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点评

为重症医学探索和研究

摘要:国内重症医学发展迅猛,表现在医、教、研诸多方面,临床与基础研究更加深入。这些研究起步高,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总结出我国重症医学领域里的新成果,值得同行借鉴。
387-38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术活动预告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天津生化杯有奖征文通知

摘要:《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与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拟于2012年共同举办《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天津生化杯有奖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392-39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应用最佳顺应性设定呼气末正压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以低流速法描记准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作为对照,观察滴定最佳顺应性方法选择最佳PEEP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14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例;分别使用低流速法描记准静态P~V曲线和滴定最佳顺应性的方法确定最佳PEEP,连续测量3次,比较各组所确定的最佳PEEP值和重复试验的一致性;观察试验前及试验后2.4、6h血流动力学参数、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C)以及血浆中细胞因子和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础状态无明显差异。②准静态P—V曲线和滴定最佳顺应性方法确定的最佳PEEP值(cm H2O,1cm H2O:0.098kPa)无明显差异(11.534±2.07比10.57±0.87,P〉0.05)。但准静态P—V曲线描记的重复性差,3次描记的P—V曲线斜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每次确定的最佳PEEP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第3次与第1次描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0±1.92比10.00±1.58,P〈0.05);而滴定最佳顺应性的方法重复性好,每次确定的最佳PEEP值无明显差异。③描记准静态P—V曲线后患者的心率(HR,次/min)、体温(℃)、白细胞介素-6(IL-6,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g/L)、SP—D(μg/L)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平均动脉压(MAP,mmHg,1mmHg=0.133kPa)、连续心排血指数(CCI,L·min^-1·m^-2)、OI(mmHg)及C(ml/cm H2O)均呈下降趋势,均于试验后6h达峰值或谷值,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17.34±8.53比93.71±5.38,体温:38.05±0.73比36.99±1.02,IL-6:144.84±23.89比94.73±5.91,TNF-α:151.46±46.00比89.86±13.13,SP—D:33.65±8.66比16.63±5.61,MAP
393-397

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方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撤除镇静后昼夜节律的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收入ICU的机械通气患者用信封法完全随机分为昼夜节律组(CR)、每日中断组(DI)、持续输注组(CS)、按需镇静组(DS)4组,每组30例,因DS组不良反应多,入组10例后去除该组,最终入组患者共9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镇静药物剂量、每日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置入胸引管的气压伤)和不良反应(患者意外拔管、再次插管、气管切开、死亡),并测定生化指标,10:00和22:00各记录1次在岗护士人数。结果CR、DI、CS3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重、APACHEⅡ评分、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组镇静药物总剂量(mg:5466.7±620.4)、平均镇静药物剂量(mg·h^-1·kg^-1:2.19±0.61)均明显高于CR组(4344.5±816.0、1.00±0.51)、DI组(4154.3±649.4、1.23±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组与DI组无差异。CR组每日清醒时间(h:4.40±1.30)较DI组(0.59±0.26)、CS组(0.15±0.02)均明显延长(均P〈0.05)。各组并发症的发生未见统计学差异;DI组不良反应的发生(2例次)较CR组(1例)、CS组(0例)明显增加(P=0.0477)。撤除镇静后,CR组昼夜节律正常者较CS组明显增加(19比9,P=0.0339)。CR、DI、CS3组间白天在岗护士人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5、1.41、1.14,均P〈0.01),夜间则无差异。各组生化指标未见差异。结论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方案有助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脱离镇静后
402-406

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循环变化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用Swan—Ganz导管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分析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循环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肺挫伤致ARDS患者(挫伤组,18例)和无肺挫伤且无ARDS的多发伤患者(对照组,22例),记录两组患者置管即刻及伤后12、24、36、48、60、72h肺动脉收缩压(PAS)、肺动脉舒张压(PAD)、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舒张压与肺动脉楔压梯度(PAD—PAWP)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比较各参数在组内和组间的差异。结果肺挫伤致ARDS存活患者PAS、PAD和PAD—PAW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之后逐渐回落,其中PAS、PAD于伤后60h,PAD—PAWP于伤后48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对照组PAS、PAD自置管即刻至伤后72h无显著变化,PAD—PAWP伤后72h较48h增高。肺挫伤组ELW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至12h达峰值后逐渐回落,于伤后60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对照组伤后60h及72h较48h降低。肺挫伤组PAWP开始较对照组降低,于伤后48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对照组自置管即刻至伤后72h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挫伤组置管即刻至伤后48h,PAS、PAD、PAD—PAWP与ELW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4、0.498、0.629,均P〈0.01)。结论PAS、PAD、PAD—PAWP和ELWI的变化规律可指导肺挫伤致ARDS患者的液体治疗、机械通气和评估病情。
407-41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脓毒症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

