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毕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17 06:53:05

舞蹈学毕业论文

舞蹈学毕业论文篇(1)

1、引言

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业生针对就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如何才能好更好开展我校体育舞蹈专项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基本情况

本文特别选取了长江大学(下文“我校”表示)体育舞蹈专项最近毕业的四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分别是11届12届13届和14届。

对我校近四年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2份,回收40份,回收率76.92%,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71.15%。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为11届发放8份,回收5份,有效3份;12届发放11份,回收6份,有效5份;13届发放15份,回收10份,有效10份;14届发放18份,回收16份,有效16份。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统计

自主创业在体育舞蹈毕业生中较普遍,毕业生从最初的失落迷茫到找到自己发展空间,建立自己的舞蹈事业。这是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思路的重大转变,从最初的应聘求职,到自己开办舞蹈工作室、舞蹈学校、舞蹈文化机构,很多毕业生为我们提供了成功案例。

3.2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期望地点统计

表2 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地点调查统计表

期望地点人数/个比率/%

高校2054.1

体育局1848.6

教育局1540.5

俱乐部/培训机构513.5

民办学校718.9

公办中小学1335.1

农村中小学821.6

对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前期望的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进行排序,毕业生最希望去的单位分别是高校、体育局、教育局、公办中小学,选择民办学校、俱乐部、培训机构、农村中小学的人比较少。

3.3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渠道统计

此次调查统计,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和网络招聘的较多,占总数的27%和24%;其次是继承家业,占总数的22%;参加各类考试、招聘会,占总数的14%和11%;最少为毛遂自荐,为2%。

相对于其他专业,体育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工作岗位较少,制约了体育舞蹈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3.4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统计

体育舞蹈毕业生37人中60%的毕业生在东部沿海城市就业,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这里生活条件较优越,收入较丰厚,有很多学习交流的机会;16%的毕业生选择在出生城市就业,与父母可以互相照应,多尽一点孝心,同时能回报家乡;16%的毕业生对在哪个地区就业无所谓;还有8%的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虽然西部地区条件较差,但有良好的人才政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5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目的

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目的70%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22%是生活所迫;5%因为家庭逼迫;3%因为不喜爱体育舞蹈。结果表明当代本科毕业生的价值观念由生活所需逐渐向实现自我价值转移。也说明本专业毕业生对体育舞蹈专业认可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驱使下,社会价值观开始多元化、务实化和功利化,出现部分学生过于重视就业单位的物质待遇,导致在选择职业时,过于强调高收入,以满足自身的所谓的“价值观念”。

3.6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择业对口问题

体育舞蹈毕业生择业对口情况的调查,毕业生选择专业是否对口比例差距很大。选择专业对口很重要有10人占总数的27%,选择专业对不对口无所谓的15人占41%,认为先找到工作以后再向专业方向发展的有10人占27%,专业无需对口的有2人占3%。据调查显示,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个人的兴趣相吻合,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且更能增强对于职业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7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障碍调查

调查统计得出,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障碍中缺乏自信占62.2%,排第一;专业技能欠缺、缺乏实际经验、就业期望太高和专业对口工作少的毕业生在分别为59.5%、56.8%、54.1%和54.1%;就业人数太多的占45.9%;专业理论知识匮乏占18.9%,24.3%的毕业生选择其他。

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关注的条件也是毕业生就也因素之一。

表3看出,用人单位除了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以外,还看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社会经验、思想品德和发展潜能。而这五项中专业技能最为看重,所以提高专业技能是在培养计划中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毕业大学生在用人单位中的认可程度。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我校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方向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2)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就业地区的选择是影响就业因素之一。(3)我校体育舞蹈毕业生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喜爱体育舞蹈为就业目的,价值观念也由生活所需逐渐向实现自我价值转移。(4)对于我校体育舞蹈毕业生来说,自身的条件及用人单位关注的因素都是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障碍。

4.2建议

(1)学生个人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观念,找准就业方向,开拓各种就业渠道,实行多方位的就业方式。(2)高校应进行宏观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科培养目标和方向,调整专业原有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的需求。(3)各高校之间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各有优势,要积极拓展与其它高校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加学科技能与理论之间的交流,增多专业就业渠道之间的链接与拓展,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与进步。(4)社会应多多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用人单位多给大学生就业机会。(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巩晓源.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18).

[2] 彭分田.高校舞蹈专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1(06).

舞蹈学毕业论文篇(2)

一、指导思想与相关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即本科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与展示,体现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方面的素质状况。

鉴于音乐舞蹈学院大多数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大多学生写论文都是走捷径,网络拼凑,形式应付,没有起到论文撰写的实际作用,很难达到毕业论文撰写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音乐舞蹈专业其专业形态属于表演类型,学生从进校至毕业的专业课程均根据舞台表演实施教学,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专业表演技能和艺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理论、作曲专业除外)而制定的,舞台实践的环节显得非常突出和重要。基于前述两个方面的考虑,为了有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以非常必要的舞台实践机会,有必要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以专场(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会、表演汇报会为主,并与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感想、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进行的模式。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操作

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所设三个专业方向,即音乐表演(含作曲理论、少数民族特色专业)、音乐学(含民族音乐、音乐普修专业)、舞蹈学。从专业方向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形态表演和理论创作。由此,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分两种模式实施:i)理论性质的专业(民族音乐学专业、音乐理论、音乐学理论选修专业)撰写毕业论文,按学校毕业论文要求实施。2)表演性质的专业(含音乐表演、民特、作曲、音乐学声乐普修、音乐学器乐普修、舞蹈学)实施专业表演(音乐、舞蹈)汇报会并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心得、调查报告的模式。其中,作曲专业学生完成音乐作品创作并演示。具体实施由教研室负责。作曲理论专业由理论教研室指导,表演专业类由声乐、器乐(钢琴、民乐、西乐)、音乐学、舞蹈教研室组织实施。

设计内容包括:

