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玻璃教学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9 18:47:44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篇(1)

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交流,评选最佳广告语。同时,提出评论的标准:说清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代表们纷纷上台亮出他们小组的广告语。以下略举几则广告语:

“有了夹丝网防盗玻璃,请把心放回原处。”“夹丝玻璃,安全可靠。”“想拥有自动窗帘吗?请用变色玻璃。”“冬暖夏凉,吸热玻璃。”“隔音玻璃,给你带来宁静的世界。”……三、创办“加工设计公司”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篇(2)

西方玻璃画再设计

再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另一种创造。西方玻璃画的再设计是在现有玻璃画基础上,脱离其过去只能出现在玻璃上的思维,将纹样、色彩及载体进行再设计创新。用全新的设计表达来诠释玻璃艺术之美,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和丰富的形式出现并融入人们生活中。

长久以来,西方玻璃艺术局限于应用在玻璃上,在其他载体上运用较少且出现的形式也往往是简单的直接使用玻璃画图案,对其设计意义和艺术价值较少深究,片面的当作个图案使用。将玻璃艺术学习和再设计,拓展其应用载体,填补市场空缺。根据所做的调研和研究,收集并分析西方玻璃画艺术,学习其图案、色彩和构图,进行解构和结构设计,再而对西方玻璃画进行再设计,在学习西方玻璃画纹样和玻璃画色彩搭配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求新主要表现为图形概况、色彩搭配和应用载体拓展等方面。

1、图案和色彩的再设计

通过收集资料、考察和研究总结玻璃画的特点:主要色彩为黑、蓝、红、黄、绿等,色彩浓郁、饱和度高、明度低,多以黑色构边框底。西方玻璃画的图案多以教会、花乌、几何为主。构图则为屋顶上的玻璃画为圆形,门、宦上的多为长方形。

在花卉类的西方玻璃画中,提取图案中相关花卉元素(图2)。并将这些提取出来的图案进行再设计;运用同样的方法在几何类的西方玻璃画中提取出几何元素(图3)。图片展示了本次设计中元素抽取、整合、再设计的过程。

2再设计初稿及拓展应用

运用西方玻璃画中提取出的两类元素进行再设计,加以丰富多元的编排,反复排列布局。在图案及色彩上不断创新,尝试提高艳度等方式。玻璃画的原载体是由铅丝联结的彩色玻璃,因此部分设计图通过黑色边框构底保留该特色。而本次设计为拓展载体,不受其束缚,故另部分设计尝试去除黑色构底边框。浓郁的色彩和纹样,使其在无黑色边框构底该特点后不改变整体视觉效果,仍保留了西方玻璃画的韵昧。所做原创设计分为两大系列,花卉复古型(图4)及几何时尚型(图5)。

拓展西方玻璃画的应用载体为本次设计的另一大目的。以服饰品为例,将再设计的图案运用到产品中,设计出一系列的设计效果图。设计效果图可以更好的将原创设计图案和产品相结合,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设计。

3设计理念及效果

西方玻璃画色彩丰富且十分美丽,固以“妍coIor”为创意品牌,“妍”同“颜”,即“color”的中文意思――“颜色”;同时,“妍”又具有“美丽”之意。“妍”为品牌创意概念店,以西方玻璃画为元素进行再设计。品牌主要分为花卉复古型和几何时尚型两大主题。

以市场调研为依托,以文献研究为理论指导,充分的积累为原创设计打下扎实基础。每件设计作品之间联系紧密,并都极具西方玻璃艺术的韵昧,同时又更加丰富,每个系列的内部风格统一,整体性强,注重各元素问配合的同时,两个系列之间也存在着联系。所有产品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毫不杂乱,又拓展了应用载体,整个设计充满活力。

把市场所需与西方玻璃艺术美学相结合,迎合市场的同时融入西方玻璃艺术和思想情感。创意以西方玻璃画为元素进行再设计,将玻璃艺术通过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形式带给不同的人欣赏。真正做到了将玻璃画搬出玻璃、搬出墙面和屋顶,带来人们身边。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TQ17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6-0174-02

1 关于U型玻璃和C楼

作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楼的扩建部分,用于办公和研究生教学的C楼安静地坐落在校园的西侧。(如图1)用地局促、紧邻校园围墙、没有直达道路等限制,让这座七层高的建筑似乎隐匿在校园一角。但从远处望去,使用淡绿色u型玻璃的外立面和周围环境交相辉映,又似乎暗示着这座建筑的不平凡。

U型玻璃在设计建造C楼的2004年,确实一种名副其实的新型建筑材料。这种通过先压延后成型的方法连续生产出来的,因其横截面呈“U”型而得名的槽型玻璃,有着理想的透光性、隔热性、保温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不但用途广泛、施工简便,而且有着独特的建筑与装饰效果。和传统建材相比,有着显著的特色。

而04年C楼的建设,也正是一种对立于“旧”的宣言式表达。在被人遗忘的场地、混乱的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这个由全院教师民主投票选出的“新”设计,似乎有一种跟“新”材料之间的耦合。

从建筑师的个人情感来看,选择U玻和清玻这样的新式组合来表达对立面组织逻辑的理解,对于作为新生事物的加建系馆来说,并不那么令人意外。

2 在材料运用中实现建筑自身形式的“消解”

从D楼顶层的走廊望去,C楼的南立面在视线中简洁地渐次展开。U型玻璃、透明玻璃、素混凝土和镜面不锈钢板的组合让建筑统一在一种安静的青灰色调之中。整个立面之上省略了遮阳构件,省略了一切产生阴影的装置。抛却了建筑体量虚实、构图均衡比例束缚的立面,反倒让人的活动在清晰和模糊之间忽远忽近,消解在环境之中。

