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医学人文

启蒙教育和启蒙老师

摘要:很长一段时期,我认为一个学龄前儿童,要改变自己的朦胧无知状态,需要老师教我知道以前不知道的东西,阳光、不同颜色、物体形状、花朵、集体游戏、唱歌、画画、礼貌、还有简单的计数等等。幼儿园老师帮我睁开眼睛,观察周围事物,学会发现问题: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老师帮我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教我知道集体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所以,幼儿园老师是我在人生起跑线上的启蒙老师。上了大学,生物学老师教我知道细胞以及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等,这些都是以前我不知道的东西。
193-19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标准与指南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摘要: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或循环衰竭。脓毒症并不完全依赖致病菌和毒素的存在而进展变化,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其反应机制一旦启动则遵循自身规律发展。
194-19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应提高对脓毒症肝损伤的认识

摘要:脓毒症(sepsi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问题,由脓毒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相比脓毒症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急性。肾损伤(AKI)有明确的共识和标准,但目前对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生机制认识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无确定的诊断标准。
198-200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学科的发展要注重融合与创新

摘要:从1979年美国急诊医师协会成立作为急诊学科诞生的纪元开始,迄今已有34年的历史。急诊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200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肌苷减轻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估肌苷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陛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25例按严重脓毒症诊疗常规治疗;6h内肌苷治疗组28例,6h后肌苷治疗组32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应用肌苷1200mg(分2次静脉滴注,每次600mg,连用14d)。治疗前后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炎症冈子水平及重要器官功能指标,统计各组住ICU天数及病死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6h内和6h后肌苷治疗组治疗后血浆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降更明显[TNF-α(ng/L):9.6±4.1、10.8α2.8比18.2±3.3,IL-6(ng/L):123.0±10.1、132.0±18.4比172.0±17.9,CRP(mg/L):42.0±10.3、45.0±8.6比61.0±12.7,均P〈0.05],IL-10无明显差异(ng/L:53.0±9.4、56.0±10.8比58.0±11.2,均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B型脑钠肽(BNP)、氧合指数等器官功能指标改善也更为明显[ALT(U/L):42.0±10.8、46.0±7.9比63.0±9.4,总胆红素(μmol/L):16.3±6.7、18.3±7.3比28.1±8.5,BNP(ng/L):322.0±28.7、347.0±31.4比428.0±43.2,氧合指数(mmHg,1mmHg=0.133kPa):210.0±23.8、198.0±21.4比163.0±15.2,均P〈O.05],2个肌苷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治疗组、6h内和6h后肌苷治疗组问住ICU天数(d:22.4±6.3、19.8±4.6、23.1±5.2)和病死率(36.0%、32.1%、34.4%)大致相当,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中加用常规剂量肌苷,可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器官功能恢复,但未能减少患者住ICU天�
204-206

脓毒性休克儿童早期抗菌药物应用时机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抗感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集束化治疗,按照第1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于入院后1h内开始抗感染治疗者作为观察组,入院后1~6h抗感染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儿人院时、入院后24h及72h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水平。结果观察组入院后24h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mmol/L:8.65±2.84比11.75±3.20,P〈0.01),入院后24h和72hCRP明显低于对照组(mg/L:66.25±8.55比91.77±7.71,22.03±7.46比50.11±7.30,均P〈0.01),入院后72hPCT明显低于对照组(斗g/L:0.67±0.31比1.16±0.25,P〈0.01)。观察组休克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6盘0±3.70比12.804-3.63,P〈0.05),但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40)比10%(4/40),P〉0.05]。结论给予脓毒性休克患儿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以缩短休克持续时间,更早发挥抗炎抗休克的作用,从而提升脓毒性休克抢救成功率。
207-210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脓毒症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及其靶基因表达下降

摘要: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机体对缺氧和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最近,德国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了解脓毒症患者HIF-10tmRNA及其下游靶基因肾上腺髓质素(ADM)和p2整合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
210-210

输血治疗能够降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风险

摘要:最近韩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价输血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研究对象为来自韩国22家教学医院重症监护中心的1054例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有407例患者(38.6%)接受了输血治疗。
210-210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入院动脉血乳酸联合剩余碱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联合检测动脉血乳酸与剩余碱(BE)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动脉血乳酸及BE的差异,观察动脉血乳酸、BE及两者联合判断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并寻找出动脉血乳酸及BE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共纳入118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组75例,死亡组43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动脉血乳酸[mmol/L:1.20(0.90)和2.30(1.90)]及BE(mmol/L:0.44±5.13和-4.35±4.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动脉血乳酸、BE及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的AUC分别为0.805、0.755及0.822。在动脉血乳酸〉1.7mmol/L及BE〈-3mmol/L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79.1%和69.8%)及阳性似然比(3.955和2.493)。结论入院时动脉血乳酸联合BE检测可以较好地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211-21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血管生成素-2可能导致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

摘要:目前关于脓毒症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反应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管生成素-2能够部分拈抗稳定内皮细胞的受体Tie-2。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及临床研究,旨在了解血管生成素-2与脓毒症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反应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
214-214

