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实习鉴定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4 06:53:16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篇(1)

学前教育实习生鉴定个人总结范文一20_年x月x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活动,此次实习对我个人来说,打破了以往只听课,只观察的习惯。以幼儿教师的身份讲课,让我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认为实习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环节,更是师范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教学过程,通过实习培养各种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质,以达到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实践能力之功效。此次实习感受颇深,总结如下几点:

一、纵观实习班级

1.老师

俗话说得好,有了好的土壤才能长出好的小苗。小二班的班主任_老师、教师_老师和保育员_老师,她们始终恪守给家长和社会的承诺:对待幼儿关心尊重,一视同仁。她们认真负责、科学教育,让小二班的小朋友沐浴在她们共筑的爱河里面。

2.幼儿

小二班共有40个小朋友,最小的才有两岁半,但是在幼儿园里,小二班的全体小朋友共享着几位老师给她们的爱,快乐的游戏,快乐的探索,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渡过在幼儿园的每一天。

二、辛苦的实践

1.集中教育活动。

好动爱闹是幼儿的天性,集中教育活动时间不仅要有好的备课教案,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控制课堂纪律,否则就是含破喉咙也无济于事,所以能让小朋友在比亚时候安静的听讲,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第一个集中教育活动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很累。之后的每个集中教育活动我都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精心准备各式各样的教具,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让她们能快乐的学习知识。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也穿插一些小游戏,以让达到幼儿在玩中学。

2.户外活动。

说到户外活动,就是让老师最揪心的事情了,每个幼儿都像是小精灵,活蹦乱跳的,教师真的需要绷紧每一根神经,害怕漏看一个孩子而出意外,好在实习圆满结束,我能把小二班毫发无损的交还给原任老师。

三、发现不足

实习期间,我发现了自己的许许多多不足,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表达能力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仍欠缺。

2.语速、语调掌握还不够好,语言不够童化。

3.专业技能不扎实。

4.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待提高。

5.与教师的交流显得有些少。

四、满载而归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第一次与幼儿亲密接触,这次真枪实弹的练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逐渐爱上了幼儿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亲自尝到了在一线奋战的幼儿教师们的辛苦。

实习让我第一次置身于社会活动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和小朋友搞好关系,让她们对你又爱又怕。所谓爱就是让小朋友都喜欢你,喜欢你组织的活动,怕呢,就是让小朋友听你的要求,和你一起活动。这次我也掌握了一些与幼儿相处的方法,这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实习让我的思想逐渐成熟,行为收敛了许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技能水平。

这个月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做得更好。

学前教育实习生鉴定个人总结范文二两年的学习生活,快要结束了。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适应以后的教育工作,学校组织我们实习。这次实习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全面熟悉幼儿园和其他学前教育机构,使什么能在毕业后独立从事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和保育。

即将毕业的我,三个星期的实习使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它与实际的幼教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上课期间我更加注重书本上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的观察幼儿园一日的生活。

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在看完老师的教学后我感受到幼儿园教学其实是一个很灵活的过程。老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机会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例如:小朋友在洗完手的时候没有随手关水龙头,浪费水,老师机会跟小朋友说我们幼儿园的水是怎么来的?

不能浪费!并告诉他们如何从生活中节约水资源!老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开心、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我也很喜欢和他们一起玩,在幼儿园里早上有半个小时让幼儿到室外自由活动的,我会趁这个时候和他们聊聊天,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想幼师对孩子要充满爱心自己要有耐心,当然老师自己要有特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前教育实习生鉴定个人总结范文三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者,我在今年进行了一次在幼儿园的实习。我充分的利用了这次学习机会,进一步体验了幼儿园生活,对幼儿工作这个概念有了真正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怎么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通过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养成自信,好奇,坚毅,交往,合作,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以及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我们时时牢记着自己肩负的职责,处处提醒着自己: 要用快乐去迎接每一天,因为你快乐,孩子才会快乐; 要用真情去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你爱他,他才会爱你; 要用心去与他交流,因为你是他成长中的启蒙者;

要用宽容去接纳他们每一次成长中的过失, 因为,他们稚嫩的心灵需要更多的呵护……

为期七星期的教育实习结束了,回顾走过的日子,我觉得只能用“光阴似箭”这四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想自己一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步的进入状态,再到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最后依依不舍的告别,整个过程就像做了一场梦,直到动手开始写这篇总结,仍然有一种恍惚的不真实感,这短短的两个月,于我而言就像是浓缩了的人生,酸甜苦辣一应俱全。好在虽然历经波折,但总归收获了美好的结局。丰富的经历使人成长,在这段飞速成长的日子里,我懂得了付出,学会了感恩,收获了真情,因此,“热爱”、“责任”、“感恩”是这一路走来最深切的感受。