2.1 C楼南立面U型玻璃的构造方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C楼所使用的是双层U型玻璃构造,(如图2)u型玻璃分别由W型、U型的PVC缓冲垫固定于室内结构层,从而有效防止玻璃这种脆性材料和连接件磕碰造成损坏。PVC件由塑料膨胀螺栓固定在水泥墙面,每隔400-600放置一个但不得少于三个固定件。垂直放置的U型玻璃固定好上下两端即可让自重通过自身材料传递至地面,有效避免了水平放置时需要借助角钢传力的麻烦。

为了强化U型玻璃在光线下的平面效果,建筑师通过将玻璃外表面和混凝土外表面齐平的构造方式未消除光影,建筑立面除了凹凸的阳台之外,仿佛平面的一个整体。那些暗示着体量感的三维光影因此被消除,对当时施工条件的冒险换未的是建筑在视觉表现中的轻质感和消隐感。

2.2 C楼南立面U型玻璃的立面秩序

而在建筑立面上,U型玻璃竖向线条的横向重复所营造的秩序感(如图3),则得益于其自身的型材特质。它不像普通平板玻璃那样便于按照形状切割,也不像钢板那样可以弯曲,U型玻璃的材料逻辑就是排列和组合。而其特殊的透明度和颜色特点,使其不仅仅是多种立面材质的过渡,更起着联系室内外的作用。具体到房间单元来看,U型玻璃组合成片状外墙,上下两两对齐形成联系,水平凹凸相间构成对比,在自然光线的作用下,建筑的南立面的材料逻辑便自动生成。

对于C楼来说,建筑师肯定没有忽视光线要素在建筑氛围中的重要存在,只不过明暗不是单纯依靠建筑形体的变化直白反映,而是经由材料的质感侵入人的视觉。以U型玻璃为代表的多种材料如何在作为环境媒介的界面上表达出内部空间的组织逻辑,是建筑师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三楼及三楼以上朝南部分为大空间的研究生教室,这片南立面基本是一个不能被远距离整体看见的面,于是设计师用U玻和清玻的组合回应了斜向视角早晚阴晴的微妙变化。而北面小工作室、大的公共空间以及楼梯间也对应着相应的玻璃形式。

2.3 没有外遮阳的建筑南立面

对比周围建筑醒目的遮阳构件,C楼南立面上的一大显著不同就是没有外遮阳构件。(如图4)虽然隐约可以看到室内加设的双层遮阳卷帘,但夏季南侧研究生教室的室内热环境还是令人堪忧。尽管U型玻璃漫反射的光学属性削弱了阳光直射的不舒适感,但从技术角度来看,通过织物或者金属材料对南立面进行遮阳改造还是显得十分必要。织物遮阳卷帘能够根据天气状况灵活调节,而金属遮阳构件清洁方便,风格易于协调,都是理想的遮阳改造方式。

但为何在历次教学楼的改建中,外遮阳构件总是没有出现在建筑立面之上?笔者推测是出于整体构造策略的考虑,希望以各种材料的最本质和最直接的连接为原则,以简洁理性的构造方法达到物质形式的差异化和轻盈化,从而实现对于建筑形式的消解。于是,任何立面上的多余装饰,甚至是虽有着遮阳功能但会破坏立面材料感觉的构件也全都被果断舍弃。

U型玻璃构造的非理性从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C楼是一座“形态”退后于“材料感觉”的建筑。建筑师在这里尝试通过U型玻璃等材料组合未消解建筑的形式感,从而实现了材料冲击力大于造型冲击力的初衷。在这样的逻辑下,无论是南立面的比例秩序还是坚决不用外遮阳的固执,都能得到很好的解答。

3 材料和设计之间的矛盾和解决

走入建筑室内,南侧研究生教室的双层U型玻璃在不同光线下折射出变化的色彩,将室外景色朦胧成一片,使室内空间的纵深感在视觉中消失殆尽。但不可否认,作为经常使用的房间,使用U型玻璃、没有外遮阳的南向教室的空间舒适度、建筑安全性和节能性一直都是大家争议的焦点,如何平衡建筑设计中的效果和使用的矛盾一直是一条建筑师不断挑战自我的漫长道路。

3.1 材料和热环境性能

3.1.1 气候条件对窗的影响

从气候分区来看,位于夏热冬冷地区的上海有着①夏季极端气温高②夏季静风率高③冬季寒冷④冬、夏季节湿度均高等特点。夏热冬冷地区冬夏气候的极端性对建筑的窗户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除了夏季防热之外,在冬季白天希望能引入更多的太阳辐射以降低采暖能耗,而在冬季夜晚又希望增加窗的保温能力以减少室内热损失。因此,研究U型玻璃对于相应房间的热环境影响,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而U型玻璃除了在大片使用时可能出现眩光之外,具有构造简洁、造价便宜的特点,且双层U型玻璃的光影效果和保温性能丝毫不亚于幕墙,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

3.1.2 冬季热环境实测

3.1.2.1 测试时间和现场条件

具体测试地点选择使用U型玻璃的C楼312房间和使用普通透明玻璃的B楼205房间,测试时间选择冬季日照最短的代表性天气:2013年12月24日,该日为多云天气,最高气温为7℃,最低气温为0℃。

3.1.2.2 现场实测结果分析(见表1)

