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经胃壁内镜清创术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疗效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摘要:绝大多数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需要进行坏死胰腺组织清除术治疗,而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会引起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以及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经胃壁内镜清创术对机体损伤较小,因此有可能减少机体的炎症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450-450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参与山茛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用药的抗休克作用

摘要:最近第二军医大学研究发现,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能够通过作用于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仪7nAchR)对抗内毒素和失血引起的休克。研究人员选用昆明小鼠作为研究对象,
450-450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多巴胺临床应用的争议(译文)

摘要:多巴胺(Dopomine,DA)是儿茶酚胺家族内的一种激素,由脑内分泌,在大脑内作为神经递质,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这些情绪包括了爱情、上瘾的欣快感等。
451-45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烧伤患者入院24h内的低白蛋白血症与器官功能障碍有关

摘要:低白蛋白血症是烧伤患者常见的症状,但其与烧伤后病死率的相关性未知。最近,加拿大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严重烧伤患者入院24h内的低白蛋白血症与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人员对2008年至2009年烧伤面积达到20%总体表面积、烧伤24h内收入研究人员所在医院的5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
454-45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载人航天卫勤保障中的一线救援体系

摘要:“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是自1961年前苏联首次实现载人航天以来,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载人航天历史上创造的又一个骄人的记录(图1)。但是,在过去的载人航天活动中,美国和原苏联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20多位航天员在各种安全事故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载人航天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科学探险活动,因此,
455-45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ATP敏感性钾通道在一氧化氮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离体淋巴管收缩性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氧化氮(NO)调节失血性休克(HS)大鼠离体淋巴管收缩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8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HS0.5h组(n=36)、HS2h组(n=42);制备离体淋巴管条,分别或联合与K。阻断剂格列本脲(Gli)及其开放剂吡那地尔(Pin)、NO供体L-精氨酸(L—Arg)、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及其供体8-溴-环磷酸腺苷(8-Br—cAMP)、-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1h-[1,2,4]藤二唑[4,3-a]喹喔啉-1-酮(ODQ)、蛋白激酶G(PKG)抑制剂KT-5823共同孵育(分别为HS0.5h、HS0.5h+L—Arg、HS0.5h+L—Arg+H-89、HS0.5h+I,-Arg+Gli、HS0.5h+8-Br-cAMP、HS0.5h+8-Br—cAMP+Gli组及HS2h、HS2h十L—NAME、HS2h+L—NAME手Pin,HS2h十ODQ?HS2h手ODQ手Pin、HS2h手KT-5823、HS2h手KT-5823+Pin组,月=6)。采用离体淋巴管灌流技术,记录淋巴管收缩频率(CF),计算收缩幅度(CA)、紧张指数(TI)和泵流分数(FPF)。结果HS0.5h淋巴管的CF、TI、FPF显著高于对照组;L—Arg能显著降低HS0.5h淋巴管的cF、TI、FPF,H-89、Gli分别与L—Arg共孵育后,H-89能够逆转L—Arg降低CF、FPF的作用,Gli能够逆转L—Arg降低FPF的作用;8-Br—cAMP能降低HS0.5h淋巴管的CF、FPF,Gli与8-Br—cAMP共孵育后,CF显著高于HS0.5h+8-Br—cAMP组,且TI、FPF显著低于HS0.5h组。HS2h淋巴管的CF、FPF、T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NAME可提高HS2h淋巴管的cF、TI、FPF,ODQ可提高HS2h淋巴管的CF、TI,KT-5823可提高Hs2h淋巴管的CF、FPF;而L-NAME、ODQ、KT-5823分别与Pin共孵育后,分别能显著降低HS2h淋巴管单独与L—NAME孵育时的CF、FPF,降低与单独ODQ孵育时的CF、TI、FPF,并恢复CA至对照组水平,降低单独与KT-5823孵育时的CF、FPF。结论KATP参与了NO对HS�
457-460

性激素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人白细胞-DR抗原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以及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估血清雌二醇、泌乳素及睾酮等性激素水平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以及预后的影响,进而评价性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7月10日至2010年2月9日天津市南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73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入院72h内测定血清雌二醇、泌乳素以及睾酮水平(放射免疫法);根据各指标水平分为雌二醇升高组(38例)和未升高组(35例)、泌乳素升高组(28例)和未升高组(45例)、睾酮降低组(33例)和未降低组(40例),记录各组患者入组时HLA—DR(流式细胞术)、sTREM-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11)评分,以及住院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和28d病死率。结果与雌二醇未升高组相比,雌二醇升高组患者HLA—DR显著降低[(61.22±22.39)%比(75.09±14.85)%],sTREM-1(ng/L)显著增高(291.59±148.13比216.484-124.82),APACHEⅡ评分(分)明显下降(11.47±6.88比15.36±8.79),住院费用(万元)明显增加(10.98±8.15比6.25±3.51),住ICU时间(d)明显缩短(8.56±4.05比12.17±7.99),28d病死率明显下降(10.00%比32.75%,P〈0.05或P〈0.01);与泌乳素未升高组相比,泌乳素升高组患者HIA—DR明显降低[(61.19±21.50)%比(72.02±18.49)%],sTREM-1显著增高(307.92±173.93比223.01±106.93),住院费用明显减少(7.75±3.52比11.36±8.24),住ICU时间显著缩短(9.14±3.15比13.24±2.16,均P〈0.05);与睾酮未降低组相比,睾酮降低组患者HIA—DR显著升高[(74.69±14.72)%比(62.24±22.54)%],sTREM-1明显降低(208.77±77.80比294.20±169.36),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10.57±6.97比15.39±9.46�
461-464