一、唯有热爱,才能坚持

初入幼儿园的一星期,还不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我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协助”,观察幼儿一日生活的流程、观察老师的教育指导、观察幼儿的在园表现;协助指导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协助老师进行教育活动,幼儿园的一切在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新手来看,都是那么的陌生。每天都在擦拭工作中开始,擦拭完教室,马上要指导来园的幼儿洗手、漱口、吃早餐,刷牙、喝牛奶、喝水、吃中饭、刷牙、脱衣服、起床、穿衣服、吃午点、喝水??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没有一点喘息的时间,而我就像个机械的陀螺,不停地转动,同时还要不停地唠叨:“小米,要挽袖子哦。”“成成,快来刷牙。”“夕夕,小椅子摆正,小胸脯贴桌子,大口吃饭。”??一天下来,口干舌燥,浑身酸痛,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除了身体上的疲乏,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空虚。幼儿园的工作十分繁琐,工作的重点是幼儿的保育,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活动很少,我在努力适应的同时不停地问自己:这种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这是谁都可以干的工作啊?它得专业性和技术含量在哪里?以后还有没有从事这个职业的必要?我就在这样的思考中,一次次的陷入绝望和痛苦之中。不仅如此,和幼儿的相处也成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没有与幼儿接触的经验,不知道怎样与他们打交道,同时中班儿童又处于自我意识较强的阶段,他们对我这个半路插来的老师并没有表现幼儿的天真、无邪和可爱,“我想让你走开。”“哎呀,我不想听你说。”“给我拉下拉链。”这些活生生的幼儿与我脑海中可爱孩子的形象大相径庭,我一次次的问自己:他们怎么这样?这是小孩子吗?我应该怎样与他们相处?就这样,身心疲惫的感觉一次次袭来,我一次次的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对人生的意义都产生了质疑。可是实习还有很长的日子,生活还要继续,多年的教育经历和人生经验支持着我,遇到问题,发现问题后就要解决问题,一味的纠结和抱怨只是逃避现实的懦弱表现。为什么我的指导老师每天都能很开心的工作?为什么她能和幼儿相处的那么融洽?为什么她总是轻松愉快的状态?金老师的学历要高我很多,为什么她能如此的投入这看似繁琐的工作?于是,我便留心观察金老师的一言一行,我发现她总是微笑着面对幼儿,微笑着与幼儿交流,微笑着指导幼儿,微笑着面对孩子们的小淘气,她几乎从不严厉的批评孩子,但她带班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很有秩序的做事情,很专心的听老师讲话??.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她的不严厉而不听她的话,反倒很愿意和她交流,很信赖、很依靠她。于是我学着她的样子,少了对幼儿的要求,多了对他们的关爱,我与幼儿交流的内容也逐渐由给他们要求变成了“小米,哪里不舒服吗?”“要加油哦,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聪聪,你好棒!”类似这样的关注和关心。很快就发现孩子们一个个愿意和我交流起来,有了孩子们的主动表达和配合,我的教育指导行为也变得轻松起来了。我和幼儿交往的气氛逐渐的融洽和谐起来了,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了,每日的工作似乎也不是那么无意义了。我慢慢开始体会到“寓教育于生活”的真正意义,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蕴含教育问题和时机,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会敏锐地发现这些问题,并且及时恰当地做出指导。这样教育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单纯的教育活动,所以,幼儿教育的工作看似很繁琐,但它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在看似繁琐的过程中发现教育的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而要做到这样敏锐地观察、耐心地指导,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对孩子们的爱和责任,将是一纸空谈。我很庆幸遇到了一位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对幼儿充满爱心的老师,让我在实习开始就明白了这么简单却很重要的问题。这样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了我接下来的实习工作,鼓舞着我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接下来的实习任务。

二、有责任,有动力

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它是直接关乎个人发展的伟大事业,受众是实实在在的人,教育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个人一生的发展。学前教育尤其如此,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头几年,他们就好比一张张白纸,今后会有怎样的发展,怎样的表现,都与老师的教育息息相关、密布可分。幼儿的判断能力很有限,接受能力却很强,一旦受到某些不好的影响,养成某些不好的习惯,今后是很难改变的。因此,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很重要的教育使命和职责。可是,幼儿教育毕竟不同于中小学教育,有量化的检验标准,有专门的监督部门,教育的成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所以,幼儿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全凭老师的良心和责任。每天面对纷纷扰扰的幼儿的一日生活,还有幼儿园里各种事务性工作,怎样保证积极向上的教育激情和良好的教育质量呢?通过实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和扛起幼教工作者应有的责任重担。真正正正接触到幼儿后,会发现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真的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问题看似很小,但不加改正,长此以往养成不好的习惯,会产生很负面的影响。比如,有的幼儿很反感刷牙,总是想各种办法逃避老师的视线,平常照看三十多名幼儿已经使得老师筋疲力尽,如果再跟个别幼儿较劲,老师真的会很累。可是一想到这种行为对他今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想到自己作为老师应有的责任心,我就会在第一时间说服自己,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以他能接受的方式作出指导,使其真正的接受刷牙这一行为。在比如,有些幼儿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总是与其他的幼儿发生冲突,如果简单的就表面的行为作出处理,不去发掘他出现这种行为的内在原因,不针对性地作出交流和教育,实质上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可是要想有针对性地处理这些问题,必须要老师在平时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然后因材施教,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但这些都是很牵扯老师精力的事情,如果老师仅仅去应付全体幼儿和园中的事物,是很难有心思去关注这些事情的。所以,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有的对幼儿人格塑造上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有动力在繁琐的工作之余抽出专门的时间关注这些问题。有责任,才有动力,这是我在实习中反思到的第二个问题。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篇(2)

走进教室,我看见满地是雪花片、玩具、积木和教具,就像当初,他们个个从不同家庭被送到这儿来的状况一样,他们又失序了。这几个月来,我辛苦地训练他们,从不要求他们要将课文读熟,我只要他们懂得礼貌,知道何时该说对不起、何时该说谢谢、何时要问好,从不要求他们唱歌要把调音唱准,我只要他们尽兴地唱歌,快乐地跳舞,从不曾在他们游戏欢笑的时候制止他们,我只要他们记得将玩具归位、只要他们别去剥夺同伴们的快乐。跟他们相处这些日子来,我总是用于其它老师的方式跟他们沟通,不必大声地管教他们,他们就比其他大哥哥大姐姐乖巧听话,不必打骂他们,只要抱着他们说说话,一次、两次他们就不再犯错。一天有三之一的时间,他们都在我身边。每个孩子都一样,他们是我的,他们的父母把孩子交到我手上,这群平均不到三岁的孩子,此时应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呵护的,却因为父母的工作无暇照顾,所以把他们放到这里。某些孩子的父母说,孩子的成长就这么一次,很遗憾错过这么多,而我何起有幸,看到这么多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爸妈的忙碌,所以还不到上小班的年龄,就得把孩子送到园所来,我无法一一喂他们吃饭,所以,他们必须自己学着自立自强,他们必须从闹脾气罢食、一直到学会自己拿汤匙吃饭,从总是吃了满地饭渣到能自己收拾桌边环境,我脑中收集了无数个他们成长的画面,而这些画面连他们的父母都没机会看见。我很珍惜这一切的,我给他们的是他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的,但他们给我的,却是特别的、很无价的。

每天下午三点多,我总是帮着吃完点心的他们,整理着服装仪容,梳理小女生们的头发,等着家长们来接他们回家。

实习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看清楚自己的能力,更可以找到和书本上完全不一样的知识面。古人常说:听不如看,看不如做。人可以发展到如此强大,当然不是由想象而来,没有一步步的做,又何来一步步的发展。在本次长达四个月的实习期间,我从各方面了解了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义务与责任。