12月24日为多云天气,在8:00~20:00时段室外平均气温达到5.4℃,当日测得室外最高气温为7.5℃。装有u型玻璃的房间(31 2)平均室温达到9.2℃,高于室外3.8℃。时段最高室温12.0℃,最低8.1℃;使用普通玻璃的房间(317)平均室温为8.4℃,高于室外3.0℃。时段最高室温12.6℃,最低7.8℃。(但考虑到两房间面积和人员数目不同,可能造成实验结果误差)两个房间的室温波动都相对较小,属于舒适温度范围,最高室温和最低室温的出现时间与室外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一致。使用u型玻璃的房间比使用普通透明玻璃的房间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3.1.2.3 使用者感受分析

调研测试的日期为12月25日,教室里有不少正在赶图的同学,于是笔者对其进行了访谈并对当时的热感觉进行了记录。10:00~15:30两个房间从事画图和做模型的同学感觉比较舒适,不需要开空调也可以进行正常活动,但其他时间段感觉稍冷。但从16:00之后安装普通玻璃的房间靠窗一侧感觉较晒,装有U型玻璃的房间因为漫射作用西晒感觉有所缓解,但还是将遮阳窗帘放下,来防止造成的电脑屏幕眩光等问题。

3.1.2.4 调研总结

实验证明,C楼建筑外墙采用的对排U型玻璃幕墙构造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根据国家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06年的检测数据,其传热系数可以达到2.3w/m2・K),在冬季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辐射,提高了房间冬季的室内温度。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也造成了太阳透射率过高,容易造成对室内的电脑使用者造成眩光或屏幕反光现象。

但与其把大面积U型玻璃幕墙的弊端看成是一种设计的失误,还不如将其看作是一种为了空间效果的牺牲。U型玻璃在室内将室外光线和模糊的外部景色压平展开在玻璃表面的特质,让房间的使用者在大部分时刻可以感受到光线的细微变化,而不是作为具象的外部呈现。用光线和材质取代空间透视,正如从外部观察建筑一样,才是技术之外的设计初衷。

3.2 材料和安全性

U型玻璃在C楼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立面围护结构,同样也大量运用于室内分隔之中。贯穿建筑的直跑楼梯一旁,半透明U型玻璃的柔性界面和混凝土的刚性界面相得益彰,借着从屋顶采光井射下的天光,很好地控制着教育建筑的整体氛围。

从构造角度来看,普通U型玻璃作为独立单元组成构件用于建筑,在受到;中击破坏时,呈现单元破坏的特征,即仅冲击点所在的U型玻璃破坏,周边的玻璃单元保持完好。但作为教育建筑用材,其仍然达不到安全玻璃的规范要求,这一度给建筑师和使用单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篇(4)

中图分类号:J5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艺术建筑玻璃,顾名思义是一种艺术化的建筑玻璃。在国外大致被分为彩色教堂玻璃(Stained Glass)和建筑玻璃(Architectural Glass)两种,并被大量应用。

其中的彩色教堂玻璃,较常见用于教堂、城堡等大型古典空间内,通过拼接预先切割打磨完成的异性艺术化玻璃成预设定好的图案的玻璃。如教堂的玫瑰窗。在还没有现代机械化设备出现的时代,人们无法做大片的原片玻璃,所以彩色教堂玻璃一直风靡了十几个世纪。

在工业革命以后,生产技术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出大且平的原片玻璃。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内开始建造的水晶宫是最早的使用玻璃和钢柱建成的现代建筑,整个水晶宫集合了当时英国工业界的全部技术和力量,也开启了现代建筑的全新表达方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 Lloyd Wright)、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开始使用普通建筑玻璃在建筑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用普通建筑玻璃幕墙搭建起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开启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至今,摩天大楼已基本全部使用建筑玻璃幕墙。但是直到1990年,建筑玻璃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只使用普通建筑玻璃,只有一些材料和颜色的变化。而现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欧洲和美国手工艺工作者的努力下,工艺品逐渐具备和艺术品相同的意义,加之工业技术的发展,玻璃材质开始被当做一种艺术媒介,工作室玻璃艺术运动(Studio Glass Art Movement)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半个世纪的现在,玻璃艺术家、建筑玻璃艺术家或运用玻璃材质的艺术家已开始把玻璃材质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中和进巨大的新型建筑中。

当代的新型建筑趋向于更高、更复杂、更环保等特点,玻璃在普通物理特性上很好的迎合了这一点。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革新、技术的飞跃,对建筑玻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玻璃可以更轻、更无缝、更环保。在工作室玻璃艺术运动后,特别是在1990年后,欧洲和美国的建筑玻璃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懈的努力找到了建筑玻璃在技术上大量的可能性。比如复合仿古玻璃(Laminated antique glass)、复合彩色玻璃(Pigmented lamination glass)、珐琅玻璃(Enamels on float glass)、高温定型玻璃(Slumped glass)和丝网印刷玻璃等。

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将艾伯斯瓦尔德技术学校图书馆(Eberswalde Technical School Library)建筑全部用丝网印刷技术的建筑玻璃包裹,让室内最大程度的获得光照的同时,体会到玻璃上犹如电影的信息表达方式;而在夜里因为室内光线的充足,能在室外远观看到大胆抽象的图案,就如书法一般。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有一幢五颜六色的建筑总能吸引路人的眼光,哈尔·英格伯格(Hal Ingberg)运用复合彩色玻璃充当建筑幕墙,在阳光下玻璃变得像个精灵般充满可能性。

当建筑玻璃大面积的出现时,会展现出一种现代感。马丁·唐仑(Martin Donlin)尝试把珐琅玻璃与古典建筑结合起来,当新与旧、光滑与粗糙、活泼与深沉相碰撞,展现独特的艺术美学。