1.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可为独奏、重奏、合奏等,音乐学(音乐普修方向)专业的毕业汇报音乐会以重奏、合奏为主。音乐会要有详细的节目单及参加演出的学生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

声乐、器乐、音乐学普修专业学生音乐会(设计)表演可以三种方式进行:1)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由专业教师推荐教研室讨论同意专业突出的毕业生举行,音乐会演唱作品在8~12首之间)。2)以本教研室毕业班为年级组织的分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3~5人。3)自由组合组织音乐会,个人演唱、演奏作品3首。

每场表演汇报会当场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计划表、指导过程记录表、毕业设计音乐会、舞蹈汇报会评分表等),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2.舞蹈专业表演汇报会。教研室根据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数及学生表演状况确定表演场所选择。每个学生汇报表演涵盖“基训、民间舞、剧目”三个部分。教研室制作节目单成品,节目单供演出及存学生档案用。学生存档节目单一式二份。表演汇报会后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理论作曲专业由理论教研室负责组织,包括民族音乐学专业及其他专业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按程序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答辩工作,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作曲专业的论文撰写,分两类进行:其一,毕业生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写作毕业作品(范围可涵盖器乐、声乐、舞蹈等音乐作品),并写出创作感想以及技术分析,进行作品展示。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评判、评语,教研室做出结论并按五级制进行打分。其二,学生可选择撰写音乐理论的相关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音乐舞蹈学院以2011届、2012届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以本文方案执行。其中2011届学生为106人,举行音乐会10场,参加学生54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表演人数48人。撰写论文即答辩4人(篇),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02篇。2012届毕业生133人,举行音乐会11场,参加学生76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人数40人,撰写论文即答辩15人(篇),音乐作品创作2人(件),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18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普遍积极性得到很大的调动,他们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将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展现在舞台,展现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反应和效果良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处理,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也充分体现其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水平,所撰写的两篇民族音乐理论论文,评选为我校毕业生优秀论文并发表。

尤为突出的是两场舞蹈专场在贵阳大剧院演出,面向社会,充分地展示了民族大学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省政府有关领导、各专业院校和团体的专家老师到现场观看演出,对晚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一些专业院校的专家同行,得知我院以此方式作为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方案,都予以很大的关注和讨论,并认为这对各有关专业院校毕业(设计)内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与改革。其中,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等学院已经借鉴我院的经验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改革试行。由此可以认为,以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为探讨的改革措施,将会对艺术专业院校的音乐舞蹈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舞蹈学毕业论文篇(3)

据观察,我国舞蹈专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因舞蹈专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舞蹈学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开发智力等,从而倍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舞蹈学校就有近千所,业余舞蹈培训班更是数不胜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舞蹈,成了生活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舞蹈社会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舞蹈发展的需要,可以说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方向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经过不完全统计调查,我院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考入专业舞蹈演出团,成为职业的舞蹈演员,前提是需要这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外貌形象身体素质等都必须是出类拔萃的,大多数该类演员都是从小开始锻炼,大多为专业院校的附属中学,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年纪稍大后便可直接从事相应的教学工作。

(2)还可继续学习,如报考研究生,或是出国学习深造。前提是需要这类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有很好的经济基础才可以,同时学生文化素养要求的也是比较严格的,我院舞蹈专业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只有一部分人在为之努力奋斗当中。

(3)从事舞蹈教育,加入院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舞蹈的教育工作,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从事这个行业,文化素养要求是相对比较高的,但外貌形象要求就不是很严格了,在校期间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考试过关得到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从事这个行业会容易很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格了大学生从事舞蹈老师的难度。

(4)开设舞蹈训练班,学生自主创业,舞蹈学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开发智力。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所以社会上各个年龄阶段有很多人愿意学习舞蹈作为业余爱好,此行业的前景还是很好的,目前我校毕业生开设舞蹈训练班的仅有5人。

(5)转业,放弃舞蹈专业从事别的行业的工作,该类学生大多是半路学习舞蹈,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都不是很高,不适合从事舞蹈行业,从而转入其他行业寻找比较适合自己的行业,我院近几年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这种情况。

2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条件的影响

(1)我们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可分为两大专业,有舞蹈学专业,中国舞专业。舞蹈学专业还学习了舞蹈创编的课程,学习了编舞技法,中国舞专业大多从事了演员工作,舞蹈学专业的毕业生多做于舞蹈老师,也有少一部分人从事演员工作。

(2)学生的自身条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形象好的一些同学就业就相对来说容易一点,因为舞蹈专业大多是用于表演,演出等。所以形象好一些理所当然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3)男生和女生的区别,在现有的情况下看,男生要比女生的就业情况要好一些,这也是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学习舞蹈的男生相对来说要少于女生,使目前舞蹈圈的男演员比较少。对于社会的需求量是供不应求,而女生则大大相反,如果专业技能还比较好的话,无疑是舞蹈行业的抢手货。

(4)学校的就业指导也存在着很大的作用,在毕业生就业上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近年来,我院每到毕业前夕,会请到各个地方的出名的演出团体来到我校招生,这样大大提升了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说学生的就业领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对于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规划、就业地区的选择等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就对毕业做好了规划,据统计大部分学生都希望通过考研或其他方式可以继续学习深造,从而来提升自己的就业概率和专业素质。多半以上的毕业生有过比较正式的实习经验,且大部分毕业生都觉得实习的经历对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以往的学生通常是读大三以后才会考虑这些问题。因舞蹈专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倍受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舞蹈在增强体质、开发智力、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舞蹈成了生活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面对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需求量的增加,学生们应要做到:

(1)市场量的增加,短时间内无疑是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提高,也是所有舞蹈院校愿意看到的情况,但从长远的角度会看到,我们的演员大多数参加了娱乐场所的演出团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不断的大学生毕业,几年后会有大批的舞蹈演员会面临失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合理的分配,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在择业上要慎重要,深谋远虑。

(2)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层次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也逐渐提升。所以我们的舞蹈专业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够应对市场上的优胜劣汰。

