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医学人文

危重病医学与麻醉学的“姻缘”

摘要: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CCM)之间曾经有过一段亲密的“姻缘”。1968年美国实验生物学会学术会议期间,有3位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率先讨论了有关CCM成立学科及学会等问题,
641-64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与综述

高质量心肺复苏:探索与挑战

摘要:心源性猝死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极高.当院外心搏骤停(OHCA)发生时,即刻与熟练的反应及救治,可在生与死、痊愈与衰竭之间产生明显的区别.
642-64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盐酸曲马多预处理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大鼠离体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曲马多预处理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大鼠离体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1~3日龄新生SD大鼠建立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实验模型,培养4~5d呈亚融合状态后用于实验.取16孔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及1×10-6、1×10-7、1×10-8 mmol/LNE组(NE1、NE2、NE3组)4组,每组4孔;另取12孔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E3组(1×10-8 mmol/L NE)、T+NE组(1×10-8 mmol/L NE诱导前30 min加入1×10-5 mmol/L盐酸曲马多)3组,每组4孔.加入NE后24 h,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测定NF-κB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胞质NF-κB的活化程度.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E3组细胞核周围和核内NF-κB阳性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多,NF-κB的平均吸光度(A)值和表达量[阳性单位(PU)]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A值:0.30±0.03比0.12±0.04,t=7.200,P=0.008;PU:39±14比22±6,t=4.610,P=0.02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NE1组、NE2组、NE3组细胞质中NF-κB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45.8±1.9)%、(38.3±1.8)%、(20.9±1.6)%比(54.6±0.6)%,均P< 0.05],且NE3组明显低于NE1组、NE2组(均P<0.05).T+NE组细胞质中NF-κB水平明显高于NE3组[(57.8±0.4)%比(20.9±1.6)%,t=57.524,P=0.001].结论 盐酸曲马多预处理可抑制NE诱导大鼠心肌细胞NF-κB的活化,在细胞水平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
646-64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但对于那些已经显著狭窄但尚未完全梗塞的冠状动脉分支,预防性地对其进行PCI治疗是否对患者有益尚无定论。为此,英国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
649-64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作用:附438例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诊科区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肺栓塞(APE)、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引起的致命性胸痛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主因胸(背)痛和/或呼吸困难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最终确诊为AMI、APE或AAD的4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各组患者入急诊科后的D-二聚体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不同D-二聚体值判别A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效果.结果 最终共纳入438例患者,其中AMI 327例[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53例,NSTEMI 74例],APE 76例,AAD 35例.AMI组D-二聚体水平[0.21(0.15,0.33) mg/L]明显低于APE组[1.06(0.86,3.01) mg/L,Z=-11.416,P<0.001]、AAD组[1.79(0.83,3.37) mg/L,Z=-8.715,P<0.001]、APE/AAD组[1.15 (0.85,3.13) mg/L,Z=-13.509,P<0.001].STEMI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NSTEMI组[mg/L:0.20(0.15,0.30)比0.24(0.17,0.54),Z=-3.248,P=0.001].D-二聚体区分APE/AAD、判别AMI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0.015,最佳截断值为0.535 mg/L;当D-二聚体<0.535 mg/L时,敏感度86.2%,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7.6%,阴性预测值69.8%,阳性似然比13.68,阴性似然比0.15;当D-二聚体< 0.5 mg/L时,敏感度84.4%,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7.5%,阴性预测值67.1%,阳性似然比13.40,阴性似然比0.17.D-二聚体区分APE/AAD、判别NSTEMI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0.028;当D-二聚体<0.535 mg/L时,敏感度75.7%,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85.2%;当D-二聚体<0.5 mg/L时,敏感度70.3%,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88.1%,阴性预测值82.5%.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急诊科区分AMI和APE/AAD的较好指标,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选择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提高诊断治疗效率.
655-659

GRACE、APACHEⅡ及REMS 3种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风险预测价值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及急诊内科评分(REMS)3种评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及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收治的39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24 h内GRACE、APACHEⅡ及REMS评分的最差值,以及发病后30 d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数,比较3种评分系统对AMI发病后30 d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病30 d内因心血管疾病共死亡54例患者,实际病死率为13.8%.死亡患者GRACE、APACHEⅡ及REMS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GRACE(分):206.09±24.67比150.17±25.72,t=-4.349,P=0.000;APACHEⅡ(分):15.81±7.60比7.50±2.83,t=-4.182,P=0.000;REMS(分):7.11±2.70比5.38±2.59,t=-2.345,P=0.020].GRACE、APACHEⅡ及REMS评分预测AMI患者发病30 d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95%可信区间(95%CI)0.76~ 0.95,P=0.000]、0.825(95%CI 0.71~0.93,P=0.002)和0.615(95%CI 0.46~0.77,P=0.192),敏感度分别为92.32%、76.91%、69.26%,特异度分别为66.23%、77.84%、54.02%.结论 GRACE、APACHEⅡ评分对AMI患者短期内死亡风险有预测价值,GRACE评分预测更准确;REMS对AMI的近期死亡风险无预测价值.
660-66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摘要:β受体阻滞剂能控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率并减轻β肾上腺素受体过度兴奋给机体造成的危害。但是β受体阻滞剂有可能会增加心血管功能失代偿的发生,因此尚未常规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为此,意大利学者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旨在评价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663-66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进行血栓抽吸并不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

