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02 09:02:18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1)

又是一件希望以“互联网思维”改进传统行业的典型案例。高调也好,妄想也罢,姑且不论黄太吉能否实现赫畅的宏伟目标,我们的涉农企业,又能从眼下“互联网席卷一切”的大潮中,觅得怎样的启示?

互联网营销

还是回到黄太吉的案例。虽然“食物好吃与否,与评价一家餐厅的好坏没有必然联系”,但黄太吉的产品也是拿得出手的,起码做到了尊重原始的煎饼果子做法和原料。“用最好的原料,就是我认为的好味道。”赫畅称。

那么,黄太吉窜红的秘诀到底是什么?答案:营销。

黄太吉利用互联网营销层面,即通过关键人传播模式影响大众。截至2014年2月,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黄太吉的粉丝数已达9万人。借助微博平台,黄太吉与顾客充分交流,听取意见,还举办许多线上、线下活动,聚集人气。针对目标顾客群体特性,有意识地将顾客培养成“粉丝”,增强“用户黏性”。比如,黄太吉针对北京CBD门店的顾客群体,推出在七夕节带情人来、在父亲节带老爸来送煎饼的活动。此外,还会挖掘当下热点做事件营销,比如《致青春》电影上映时,就推出戴红领巾来店里“怀旧”即获得优惠的“噱头”。

另一方面,黄太吉发挥“轻商业”模式优势,真正尊重顾客反馈,及时改进经营。其投资人麦刚称,“黄太吉利用互联网对传统餐饮的营销和用户体验进行改进,下单流程、顾客体验机制和排队系统等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内部运营。”

“营销这件事情跟广告这件事情不一样,黄太吉一直在做营销,但没做广告,营销是不需要花钱。营销是不用买媒体的,只有广告才需要买媒体,营销本质是什么?营销本质是制造反差,这件事情如果不起眼,你做的起眼了,这就是营销最大话题了。”赫畅如是说。

拿最近火爆的褚橙和“潘苹果”来说,褚时健的褚橙走的是营销的路子,把橙子这一产品与褚时健的精神融合在一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顾客认同“买褚橙就是为褚老点赞”。而潘石屹笑脸盈盈端上来的“潘苹果”,则与传统广告无异。花牛苹果与这位地产大佬的关系,仅仅是“来自潘石屹家乡的苹果”这么简单。“潘苹果”还只是傍上名人的一种普通苹果。

所谓互联网营销,指的并不是利用互联网渠道做传统营销,强调的是互联网思维。

类似黄太吉利用“互联网思维”成功营销的案例,当下还有很多,小至餐饮业的雕爷牛腩,大到做服装的凡客诚品,做手机的小米手机,都有与传统企业不同的经营思路。到此为止,我们叙述的,也不过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利用互联网做营销的案例。任何一个产品经理都有可能讲出许多个更加精彩的案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营销只是表象,不是单纯的博人眼球。黄太吉们营销的到底是什么?这引导我们关注更深层次的问题。

产品媒体化

在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在互联网席卷一切的时代,你会发现产品已经越来越像媒体。你不仅仅是在消费产品的功能,还是在消费产品提供的信息,甚至是在产品提供的文化导向中寻找归属和认同。

煎饼果子再稀松平常不过,甚至凡客的衣服、小米的手机,从产品角度而言,也是技术空间不大的“轻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只有附加的个性因素才是突围的关键。就好像大红大紫的褚橙,单论品质而言,是否就冠绝全国各类橙子品种?我个人认为未必。但为什么褚橙如此受市场追捧,让褚时健赚的盆满钵满?因为,这是只会“说话”的橙子。

褚时健人生起落的故事,令人不胜唏嘘。这本与他的橙子无关。但通过本来生活网的成功营销,褚橙摇身一变,化身“励志橙”,成为“有故事”的橙子,先是赢得微博等平台意见领袖的赞许,进而让更多人得知褚橙背后的故事。消费者的购买冲动,除了褚橙“好吃”、品质过关之外,更多源自对褚橙“甜中微酸”人生价值观的文化认同。

褚橙这种普普通通的农产品,经过“互联网思维”营销的洗礼,就不再是一筐橙子那么简单,而成为一个宣扬价值观的、充满个性的媒介。

同样的道理,也能够解释黄太吉火爆的原因。赫畅的想法是,黄太吉这个品牌是有个性的,而这种个性来自于管理者自身的爱好,黄太吉的微博不只是说产品,时不时会为大家上几堂“世界的背面”、神秘文化等课程,一些有趣的话题立刻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心。“大家会觉得原来还可以聊点别的,会好奇什么人把黄太吉做成这样子,同时我们也在输出企业的一些理念。”久而久之,提起“黄太吉”这三个字,大家会想到一种年轻向上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文艺情怀,体会出一种接地气的小资情调。至此,黄太吉完成了对顾客的价值观输出,煎饼果子则成为这种精神的“形象大使”。

让农产品“说话”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2)

一、“互联网+”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信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互联网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近几年发生的移动互联网大潮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趋势。互联网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日常生活方式之中。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有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互联网人均每日使用时长达到近4个小时,每年呈上涨趋势,且移动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人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娱乐、办公、购物、学习、理财等等,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日常生活方式。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从国家层面制定“互联网+”战略。提出举国家之力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使移动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用创新去实现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升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国家对新兴产业寄予的厚望,希望促使互联网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各行业经济全面发展。

二、互联网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企业产品销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根据eMarketer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整体零售销售额突破4.53万亿美元,电子商务占很大一部分增长,2013年上升16.9%,接近400亿美元。2015年4月2日,由我国知名电商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4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和2013年相比,增长近一半,高达28211亿元。那么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随之增长,同2013年相比增长了32.5%,达到了10.6%,成为社会消费品零售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网络零售市场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而且未来随着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将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不仅对零售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传统制造业,还有农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升级改造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作为传统行业在现代化工业经济的发展中一直面对着流通销售压力。而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将弥补农产品的流通销售缺陷,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利用互联网发展农业,对于一些比较容易运输和储藏的农产品就会非常有利于电商的销售,因为,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销售,这些农产品的销售市场非常的小,如果利用电商的销售渠道,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可以购买,通过物流运输就可以成功购得这些农产品。当把互联网作为营销手段引进传统农业,销售量的增长就是必然的趋势,同时,农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众筹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更上规模。

