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议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4 02:55:11

素质教育议论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1)

2.化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在同一班内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反应相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听课聚精会神,积极思考和做笔记。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似听非听,左顾右盼,或埋头做自己的事,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我于去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测试阅卷工作,在阅卷中发现学生的化学成绩悬殊很大,同一考场内有的满分或接近满分的,而有的才二十几分、十几分甚至还有几分的(满分60分),整体情况也是如此。从阅卷后返回的我校学生的化学成绩来看,大体上也是如此,不及格的约占1/6左右。

3.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去年的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我参加考核评分工作。在考试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一开始做实验便手足无措,连胶头滴管也不知怎么拿或拿不稳,在实验中丢三落四,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倾倒废液,整理仪器,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了。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有一次县教育局组织的初三毕业考试化学试卷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食盐和面碱,酱油和黑醋都是家庭中常见的烹调用品,请你利用家庭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要求每组物质简要叙述两种物理或化学鉴别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这是一道将教材中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旨在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回答或回答不完整。

当然以上情况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所以,我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方面进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性”等素质教育观才是最关键的。

一、激发兴趣,注重实验,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化学实验大都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等特征,通过实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将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积极主动地认真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特别是初中化学,它是化学的启蒙阶段。实验教学,更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关于用什么药品制二氧化碳最理想这个问题,我提供了如下信息:碳酸钠粉末,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稀硫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究竟哪种药品最理想,请同学们自己做分组实验。我话音未落,同学们就积极主动地实验,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实验中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此时,教师指导学生从碳酸钠,石灰石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快与慢,反应持续的长短,原料的来源,经济价值等方面考虑,并加以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2)

一、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过程中,智育较为重视,体育也成为学分制的一部分,而作为“首位”的德育却一直是软而虚,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瓶颈”。高校学生的德育实践环节尚未形成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实践评估方式量化评分,在知行统一的育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个体德育评估呼唤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三)德育学分制是提高学生自觉接受德育的有效措施

由于高校德育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环节,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使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状况很难在真正意义上与学生的毕业推荐、学生奖惩挂钩,导致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德育学分制以学分认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变管理为引导,促进了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二、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德育学分的考核范围,应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理论学习、思想状况、行为表现、技能水平等。为此,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两大部分: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相对应的学分分别称之为德育理论学分和德育实践学分。

(一)德育理论学分

德育理论学分是纳入理论教学的德育内容考核学分。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有关要求安排一定的德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修有关课程,成绩合格者获得该门课程学分。从德育理论学分考核的适应范围来看,德育理论学分应包括“两课”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毕业教育等内容。

(二)德育实践学分

德育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除课堂学习以外的思想政治素养、行为表现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的学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对高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将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在设计德育学分制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将德育理论素养归类于德育理论学分的考核范围,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心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六项指标作为构建德育学分评价体系的内容,从思想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文化艺术素质、社会工作能力、身心健康素质等六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每个指标的考核均由基本要求和加分项目构成,部分指标设有扣分项目。基本要求是德育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德育水平及表现,基本要求划分为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分值,作为学生自我综合评定和集体评定的参考标准。加分项主要考核学生在素质拓展项目中的个性发展水平。扣分项主要考核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不足,内容涉及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品德修养、诚信与责任意识等。

三、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一)德育学分评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健全组织机构

德育学分制的实施,首先要从学校体制上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形成由学校党委领导,相关部门参与,分层次管理的体制,推动德育学分制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思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组成,负责起草、审定德育学分制实施方案,指导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开展德育学分的评定、审核及管理工作;成立由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团委组成的德育学分制管理中心,负责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和管理;二级学院成立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专业导师、主要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本学院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工作。

2.坚持集体评议

随着学分制特征凸现,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功能弱化。但相对集中的教学管理与稳定的专业环境使同一专业的学生彼此之间比较了解,有利于开展公正、公平的民主评议。因此,应以专业为基础进行集体教育和评议。对于人数较多的专业,可按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况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议,减少因专业人数多,学生相互之间不了解而导致评议不公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集体评议的效率。

3.实施个人申报

对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拓展的重要经历和优秀成绩,实行个人自主认证、申报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符合学分奖励条件的,可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对于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受到了学籍、团籍(党籍)处分的,个人也应当如实申报,经专业和二级学院两级审核后确认,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扣除相应的分值。

(二)德育学分评定的程序

第一,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德育学分制及其管理办法,广泛宣传,指导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德育学分制。

第二,学生根据德育学分制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及综合素质进行自我评价,撰写学期德育总结,对照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评定自己的德育实践学分。

第三,各二级学院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指导各专业开展集体评议。通过组织召开各专业学生会议,审查学生自评结果,确定学生的德育实践学分。

第四,辅导员(导师)鉴定,再次对集体评议结果进行审核。

第五,学院汇总、审核,最终确定学生的德育学分。学生对德育学分评定有异议,可向学院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申诉。

第六,学校教务部门建立德育学分管理系统,对德育学分进行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

[2]原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S].1995.