(3)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独立的创业能力。高校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只占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舞蹈专业的大学生更要服从社会需要,调整就业规划,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我们在面对就业的同时,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

(4)在校期间,我们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更要努力提高文化素养,还要多多的参加社会实习增加实践经验,从而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应该做到:

舞蹈学毕业论文篇(4)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主要课程有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欧美现代舞史、舞蹈专业英语、舞蹈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舞蹈意象论、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学等 舞蹈概论、舞蹈作品分析、编舞技法、表演基础、美学、音乐理论、音乐鉴赏、曲式分析、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人体解剖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功、现代舞、拉丁舞、东方舞、敦煌舞、古典舞教学法、民间舞教学法、芭蕾舞教学法。

舞蹈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专业表演团体、企事业文化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舞蹈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社区文化机构、社团组织(协会)、影视传媒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公关、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3、广告;

4、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5、新能源;

6、互联网/电子商务;

7、娱乐/休闲/体育;

8、酒店/旅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主持人、舞蹈老师、网络主播等工作,大致如下:

1、主持人;

2、舞蹈老师;

3、网络主播;

4、舞蹈演员;

5、主播;

6、舞蹈教练;

7、演员。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能力和初步参与编创的能力;

3.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体态动律特征和表演技巧,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能力;

4.掌握基本舞蹈教学方法,具备舞蹈动作的讲解、示范和指导能力;

5.了解不同舞种的动作语汇特点、编创结构及表现形式,具备良好的身心协调与动作感知能力;

舞蹈学毕业论文篇(5)

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主要是从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毕业音乐会、教师教学观摩音乐会和教师音乐会、学生专业比赛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建设的。

一、课程设置

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调研结果以及本专业岗位的社会市场需求,以实践式课堂与舞台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模式,从2015级开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在课程设置方面减少部分不适应发展的理论课程,调整部分实践课,新开设部分实践课,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不断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促进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调研反馈结果以及岗位能力的要求,对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做出了以下调整:

精简课程,删掉或者整合部分理论课,减少学时学分。如删复调课,整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和歌曲写作课为曲式分析与歌曲写作课,将舞蹈方向的乐理和视唱练耳课整合成乐理视唱课等。

优化课程,增加特色课程,总体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将原有的舞台表演艺术课升级,并更名为作品排演课。夯实理论基础,增加少量课程,如声乐作品赏析、器乐作品赏析、音乐论文写作等。

技能性课程比重增大,实践性学分比重明显增加。

通过开设的课程或者在课程内容中体现,如民族特色课程有原生态艺术表演,作品排演,壮、苗族舞蹈,瑶、彝族舞蹈等,红色课程有红色歌谣赏析等。

通过毕业演出检验学习成果,演出内容部分体现出民族性的特色和革命性的特色。

二、完善基地建设

为加快音乐与舞蹈学院转型发展,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舞台表演和演唱能力,熟悉舞台表演的流程,了解舞台设备的使用等,2014年百色学院与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原有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分别从合作办学,共同育人,合作就业,共同发展提升合作水平。其中,合作办学作为继续深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聘请相关业务骨干为客座教授或者实践指导老师,对比赛、演出等进行指导,共同参与音乐表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共同育人作为选拔一定的优秀学生可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实践经验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尝试新的教学改革,逐步丰富与合作单位的合作内容,提高合作水平,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合作就业作为录用我院优秀本科毕业生,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可以举办专场音乐会、舞蹈专场、特色文艺演出等,还可以进行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演出、作品创作,同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服务地方和发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通过近年与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的合作以及大量的舞台艺术实践,使得音乐与舞蹈学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艺术视野更加宽广,艺术审美和舞台演出层次得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较以往有较大提升。由于学习歌舞团的不少原创节目或经歌舞团教师指导过的参赛节目,在各类比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们的舞台实践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总结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后必须继续保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思想和指导原则,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和资源共享,继续加强双方人员往来和沟通,建立形成一套更加牢固顺畅的合作机制,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挖掘优秀的民族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三、改变毕业论文的形式

将毕业论文以论文答辩和写作的模式,改成论文写作和音乐会并存。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进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其专业特殊性和特殊要求,为更好地体现这一专业特色,促进学生业务学习,在经过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音乐表演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形式为主,论文撰写(理论研究)形式为辅的方式进行。音乐表演的毕业论文(设计)采用举办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或撰写毕业论文(理论研究)的形式进行。

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具有专业学术性质,是学生表演水平及组织排演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完成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既要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思想性、创造性、学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注意突出红色、民族和边疆的独特资源优势和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的要求。围绕选定曲目(剧目)、指导、中期检查、评分、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指导教师要了解与检查筹备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工作的实施情况,组织质量检查活动,做好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工作的总结等。并要符合如下要求:

(一)应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

根据专业主修学生第五、第六学期专业课的平均成绩划线,后15%的学生不具备开音乐会(舞蹈专场)的资格,只能以论文撰写(理论研究)的方式作为毕业和取得学位的重要条件。

(二)学生自主原则

学生举办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要综合运用所掌握基本知识和表演技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策划、组织、统筹、排演一场具有专业性质的毕业音乐会(或舞蹈专场)。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给予必要指导,但主要以学生为主。

四、建立教学观摩音乐会制度和教师音乐会制度

在各项改革的内容中,教师教学观摩音乐会是属于从教师的层面自己进行改革,提倡教师每年举办一次教师教学观摩会,形成长效机制,以此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风、学风,形成学术氛围浓郁的良好教学环境。观摩音乐主要是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对自己近段教学集中的展示和检验,是能较客观的体现出教和学的成果,同时也是一次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良好机会。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一)规范音乐会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音乐会的曲目要求、演唱水平、海报节目单制作、服装装扮等各个方面,教师要严格把关,精心设计。

(二)实行奖励性政策

鼓励教师举办教学观摩音乐会、教师音乐会等形式的音乐会。对于超过每年举办一次的教师,每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音樂会后总结

