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适用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法律适用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 11-3126/D 国内刊号
  • 1004-7883 国际刊号
  • 5.2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法律适用是国家法官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法律适用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研究:关注公司法修改、法学论坛、法官说法、案例研究、问题探讨

法律适用 201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律适用杂志大法官论坛
当前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形势、任务及重点2-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总体实现平稳开局、重点突破、有序推进,改革方向、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明确,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当前,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央改革精神,正确处理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的关系,有效实现改革统筹推进和配套衔接,进一步夯实改革基础、增强改革科学性,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破解改革的难题。下阶段,除4项重大改革外,增设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积极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重要改革项目亦需大力推进,有所突破。

法律适用杂志特别策划:新《行政诉讼法》实施若干问题研究
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回顾与展望8-14

摘要: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来,行政审判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立案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民法院协调和解更为理性,以判决方式结案的比例明显提高,行政机关的败诉率有所上升,行政审判实质化解争议的定位更加清晰,行政审判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明显提升。最高人民法院也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有效推动了新法的贯彻落实,为行政审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与行政审判体制改革15-22

摘要: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改革试点已经在全国法院全面铺开,各地改革试点路径和做法有共性也存有较大差异。推进行政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涉及审判质效、两便原则、审判队伍、司法保障、司法权威、区域治理等关键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必要依托行政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改革探索建立跨区域行政审判专门法院。

新《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审查与判断23-28

摘要:新《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什么是"明显不当"?学术界及司法实务界理解多不一致。笔者认为"明显不当"是指行政行为不与法律文字规定相抵触但不符合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侧重于从客观结果上考察行政行为。在审查标准上,"明显不当"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不符合比例原则、违反平等原则或缺乏正当程序。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信息公开案件中均存在一些典型的"明显不当"行政行为。法院在认定行政行为"明显不当"后,应当运用撤销、确认违法、判令履职、判令给付、判决变更、责令补救或赔偿等裁判方式,向行政相对人提供救济。

新《行政诉讼法》中几种特殊类型诉讼的判决方式29-34

摘要:新《行政诉讼法》的一项重要修订内容是对行政裁判方式的完善。新法对于立法目的重新定位、将行政协议等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以及确立的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行政与民事争议一并解决等诉讼制度,对于行政判决方式的选择适用有着直接影响。笔者结合有关案例,对行政合同、共同被告、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和行、民事案件一并审理等情形下的判决方式作了相应梳理。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正确适用行政判决方式,仍需要在今后的审判实务中不断积累和总结。

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审判问题研究35-41

摘要:复议机关与原行为机关为共同被告的新型被告制度实施一年来,无论在审判理论上还是审判实践中一直有争议,且审判中遇到的程序问题、实体问题,又增加了持不同观点者质疑和批判该制度设计的砝码。为此,笔者试从解决审判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案件范围问题、起诉与受理问题、合法性审查问题、一并裁判问题以及赔偿责任问题逐一分析,力求为审理该类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样本和参考。

法律适用杂志法学论坛
“加百利”轮海难救助合同纠纷再审案评析42-45

摘要:海难救助是一项古老的国际海事法律制度。《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和《海商法》第九章"海难救助"规定了"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报酬支付原则,并在该原则基础上规定了报酬的评定标准与具体承担,且允许当事人对救助报酬的确定另行约定。雇佣救助合同不属于"无效果无报酬"救助合同。关于雇佣救助合同下的报酬支付条件及标准,《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和《海商法》均未作具体规定,应依《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予以规范和确定。

对公司决议效力的一些思考——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规定46-55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征求意见稿),在整体上是系统性解释《公司法》的序列文件,目前尚未正式颁行。该司法解释充分吸取司法实务中的经验,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论证,侧重于解决公司诉讼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该项司法解释文件在阐释《公司法》相关规定以及填补制度空白方面臻于至善,进一步统一了部分类型的公司诉讼案件的裁判标准,大大促进了《公司法》对公司组织活动的指引和执行规范效能。当然,该司法解释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本文主要就该司法解释中"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效力"诉讼,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对之后的法律修改有所裨益。

《民法典总则》制度立法建议56-60

摘要:《民法典总则专家建议稿》(提交稿)关于的规定应进行体系化的修改为隐名留下了立法空间。关于无权人的赔偿责任应删掉履行责任,其赔偿额不得超过相对人在契约有效时可得到的利益,而非行为有效所能获得的利益。

亲属相犯行为定罪量刑的介述与思考——基于法与伦理的博弈视角61-65

摘要:亲属相犯行为包括亲属间犯罪和容隐行为,其行为不仅违犯法律规范,也损害伦理规范。现行《刑法》把亲属间虐待、遗弃、包庇等行为规定为犯罪,1984年以来先后7次对亲属间的盗窃、抢夺等行为做了司法解释,这些不足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发生各类亲属相犯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如严格按照法律定罪量刑,难免损害伦理关系,影响家庭和睦,甚至社会稳定,也有悖于法律理念。我们应大胆吸收古代亲属相犯制度中合理的精神、借鉴国外亲属相犯行为的立法经验及当前法律与伦理关系研究主要成就,完善我国亲属相犯行为的定罪量刑制度。

