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适用杂志社
分享到:

法律适用杂志

《法律适用》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大法官论坛、特别策划、法学论坛、法官说法、司法调研、问题探讨、案例分析、司法技能、国外司法等。
  •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 主办单位:国家法官学院
  • 国际刊号:1004-7883
  • 国内刊号:11-3126/D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4
  • 综合影响因子:1.465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法律适用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律适用杂志特别策划:环境资源审判新视点

当前环境资源审判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在审判机构专门化、审判人员专业化、审判程序制度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仍面临较多难题。本文就当前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中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环境侵权案件、矿业权纠纷案件、林权纠纷案件的审理、生态体制改革以及环境资源新类型案件研究等问题作了论述。
2-6

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机制实证研究——以昆明中院的实践为视角

摘要: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救济受到侵害的"公众环境权",并通过法院对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审判,实现对被污染破坏环境的生态修复。本文立足于昆明中院的司法实践,对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机制提出建议。
7-11

论环境诉讼中的环境损害请求权

摘要:环境损害请求权制度通过将私法手段引入环境保护,实现公民为私益而主张权利,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治理的公共目标。从环境损害请求权到独立的环境请求权,是公民环境健康权益保障的时代要求。民法典的制定中,应当增加公民环境权益保护的表述,并确立独立的公民环境请求权。环境司法应当对公民私益诉讼中的环境损害请求持开放态度;对纯粹环境损害的私益请求权行使,积极探索裁判准则。
18-23
法律适用杂志法学论坛

论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证据庭前准备的基本建构

摘要:在电子科学技术日渐发达和不断完善的条件下,证据信息化的趋势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给诉讼中法庭对证据的庭审调查带来了新的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审判实践中,电子数据的载体具有多样性,且其数量有日渐剧增的趋势。一方当事人就对方当事人在诉讼中所提交的电子数据在形式上的真实性是否提出异议,将决定是否会有必要由专业人士介入加以协助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产生往往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不得不增加开庭次数,以至于造成程序拖延。基于集中审理的考量,应当为此建构相应的电子数据证据庭前准备的基本程序与规则体系。
24-31

离婚救济制度的辨析与重构

摘要:离婚救济制度涉及离婚后夫妻双方关于利益分配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离婚救济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梳理我国离婚救济制度的历史沿革,剖析我国《婚姻法》关于离婚救济制度的缺陷,重新对离婚救济制度进行界定及重构,尝试建立离婚扶养金给付规则和扶养金给付数额的判断标准。
32-36

大村制改革背景下的土地流转衍生犯罪分析

摘要:以"合村并居"为主要模式的大村制改革,在整合有限的农村资源,实现农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农村经营模式,直接加快了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通过对实践中已经出现的犯罪现象进行归类,可以明确大村制改革中的矛盾焦点,掌握土地流转衍生犯罪的原因,结合相关犯罪行为产生的社会影响,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大村制改革的失控方向。就现实的大村制改革而言,除了要坚持其原初的建设规划外,还应该逐步构建起对应相关利益格局的多元防控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的防止因为土地流转而衍生的犯罪行为走向失控,保证大村制改革能够实现其预期的效果。
37-43

讯问录音录像的若干证据法问题研究

摘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运行实践表明,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运行有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充分发挥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功效,需要解决若干有关讯问录音录像的证据法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程同步讯问录音录像的证据属性问题,包括讯问录音录像是否属于诉讼证据,是否需要随案移送,能否查看、复制以及如何播放等问题;违反录音录像规定讯问笔录的证据能力问题,即违反录音录像规定获取的讯问笔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违反录音录像规定相关证据的排除问题,包括毒树之果和重复供述是否应当排除,违反录音录像规定获取的讯问笔录的排除程序问题。
44-54
法律适用杂志法官说法

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与我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衔接

摘要: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是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兴起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ODR是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ODR发展相对滞后,与我国网络大国并不相称,国家有必要加大对ODR的引导、规范、监管、投入,实现ODR与我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有效衔接,重点实现观念、制度、机制、保障的衔接。同时,要按照"互联网+"要求,推动我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完善,着重建立健全电子调解、电子仲裁、电子复议、电子司法、电子信访的体制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和要求。
55-62

保险合同复效制度适用研究——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8条为中心展开

摘要:复效制度作为《保险法》的特有制度,对于维持保险合同效力,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保险法》确立了该项制度,但将复效条件表述为"经保险人与投保人协商并达成协议",未对保险人拒绝复效作出限制,被一些人误读为保险人握有保险合同复效与否的决定权,实务中出现了保险人滥用同意权随意阻碍保险合同复效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8条将保险人拒绝复效的事由限定在"被保险人的危险程度在中止期间显著增加"这一范围内,符合《保险法》的立法本意。本文在探究保险合同复效制度的法理基础、考察域外不同立法模式、梳理审判实践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就该司法解释第8条的整体妥当性和复效条件、复效时点等具体规则适用作了剖析,并拓展开来,就实践中涉及保险合同复效制度适用的其他疑难问题,比如被保险人能否作为申请复效的主体,保险合同复效与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及不可抗辩制度适用的关系,被保险人在复效申请处理期间死亡的处理,投保人申请复效被拒后能否再次申请复效,复效期间经过后的法律效果等逐一分析,力求形成对保险合同复效制度适用层面的完整认知。
63-71