音乐会后教研室对音乐会中间出现的问题和值得大家学习的方面都要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在改进中提高音乐会的水平。

通过改革观摩音乐会、教师音乐会,教师和学生都收获了知识,也发现了问题,同时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

五、设置专业比赛项目

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目前的能够参加的唯一声乐或者舞蹈比赛项目就只有学校一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的歌手比赛或者舞蹈比赛。但这两个比赛形式都是在全院的范围内进行的业余比赛,就是说对于学习歌唱和舞蹈专业的同学要同其他学院的业余选手进行比赛,这样跟其他学院的同学就没有可比性。基于这样的考虑,建议二级学院在院内举办专业性较强的比赛项目。

具体比赛规则如下:

(一)每年举办一届声乐类和舞蹈类专业比赛

争取由学院团委举办,提高比赛规格,扩大比赛影响,将比赛与红色合唱团一起打造成学院的精品项目、特色项目,为百色学院实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添砖加瓦。

(二)由各教研室制定科学严谨的比赛规则

声乐和舞蹈教研室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讨论之后决定改变以往比赛不够严谨和规范的行为,制定出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比赛规则。

舞蹈学毕业论文篇(6)

自2003年至2008年,我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已从212万人激增到532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和择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舞蹈专业毕业生跻身这庞大的就业阵容中,其就业状况愈来愈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舞蹈类学生就业状况与我国舞蹈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关系密切,直接体现了舞蹈高等教育的成果。笔者以问卷的形式,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部分舞蹈院校进行了有关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以期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作出分析和总结。

一、舞蹈类高校学生所期望的就业选择

根据调查,并将普通高校(含师范类)和舞蹈类专业院校(图1)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普通高校中的舞蹈专业学生与专业院校的学生在所选择的职业方向上存在一些差别,针对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各校会根据自己的办学标准来实施具体方案,不论是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都会有其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也是不同学生最初选择该校的原因之一,并导致其毕业后的择业方向与院校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差异。据图1数据显示,普通高校舞蹈学生(简称“普通高校学生”)和舞蹈专业院校学生(简称“专业院校学生”)在“专业院校老师”“中小学老师”“专业演员”3个选项上差异最明显,对于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选择“专业舞蹈院校老师”“专业演员”是继“高校老师”之后第二选择方向,对比普通高校的学生超出15%的人选择“中小学老师”(遵循普通高校〈含师范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类院校的舞蹈教育主要是培养基础教学人才),专业院校的学生在历经至少8-10年系统的专业培养后,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很难从已形成的高精尖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选择同自己长期以来已适应的培养模式相关的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高校的扩招政策同就业岗位的缩减所造成的就业紧张问题,造成在普通高校和专业院校不同背景下培养的人才却竞争同一岗位的局面,明显表现在两者对于高校教师岗位的竞争。国家专业团体和专业院校教师岗位的减少,使得大批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走向了普通高校,他们将多年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意识常不假思索地传授或重述给即将走上舞蹈普及教育岗位的群体,而面向广大普通高校舞蹈学生的岗位同样有限,加上四年来被培养的专业院校教育意识却又无法真正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这种情况造成了择业错位。简言之,人才培养的趋同化始终是高等舞蹈教育事业的硬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舞蹈高校学生首选的就业地点和所期望的薪值

针对择选率较高的区域,毕业生首选的原因有:50%认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20%认为“生活条件好”;20%认为“薪水高”;10%认为“有良好的人才政策”。

根据“就业地点分布”(图2)显示,“北京、上海”“中部地区”“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是即将毕业的舞蹈专业学生最期望能够工作的地区(各专业学生普遍认为),不仅是因为上述3个区域对舞蹈教育事业的开发及重视,同样也因为这3个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大中商业城市几乎聚集在此,生活环境较好,物质条件更加优越。尽管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毕业于西、北部地区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就近择业,这样的选择比其去大城市闯荡也许更加有利。但根据调研了解,凡从上述3个地区毕业的学生却无一例愿意去外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由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不相适应所造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在这种大众意识的支配下就业定位较高(图3),在就业目的地的选择上多选择首都、省会和东南部沿海城市等大中城市,而在对择业的认识上, 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认为发达的城市就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人才政策”,不仅如此,生活条件好、薪水高也是其选择上述选项的重要原因。此外,根据对某师范类院校2005级舞蹈学方向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调查显示:该班级毕业人数29人,正式就业率为48%,毕业去向地点多集中于北京或籍贯所在地,东部地区及珠三角人数其次,仅有一人支援内蒙古。广大的西部等不发达地区不仅需要经济实力的提升,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也应该吸纳更多的人才。对此,政府和社会应对有意愿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加大引导力度、提供优惠政策,以平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和部分地区特需人才缺乏的局面。

三、影响目前舞蹈类学生就业形势的首要原因

调查显示,影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原因大体分为4种(图4)。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还存在着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高校舞蹈教育体制来说同样如此。学校的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等不利因素都是造成毕业生被工作单位拒之门外的原因。在这种状况下,舞蹈专业学生对求职形势的看法同样不算乐观,调查显示,10%认为“乐观”,40%认为“一般”,41%认为“不乐观”,8%认为“非常困难”。

在被问到“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态度是什么”时,不少学生表示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有发展空间”,又要具备“待遇好、稳定”这两项条件。毕业生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态度首先遵循自己的意志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面临就业单位减少、就业岗位逐年饱和的情况下,上述两项条件也成为了学生顺利就业的绊脚石,导致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忽略社会整体的现实形势,因为期望值过高、择业挑剔而错失了许多合适的机会。

四、学生认为培养和获得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兼职”“专业实习”(图5)都被选择,其中参与“社会兼职”“专业实习”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能够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更是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学生非常重视学校提供的各类就业前的实习形式,舞蹈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校期间应该得到足够的锻炼。

