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医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Acta Chinese Medicine

  • 41-1411/R 国内刊号
  • 1674-8999 国际刊号
  • 1.7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医学报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肺炎中医防治研究、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方药研究、临床研究、中医文献

中医学报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医学报杂志本刊特稿
中原古代文明与中医药文化1-6

摘要:光辉灿烂的中原古代文明对中医药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南宋以前,在华夏文明发展的每个阶段,一直是核心区域;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原人杰地灵,圣人辈出;中原古都众多,历代入主中原的王朝对医药的重视,促使了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诸子百家以来,中原历代先贤的著作中,保留了大量的中医药文化内容;灿烂的中原古代文化造就了一大批著名医家;作为载体的文字的确立和规范,主要在中原形成,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原武术文化也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寻根溯源,中医药文化之根在中原。

中医学报杂志艾滋病研究
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HIV/AIDSQOL-46)的研制6-8

摘要:目的:研制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方法:成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量表研制工作组,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量表研制程序,先后形成条目池、预量表、初步量表,最终形成正式量表。结论: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HIV/AIDS生存质量量表(HIV/AIDSQOL-46)初步研制成功。

益艾康治疗艾滋病脾胃系症状1792例临床疗效总结9-10

摘要:目的:通过益艾康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两年疗效总结,观察中医药对艾滋病患者脾胃症状的影响。方法:提取2004年以来中医药救治艾滋病项目组病人1792例,总结脾胃症状积分改变情况,分析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益艾康对艾滋病患者脾胃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纳呆、腹泻及腹胀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统计学比较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艾康具有改善艾滋病患者脾胃症状,提高患者脾胃功能的作用。

中医学报杂志肿瘤研究
脾胃理论在肝癌临床中的应用11-12

摘要:从历代文献入手,结合临床,系统阐述对中医脾胃理论的认识,探讨脾胃与肝的关系,介绍脾胃理论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法检测消瘤保肺丸对lewis肺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影响的研究13-14

摘要:目的:观察消瘤保肺丸对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以深入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用药后荷瘤小鼠体内移植的Lewis肿瘤细胞表达E—cad、CD44V6的情况。结果:研究证实,使用消瘤保肺丸组肺癌细胞E—cad的表达水平升高,CD44V6的表达水平降低。CTX对照组治疗的结果,提示CD44V6表达水平降低,但E—cad的变化不明显。结论:消瘤保肺丸可以提高E—cad的表达水平,降低CD44V6的表达水平,可能通过减弱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和ECM间的异质粘附,降低肿瘤向基质侵袭,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和运动能力,来发挥抗肿瘤的目标。

中西医结合预防恶性肿瘤病化疗引起患者消化道反应临床观察15-16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预防恶性肿瘤病化疗引起患者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化疗期间均用格拉司琼和甲氧氯普胺抗呕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加味半夏厚朴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中未发生消化道反应者为67.2%,对照组为40.6%;治疗组中发生重度消化道反应(Ⅲ、Ⅳ度)者为6.3%,对照组为2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预防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疗效明显。

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述评16-18

摘要:肿瘤标志物及其应用已成为临床肿瘤诊断与研究的热点。就目前研究较多的肿瘤标志物抗原、酶、受体、激素或代谢产物形式的蛋白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及其相关产物等成分及其临床应用作一述评。

中医学报杂志理论研究
浅论三焦理论与糖尿病治疗的关系19-21

摘要:“三焦”概念源于《内经》,职司人体津液水分的输布、疏通和排泄,其生理特征是鼓动阳气,蒸腾阴津而达到疏通、输布和排泄津液水分的目的。所以三焦与水液及营养物质新陈代谢关系密切,而糖尿病的形成主要是营养物质和津液的代谢紊乱,故而运用三焦理论,掌握“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采取解毒泄浊通络之法,将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