三、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网络营销有助于信息的完善。买卖双方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全方位的了解对方的信息,促使双方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减少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行业壁垒,使更多的生产者进入农产品市场,增进市场竞争,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繁荣发展。此外,依托通过网络所获取的信息,厂商可以建立起一套农产品交易信息系统,根据实时的市场交易来制定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计划,增加产品供给的灵活性。借助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以及电商所建立起的信用机制,交易双方都减少了信息搜寻、谈判议价以及合同监督等方面的成本。其次,网络营销有助于拓宽市场。长期以来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之间往往会经过中间商,而市场也基本是控制在中间商的手中。中间商通过控制市场和产品来赚取差价,市场范围越大其影响力也就越小,因此中间商往往只在小范围的市场内活动。而借助于网络营销,农产品的生产者也可以直接面向市场,市场范围越大其生产的规模效益也就越大,生产者就有足够的动力开拓市场。最后,网络营销还有助于促进农产品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借助于网络营销,企业拓宽了其产品所面向的市场,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和更激烈的竞争,都会促使企业对其经营管理方式做出积极改革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而更加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经营有助于行业生态优化和产品质量提升。

四、中国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现状

2015年2月1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里指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搭建涉农电子商务平台,集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于一体,开展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全国兴起了电子商务的新浪潮,在所有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里,农业电子商务每年都呈快速增长的发展速度,让我们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接触和购买到全国各地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在这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领域也带来了飞速的变革,比如物流运输、农业金融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为农业电子商务添砖加瓦,互联网下的农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中,褚橙可以作为经典案例。一个普通的橙子,却意外引爆流行,这一起通过互联网威力而成功的农产品营销,后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褚橙的成功给很多的企业家带来了启发。大家纷纷认识到借助互联网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各大农产品品牌也开始借助互联网这条纽带带动产品的销售。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广大的农村作为大量农产品的供给地,在把好农产品质量关的同时,通过低成本的销售渠道和公开透明的销售信息,把我国很多农产品丰富的地区带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眼前,提高了经济价值。虽然,很多的企业看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但是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整个农产品销售额上所占比例比较低。不过,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正在挖掘互联网在农产品销售的重要作用,他们从资本方面入手,不断扩充自己的销售渠道,实现工、农业产品在企业的双向互动流通的格局,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总体来看,农产品电商发展在我国已逐步进入成长期,并实现多元主体的联合驱动,直接通过在线交易完成销售。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各环节领域都意识到互联网营销的重要作用,这些环节领域通过互联网来实施组织和品牌推广。

五、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未来发展

农产品的互联网营销在扩大市场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要通过网络营销来带动农产品的销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升农产品品质。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应该积极实施标准化,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流程,在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加工标准、检测技术标准、包装规格标准、品质等级标准时尽量按照统一、简化、选优的原则来执行。网络销售的一个缺点就是消费者无法直接感触产品,从而无法判断产品的质量,那么可以借助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实现农产品的产品质量认证,减少消费者在产品品质上的担心,这样也保证了农产品的互联网营销。只有标准化的生产过程才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使农产品在借助网络营销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同时提升整体品质和形象。其次,要建设配套的农产品仓储物流系统。由于农产品保存难度高、时间性、季节性强等特质,借助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进行在线销售的农产品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物流渠道。然而物流仓储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之下,借助电商企业的资本实力,才能构建起全国范围内高效灵活的物流仓储尤其是冷链物流系统,使农产品能够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灵活流动。再次,要注重农产品品牌经营。最高级的营销不是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网络营销的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覆盖率高等特性都有利于品牌的宣传推广。因此,通过创建和宣传农产品品牌,可以向需求者传递农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信息,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需求者对这一品牌的忠诚感,巩固和扩大其市场份额,增强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经营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既要不断进行产品的创新和优化,也要不断进行品牌的网络宣传,增强市场影响力。最后,还要通过互联网营销带动传统渠道销售。在褚橙的营销案例中,人们忽略的是,在生活网卖了1500吨褚橙的2013年,褚橙在传统水果销售渠道卖掉了8500吨。通过互联网营销打造品牌,利用传统渠道的物流和销售渠道优势进行销售,也是一种可行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查金祥,黎东升.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系统架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03:72-74+80.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3)

1.网络营销与企业实力

无论是营销还是网络营销,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一般的小型农家乐通常没有实力承担,但是建立庄园式休闲农业项目的企业大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这类企业具有开展网络营销的可能性。

2.网络营销与目标客户

庄园式休闲农业的顾客大都是附近城市的固定居民,他们利用周末或小长假时间,和朋友亲人一起外出旅游、放松身心、亲近自然。而网络购物的群体年龄大都是18-40岁的工薪白领或学生,这个人群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由此可见,二者的市场细分匹配度很高,因此这类企业可以针对此类顾客群体开展相应的网络营销。

3.网络营销与客户需求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代人们出行前都会上网查阅路线,提前预定火车票或住宿,查看各景点门票以制定预算。网络信息,使得旅游业的信息更加公开,游客的选择范围更广,广大网友评价形成的口碑效应,对于顾客的购买意愿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庄园式休闲农业的业务涉及广泛,餐饮、住宿、观光、采摘、旅游等功能,企业可以运用网络营销的方式,详细的介绍各项业务,让游客提前了解,自行组合选择购买,这样既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又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二)网络营销的现状及问题

1.网络营销人才匮乏

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的网络营销人才不仅要精通计算机知识,更要懂得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庄园式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当地的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就整个人才市场情况而言,复合型人才的供给本来就有限,而这类企业大都位于城市郊区或者周边县城,位置较偏僻,对人才的吸引力低,即使企业招聘到了个别人才也很难保留。

2.网络营销意识淡薄

我国庄园式休闲农业企业营销方式普遍落后。这类企业在开办初期都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扶持,而对企业的市场化发展没有足够重视,且大都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和家长式的领导方式,这两个原因导致企业管理的信息落后,缺少创新的营销思路。网络营销意识淡薄还表现为对网络营销资金投入不够,对资金的管理随意性强,缺少计划性。

3.网络营销方式单一

随着大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成为市场营销不可或缺的部分,手段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例如:企业自行建立网站,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社交网站的宣传,移动应用客户端等都是企业宣传的重要途径。但是庄园式休闲农业企业还停留在网络营销的起步阶段,仅仅是上传一些资料和图片,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方案,资料不能及时更新,缺乏与顾客的互动交流,宣传效果甚微。

(三)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增强网络营销理念,逐步建立企业智库

营销已经成为庄园式休闲农业企业的瓶颈问题,树立品牌知名度和企业形象已成为当务之急。企业有必要提高自身的营销理念,特别是网络营销的理念,增加对网络营销的投入,增强对资金的专项管理。企业智库是指由专家及专业机构组成的多领域的,为企业经营决策者在处理研发、制造、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问题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或相关第三方服务的综合性机构。现代企业智库不仅是研究机构,也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执行组织。庄园式休闲农业企业也可以通过与企业智库的合作,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企业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2.合理运用第三方平台