专利实质要件在权利要求解释中的作用研究66-70

摘要:专利实质要件是指在专利审查或确权程序中对发明创造进行实质判断的条件,基于我国专利制度的二元体系结构,在专利侵权判定的司法实践中并不适用这些条款。行政程序与侵权处理程序的直接连接点仅在于权利效力,在禁止反悔原则和现有技术抗辩原则中行政程序的判断内容或规则可能会被侵权判断程序予以借鉴。就专利实质要件在权利要求解释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司法实践的发展趋势对于这些条款的引入应侧重在厘定发明实质、寻求最大合理化的权利要求解释方式与规则。

法律适用杂志法官说法
审判引导侦查实证研究与改进路径71-75

摘要:审判引导侦查在审判阶段则可分为过程性引导和结果性引导。从审判引导侦查运行的系统论、控制论角度看,其在实践层面存在着启动过于保守、实施过于无力、落实过于节制、效果过于虚无等结构性问题。立法折中与实践变通、部门壁垒与权威缺失、配套不足与失于担当、控辩失衡与考核脱节是上述结构性问题的原因。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整:一是明确审判引导侦查启动原则,二是树立审判引导侦查实施权威,三是消除审判引导侦查落实顾虑,四是促进审判引导侦查效果提升。

审判权和执行权“深化内分”模式研究76-81

摘要:审执分离改革,在分析当前执行权力运行模式的体制性障碍、发展趋势和本质内容等基本维度的基础上,对不同分离模式优劣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依据改革总体目标及可选择措施手段,在妥善评估每种改革方案的成本、收益和可能风险的情况下,深化内分模式成为最优选择。在深化内分模式的具体组成内容方面,提出在执行实施领域适当向当事人分权后,执行裁判权行使机构应独立于执行机构而单独创设,而执行实施机构可以实行跨行政区域的探索,并在最高法院统管范畴内实现与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彻底分离;在人员配备上应该实行多元化分级执行主体改造,界定主体责任;在职能划分方面,合理界定执行裁判职能和执行实施职能权力清单。

论我国刑事涉案财物执行中的案外人救济82-87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规定案外人对刑事涉案财物提出权属异议应按照执行行为异议处理。该规定将案外人异议与执行行为异议相混淆,也与案外人排除执行的真实意愿相悖。但是,若适用案外人异议,却存在着申请执行人一方缺位和刑事认定标准较高等主客观障碍。从证明标准多元化、国内外立法现状以及客观实际来看,认定刑事涉案财物应采用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因此,案外人对刑事涉案财物提出权属异议应当纳入案外人异议途径,并且应赋予检察机关以申请执行权,同时还应对案外人异议及其后续救济途径的运行规则作相应的细化完善。

贿赂犯罪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实证分析88-94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将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从法律制度层面确立下来,对规范司法机关取证行为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排除规则内容过于笼统抽象,模棱两可,导致司法机关在审查非法口供证据时陷入"不敢排、不能排、不会排"的尴尬境地。因此,有必要从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两个方面对非法口供证据的审查和排除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完善相关排除细则。

法律适用杂志问题探讨
论专业法官会议的功能定位及运行模式95-100

摘要: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人员构成行政化、议事范围不明确及程序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塑造更适合目前司法环境的制度模式是该制度顺利运行的关键所在。在功能定位上,可限定为提供个案咨询、统一类案法律适用、过滤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在组成人员上,以学历、专业、审判年限、办案质效等因素综合确定。在议事范围上,将议事内容类型化,减少提起专业法官会议的随意性。在议事规则上,按照行政职务及资历高低确定发言顺序,避免行政压力使领导意志成为"多数意见"。

论侵害先买权之法律救济101-105

摘要:完善侵害先买权之法律救济,必须支持先买权人与特定标的物所有人之间成立买卖合同,强制保障先买权人与特定标的物所有人的买卖合同优先履行,同时要对先买权人的利益损失进行赔偿。此外还要注重保护特定标的物所有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论犯罪地的确定——兼论庭前审查程序的实质化106-110

摘要:作为刑事诉讼地区管辖之连接点的犯罪地,既不能仅以起诉书记载为标准,也不能以法院最终判决认定事实为标准,而应当以法院庭前审查结果为确定标准。只有坚持庭前审查标准说才符合管辖权的性质与立法目的。但是,法院审查标准说的适用,必须以庭前审查的实质化为基本前提,若坚守程序性审查的旧有立场,犯罪地的确定标准将成为一个无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