[3]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3)

一、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过程中,智育较为重视,体育也成为学分制的一部分,而作为“首位”的德育却一直是软而虚,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瓶颈”。高校学生的德育实践环节尚未形成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实践评估方式量化评分,在知行统一的育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个体德育评估呼唤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三)德育学分制是提高学生自觉接受德育的有效措施

由于高校德育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环节,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使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状况很难在真正意义上与学生的毕业推荐、学生奖惩挂钩,导致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德育学分制以学分认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变管理为引导,促进了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二、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德育学分的考核范围,应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理论学习、思想状况、行为表现、技能水平等。为此,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两大部分: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相对应的学分分别称之为德育理论学分和德育实践学分。

(一)德育理论学分

德育理论学分是纳入理论教学的德育内容考核学分。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有关要求安排一定的德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修有关课程,成绩合格者获得该门课程学分。从德育理论学分考核的适应范围来看,德育理论学分应包括“两课”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毕业教育等内容。

(二)德育实践学分

德育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除课堂学习以外的思想政治素养、行为表现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的学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对高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将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在设计德育学分制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将德育理论素养归类于德育理论学分的考核范围,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心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六项指标作为构建德育学分评价体系的内容,从思想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文化艺术素质、社会工作能力、身心健康素质等六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每个指标的考核均由基本要求和加分项目构成,部分指标设有扣分项目。基本要求是德育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德育水平及表现,基本要求划分为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分值,作为学生自我综合评定和集体评定的参考标准。加分项主要考核学生在素质拓展项目中的个性发展水平。扣分项主要考核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不足,内容涉及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品德修养、诚信与责任意识等。

三、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一)德育学分评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健全组织机构

德育学分制的实施,首先要从学校体制上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形成由学校党委领导,相关部门参与,分层次管理的体制,推动德育学分制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思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组成,负责起草、审定德育学分制实施方案,指导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开展德育学分的评定、审核及管理工作;成立由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团委组成的德育学分制管理中心,负责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和管理;二级学院成立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专业导师、主要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本学院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工作。

2.坚持集体评议

随着学分制特征凸现,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功能弱化。但相对集中的教学管理与稳定的专业环境使同一专业的学生彼此之间比较了解,有利于开展公正、公平的民主评议。因此,应以专业为基础进行集体教育和评议。对于人数较多的专业,可按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况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议,减少因专业人数多,学生相互之间不了解而导致评议不公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集体评议的效率。

3.实施个人申报

对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拓展的重要经历和优秀成绩,实行个人自主认证、申报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符合学分奖励条件的,可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对于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受到了学籍、团籍(党籍)处分的,个人也应当如实申报,经专业和二级学院两级审核后确认,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扣除相应的分值。

(二)德育学分评定的程序

第一,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德育学分制及其管理办法,广泛宣传,指导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德育学分制。

第二,学生根据德育学分制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及综合素质进行自我评价,撰写学期德育总结,对照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评定自己的德育实践学分。

第三,各二级学院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指导各专业开展集体评议。通过组织召开各专业学生会议,审查学生自评结果,确定学生的德育实践学分。

第四,辅导员(导师)鉴定,再次对集体评议结果进行审核。

第五,学院汇总、审核,最终确定学生的德育学分。学生对德育学分评定有异议,可向学院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申诉。

第六,学校教务部门建立德育学分管理系统,对德育学分进行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

[2]原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S].1995.

[3]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4)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对素质教育本身而言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具体教学方法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近十年来,浙江工商大学(以下简称浙商大)在探索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读、写、议”教学模式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及认可。本文将借助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对其进行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上的研究、总结,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思想为其提供新视角、新思路,赋予其新内涵。

一、“读、写、议”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浙商大“读、写、议”教学模式形成于1993年,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造和补充而总结出来的创新教学方式。其基本的构思是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落实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去,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即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认知过程,又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充分参与、交流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读、写、议”教学模式正是实施这种认识过程、参与过程的具体操作方法。其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在文科及部分理科的课程中进行,并根据课程、不同学分(2~3学分、4~5学分、6学分以上)结合教学内容分别作出“读”、“写”、“议”要求。①“读”,任课教师结合专业向学生提供经典著作、学科前沿性论文、典型案例的阅读资料。

总计阅读量分别为40~60万字、70~90万字、100万字以上。同时强调读社会的“无字之书”,即关注社会各种现象,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读”的阶段可以是不同的,即在专业学习之前读,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读,或在专业学习后读。②“写”,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要求学生选择写书评、文献综述、学术性论文及社会调查报告1~3篇。③“议”,学生通过一定的形式如小组讨论、交流、课堂演讲、小组或个人辩论赛等来消化已学到的知识。要求一学期安排讨论次数1~3次(课堂专题讨论)。