我通过听课初步了解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大致掌握年龄阶段学生的授课特点。教师们介绍说幼儿园重点培养学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我觉得较有特色较为精彩的是他们在上课前的八点到八点二十分的聊天时间,也就是培养语言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感说、喜欢说并有机会说并能拿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特殊意义。这里,老师首先引出一个小朋友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然后由小朋友纷纷举手发言,围绕这个话题说说他们的看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举手都极为踊跃,恨不得把手伸到半空好让老师知道他举手了。举手踊跃,上课气氛异常活跃,在大家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老师再向他们阐释她的看法,这样既及时纠正了有些小朋友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观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语言能力也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可谓一举多得。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篇(3)

作为师范类专业,体育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其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学校体育问题,发展学生正确的体育教育观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教育价值。自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教育学科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以来,我国高师实习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专家、学者对体育教育实习做了诸多的研究,提出不同的体育教育实习新模式,将体育教育实习作为一个系统的、全方位培养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但因国家教育部门并未对教育实习内容、任务、方式出台统一办法,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成绩鉴定无法考证,没有规范化的考核标准,导致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各行其道,实习鉴定方法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对此如何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新体系,以保证本专业教育实习规范化、效能化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1.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

教育实习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基层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竞赛组织等能力,初步掌握体育工作的指导、组织与管理方法。从学校层面上,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验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质量,及时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和不足的一个标准。从教师层面上,学生的教育实习也是指导教师能力的一大展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是在学校和实习学校双重管理和指导下的岗位实践过程,实习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指导教师教学经验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问题。同时,实习期间的全程教学实践体系,使指导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成为贯穿大学生教育实习活动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2.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00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只有24%的学生没有实习背景,57%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有教育实习背景,且实习内容与专业有关。多方实践证明:有专业实习背景的学生在就业时更占优势。通过实习,能够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寻找自身的问题,增进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从而缩短毕业生从课堂到岗位的适用期。就体育专业而言,其教育实习时间较长,从前期10天的校内实习前培训到中期40天的进驻各实习点教育实习至后期3天的实结。学生们通过实践其专业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思想观念能力、心态调整能力、适应生存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3.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实习,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人们的专业能力。就专业能力来讲,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找到所学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教育实习的实践性地位,培养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尤为重要。许多参加过教育实习的学生感言,短短的40多天实习期比整个大学4年学到的东西还多,通过实习可以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查缺补漏,在返校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地学习以更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的弊端

1.实习鉴定内容空泛

实习鉴定应包括组织管理、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考核管理评价指标,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参与强调保障实习组织有序化,构建高效实习鉴定评价体系平台和支撑。实习学生强调整个实习过程的主体和重点,纳入考核范围中利于实习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指导教师是整个教育实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实习工作需师范学校带队教师和实习点指导老师的通力合作两方面完成,师范生进驻实习点后,指导教师的作用可见一斑。另外,实习单位和考核管理评价也是作为实现教育职能的支撑条件和保证。从我校体育专业实习鉴定内容可知,参与者是管理部门与指导教师,并未将被管理者列入考核的范围内,在鉴定时可能会存在由于对评价对象工作职能、工作绩效不熟悉,或是评价面趋于狭隘、个人主观性强的情况。

2.实习鉴定形式单一

实习鉴定标准必须遵循管理学、教育学理论和统计学的有关要求,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形成环环相扣、逻辑性强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实习鉴定的目的。所以,实习鉴定应具备科学性、指导性、有效性、全面性和操作性原则。就目前我校体育专业实习鉴定过程情况来看,形式过于单一,仅包括学生个人小结、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语、实习学校班主任意见、实习学校意见、学校指导教师意见和学校意见等6大内容。各个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在填写意见时,执行者未明确,是由指定人员填写抑或是评议小组共同拟定未提出详实操作办法,使实习鉴定变成走程序的一纸材料。再者,实习鉴定表上对等级考核没有详细的参考条件,对评分依据没有恒定的标准,导致实习鉴定结果虚化,未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三、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新体系的构建

有鉴于此,必须结合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因地制宜的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实习鉴定体系,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实习鉴定内容详细化

体育专业教育的实习应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第二课堂指导、带队实训等四大内容。

课堂教学是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的首要任务,内容包括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与等教学环节,上课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按照体育课要求,课堂教学实习鉴定内容应有课程准备工作、课中教学工作,课后辅导三项。特别是高校的体育专业师范生,工作对象一般以中学为主,有的甚至是农村小学,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应围绕上内容制定。

班主任管理是教育实习的另一主要部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事情繁冗,处理事项包括组织管理班集体、调查研究学生情况、处理相关事宜,总的来说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的指路人。体育专业实习班主任工作与其他师范类专业基本相同。在进行实习鉴定时可以班主任工作计划、组织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常规活动、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工作小结等作为考核支撑材料。

第二课堂指导与带队实训两个块面也不容忽视。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开展,使得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他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还要深入到第二课堂中,带动学生加强体能训练,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相对于高校,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因学习任务重、自由时间少、环境制约和器材限制等原因显得比较单调,而学生的体育锻炼愿望非常强烈,所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课堂以外的教辅与指导也是一项评价指标。

2.实习鉴定形式多样化

体育专业教育的实习鉴定应涵盖职能部门和参与人两大内容。具体来说,即是实习对象、实习学生、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师范学校六个参考面。

实习对象是被服务者,是接收者。从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来看,实习对象即是上体育课的学生和被管理的班级同学。实习教师(即我校实习学生)上课是否培养学生对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掌握,是否尊重学生的纵向发展,可以通过实习对象的评价来衡量。评价可涉及以下几点:教师是否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有榜样示范作用;在评比活动中能否公平、公开、公正;学生需要帮助时是否热心为之解决;是否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善于交流沟通;是否能够经常与学生谈心;是否积极组织和参加班级的活动;是否经常下宿舍检查学生生活情况等。

实习学生是实施者、操作者。实习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建立在同级别、同层面上的认定。在体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增加了看课的部分,看与听是同时进行的。通过对教学课程的观摩,可以看对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对对方在教学、管理上的评价,可以发扬优秀做法,吸取好的经验,同时检查自身问题,查缺补漏。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学生的兴奋点是否被拨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案与教师上课内容是否相同;教师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否有感染力和应变力;教师是否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

