产生了新的变化,给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增强内部控制效果,带来了新的机会,也产生了潜在的风险。二是我国基于IT的内部控制规范发展历程。伴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发展,会计管理部门早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全国性行政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94年6月、1996年6月又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2001年6月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将电子信息技术控制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之一,并要求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2006年6月和9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实施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控提出了要求;2007年3月财政部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中专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定了具体规范。此次的内控措施,增加了基于IT系统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强调了信息系统安全性。我国新的内部控制规范明确且有条理的将内部控制呈现在企业面前,这一标准将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一个很好的引导。企业内部控制的自身需要和外部监管要求促使企业必须考虑和重视信息化的影响。上述规范虽然从早期的规范会计核算软件的具体操作,到较全面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有了很大进步,但它们仍然仅仅是企业需要遵守的基本规范,是企业IT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四、信息技术对其他会计领域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业务流程的影响国外较早对会计流程问题进行研究的是RobertN.Anthony,RobertN,Athonyl974年在《管理控制系统》一书中从财务控制角度对企业会计流程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到了90年代初,Chew.Andrew&Swee.Chungl993年从管理会计角度研究了企业会计流程问题。Bente Viladsenl994年则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过程和组织的设计三个方面研究了该问题。SAP公司的Cedrie.Read&Hansoieterchscheuermann在2003年对网络环境下财务流程优化中的财务供应链管理、公司报告供应链、流程再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大都意识到利用IT技术通过系统改造法或全新设计法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并提出了重组的实施步骤以及相关注意问题,同时对业务流程重组的成败因素也有一定的探讨。

(二)信息技术对价值链会计理论的影响阎达五在分析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现行会计模式的不足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会计冲击的基础上,指出改革现行会计模式,构建价值链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给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基本构建思路,最后提出了价值链会计领域有待研究的若干问题。杨周南认为,信息技术平台变革和提升使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分布能力的提升;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异构环境能力的提升;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性、共享性、集成性、开放性、表示能力的变革和提升。

(三)ERP对成本管理理论的影响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尝试实施ERP系统,但对于ERP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较少,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探讨也较少,ERP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方法、指标体系等目前还没有定论。我国学者刘秋生提出了在ERP环境下,建立一种以标准成本制度为基础,新型责任成本制度相衔接,实行变动成本法核算和作业基础成本管理的新型成本管理体系。这种体系是在充分研究了ERP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能够满足ERP财务预测、控制和决策功能的要求,为良好地实现ERP的现代化管理功能,进行ERP系统的国情化改造提出了解决方案,但这种模式只强调要建立一种适应ERP的成本管理体系,却没有分析ERP本身的不足和缺陷。

(四)信息技术对会计教学模式的影响1998年阎达五在《关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会计教学新模式的思考》一文中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以革新,建立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会计教学新模式。我国会计步入信息社会的道路,尤其是会计教育走向信息时代的道路显然会有很大的特点。但是不能强调这种特点而甘居落后,应该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世界舞台上,研究异中之同,扬长避短,建立适应未来信息挑战的会计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申香华:《信息技术与会计价值超越》,《会计研究》2005年第11年。

[2]章铁生:《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规范:国际实践与启示》,《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3]杨海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呈报研究综述:会计研究》2004年7月。

[4]刘玉廷:《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8)

网络就绪指数(NRI)使用了公开渠道获得数据以及“高管意见调查”的研究结果。“高管意见调查”是世界经济论坛与由全球167 家领先的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组成的合作伙伴网络共同开展的一项全面的年度调查,调查对象超过15000 名高管,提供了网络就绪关键领域的洞察和意见。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9)

(一)提供具有预测价值的信息会计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财务预测所提供的信息不同于历史性财务报表,因为投资决策主要与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有关。只要财务预测的质量可靠,这些信息将远比财务报表提供的历史信息更具实用性,这正是预测性财务信息存在的理由。传统财务报告由于受限于技术等原因,很少在实务中涉及预测信息的披露。但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网络工具和技术使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成为可能。Litan andWilson(2000)从财务报告本身角度出发,提出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能力,生成具有前瞻性的财务报告,不仅要描述历史成本,而且提供更准确的组织当前和未来的前景;企业要把重点放在用户的信息需求,而不是纯粹的公司角度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上。因此,企业发展前景规划、盈利预测披露、风险预测、重大投资项目收益情况预测等信息是财务报告相关性的重要因素。