从其教学的整个过程看,“读、写、议”具有多维的能力培养功能,学会“读”,锻炼“写”,训练“说”。三个不同的方法和环节不是隔离的,是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读、写、议”又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乐趣程度,争取得到最佳的效果。

“读、写、议”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同时也符合和反映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例如,人文学院的一门必修课程“广告经营管理”,任课教师采用“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开课前就给学生必看的书目,要求在讲授专业知识前完成。(在教师讲课前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点已有所了解而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建构新知识的概念)。二是在专业课讲述某一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选看一些经典书目,不要求即时完成,可以在以后整个大学生涯完成。为使学生掌握此课程较宽厚的理论基础,“读”的内容既有广告理论经典及权威的书籍,又有拓展专业知识领域的书籍。从建构议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这是强调学习者认知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为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了不同的“写”任务。首先,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该课程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对某个超市的亲身观察,对其所有促销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形成报告。学生有了亲身观察和体会,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某个行业的营销分析,以论证的方式试验对一些主要竞争品牌的定位,也有为某一新产品进行定位或是给一老产品进行重新定位。这是学习的进一步延伸。由于有了前述基础,部分学生的论文有了预想不到的成功。继而,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对某个品牌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诊断,并提出其具体的品牌战略和战术。由于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在论文的准备、重视程度及质量上都有了超越。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教师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将学习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景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最为重要的是学习知识的情景与以后运用知识的情景具有相似性,这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进知识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得到迁移。

最后是“议”的学习阶段,学生将所完成的论文或调查报告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演讲,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教师对演讲和交流进行点评,对学生所学的内容再一次进行理论上的梳理与总结。

“读、写、议”教学模式在不同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形式,在三个环节的教学手法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上述教学案例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读、写、议”教学过程体现出三个重要倾向:其一,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其二,社会的互动性;其三,情景性。_1J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主要观点是:①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强调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②学习产生于学习者先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认为学习者把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由于个体具有独特性,因而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来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③个体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与知识的。并认为,个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学习与发展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J这些关于知识获得的观点对于素质教育教学的实施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可以认为,“读、写、议”教学模式贯穿着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是实践着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有科学的教学理论作为基础,使“读、写、议”教学模式有了发展的前景和价值。这也正是其成功的原因。但是从另一面看,“读、写、议”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实践、探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要像研制、开发新“产品”一样去更新换代,也必须与创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步发展。

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赋予“读、写、议”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是科学的理论,被视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论。它所揭示的学习主动建构性及建构.性教学的体系,对丰富实践中“读、写、议”教学、挖掘其培养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及具备创造性素质的空间和潜力有着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首先,从学习目标看,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意味着学习者要能切入某个知识领域或学科的“核心问题”、“核心思想”和“核心方法”,而不是简单“覆盖”表面的知识点。学习者要能对一个领域中的“专业共同体”曾经或正在探索的有争议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和讨论,由此建构起对该领域的核心思想和核心方法的深刻理解。有一定数量的“深层学习点”为发展学生相应的学习能力素质和创造性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作了铺垫。

深层次的学习对“读”的要求是在泛读的过程中要有“精读”,在“精读”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一个学科的关键概念和核心思想,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兴趣、爱好建立若干个“深层学习点”。这些“深层学习点”的建立与培育,不能是“本本主义”的,要追踪学科的前沿,又必须与科技创新的实践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读、写、议”教学模式应向纵深发展,不能只满足“读”了多少,“写”了多少,“议”了多少,要在“读”的深入程度、“写”的思考深度、“议”的质量水平上下工夫。

其次,从问题一学习一解决过程看,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做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便不断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建构性学习活动中,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不断追问问题背后的问题,使解决问题的空间随着问题的解决过程而延展、深化。应该说“追踪问题”的训练是学生研究、探索学习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能力生成所必经的重要过程。

.-“追踪问题”的训练在“读、写、议”整个教学模式中主要是由教师设置的。为了让学生针对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探究,达到一定的理解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更深一层问题,使得对问题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有利于探索的方法,设置一些平台,将学生由被动回答问题引向主动解决问题。“议”是一个必要的平台,因此在“议”的过程中,要将课堂对问题的讨论延续到课外,并借助于电脑、网络搭建“读、写、议”讨论、交流平台,专家与学者共同参与讨论,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学生还可以直接通过电子邮件访问有关专家,使讨论的问题不仅有广度,更有深度。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5)