带队教师是连接师范学校和实习学校的纽带,是搭建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沟通的桥梁。带队教师负责与实习单位联系对接,商定实习事宜,组织学生前期的培训,在实习过程中入驻实习学校随队管理,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教学指导和生活辅导。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完成实习任务至关重要,带队老师在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可从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目标入手,对实习学生的投入状况进行鉴定。如在见习中的个人态度,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程度,试教时的水平,常规基本功训练情况,在学生反复练习、反馈学习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评价,作为日后实习结束时综合考评的一个参数。

指导老师是由实习学校选派出的具有德才兼备、事业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思想作风好的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导者,他们有一定的教育实习指导经验,熟悉教育实习各项规定,掌握教育实习评分标准。在实习过程中,全程参与学生的备课、上课、讨论、训练、竞赛,对学生的评议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指导老师都应配有实习指导工作计划和批改教案、听课、评议课的记录。

实习学校和示范学校起着统筹的作用。学校的鉴定是基于上述各项鉴定之后做出的综合性的、全局性的、重要性的判断,从宏观的角度去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各学校均有多种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篇(4)

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我,音乐素养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因为我是在高二时才有学音乐的意识,以前只是非常喜欢,从没受过专业训练,经过四年的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我在声乐、钢琴及其他各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方面有了惊人的进步,丑小鸭已经变成了白天鹅。

作为一个师范生,做一个老师是我的梦想,因此,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做一位优秀教师。

在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前夕,我心情十分激动、兴奋,因为我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且我知道作为党培养出来的人民教师,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上,我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复钻研、认真学习,多与学生沟通,为学生考虑,为学生服务,争取每一天,也都是学生快快乐乐、高高兴兴成长的一天。

在校这几年,塑造了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 人才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2016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

关于美术专业师范生的自我鉴定范文

2016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

师范生见习生自我鉴定

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

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的范文

师范生实习的自我鉴定范文

师范生的实习自我鉴定

师范生实习鉴定评语范文

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精选范文

2016关于师范生中学教育实习鉴定范文

最新师范生实习鉴定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篇(5)

1 临床法医学教学中培养EBFM思维和方法的必要性

1.1 临床法医学教学的需要 临床法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临床法医学鉴定人。目前EBM给临床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影响,EBM教育也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快速开展,而在临床法医学教学中EBFM思维和方法却几乎是空白,不少临床法医学专业教师对EBFM原理了解不深,更谈不上主动培养学生的EBFM思维和方法,这是目前临床法医学教学中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由于在校期间未接受规范的EBFM教育,许多法医学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医学和法医学的快速发展,在进行临床法医学鉴定时,依然仅靠查阅和遵照教科书或对鉴定条款的简单理解来从事鉴定实践,依靠陈旧的知识和有限的个人经验或所谓权威的论断,致使一些鉴定意见背离了鉴定条款规定的内涵,对司法公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应对学生进行EBFM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掌握其精髓,便于日后更好地工作。

1.2 临床法医学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想理念,强调的是教育从守成教育、维持教育向创新教育的目标追求,注重的是教育从文化传承功能向文化革新功能的转向,体现的是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2]。传统教学模式的“以教师为主、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是束缚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而EBFM思维和方法则顺应了创新教育的内涵,成为临床法医学教学的发展方向。有研究证明,医学知识的半衰期为5年,每年更新约10%,而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与毕业的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循证思维能力培养、重循证方法学训练、重自学能力的提高,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教学模式。

1.3 临床法医学实践的需要 EBFM是EBM在法医学司法鉴定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EBM是系统地搜集、评价和应用当前研究成果作为临床决策的医学方法。即将临床问题变成提问,然后系统查找、评价、使用最新的研究结果作为临床决策依据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进行医疗决策时要诚实、尽责、明确、果断地利用当前最佳证据。这一思想与临床法医学实践中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最佳医疗理论与医疗技术原则的理念一脉相承,并且其工作原理与方法对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 临床法医学教学中培养EBFM思维和方法的措施

2.1 提高循证意识,加强教师在循证教学中的作用 EBFM思维和方法要求鉴定人在鉴定实践中使用已证实的科研证据来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质在于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所以,在校学习阶段应尽早把EBFM思维和方法介绍给学生,并把其带入专业实践中。要想培养学生的EBFM思维和方法,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循证意识,更新观念。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终身学习已成为临床法医学鉴定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教育也成为临床法医学教学的明确方向。国际著名教育家Paul Lengrand的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不单纯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注重促进人的发展[3]。古人亦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临床法医学教师需要从单纯传播知识转变到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灌输式的被动教育改变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思维的主动教育方式,提高临床法医学教学水平。EBFM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发展并给法医学教育带来新的观念和影响的,无论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2.2 积极改革教学内容,适应循证教学的需要 临床法医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医学独立分支学科,其发展历史较短,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借助于临床教科书,只是把治疗原则改为了法医学鉴定的内容,而没有从临床法医学的实质即损伤机制方面下足功夫,在某些概念方面不仅脱离临床法医学鉴定实践,亦远落后于临床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法医学有所轻视,学习动力也不足。针对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培养方法单一等问题,按照EBFM的要求,同时立足于法医学现状,我们着力把临床上先进的循证理念和技术手段及其评价介绍给学生,压缩一些重复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的科研成果适当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3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推广循证教学的理念 近年来,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在我院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我们的做法是,从鉴定实践中筛选出数十例典型案例,把需要课堂讨论的案例资料预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去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讨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及依据,并一起对这些依据进行评价,得出鉴定意见。以后逐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查找资料,最后使学生真正掌握EBFM的基本实践过程。以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为例,该循证过程主要包括:①提出问题,主要依据委托事项及听证过程中当事人直接提出的相关问题,针对具体案情,归纳出鉴定时需解决的核心问题。②检索证据,在目前缺乏完善的EBFM信息平台的现实情况下,主要从教科书、专著、中国学术期刊网、专业学术会议论文等文献中检索。③评价证据,主要是对检索到的文献依据进行可靠性分级。④使用证据,主要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兼顾地域、医院等级、医疗紧急情况、个体差异等因素,在鉴定时注意不要生搬标准。⑤效果评价,对于EBFM而言,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形成新的证据,我们主要通过三个环节即内部复核、出庭质证、信息反馈来进行效果评价。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如EBFM平台建设滞后,检索到的证据相对匮乏,甚至与临床实践脱节;再如,文献信息证据质量不高等。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EBFM是开放发展的医学,EBFM的科学证据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的某一鉴定意见若干年后有可能被证明是不准确的,而循证方法是永恒的。需要强调的是,EBFM思维和方法虽然是终身学习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模式和方法,毕竟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篇(6)

