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标准与指南

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

摘要: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肿瘤发病率上升以及侵入性医疗手段的增加,脓毒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每年全球新增数百万脓毒症患者,其中超过1/4的患者死亡[1-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年组织编写了《成人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为脓毒症的诊治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重症医学工作者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本指南。
401-42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脓毒症指南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

摘要:“拯救脓毒症战役指南”(Surviving Sepsis Compaign Guideline,SSCG)在重症医学领域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临床指南,从2004年第一版到2012年新版的颁布,该指南推动了全球对于脓毒症的认识[1]。SSCG的推荐意见是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证据主要来源于多中心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研究数据多取自欧美国家进行的研究,但由于可能存在地域、人种及基因多态性等诸多不同,中国大陆是否可以无条件接受这些推荐也是中国脓毒症指南需要讨论的问题。随着一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一些过去被中国临床医生接受的推荐也需要重新审视,因此,在中国制定更符合本地特点的指南也就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427-42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中医药部分解读

摘要: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代表中国最高学术组织制定的《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在《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基础上增加了近两年国内外文献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增补和修正,同时增加了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内容,充分发挥了祖国医学在危重症治疗中的特色与优势。现就其中具体的中医药内容进行解读。
429-434

脓毒症的免疫反应与炎症

摘要: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临床危重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包括活化蛋白C在内的多种治疗药物及手段,经过循证医学检验均提示无明显疗效,病死率居高不下,脓毒症的治疗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况。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脓毒症是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障碍为主的免疫麻痹,呈低免疫状态。故免疫失衡是脓毒症发展的关键,而对脓毒症期间免疫反应与炎症演变的认识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脓毒症。
435-43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系统文献回顾与Meta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能否改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1993年1月至2015年4月的文献。检索词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EGDT、sepsis、severe sepsis、septic shock。入选条件:随机对照试验,试验对象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试验终点为人群短期病死率〔院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或28 d〕、远期病死率(60 d或90 d)。采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95%CI)作为评价EGDT组和对照组之间病死率差异的指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篇文献满足入选条件,总计4853例患者。与常规治疗相比较,采用EGDT方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病死率(RR=0.74,95%CI=0.66-0.82, P<0.00001),但不能降低远期病死率(RR=0.99,95%CI=0.92-1.06,P=0.81)。结论 EGDT方案能降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短期病死率,但对于远期病死率无影响。
439-44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一)

442-44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术活动预告

“诺扬ICU”有奖征文通知

摘要: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是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由江苏新晨医药有限公司负责销售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是全新的阿片受体激动一拮抗剂,不仅可激动K受体产生镇痛作用,还对μ受体有弱拮抗作用,可有效治疗和缓解各类中、重度疼痛。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是ICU患者主诉之一,选择合适的镇痛药无疑能够改善ICU患者的临床预后。
447-44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血中炎性指标水平与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等炎性指标在细菌性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中的差异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血培养阳性的2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细菌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其24 h内的炎性指标(PCT、CRP、内毒素、WBC、Neut%)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各炎性指标的诊断效应。结果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n=292)血中PCT(r=0.638)、CRP(r=0.620)、内毒素(r=0.284)、WBC(r=0.209)等炎性指标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0),其中革兰阳性(G+)菌组(n=86)血中PCT(r=0.626)、CRP (r=0.616)、Neut%(r=0.297)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革兰阴性(G-)菌组(n=206)血中PCT(r=0.631)、CRP(r=0.616)、内毒素(r=0.301)、WBC(r=0.226)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②G+菌和G-菌两组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患者〔G+菌组PCT(μg/L):0.92(0.38,4.75)比0.43(0.22,1.00),CRP(mg/L):118.45±62.60比57.97±32.41;G-菌组 PCT(μg/L):6.92(1.94,25.90)比1.28(0.27,4.12),CRP(mg/L):130.99±60.18比49.18±26.87,均 P<0.01〕,而内毒素、WBC在G-菌组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患者〔内毒素(ng/L):19.40(9.62,33.87)比10.00(5.00,18.52),WBC(×109/L):12.13±6.72比9.61±5.01,均P<0.01〕;且G-菌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PCT、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G+菌严重脓毒
448-453