浅论非典、禽流感防治与温病学22-23

摘要:非典型肺炎及人禽流感的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中国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吴又可在其著作《温疫论》中创立的达原饮,在抗击SARS中起到了积极的防治作用。提倡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加大中医外感热病学防治传染病的研究力度是极为重要的,中医科研人员应尽快从防治“非典”的经验中找出对防治禽流感有效的方药。

浅析方剂配伍理论23-24

摘要:方剂配伍理论内容丰富,本文主要从气味配伍理论、五脏相关配伍理论两个方面对方剂配伍理论进行简要的阐述。

中医学报杂志实验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证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及通塞颗粒的作用25-26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证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及通塞颗粒的作用。方法:通过烟熏、滴菌结合风热刺激的方法建立AECOPD痰热证大鼠模型。采用非平衡法测定血浆ET、CGRP含量。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ET升高(P〈0.01),CGRP下降(P〈0.05);通塞颗粒组ET较模型组降低(P〈0.05),CGRP升高(P〈0.05)。结论:ET、CGRP参与了AE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调节血浆中ET、CGRP的水平可能是通塞颗粒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之一。

淫羊藿苷与葛根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影响的对比研究27-28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与葛根素(puerarin)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诱导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细胞周期及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的影响。方法:建立HCY诱导的兔VSMC增殖模型,与不同浓度的ICA及葛根素共同培养48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细胞周期变化。结果:ICA与葛根素组G0/G1期细胞数增多,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I显著降低,与HCY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ICA作用效果与其浓度呈正相关,葛根素作用效果则与其浓度关系不大。结论:ICA与葛根素均具有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细胞周期阻滞是ICA与葛根素抑制VSMC增殖的机制之一。

醒脑化痰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29-30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化痰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法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一种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使脑组织产生缺血缺氧性损害,尤其易损害海马、皮层等与认智功能有关的组织,从而形成血管性痴呆模型;处死犬鼠测量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对照组大鼠大脑纹状体AChE活性明显降低,而皮层脑组织无明显变化;针刺及阳性药均能显著降低皮层、纹状体AChE活性,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药组对皮层和纹状体AChE均无明显影响。结论:醒脑化痰针法对胆碱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核因子-κB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影响31-32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核因子-κB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高脂组(10只)和缬沙坦组(10只)。观察各组实验后血脂水平;测定主动脉内膜和中膜比值;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和MCP-1表达的情况。结果:高脂组和缬沙坦组的血脂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脂组与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脂组和缬沙坦组的内膜厚度和I/M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缬沙坦组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高脂组和缬沙坦组的NF—κBp65和MCP-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缬沙坦组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结论:缬沙坦具有抗AS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性和下调MCP-1的表达有关。

中医学报杂志中药研究
龙眼三萜A、B晶体结构研究33-34

摘要:用石油醚提取无患子科植物龙眼壳,经上硅胶柱层析,用不同比例的石油醚-丙酮洗脱,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先后得到二种晶体,对其分别作了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NMR、质谱MS和X-衍射XRD,以及一系列化学法鉴定,确定了二者的结构。一种为龙眼三萜A(无色平板状晶体),一种为龙眼三萜B(无色针状晶体)。

熊胆的鉴别及应用35-36

摘要:熊胆苦寒,有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功效,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伪品、混淆品较多,本文从性状鉴别、经验鉴别、理化鉴别、药理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熊胆的鉴别和应用。

炒制对闽产栀子饮片中栀子苷含量影响36-37

摘要:目的:研究炒制对闽产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用HPLC法测得闽产栀子、炒栀子、焦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加重依次递减。结论:栀子中栀子苷平均含量为7.13%,炒栀子栀子苷平均含量为6.95%,焦栀子栀子苷平均含量为5.6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清热合剂中葛根素的含量38-39

摘要:目的:建立葛根清热合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ODS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0nm,检测葛根清热合剂中葛根素含量。结果:葛根素在0.446-2.240μg范国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27%。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可靠、简便、精密度好,可用于进行葛根清热合剂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