二、培训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本学年我们将在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①班主任选聘制。我们将进行班主任竞争上岗制,择优聘任,以确保班主任队伍的素质。②见习班主任制,对于新教师将安排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其结对子,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中让他们得到培养的锻炼。③班主任工作例会制。④班主任工作综合考核制。⑤行政挂钩制。

2、加强理论学习。本学年将重点学习这些内容:①有关的德育文件。②有关的理论书籍。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③《班主任》、《德育》等有关的杂志。

3、引导专业化发展。教导处将收集整理有关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偶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有关具体案例,加以编辑,印发给每位老师,引导学习先进的做法,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3、加强科研探究。在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要求他们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探索和研究,围绕德育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创出特色,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在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论文评比,以教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教,使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满生命力,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三、主要活动安排

1、班主任例会。(每周的星期二上午7:30)

2、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的期末)

3、班主任工作论文、德育论文评比。

4、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

6、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训。

7、班主任平时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内容

地点

三月

学习学校德育计、布置本学期主要工作

会议室

四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当前班主任任务》

会议室

五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会议室

六月

师德教育学习《班主任辅导手记》

会议室

九月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评比细则》 会议室

十月

《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会议室

十一 月班主任讲话的艺术怎样向学生讲话、讲话的语言修养) 会议室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6)

当前语文素质培养模式形式多样,从课程类型上看,有阅读课的“文本与理解”体验式模式、习作课的“生活与呈现”融入式模式、活动课的“搜集与交流”话题式模式;从教学主体划分,有教师引导型、学生参与型和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中介看,有目标明确型、方式多样型和环境宽松型教学模式。以上模式共存于小学语文课堂,都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和不同的价值。现在这样较为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是时代进步、教育发展的表现,我们应鼓励各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也应不局限于此,不断地去探寻更好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实施原则

任何语文教学模式都应该秉承一个“四坚持四考虑”的原则: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减轻学生负担,坚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考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考虑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考虑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

二、模式的分类

1.常态模式教学。即根据常见文体和常规训练方式确立的语文学习素质教育模式。我们强调运用丰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但同类文体或同类情感性文章运用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定式的形成,有利于教师思路清晰明确地进行教学。

第一类:启发式教学模式。记叙文较适合这一类教学模式。记叙文要求学生形成把握线索、理清“要素”、明确层次、领悟中心的学习心理流程和心理机制。采用启发式模式,一般先让学生自学,培养其学习能力,再进行朗读训练,而后由教师启发引导,并进行指导感悟,最后总结和练习,通过这样的五个步骤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类:读议式教学模式。议论文较适合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议论文要求学生把握论证思路、论证方法以及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学习方法,养成辩证的学习心理品质等等。教学一般通过自学、检查、重点议论、方法讲解、评价和练习这样五步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三类:导练式教学模式。导练的形式一般为“读读、讲讲、练练、议议”,以帮助、扶持和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这种教育方式俗称“语文学法课”。议论文要求学生把握论证思路、论证方法以及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学习方法,养成辩证思维的学习心理品质等等,较适合于这样一种导练式的教学模式。

2.整体教学模式。 即考虑学生思维、学情和学生个体差异等各种教学影响因素而确立的语文学习素质教育模式。采用此类教学模式可极大丰富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和“长善救失”。

第一类:个性式教学模式。这是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真正贯彻“因材施教”而提出的特殊的语文素质教育模式。阅读课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接受学生的各种不同观点和理解,根据学生的独特理解因势利导地进行讲解,通过分类指导、个别指导、分项指导和随机指导,更有效地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素质。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所呼唤的优秀教学模式。

第二类:熏陶式教学模式。即通过创造某种气氛和良好的环境来陶冶、诱发和启迪,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某种感受或领悟,形成某种习惯或定式,掌握某种学习方法和技能,达到升华学习品质的目的。其中最主要的可采用环境影响式,即营造一种“校园学习化,学习社会化”的特定环境,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品质。这种“环境学习化”的氛围,能给学生一种语文学习素养上的良好影响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质。要知道阅读课的教学、语文课的教学决不可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7)

    加强我校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学校工会积极配合党支部,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对教职工开展宣传教育。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工会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以及走出去开展校外教育,同时适当安排教师自主学习,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1、读书看报、学习讨论 

    一年来,学校出资为教职工购买了专业书刊杂志、各类报纸以及学习小册子,并不定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了解形式、联系实际、深入讨论,开阔教师视野。 

    2、收看录像、专题讲座 

    组织教职工分批收看有关录像,如:《爱与责任—师德之魂》,邀请专家开展师德培训专题讲座等,在有限的条件下,多渠道、多种形式地组织教职工各种学习活动、师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使教职工的师德素质和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3、撰写论文、交流体会 

    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我身边的教育教学故事”、“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等征文活动,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找出自己身边学习的榜样,分组进行交流,并评选出优秀征文,给以表彰。配合教务处开展专业论文撰写,提高专业业务水平。 

