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医药导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 43-1446/R 国内刊号
  • 1672-951X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医药导报是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医药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实验、中药、临床、综述、规律、理论、医案、医史、教育、翻译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医药导报杂志中医药发展论坛
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状况研究1-5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状况,为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方法:采集《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和《广东省中医统计信息汇编》的相关数据,利用WPS Spreadsheets软件进行主要医疗指标的省内和国内对比。结果:2011-2015年广东省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人员数量与学历水平都在稳步提高,全省中医医院床位数不断上升,中医诊疗人次、出院人次、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不断增加,全省中医药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较完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珠三角地区拥有的中医医院床位数量以及执业医师数量远远超过东、西、北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优质中医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存在着明显的中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以及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地区差距大的问题。广东省与国内其他省份比较,中医诊疗人次位居全国第1,出院人次位居全国第6,中医执业医师数、床位数,病床使用率、中医病床平均住院日等排在国内中上水平。结论:2011-2015年这5年来广东省中医药服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内处于中上水平,但广东省中医医疗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尤其是优质中医医疗资源。

黑龙江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现状及对策探讨6-9

摘要:对截至2016年11月底的黑龙江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统计,从而得出一些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数目远超全省县级以上的公立中医医院,这说明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迅速,但工作情况与公立中医医院的工作情况相比还是相差甚远,无论是门诊量还是床位编制和实际开放床位数民营中医医疗机构都处于弱势。

基于社区需求构建“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传播平台10-13

摘要:目的:了解二沙岛社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传播的现状与需求,分析社区“治未病”的知晓度和传播途径,为构建“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传播平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二沙岛社区350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获得337份有效问卷。77.45%受访居民听过中医“治未病”,66.47%受访居民接受过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有82.20%的人愿意参与社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宣教。有92.58%的人希望社区定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开展形式为按摩、健康调养咨询、针灸和药膳食疗。结论:社区对中医“治未病”及其健康文化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更多的人希望社区定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潜在需求已经实际存在。构建社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平台要结合社区的需求,以定期组织义诊、健康讲座、中医保健培训等形式为渠道正确引导需求,以定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活动为载体提升教育成果。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流动医院服务模式实践总结14-15

摘要:对北京市怀柔区中医流动医院启动1年多以来的实践经验和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中医流动医院能够让优质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健康知识走进偏远山区,让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山区医务人员的整体诊疗水平,增强山区百姓的健康保健意识。

中医药导报杂志海外中医
论自贸协定背景下中医药谈判策略的选择16-18

摘要:在对中医药基础发展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将各国中医药发展分为完备、政策支持和贸易3大模型,从准入和发展方向两个方面提出未来中医药纳入自贸协定前的谈判策略和其渐进式步骤。为新自贸协定中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法律法规3方面的中医药相关谈判要价的设置提供思路,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供方法和建议。

传承深化,融合发展——海外中医教育访谈录(二)19-23

摘要:纽约中医论坛特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中医教育领军人物与众多中医群友共商中医教育的传承、融合与深化大计。此次纽约中医论坛将更关注海外中医同仁提出的焦点问题,各国校长介绍了所在国家中医教育的现状,提出并深入讨论海外中医教育的焦点问题,并就海外网友呼声较高的海外中医公众科普教育的方法与技巧问题进行解答。

中医药导报杂志科研报告
基于PET脑功能成像研究针刺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中枢调节机制24-28

摘要:目的:利用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技术,探究针刺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脑功能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只SHR大鼠(BP≥140 mm Hg)测量血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人迎组、非穴针灸组,每组10只;以10只同等体质量的WKY大鼠作为对照组。人迎组和非穴针灸组针刺30 min,模型组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然后使用PET-CT扫描采集大鼠脑功能图像,得到的图像用SPM8处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大鼠被灭活的脑区有小脑、初级视觉皮层、次级视觉皮质和穹窿下器官等部位;被激活的脑区有嗅球、小脑、第Ⅳ脑室、蓝斑核、前庭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针刺人迎穴对于提升大脑葡萄糖代谢的作用比非穴针灸更明显。结论:针刺人迎穴能显著降低SHR的血压,针刺人迎穴并不是特异性的激活特定脑区,而是对SHR病理状态下正负激活的多个脑区发挥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益气活血药水提物与水提醇沉物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药效比较研究29-32

摘要:目的:研究益气活血药水提物与水提醇沉物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药效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方法:建立体外心肌细胞缺氧模型,选取水提法及水提醇沉法制备的益气活血药进行干预,观察缺氧损伤后心肌细胞活力、细胞生存率、细胞形态学及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比较2种提取物的药效学差异。结果:益气活血药水提物与水提醇沉物均可一定程度上增加缺氧心肌细胞的活力,水提法益气活血药减轻LDH外漏优于水提醇沉法(P〈0.01)。结论:益气活血药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同剂量下以水提物为佳。