在大致了解了国外建筑玻璃幕墙的产生、现状和发展趋势后,把目光转向国内。1984年,国内开始出现建筑幕墙,发展至今年产量和拥有量已居世界第一。虽然建筑幕墙,特别是建筑玻璃幕墙已成为建筑外装饰约定俗成的形式,但伴随着大量幕墙企业的诞生,市场的饱和,竞争的加剧,价格的下降和利润的减少,国内的建筑幕墙正在进入一场盲目且激烈的角逐时期。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的新技术。

特别是目前国内建筑,如北京‘大裤衩’、广州‘小蛮腰’、杭州‘美院象山校区’等标志性建筑在建筑美学设计、建筑结构设计、环保材料运用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目前国内建筑幕墙的新技术方向,还基本局限在成本的降低方式和环保的材料运用,忽略了建筑幕墙美学艺术化。每一件艺术品都是通过每一个完美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当代建筑也是。特别是当中国建筑大师王澍先生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会进一步关注整个建筑的艺术性,特别是每个节点的艺术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筑幕墙作为建筑的一个节点拓展自身的艺术性也将是一种趋势。换而言之,艺术性的建筑幕墙也可成为企业拥有的自主新技术助企业脱颖而出。而在普通物理特性上很好的迎合了建筑潮流的玻璃幕墙在艺术化。

理论的设想是绝对美好的,现实的状况是充满挑战的。从理论结合实际的看问题,艺术化的建筑玻璃幕墙是有在国内实现的可能性的。特别是当中国经济、文化同时进行着巨大变革的当下。总体来说,艺术化的建筑玻璃幕墙必将是建筑幕墙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Andrew Moor. Colours of Architecture – coloured glass in contemporary buildings(2006)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手段,推进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多媒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形象性等特点,它结合文字、图片、色彩、动画、声音等内容为一体,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获取更为丰富、完整的信息,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提高和改善学生的理解力,增加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玻璃工艺学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玻璃基础理论和玻璃工艺基础,其中部分内容涉及玻璃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等。多媒体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玻璃工艺学的授课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多媒体可以将玻璃生产设备的使用、玻璃的生产过程、玻璃的成型、加工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针对多媒体教学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注重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为了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目前,高校教师使用比较多的是Powerpoint软件,实际上,多媒体软件有很多种,例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声音处理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等,除了计算机专业教师,大部分高校教师停留在文字、图像处理,对于动画、声音、视频的制作和处理能力欠缺。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建议各高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讲座,培养和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水平。高校教师也应该开展多种自学方式,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制作和使用技能。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必须符合教学对象,符合教学大纲。教学组织者须灵活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教学要素。多媒体课件不是教材的翻版,高校教师除了传授书本中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前沿动态。多媒体课件必须易读、易懂,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保证界面视觉清晰,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编排得当。高校教师须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玻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分为很多种类型,例如:平板玻璃、玻璃珠、玻璃棒、玻璃瓶、玻璃纤维等。不同类型的玻璃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也不同。平板玻璃通常采用浮法成型,而玻璃杯通常采用压制成型。玻璃的成型过程最好采用模拟动画播放,或者将成型过程录制成视频进行播放,视频、动画和讲解同时进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动画和视频的制作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是高校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前提,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必不可少。

二、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

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是指多媒体课件实现其课程目标的程度。有效的多媒体课件不仅需要科学、正确的内容,还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认知规律。在多媒体运用中,知识呈现的方式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多媒体使用的时机、策略要结合课程内容、高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多个因素。多媒体展现的教学内容必须科学、正确,播放过程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性。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玻璃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除了传统的日用玻璃,目前还出现了在光、电、磁、热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玻璃。玻璃加工也不仅是传统的烧制、研磨,新型玻璃还采用离子交换、分子溅射、微细加工等新方法。任何一本教材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都没有现代技术发展的速度快,在玻璃工艺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引入一些新玻璃的生产工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玻璃的相关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发挥多媒体环境在课堂互动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由于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所以提高师生的互动质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多媒体教学能实时、快速、高效地收集、加工和传播教育信息,使教学内容由静态的讲授变为动态的传播,充分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多媒体环境还能将复杂的事物简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丰富感知效果,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度,拉近客观事物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事物的演示和知识的呈现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发挥多媒体环境在课堂互动中的促进作用是高校课堂教学不能忽视的问题。为了避免不适当的动画、声音效果等无关信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在玻璃工艺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玻璃的电学性能讲授中,先以玻璃是否能导电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利用玻璃导电性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针对玻璃的导电性进行课堂互动,最后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详述玻璃的绝缘性、半导体性、导体性。玻璃成型的部分,语言文字的描述难以给学生立体和感性的认识。此处增加图片和视频的比例,针对不同成型方法,例如压制成型、吹制成型、浮法成型等方法,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演示方法,突破空间的限制,把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了优化教学效果,要根据玻璃工艺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合理设计教学课件,根据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选择联系实际、反映玻璃工艺发展特征的素材。适当让学生参与素材的搜集、动画的制作,让学生有较高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加强互动交流,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环境在课堂互动中的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并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各具优势:传统教学简单方便,教学比较灵活,投资少,但信息处理能力较差;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除了课堂教学,还有课外教学,但使用不当,会造成信息量过大,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时间记录,思考和分析问题时间短,所学知识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中,传统教学手段并不能被放弃,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授课速度,适当辅助传统教学方法,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关于是否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问题,不仅因人而异,还因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而异。通常注重实践和工艺的课程如:实验教学、机械制图、计算机技术等较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一些注重公式推导、证明和演算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更适合传统板书教学。玻璃工艺学分为玻璃基础理论和玻璃工艺基础两部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玻璃基础理论部分介绍了玻璃的结构、组成、性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玻璃工艺部分介绍了玻璃原料、玻璃熔制、成型、加工等生产工艺。采用多媒体图片可以展示出玻璃的立体结构,玻璃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等性质的讲述可以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玻璃实物、玻璃性质实验演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玻璃的生产设备、玻璃熔制、成型、加工和表面处理等工艺原理和工艺过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生动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了解玻璃的工艺设备、工艺流程,将枯燥的生产工艺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施亮.高校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7-32.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篇(6)