对于有实践背景和故事支持的案例学习,一种普遍的情形是:学时生动、实践无用,当时热闹、过后忘掉。要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对案例进行从“个”到“类”、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和概括,获得有实践价值的案例知识。

研究教育案例,可以建立起教育行为和行为结果之间的关联,获得针对类似教育情境的实践应对办法。对实践行为和实践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当事者的教育决策和行为方式进行解读,可以从中概括出教育实践的相关原则和理论,并借鉴、批评实践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研究中追寻实践者的教育价值追求并澄清自我的教育价值观念,可以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意义。

1. 界定教育疑难和困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① 案例知识具有实践背景,针对的是具体的疑难和困境。界定疑难和困境有助于对案例知识进行分类,以便日后的检索和运用。而界定的过程也是检索头脑中原有类似案例的过程,这有助于进行比较和经验反思。

界定疑难和困境,可以采取“案例中的教师(或‘我’)遇到了什么问题”的提问,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不同的答案会影响案例知识的存贮,也会影响原有案例的检索效果。

2. 对案例中的师生行为动机、行为状态与方式、行为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

仅仅知道案例中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还不是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联系并以此指导未来的行动才称得上经验。获得案例知识需要思维的参与,思维的目的在于发现关系和认识联系,并获得初步的经验。

以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为例,思维的参与是为了发现教学依据、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如何思考、何以学、何以教才会导致某种教学效果的经验。

3. 对教育案例中师生的可能行为、可能结果、可能条件进行想象

这是为了对教育的可能事实和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断与想象,它是改造和创新教育的基础。“可能生活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人的每一种生活能力都意味着一种可能生活……现实生活只是可能生活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可以进入的生活是能够创造但尚未创造出来的。”②

拓展教育的可能性空间需要发挥想象力,在观念层面富有开创性地对未来教育生活进行“虚践”。“虚践”的目的在于认识多种可能性,并对多种可能性的实践“图景”在头脑中“过电影”。

4. 联想和对比

经验是基础,但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可能是狭隘的、肤浅的、错误的,可靠的经验是经过多次深入反思的经验。反思的对象是经验,反思的目的在于改造经验,从中获得更合理、更有效的经验。

案例研究中的联想和对比,需要把此案例和彼案例联系起来,把当前案例分析所获得的经验和过去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把自己从案例分析中所获得的经验与他人由案例分析获得的经验、他人过去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联系的过程是对各种经验进行批判性审视的过程,其结果一方面是使新获得的经验通过理性的审视,另一方面是丰富和改造头脑中的原有经验。

5. 对获得的经验进行理论抽象

要发挥案例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将案例知识迁移。因此,案例研究一方面要重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从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跳出来,去发现关于实践伦理、实践原则等更上位的教育原则和原理。

对案例知识进行抽象将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教育理论得到教育实践的滋养,因具有实践的根基和样例而更加生动、有活力;教育实践得到教育理论的烛照,因富有教育理性而更加自觉和自信。

某堂课上,老师讲了一道“难而又难,弯子绕了又绕的题目”,问同学:没有听懂的举手。全班同学神情木然,没有一点回音,大都右手口袋,左手捏着笔在漫无目的地转悠。老师自语:好吧,大家懂了,往下讲。下面一道是没有什么弯子的熟题,老师讲完后又问同学:听懂的举手。全班还同先前一样没有应答,只有右手口袋,左手捏着笔继续转悠的动作。老师又自言自语道,没有听懂我再讲一遍,于是又滔滔不绝讲了两遍。③

这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课堂随笔,其中有师生交往互动的故事,也有值得讨论的疑难和困惑。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教育案例,借助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讨论教育案例研究应有的思维方式。

1. 案例研究要具备反省思维

笔者和一线教师交流这个案例时,很多教师表现出“今天的学生就这样,书是越来越难教了”的无奈。再拿这个案例和在校学生交流,学生说:“今天的老师就是这个样子教的。”出了问题,教师认为学生存在问题,学生认为教师教得不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推脱责任的意识。

教育案例研究的反省思维就是不把责任推给对方,而是思考自己作为当事者,或者代表与己相关的当事群体去发现自身存在什么问题,出了什么问题,思考如何通过自己和所在群体的改变来避免出现某些困境和失败,以改善不理想的教育现状。

2. 教育案例研究要有复杂思维

教育案例研究需要发现教育事实和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教育事实和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大多不是一因一果的线性关系,而是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的复杂的网络关系。因此,在研究教育案例时,不仅要关注此时、此景、此情中的各种教育要素,而且要关注过去、现在、未来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想象各要素、各因素发展变化的诸多可能,尽可能去理解和把握教育现象的“全景”,把握隐藏在表面情形背后的深层问题。

以上述案例为例,从教师角度分析,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没有吃透只是一个原因,不理解学生心理也是一个原因,另外,师生关系紧张也可能是一个原因。除了教师身上的原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也存在问题,比如:把学习看成老师的事,学习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不强;心态不够开放……尽可能读懂这些影响因素以后,实践改进才能形成整体思考,才能避免顾此失彼。

3. 教育案例研究要有行动思维

作为实践者,教师研究教育案例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认识和理解教育案例,而是从案例中获得实践性知识,用所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改善未来的教育实践,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付诸行动。

在分析了上述困境产生的原因以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造师生的行为。比如: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其他的教学反馈方式;致力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彼此理解、相互接纳;注意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和发现教学难点,避免教师的主观臆断;教学实践中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提出要求、承担责任……

案例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更进一步的案例研究。《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案例运用和借鉴强调对案例知识的“勤而行之”。

借鉴和运用成功的教育案例,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事前有预设的借鉴,在实践之前就做了借鉴的安排和计划,事先对借鉴什么、怎么借鉴心中有数;二是事先没有预设的借鉴,实践中的情境和问题引发了实践者的借鉴行为。