羚羊角与钩藤药对对发育期高热惊厥大鼠H2S表达的影响33-35

摘要:目的:探讨羚羊角与钩藤药对对发育期高热惊厥大鼠H2S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羚角组、钩藤组、羚羊角-钩藤组,每组10只,各药物组大鼠按10 m L/kg给予相应药液,空白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1次/d,连续21 d。给药60 min后,置于(45±0.5)℃恒温水浴箱热水浴实验,隔日1次,连续10次,末次给药24 h后,水合氯醛麻醉,经下腔静脉留取静脉血,离心,取血浆,-80℃冰箱保存,测H2S含量。并取海马组织进行尼氏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羚羊角-钩藤组、羚羊角组及钩藤组在高热惊厥发生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其中羚羊角-钩藤组减轻更明显,优于羚羊角组、钩藤组。羚羊角组、钩藤组及羚羊角-钩藤组3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而羚羊角组、钩藤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的神经元数目少于羚羊角-钩藤组。羚羊角组、钩藤组及羚羊角-钩藤组3组大鼠的H2S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而羚羊角组、钩藤组H2S含量高于羚羊角-钩藤组。结论:羚羊角与钩藤药对能减轻高热惊厥所致脑损伤,且药对优于单用,二者具有协同效应。

桂枝加大黄汤的镇痛作用研究36-38

摘要:目的:探讨桂枝加大黄汤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水缩尾法、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分析桂枝加大黄汤和延胡索水煎液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桂枝加大黄汤和延胡索水煎液能够提高热水缩尾法和热板法所致小鼠的痛阈值,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结论:桂枝加大黄汤具有镇痛作用,其对腹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延胡索水煎液。

中医药导报杂志规律探索
从量效关系探讨《伤寒论》中柴胡的应用特点和规律39-41

摘要:目的:基于《伤寒论》探讨柴胡的应用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整理《伤寒论》中含有柴胡的条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柴胡与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含柴胡方剂7首,占全方数目的比例为6.19%。对6首含有柴胡的汤剂进行二元相关性分析显示,柴胡单次用量与药味数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而与用水量、剩余水量和服用次数无相关性(P=0.524,P=0.091,P=0.091)。柴胡单次用量平均为8.60 g,药味数平均为8.50味,柴胡单次用量是药味数的1.06倍,即柴胡的实际服用剂量为18.42-27.60 g(约等于18-28 g)。结论:从使用分布看柴胡主要用于少阳病,从量效关系可以发现柴胡在使用的方剂中均为主药,而且剂量及其配伍十分严格,临床上应根据“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的指导原则灵活掌握柴胡的使用方法。

近30年皮肌炎中医证治用药规律分析42-44

摘要:目的:探索皮肌炎中医证治用药规律和特点,为该病的中医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的整理,对符合选择标准的皮肌炎证治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进行归类整理,用Epidata3.1软件建立皮肌炎的用药文献数据库、录库,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皮肌炎以补虚药使用频率为最高,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共占总频率81.88%;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分别为黄芪、当归、白术、丹参、薏苡仁。结论:治疗皮肌炎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解表及祛风湿为主,通过辨证论治选取合适的药物归类,为今后该病治疗和研究提供指导。

《伤寒论》辨治心悸规律探析45-46

摘要:探讨《伤寒论》有关心悸的辨证规律。《伤寒论》不仅首次提出心悸病名,而且从心阳不足、心阴阳两虚、气血亏虚、水饮内停、阳郁气滞、枢机不利、误治等方面分别论述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所治处方,灵活多变,至今为临床所常用。

中医药导报杂志名医经验
仇湘中教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经验47-49

摘要:仇湘中教授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瘀血阻络,治疗强调证症结合、灵活辨证,不拘泥于古,重视现代临床医学检查,在充分认清疾病的本质上,确定了补肾健脾、化瘀通络的治则,并拟定了补肾强骨汤。

余绍源教授从火热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50-51

摘要:介绍余绍源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余教授认为气逆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尤其强调肝气(火)上逆、胃气(火)上逆;“火热”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治疗上主张去其火势为主,通降脾胃气机,兼以制酸,同时注意饮食、情志调摄。

崔学教教授治疗阳痿经验总结52-53

摘要:崔学教教授认为阳痿病机以肾虚为本,治痿应从肝肾论治,治疗以滋补肝肾、充养宗筋为基本大法,主张阴阳并补、“水中补火”,重视疏肝活血,倡导身心同治、中西并用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中医药导报杂志肿瘤专题
益气养阴补血方对肺鳞癌放疗后患者乏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54-56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补血方对肺鳞癌放疗后患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放疗后采用益气养阴补血方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放疗干预治疗。治疗后1-3个月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补血方可降低肺鳞癌放疗后患者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横断面调查研究57-59

摘要:目的:从中医体质特征探索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和早期治疗乳腺癌寻找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通过大样本、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和非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5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中医易患体质类型特征以及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分布在阴虚质15例(3.0%),气虚质126例(25.0%),湿热质30例(6.0%),痰湿质45例(8.9%),气郁质213例(42.3%)和血瘀质75例(14.9%)。其中乳腺癌患者主要分布在气虚质和气郁质,而对照组则分布在平和质,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类型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在气虚型患者110例,阴虚型19例,血虚型9例,冲任失调型85例,肝气郁结型281例;气虚质与气虚型证候呈正相关(P〈0.05),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证候呈正相关(P〈0.05),血瘀质与冲任失调型证候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体质多表现为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和血瘀质,其中气虚体质与气虚型证候,气郁体质与肝气郁结型证候,血瘀体质与冲任失调型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该理论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治未病”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