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Ⅲ与其他评分方法对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Ⅲ(SAPSⅢ)对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评价的适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年龄≥18岁、急诊ICU存活时间≥24 h的67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24 h内最差数据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SAPSⅡ、SAPSⅢ、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以患者28 d转归为研究终点,按患者死亡或存活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评分系统对预后的判定能力并确定预后的界值。结果67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284例,病死率为41.9%。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APACHEⅡ、SOFA、SAPSⅡ、SAPSⅢ和MEDS评分更高,原发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比例、各器官功能损伤比例、肺部感染比例以及细菌感染比例更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SOFA、SAPSⅡ、SAPSⅢ和MEDS评分均是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00)。各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由高至低依次为MEDS(0.970)、APACHEⅡ(0.893)、SAPSⅢ(0.875)、SOFA(0.871)、SAPSⅡ(0.860);SAPSⅢ评分与APACHEⅡ、SOFA、SAPSⅡ评分预测预后的能力相当(均P>0.05),而MEDS评分预测预后的能力明显优于APACHEⅡ、SOFA、SAPSⅡ和SAPSⅢ评分(均P<0.05)。MEDS评分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1.5%和89.1%。MEDS≥11分时,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为85.8%。结论①MEDS评分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能力明显优于APACHEⅡ、SOFA、SAPSⅡ和SAPSⅢ评分,MEDS≥11分是此类患者病死率增加的标志。②SAPSⅢ与APACHEⅡ、SOFA和SAPSⅡ评分预测能力相当,可用于对急�
454-45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464-464

本刊在杂志官网及各种数据库中文献的查询方法

摘要:本刊历年文章的电子版内容可到杂志社网站(http://www.cccm-em120.com或扫描右侧二维码)进行免费查询或全文下载。查询方法:①进入杂志官网,在网页最上端选择“过刊浏览”字段;②选择过刊的年、期即可浏览该期的目次;③点击目次中的题日即可免费阅读或下载全文。
470-470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动态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能够预测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测血流感染(BS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住院时间>24 h的脓毒症BSI患者205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60例)和死亡组(45例)。收集患者入院1、3、7 d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比例(Lym%)、NLR等外周血细胞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测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①死亡组BSI患者入院1 d时WBC、NEU、Neut%、NLR、降钙素原(PCT)均明显高于存活组〔WBC(×10^9/L):15.28±8.23比11.58±6.55, NEU(×10^9/L):13.34±7.53比10.03±5.31,Neut%:0.886±0.076比0.845±0.102,NLR:21.20(13.10,28.80)比12.08(6.81,20.47),PCT(μg/L):3.13(0.85,10.12)比1.34(0.36,5.81),P<0.05或P<0.01〕,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存活组〔Hb(g/L):86.09±19.83比107.89±22.82,PLT(×10^9/L):157.51±117.81比195.44±97.28,ALB(g/L):24.11±6.94比31.99±6.89,P<0.05或P<0.01〕;3 d和7 d时WBC、NEU、NLR明显高于存活组〔WBC(×10^9/L):16.61±10.25比8.91±4.93,16.05±9.46比8.79±4.45;NEU(×10^9/L):14.15±9.98比6.97±4.64,14.36±9.03比6.59±4.07;NLR:24.13(8.49,38.26)比5.52(3.58,8.87),17.74(10.74,32.85)比4.35(2.78,7.27),均P<0.01〕,LYM、Lym%明显低于存活组〔LYM(×10^9/L):0.61(0.38,1.04)比1.05(0.78,1.43),0.69(0.35,0.92)比1.37(0.93,1.76);Lym%:0.039(0.024,0.101)比0.135(0.094,0.186),0.056(0.033,0.082)比0.170(0.108,0.237),均P<0.01〕。②ROC曲线显示,WBC、NEU�
471-47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标注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的有关要求

摘要:本刊从2012年1期起,论文图片说明中标注的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均使用“低倍放大”“中倍放大”或“高倍放大”表示。图片放大倍数低于200倍为低倍,等于200倍为中倍,大于200倍为高倍,例如“HE染色X40”将标注为“HE染色低倍放大”,不再标注具体放大倍数。
476-47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特征和预后:高活性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期依然持续存在的风险