1. 有预设的案例借鉴

根据对原有案例方法、技术、原理的利用和改造程度,可以把预先有计划的案例借鉴分成模仿性借鉴、批判性借鉴和创造性借鉴。

(1)模仿性借鉴

模仿性借鉴,借鉴的是成功教育案例中的路径、技术和方法。比如,怎么导入,用哪些教学材料,教学的流程和手段怎么安排,怎么提问……甚至可能对语气、动作也采取相同的方式和处理方法。这是一种较少批评的全面借鉴。

模仿性借鉴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新手还没有足够的实践方法和技术,也缺乏批判性借鉴的能力,这时需要模仿借鉴。比如,新教师对师傅的模仿性借鉴。二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借鉴者,对某人或某种教学方法极为欣赏和佩服,也可能在批判审视的基础上采取全盘照搬的借鉴方式。

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不能否认案例模仿的意义和价值。但在模仿时我们需要意识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实践对象和实践情境很难重现,也没有万无一失、包医百病的方法和技术,不加批评和改造的模仿有时难免东施效颦、南辕北辙。

(2)批判性借鉴

批判性借鉴也借鉴原有案例的方法、手段和程序,但批判性借鉴者清楚地意识到:具体的教学方法有适用的特定情形和对象;每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一把双刃剑,对教育实践有所助益又有所损害;在借鉴过程中,要根据实践情境对原案例的技术、手段进行调整和改造。

比如,在执教《生活中的负数》时,笔者不是用工作纸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数学概念,而是用工作纸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并用工作纸表现学习过程和承载相关学习内容。这是目标定位的改造。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笔者也进行了改造:在学生活动前,我先用PPT出示了学习活动的要求和分工(如下表)。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工作纸上填写相关内容,我又在PPT上将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总结填写在工作纸上,用PPT展示出来用作学生仿学。这样的铺垫和指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清晰步骤和内容的向导。

四人一个小组,四人分工:

一位同学说一个生活中存在负数的故事

一位同学用图形把这个负数表示出来

一位同学写出这个数,读出这个数

第四位同学说一说这个负数的意义

(3)创造性借鉴

创造性借鉴者所借鉴的不是原案例中的具体方法、技术和程序,而是原案例中的思想和观念、原理和原则,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和程序具有自我创造的特征。比如,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经验,创造性借鉴者就不是简单地在教室四面放黑板,简单地规定教师只能讲多少分钟,而是坚持一些基本原则:一定要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尽可能使学生有机会释放和表现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自学和表现指示方向、提供帮助并引导小结。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将表现出多样性和创造性。

2. 无预设的实践情境中的案例借鉴

“研究发现,在不确定性情境下做决策时,专家更多地依赖过去的经验案例,而不是抽象的原则。基于案例的推理的基本依据就是,相似的问题有相似的解决办法。”④ 遇到突发事件,如何进行案例借鉴呢?

(1)三思而后行

现实中教师的行动大多是紧迫的、匆忙的,他被以学生活动为核心所组成的教育情境驱动着作出反应。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机智的行动总是即刻的、情境中的、偶然性的和即兴发挥的。”⑤ 但这样的教学机智需要实践经验的支撑,需要机敏的情境判断、情境辨别和行动选择能力。

可以说,缺乏了这样的基础,大多的即时行动都是靠不住的,紧迫、匆忙的反应难免出现失误和低效,急中很难生智。这时,教师需要三思而后行。在非紧急、非伤害的教育意外面前,教师所表现出的机智就应该是控制自己即时反应的冲动,让自己慢下来,在有所思考、有所规划以后再行动。慢下来的时间“留白”,既能为在场的其他人留下情绪缓冲和认知反省的时间,也能为执教者留下搜索相关案例、借鉴案例方法和策略的思考时间。

(2)案例借鉴的过程

输入目标案例。目标案例即当前面临的问题。输入目标案例意味着要把眼前的事件看成一个有疑惑、有困难的情境,执教者不能仅凭感觉、习惯、成见来处理这个问题,而是需要通过研究和思考来合理地解决眼前的问题。

案例表述。案例表述是对案例的特征、属性进行抽取和表述,即当前情境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检索匹配。检索匹配是快速地从头脑中的案例库检索出类似特征的案例。检索有可能发现成功的案例,也可能发现失败的案例,不同的案例检索有不同的作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目标方案形成。先检索成功案例的处理方法,再形成自己应对当前情境的方法。在较为复杂的情境面前,检索匹配和目标方案的形成需要经过多次假设,假设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对实践可能性图景快速地“过电影”的过程。

运用方案。处理当前问题并观察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形判断是否调整和改变原案例的行动方案。

评价和反思方案的实际效果和价值,获得应对类似教育疑难情境的经验,这就将他人的经验成功地转化为了自我的经验,获得了自己的案例知识。

注释:

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52

②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8-149

③ 赵奇一.教学的高效来自课堂的和谐——由一则学生随笔想到的〔J〕.语文教学通讯,2007(1).12

④ 邓友超.教师实践性智慧及其养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1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篇(7)

一、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它给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从课本到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美术课程的授课模式与授课秩序,使美术学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然而面对目前竞争仍旧激烈的高考,在艺术类院校的召唤下,传统的高中教育和高考模式依旧影响着几乎所有学校,使高中美术课堂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本质与特点,并且由于对美术的“轻视”,许多学生依旧在美术课堂做着其他科目的作业、看其他书籍,更有甚者直接在上课时间睡觉。长此以往,将导致高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无法实现,艺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名存实亡。

二、构建高中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

1.教师方面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难免对非必考科目有所轻忽,这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鉴赏课程,使其了解美术不仅仅是画画、赏画,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对其审美的一种提升,对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在鉴赏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对所鉴赏的作品有正确认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鉴赏作品,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以及被提前利益化。

(2)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善着教学方式。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的直观感受,直接的视觉刺激更能使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让课堂变“静”为“动”,使学生更加了解色彩世界的神奇,增强了直观性,降低了教学难度。并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使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实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深化其对作品的理解。

(3)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教授理论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好的作品,更应该组织学生结合理论,进行绘画实践。同时,安排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鉴赏,互相交流,或者组织学生参观画展等,使他们不仅能掌握美术鉴赏理论和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能真正理解怎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值得鉴赏的作品。