五、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原因

前些年扩招政策实行之后,考研和出国成了高校本科毕业生求职之外的两大热门选择,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城市和教育大省,学生选择考研或出国的几率高达80%―90%。对于考研热和出国热的骤然升温,相关人士分析其中原因认为,由于近年来本科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考研或出国于是成为了众多对择业前景感到悲观的学生的“缓冲地带”。大部分学生认为,找工作难度很大,不如考研或出国继续深造,在拥有高学历的同时还能避开严峻的就业形势,那么找份好工作自然就不是个奢望。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每年为该专业所设立的相对对口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许多学生毕业后除了选择考研、出国深造外,要不就干脆转行或是投奔到考公务员的大潮中。从图6可以看出,“能够有一个好出路”是莘莘学子在现实的生存环境中梦寐以求的事,认为研究生毕业后基本上都能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里,而这成为了很多有“地域情结”的大学生继续深造的主要动机之一,然而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很多学生发现在继续深造之后依然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同时,激增的生源又刺激了我国舞蹈高校层次的盲目攀升,导致舞蹈专业学生更高学历层次的新一轮就业竞争。

在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处境更为艰难。一方面是大量的舞蹈专业学生及家长为找到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需求趋于饱和。经过多年专业训练,家庭、社会、学校均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培养的舞蹈人才成为了闲置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且长此以往,势必对我国舞蹈艺术的长足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尽管当前国家、社会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些政策性措施也开始实施,然而舞蹈专业毕业生似乎难以看到冰雪消融的景象。结合上述调查分析,笔者以为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同舞蹈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之间存在着矛盾。

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激增,各地区涌现出大量的招收舞蹈类专业学生的院校。这些院校办学实力参差不齐,对本校培养的舞蹈专业学生定位不清,造成盲目办学的局面。培养的学生因为在校期间不能接受有针对性、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而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已成为普遍现象。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舞蹈专业课程外,音乐、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习等与教师素质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应该被纳入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体系中;而以培养演员为主的专业类舞蹈院校在当今社会对文化艺术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应该适当拓宽办学思路,设置艺术管理等与文化产业、市场接轨的课程,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以使其更好地就业。

(二)毕业生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

除上述原因外,笔者认为舞蹈类毕业生个人的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舞蹈类学生就业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图表中(图7),在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差异悬殊。一方面是舞蹈专业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专业水平与就业力的正比关系产生怀疑;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依旧期望通过引进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和充足实践经验的人才,造成了学生学无所用、用人单位对舞蹈类院校教育质量质疑的局面。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下,“人才”在21世纪已不只被定义为专家型人,而是更注重“全面发展”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即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才可能向多元化方向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对于这一点,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已从过去只埋头练功、攀比技术而走在象牙塔的时代中解放出来,现在的学生已熟知在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综合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此外,对综合素质的重视,从侧面却造成了学生与用人单位在薪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学生希望自身能力在单位中有所体现和提升,强调的是个人的“领导力”,而用人单位则更在乎毕业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踏实勤劳的精神品质。二者之间似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社会单位、院校和毕业生三方面的积极合作。

(三)舞蹈类院校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就业指导机制。

就业指导是帮助择业期的学生依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应的职业的一项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和职业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的发展,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它依据心理学、医学生理学、职业社会学、教育学的原理,对个人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判断、咨询,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针对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不完善阶段,而对于面对严峻就业形势而无所适从的舞蹈类学生而言,校方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某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的就业情况调查中,当被提及“您首选的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的问题时,有超过63%的学生选择网络,其次是亲朋好友介绍、社会招聘、电视报刊媒体,而首选学校的就业信息的只占不到30%。这说明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在学生择业时所能提供的信息还不构成目前舞蹈类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择业的盲目性。

而在回答“您需要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哪方面指导”(图8)的问题时,66%的学生选择了职业供求信息,这也进一步说明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急切需要。同时,还有42%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提供就业心理辅导服务,13%的学生需要了解就业政策法规相关内容,可见目前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是多元化的。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针对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在以下方面尽快尽力健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1.提供多元就业指导服务。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把就业能力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职业供求信息。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就业面窄、综合素质相对薄弱,这就需要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服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实施。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讲座、及时更新岗位信息、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宣讲就业政策法规等多样化的指导内容,为舞蹈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就业乃至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助力。2.就业指导工作在时间上要有延续性。本次调查的回收问卷结果显示(图9),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三(研二)时开始接受就业指导,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大一、大二。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在毕业时开始,而是要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展,贯穿大学教育过程的始终,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甚至在学生毕业后形成反馈机制,更好地为在校生服务。相信有科学的就业指导,舞蹈专业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多些自信,少些盲目;舞蹈专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能够得到凸显;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能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舞蹈学毕业论文篇(7)

科学的教学目标定位能够规范整个教学过程,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教学目标在定位时,除了要符合国家发展教育方针外,还要保证舞蹈教学的现代化,因为舞蹈属于艺术科目,只有紧跟时代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舞蹈教学的内容要立足于现代生活,从实际出发,要能够反映多彩的生活,避免教学内容空洞。舞蹈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其具备成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文明素质。这应该成为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目标不仅是老师的事情,学生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不断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一旦这个教学目标被老师和学生确立,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盲目地要求学生死记哪部分理论知识、完成几级舞蹈动作,在放下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后,就会将教学精力转移到对学生审美趣味、教学能力、个人表现能力上的培养上,老师也会将自己的定位从严苛的舞蹈教师转变为更宽广的舞蹈教育者,这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将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学习机器,而成为能够举一反三的学习者。

在选择舞蹈教材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进行选择,学校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不能盲目跟风。当前我国大部分幼师的师范生在进入学校前是没有接触过舞蹈的,他们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不足,需要从基础开始训练。这也是学校选择教材时要征求学生意见、从实际出发的原因所在。教学初期的教材最好注重于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老师教学要从学生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锻炼开始。初期的教材选择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和教学能力以及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后期的教材要注重专业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现在的幼师师范生,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求其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因为这些学生在毕业后毕竟要从事教育行业,而且还要有能力参加相应的活动和文艺演出。所以,学校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是幼师艺术教学的重要原则。