第三方平台是当前网络营销的热点,为企业提供参与市场竞争的平等机会,能帮助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提高收益。观光农业在庄园式休闲农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如果单纯依靠游客采摘来销售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备就会使得产品剩余。目前,较成熟的网上商城都相继开设了生鲜食品专区,与市场复杂的货源相比,电商可以较容易的控制货源的品质,并利用自身的物流配送优势,为顾客提供更多样的选择,增加顾客的黏性。

3.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APP这种针对手机移动连接到互联网业务而开发的应用程序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庄园式休闲农业可以利用这一新兴的网络营销手段,将企业的宣传、销售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在APP中详细介绍各项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顾客随时随地的预定购买需求。

4.建立企业综合性网站

对于庄园式休闲农业企业来说,利用第三方平台可以快捷高效的完成一些营销任务,但应该看到,网站才是综合性的营销工具,是网络营销的根据地。当具备条件时,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网站,为网络营销活动增添动力。

庄园式休闲农业的网站建立需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要增添有效信息。详细介绍庄园的位置,乘车路线,规模等企业信息;餐饮、住宿、采摘等业务信息;各项业务的销售信息等。并且根据企业情况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将当季的促销活动放到网站的醒目位置。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4)

一、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而言,使用网络营销的手段从事农产品销售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

首先,借助网络营销模式进行农产品销售,有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使其走出农村,获得更好的销售环境与空间。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村经济却始终无法实现快速发展,最主要原因就是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中,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渠道有限,只能通过中间商来出售,中间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尽可能的压低了收购农产品的价格,使得农民的实际获利很低。网络销售可以使农民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销售,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益,使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实现了良性循环。

其次,网络营销有助于信息的完善。买卖双方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全方位的了解对方的信息,促使双方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减少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行业壁垒,使更多的生产者进入农产品市场,增进市场竞争,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繁荣发展。此外,依托通过网络所获取的信息,厂商可以建立起一套农产品交易信息系统,根据实时的市场交易来制定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计划,增加产品供给的灵活性。借助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以及电商所建立起的信用机制,交易双方都减少了信息搜寻、谈判议价以及合同监督等方面的成本。

最后,网络营销还有助于促进农产品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借助于网络营销,企业拓宽了其产品所面向的市场,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和更激烈的竞争,都会促使企业对其经营管理方式做出积极改革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而更加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经营有助于行业生态优化和产品质量提升。

二、中国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现状

2015 年 2 月 1 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里指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搭建涉农电子商务平台,集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于一体,开展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全国兴起了电子商务的新浪潮,在所有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里,农业电子商务每年都呈快速增长的发展速度,让我们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接触和购买到全国各地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在这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领域也带来了飞速的变革,比如物流运输、农业金融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为农业电子商务添砖加瓦,互联网下的农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中,褚橙可以作为经典案例。一个普通的橙子,却意外引爆流行,这一起通过互联网威力而成功的农产品营销,后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褚橙的成功给很多的企业家带来了启发。大家纷纷认识到借助互联网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各大农产品品牌也开始借助互联网这条纽带带动产品的销售。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广大的农村作为大量农产品的供给地,在把好农产品质量关的同时,通过低成本的销售渠道和公开透明的销售信息,把我国很多农产品丰富的地区带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眼前,提高了经济价值。虽然,很多的企业看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但是调查数据显示 2014 年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整个农产品销售额上所占比例比较低。不过,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正在挖掘互联网在农产品销售的重要作用,他们从资本方面入手,不断扩充自己的销售渠道,实现工、农业产品在企业的双向互动流通的格局,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

总体来看,农产品电商发展在我国已逐步进入成长期,并实现多元主体的联合驱动,直接通过在线交易完成销售。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各环节领域都意识到互联网营销的重要作用,这些环节领域通过互联网来实施组织和品牌推广。

三、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未来发展

当互联网营销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的销售中后,一方面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营销技术的有事提高农产品销量,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不受影响。S和网络营销技术的使用,农产品销售市场已经从现实中的市场转移到了网络市场,面对的消费者也来自于五湖四海,为了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农产品在生产与销售的过程中务必要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其管理范围要覆盖到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包装运输,都要按照同意的规定来进行。从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即视感是采用网络营销技术进行农产品销售最大的问题之所在,而标准化管理可以使消费者从管理的角度上,对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加工过程有更加明确的了解,降低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存在的担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与生产流程在保证农产品自身质量的同时,还能塑造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领好形象,从而使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市场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其次,要建设配套的农产品仓储物流系统。由于农产品保存难度高、时间性、季节性强等特质,借助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进行在线销售的农产品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物流渠道。然而物流仓储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之下,借助电商企业的资本实力,才能构建起全国范围内高效灵活的物流仓储尤其是冷链物流系统,使农产品能够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灵活流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若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振兴我国的农业产业,将网络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与销售当中既是一种必然现象,也是当前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农业经济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销售的有事,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5)

    2.基于物流系统建设的农产品网络渠道策略问题其一,农产品营销渠道成本较高制约农产品企业开展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营销策略。农产品营销渠道成本高企的根源在于农产品内在特点。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期间不匹配所导致的时间错配使得大量农产品需通过大量存储的方式来满足消费市场持续性的消费需求。而农产品的易腐性等生物特性直接抬高了农产品的储存成本和运营费用,削弱了农产品在终端销售环节的市场价格竞争力。其二,营销渠道的技术水平较低制约农产品实体与网络协同运营能力。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和季节性等生理特性,这对其营销渠道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农产品的产地多具有地多人少特点且距离农产品的需求地较远,这使得多数农产品难以及时运输给需求方。而农产品企业出于成本考量,缺乏采取冷链物流方案来提升农产品配送服务的意愿,最终制约农产品企业的营销方案实施效果。

    3.基于信誉机制缺失的农产品网络促销问题网络营销信用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农产品企业的网络营业务实施效果的关键要素。通过依托网络系统来建构虚拟的网络营销平台,固然有助于降低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营销成本。但由于网络销售活动中欺诈行为叠生,网络交易双方缺乏对对方的必要信任感。这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低成本策略难以令网络营销受众克服其不信任感以接受本企业品牌。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失信现象通常表现为如下类型:一是网络营销主体企业的真实身份不明,网络公开的网站举办者身份难以获得政府权威部门或可信第三方的确认。二是网络营销客体关键信息存在欺诈性,即网络公布的农产品及配套服务信息与其真实品质不符。三是从事网络营销的部分农产品企业行为违法。主要表现为部分农产品企业借助网络销售诸如未获批准的转基因农产品等违禁产品的行为。