(4)开发特色美术鉴赏课程。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学校情况的差异,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以及自身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美术鉴赏课程。

2.学生方面

(1)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有了学生的配合,老师的授课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美术鉴赏课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问题及讨论环节等,与学生形成积极互动,使学生真正了解、接受并喜爱美术鉴赏,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授课模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参与学习实践、课堂积极互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诠释、用心体会、动情甄别,真正理解并爱上美术鉴赏,抛却偏见,发自内心地理解并欣赏美术之“美”,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身素养。

(3)要教导学生走出理论课堂。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老师多以理论授课为主,教给学生鉴赏理论、绘画技巧理论,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新课改后,在美育教育的指导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当有所改变,要教导学生走出理论课堂进行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生、参观画展、进行鉴赏交流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实践方式。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篇(8)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85-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认等级考核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国的经济成分已由单一的国有经济逐步转化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也逐渐向合同聘用制和一岗一薪制转变。因此,推行国际通行的职业技能鉴定不仅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而且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加快我国劳动人才市场的发展,最终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

粮食行业特有工种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有工种,不同的工种具有不同的职业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的职业归纳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 838个细类(职业)。2004年,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有10个特有职业(工种)首次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将粮食行业粮油质量检验员、粮油保管员列为准入工种。国家粮食局规定粮食仓储企业粮油保管人员、粮油质量检验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将其作为代储中央储备粮的准入条件,在全国粮食行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过程中的问题

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所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被鉴定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

2007年,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被批准为技能鉴定培训基地,至今已多次举办了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为黑龙江省粮食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探究。

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培训班学员分别来自全省中央储备粮库、省级储备粮库、地方储备粮库、粮站、粮管所、加工厂、监测站,也包括个体经营者。学员年龄差异大、文化层次不同。中央储备粮库的学员大多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水平,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储备粮库的学员大多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多是原粮食学校粮食类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工作操作的规范性上有所欠缺。参加培训的学员中也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从未接受过职业培训的。

学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低 理论知识是指概括性强、抽象度高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其内容繁多、理论性较强,学员学历层次不同,对于大量的信息输入,多数学员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基层粮库或加工厂经营品种单一,部分学员只熟悉单一品种。地方粮库化学检验仪器设备缺乏,试剂的配制、化学检验平时接触较少。大型仪器、设备不会使用,学员化学检验技术水平欠缺,专业技能与国家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培训方式单一 为了应付考试,考前培训经常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按照辅导教材内容进行系统讲解,按照标准方法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有些学员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时纠正不过来,操作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有些学员在培训时按标准进行操作,但到考试的时候就忘了。按现有职业标准的初、中级工报名条件组成的培训班,文化层次、技能水平和年龄状况差别极大。现有的5天理论、2天实操、1天理论考试、2天技能鉴定、10天一期的培训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而且大部分学员是基层的在岗人员,延长培训时间会耽误工作。

基于以上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创新培训方式,是职教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培训工作创新

(一)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质量是源于管理学的术语,包括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和管理质量,在教育领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质量提高。其理论运用到职业技能鉴定或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不断测评学员学习经验的变化,以确保有效培训学习的发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保证职业技能鉴定朝着健康的目标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包括质量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职业技能鉴定要考虑到后续的培训和评价,制定相关的政策,以保障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提高。

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前提,要制定激励政策,完善技能人才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高技能人才鼓励方法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如持证上岗、晋升职称、年终评优、与工资挂钩等政策都会提升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加强持证上岗执法检查、行业自律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

定期检证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为了统一行业尺度,各行业国家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作为行业从业人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现有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是终身制,有的从业人员认为有一个初级证就够用了,容易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基于这种情况,应建立三年检证制度,每三年到期,要进行职业技能操作复试,合格者在原证上加盖省级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检定公章进行确认。通过检证制度,可鼓励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严格执行标准、爱岗敬业、完成好本职工作。

(二)开放性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创新培训教育观念 创新培训教育观念是指教师不再是单纯讲解,而更多的是要根据学员的特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提出计划和建议,并对学员学习管理、对学习质量和进度进行监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员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员主动学习,理解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开放性远程教育培训 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是远程教学的特点,搭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建立行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网络大课堂,是各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继续发挥职业院校鉴定机构培训基地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开放性远程教育可承担多种媒体的教学工作,包括数据、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媒体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媒体进行不同的组合,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师的教学不再是面对全体培训学员枯燥地面授,而是有更多的与学员小组、与个别学员交流的机会,有更多的学员团体与学员团体之间、学员团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交流讨论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模拟法,讨论、自学、电影、录像、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兴趣。

开放性的远程实操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的仪器比较简陋,没有大型精密仪器,平时很少接触化学检验,且接触项目单一。开放性远程培训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向学员传授相关技能的标准化操作方法,结合新标准和实际操作要求,开辟网上操作模拟实验室,并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操作制作成视频影像,使学员在网络学习时能完整地看到标准的操作方法,以解决部分地区缺乏配套仪器设备,学员无法完成相关实验技能训练的问题。

远程学习与考前培训 符合条件的学员需要网络报名,由辅导员组织学员集中培训,指导其如何进行网络学习。课程为电子课件、专家授课视频或音频、重要的文字材料等,均放在网上,可供学员在线浏览和下载,培训教师要开辟网上答疑等专栏,定期互动,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并以题库的形式为学员提供相关的试题练习。学员通过网络自学,达到学习课时量,完成阶段性作业并上交。学习结束后,对参加培训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合格者发放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合格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须持开放学习合格证参加考前集训,集训两天,由指导教师集中答疑,并进行实际操作强化训练,提高学员的应试能力。

开放性的远程教育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限制,学习时间长,教材理解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员在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可通过网络讨论、教师答疑或视频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通过反复观看标准的视频操作,有助于学员操作规范性的提高。开放性远程培训的兴趣学习、探索学习、研讨学习、开放学习等方式,可以克服以往“填鸭式”教学培训的弊端,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各行业职业院校应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徐京华.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起点[J].中国粮食经济,2005(12):16-18.

[2]王煜,丁争鸣,康雁秋,等.职业技能教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65-281.

[3]黄益群.浅谈规范开展粮油保管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J].科技信息,2007(35):534.