摘要:虽然高活性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改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预后,但对脓毒症HIV感染患者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的预后目前仍存在争议。同时,能否获得高活性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和医疗保健水平的差距继续影响着疗效。因此有学者在医疗保健水平较低且重症患者转运延迟但具备安全网络的大型医院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比较了HIV感染的严重脓毒症患者与未感染HIV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研究纳入了2006年至2010年期间在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州的雷迪纪念医院包括内科、外科、神经科在内的3个成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内109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其中165例(15%)HIV阳性,CD4中位数为0.41(0.08-1.67)。
488-48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家猪内皮祖细胞调控机制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家猪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与功能,探讨创伤后MODS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头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每组20头。采取失血性休克和内毒素血症的“二次打击法”制备MODS动物模型。分别于失血前(T1)、内毒素注射前(T2)及注射后1、24、48 h(T3、T4、T5)取外周静脉血,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磷酸化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数量。结果实验组有17头家猪成功复制MODS模型,动物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p38MAPK表达(A值)于T3时达到高峰(4.83±0.52),T4、T5时逐渐下降(4.36±0.43、1.93±0.33),T3、T4、T5时均显著高于T1时(1.00±0.22,均P<0.01)。实验组血浆TNF-α浓度(ng/L)于T3时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并达高峰(532.43±52.17比129.03±20.45,t=31.163,P<0.001),随后逐渐下降,T4、T5时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4:398.93±35.75比131.12±29.53,t=26.562,P<0.001;T5:287.48±27.26比126.44±26.96,t=17.861,P<0.001)。实验组外周血EPC数量(×10^7/L)于T3时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并达高峰(4.832±0.624比3.545±0.363,t=9.542,P<0.001),随后逐渐下降,T4、T5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T4:2.628±0.627比3.442±0.325,t=5.043,P<0.001;T5:2.203±0.711比3.471±0.323,t=2.972,P<0.001)。结论在创伤性MODS的发生机制中,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38MAPK的磷酸化可以促使血浆中TNF-α浓度升高,EPC数量下降,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494-49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有关要求

摘要: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品种、品系描述清楚;②强调来源;③遗传背景;④微生物学质量;⑤明确体质量;⑥明确等级;⑦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⑧明确性别;⑨有无质量合格证明;⑩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⑩所有动物数量准确;⑥详细描述动物的状况;⑩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⑩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497-49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氢气吸入对严重脓毒症小鼠血清炎性因子和肠损伤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氢气吸入对严重脓毒症小鼠血清炎性因子和肠损伤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76只雄性ICR小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氢气对照组(假手术+氢气吸入)、模型组(严重脓毒症模型)和氢气治疗组(严重脓毒症模型+氢气吸入),每组44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诱导小鼠严重脓毒症模型;氢气吸入为假手术或制模后1h和6h分别吸入2%氢气1h。各组取20只小鼠观察7d存活率;剩余小鼠分别于制模后6、12、24、48 h心脏取血后各处死6只,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评分,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严重脓毒症小鼠7 d存活率为0;氢气治疗组小鼠7 d存活率提升至60%,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制模后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IL-10、HMGB1含量均明显升高;肠组织损伤严重,且病理评分较高;肠组织MPO和caspase-3活性也均明显增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氢气治疗组血清TNF-α、IL-6和HMGB1含量明显降低〔TNF-α(ng/L):6 h:110.34±9.28比440.55±25.78,12 h:82.29±8.43比448.36±32.54,24 h:79.68±9.04比346.42±22.24,48 h:80.79±10.06比368.94±31.58;IL-6(ng/L):12 h:58.68±8.55比158.28±16.73,24 h:46.98±7.58比146.74±18.02,48 h:38.67±8.22比136.45±15.45;HMGB1(μg/L):6 h:15.75±4.32比55.56±10.04,12 h:32.02±9.33比89.65±15.65,24 h:35.87±8.54比86.44±20.33,48 h:23.85±9.83比98.33±18.88,均P<0.05〕,血清IL-10含量(ng/L)于制模后24 h和48 h明显升高(24 h:135.44±16.43比79.22±12.03,48 h:110.92±12.54比74.47±11.18,均P<0.05),肠组织损伤减轻,病理评分�
498-50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术活动预告

2015年同济机械通气论坛暨重症呼吸治疗高级培训班及仿真模拟通气实训班通知

摘要:由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第十人民医院、肺科医院、同济医院和杨浦医院共同承办的2015年同济机械通气论坛暨重症呼吸治疗高级培训班及仿真模拟通气实训班[项目负责人:张翔宇,编号:2015—04—11-259(国)],将于2015年7月24日至25日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举行。论坛组委会邀请了来自美国、荷兰和国内著名专家做专题讲座,将再次围绕“机械通气”和“膈肌功能障碍与困难脱机”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展开专题报告和探讨,同时增进本专业同道在国内与国际的沟通与协作(本学习班获国际呼吸治疗学会IERS认证)。
5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