    二、实体与网络结合型农产品营销新模式探析

    1.实体与网络结合的创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产品策略其一,农产品企业应通过提升其产品标准化水平来强化网络环境下产品策略的落实。产品标准是一种已达成共识的市场语言,它将简化营销过程和降低营销成本,产品的等级和标准也为交易活动提供道德基础[1]。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应当包括生产环节标准化和流通环节标准化等工作内容。农产品生产环节标准化工作可以从制定生产作业环境标准和生产作业管理标准等方面展开,通过强化生产设施与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和生产作业质量检验技术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来从源头提升整条营销渠道的作业标准化水平。其二,农产品企业应当围绕企业产品供应链来优化供应链利益配置方案,以有效激活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参与实体与网络协同式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积极性。国内农产品生产者应当联络上下游企业建构产销联盟,将前台网络销售实体企业与后台生产与原材料供应企业的力量整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产销联盟各环节企业的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农产品产销联盟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互联网营销真正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使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生产避免盲目性,从而提高农产品企业运作效率[2]。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6)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全市现代农业“6+3”产业体系和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部署,以信息化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农产品网络销售四大体系建设,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坚持服务农民,建立完善“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红利。坚持市场导向,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坚持重心下沉,以镇村为落脚点,把资金、政策和工作力量下沉到基层,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销售服务前移到乡村。坚持汇聚众力,鼓励供销、邮政、电信等系统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方协同、上下联动,加强农村站点以及基础设施、物流体系、网络平台等软硬件建设。

用3—5年时间,力争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成和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15个,培育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秀产品品牌1个,培育一批益农信息社示范社、标杆社、五星社,常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达10%以上,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依托全市“三带十二园”现代农业空间格局,打造一批特色优质粮油、晚熟柑橘、绿色蔬菜供给基地。培育一批重点网货和产地直播生产基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坚持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建设一批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发展的种养循环基地。支持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并积极融入省数字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各级现代农业园区要将信息监控平台、信息化场景应用、农产品电商销售、益农信息社为农服务等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并将其纳入星级评定指标。完善农产品产地、销地市场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应用机制,引导生产经营者科学把握市场运行趋势和消费需求,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应用区块链技术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溯源体系,将入网销售农产品纳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范围,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农产品安全可追溯。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规定。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督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建立实施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等制度。督促入网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依法查处网络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互联网+”农产品广告监管,指导电商平台企业和互联网广告媒介落实管理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虚假广告以及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加强食用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行动,培优金华清见、蜀珍柠檬、合众养道、锦天洪橙、振昊农业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依托“鲜”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加快“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创建。挖掘农耕文化,讲好品牌故事,推进农产品品牌向互联网品牌延伸。积极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创新“互联网+”品牌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互促互动。鼓励支持在永佳超市、汇星百货等商超和“赶场网”“蜀之味”等电商平台设立品牌农产品和食品销售专柜、专区,持续推进在城区设立优质农产品直销中心,努力实现优质优价。强化品牌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等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经合局、市文广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邮政快递网点、供销社、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点等,统筹推进市、镇、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建设集商品集散、运输仓储、邮政快递等服务为一体的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镇级公共服务站、村级公共服务点,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强化烘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移动冷藏冷冻保鲜能力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冷链物流运营主体加快消杀、烘干、预冷、保鲜、冷藏、冷冻、运输、查验等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一批农产品区域性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和乡村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积极探索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合作社、益农信息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站等多方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向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现代农业园区、农村电商和农产品流通市场聚集。引导邮政、快递企业等加强与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商或农业合作社合作,通过“交通运输+邮政快递”“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特色产业+邮政快递”“邮政+快递”“快递+快递”等服务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通道”。强化城市社区配送终端冷藏条件建设,做好销地与产地冷链衔接,构建覆盖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推动菜市场、社区菜店等零售市场建设改造,完善末端销售网络。鼓励生产企业加强冷链物流科技源头创新、技术装备研发和系统功能集成化研究,提供冷链物流体系科技支撑。〔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经合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人行支行、中国邮政分公司、市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建设

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着力培育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多样化多层次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加快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物流)站点等,统筹建设市镇村三级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提供电商培训、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网店运营、商标注册、营销推广、小额信贷等服务。着力培育一批电商示范企业、网红品牌和创新创业带头人。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拓展线上业务。鼓励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各类电商平台,有效对接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产销有机融合。推动优质菜场、生鲜、商超“触网”,运用云计算、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方便社区居民线上买菜。鼓励支持线上平台“夜市出清”渠道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定期开展益农服务主题活动,着力提升益农信息员开展服务能力,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打下坚实的基层队伍保障。发挥网红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田间地头直播,突出地方特色,做好“吃”“拍”“玩”“卖”等环节的有效衔接。鼓励扶持成绩突出的农业网络红人。支持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完善企业、村集体及农民“产值分成”“寄托生产”“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新模式。〔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经合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市场监管局、中国邮政分公司、市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7)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051-03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正在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各个行业都在酝酿着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即便是最为古老和传统的农业也不例外。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渗透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全国涉农网站已经超过3000个,遍布全国各地,仅河北、山东、江浙等地的淘宝村就已多达几百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带动了巨大的乡村创业群体。“互联网+农业”已成为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在互联网的全面推动下,最为传统的农业也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放缓的环境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其内容是包括了农业生产管理、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农产品物流运输、客户管理等方面,总之包括围绕农业生产所发生的系列电子化交易活动。信息化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销售到买家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从狭义角度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话,其主要是指网络平台农产品交易活动,通过构建电子商务的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线上交易、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监管等功能。

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95――2005年

199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网成立,迈出探索粮食在网上流通的脚步。2000年中华粮网成立,2005年开始中央储备粮网上交易的探索。

(二)第二阶段:2005――2012年

2005年易果网成立,2006年出现专注做有机食品的“沱沱工社”和“和乐康”,主攻小众市场。由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消费者对于安全性高、品质好的食材需求上升,众多企业看到商机。2009――2012年大批生鲜电子商务出现,但同时行业泡沫产生,当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很多生鲜电子商务都是照搬其他电子商务模式,最终许多企业倒闭。

(三)第三阶段:2012――2013年

2012年是生鲜电子商务的转折年,生鲜电子商务“本来生活”凭借“褚橙进京”事件营销一炮而红,又在2013年挑起“京城荔枝大战”,生鲜电子商务再度引起关注。移动互联网以及社会媒体的发展也让生鲜电子商务有了更多的创新。但是同时,生鲜电子商务处境并不乐观,如2013年初北京“优菜网”宣布转让,上海“天鲜配”下线。