    4、外出参观 

    我们先后组织教职工到黄山、华山、秦始皇兵马俑、洛阳、朱家尖、沈家门等地旅游观光,分批次组织教师到外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以次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5、以点带面 

    利用期末总结会,开展评癣表彰各类先进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提升全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业务水平。 

    6、开展各种文娱活动 

    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机会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如:配合区教育工会组织开展乒乓赛、工会小组小型趣味体育活动、体育节大型系列体育活动、艺术节教工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征集赛等,既丰富了教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有能增强教职员工的身体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同时也增强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凝聚力。 

    二、贯彻落实《工会法》,坚持教代会制度,提高代表素质、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校 

    为了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作用,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校始终坚持教代会制度,凡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制定和重大事宜的决定等,都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后方才落实执行。如:今年学校制定的《“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芦渎中学05-07学年三年发展规划》、《05学年工作计划》、《05学年月考核政策》、《多媒体使用、网络管理》、《05学年经费预算》、《关于试聘的有关规定》,起草后先后提交给第六届二次教代会和第六届四次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才落实执行的,教代会代表认为不妥之处,就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教代会代表没通过的,就坚决不能执行。 

    教代会上,我们还坚持向代表公开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组织代表开展民主评议干部活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还开展了对代表的培训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效。如:第六届一次教代会进行民主评议干部,经过书记、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述职、代表们分组评议、背靠背填写评议表,客观地打分、专人汇总、与校长交流、校长表态的一系列评议程序,到会的全体代表,对书记、校长一把手各项指标的综合测评定为优秀,对其他领导干部的测评也相当满意,为领导干部进一步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改进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在教代会上,代表们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建议意见及整改措施,内容涉及党政工、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学校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主席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议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要把提高官兵科技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全军大力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使学习科技、运用科技在全军蔚然成风。”

军队研究生教育是对军人进行职业化教育、培养军事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直接关系到我军后续人才的储备、战斗力的生成等,研究生也是我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因此其培养质量是我军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发展的关键、核心任务。所谓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指军队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及其结果满足全军部队、乃至全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以及军队全面发展的特性的总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反映了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水平以及导师队伍质量优劣程度的集中体现。军队院校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研究生导师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主要实施者,两者都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为导师因素、学员因素、管理因素以及保障因素等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二、影响因素分析

军队院校不同于地方大学和科研院所,由于军队的特殊性质,虽然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基本上不存在招生规模扩张、研究条件保障不力等问题的影响,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即导师因素、学员因素、教学管理因素、保障因素、学风因素以及时间因素等。

(一)导师因素

由于军队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军队院校研究生与地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接触相对要少,而且由于保密的原因,很多问题的解决难以在国内外进行大范围的交流。因此,军队院校导师本人(乃至导师组)的学术水平及其投入程度,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研究生导师质量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挂其钩来,不仅考核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还要考核其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要求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负责任,还要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等负责任。对于研究生导师,如果没有条件、没有科研,就可以不当导师、不招研究生,很显然,没有相关课题,就不能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学术氛围以及外出的学术交流机会等。另外,研究生培养要靠团队,强调团队模式,研究生指导依靠导师团队,每一个导师必须属于某一个导师团队。因此,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必须提高研究生导师质量;而提高研究生导师质量,必须要抓住根本,抓住源头,建设导师遴选与培训制度、定期考核与淘汰制度、导师绩效评价与激励制度等,也许是一种有效途径。

(二)学员因素

军队院校研究生来源于部队在职干部、军校毕业生、地方国防生和地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应该说,生源不错,很多还来自于国内著名的“985”“211”高校,其基础素质、智力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都很好,学院的学习环境也是一流的。另外,军队院校政治部干部处在研究生毕业分配问题上也做了很多工作,主要依据学术水平与成绩决定分配去向,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这些内在因素都还可以。在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上,很多研究生本身的学习动力问题值得分析,当然,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很多不利影响因素也对军营、研究生群体等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冲击,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不是主流现象,更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军队院校研究生和地方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相比也有很多优势,不需要缴纳学杂费,军队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条件,科研试验条件优越,我军这个大学校也为研究生以后工作环境和人身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上,研究生学员本身也应该认真反思,端正学风,调动内在积极性,才能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才能适应全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的需要。

(三)教学管理因素

军队研究生教学管理和生活秩序管理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保证。研究生教学管理包括研究生教学的各个选课要素、各个环节以及课题选题等各项工作等活动,只有坚持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正确方向,优化为课题研究方向服务的教学课程体系,科学配置各种教学研究资源,才能使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特别是研究生的选课问题,在选课时要和导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所选的课程要和导师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为快速进入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另外,每一个研究方向要对各门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要有足够的课程供研究生挑选;另外,研究生的课程考试要灵活多样,不一定非要通过考试方式来进行学习考核,更多地应该选用读书报告、小论文的格式来进行考核,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切忌死记硬背式的考试试题。