微循环改变与脓毒症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摘要:脓毒症能引起机体微循环改变,而其改变对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脓毒症全身微循环的改变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比利时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旨在明确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死葺墨的相关微循环指标。研究对象为本院重症监护室严重脓毒症患者,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微循环指标及病死率。
214-21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监测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ICU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送检病原学标本,包括全血、导管血和骨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或Etest法测定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统计病原菌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3年共903例血流感染患者、分离得到病原菌1077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639株、占59.33%,革兰阴性(G-)菌438株、占40.67%;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0.06%,216株)、大肠埃希菌(13.93%,150株)、鲍曼不动杆菌(10.03%,108株)、肺炎克雷伯菌(7.80%,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96%,75株),3年间细菌种类分布无差异。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4.2%)和呋喃西林(15.3%)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青霉素(94.4%)、利奈唑烷(93.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3%)、头孢哌酮/舒巴坦(87.5%)和苯唑西林(83.3%)的耐药率均高于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96.0%)、头孢哌酮/舒巴坦(84.0%)、利奈唑烷(76.0%)和苯唑西林(76.0%)的耐药率均高于70%,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7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8.9%,对呋喃西林(91.7%)、头孢替坦(88.9%)、头孢他啶(88.9%)、氨苄西林(88.9%)、头孢曲松(86.1%)、头孢吡肟(86.1%)、氨曲南(80.6%)和头孢唑啉(80.6%)的耐药率均高于80%;大肠埃希菌除对阿米卡星(30.0%)、头孢替坦(24.0%)和亚胺培南(16.0%)的耐药率低于30%外,对氨苄西林/舒巴坦(94.0%)、左氧氟沙星(
215-218

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免疫失衡的调理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调节细胞、炎症介质及CD14+单核细胞人自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人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按抽签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集束化治疗)及UTI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T1300kU静脉滴注,每日3次),两组均以5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5d后抽取外周血,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IL-17、IL-6、IL-10)及HLA—DR的表达情况,观察UTI的干预作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与常规治疗相比,UTI能更有效地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Treg和Th17的表达[Treg:(9.05±1.27)%比(11.83±1.30)%,Th17:(3.20±0.33)%比(4.42±0.35)%,均P〈0.01];降低Treg/Th17比值,使其趋于正常化(2.22±0.28比2.82±0.29,P〈0.01);更有效地降低炎症介质IL-17、IL-6、IL-10(均ng/L)的表达(IL-17:98.35±12.23比118.20±15.97,IL-6:24.17±6.72比29.27±8.13,IL-10:33.17±7.24比37.34±8.49,P〈0.05或P〈0.01);在更大程度上改善细胞免疫状态,使HLA—DR表达升高[(49.34±11.34)%比(36.44±8.14)%,P〈0.01]。UTI组28d病死率较常规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比20.1%,P〉0.05)。结论UTI可有效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Treg及Th17的表达,逆转Treg/rh17失衡,下调IL-17、IL-6、IL-10水平,改善细胞免疫,提高HLA—DR表达,有望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219-22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单独应用血管加压素能使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达到预期目标

摘要:脓毒症救治指南建议使用去甲肾上腺素(NE)或多巴胺作为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首选血管活性药物,而将血管加压素作为一种辅助性血管活性药物。最近,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单独应用血管加压素能否使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达到预期目标。
223-223

白细胞介素-7能恢复脓毒症患者的淋巴细胞功能

摘要:脓毒症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有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其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白细胞介素-7(IL-7)能够激活淋巴细胞功能,
223-22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加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0例SAP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2例)、EN组(25例)、微生态制剂+EN(P+EN)组(23例,在EN治疗基础上经鼻饲管注入培菲康4粒,每粒210mg,12h1次)。3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抑酸以及抑制胰腺分泌等处理。于治疗前1d及治疗7d、14d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同时观察器官功能变化及预后。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浆IL-8、TNF—α及CRP、LDH、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以P+EN组下降幅度最大,治疗14dP+EN组血浆IL-8(μg/L)、TNF—α(ng/L)、CRP(mg/L)、血脂肪酶(U/L)、LDH(U/L)水平明显低于PN组、EN组(IL-8:21.00±7.07比48.00±10.32、32.00±9.30,TNF—α:44.3±10.9比132.1±34.1、67.8±22.3.CRP:35.0±12.4比103.24-49.2、63.0±29.2,血脂肪酶:2694-79比670±145、310±78,LDH:21.8±10.3比78.1±37.4、37.9±25.1,P〈0.05或P〈0.01)。P+EN组和EN组白细胞计数(×10^9/L)明显低于PN组(5.9±3.0、6.3±3.2比9.6±3.0,均P〈O.05),血淀粉酶(U/L)与PN组无差异(211±49、236±52比298±71,P〉0.05)。P+EN组、EN组、PN组治疗14d胃肠功能评分(分)依次为0.28±0.05、0.43±0.09、0.7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PN组、EN组比较,P+EN组上消化道出血(1例比9例、2例)、胰周感染及脓肿(2例比12例、5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均P〈0.01),住院时间(d)明显缩短(10.
224-22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脓毒症患者可能出现永久性认知功能和非特异性脑功能障碍

摘要:最近,德国学者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旨在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症与非脓毒症患者远期神经行为学、脑形态学和脑电图方面的变化。研究人员以现有数据库中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对25例从ICU出院的脓毒症患者和19例非脓毒症患者随访6—24个月,进行脑部形态学、标准脑电图(EEG)、认知与精神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估。
228-228

缺乏器官衰竭临床症状会影响脓毒症急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摘要:脓毒症患者对脓毒症救治指南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低,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最近,有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比较有器官衰竭临床症状的脓毒症患者对脓毒症救治指南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是否高于仅有器官衰竭阳性生化指标的脓毒症患者。此研究共纳入323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急诊患者。
22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