(四)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

以“菜管家”、“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为代表的生鲜电商获得强大资金注入,天猫、京东生鲜频道的正式运营,代表着实力最强的综合电商平台也加入生鲜电商大战,开始了通过烧钱的运营增加新客量等一系列的活动,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三、案例分析

(一)河南万庄集团简介

河南万庄集团成立于2003年,从传统农资购销业务开始,到复合肥生产销售,再到传统的化肥交易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业务,如今已然形成集农资大宗商品交易、生产经营管理、产品物流配送经营、集大数据和互联网优势和功能一体化的现代信息农资集团。该集团自主设计、规划、投资建设的万庄园农资电子商务平台是中国第一家第三方综合型农资电子商务平台,还是中国第一家在线农资供应链金融平台。

(二)成功原因分析

长久以来,农资流通模式为:由生产企业、经过市、县农资部门,再到村镇经营商,最后到农民手中。由于流通环节多渠道,产销两端不见面,厂家无法按照农民的需要生产,农民也不能够对厂家施加影响。更糟糕的是,生产厂家、经营企业、基层经销商,各自为战,自立网点,自建仓库。经过这般层层加价,成本提高,农民负担增加,优质的农资产品无法和价格低廉的假冒伪劣品种相互竞争,农民深受其害。整体而言,农资行业存在以下痛点:

一是终端成本高。从市场供求关系看,农资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市场集中度较低,令行业的无序竞争十分严重,行业毛利率较低。从整条产业链看,当前农资渠道成本过高,利润分配不合理。

二是价格波动大,导致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利润不稳定。

三是产品体系信用不健全。

四是交易链条资金短缺。

基于这些行业痛点,河南万庄集团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改变行业现状,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也有农资领域的相关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查询和比价服务,但线上交易业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呈现出参与主体少、业务不精、交易规模小等劣势,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的四大痛点。河南万庄集团基于整条产业链的考虑,认为农资电商平台必须满足产业链各方参与者的利益。因此在设计电子商务平台的时候,必须满足原料厂商、化肥生产厂家、县市级经销商、乡镇级经销商、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各环节主体的利益诉求,并针对不同的业务主体,设计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Y是其核心需求;对于原材料生产企业来说,如何更短时间卖出更多商品是其核心诉求;对于经销商来说,如何吸引更多顾客购买是其核心诉求;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更加方便快捷地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是其核心需求。万庄电商模式希望通过线上为产业链各方参与者提供信息资讯、在线交易、互联网金融、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河南万庄集团还认为目前国内还未培养起网上购买农资产品的消费习惯,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习惯在乡镇村的经销社购买农资产品,因而河南万庄集团根据现实情况,重视线下市场布局,将传统的农资产品经销店面纳入了“万庄电商模式”当中,在?下市场布局中注重城镇市场格局,以河南为中心选取后边省市有代表的以农资产品营销为主的乡镇门店,作为河南万庄集团的广大交易平台中一员,其享有通过万庄线上实体店进行预订享受优惠折扣,同时到实体店验货提货,或者直接由实体店送货上门。对经销商而言,通过万庄平台,可以享受更低折扣的进货以及万庄提供的一站式物流配送、小额信贷等服务。“万庄电商模式”希望通过线上极致服务,线下支撑保障体系,打造成全国首家O2O农资电商平台。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依托大数据的优势技术,对农村的市场、产品和技术等资源信息收集,形成农村大数据库,根据数据库资料比对分析,得出可行的重塑农业产业链的规划方案。河南万庄集团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村围绕收集而来的农村种植、土壤、农场品和农资交易等相关数据大数据库,经过数据库数据量化积累后进行专业分析,以此观察判断农资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行业动态。根据目前数据来看,万庄集团在河南省内已经建立收集了1亿亩农资作物的种植信息数据和1700万农户档案数据,形成了河南省内农资大数据规模。

河南万庄集团通过上述的大数据中心数据库信息分析,合理科学地为其C2F化肥的发展布局奠定基础。根据数据库中有关种植土壤信息数据的分析对比,为各地提供了针对性的定制化C2F化肥。C2F化肥布局一举成功,万庄集团于开始建立专门的农资C2F运营中心,一旦建立起后将实现C2F定制肥的线上交易、数据分析、原材料供应管和生产加工等等功能配置。同时对于C2F运营中心的经营理念是开放式管理,对于合格的企业,经过万庄集团筛选后都可以到C2F运营中心实现集中生产。C2F运营中心的通过专项机器进行C2F肥定制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化肥浪费率有显著作用。同时定制化生产能大大缩短销售时间占比,对比传统化肥生产显著降低了投入成本。

河南万庄集团希望为农资行业创造一个信息透明共享的免费在线交易平台,但不会通过交易赚取利益,而是希望围绕着交易背后的物流以及资金流来盈利。例如,经销商在线预订批发,凭借电子交易凭证,通过万庄平台进行小额贷款,缓解资金压力。河南万庄集团为此打造三大核心体系:农资供应链体系、仓储物流体系、互联网金融体系。

农资供应链体系。河南万庄集团构建了完整的农资供应链体系,以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薪资平台为支撑,保证了仓储物流的及时、准确、高效。每家企业的信息,每一笔交易流程都清楚地显示在平台上。通过视频系统、GPS定位系统,河南万庄集团分布于全省各处的门店、仓库可以随时看到货物从下车到出售的全过程。还可以帮助农资从生产厂家到自己手中的动态信息,可以有效地杜绝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坑害农民,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利益。

仓储物流体系。仓储物流体系是万庄模式的核心,可以减少农资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仅化肥一项,每吨的流通成本可省150元,每年至少可以为农民和企业节省20多亿元人民币。

以往公关耗费巨大,像是货物配送环节中的各种协调都需要企业一一面对解决并承担相应的经费。而有了综合电商平台体系,货物周转加速,库存量变小,在物流成本控制上有显著提升。目前河南万庄集团已经展开物流园的布局,通过自建和租赁的方式在河南多地建立起物流园,与国内知名物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对于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河南万庄集团通过在乡镇建设服务中心,使其成为万庄电商的仓储网点和服务网点,还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实现物流配送在县乡村的全覆盖。目前为止,河南万庄集团已经建立了1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2000个乡镇级6S店。