1.增加排练课

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排练课要注重实际,以排练舞台节目为主,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通过排练课让学生了解掌握舞蹈创作的技巧,节目排练的方法和过程。

2.增加舞蹈演出的实践机会

通过增加舞蹈演出的次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舞蹈演出的实践中。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舞蹈比赛,无论能不能获取好名次,都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进行,舞蹈演出、竞赛都能够增加学生的经验,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

3.了解地方风情

舞蹈学毕业论文篇(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不断扩招,导致高校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2008年至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从532万人激增到699万人。近年来,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跻身于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阵容中,就业状况愈来愈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关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和政策调整,对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改革,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课程,以及如何拓宽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将就体育舞蹈专业特点,结合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窥测其就业去向,希望为解决体育舞蹈本科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提供一些抛砖引玉的意见。

一、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体育舞蹈项目的深入普及,伴随着扩招的春风和素质教育的热潮,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人数正如雨后春笋般增加,毕业生的人数相应地逐年增加,导致体育舞蹈人才市场从过去几年的“供不应求”发展到现在的“供过于求”。各单位的现实岗位少,要求高,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形成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就业压力与日俱增。

对于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每年为该专业设立的相对对口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许多学生毕业后除了选择考研、出国深造外,干脆转行或是投身到公务员考试的大潮中。能够有一个“好出路”是莘莘学子在现实的生存环境中梦寐以求的事,认为研究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够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里,就成了很多有“地域情结”的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主要动机之一,然而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就个人因素而言,不少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态度是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有发展空间”,又要具备“待遇好、稳定”这两项条件。除此之外,我认为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就业最需要具备的素质”调查显示表明,在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差异悬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在21世纪不仅被定义为专家型人,更注重“全面发展”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也就是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可能向多元化方向可持续地发展。因此,在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各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待进一步重视,目前看来就业能力不足是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体育舞蹈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学校教学模式方面又存在相应需要改善的地方,导致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就业难已成为制约体育舞蹈专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在教学模式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舞蹈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促进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意识,转变以往偏离实际的就业观念。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对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是求职择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市场的激烈竞争,由此看来,针对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自身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就业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毕业生只有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使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

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多参加就业指导课,结合自己的专业特征,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调整择业心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规划。同时把就业指导渗透到专业课学习中,共同形成就业指导合力。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意识的指导和就业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极引导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而不是仅仅看重经济待遇和就业区域。

(二)深化教育改革,塑造适应新形势发展潮流的人才。

高等学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逐年增多,已是不争的事实。伴随我国教育学业的改革,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育必须认清形势,调整教师教育策略,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塑造适应新时期发展潮流的人才。

学生是未来的引领者,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发展中尤为重要。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需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就业能力,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平台,认真参加实习、实践工作,不仅明确实习、实践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注意将书本知识、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以适应就业市场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实习、实践,不仅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新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也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结构。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高校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熟透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等,使学生明确自己本专业的前景及教师职业的内涵,正确规划好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同时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端正学习动机和目的,引领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学识和修养,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

综观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体系,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是必然趋势。通过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联系、渗透和整合,可以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感受到自身综合知识的匮乏,发现学习课内外知识的必要性,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成长,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体育舞蹈艺术的真谛。

(三)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增加就业机会。

目前对于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和在校学生而言,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收集各类就业信息,多渠道地增加就业机会。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各种招聘网站,寻找各种就业信息,也可以参加各级、各种、各类招聘会,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增加就业机会。要充分利用与实习基地的良好合作关系,加强与往届毕业生的联系,咨询关于学习、就业方面的问题,汲取良好经验,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面向基层,拓宽就业渠道。

对于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讲,就业渠道并非单一孤立,就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很大的就业优势。但是目前,很多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生并没有完全将灵活就业作为其就业途径。面向基层,树立基层服务意识,是一个良好的就业渠道。基层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又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又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又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面向基层,自然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对于政府部门来讲,为了完善引导毕业生流向基层,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控和引导。第一,政府可以继续完善和制定定向招生的培养模式,使得高校招收定向特培生,使这些学生将来毕业后回原单位和原地区就业。这样不仅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得到了带动。第二,研究制定基层就业优惠政策。例如增加物质补贴、人事档案户口方面的优惠等,促进人才的良性流动。第三,研究大城市与基层中小城市之间企事业单位之间挂职锻炼的制度建设,形成大城市人才到基层中小城市挂职锻炼与个人升迁相挂钩的考核机制等。

(五)激发创新,自主创业。

目前,市场、社会舞蹈产业非常广阔,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来愈灵活和多元,而且针对毕业生就业国家新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给有热情选择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解决后顾之忧。第一,搭建简历信息服务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信息畅通无阻的网络平台,方便自主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和补贴。这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创业初期,解决了最为重要的资金问题。第三,不断完善自由职业法规。建立高效、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毕业生自由职业市场健康有序的成长。第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务和技术培训,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给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绝佳的机遇。对于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比较匮乏的大学生,政府同样正在建立必要的中介服务和培训制度,帮助大学本科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政府对毕业生的优惠政策,自主创业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如上所述,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校不断深入的基础教育改革,对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校要不失时机地调整办学的方针政策,确立科学准确的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以促进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育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切记不要随波逐流、好高骛远,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适当选择自主创业,面向基层,服务大众,塑造适应新形势发展潮流的体育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武少颖,宁丽瑾.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5).