(二)披露完整的信息 相关性与信息的完整性有密切关系。如果信息不完整,会导致虚假信息或误导。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和不相关(IASB,2001)。除了基本的报告要素外,根据充分揭示原则,财务报告应披露影响信息使用者判断的非财务信息及专项、重大事项,以弥补基本报告内容的不足。非财务信息及专项、重大事项信息包括背景信息、公司的行为守则、产品与服务情况、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社会责任信息、公司治理报告、关联交易信息等。根据Berk(2001)的研究,许多公司扩大其财务报告,包括朝向战略目标进程的措施,以及关于社会和环境表现的信息。这些努力有助于减轻风险并建立诚实和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良好声誉。如果上市公司没有正当理由而拒绝披露这些信息,则会直接影响其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三)建立会计与管理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网络环境下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实时生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信息。具体做法是将企业所有财务系统和非财务系统的数据集中到一个逻辑数据仓库,当需要信息时,具有数据使用权的各级被授权人员通过报告工具自动输出所需信息,使得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能及时有效传递。同时,信息集中也避免了数据的不完整和重复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的数据共享,简化了流程,并能加强财务对业务的及时反映和监控,真正将会计控制职能发挥出来,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同时,有助于企业向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的财务报告。

(四)提供个性化信息,实现按需报告按需报告的思想源于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提出的事项法。他认为,“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用的事项信息”。其后,又有学者提出了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这种模式是“大规模按顾客需要组织生产”思想在会计报告中的应用,是相对于通用报告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按需求编制的报告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于目前的通用报告,使用者、学者和监管者均对其有用性提出了质疑。使用者发现财务报告往往与决策不相关,这是由于它们更像是为遵循标准和法规而编制的报告而不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工具,没有考虑到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从披露内容和形式上看,考虑到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由于决策目标不同而导致的的信息需求差别,应按需提供报告,使财务报告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相关性。

(五)实现披露模式上的互动性Barr(2000)将互联网描述为一种沟通模式的转变。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投资者的关系。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单向的,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按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活动,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沟通平台。而国外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关系是双向的,是一种可以使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随时保持沟通的机制。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缺乏沟通的互动性和效率,并且不够系统化和长期性。而要做到按需报告,财务报告系统必须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做到披露模式上的互动性。如薛云奎(1999)提出了“会计频道”的概念,肖泽忠(2000)研究了“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张天西等(2003)提出了“多层界面报告模式”。近年来XBRL的发展可实现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展现功能,有助于这一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六)将财务报告中的关键数据链接到其明细的来源、变化Sorter(1969)认为,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种价值理论的产物,价值法下的财务会计假设预知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及该需求的同一性,这将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高度综合性,使得信息使用者只能接受通用财务报告模式,而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财务报告。Sorter指出,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因此,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项。在理论上看此模式有利于信息透明度,提高相关性。网络技术中的超链接为这项任务提供了有用的工具。Price(2001)描述了因特网上数据的三个特点:高度、宽度和深度,就是指超文本链接。与传统的硬拷贝(纸、磁盘)报告相比,超链接提供了信息系统中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之间的自动链接,允许使用者根据特定的兴趣和目标制定个人浏览在线信息的搜索战略(Conklin,1987;Boehler,2001),从而提供获取信息数量上和方法上的灵活性,在提高财务报告相关性方面意义重大。

二、财务报告相关性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概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6份,回收308份,其中剔除回答不完整的和非上市公司的59份,有效问卷为249份。被调查者中普通财务人员占77.89%,构成了被调查主体;其次为部门主管,占19.76%,其他人员占2.35%。问卷主要围绕网络环境下的上述6项能促进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因素展开,将各个项目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和不重要五种情况,并依次赋予5、4、3、2、1的分值,以每种情况出现次数的比重作为概率分别计算平均值和标准离差率。在分析中计算汇总两类百分比。一类是被调查者中赞同上述因素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相关性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另一类是实际能做到这些项目的公司占总数的百分比。分析方法是以平均值和标准离差率来衡量赞同程度和意见分歧程度,并通过比较两类比例(观点赞同比例和实际比例)发现观念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调查分析目的主要是从普通财务人员的角度来看网络技术对财务报告相关性的作用,进而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问卷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统计分析:(1)特征一的平均值为3.53,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但倾向于比较重要。即半数以上调查者(55.02%)认为网络环境下企业应该向投资者提供具有可预测价值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具有促进企业提供预测信息的力量。本项目的标准离差率相对较小,说明在这点上被调查者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公司提供预测信息的实务上还尚未涉足。(2)特征二的平均值为3.64,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大部分(63.86%)人认为此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有正向关系。从标准离差率来看,被调查者的意见分歧程度一般。实际能做到的企业只有20%。(3)特征三的平均值为4.15,介于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即大多数人(75.9%)认为企业应建立会计与管理控制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此项目的标准离差率为0.32,在本组中基本居中,说明在这点上被调查者的意见分歧程度一般。实际值为63.03%,与观点赞同率有一些差异,说明企业实际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特征四的平均值为4.05,与特征二的结果相似。大多数人(81.53%)认为企业应根据客户订制,提供个性化信息。从标准离差率来看,被调查者的意见较为集中。实际比例(2.8%)与赞同率相比有明显差距。(5)特征五的平均值为4.28,介于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即76.71%的人基本赞同此项目。其最低的标准离差率说明被调查者的意见较为一致。实际操作中,能做到与投资者互动的企业只有1.2%。(6)特征六的平均值为3.18,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大部分人认为链接到明细数据来源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关联性不明显。本项目的标准离差率较大,说明在这点上被调查者的意见分歧程度较大。而实际上几乎没有企业能做到这一点。