当然,对于军队研究生学员的生活秩序管理,研究生学员首先是一个军人,必须牢记军人的使命职责,遵守条例条例和军队、军队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日生活制度等,解决好生活和学业的一些矛盾。

(四)学风因素

对于研究生学员的学风管理问题,首先加强学风教育,学风问题关系到研究生本人的道德水准、研究生培养质量等关键问题,必须牢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等古训俗语,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另外,加强关于学风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如研究生学术小论文的保密审查,这不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小问题,而是一件说有多大就可能有多大的大事,如果论文出了保密问题,除了追究研究生学员的责任外,其导师也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所有军队院校研究生论文必须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这一点研究生本人和导师都应该从思想高度认识到其危害性。作为一个导师,在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问题上一定要把好关,对于关键的论文章节也必须上网搜索检查,和关键的参考文献进行比对,切实把好质量关。

(五)保障因素

各种保障条件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和提高的物质保证。随着各个军队院校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教学条件、实验条件的改善,军队院校的教学实施、实验实施、信息化建设水平等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保障因素就是相关的课题研究保障和充足的时间保障。很@然,没有一个好的选题课题,让研究生出很好的研究成果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没有课题的导师在研究生招生时一定要慎重,不一定非招不可,申请到合适的课题后再招也不迟,否则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研究生和导师都会着急、难受。建议导师团队在课题分配上也要考虑各个研究生导师的招生问题。

(六)时间因素

充足的时间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影响要素。没有充足的时间,写出一个优秀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也是空中楼阁。在研究生的时间管理问题上,建议军队院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导师进行充分的研究沟通,不一定非要一刀切,毕竟不同方向的研究生,其研究方式和思路可能是不一样的,有些方向的研究生只需要进行理论研究,推导公式就可能完成论文;有些方向的研究生必须通过实验、进行相关的实验数据分析才能完成论文。对于研究生的时间管理问题,应该在课程学习阶段,除了导师申请需要研究生进入教研室参加课题外,一般接受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开始跟着导师做课题,这时建议除去研究生管理部门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外,可将研究生编入教研室,使其以教员身份接受教研室的科研教学管理。

三、提高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上述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也部分地提出了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提出灵活的招生选拔方式、联合培养模式、加强质量管理等建议。

(一)采用灵活的招生选拔方式

研究生入学遴选是军队院校选拔人才、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首要环节。目前主要渠道还是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助以面试环节),加上部分优秀本科生推荐免试。这种招生方式在我军研究生选拔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招生方式也招进了一批眼高手低、只会考试的所谓人才,部分研究生生源质量不尽人意。因此,目前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适当放开部分优秀在职人员推荐免试的渠道。培养研究生的根本目的是让他毕业后到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因此有部队实践经验、有学术特长、有明确主攻方向的优秀在职人员应该是研究生的最佳生源,而这种人在部队一般都是主要战斗力,部队一般舍不得让他们脱产攻读研究生学位,而且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复习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现行的招生选拔模式下他们是不可能被推荐免试的。在现行的入学考试模式下,应该进一步减小笔试成绩的权重。增加面试成绩的比例,以利于选拔军事素质高、科研创新能力强的考生。

(二)联合培养模式

目前,我军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大多数还是先进行一年课程的学习,然后跟随导师进行一年到两年的课题研究。这种模式也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培养的研究生理论水平较高,能发表较多的学术论文。但是,我军培养研究生的根本目的是让学员毕业后到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学员除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到部队后能尽快形成战斗力。一方面我军经过若干年“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涌现出了一大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干部,军队院校可以聘请他们为学校的兼职研究生导师,构建双师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定期邀请他们来校为研究生授课,形成校内指导教师和部队导师共同组成的多方位、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团队。另外一方面,研究生可以采取集中实践锻炼和分段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模式,到我军相关专业的部队就部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这种培养模式可谓一举三得,军队院校利用部队的教学资源、实践教育资源,取长补短,强化了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部队利用研究生的实践锻炼解决的实际难题,而研究生本人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综合军事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质量管理贯穿培养过程

军队研究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质量意识、质量氛围等是内因,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把质量意识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好研究生入学的选拔关、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关、研究生培养的毕业关。把好研究生入学的选拔关,就是为了确保研究生生源质量,宁缺毋滥,强化导师研究生的双向选拔制度,把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强、军事素质高的列为招生对象。把好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关,就是要做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优化,导师要为每一个研究生量身打造培养方案,从学习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课程考试、文献综述、论文开题、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质量监控,确保培养质量。把好研究生培养的毕业关,主要是针对学位论文的审阅、送审等环节要严把质量关,我国和全军都针对研究生论文评定制定规则和标准,各个培养单位、授权学科、导师、研究生都要以“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严把论文质量关。

四、结语

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军是否“能打仗、打胜仗”,关系到能否实现“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各级军队研究生培养部门都必须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军队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影响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培养质量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以培养质量为核心,改革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军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利,李琳,娄思佳.主席在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EB/OL].央广网, http:/// news/20170313/t20170313_523652893.shtml.

