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2-03-26 09:31:13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背景下,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21世纪重要工具课程门类,如何在社会需求日益强烈的今天,培养掌握一定应用文写作技能的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评价体系的改革则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应用文写作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传统评价模式下,应用文写作课程评价的时间和空间难以得到拓展和延伸;评价方法和手段单一,写作训练的评价呈现出简略、粗糙的特点;应用文写作评价的标准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性,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差甚远。教学改革必须致力于完善评价体系,基于互联网+新技术开展多元化、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以解决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蓝墨云班课是一款基于大数据理念开发的智慧教学平台,专门为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而设计,能够实现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元评价。在近几年的应用文教学改革实践中,课程组运用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开展评价体系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过程性评价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中,依托蓝墨云班课教学软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前提。教师课前在云班课网络平台微课、应用文写作案例、名师教学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自学和浏览;通过班课通知或私信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要求;课上教师可用班课组织课堂签到点名,系统将出勤率与学生经验值挂钩形成评价;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发起随机选人、指定人选、抢答等丰富课堂交流互动的形式;组织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小组任务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即使评价,生成经验值;课后开展作业或小组任务的活动,并在线进行评价。系统自动汇总学生查看资源的完成率、看视频资源的时长等评定学生学习的经验值,记录和汇总每个教学环节,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经验值和成绩,形成过程性评价,较之终结性评价,更为全面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督促学生积极的投入学习,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据文体特征设置多元化评价主体

根据所学应用文文体的特征,教师可在课后作业或小组任务中设置不同的评价模式,依据教师提前录入系统的评分点开展多元化评价。以个人简历的写作为例,学生将课后写作训练的作业提交到平台后,教师可以选择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及企业人事管理人员参与评价的多元主体评价。学生互评,主要是为了对比自己的简历与同学的简历之间的差别,向同学中写的较好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开展自评,可用发表评论的方式,记录自己在简历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问题以促改进;教师的评价主要侧重于简历的格式是否正确、要素是否完整、文字表达是否恰当等评价要素;邀请企业人事专干加入班课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对部分同学的简历进行点评,主要针对学生简历与工作岗位的结合度、个人能力与职业所需素养的契合度进行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侧重不同的平价要点,全方位的指出学生写作训练中的优点和待改进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合教学目标制定多维度评价要素

合理利用蓝墨云班课设计的各类活动,与多维度的评价要素相结合,在不同活动中观测和评价学生不同方面的学习收获。如在小组任务中通过组内互评主要观测学生的协作意识、组内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等素养目标的实现;在课堂或课后测试的评价中,主要考查不同文种文体知识、基本格式等理论知识的熟知、记忆情况;在课堂表现中主要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头脑风暴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课后作业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核学生真正掌握和具有的写作水平。如此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个维度出发,根据不同的评价要素制定简单、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轻松收集多维度评价数据。四、平台实时记录智能分析评价数据蓝墨云班课智慧评价系统自动记录学生每个环节、每次参与活动的成绩,自动汇总形成经验值排名,学生直观了解自己的得分情况,激励学生互相竞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系统自动形成大数据分析,分析学生的经验值详情、横向对比学生不同阶段经验值的增长情况、纵向对比学生与优秀同学的成绩差别、关注班级中经验值落后同学的具体情况,并智能推送学习资源、提醒教师和学生关注评价数据的变化、帮助分析原因等。基于大数据思维设计的智能评价分析,为教师实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学情分析,即时诊断教学,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依托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用多元化、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引导和激励学生在具体工作情境中探究和熟悉应用文的写作规范和使用情况,帮助在实践中巩固理论学习成果,切实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再探讨[J].王凤英.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何克抗.课程.教材.教法,2014(02).

[3]张妤君.大学语文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长江丛刊,2018.

【作者简介】童晓燕,女,1988年4月9日出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学本科学历,任教于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单位: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探讨 下一篇: 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