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标准与指南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草案)

摘要: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是指老年人(>65岁)在器官老化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由于某种诱因激发,在短时间内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器官序贯或同时出现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它是老年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中医目前尚无与其对应的名称与证型,中医认为MODSE属"脏竭证""诸藏衰"等虚劳性疾病.
449-45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一)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u)
457-45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活性氧调控Bcl-2、Bax表达参与热打击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热打击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活性氧(ROS)爆发性增高调控Bcl-2、Bax表达对凋亡的影响,探讨重症中暑所致血管内皮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HUVEC热打击模型.将细胞分别置于39、41、43 ℃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h,然后置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后继续孵育24 h;在43 ℃热打击前以10μmol/L ROS特异性清除剂MnTMPyP预处理lh进行干预.对照细胞仅置于37 ℃、5%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应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及二氢乙啶(DHE)法检测细胞内ROS表达;使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Bax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同时检测MnTMPyP对热打击后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9℃热打击对细胞凋亡无影响,随着热打击温度增加至41℃、43℃时,细胞存活率呈进行性下降,ROS爆发性增加,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呈温度依赖性,其变化以43℃热打击最为明显[细胞存活率:(46.00±4.00)%比(96.33±1.53)%,t=20.164,P=0.001;ROS(荧光相对值):400.67±12.10比99.33±4.04,t=32.909,P=0.001;Bax mRNA(A值):3.03±0.15比1.00±0.00,t=23.056,P=0.001;Bax蛋白(灰度值):3.97±0.21比1.00±0.00,t=24.684,P=0.001;caspase-3蛋白(灰度值):4.80±0.20比1.00±0.00,t=32.909,P=0.001;Bcl-2 mRNA(A值):0.42±0.30比1.00±0.00,t=33.072,P=0.001;Bcl-2蛋白(灰度值):0.39±0.25比1.00±0.00,t=42.212,P=0.001].MnTMPyP预处理可明显逆转43℃热打击对HUVEC的损害,可明显抑制Bax、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BaxmRNA(A值):2.00±0.20比3.33±0.25,t=7.184,P=0.002;Bax蛋白(灰度值):2.03±0.25比3.23±0.25,t=5.840,P=0.004;caspase-3蛋白(灰度值�
458-463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的监测及控制

摘要:目的 介绍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A)定植与感染的监测控制情况,总结院内感染筛查、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 观察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入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科ICU>48 h的非手术患者,记录每月XDRABA定植与感染的患者数及其一般临床特征.XDRABA定植与感染的控制措施分3个阶段:①暴发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感染控制的方法包括加强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及改进抗菌药物的使用;②环境控制阶段: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感染控制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XDRABA定植与感染患者的隔离及环境的终末消毒;③微生物筛查监测阶段: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入ICU时对患者进行咽、鼻及腋下拭子微生物培养.结果 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内科ICU共有193例XDRABA定植与感染患者,死亡64例(病死率为33.2%),机械通气133例(68.9%);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0.3±6.7)分]较重,ICU住院时间[(34.6±13.8) d]较长.暴发阶段,每月新发XDRABA定植与感染患者5~9例;环境控制阶段,每月新发XDRABA定植与感染患者3~6例;微生物筛查监测阶段,每月带入XDRABA定植与感染患者2~4例,主要来源为急诊科(占59.5%),ICU获得病例由每月2~3例逐渐减少至0~1例.结论 需采用集束化措施对内科ICU的XDRABA定植与感染进行控制,如加强微生物监测、强调医务人员手卫生、隔离XDRABA定植与感染患者以及彻底的环境消毒.
464-467