高渗盐水液体复苏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液体复苏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9月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接受5%高渗盐水液体复苏的24例脓毒症患者,于输注前15min及输注15rain、6h、12h和24h抽取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能力和表面CD11b、L-选择素,同时留取血浆测定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L-选择素(sL-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结果设定患者输注高渗盐水前的基础值为100。脓毒症患者输注高渗盐水6h的呼吸爆发能力明显升高[(160.0±19.6)%],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此后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L-选择素表达在输注后15rain立刻下调,此作用维持到12h达最低点[(70.4±5.7)%、(70.6±8.1)%],而后作用逐渐消失,L-选择素在24h恢复到基础水平。高渗盐水输注短期内,血浆炎症因子TNF—d水平明显下降,此作用维持到12h,并逐渐回升;IL-18无明显改变;IL-6、sICAM-1逐渐上调,分别在24h和12h达峰值,并维持在较高水平;sL-选择素于输注15min即明显高于基础值,并维持至12h,24h时回落到基础值水平。结论延迟性高渗盐水复苏对脓毒症患者能发挥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
465-46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术活动预告

第4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通知

摘要:第4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将于2012年10月下旬在天津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结合创新·持续发展。会议将总结交流第3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成功举行后5年来世界结合医学包括中西医结合领域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趋势,探索结合医学在基础、临床和药学等研究方面促进学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特点与模式,研讨结合医学持续发展的途径、方法和前景,
469-46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肠淋巴液引流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液体复苏后的红细胞代谢

摘要:目的观察肠淋巴液引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液体复苏后红细胞代谢的作用。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引流组。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维持低血压1.5h后,行液体复苏(全血量+等量林格液)30min,复苏结束后继续观察3h。休克+引流组维持低血压1h后引流肠淋巴液。在复苏后3h或相应时间点经腹主动脉取血,制备红细胞悬液,检测红细胞膜泵活性以及三磷酸腺苷(ATP)、乳酸(LA)水平;制备红细胞内液,检测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Na+、K+浓度;制备血浆,检测Na+、K+、Cl-、总Ca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休克组红细胞ATP(μmol/g)、Na+-K+-ATP酶(μmol.mg-1·h-1)、Ca2+-ATP酶(μmol.mg-1·h-1)、血浆总Ca(mmo]/L)显著降低(ATP:6.698±0.938比10.670±1.466,Na+-K+-ATP酶:0.042±0.010比0.0664-0.019,Ca2+-ATP酶:0.054±0.015比0.081±0.017,总Ca:2.27±0.18比2.66±0.21,P〈0.05或P〈0.01),红细胞LA(mmol/g)和血浆K+(mmol/L)、Cl-(mmol/L)均显著升高(LA:3.472±0.853比1.743±0.395,K+:5.83±0.34比5.23±0.37,Cl-:113.37±3.63比106.35±4.99,P〈0.05或P〈0.01),2,3-DPG(mmol/L)无显著差异(2.196±0.609比2.5904-0.574,P〉0.05)。与休克组比较,休克+引流组红细胞2,3-DPG(4.459±0.900)、ATP(8.859±1.189)、Na+-K+-ATP酶(0.089±0.022)、Ca2+-ATP酶(0.082±0.020)均显著升高.LA(2.060±0.810)显著下降(P〈0.05或P〈0.01),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休克肠淋巴液引流可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液体复苏后红细胞的代谢状况,保护红细胞结构与功能。
474-47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美罗培南单用或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比较: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

摘要:早期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但是否应该联合使用2种或以上的抗菌药物治疗脓毒症仍存在争议。为此德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比较美罗培南单用或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差别。
477-477

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并发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

摘要:目前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并发严重血小板减少症[STCP,血小板计数(PLT)≤50×10^9/L]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为此西班牙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为Tertiary医院重症监护中心的58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477-477

