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法学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urists Review

  • 11-3212/D 国内刊号
  • 1005-0221 国际刊号
  • 4.8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法学家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法学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研讨:法治、紧急权与例外状态、专论、视点_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研究、视点、争鸣、评注

法学家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学家杂志法学前沿
本期视点:认真对待传统法——论传统法的反思1-3

摘要:本期“视点”力求从理论、法史的发展、部门法史等各个角度考察传统法对于现实法治发展的作用,探求法律发展的规律,阐述学术研究对传统法所应持有的态度。传统法研究实为法学研究的基础学科,传统法的更新与改造也是现实及未来法律发展的基础和平台。认真地对待传统法,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而且也是对现代和未来的珍惜。

如何面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3-7

摘要: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社会的快速发展似乎拉远了我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一种文化的陌生感正悄悄升起。尽管如此,如何面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仍然是令人挥之不去且值得冷静思索的问题。

关于传统法研究的几点思考7-11

摘要:在当今法学界实用主义如火如茶的时代,《法学家》编辑部组织“认真对待传统法”问题的讨论,不啻空谷足音。编辑者的原意可能是重点讨论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法,但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因而不敢妄加评论,只想从比较法、外法史和法理学的角度对传统法的研究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与学界同行一道思考。

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代价值的方法论思考11-16

摘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和研究似乎已有定论,却始终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不论如何评价,这样一个基本的共识还是应当确立的,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在正确、全面地认识它的基础上,并有意识地改造和更新,使传统变成根基稳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中国“古代民法”三题16-20

摘要:如果以“市民社会、具备形式理性的私法规范体系、独立的民事诉讼程序”这一法律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是没有民法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法”,是自中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在继受和发展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古罗马国家及欧陆近现代国家共同积累而成的。我们所谓的中国“古代民法”,应该是社会结构与规范功能意义上的“民法”。在社会结构方面,对私人或私人团体之间的关系,

谈谈对中国传统刑事法律的认识20-24

摘要:中华法系的主体是什么?尽管有人提出并非“以刑为主”,但是刑事法律通常仍被视为中国传统法律的主要内容。“残暴、野蛮、秩序、教化、人隋关怀、‘王道’和谐……究竟什么是中国传统法的主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当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中国传统刑事法律的认识。

中国法传统在当代的命运24-28

摘要:在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中,如何对待法传统,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为此争论不休。肯定者认为,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不能抛弃法律文化传统,中国法传统可以成为中国法治社会的文化资源;否定者则认为,中国法传统与法治文明格格不入,它不但不能为法治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而且会阻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它是必须被抛弃的文化糟粕。

法学家杂志法学专论
新康德主义法学三论29-34

摘要:新康德主义是康德哲学中伦理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产物。而新康德主义法学,则是以继承和发展康德的法哲学为特征的欧洲西方法学流派,是新康德主义的社会哲学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从新康德主义法学形成、发展和主要观点中,我们可以从某一侧面把握现代西方法哲学的历史演变与理论线索,对中国的法律现代化和法理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关联辨析——对“知识产权属于基本人权”观点的质疑35-43

摘要:本文对“知识产权是基本人权”的观点提出质疑,分析讨论国际人权文书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规定和有关国家宪法文本中关于人权与知识产权的表述。本文研究其中所规定的知识产权的权利性质,认定《世界人权宣言》第27条和1966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5条所规定的权利在性质上是(作为文化权利的)对知识财产的人权,它不同于作为财产权的知识产权。

王弼贵无论玄学的自然法分析——兼论自然法与实在法的统属关系44-50

摘要:本文主要以哲学史的分析方法,在对“贵无论”玄学历史资料疏理的基础上,用存有论、认识论以及宇宙观与本体论的思维方法,展现贵无论玄学中的天道观;通过分析贵无论玄学所体现的人生哲学、道德哲学、价值哲学,认识其中的人道论;最后使用“综合分析法学的方法”、“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和“比较法学的分析方法”,逐一分析贵无论玄学天道观与人道论的关系,并为之添加恰当的自然法内涵。本文将沿着由“以无为本”、“本在无为”到“崇本息末”、“崇本举末”的玄理发展轨迹,研究王弼贵无论玄学思想中自然法、理想法与实在法之间的本体与现象关系。

行政指导之中的合法预期——对泉州工商局实践经验的考察与思考51-59

摘要:以泉州市工商局推行行政指导的实践为观察的标本,在比较日本行政指导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合法预期在行政指导中的表现与保护方式。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谈我国刑法立法的积极与谨慎60-6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刑法立法活动比较积极。由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问题、挑战仍将不断涌现,推动刑法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因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改变,相当一段时期内刑法立法的活跃态势仍将持续。但刑法是把双刃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刑法的负面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这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要坚持刑罚谦抑原则,将刑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最后选项,防止动辄主张动刑的泛刑法化倾向。可以预见,随着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刑法立法的趋势会不断趋缓.刑罚力度将趋于宽缓。

论死者生前扶养的人的范围64-71

摘要:本文讨论《民法通则》第119条中“死者生前扶养的人”的界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本来采实际扶养说,但其公报公布的一个案例似乎对此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与法律解释方法有所不合。在立法论上,学者之间存在分歧。笔者认为,应当改采仅仅法定义务说,同时采严格意义的事实扶养说。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险与民事赔偿关系研究72-77

摘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与商业险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责任保险,二者具有不同的设计原理,对交通事故受害人赔偿时,后者与前者为补充和被补充关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以保护受害人为目的,其赔偿不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事故受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为基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商业险的赔偿则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为基础。民事赔偿制度为受害人的损失提供最终赔偿保障。

中国经济法研究范式78-83

摘要:中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存在着严重的范式危机。热衷于调整对象之争,而难以跃出大陆法系板块思维束缚的樊篱;迷恋于国家权力情结,而忽视了经济法与市场经济的内洽性及其与私法的相容性;陷入了经济学的帝国主义阴影之中,而无法构建经济法学自身的话语体系。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拓展亟需研究范式的转型,实现从“调整对象”——“对象调整”、“权力-市场”——“市场-权力”、“经济-经济法”——“法律-经济法”的范式转换。

论公司董事责任的限制84-91

摘要:董事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平衡是公司治理成功的前提之一。在董事义务与责任不断强化的情形下,及时出台相应的董事责任限制机制,确保董事责任的有限与适度是实现公司健康发展的必要。董事责任的限制途径主要有三:责任免除、费用补偿和责任保险,这三者都是中国公司法律制度欠缺的。

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地方经济法治92-101

摘要:地方经济法治是地方经济的法治化,属于法治和地方法治的下位概念。分权理论和法治的地方性是地方法治的两个支点。构建地方经济法治应秉承以地方分权为基础、以中央集权为主导的理念,具体表现为四个基本原则:保证分权体制的科学性与法治化,保障、促进并创新地方经济权力,剩余权力归地方,分权需以地方民主和必要的中央集权为基础和保障。地方经济法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巩固并促进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个体生态环境权论102-107

摘要:个体生态环境权是指个体以适当的方式从生态环境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以及享受适宜健康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权利。其类型可以分为良好生态环境权、环境资源利用权、生态环境知情权、生态环境参与权、生态环境损害请求权等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