互联网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体系是万庄电商模式的战略布局,用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匮乏、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万庄电商平台可以提供线上融资服务包括担保融资、仓单融资、信贷等。现在河南万庄集团已经和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基金证券和保险等等机构达成一致,建立互利共赢的的统一发展战略目标,争取将来把河南万庄集团建设成为千亿级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另外,为了避免与线下的传统农资产品经销店发生利益冲突,河南万庄集团采取线上线下产品差异化策略。万庄通过和大型农资生产企业合作,继续其传统销售渠道维护的同时,针对线上交易开发设计合适的新产品,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模式互补迅速占领市场。在营销方式方面,河南万庄集团借助微博、微信、论坛等线上新兴媒体,同时又在线下充分利用农村墙体公交广告,开展事件营销制造话题。在线上线下共同作用下迅速引爆万庄品牌知名度。

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息化比较落后

在我国大多城市中,网络建设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受交通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网络建设相比于城市较落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整体基础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网络建设需求;其次是政府对农村地区基础网络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加之地方政府部门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更不愿在网络建设方面耗费太多人力和物力;最后,我国农村互联网利用率较低,农业信息沟通缺乏完善的渠道,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仅仅有1%的农村家庭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相关农业信息,其中大部分人员是农业主管部门的从业人员。

(二)涉农网站内容与农民信息需求脱节

根据对我国大多涉农网站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其存在四个主要的特征:第一是网站分布一般比较集中,发展严重失衡。当前大多涉农网站是政府直接主管,并服务于政府,基层农业服务站点建立的网站少之又少;第二是大多网站信息重复率非常高,不具有实用性,很多由政府建设和主管的农业网站只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导致这些网站不能实现商务功能;三是信息不及时,大部分网站的管理权属于政府,信息更新和推送的速度非常缓慢;四是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导致不能提供有效的农业信息,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信息的需求。

(三)电子商务品牌的信誉度差

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同时我国缺乏完善的互联网监管制度,导致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更加小心翼翼,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互联网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们在网络上购物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网站的市场信誉,第二则是网站的社会知名度,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其品牌信誉对消费者选择倾向影响非常大。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状况来看,除了几家巨头企业外,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由于受资金、市场竞争、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并没有进行相应的信用评级,买方、卖方以及电子商务网站在交易中缺少保障,很多电子商务网站将问题推卸给商家,这严重影响了其市场信誉,客户也会在短期内大量流失,最终导致这些电子商务网站经营困难。

五、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议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政府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研发推广适合农民学习使用的低成本智能终端。

(二)加强农村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素质

将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等结合起来,开展远程教育、线上教育等,提高农民互联网应用水平。政府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公平前提下,对农民群体给予相应的创业支持,比如培训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审批简化等。同时国家教育要给予重视,大力培育互联网信息人才,更好地推动农业电商化。

(三)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打造和完善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8)

关键词:

“互联网+”改造农业精准生产互联网营销

“互联网+”代表先进的生产水平,因其无限的创造力和与其他产业天然的融合性,迅速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与互联网融合的空间巨大。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农业,使农业产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一、实施“互联网+农业”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仍处在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科技含量、生产经营模式比较落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传统农业因生产要素“世代使用”而发展十分缓慢,必须用工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几千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没有实质性的变革,汉明的犁耙在明清两代仍大量使用,期间生产工具虽也不断改良,但一直停留在农耕时代水平,导致“虽然中国农业在制度和技术上经过多次变革,迄今仍未突破传统的农业范畴”[1]。随着代表工业文明的机械、化肥农药等广泛使用,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在农业中逐渐推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了质的变革,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度提升,农业现代化进入了快车道。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同时又缺乏自我变革的能力,因此,必须借助代表更高级产业文明的生产要素进行改造,才能真正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催生人们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对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相对于工业文明来说,由互联网带来的智能化、信息化是更高形态的产业文明,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改造,必将创造更加高级的农业产业模式。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不高、交易效率低下、产品追溯难度大的状况,极大影响农业的竞争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进程。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就是瞄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用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全产业链深度改造,实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其中,在生产和管理环节上,主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精准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在流通环节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改变农业传统营销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总之,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通过农业互联网系统研发、农业智能设备使用、农产品网络营销等,强化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革命性变革,创造新型农业产业模式的必由之路。

二、运用智能技术发展农业精准化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决定着一个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水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不高,农户从事播种、灌溉、施肥等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个人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和精细操作。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化、粗放式,不但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还造成水、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利用智能技术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精准化生产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使用,如以色列详细记录农作物所需的光照、水分、养分、温度以及预期产量等数据,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这些数据对灌溉、施肥、温度等进行精准控制,极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为我国农业精准化生产提供了借鉴。

首先,要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准干预。精准干预即以物联网、智能设备、监测系统为基础,通过传感器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实时传入后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在科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决策,并通过智能设备进行精准操作。以农作物为例,在田间配置一定数量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对土壤湿度和肥力、光照、温度以及杂草、病虫害等情况进行监测,将这些信息不断向后台控制中心传输,控制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传感器提供的信息进行精确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在最佳时间开启智能设备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精准干预,实现农作物生长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精准对接。可以这样说,“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打破了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转而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农业因此获得了类工业的产业属性”。[2]

实施精准干预,需要配套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一方面要打造农业生产智能设备。在农作物行业,构建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物联网测控体系;在畜禽鱼等行业,建设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另一方面,要建立精确的农产品专业化数据库。通过开展精准农业资料搜集、信息格式标准化建设,完善卫星遥感资料、病虫害资料、区域气象资料、自然禀赋资料,将农作物不同阶段的体征参数、生产资料需求参数、生长干预参数具体化、标准化,建立详细的数据库,提高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力。[3]其次,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确记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建立农产品生长过程追溯体系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课题。实现生长过程可追溯,需要对农业生产过程精确记录,给每个农产品建立“成长档案”。如双汇集团为每一头生猪配备档案卡,记录了生猪从出生到出栏的日期、配种时间、进水进食情况、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信息。智能设备的运用,为农业生产精准记录提供了方便。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后台控制中心将农产品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干预手段等信息完整记录下来,通过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储并与农产品绑定。消费者和监督部门可以使用信息识别工具详细了解农产品的生长过程,为农产品的质量监督和追踪溯源提供了条件。