背景:

师:同学们,玻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谁想介绍一下自己对玻璃的了解?(学生纷纷介绍自己所熟悉的玻璃,诸如有机的、无机的;有色的、无色的;薄的、厚的;等等。)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与玻璃紧密相关(板书课题《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所介绍的玻璃与我们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兴趣极高。

师:好,以组为单位,先熟读课文,然后召开产品新闻会,推选一名同学扮演玻璃厂的设计师,介绍新产品,当设计师讲解时,其他同学可对他进行提问。这么学习行吗?

学生齐声道:“行!”

师:好,现在开始准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1,认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读懂;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在会上宣讲。)学生熟读课文并把教室布置完后,会开始。

生(设计师):各位先生们,女士们,我是新型玻璃厂的设计师。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产品新闻会。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研制并生产出了五种玻璃,它们是“夹丝网防盗玻璃……”这些产品质量优良,应用广泛,欢迎各界人士使用。

生(问):请问“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师):它的特点就是防盗。

生(问):请具体谈谈。

生(设计师):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丝网与电源、自动报警器相连接。当有人划破玻璃时,就会发出警报。

生(问):请解释一下“极细”的意思。

生(设计师):“极细”就是很细、非常细的意思。极细的金属丝网就是用很细、非常细的、能够导电的金属材料做的丝网。这种丝网要比蜘蛛网更细更密。

生(问):请你谈谈这种玻璃的用途。

生(设计师):在银行以及存放文物、珠宝、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中都可以采用。会开得有声有色,课堂气氛热烈。

在师进行教学总结后,师问:那个单位谈谈你们单位以后的构想。

生:我们想研制一种“不沾水玻璃”,雨雪天行驶的汽车,司机的视线模糊不清,容易出事故。如果有一种“不沾水玻璃”,雨雪天汽车行驶就安全多了。

生:我们还想研制一种“吸尘玻璃”,用这种玻璃做黑板,教室里既不会粉尘飞扬,又不会影响师生的健康。

会结束。(师生共同为他们鼓掌。)

分析:

常识性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那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怎样做到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上述教学片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玻璃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召开产品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更使同学激动不已,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3 在大胆设想中培养创新个性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述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4 锤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社会化,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召开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把学生直接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模拟市场竞争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锤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篇(7)

经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现以下69项教育行业标准:

1.JY/T 042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一般质量要求和试验方法

2.JY/T 042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酒精灯

3.JY/T 0425-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钟罩

4.JY/T 0426-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气体发生器

5.JY/T 0427-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三通连接管(T

形管、Y形管、U形管)

6.JY/T 0428-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气体洗瓶

7.JY/T 0429-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长颈安全漏斗

8.JY/T 0430-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表面皿

9.JY/T 0431-2011玻璃管和玻璃棒

10.JY/T 0432-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抽气管

11.JY/T 043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滴管

12.JY/T 043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滴瓶

13.JY/T 0435-2011二氧化氮球

14.JY/T 0436-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干燥管球形和U

形干燥管

15.JY/T 0437-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活塞

16.JY/T 0438-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集气瓶

17.JY/T 0439-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应接管(尾接管)