去甲万古霉素封管预防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封管在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重症医学科预计锁骨下静脉置管超过48 h、年龄≥18岁且≤80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0 ~ 29分的患者12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最终完成研究患者116例,干预组(56例)采用去甲万古霉素与肝素盐水混合液封管,对照组(60例)采用肝素盐水封管.观察两组患者CRI发生率、CRI病原菌谱,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①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CR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4/56)比8.33%(5/60),x2=0.058,P=1.000],但干预组无导管病原菌定植,对照组有2例导管定植.②两组共检出病原菌7例,干预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各1例,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鲍曼不动杆菌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干预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有减少的趋势.③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导管内血栓形成、导管局部渗血及导管意外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3%(12/56)比23.33%(14/60),x2=0.060,P=0.806].④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7.14%(4/56)比8.33%(5/60),x 2=0.058,P=1.000]、住院时间(d:35.9±15.2比34.1±16.3,t=16.330,P=0.620)、留置导管时间(d:25.0±4.5比24.5±5.1,t=26.427,P=2.560)及住院费用(万元:3.42±1.22比3.72±1.30,t=13.215,P=1.5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应用去甲万古霉素与肝素盐水混合液封管未能降低CRI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未减少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费用,但有可能减少导管内细菌定植及革兰阳性菌的感染.
468-47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过程及结局

摘要:自2012年9月以来,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已造成多名患者感染并导致多人死亡,但有关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尚未见总结和报道,为此,沙特阿拉伯学者对收住沙特阿拉伯3个重症监护病房(ICU)中12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或临床诊断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期间,研究人员共对114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疑似感染者进行了检查,其中11例患者符合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或临床诊断标准,另1例患者为卫生保健工作者。
472-47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变化,探讨重症患者最优化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使用并监测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重症患者66例,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患者分为CCr正常组(≥70 mL/min)和CCr减退组(<70 mL/min)两组,分析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分布情况、谷浓度与CCr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万古霉素的实际使用剂量与指南推荐剂量的差别.结果 66例患者共收集119例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值,仅24例次(20.17%)达到目标浓度(15 ~ 20 mg/L),54例次(45.38%)<15 mg/L,41例次(34.45%)>20 mg/L.CCr正常组(55例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为(13.11±6.84) mg/L,其中65.5%<15 mg/L;亚组分析显示,谷浓度达标患者实际用药剂量明显低于推荐剂量(g/d:1.95±0.61比2.73±0.32,F=1.739,P=0.001).CCr减退组(64例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为(20.49±8.12) mg/L,其中51.5%>20 mg/L;亚组分析显示,谷浓度达标患者的实际用药剂量高于推荐剂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1.08±0.49比0.78±0.19,F=11.294,P=0.062).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达标者28 d病死率[22.2%(4/18)]与未达标者28 d病死率[18.8%(9/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9,P=0.92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优势比(OR)=1.001,95%可信区间(95%CI)为0.990~1.012,P=0.000]、给药剂量(OR=0.600,95% CI为0.251 ~ 1.434,P=0.003)、年龄(OR=0.985,95%CI为0.955 ~ 1.015,P=0.015)和体质量(OR=1.013,95%CI为0.967~ 1.062,P=0.022)是影响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临床达标率低,因此临床有监测的必要;血肌酐、给药剂量、年龄和体质量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影响较大,制定给药�
473-47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消息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临床医学综合类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综合评价总分前10位排序表

477-477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西医结合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综合评价总分前10位排序表