从相关性的以上特征看出,大多数人认为网络环境下应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但实际执行情况某些方面差强人意。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10)

【关 键 词】灰色文献/白色文献/黑色文献/文献信息

“灰色文献”即英文"Grey Literature"的意译。控制论、模糊论将文献划分为黑色文献、白色文献和灰色文献三种类型。“灰色文献”是相对于“白色文献”和“黑色文献”而言的,是西方文献信息界用来规范、界定具有“灰色”共同特征的文献类群,这里的“灰色”已不是灰色的本意,而是指获得渠道不同于正常出版物,情报界通常把公开出版的标准出版物称为“白色文献”,将具有密级性质的、非公开出版发行和交流的文献称之为“黑色文献”,而至于“灰色文献”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半公开的、非正式出版物。因此“灰色文献”是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文献类型,有人称之为“非常规文献(non-convention literature)”、“非正式出版文献(nonpublication literature)”。总之这种特殊的文献类型正已其独特的信息价值和实用价值来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瞩目,因此充分地揭示灰色文献的显性及隐性特征,使其地位与其他文献类型并驾齐驱,是当前图书馆界、科技情报界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课题。

灰色文献(Grey literature)既指未经出版和法定权威机构公开发表的内部文献。首先此类文献交流范围只限本系统或机构内部,不能公开向社会发行和传播,因此属内部文献。其次除少数文献外多数文献的价值未经社会认可或法定机构认定,表现为潜在的价值形式,因而属于灰色文献范畴。基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实物形式、如文物和物证等。二是个人形式,如手稿、私人信件、日记、以及电话记录等。三是组织或机构形式,如备忘录、技术档案、实验记录、会议文集和产品资料等。四是政府机构形式,政府文件和具有法律效力的专利文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全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等质量体系认证,以及国家科技部的科技报告等。五是内部出版形式,如未公开的学位论文和科技报告,以及互联网上非正式出版但具有学术性的在线信息等。文献结构等级的划分、灰色文献、一次文献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等,笔者均已在其它文章中详述,对灰色文献的表性特征情报界也进行了充分的揭示,现就灰色文献的前沿性、时效性、动态性等信息形态的隐性特征,及初始预备性、规范性、权威性等信息质量的差异性特征作一分析。

1 灰色文献信息形态的隐性特征

灰色文献是反映当前经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社会诸多领域中最新科研成果或最新动态的情报信息,是一种丰富的信息源,它往往通过正常的发售途径难以获得,具有出版灵活,刊期不规律,印刷数量小且非正式渠道发行,流通面窄而内容丰富等表性特征,即已知信息。而潜在的隐性特征,即大量的未知信息和非未知信息却更显其价值。

1.1 前沿性特征

灰色文献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和属性,所反映的是科学技术领域内最前沿的信息,如科技动态、科技报告、市场调研、研究咨询等。科技动态的内容多数是该学科中最新的研究进展、新成果、新动态及前沿状况。尤其是部级科技报告则更是各学科技术领域中前沿性的探索,如中国国家科委的“科学技术报告研究成果报告”;美国政府的AD报告,PB报告,NASA报告和DOE报告;英国UKAEA报告和ARC报告,法国的CEA以及德国的DVR报告等,均属当代该学科领域内最尖端性的信息。据统计,科研人员对科技报告的需求量,约占全部文献需求量的10%-20%,特别是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如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的科研人员需求量则更高。因而信息内容的前沿性是灰色文献最为重要的特征。

1.2 时效性特征

在现有的文献类型等级结构中,灰色文献比其他文献传播信息速度更为快捷,时效性更强。就标准文献而言,其时间性很强,它将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地弃旧更新。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每5年重新审订一次所有标准,个别情况下可以提前修订,以保证标准的先进性,这对于了解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情况和科学技术水平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就期刊发行周期而言,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有双月刊、季刊、年度报告等形式。一般情况,科技期刊发表成果的周期较长,不仅如此,编辑部三级审稿的时间周期也需数月,如果再包括编排印刷等程序所需的时间则更长,况且有30%的内部报告由于密级限制等原因而不能公开发表。灰色文献则不同,它能高速而快捷地将信息传播于有关科研人员或行业内。具体表现为:一是最新的科研成果或最新的发明创造,对本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首次报道率多出现于灰色文献中,如科技报告、会议资料等。二是为征求意见的预印本,其传递的范围比较窄,专业性较强,多数在本领域内交流,但其形式更为方便,速度更为快捷。由此可见灰色文献的时效性是现有文献结构诸层次中难以比拟的特征。