脓毒症患者血清诱导人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

摘要: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并且与器官衰竭的数目和严重程度相关,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毛细血管血流异常、氧耗下降、组织氧张力升高提示问题可能出在细胞对氧利用存在障碍方面而不是在氧输送本身。脓毒症期间机体释放至血液中的几个炎症因子可能是诱导细胞发生病理性缺氧和氧化应激损伤的重要因素。
477-47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管理策略对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液体管理策略对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本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感染性休克或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理论计算大概的输液量持续液体复苏,并根据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尿量来决定输液速度,复苏终点是自主循环功能恢复、血管活性药物撤离的患者为持续液体复苏组(41例);在早期给予一定量(20ml/kg)液体复苏后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的患者为保守液体复苏组(38例),比较2组患者28d病死率和升压药物使用时间。按28d预后分为存活组(37例)和死亡组(42例),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相关指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和描述休克患者的预后与液体复苏方法策略问的关系。结果持续液体复苏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液体复苏组(14.63%比94.74%,P〈0.01),升压药物使用时间(h)明显缩短(33.24±17.56比58.29±34.78,P〈0.05)。42例死亡患者中选择保守液体复苏36例(85.7%),37例存活患者中选择持续液体复苏35例(9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ICU或死前的脑钠肽优势比(OR)=0.9136,95%可信区间(95%CI)为(0.8125,0.9986),回归系数-0.0931,P=0.0478;出ICU或死前降钙素原OR=0.9095,95%C!为(0.8294,0.9973),回归系数-0.0949,P=0.0436;出ICU或死前血乳酸OR=O.5023,95%CI为(0.2833,0.8905),回归系数-0.6885,P=0.0184。结论按理论计算输液量早期持续进行液体复苏,并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SpO2及尿量来决策输液速度,及时撤离血管活性药物的休克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
478-48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创伤后失血性休克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摘要:目前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发生率及其与院内感染、死亡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美国研究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纳入标准:严重的钝性损伤患者(≥16岁);
481-48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重症患者床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重症患者床旁快速血糖监测的准确性,探讨其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40例重症医学科收治年龄≥18岁的重症患者,血糖调控期间依据血糖检测值将患者分为3组:①低血糖组,血糖值〈4.5mmol/L,32例;②目标血糖组,血糖值4.5—8-3mmol/L,138例;③高血糖组,血糖值〉8.3mmol/L,70例。试验期间,床旁同步采集患者静脉血、动脉血、指端血,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和葡萄糖脱氢酶法(GDH法)快速检测血糖值,同时以中心实验室己糖激酶法(HK法)测定的血糖值作为标准对照进行准确性评估;对可能影响床旁快速血糖检测准确性的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低血糖组患者静脉血、动脉血、指端血快速血糖检测错误率(GDH法:25.00%、40.62%、40.62%,GOD法:59.38%、71.88%、71.88%)显著高于同类受检血样的目标血糖组(GDH法:2.90%、9.42%、7.97%,GOD法:18.12%、27.54%、27.54%)和高血糖组(GDH法:1.43%、8.57%、4.28%,GOD法:11.43%、8.57%、11.43%,均P〈0.01)。②低血糖组患者快速血糖检测值与实验室对照值间的差值平均水平为0.41~0.69mmol/L(GDH法)和0.92~1.18mmol/L(GOD法);目标血糖组分别为0.16—0.33mmol/L和0.77~0.90mmol/L;高血糖组相应降至一0.06~0.18mmol/L和0.56—0.76mmol/L。③低血糖组患者快速血糖检测值与实验室对照值问相关系数仅为0.812~0.853(GDH法)及0.723~0.816(GOD法);目标血糖组达0.862~0.890及0.768~0.857;高血糖组患者相应升至0.922~0.957及0.896。O.922(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糖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红细胞比容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重症患者血糖调�
482-48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术活动预告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天津生化杯有奖征文通知

摘要:《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与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拟于2012年共同举办《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天津生化杯有奖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486-48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肝素对脂多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并观察肝素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LPS10txg/ml刺激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诱导损伤,肝素预处理组分别于LPS刺激前15min加入0.1U/ml及1U/ml普通肝素,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在刺激2、6、12h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MP~9及TIMP-1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2h组MMP-9和TIMP-1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12h达高峰(MMP-9mRNA:4.26±0.81比1.00±0.46,TIMP-1mRNA:4.93±0.08比1.00±0.13,均P〈0.05),以TIMP-1增高明显。预防性应用肝素可明显降低MMP-9和TIMP-1的mRNA表达(0.1U/ml组:MMP-9mRNA2.74±0.30,TIMP-1mRNA2.96±0.13;1U/ml组iMMP-9mRNA3.08±0.48,TIMP-1mRNA2.93±0.27,均P〈0.05)。不同剂量肝素组间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时MMP-9、TIMP-1表达增加,肝素可能通过调节MMP-9、TIMP-1表达水平发挥其保护作用。
49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