摘要:目前,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进行血栓抽吸的疗效并不确切。为此,瑞典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共纳入724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接受PCI治疗;另一组患者在接受PCI前先进行血栓抽吸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治疗后30d内的病死率。
663-66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3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21)和高、低剂量参麦组(n=21).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建立家兔心搏骤停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气管夹闭窒息,仅给予麻醉和气管切开.分别于窒息前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6、12、24、48 h检测各组动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肌钙蛋白Ⅰ(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水平,比较各组家兔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高、低剂量参麦组及模型组家兔ROSC后各指标均逐渐升高,IL-6于6h达峰值,IL-1β于12h达峰值,CK-MB、cTnI、TNF-α、NF-κB于24h达峰值,而ALT、Cr于48 h达峰值.高剂量参麦组于ROSC后6h起血CK-MB、ALT、cTnI水平即明显低于模型组[CK-MB(U/L):571.69±24.39比587.98±22.38,ALT(U/L):74.88±8.71比81.49±5.79,cTnI(μg/L):7.82±1.52比8.97±1.87],12h起血TNF-α、NF-κB明显低于模型组[TNF-α (ng/L):120.36±12.38比135.23±20.13,NF-κB(ng/L):2.18±0.17比2.29±0.15],24 h起血IL-1β、IL-6明显低于模型组[IL-1β(ng/L):1.49±0.13比1.62±0.17,IL-6(ng/L):72.01±5.02比79.35±11.28],而Cr仅于24 h时较模型组明显降低(μmol/L:158.73±4.40比162.97±5.02,P<0.05或P<0.01).低剂量参麦组ROSC后24 h起血CK-MB、Cr、cTnI水平才明显低于模型组[CK-MB(U/L):1 769.00±19.73比2 120.96±24.15,Cr(μmol/L):159.32±3.02比162.97±5.02,cTnI(μg/L):12.17±3.04比14.89±3.09,P<0.05或P<0.01],而ROSC后各时间点ALT、TNF-α、IL-1β、IL-6、NF-κB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参麦组ROSC后6h、12h血CK-MB、cTnI及24h血TNF-α、IL-6明显低于低剂量参麦组(均P<0.05).结论 心搏骤停�
664-668

心房钠尿肽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心房钠尿肽(ANP)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特异性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采集2007年9月至2012年12月人住天津市人民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及干部保健病房的114例患者,按照国际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37例)、脓毒症组(41例)、重症脓毒症组(包括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3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即刻取静脉血,检测血浆ANP(放射免疫荧光法)、降钙素原(PCT,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血乳酸(电极法)及C-反应蛋白(CRP,免疫散射比浊法),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APACHEⅡ评分及生物标志物的差异;采用逐步回归确定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早期诊断脓毒症的价值.结果 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ANP逐渐升高,重症脓毒症组ANP水平较SIRS组、脓毒症组升高更明显[μg/L:0.26(0.22)比0.19(0.05)、0.21(0.08),P<0.01和P< 0.05].以分组为因变量,以APACHEⅡ评分、ANP、PCT、CRP、乳酸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y=0.69+ 0.66APACHEⅡ评分+1.285ANP,说明APACHEⅡ评分及ANP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可作为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独立因素.脓毒症患者ROC曲线分析发现,ANP的曲线下面积(AUC)与APACHEⅡ评分相似,分别为0.805[P=0.000,95%可信区间(95%CI)为0.726~0.883,敏感度75.8%,特异度78.4%]与0.820(P=0.000,95%CI为0.742 ~ 0.897,敏感度68.4%,特异度78.4%),PCT、CRP及乳酸的AUC分别为0.716(P=0.000,95%CI为0.622~0.810,敏感度67.1%,特异度62.2%)、0.569(P=0.236,95%CI为0.463 ~ 0.675,敏感度76.3%,特异度41.5%)及0.566(P=0.254,95%CI为0.453~0.679,敏感度75.0%,特异度48.6%).结论 血浆ANP浓度�
669-672

尿激酶对家兔心肺复苏后脑灌注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时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对心搏骤停(CA)兔脑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溶栓组和常规CPR组,每组10只.采用注射氯化钾结合窒息法制备兔CA后,常规CPR组只进行CPR的基础生命支持,药物溶栓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20 kU/kg进行干预.于动物自主呼吸恢复30 min,通过双源螺旋CT进行脑灌注成像,观察两组基底节区相对全脑血流量(rCBF)、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rTTP),以此来证明尿激酶对兔脑微循环灌注的影响.结果药物溶栓组rCBF、rCBV均明显大于常规CPR组(rCBF:1.248±0.139比0.900±0.070,t=6.870,P=0.000;rCBV:1.206±0.117比0.969±0.067,t=6.156,P=0.000),rTTP明显小于常规CPR组(0.950±0.037比1.015±0.026,t=3.777,P=0.004),提示药物溶栓组脑微循环灌注明显优于常规CPR组.常规CPR组与药物溶栓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差异[自主循环恢复时间(s):307.9±96.4比242.0±71.0,t=-1.741,P=0.09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20.6±12.5比19.3±10.1,t=-0.256,P=0.801;平均动脉压(mm Hg,1 mm Hg=0.133 kPa):65.5±6.2比69.0±6.7,t=1.217,P=0.239].结论在对CA兔进行CPR时应用尿激酶可改善脑微循环灌注.
677-680