18.JY/T 0440-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结晶皿

19.JY/T 0441-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具支试管

20.JY/T 0442-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曲颈甑

21.JY/T 044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圆水槽

22.JY/T 044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下口瓶

23.JY/T 0445-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研钵

24.JY/T 0446-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硬质玻璃管

25.JY/T 0447-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标本瓶

26. JY/T 0448-2011碘升华凝华管

27. JY/T 0449-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抽滤瓶

28. JY/T 0450-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毛细管

29. JY/T 0451-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蒸发皿

30. JY/T 0452-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试剂瓶

31. JY/T 045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称量瓶

32. JY/T 045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圆底短颈厚口烧瓶

33. JY/T 0421-2011热阴极射线管演示器

34. JY/T 0006-201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35. JY/T 0021-2011手摇交直流发电机

36. JY/T 0022-2011小型电动机实验器

37. JY/T 0116-2011教学用E10螺口灯座

38. JY/T 0183-2011验电球

39. JY/T 0185-2011金属网罩

40. JY/T 0067-2011生物玻片标本通用要求

41. JY/T 0068-2011植物根尖纵切

42. JY/T 0070-2011顶芽纵切

43. JY/T 0071-2011难挂茎纵(横)切

44. JY/T 0072-2011单子叶植物茎横切

45. JY/T 0073-2011木本双子叶植物茎横切

46. JY/T 0074-2011双子叶植物叶横切

47. JY/T 0075-2011蚕豆叶下表皮装片

48. JY/T 0076-2011青霉装(切)片

49. JY/T 0083-201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切片

50. JY/T 0084-201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切片

51. JY/T 0158-2011850mm人体头、颈、躯干模型

52. JY/T 0159-2011人体骨骼模型

53. JY/T 0160-2011心解剖模型

54. JY/T 0161-2011喉解剖模型

55. JY/T 0162-2011肺泡结构模型

56. JY/T 0163-2011脑解剖模型

57. JY/T 0164-2011眼球解剖模型

58. JY/T 0165-2011耳解剖模型

59. JY/T 0190-2011植物细胞模型

60. JY/T 0191-2011根纵剖模型

61. JY/T 0192-2011单子叶植物茎模型

62. JY/T 0193-2011双子叶草本植物茎模型

63. JY/T 0194-2011叶构造模型

64. JY/T 0195-2011桃花模型

65. JY/T 0196-2011小麦花模型

66. JY/T 0198-2011蝗虫解剖模型

67. JY/T 0199-2011蛙胚胎发育模型

68. JY/T 0382-2013学生计算器

69. JY/T 0456-2013交互式电子白板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篇(8)

当前的阅读考查和教学理念均把整体阅读和整体感受位列第一。科普类说明文阅读尤甚。因为科普类说明文通常是以读者的认知习惯、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写作层次的,一般都能做到说明的对象凸显、说明的层次分明、说明的条理清晰。教学时如果随意肢解文章内容,对课文条分缕析等,学生往往无法感知文章所要说明的对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而无法顺利阅读、理解文本。所以,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篇阅读、整体感知、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获得清晰的整体认知。

比如,教学《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说说文章中依次写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就把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整体和盘托出来了,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会留意和依次画出文中对五种新型玻璃名称、性能、实用功能等的介绍了。事实证明:学生对课文只浏览了一遍,就能够毫无遗漏地找到并流畅地说出课文中对五种新型玻璃介绍的全部信息了。

可见,如此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学生对《新型玻璃》的感受是整体的、系统的,学生对课文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也会记忆犹新。而教师要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科普类说明文的能力,设计的问题就要具有“包容性”和“全局性”的特点,提出的问题也要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关注课文说明对象的整体性。

二.筛选信息,重点把握

筛选信息、重点把握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活与维持阅读、探究文本的兴趣,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收集、整理、筛选、记忆、运用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对象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识别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科普类说明文,必须严格训练学生掌握上述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因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正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说明的事物或者事物的最主要的本质特征,并在阅读科普类说明文中主动发现、主动认识、主动获取重要信息,深刻体味说明文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技巧。

比如,教学《新型玻璃》,我们应该把教学重点设置在这些新型玻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为人类造福的实用功能上。所以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与上述内容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自学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找出介绍每种新型玻璃特点和用途的字、词、语句、段落等,然后,用列表的方式归纳概括并小组讨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同学们找出来的信息加以比较分析、分类筛选等,之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刚才寻找、筛选重要信息的过程,总结归纳“重要信息”的涵义和寻找、筛选重要信息的途径等。

三.妙引练说,读写结合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篇(9)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在很多历史阶段,新的建筑材料是决定一种新的结构及造型方式的先决条件,并推动建筑的发展。从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为现代建筑开辟了广阔前途。作为围护结构,没有一种其他材料像玻璃这样能这样如此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世界。人们使用玻璃、研究玻璃,除了追求通透的视觉和采光,并且是因为对其绚丽的外观和所创造的独特空间效果的喜爱。设计作品往往是以“功能决定形式”准则,但也总需要一些美丽的“奢侈品”的存在。玻璃,自它诞生以来,像钻石一样,在各个时代的建筑设计中熠熠生辉。

1851年,由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的水晶宫在伦敦建成,玻璃成为人们喜爱的建筑材料并得以推广运用,它被看作是进步和现代生活的象征。水晶宫突破了当时的建筑形式,是从设计、制作、运输到建造和拆除的一个完整的建筑过程和体系。它与博览会的众多展品一起,展现了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由于结构和材料的变革而带来的崭新面貌。现代建筑的发展并不是以世纪年代的现代主义为起点,而是来自工业革命,透明的玻璃与钢材、现代混凝土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建筑形式的变化,建筑的空间塑造从此可以更宏大,传统的建筑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墙体和屋顶可以全部由玻璃构成,空间充满阳光。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从此,一种新的建筑诞生了,容光焕发,以开放的墙面和透光的室内。”

玻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种材料,从日用器具、门窗、屏幕、汽车风挡等处都体现其独特的用途和视觉感受。玻璃自发明以后,相当一段时期仅用于珠宝的制造,而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其应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从古老的教堂、温室的玻璃,人们逐渐对这种透明的材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玻璃生产技术,特别是平板玻璃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玻璃深加工工艺的成熟,当代城市中玻璃幕墙,采光大厅比比皆是。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建筑师将玻璃的透明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玻璃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建筑技术不可分割的部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玻璃,人们将生活在半黑暗的,毫无生机的现代建筑中。

就像电梯的发展打破了高层建筑发展遭遇的瓶颈,在现代建筑发展的道路上,玻璃不仅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而且对建筑形式的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大量运用平板玻璃作为采光构件之前,只有宏伟的教堂和宫殿等建筑才有巨大的体量。对于普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玻璃价格昂贵,难以加工,没有这种透明的材料,建筑物若要进一步发展房间的进深,只会导致天然采光严重不足;开窗不方便也导致通风、换热等多方面的局限。只有迎来建筑玻璃的大范围运用的时代,才能产生大面积的建筑平面布局和多层次的空间衔接,现代建筑设计的平面更加灵活,形态更为灵动,空间更为复杂多变。