三、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农业营销模式

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农产品具有“一长一短”明显特征。“一长”即农产品生长周期长,在投入生产到产品上市的周期内,生产决策依据的市场情况可能已发生很大变化,农产品就会因不符合市场需求而滞销。“一短”是指农产品保质期短。超出保质期,农产品就会失去使用价值而无法销售。农产品“一长一短”的特点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加快打造‘互联网+农业’电商产业发展平台,建立健全现代农业营销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推动农产品高效流通、价格稳定”。[4]首先,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订单农业。农产品“一短”的特点凸显其符合市场需求的重要性,“一长”的特点又使这种符合的难度很大。对这一悖论,发展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订单农业是最佳解决办法。订单农业是一种新型营销模式,主要做法是农户与企业、超市、个人等签订农产品订单,并根据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和交易。其实质是根据潜在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优势是实现产销无缝对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由于信息平台不健全,一开始订单农业的应用并不广泛。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B2B、B2C、C2B等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同地方的买卖双方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洽谈业务,订单农业得以大规模应用。

其次运用电子商务模式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逐渐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2014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对于农产品网上销售,我们提供三种参考模式。第一种是利用淘宝等综合性电商和一亩田等农业电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销售业务。其中,农业电商能够集中精力研判农产品市场、提供市场信息、开展一对一服务,较综合类电商的潜力和作用更大。这种模式借力第三方成熟的管理平台和较高的知名度,既降低了融入成本,又使农产品能够迅速走进消费者的视野。第二种是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开发自有互联网平台。农业企业可以借鉴小米公司的成功经验,利用自身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营销,与消费者进行广泛互动。可采用O2O模式实行线上线下融合,邀请网上消费者到企业进行实地产品体验,形成集网购、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农产品营销模式。这种模式以自有平台为基础,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直接,有利于深入挖掘产品价值,打造品牌农业。第三种是个体农户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农户可以用微信、微博等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随时随地产品信息、完成订单。这种模式门槛低、程序简便、操作简单,十分适合我国农业目前分散经营的状况。

四、小结

在我国的三次产业中,农业发展最薄弱,基础设施、生产方式、销售方式最落后,依靠常规方法,农业很难赶上二、三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各个领域和产业利用互联网加快发展的机会均等。因此,在由互联网引发的新一轮产业融合和调整中,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具体的农企和农户,都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形成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民、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快速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差距,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心合.论传统农业及其改造[J].农业经济问题,1996(4):39-44.

[2]杨彩莲.论“互联网+农业”的新经营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63-65.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9)

一、海城市家庭农场互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一)海城市家庭农场对互联网设备使用情况海城市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拥有电脑1.24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无线网络覆盖情况不太乐观,实现无线网络全部覆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48%,最低的是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中电脑完全没有联网的比重有6%。海城市家庭农场使用互联网购买过生产资料或农产品这一比例为44.0%,有40.9%的家庭农场通过互联网销售过生产资料或者农产品。但经过长时间努力,海城市通过互联网线上销售已经取得初步进展,2020年1月到5月海城市家庭农场基地复工,积极推动传统商贸市场转型,直播线上销售额达到10.6亿元。2020年9月海城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协同物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祝家庄家庭农场举办互联网南国梨现场销售会活动,持续三个小时的直播中,收到下单量1207单,订购南国梨8993公斤。

(二)海城市家庭农场应用互联网技术人员情况海城市家庭农场从业人员年龄大部分为40-50岁,占60%。学历大部分为初中文化,占家庭农场总从业人数的5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的10%。家庭农场从业人员习惯了使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互联网技术应用并不普及。

(三)海城市家庭农场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融资情况海城市家庭农场一般通过三种方式获得所需资金:第一,自筹或借款。对普通家庭农场,他们的收入主要是劳动所得,收入长期不高,积蓄不多,自筹很难达到扩大经营规模的需要。当自有资金不足时,农场经营者更多的是向熟人借款,由于农民的余款普遍不多,借款也难以满足家庭农场的需要。政府相应补贴。目前,各项补贴对家庭农场的运营是杯水车薪,就算偶尔获得补贴,也存在与资金需求时间不一致的问题。根据海城市农委调查显示,200家家庭农场中,2.5%的家庭农场取得了银行贷款,贷款金额普遍在20万元以下,极少数为50万元以上,贷款额度普遍较小。

二、海城市家庭农场互联网技术应用问题及原因

(一)农户缺乏使用互联网技术应用意识农户的传统生产和销售的方式根深蒂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家庭农场作为新兴事物,以往都是传统小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就目前情况来说,家庭农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由于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现代化生产方法有抵触心理,导致了生产方式单一,同时也阻碍了农场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互联网技术平台对土地流转信息供给不足家庭农场主要靠流转周边小农户土地来实现规模扩大,但是由于农村信息服务不到位,小农户对家庭农场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和时间不清楚,导致自家土地闲置,土地资源浪费,在土地流转后,小农户进城务工期间,对自家土地经营情况不能及时掌握,这也成为小农户不愿流转土地的原因。一方面,政府信息服务不到位,另一方面,当地互联网信息平台,小而分散,资源采集能力不足,信息呈现细碎化特征,对于土地流转市场信息整合能力不高。导致小农户没有充分的了解当地家庭农场需要土地流转的情况。海城市家庭农场互联网技术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且服务内容只局限于土地流转信息收集,信息,合同签订,民事纠纷等方面,土地流转的质量和效益难以保障。

(三)缺乏互联网技术应用人才海城市地域比较狭小,且经济水平一般,一些高技术的人才,愿意在大城市工作,家庭农场的决策者,管理者都是农民,经营管理知识,农业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农产品营销的能力不足,这就导致海城市的人才流失,高新技术很难传播,海城市的人口老龄化严重,本身接触高新技术的能力就弱,文化水平低,对互联网,技术操作水平有限,仅仅停留在收发信息的层面,这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障碍,海城市缺乏应用互联网技术招商引资的人才,对网站基本的设计与修复的专业人士,以及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大数据探索的高学历的人才,这将是海城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互联网技术作为现代化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中起到关键作用,农民因为自身素质的局限,无法与互联网融合,使农产品渠道狭窄,阻碍了海城市的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四)缺乏资金支持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流转更多土地来扩大自身规模,雇佣周边小农户作为农忙期间的劳动力,同时家庭农场还需要改善基础设施,不断获取市场信息,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来提高销售量。本身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容易被自然灾害影响,所以资金筹措是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现阶段,海城市家庭农场主要通过自身务农收入来获得资金,年销售量在10万-50万元这个阶层居多,对基础设施购置和生产资料投入空间小。其次,家庭农场也向周边小农户借款,因为小农户生产力水平低下,规模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收入也并不富裕。一些金融机构,因为不了解海城市家庭农场的经营情况,对家庭农场贷款偿还能力,信誉未知,并且考虑到农业本身具有的弱质性,不愿意把资金借给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本身也缺乏有效的抵押手段,没有固定资产。长期如此,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很难从互联网技术平台获得市场信息,导致供给与需求间矛盾,不能保证农产品销售的质量,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大量外地的竞争者涌入,海城市容易缺乏竞争力,农场主在销售农产品中承担较大市场风险。