舞蹈学毕业论文篇(9)

教育文章系统阐述了体育舞蹈的内涵及其发展与普及,并详细论述了体育舞蹈对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心里素质、审美素质、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体育舞蹈课教材设置的方法和体育舞蹈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议。研究以体育舞蹈终身教育为切入点,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来探讨时代背景下终身体育教育与体育舞蹈教学的关系,从而引出终身教育对高等院校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的一些启示。

1、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育接轨终身体育教育

国家体委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高校体育是教育体育与社会体育即自身体育的衔接点,高等院校设立专门的体育运动课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健身教学,使在校期间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能够在毕业之后继续进行身体锻炼。我国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在学习舞蹈的同时能够了解体育锻炼对自身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高校体育教育通向终身体育重要途径。

2、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发展素质教育

2.1、概念的界定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新兴项目,由于它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不仅是一项具有运动功能和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而且还具有文化娱乐、社会交际、艺术观赏等特性,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充实和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拓宽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推动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学科教学上,根据教育部所提出的“深化教改,立德树人”,科学的规划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体育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2、全方位发展学生素质教育

结合体育舞蹈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从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技能方法、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素质,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以及实现全面发展。(1)身体素质。塑形健美。体育舞蹈教学的文化娱乐性能够调动大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个快乐的心情氛围中进行健身锻炼。根据体育舞蹈的特点,在教学中对身体素质的练习是最基础的练习。通过体育舞蹈训练,完善身体形态,舞蹈动作中的挺胸、收腹、立腰、提臀、松膝、沉肩等可以有效地矫正不良身体姿态。软开度的要求同时能够起到一个运动损伤的保护。体育舞蹈在完善身体形态的训练上训练培养出优美的姿势,并且且在潜移默化中发掘塑造自我适应的能力,自制能力的提高,在逐渐训练和实践的进程中培养了高雅的气质。体育舞蹈的最高心率:女生为197次/分,男生210次/分;摩登舞中快步舞的能量代谢率最高为11.08,华尔兹和探戈舞为7.57,高于网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率。拉丁舞中能量代谢率最高的是恰恰舞为11.50。跳舞半小时能够消耗热量大约300千卡。由此可见,长期进行体育舞蹈运动可以使人的心脏得到锻炼,心输出量增多,使心肌发达,心搏有力,有效提高了人体的活动能力。并且在规范动作、练习强度的同时可以使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用力松弛有度,准确的发力,有效促进肌肉血液的加速循环,进而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2)心理素质。体育舞蹈通过音乐旋律及舞蹈动作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美的意识,创造美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的教育和对美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命的活力,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和倦怠情绪达到调节精神、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在教学与练习的过程中可增进师生、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健全尊重他人,相互协作,拼搏进取的心理品格。在比赛时能够调解赛前焦虑紧张的心理情绪,进行自我舒缓。通过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提高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表现在控制情绪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信心、动作记忆能力、人际关系协调等。

3、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学生毕业后的发展

体育舞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塑造的健全的心理素质及乐观洒脱的性格,使得他们进入社会环境时能够较快适应及应对。由于艺考热的“升温”体育舞蹈行业的就业率逐年保持上升的趋势这与学校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高度关注学生就业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在就业工作中,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力,积极动员全体院系全员参与深入实施“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计划”,并从各方面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寻找就会,全面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2008-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祝进行统计分析,其平均就业率达到89%左右,签约率从35.56%逐年增长到52.62%。就业领域也呈现多元化。大多数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从事教师工作岗位,而近几年对教师的考核提高了对体育舞蹈专项毕业生的硬性要求,使得更多的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选择其他的职业岗位或者加入到自主创业开设体育舞蹈培训班再者继续深造考研。从体育舞蹈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选择来看,学习体育舞蹈可提高就业率,使多数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选择工作。高等院校体育舞蹈生毕业后的发展是学校的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即终身体育教育的接轨,学生自身的持续发展也是体育舞蹈专业技能知识的持续发展。经过学校教育从事相关工作,发展体育舞蹈教学,将爱好变成习惯,由学校中学会体育变成“会学体育”,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4、结语

体育舞蹈的终身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心里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劳动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学习中找准自我定位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团结协作、激于拼搏、尊重他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学习中工作中能在短时间内较快适应并调整,是身体机制和能力达到最佳,完成学习工作生活上的任务。体育教育培养技能与知识,终身教育培养意识与习惯,高等院校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把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发展成为终身的体育,就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颜芳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汤跃.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中国临床复,2005(32).

[2]张磊.浅析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的美[J].科技信息,2009(06).

舞蹈学毕业论文篇(10)

闻一多先生说过:“舞蹈是人的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简单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这种表现方式应该说是最美丽和最自然的方式。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对编导和舞者本身的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对于音乐、舞美、灯光、道具甚至观众的契合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这种非常专业而又有限的因素无疑提高了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的难度,如果再一味强调舞蹈专业的这种专业化就业性,这种做法将会严重影响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而保证就业率的根本因素就是就业去向。

一、就业去向分析

从舞蹈的专业特点来说,舞蹈专业学生越早接触专业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越好。因此,在从附中到大学的七至八年甚至更长的可谓十年寒窗中成长起来的专业学生们,都舍不下这份专业,都会选择从事与舞蹈相关的工作。据调查,他们一般有以下几种就业渠道:

1、进入各级专业演出团体

这类学生多数是舞蹈表演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形象、身材和专业素质都很好,无论身材扮相都让人赏心悦目,因此他们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而且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进入各省、市、县级歌舞团和较好的艺术团体当演员。

2、进入各级院校

这类学生多数是舞蹈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较前一类学生而言,只能说是形象、身材和专业素质较好,相对前一种学生而言,除专业外,学院侧重培养他们的文化等综合教育素质,毕业后他们一般都会选择教育行业, 进入各省、市、县级院校从事舞蹈教育教学工作。

3、进入各级群众艺术馆

这类学生较以上两种专业学生而言,身体条件和专业素质相对一般,因此他们选择进入各省、市、县级群艺馆从事群众文艺辅导工作,带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普及文艺工作,相对前两类学生要求低些。

4、考研

这类学生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家庭条件较好,毕业后会选择考研或通过其它途径继续深造,另一种是专业技能一般,面对专业好的学生不具备竞争力,因此,他们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从事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避开热门报冷门来保证自己的就业岗位。