477-47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降钙素原在心脏术后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对于早期鉴别心脏术后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因心脏手术后入住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日本)医学部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SIRS诊断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国际“拯救脓毒症宣言”2012年指南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7例)和非感染组(95例).感染组患者包括脓毒症11例,严重脓毒症12例,感染性休克24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诊断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结果 感染组PCT、CRP、WBC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CT(μg/L):2.80(1.24,10.20)比0.10(0.06,0.21),Z=-9.020,P=0.001; CRP (mg/L):158.0 (120.0,199.0)比58.0(25.0,89.0),Z=-7.264,P=0.001;WBC(×109/L):15.5(11.0,22.6)比9.3(7.2,12.6),Z=-5.792,P=0.001].PCT、CRP、WBC诊断脓毒症的临界值分别为0.47 μg/L、119.5 mg/L、10.85×109/L,三者相比较,PCT对脓毒症诊断具有最高敏感度(91.5%)及特异度(93.7%).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L:12.40(9.10,24.20)、13.30(9.93,16.93)、20.40(13.45,28.60),x2=5.638,P=0.060],而PCT、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μg/L):1.37 (0.72,1.85)、3.16(0.48,13.24)、3.68 (1.67,20.96),x2=7.422,P=0.024; CRP (mg/L):120.0 (74.0,180.0)、135.7(81.7,181.3)、171.1(151.5,306.0),x2=9.524,P=0.009].对于诊断严重脓毒症,PCT优于CRP,但对感染性休克无诊断效力.PCT诊断严重脓毒症临界值为2.28 μg/L时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0.9%; CRP诊断感染性休克临界值为149.5 mg/L时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6.7%.结论 与WBC、CRP等炎症指标比较,血清定量PCT测定在�
478-483

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与血小板计数(VEGF/PLT)比值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164例,排除年龄<18岁、慢性疾病终末期、3d内出现≥2个器官功能障碍、急性胰腺炎而未合并感染、预测生存时间≤28 d者,最终135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取患者入院当天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离心取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VEGF浓度;计算7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随访28 d临床结局.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VEGF与PLT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测效力.结果 与存活组(93例)比较,死亡组(42例)患者入院时VEGF(ng/L:471.73±198.34比383.49±266.54,t=-1.918,P=0.057)、PLT(× 109/L:220.40±127.60比246.42±100.72,t=1.275,P=0.204)、白细胞计数(×109/L:12.48±4.62比13.70±5.97,t=1.063,P=0.292)、平均动脉压[mrnHg(1 mmHg=0.133 kPa):86.50±12.04比91.03±13.10,t=1.557,P=0.123]和血乳酸(mmol/L:1.79±1.30比1.50±0.60,t=-1.768,P=0.0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死亡组VEGF/PLT比值和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VEGF/PLT比值:2.59±1.44比1.73±1.13,t=-3.756,P=0.000; APACHEⅡ评分(分):15.50±4.50比13.28±4.61,t=-2.022,P=0.045],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降低(kPa:32.38±11.12比37.04±10.97,t=2.278,P=0.024).相关分析显示,VEGF与PLT呈显著正相关(r=0.2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VEGF/PLT比值是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为1.591,95%可信区间(95%CI)为1.164 ~ 2.175,P=0.004],其AUC为0.704±0.
484-48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程序化的治疗方案并不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摘要:10年前的一项单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急诊中的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实行程序化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而最近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研究人员将来自美国31个急诊科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程序化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要求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并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强心药或输血;程序化标准化治疗组不要求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及使用强心药或输血;常规治疗组。
488-48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水平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摘要:目的 评价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升高对住院30 d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收住ICU的危重患者480例,记录其入院时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检测入院24 h内血常规、血生化及血清NT-proBNP水平.以入院30 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指标,进行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同时将所有患者NT-proBNP按照四分位法分为NT-proBNP< 280 ng/L(Q1组)、280 ng/L≤NT-proBNP<1 200 ng/L(Q2组)、1 200 ng/L≤NT-proBNP<1 990 ng/L(Q3组)、1 990 ng/L≤NT-proBNP<4 700 ng/L(Q4组)4组,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比APACHEⅡ评分、NT-proBNP对预后的判断能力.对不同NT-proBNP水平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APACHEⅡ评分、肌酐、NT-proBNP、感染5项指标对预后有影响.NT-proBNP 1 200~4 700 ng/L(Q3、Q4)和APACHEⅡ评分>20分为预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Q3的相对危险度(RR)=3.624,95%可信区间(95%CI)为1.258~10.138; Q4的RR=5.059,95%CI为3.202~9.993; APACHEⅡ评分>20分的RR=2.987,95%CI为1.345~5.823].APACHEⅡ评分、血清NT-proBNP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相近,分别为0.831(95%CI为0.778~0.884)、0.876(95%CI为0.827~0.925);NT-proBNP预测病死率的临界值为1 250 ng/L.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与Q1组比较,Q2、Q3、Q4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均有降低(26.5%、25.4%、16.2%比29.6%),以Q4组降低最显著(x2=122.920,P<0.05).结论 ICU危重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表明疾病严重,可成为评价危重病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489-492