瓦尔特・本杰明在《巴黎――19世纪的首都》提到,19世纪20年代末,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扩大了,但作为建筑材料而大量使用的社会条件是在100年后才具备的。1914年,保罗・西尔巴特在《玻璃建筑》一书中指出:“为把建筑文化提高到新的水平,必须使人们从居住房间的封闭性中解放出来,只有通过引入建筑玻璃才能做到,因为玻璃建筑不仅允许阳光,还能让月光和星光进入室内,并且不仅穿过窗户,还最大限度地通过完全是由玻璃――彩色玻璃构成的墙体做到。”到了20世纪30年代,公认的砌体建筑大师赖特认识到传统构造的局限,放弃草原风格的语法,通过钢筋混凝土与玻璃的结合,创造出一种多面体建筑,玻璃被支撑在平面的核心结构之上,给人以一种失重的幻觉。他于193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康恩讲座上发表的题为《工业中的风格》的演讲中宣称:“玻璃现在具有完美的可见度,它相当于薄层的、结晶的空气,把气流阻挡于室内或室外。玻璃表面也可以任意调节,使视觉能穿透到任何需要的深度,直至完美的境地。传统从未给我们留下使这种材料成为一种现实完美的可见度的手段的任何指令,……古代建筑师用阴影作为自己的画刷。让现代建筑师用光线,散射的光线、反射的光线、为光线而象限、阴影的伴随等等来进行创作吧。”

1939年,密斯・凡・德・罗在伊力诺伊工学院建筑系馆方案(IIT)中,曾经为处理柱、墙的关系而苦闹,尤其是主要由玻璃构成墙体的部分。IIT第一个方案是含蓄性的把柱退缩在玻璃面之后,但到1940年的最终方案时,柱已被纳入墙体之中。这在现代校园建筑中是首次尝试,在以后出现的结构中,柱系统与玻璃表面的关系表现得越来越理想化和风格化。

1949年,菲利普・约翰逊在康涅狄格州南建造了一栋体量虽小但富有纪念性的玻璃住宅。他虽然受密斯・凡・德・罗于1945年法恩沃斯住宅的草图启发,却有意识的摆脱了密斯对表现结构逻辑的侧重。这幢住宅的许多细节借鉴于密斯的作品,尤其是转角处理和柱与窗框的关系。立面上采用标准型钢,以产生一种强劲有力、秩序性而又富有装饰性的表面效果,这是密斯的芝加哥作品中的典型手法。

1958年,密斯在纽约建成的西格拉姆大厦,是无疑是纽约最精致的摩天大楼,这种精致不是来自以往建筑中装饰性的雕花线脚,而是来自其精巧的结构构件、茶色玻璃以及内部简约的空间。“少就是多”的概念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哲学,如果缺乏对玻璃和钢材长期的推敲和把握,很难想象密斯会产生这样深刻的认识理念。在以后的数十年间,这种理念影响着全世界的都市建设。

进入21世纪,建筑玻璃的科技特性被进一步开发,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进一步改善,热反射玻璃,变色玻璃被更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建上。以钢化玻璃、夹层玻璃、贴膜玻璃为代表的安全玻璃的开发,使透明材质不仅可以加工成窗户、墙体,甚至可以作为楼顶和地面,除了带给人们多变的光学感受,还开发了建筑物的游戏性体验特质。很多世界级的摩天大厦和地标性建筑均新建或增建了玻璃地板观景平台,以前的玻璃幕墙为参观者拓宽了城市视觉的广度,而这种惊险刺激的地面玻璃则提供了城市感官的深度,参观者的体验更丰富了。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建筑活动表明:玻璃,是建筑最富有灵性的装饰,甚至能够成为一个建筑作品的灵魂。以上建筑对玻璃的成功运用,是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并形成审美观的缩影。应该承认,人们对玻璃特别是幕墙的选用更大程度上是基于美学上的考虑。以建筑玻璃为代表的某些设计元素,既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不断发展,提高各项技术指标,又要服从人们的情感需求。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篇(10)

一、玻璃的发明引发了人的创意幻想

生活中最常见的玻璃制品就是窗户中的平板玻璃,透明而干净。其实最早期的玻璃并非是透明的,古人将玻璃制成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最初只是用来点缀人们的生活。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无色玻璃并开始作为工业材料被广泛地应用起来。这样,玻璃就兼具了装饰和实用的特点。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玻璃那会是多么得不便。

科技成就下的新型玻璃已经被用于地面、电视背景墙、屏风、玄关、隔断、玻璃茶几、扶栏、玻璃陈列架、餐桌、天花板、楼梯、门窗、屋顶等的装饰,成了室内设计中极为受宠的装饰元素。当我们的目光在玻璃前停留,我们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绚丽光彩,而我们的目光一旦透过了玻璃,我们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就是玻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不就是玻璃在现代推动了人类室内设计的发展吗?(见图一至图六)

玻璃的最大特点是其透明性,因此玻璃好像天生就是和光线联系起来的。光线是控制室内氛围的重要因素。光线不仅能塑造出耐人寻味的层次感,突出立体效果,而且能缔造出视觉的延伸领域。如今,利用玻璃透光、反射光线等性质,成功地利用光的变换,弥补空间本身的缺陷,还能赋予室内特殊的生命力。当然,也不能否认玻璃易碎这一缺点,但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一缺点已不再是困扰人们的问题了。

在现代的室内装修工程里,并不是所有的房屋结构都那么理想,因而在室内就存在不够明亮的一处或多处。玻璃工艺新技术更新迅速,可以解决室内设计的各种问题。日常生活中,客厅与餐厅,书房与起居室,餐厅与厨房,卧室与阳台等,玻璃可以完成任何形式上的空间划分,同时还可以消除封闭感,在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中获得了特殊的效果。(见图七至图九)

总之,玻璃不仅具有良好的透光、可视、隔热、隔音等其他材料不可代替的特殊性能,而且还有装饰功能。玻璃在室内空间装饰上没有金属材质的冰冷,又无传统装饰的厚重,具有独特的效果,晶莹剔透,透亮玲珑、轻盈活泼,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在家居生活的港湾里,营造出一道道心灵相通的别致景色,成为年轻一族追求的潮流新宠。