三、针对海城市家庭农场互联网技术应用提出建议

(一)引进专业人才海城市家庭农场缺乏互联网技术的人才,制约了家庭农场的现代化发展,海城市可以通过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对家庭农场成员互联网技术应用进行指导,对住房补助,子女的教育资金,适当采取优惠措施。互联网技术人员要定期对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者培训,传达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教他们如何通过电商平台去销售农产品,开发并利用3S技术[2],对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大棚温度进行检测,减弱自然风险对海城市家庭农场收益的影响,培养家庭农场成员的现代化生产意识,提高海城市家庭农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搭建土地流转互联网技术平台发展家庭农场的首要前提是获得集中连片的土地,来扩大机耕规模,目前,网上建立了很多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供各地方的土地流转需要,采用B2C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土地流转范围,土地流转不止局限于本村。根据互联网技术平台小农户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农场来流转土地,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家庭农场可以标注土地租金,交易方式,付款方式,并给小农户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农村地源信息整合,土地金融,土地评估,大数据服务等方面,对于有土地流转需求的主体通过官网的信息,可以实时掌握相关信息,避免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问题,平台也为小农户和家庭农场提供多元化的土地流转解决方案。小农户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谈判签约,在网上支付,并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小农户土地流转的连续性和长期性,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三)提高家庭农场的融资水平财政设立专项家庭农场发展资金,加强农村信用社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信用社放宽对家庭农场的贷款限制,降低贷款利率,实行差异性贷款模式,对于不同经营规模的家庭农场给予不同程度上的贷款限额,可以通过优惠贷款,专项资金,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政府应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可以参考其他地区探索破解农产产权抵押难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取消或者适当放宽对农村承包经营用地,宅基地的抵押限制,提高农村产权的流动性,建立农村产权市场,实现农村各类产权效用[3]。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10)

一、现状介绍

“农宅对接”销售模式即“农场到家庭的模式”,是指农产品由生产者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其主要的媒介是互联网。该模式减少了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从而解决农产品的“卖贱买贵”的现象,同时,由于配送时间的大大节省,使得农产品比较新鲜,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目前,这种模式在北京、青岛等地区出现,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但由于该种模式存在着成本较高等因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与普及。

由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将健康物联网应用于“农宅对接”模式,不仅能有效建立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还能实现居民营养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对于优化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其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健康物联网是以人为主体,健康为核心,利用物联网等手段,对居民提供健康状态监测、评估、运动与营养等服务,以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健康物联网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方兴未艾。在相关行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提供的服务比较专业、科学,从健康营养角度着手,应用到“农宅对接”模式中完全可行,从某种意义上,能丰富和提升“农宅对接”的运营模式。

二、“农宅对接”模式的困境

“农宅对接”模式的出现是互联网不断发展成熟的产物,它带来了消费者购买新鲜农产品的便利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对产销的两头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民生工程的建设也有着一定的作用,是解决当前特定时段、特定品种销售困境的有效途径,但是“农宅对接”模式还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制约其大规模推广的因素主要有:

1.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由于很多农产品的不耐久藏性以及需要将新鲜的农产品输送到距离半径较短的地方,很多地区都不具备接收蔬菜水果等的软硬件条件,需要在小区周边配备保险柜,分拣方式可以有人工完成或配备智能分拣系统,但成本较高。

2.物流等成本的不可控制性。由于该模式的农产品采用预定制,加之居民对网络买菜没有形成习惯,导致订单数量和蔬菜水果品种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物流的运输过程成本和物流储备成本。

3.农产品质量的不可预知性。尽管“农宅对接”模式对蔬菜质量有着较高要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买菜都习惯于“眼见为实”,亲自挑选,对于看不见的蔬菜等农产品购买欲望不足,而且,购买蔬菜等农产品的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与电子商务的主流消费群体大多为年轻人明显不同。

4.“农宅对接”的流程存在着弊端。目前农宅对接的模式还处于试点阶段,从农产品生产者的数量和管理水平都存着很多不足,对接的消费者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区域化集群特征,导致模式的推广存在着明显的滞后。

三、基于健康物联网的“农宅对接”解决方案

物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在于物联网实现了“物”的智慧特征,使之具有显著的网络交互属性,而健康物联网更涉及居民个性化营养需求的推荐和定制,使居民在购买农产品的选择时,能同时兼顾美味、兴趣以及健康特性,自然而然地就可吸引居民参与到“农宅对接”模式的流程中,改变传统的购买方式。相对于农产品而言,健康物联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农宅对接”提供优化解决方案。

1.让老百姓看得见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健康物联网的智能识别技术,对农产品贴上二维码标签,在农场区域内安装摄像头,与健康物联网系统进行互联,居民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所选择的农产品的产地情况、采摘时间、使用农药情况及生长情况等,还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农产品的色泽、新鲜度等,达到“眼见为实”的效果。

2.个性化的营养配餐推送方案。健康物联网以人的健康为核心,对居民及其家庭成员提供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疾病风险评估、运动营养健康方案等个性化服务。由于不同人的体质、身体状况、疾病情况都有差异,其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也会不同,对蔬菜水果等的需求就不一样。由于居民的健康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借助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对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包括对农产品的采购定制提供专业化的建议,也有助于形成居民对“农宅对接”模式的粘性,而物联网在其中发挥着“健康海绵”的作用。

3.健康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自动化下单。健康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实现了家居的网络智能化,如海尔集团针对家庭中冰箱的物联网技术改造,能够采集存储于冰箱中的食物、饮料等的种类和数量,并与健康物联网系统实现对接。在基于健康物联网系统为居民以及家庭提供的个性化营养配餐推送方案基础上,根据营养成分需求对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进行分类,在所需求的农产品不足时,由冰箱发出指令,通过网络自动向生产者下单,形成高度智能化的“农宅对接”物联网模式。

4.健康物联网将“农宅对接”模式融合到一体化的生活方式中。利用健康物联网落地服务半径较短的特点以及传播效应,使居民形成区域化集群特征,并在群体氛围中形成娱乐、休闲、农宅对接的一体化生活方式。

“农宅对接”模式的大规模推广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除了上述情况外,政府还应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宣传,加上社区资源和其他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健康物联网系统以及现有资源,使“农宅对接”模式真正意义上为老百姓提供便捷、便利、便宜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农宅对接”销售模式探析――以北京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J].理论学刊,2012(02).

上一篇: 大学生心理活动比赛 下一篇: 岗位廉洁从政承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