苦柯胺B对脓毒症小鼠肺脏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苦柯胺B(KB)对脓毒症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28只雄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只)、脂多糖(LPS)组(10只)、LPS +KB组(10只).腹腔注射LPS 20 mg/kg制备脓毒症模型(LPS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LPS +KB组于LPS刺激4h后经尾静脉注射KB 20 μg/kg.于LPS刺激后8h检测动物血浆LPS浓度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血浆LPS浓度(kEU/L:1 155.650±147.149比31.390±18.859)、MPO活性(U/g:1.177 ±0.093比0.775±0.166)、NF-κB活性(灰度值:1.557±0.105比0.824±0.032)、iNOS蛋白表达(灰度值:0.650±0.129比0.392±0.097)均显著升高(均P<0.05);KB干预后LPS浓度(624.461±149.012)、MPO活性(0.919±0.023)、NF-κB活性(1.127±0.074)、iNOS蛋白表达(0.425±0.066)均被明显抑制(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血浆、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中TNF-α(ng/L:47.325±13.864比6.534±0.544,13.382±2.231比3.748±0.692,31.127±7.399比14.948±4.673)、IL-1β(ng/L:74.329±11.890比29.921±6.487,9.422±2.674比1.105±0.364,528.509±32.073比109.945±13.561)浓度均显著增加(均P<0.05);而应用KB干预后TNF-α(20.331±7.789、7.145±1.202、15.966±2.946)、IL-1β(57.707±8.098、2.212±0.878、426.154±11.270)浓度均明显降低(血浆TNF-α:F=16.052、P=0.002,IL-1β:F=20.649、P=0.000;肺泡灌洗液TNF-α:F=31.134、P=0.001,IL-1β:F=22.792、
493-497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及其新型类似物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产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及其新型类似物STY39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产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调节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雌性BALB/c小鼠分为8组,每组9只.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5 μg/kg和D-氨基半乳糖(D-Gal)100 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实验组于LPS刺激后1、2或3h分别腹腔注射2.5 mg/kg α-MSH或STY39.在LPS刺激后各时间点取眼眶血,并于8h后处死取肺、肝、肾等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TFPI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织中TFPI mRNA表达.结果 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FPI含量(μg/L)于LPS刺激后4h开始升高(11.84± 1.55),8h达高峰(23.49±1.12);LPS刺激后1、2或3h给予α-MSH或STY39均可显著上调血浆TFPI含量,尤其在LPS刺激后1h给药效果最好(LPS刺激后8h取血,α-MSH组:58.79±2.67比28.49±1.69,STY39组:71.08±2.13比28.49±1.69,均P<0.01),且STY39的作用优于α-MSH(P<0.01).正常小鼠各组织有少量TFPI mRNA表达;给予LPS刺激后各组织中TFPI mRNA表达升高,尤其在肺、肝和肾组织.LPS刺激后1h给予α-MSH或STY39能显著上调肺、肝组织TFPI mRNA表达(A值,α-MSH肺:51.10±2.89比32.43±2.51,STY39肺:72.11±3.48比32.43±2.51;α-MSH肝:43.21±2.12比29.29±2.06,STY39肝:66.82±1.76比29.29±2.06,均P<0.01);LPS刺激后1h给予STY39能显著上调肾组织TFPI mRNA表达(A值:45.21±1.80比30.44±2.23,P<0.01),而给予α-MSH则无明显作用(A值:24.61±1.98比30.44±2.23,P> 0.05);早期给予STY39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肺、肝、肾组织中TFPI mRNA表达的增强作用均优于α-MSH(均P<0.01).结论 早期给予α-MSH或STY39能促进内毒素血症小鼠产生TFPI,且STY39优于α-MSH.
498-502