5、临时兼职

这类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自身专业素质和各方面条件一般,通过跑场和带班来保证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谋生手段,它没有长久性和持续性。

6、改行

这类学生属于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都较差的一类,毕业后他们会选择改行,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改做一些其他行业的工作。

7、自主创业

由于舞蹈专业的局限性,剩余的这类学生无法找到工作,于是便选择自主创业,他们要么办培训班,要么开店等,以保证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8、待业闲赋

最后一种情况,这部分学生因形象、专业素质、文化素质都很差,又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只能待业在家无事可做。

二、影响就业去向的因素

就业去向是保证就业率的根本,根据以上就业去向的分析,舞蹈专业学生,大多数选择的职业是专业舞蹈演员和舞蹈教师,但受目前扩招和诸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不均衡因素影响,使得舞蹈专业岗位都处于饱和状态。这种局面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当然, 影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 大致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内在因素

(1)不同专业的情况不同

比如舞蹈表演专业和舞蹈学专业,如今表演专业的要求不再是单一性的,提倡的是编表合一,即编导和表演合二为一,这种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编导基础和编导技法,同时还要有表演方面应有的素质,舞蹈学专业则主要是侧重于文化素质和舞蹈教育方面,两者的要求不同,培养的人才去向也就不同,在当今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表演专业的学生自然就比舞蹈学的学生就业率高。

(2)相同专业的情况不同

在相同专业内,外形条件好的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男生就业率又比女生相对较高。这既反映了目前我国就业情况的普遍性,又体现了舞蹈专业的特殊性。舞蹈专业学生最大的就业途径就是当演员,外形条件好是必备的首要条件,在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必定就会成为行业中抢手的人才。还有舞蹈专业在招生时,报考的男生就比较少,进校后人数自然就少,这就使得舞蹈这一行业内男演员紧缺,也就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男生比女生就业率高这一情况。

2、 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差

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编导、舞蹈学、舞蹈表演方面的专业学习,而忽略了其它如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学习,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在以上几种就业渠道饱和的情况下,学生们对其它专业的就业适应性就显得力不从心,因为目前的用人单位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不能适应当今其他就业岗位的需要,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3、外在因素

对于所有艺术类专业来说,影响学生就业的外在因素不外乎市场需求。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毕业生就要能够适应这样的要求,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性很强的人才,无论是高校还是毕业生都应该适应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岗位,因此我们在扩招的前提下应该考虑到就业的适应性,权衡好扩招与就业率的比重,谨慎行事,不要盲目。

三、提高就业率的措施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怎样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更多的学生能找到工作,是我们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以下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1、学校措施

(1)正确对待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

当前对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在一定的程度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重招生而轻就业。尤其是在扩招的前提下, 学校的重点工作都围绕着招生来制定计划,安排工作, 而学生的就业问题常常是交给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其它部门就很少介入。其二是对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得不够具体,平时就很少安排一些有关工作,只是到了学生临毕业前才临时抓一抓。其三是把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看作只是学生个人的事情, 似乎围绕着就业指导所做的事情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并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这些观念不转变, 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1]

(2)教学改革应以就业适应为依据

当前高校的教学改革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强调要尽量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 重视基础学科; 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三是十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强调教学效率的提高。但这样做却忽略了对就业适应性至关重要的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以及更为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学校应从育人目标上确认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在安排课程和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时, 还应该注意通才与专才的结合,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结合,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结合, 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的结合。此外, 在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上也应该充分考虑今后毕业生就业的需要。[2]

(3)教学计划中应该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 几乎是众多学生的一致意见。为了加强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环节,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教学计划中应有适当的社会实践课, 并安排一定的学分, 列入对学生的考核指标。第二, 学生工作中应适当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 利用假期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 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组织与指导, 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 提高实习的实效性。实习不仅是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与锻炼, 更是工作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的见习与锻炼。有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可以考虑增加实习的次数和时间。[3]

2、自我措施

(1)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自身的优势,舞蹈专业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个人的不同条件、特点和目标,准确自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为自己的艺术之路作好定位与规划。

目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需求日益多样化,国内各艺术高校和院系打破以往舞蹈专业“精英”教育的模式,开始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舞蹈教育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生个人的发展铺设了更多的可选道路。毕竟,“精英”或 “明星演员”只是凤毛麟角,因此,舞蹈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条件、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注重其他科目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修养,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尽早明确发展方向,并在教育、编导、理论、策划、管理、传播、文化交流等与舞蹈专业相关的领域做出多方面的选择,为日后的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近些年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反馈的信息表明: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普遍参照的选择依据。许多用人单位反应,一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存在“心浮气躁、恃才傲物、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等现象;有的受自身素质或就业方向的局限,产生改行和放弃的念头;有的因为受不了工作单位的严格管理、善意批评或难以适应理想与现状之间的巨大差距;有的沮丧之余,不能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审视,陷入了频繁“跳槽”却依然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尴尬处境,给用人单位与个人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由此可见,舞蹈专业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更需要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提高文化素质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舞蹈专业学生只有将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3)培养创造思维适应时代需求

当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思维,舞蹈专业学生更应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在现实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某些缺乏创造力的同学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我在一次编导课上发现,只有少数同学会在表达某一情感动作时联想到其他与此相关的动作,并举一反三,归类、总结,附以生动形象的动作描述。这些同学大都具有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和想象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创造思维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开发人的潜能中培养出来的。舞蹈专业学生只要注重平时生活的点滴积累,积极参加各种创造活动,勇于发现和敢于探索,善于联想和勤于创新,那么在经过多年系统的舞蹈专业化训练后,必然会让自身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而更有实力去面对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问题。

在当今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就业大环境下,舞蹈专业学生应该扎实走好大学阶段的每一步,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用不断创新的精神去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德艺双馨的从业者。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船舶质量检验专业技术 下一篇: 教师实习自我鉴定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