脑损伤程度与激活素A和C-反应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脑损伤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A)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发病24 h内的成年脑损伤患者57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度脑损伤组(13~ 15分,17例)、中度脑损伤组(9~12分,18例)、重度脑损伤组(3~8分,22例);记录患者入ICU后生命体征变化及肝、肾、呼吸、凝血等器官功能指标,并于患者入ICU 1、2、3、5、7d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ACT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血清CRP水平;并对ACTA与CRP进行直线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CTA、CRP预测脑损伤的能力.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轻、中、重度脑损伤患者血清ACT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CTA(μg/L):23.96±3.55、42.06±5.67、52.32±4.46比13.66±2.45,均P<0.01; CRP (mg/L):14.12±2.45、23.05±2.85、30.93±2.35比3.42±2.25,均P<0.01];且随病情加重,ACTA、CRP水平明显增高(两两比较均P<0.01).轻、中、重度组脑损伤患者入ICU后ACTA、CRP水平均逐渐升高,3d时达高峰[ACTA(μg/L):30.62±2.54、51.35±2.55、60.52±2.55,CRP(mg/L):18.62±2.64、30.35±2.25、37.52±2.55],后逐渐下降;轻、中度组7d时ACTA、CRP均降至较低水平[ACTA(μg/L):13.68±2.54、37.74±2.55,CRP(mg/L):6.68±2.44、19.74±2.55],重度组7d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ACTA:(42.32±2.54) μg/L,CRP:(33.32±2.56) mg/L];不同程度损伤组患者间ACTA、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损伤患者血清ACTA与CRP呈显著正相关(r=0.958,P=0.007).ROC曲线分析显示:ACTA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95.0%,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CRP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
681-68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一)

685-68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院内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ICU 105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再将P<0.05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1050例ICU患者中有113例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76%;其中96例为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84.96%.鲍曼不动杆菌在痰液中的检出率为79.65%,尿液中为10.62%,伤口分泌物中为4.42%,血液中为3.54%,其他引流液中为1.77%.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住ICU时间≥7 d、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相对比值比(OF)=2.957,95%可信区间(95% CI) 1.106~6.253,P=0.023]、住ICU时间≥7 d(OR=2.991, 95%CI 1.135 ~ 6.544,P=0.022)、昏迷(GCS<8分,OR=2.894,95% CI 1.803~ 7.462,P=0.010)、使用广谱抗菌药物(OR=3.054,95%CI 1.009~ 6.550,P=0.0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6.19%;其次为妥布霉素和替加环素,分别为11.50%和28.32%.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内检出率很高的条件致病菌,检出部位主要在下呼吸道,与机械通气、住ICU时间、昏迷状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相关,它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极高.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环境隔离及严格床单位消毒,加强手卫生宣教和执行监督,尽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加强痰�
686-68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腹部提压对合并胸肋骨骨折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效应观察

摘要:现今沿用的传统胸外按压作为抢救心搏骤停的常用方法,虽经50余年的实践,但患者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胸外按压的局限性(比如胸外按压禁忌的病例),二是胸外按压的缺陷性(比如胸外按压并发胸肋骨骨折),三是胸外按压的片面性(比如胸外按压不能兼顾呼吸);诸如种种,均影响了心肺复苏(CPR)的生存率.鉴于此,我们创立了腹部提压CPR法,利用自行研制的腹部提压CPR装置,以腹部提压CPR对18例胸部外伤合并有肋骨骨折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复苏,观察其对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复苏的效果,旨在探讨腹部提压CPR在抢救胸外伤肋骨骨折心搏骤停患者中的作用.
694-69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达比加群能够增加机械瓣膜患者出血和栓塞风险

摘要:达比加群是一种口服的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来说,它是华法林的一种有效替代药物,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能有效地替代华法林用于治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为此,加拿大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7d内接受过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或至少3个月前接受过瓣膜置换的患者。
697-697

凝血酶-抗凝血酶水平与心搏骤停复苏后患者存活率相关

摘要: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血液的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最近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旨在了解心搏骤停患者入院后凝血酶-抗凝血酶(TAT)水平与存活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之间是否相关。
697-69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标准与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2012年更新版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

摘要:2012年5月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欧洲心脏协会2012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是极具权威的国际指南之一.指南由英国的McMurray JJV等来自14个心血管专业协会的26位欧洲学者参与编写.按照欧洲心脏协会(ESC)实用指南委员会的方针,工作组的专家们通过全面复习已发表的指定情况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证据来完成诊断和治疗程序的评估,其中包括危险/获益比的评估等.新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的修订,对危重症抢救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心力衰竭(心衰)诊治指南.
69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