重症腹腔感染大鼠肠系膜淋巴液成分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腹腔感染大鼠肠系膜淋巴液的成分,探讨重症腹腔感染时肠淋巴途径的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人工胃液联合大肠杆菌的方法制备重症腹腔感染模型.收集各组大鼠制模后4h的肠系膜淋巴液,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测肠淋巴液中内毒素、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氨酰胺转移酶(GST)、蛋白及各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 重症腹腔感染大鼠肠淋巴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0.167±0.004比0.061±0.006,t=33.520,P<0.001),而巨噬细胞(0.009±0.001比0.020±0.004,t=-6.677,P<0.001)及淋巴细胞比例(0.824±0.005比0.921±0.004,t=-31.471,P<0.001)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淋巴液中内毒素水平(kEU/L:0.346±0.022比0.186±0.001,t=18.103,P<0.001)、AKP[U(金氏):13.97±5.55比3.76±0.18,t=4.503,P=0.006]、LDH(U/L:2 827.45±1 940.32比712.68±14.09,t=2.670,P=0.044)、CK(kU/L:2.19±1.21比0.70±0.01,t=3.035,P=0.029)、GST活性(kU/L:12.33±6.53比1.36±0.39,t=4.105,P=0.009)均明显升高,肠淋巴液中蛋白(g/L:4.40±0.48比2.84±0.16,t=6.882,P-0.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g/L):499.39±76.36比180.90±70.98,t=7.483,P<0.001]、白细胞介素-6[IL-6(μg/L):13.74±0.78比-0.07±0.07,t=52.972,P=0.00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ng/L):2 754.19±221.48比1 362.85±393.43,t=6.891,P<0.00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μg/L):28.23±1.77比24.87±1.15,t=3.561,P=0.007]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ng/L):1 392.78±572.42比564.17±21.32,t=3.543,P=0.016]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 肠淋巴途径可能是重症腹腔感染导致远隔器官损伤的早期途径.
503-50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摘要: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507-50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年龄分层的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临界值预测重症监护病房病死率的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年龄分层的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顺序收入解放军第四○一医院ICU 2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65岁组(105例)和≥65岁组(190例).记录患者入ICU 24 h内的血清NT-proBNP、红细胞比容(HC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存活概率(PS).以ICU病死率为预测终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对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 ①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率,病死率,循环、消化、神经系统及术后患者比例,HCT、PCT、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5岁组男性比例、APACHEⅡ评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例、NT-proBNP明显高于<65岁组[男性比例:51.6%比33.0%,x2=9.093,P=0.003; APACHEⅡ评分(分):22.94±8.10比19.44±8.51,Z=-3.259,P=0.00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例:29.47%比17.14%,x2=5.472,P=0.024;NT-proBNP(ng/L):5 859.00(2 050.75,23 802.75)比2 882.00(275.15,6 236.00),Z=-5.514,P=0.000];而PS、多发伤和其他疾病患者比例及eGFR明显低于<65岁组[PS:59.0(31.5,79.0)%比70.0(40.0,84.0)%,Z=-3.431,P=0.001;多发伤患者比例:0.53%比17.14%,x2=30.987,P=0.000;其他疾病比例:5.79%比13.33%,x2=4.962,P=0.030;eGFR(mL·min-1·1.73 m-2):81.07(45.77,131.80)比95.54(33.64,165.55),Z=-2.214,P=0.027].②<65岁组NT-proBNP预测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95%CI)]明显大于≥65岁组及全体患者[0.825(0.738~0.892)比0.664(0.592~0.731)、0.725(0.670~0.775),Z1=-2.835,P1=0.005; Z2=-1.995,P2=0.046].③<65岁组NT-proBNP临界值(2 882 ng/L)的敏感度(76.10%比64.10%)、特异度(82.35%比67
50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