1.3 动态性特征

灰色文献可不受出版规律的限制,对于周期较长的科研开发项目可以分阶段的传播或发行,以增强信息的新动态,如科研报告(除终结性报告外),还有初步报告、进展报告、中间报告、分题报告、都可以分阶段反映或。三是灰色文献中的会议文献,如专业会议,地区会议或基层会议,政务信息及调查报告等,可随时报导,使之及时了解本专业或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现状,掌握最新的时态和动向。因而可以说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

由于灰色文献的信息内容新、情报价值高、传递速度快,而加快了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过程,对科研与技术开发具有其他文献层次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科学研究重要的信息源,它的信息含量也是其它文献无法比拟的,所以灰色文献这些显性及隐性的信息价值也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2 灰色文献信息质量的差异性特征

灰色文献作为特殊的文献层次,包括具体信息载体形式的多样性,出版形式的复杂性,出版规格的不规则性、发行途径的非统一性,同时也表现在内容及信息的质量和科技含金量上的差异性,有的是比较成熟的、有的则是正在探索中的,而且这种差异性往往具有递进性特征。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2.1 初始预备性特征

灰色文献中部分文献具有明显的初始预备性特征,如会议文献、预印本、内部讲义、政务信息及调查报告等类型。由于最初表现形态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和缺乏一定的打磨或推敲,未经专家或编辑部等权威结构的认定、评审、编审等因素,造成灰色文献中含有的信息质量、科技含金量与公开发表的一次文献中科技期刊论文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如产品资料、内部讲义,学术会议前交流的预印本等,由于保密、专利诸多因素,更新换代 不定型居多,灰色文献反映的内容多有“消息报导”的性质。信息质量的粗糙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科研人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使灰色文献的初始预备性特征更为明显。

2.2 规范性特征

灰色文献的规范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规范,在特殊的行业或系统内,其形式是统一而规范的,如专利文献和标准文献,其技术成熟度很高,且又作为一种依据和规范提出,大多具有统一而规范的特点。二是内容上的规范,它一方面描述的内容详尽、完整和可靠,是经过公认的权威当局批准的,具有其他文献不具备的规范要求,而且这种要求具有强制的特点,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使产品生产和工程建设有据可依。如标准文献,它对于科学技术,经济>,!

2.3 权威性特征

灰色文献的权威性特征也同样比其他文献更为明显。一是科研水平具有权威性,在灰色文献中,除了前述的内部讲义、产品介绍等未经权威机构认可的之外,其他的科技灰色文献,尤其是经过法定机构认定的科技报告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以及省部级、部级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的交流论文,对每个学科的探索上都达到当代较高的水准,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二是规范标准具有的权威性。如专利文献和标准文献,均经国家政府机构批阅,或专业委员会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国家法定信息机构向社会公布的信息,如日本公布的专利《公开公报》,中国国家科委连续公布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告》和《中国学术会议通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文献,《ISO Catalogue》(《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目录》),《Catalogue of IEC Publications》(《IEC出版物目录》)SOS认证等国际通行的认证系统,对专业技术要求相当严格,这是任何其他文献所难以达到的。权威性是灰色文献比较明显的特征。

由上可见,灰色文献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文献载体,是各类图书馆情报文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科技人员进行科学探索和学术研究所必须重视和掌握的重要情报源。

目前就我国图书情报界和科技人员的情况而言,对于灰色文献的认识及利用率普遍偏低,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发达国家不断的举行科技灰色文献学术专题研讨会,并建立了灰色文献研究与利用的专门机构,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外大量的高科技产品蜂拥而入的情况下,其差距将越来越大,我国的科学技术探索和研究以及工业产品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于科研信息缺乏足够的认识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而灰色文献是科技信息中最为重要和丰富的信息。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揭示其显性、及隐性特征,探讨其信息价值和实用价值,研究提高灰色文献利用率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收稿日期:2003-05-12

【参考文献】

1 (日)花田岳美ゅずける.灰色文献の现况.情报の科学と技术,1991,(2)

2 (日)津田良成编.图书馆情报学概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119

3 Wood David.Gray.Literature-the role of the British Library Lending.D.ivison.Aslib proceedings,1982,(11 12)

4 马学立.关于一次文献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5)

5 马学立.文献结构等级的重新划分及其依据.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4)

上一篇: 文化体育双拥工作计划 下一篇: 统计培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