[4]朱敏.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对职工素质提高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0(7).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60-01

我国的继续教育包括了自考、成考、电大等形式,在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中,其课程学习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工作纳入继续教育当中,既是对当前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课程的丰富,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能进一步的提高继续教育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继续教育学院来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工作是应对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我国当下的就业市场中,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在就业市场的职业发展机会,这也是构建现代继续教育模式,规范和促进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必要措施。

评价和规范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尺度就是就是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及市场的需求。所以,将“双证”制度运用于继续教育教学中,是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培养适合就业市场需求的高职人才的保障。所以,我国的继续教育学院要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走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路子。

继续教育学院应该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运用到自考、成考、电大等教学课程中,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并重,实行“双证”制度。通过不断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培训课程,结合学生的专业内容,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职业资格技能方面的培训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开始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技能水平和择业意识,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就是要求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工作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保障学生能够真正的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

学院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在校内建立职业实训基地,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比如,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实验实训基地”,让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进行技能培训,并将技能证书中的考试要点结合到实践操作中去,学生在完成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职业知识,更加强化了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考证通过率的提升。另外,在实验实训基地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通过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很好的将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在了一起。

在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中,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考核应该同时进行。因此,对于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实训结合实践课程同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老师交,也要学生动手,让教学课程内容与考证挂钩。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化考证训练,以便很好的衔接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实训内容。为了避免在考证前出现技能知识遗漏点,可以适量的增加一些培训内容。在整个实验实训教学操作过程中,学校根据考证时间合理计划安排学生实训,边实训边修改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

三、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深化教学课程

一方面,学院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整合学科知识,设置专业知识模块,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身专业技能知识的平台。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具体来说,通过习题练习、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实验实训室对学生进行演示讲解,以任务和案例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思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发展,教学内容必须及时更新,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让基础理论学习脱离实际。

四、建立有效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

学校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制度,由校领导进行管理,统一负责处理全院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保证“双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学院对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并根据相关的规定制定适合本校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制度。为了能够让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真正落实,各个专业应该有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作为毕业的依据之一。开设的考证课程必须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堂教学,促进专业课程的建设,使其能够与职业技能鉴定进行有效的衔接。

首先,按照继续教育学院的教育规律来培养学生,课程体系应该体现出专业课的综合职业能力模式,以就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主要目标。为了解决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学校必须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培养出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发展人才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将课程教学和岗位就业很好的联系起来。

其次,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证的质量,保障证书的权威性,需要加强考评员的队伍建设。考评人员主要是由高职院校内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教师组成,还有有部分是由专家、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队伍。我国实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制度,有很大的权威性,是由政府认定好授权机构实施的。所以,必须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监管,这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加强对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工作,并使之成为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之一,是现代职业技能教育工作的重点。学校要将日常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技术人才,既有利于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又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事业的教学质量,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继续教育学院发展的路子。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实习鉴定篇(10)

学前教育对于整体教育而言是教育的起点,在人生性格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开设就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而设置的。在整个学前教育中,音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幼师教学能力的水平。因此,对于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鉴赏能力的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当前面临着音乐鉴赏能力缺失的问题。据笔者调查,有超过50%的学生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会唱歌,或者唱歌声音嘶哑,不能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有近30%的学生既能够进行弹奏表演,又能够进行歌唱表演,只有不足20%的学生能够演奏弹唱声音自如,吐字圆润,但针对钢琴表演而言,却时断时续,不能成曲。由此可见,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对弹唱的能力认识还不到位,这样在幼儿教育中就会捉襟见肘。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学生的单一技能意识较强,但综合技能较差。学生往往认为,教学弹唱是一门简单的教学科目,忽视了音乐基础理论、钢琴基础、演唱能力的结合。而实际上,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钢琴教学和声乐教学存在教学脱节的现象,钢琴教学往往单纯注重曲目的练习,即兴伴奏联系却得不到锻炼。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训练,忽视伴奏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安排,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学生鉴赏能力缺乏的成因

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学习中,高职院校学生鉴赏能力缺乏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教师对新教学缺乏积极性。音乐鉴赏能力是一种艺术情操,而艺术情操的培养在于教学者的专注。音乐鉴赏能力是无形的,其不能用数量来形容。而教师对这些无形的事物往往缺乏耐性,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懈怠,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情操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和鉴赏能力不同,很多情况下,教师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发现学生在该方面并没有较大的提高,这时教师就会失去信心和耐心,转而疲于应对学生学习的尴尬局面。

其次,教师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认识不足。在当前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的教育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而传统模式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忽视了对音乐素养的熏陶。这是由于教师在培养重点和培养目标上不明确。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偏差,往往导致学生只会音乐技巧不会陶冶艺术情操,这也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软肋所在。

第三,教师在音乐鉴赏方面的教学缺乏创新。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对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热爱,而枯燥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环境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对音乐的激情消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断重复传统的古典音乐,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加之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通过教学设备给学生进行播放,忽视了对学生的讲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

三、培养和加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要加强高职(五年制)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中,教师的作用摆在了第一位。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由教师决定。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师资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在院校中的地位较低,若想提高和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提升音乐在众多科目中的地位就必须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要想提升师资力量水平,首先要领导进行重视,只有引起领导的重视才能使整个改革进行推动,才能形成教学为本的理念和思维。在提高师资力量水平的过程中还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音乐水平上的发展,让教学形成学校重视教师,教师重视学生的良好局面。此外,师资力量的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教学设备硬件的提升,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给音乐带来的无限幻想,让学生享受音乐,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其次,要合理的设置音乐鉴赏的目标和水平。在新课程设置上,提升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审美三者之间的相关程度,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单纯技能教育,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纳入到可能目标设计中。如果一味的事实和强化技能教育,单纯的靠音乐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就会造成学生喜欢音乐,而不懂欣赏音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融合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全面掌握音乐技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三,要学会对音乐鉴赏进行创新,因地制宜的引导。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需要有优秀的鉴赏作品才能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当前流行的音乐元素加入到教学过程中,适度插入古典音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教师而言,深层次的对教材进行挖掘,甚至可以因地制宜的选择学生有兴趣的优秀作品编成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教师要将音乐知识运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音乐的魅力,体味音乐带来的。

总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音乐鉴赏能力决定着学生未来教学能力和社会责任的提升,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高三历史教学论文 下一篇: 医院康复实习生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