二、玻璃工艺新技术对室内设计的贡献

玻璃作为一种装饰材料,在众多的装饰材料中脱颖而出,与新技术的发展有密切联系。玻璃工艺新技术的运用,即通过运用新的物质技术手段,各类装饰新材料和新技术设备等,对玻璃进行加工,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玻璃装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登堂入室,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一)玻璃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家庭装修中,技术的更新使得玻璃不再是单一的造型形式,玻璃可以是有色的、无色的、不透明的、半透明的,还可以在材料中加铅、熔凝等。新型的玻璃已经被用于地面、电视背景墙、屏风、玄关、隔断、玻璃茶几、扶栏、玻璃陈列架、餐桌、天花板、楼梯、门窗、屋顶、洁具等的装饰,玻璃的应用几乎在室内空间中无处不在,并在众多的装饰材料中成了极为受宠的装饰元素。

随着世界工业化发展,玻璃的加工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玻璃钢化并迅速被应用到建筑的外墙、顶棚等地方,还改变了玻璃尺寸上的局限,美化了建筑外观与建筑的室内空间。

广州火车站模样可谓30年不变,上个世纪70年代最初建成的广州站跟现在的样子没多大区别。那时候的广州火车站形象可谓深入民心:灰色的外墙加上已经被数以万计的旅客走过的旧水磨石地面,还有就是人潮汹涌的旅客量。现在,这张单调的“老脸”终于变了。广州火车站大楼外面已经露出了新妆。不仅安装好了银色铝合金外墙和墨绿色玻璃幕墙,进站口的大楼柱子也换上了黑色的花岗岩墙面。反射着阳光的玻璃幕墙简直可以媲美机场候机楼,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气息。

据了解,面向广场的墨绿色玻璃全名叫夹胶真空钢化玻璃,能够起到隔音、保温的效果,为来往广州火车站的旅客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候车环境。(见图十至图十三)

(二)玻璃加工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既然玻璃在室内环境中被广泛的应用,那它是怎样表现其多样性的呢,那就不得不说玻璃的加工技术了。我们所看到的玻璃是坚硬的,但玻璃的最原始状态是液态形式,因此,玻璃的表现力很强,利用玻璃的热弯特性可以用机械技术使其呈不规则的形状,制成的形态各异的造型玻璃,增加了室内空间趣味和视觉冲击力。

家具是室内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而玻璃家具随着室内装饰的不断深化,越来越五花八门,在造型上,个性化的玻璃家具也渐渐多起来。茶几是最为常见的玻璃家具,但也并非一成不变,造型新颖的玻璃茶几,突破单层设计,大都为两层以上,用不锈钢架支撑,层层叠起。最特别的是,那些玻璃层面的造型,也不只是呆板的圆形、方形,而是尽其所能,造型百变,有弯月形、斜梯形和各种不知名的形状。(见图十四、图十五)

此外,由于机械技术的运用,玻璃的造型也变化多端,玻璃逐渐被用到灯具、电话柜、酒柜、书柜、音响柜、梳妆台灯饰中。而在装饰品中的应用更是广泛,出现了乌玻璃、透明玻璃、彩色玻璃、花纹玻璃等。一件小小的玻璃制品就能顷刻间让空间亮起来,玻璃的加工技术也让室内设计有更多的变化、更多的选择。

(三)电脑技术引入玻璃工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玻璃的加工技术亦将日益完善,现代科技应用电脑技术对玻璃进行加工,可以把人们的很多幻想变为现实。

在过去如果要组装简易玻璃窗,需首先在木板上标出长和宽,之后在其范围内画上图案,并选择颜色。切割玻璃,把一块块玻璃镶嵌在铅条中组成图案,并在两面焊接,之后将完成的彩色玻璃装在木框中。基于上述特点,这种做法又常被人们称之为镶嵌玻璃。但是由于手工的操作使其制作时间长、难度大,因此无法广泛使用。如今,电脑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镶嵌玻璃的加工工艺科学化,大大缩短了玻璃的制作时间,减少了制造各种玻璃装饰品的难度,而且通过电脑加工出来的玻璃工艺装饰品,更加精致、美观。(见图十六、图十七)

运用电脑操控技术可以在玻璃上精确地进行绘画、篆刻、磨边、拼嵌等,或像钻石一样去雕琢。由于电脑的精确性使得技术、工艺及效果得到了提高,各种精美的玻璃艺术不再是教会、贵族、皇帝等少数人品玩,它们已经走入平常人家,为室内空间设计带来更理想的效果。

(四)玻璃在新功能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不得不再次感谢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这种便捷是震撼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切皆有可能。现今社会,人类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节能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主题,如何让生活更加环保,也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如果有一种节能产品能代替空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岂不更好?科学家们带来了好消息:英国科学家发明出一种能起着空调作用的玻璃,它能平衡温度,让人在室内感到冬暖夏凉。诸如此类的发明还有没多,比如,可以自我清洁的玻璃,可以不沾水的玻璃,可代替窗帘的玻璃等等。虽然这些发明都有自身的不足,但人类的潜力是无限的,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都不是问题。玻璃工艺新技术必将会继续在室内设计中大放异彩。

三 、玻璃工艺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不论是室内环境还是室外建筑,玻璃必不可少,这就促进了玻璃无论是在外形还是性能上新的变化。从最基础的平板玻璃衍生出的不同种类的玻璃层出不穷,比如上文说到的钢化玻璃、磨砂玻璃、喷砂玻璃、压花玻璃、夹层玻璃、防弹玻璃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的机器生产,玻璃的加工通过新的材料、新的技术的运用,注重工业设计中实用与美观相结合,把室内设计与科学技术迅速结合起来。

上一篇: 学校教代会工作报告 下一篇: 小学语文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