[2]申纪云.始终坚持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根本任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

[3]王理,李燕,马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思路与举措[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4]王玲.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9)

1、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在工作实践中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严格履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咨询论证、集体讨论决定”程序的科学规划与决策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依法办学、以德治教,提升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2、大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标,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遵循“五个坚持”的指导原则,紧密联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精心锤炼学校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努力把学校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与管理1、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拟定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开展“新课程改革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立足“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深入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并付诸教学教改实践。2、深化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实施“抓二带一”工程。二年级的新课标教材的实验工作,对教师实行“校本培训”,继续实施“三个八,四个一”,以更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一年级的课改实验按去年的实验模式,由基点校负责落实实施。3、继续开展“名师工程”。历年来评选县级以上的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名师示范课、名师讲座、送教下乡”三种形式开展活动。促进其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并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4、继续开展“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本课题研究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示范课、送教下乡等一系列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案例。5、加强常规教研工作。做好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本学期,将加强对中心教研组的领导,切实搞好非课改年段的教学教研工作,拟于期中后开展说课比赛、低中年级的学生竞赛和毕业班的教研沙龙活动。6、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生命线,本学期将继续把好年段关,定期召开中心组会议,限时限量编拟好各单元试卷。中心拟于期中期末对某年级某学科进行质量抽检;对毕业班实行单列管理,召开毕业班教师和教研组成员会议,对上学期考试质量分析和本学期工作要求,并讨论拟定毕业班新学期教研计划,明确编拟试卷任务和要求。7、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常规要求,并于期中、期末定期检查反馈。8、要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配合镇做好文化户口管理,遏制辍学率反弹现象。

三、加强民主行风建设

1、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精神和十六大精神,提高认识、增强廉政勤政的自觉性,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加强学校党风廉政、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工作效能的建设,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一费制”的有关规定,加强乱收费的治理工作。2、加大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的通知精神,把校务公开推向深入,切实增加教育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建立和完善校务公开考核评估办法。3、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落实学校固定资产投资前报批制度和大宗物资采购集中统一招标制度,避免盲目举债建设和重复建设,杜绝教材、簿籍、图书采购和学生学习、生活用品代办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4、抓好减债解困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逐校制定债务化解方案;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拓宽学校减债解困的有效途径,加强各中小学与镇、村的联系,充分发挥镇村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减轻学校的债务“包袱”,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

四、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1、加大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的力度,做好芹山分校全部撤并的前期工作,对后南溪、光埔小学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调研,争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实现后南溪撤并至南溪小学,光埔撤并至承璜十一小学。2、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中心、梧店小学的新教学楼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紫洋、何麓小学综合楼要装修完毕并投入使用;莲乾小学新校迁建力争破土动工;后堡、东桥小学的教师宿舍楼争取立项重建。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学区性的“教育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校园网的全面建设。中心、榜东、官舍、南溪等4所小学完善网络教室建设并投入使用;中心小学建成多媒体教室并投入使用。4、开展“平安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建立长效创建机制,精心营造法治精神、注重事前防范、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5、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群众性青春健身运动,大力推进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继续办好秋季小学生运动会,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和艺术教育课开课率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开展“文明校”、“绿色学校”、“素质教育优质校”等创建活动,今年争取再创建一批市、县文明学校和绿色学校,榜头中心小学要做好素质教育材料整档工作,准备迎接10月份市素质教育检查评估。7、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校和周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切实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制定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坚决揭制重大事故发生。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法制、交通、防火、用电等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创安意识。

五、加强幼儿管理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继续共同做好幼儿园清理整顿规范工作,取缔不合格办学机构,着手建立促进公办与私立幼儿园公平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管理机制;扩大幼儿园办学自,实行工资待遇与事业发展、办学效益、工作绩效挂钩制度,以增强幼儿园的办学活力。附:月份工作安排表月份工作安排表月份工作内容责任单位或人八月份

1、行政到校,筹划各项开学工作,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方校长2、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陈副书记3、参加