提前收贷案件若干实体问题探讨

摘要:加速到期约定虽为赋权性条款,但在约定事由出现后其中的潜在权义转化为可以行使或必须履行的实在权义,出借人不能单方选择原约借款期限作为其行使收贷权的起始日;约定事由出现时,出借人获得的是属于请求权的提前收贷权而非通知到期权这种形成权;加速到期条款并非合同解除权约定,而是具有对原约借期附解除条件与对加速到期附生效条件的双重性质;提前收贷权的诉讼时效应以加速到期约定事由出现日为其起算日,其依据是《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的"知害"标准而非理论主张的"行使论"。
72-76

刑法分则“明知”构成要件适用研究——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为视角

摘要:刑法分则中不少条文在叙述罪状时用了"明知"的规定。但"明知"是否属于犯罪构成要件、"明知"的基本含义及如何认定"明知"等问题一直有争议。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样本,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这一具体罪名为视角,对如何理解和适用"明知"要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77-83

论上诉不加刑原则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上诉不加刑原则是刑事二审程序的特殊原则,对于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充分行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务中,对于一审量刑畸轻的案件,二审法院往往基于上诉不加刑原则先予维持,同时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启动再审,从而出现"变相加刑"的结果。这不仅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本意,同时也是将司法机关的过错转嫁给被告人的一种方式,损害了司法信誉。对于仅有被告方提起上诉的案件,应当实行绝对的上诉不加刑原则,杜绝以任何形式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也不能在二审终结后通过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变相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从而真正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充分行使,实现司法公正。
84-91
法律适用杂志问题探讨

以实现诉讼费制度功能为视角论我国诉讼费制度改革

摘要:诉讼费通常被认为是与当事人诉权行使以及司法公信力相关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对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执行情况和运行现状的实证考察,提出诉讼费制度改革不是简单降低收费标准的问题。改革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让民众"打得起官司",而应当着眼于遵循司法规律并全面实现诉讼费制度功能,并有利于非诉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除了要对现行制度自身加以完善外,还必须建立与诉讼费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制度。
92-98

2016年《法律适用》“山城杯”征文启事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依法治国总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新举措,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98-98

困境与重构: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以实质性解决纠纷为视角

摘要:我国现行的违法解除救济制度以继续履行为原则,由于法律规定的"已经不能继续履行"认定困难,法官裁判不统一现象严重,即使判令继续履行,后续履行中仍经常引发二次纠纷。因此,继续履行制度应以实质性解决劳资双方的纠纷为出发点,并在适用上进行类型化:患职业病、孕期、产期等特殊群体的劳动者被违法解除和普通劳动者被实体性违法解除情形下,劳动者继续履行的利益优先于用人单位的用工自由权;普通劳动者被程序性违法解除情况下,用人单位的用工自由应高于劳动者继续工作的利益,可用经济赔偿金代替继续履行;对于劳动合同期限在诉讼期间届满的情况,应引导劳动者将继续履行的诉讼请求变更为经济赔偿金;为避免强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返回原岗位易引发的后续纠纷,对于继续履行的强制执行可以转化对工资和社会保险的强制执行。
99-104

论后劳动教养制度时代罪刑结构的平衡——以部分司法解释为视角

摘要:本文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以2013年盗窃罪、敲诈勒索罪、抢夺罪司法解释为视角,在深入分析3个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概括其具有定罪情节采用数额减半原则和加重构成采用比例原则等特点,然而3个司法解释存在混淆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量刑规则与加重构成和重复评价案件情节的缺陷。建议采用立法或修法的方式设定"罪"、司法解释的方式释明"刑",在合理界分重罪、轻罪的基础上建立轻罪案件办理机制,从而实现刑罚结构的平衡。
105-110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情节严重”认定研究

摘要:《刑法修正案(七)》中增设了两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罪名,然而,罪状中"情节严重"的概括性表述由于自身的内涵不清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瓶颈。本文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的"情节严重"为切入点,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梳理司法实践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对其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进行类型化分析,总结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具有共性的规律,力求为本罪的立法和司法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
111-116

历史视角下的我国法官管理制度改革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试点法院改革中完备法官管理制度改革无疑是人民法院实现公正与效率的重要保证。韩非思想中的某些观点恰好对当前法官职业化水平较低、遴选制度简略、考核设计片面的现实问题有所回应。另外,其"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的思想也为保障法官职业权利提供了一定参考。
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