一、二年级新教材实验培训。

一、二年教师

4、召开各小学校长会议,布置预备周继教学习和各校开学工作事宜各校长5、填写年度考核表各师6、核定各校教师编制数,各校制定三表。校行政7、组织学生注册入学。各校长8、认真查找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陈副书记9、召开行风评议动员大会。10、中心小学筹备市素质教育评估。郑副校长九月份1、举行开学典礼。各校长2、上好第一课,下乡动员辍学生入学。各科任师3、召开校长会议,组织期初工作检查。学校行政4、庆祝教师节,表彰先进。校行政5、开展“推普周”活动。各校长6、“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各党员7、开展一年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导处8、制定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量化标准9、协调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陈副书记10、参加县毕业会考质量分析会。教导处11、召开中心教研组成员会议。教导处12、组织教师深入查找问题,填写自查自纠表。陈副书记13、布置庆祝国庆事宜。各校行政14、参加县局年度评估自评工作会议,学习综合评估有关文件。陈督导15、中心校迎接市年度素质教育评估。郑副校长十月份1、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校行政2、组织庆祝国庆活动。各校行政4、学校各项材料归档,做好素质教育评估准备。各校长6、整理毕业生档案材料,建立新生学籍档案。教导处7、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陈副书记8、举办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组9、召开各小学校长会议,布置素质教育评估工作。校行政10、检查各校课程落实情况。教导处11、

一、二年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一年师1

2、各校教学常规检查。各校行政13、

四、五年级作文竞赛。教导处1

4、召开民主评议行风现场评评议大会陈副书记15、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检查各校安全隐患整改情况。16、举行幼儿教师演讲比赛。林副校长十一月份1、期中复习、考试。各师2、期中学校常规工作检查。教导处3、迎接县“绿色学校”评估。陈督导4、

一、二年级课堂观摩活动。教导处

5、组织学校素质教育评估自评工作。陈督导6、计生督查、落实。张其卡7、迎接县素质教育评估。各校8、举行“探究性学习”观摩课活动。教导处9、“党员先进性教育”学改互动、行评整改。陈副书记10、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进行质量检测。教导处11、派教师前往课改实验区听课。十二月份1、组织政治学习。校行政2、检查危房改造情况。陈副书记3、毕业班教研沙龙活动。教导处4、分析、统计、整理素质评估资料和结果。陈督导5、组织教师撰写论文,参加县教师论文评选教导处6、参加县小学第八届素质教育研讨会。教导处7、举行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暨表彰会。基点校长8、“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总结陈副书记9、

一、二年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一年师10、举行教师教案和反思评选活动。教导处1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10)

体育院校是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地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人才的素质培养,因此,各体育院校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明确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精神文明的主要作用是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1986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

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主要是“根椐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要“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加强协调,中央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2〕

1997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党中央指导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议事机构,主要职责是: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有关问题,总结推广交流先进经验〔3〕。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市)也相继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本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机构。各高等学校也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或明确相关部门具体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

可以看出,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有经验有教训。随着1997年全国上下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的设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成绩。体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体育人才的场所,加强和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具体体现。

2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2.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体育院校一项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青年学生明白: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要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教育等的开展,让广大体育院校的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和活力。

2.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体育院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4〕德育是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

2.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学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加强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倡导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模范评选、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文明礼仪、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育思想正确、道德情操高尚、学识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从而为培育“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2.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5〕有德无才难干成事,有才无德则会危害社会,故德才兼备是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一致要求。通过加强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情操,杜绝不良习俗,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

2.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体育院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不良思想侵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在这种条件下,在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正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不良思想侵蚀,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2.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体育精神,充分发挥竞体成绩的鼓舞作用

体育院校是传授知识、研究相关科学、训练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活动高素质组织人员的高等学府,其师生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往往成为特定环境中精神文明的窗口。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师生文明素质,有利于弘扬竞技体育的拼搏、超越、团结精神,增强凝聚力,鼓舞人民群众更加齐心协力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体育院校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社会构成和经济利益多元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冲击,高校不再是一片净土。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工作敷衍了事,甚至一味追求享乐,心浮气躁;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志向和动力,整天浑浑噩噩,经常旷课,沉溺于网络游戏,存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新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对老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故在当前条件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式方法非常必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1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确保体育院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创新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有利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3.2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体育院校适应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今社会已成为信息社会。博客、微博、论坛、QQ等新的媒体和传播方式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原有的工作方法显然难以适应;必须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参与到新媒体、新途径的传播方式之中,占领舆论阵地的制高点,把握宣传舆论的主动权,传播正能量,打造新品牌。

3.3创新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促进体育院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不断创新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及时引导和把握师生思想动态,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有利于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有利于凝心聚气,攻坚克难,为本校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促进体育院校的健康科学发展。

4结论

体育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和运动人才、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在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体育院校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体育院校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1986928

〔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19961010

〔3〕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中委[1997]53号)〔C〕北京:1997421

〔4〕〔5〕《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1-68

〔6〕李江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9:13(3):135—137

上一篇: 中国工运论文 下一篇: 课改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