摘要: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许多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肺间质纤维化的启动因子,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脓毒症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之间的关系。
411-41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管道带加热丝的电热湿化器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管道带加热丝的电热湿化器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的湿化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2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脱机后但未达到拔管指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的传统气道管理;试验组采用管道带加热丝的电热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记录两组患者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痰液黏稠度、拔管后管壁内有痰痂的例数、因导管堵塞须重插的例数以及给氧后不同时间点的氧合指数。结果试验组吸入气体温度、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温度(℃):36.9±0.2比22.3±2.1,湿度(mg/L):44.0±2.0比27.0±4.0,均P〈0.01];试验组痰液黏稠度Ⅱ度(湿化良好)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49比15),而Ⅲ度(湿化不足)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8比43,均P〈0.05);试验组拔管后管壁出现痰痂的例数(5例)及导管堵塞须重插的例数(0例)显著少于对照组(24例、6例,P〈0.01)。试验组给氧后氧合指数(mmHg,1mmHg=0.133kPa)逐渐升高,至给氧96h、120h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96h:349.0±21.3比290.0±20.7,120h:354.0±25.6比309.0±22.6,均P〈0.01)。结论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管道带加热丝的电热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的湿化效果优于气道内间断滴人生理盐水的传统方法。
412-414

急性重型高原病集束化治疗方案的建立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高原病的集束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高原肺水肿(HAPE)、高原脑水肿(HACE)确诊病例2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集束化方案治疗组(125例)和一般疗法治疗对照组(78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极重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对其进行加强监测和治疗(即集束化治疗方案);伴有呼吸衰竭、严重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有创和无创);伴有循环不稳定者给予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伴有肾功能不全/衰竭的患者可给予利尿及血液透析治疗;同时预防消化道出血和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按照HAPE和HACE的分期和分型,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组的住院时间、总治愈率、总病死率及不同分型患者的病死率。结果集束化方案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d:5.28±3.17)较一般疗法治疗对照组(6.94±4.05)缩短了1.66d(P〈0.05);总治愈率提高了7.06%(96.80%比89.74%,P〈0.05);重型和极重型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下降了5.59%和31.15%,总病死率较一般疗法治疗对照组明显下降(3.20%比10.26%,P〈0.05)。结论高原医学与重症医学紧密结合的集束化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重型和极重型HAPE、HACE患者的病死率。
415-418

呼气末正压对每搏量变异评价容量准确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PEEP)对血流动力学及每搏量变异(SVV)评价容量状态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家猪充分镇静肌松,给予机械通气,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容量、低容量和高容量组3组,5min内逐步释放20%家猪血容量建立低容量模型,输注相当于家猪20%血容量的羟乙基淀粉建立高容量模型,正常容量组不予任何处理。每组均按照随机顺序调节PEEP水平为0(PEEP0)、5(PEEP5)、10(PEEP10)和15cm H2O(PEEP15,1cm H2O=0.098kPa)。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SVV的变化。结果正常容量组中随PEEP水平升高,HR、CVP、SVRI、SVV呈逐渐增加趋势,CI、SVI、ITBVI则呈逐渐降低趋势,均于PEEP15时达峰值或谷值,与PEEP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次/min):124±18比88±12,CVP(mmHg,1mmHg=0.133kPa):11±1比8±3,SVRI(kPa·s·L^-1·m^-2):289.6±81.5比215.0±79.1,SVV:(23±6)%比(11±2)%,CI(L·min^-1·m^-2):3.1±0.8比4.3±1.4,SVI(ml·min^-1·m^-2):26±7比41±4,ITBVI(ml/m^2):440±43比491±47,均P〈0.05];而MAP无明显变化。低容量组中随PEEP水平升高,HR、CVP、SVV逐渐升高,MAP、CI、SVI、ITBVI呈下降趋势,均于PEEP15时达峰值或谷值,与PEEP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次/min):146±31比115±27,CVP(mmHg):11±2比5±1,SVV:(28±4)%比(20±5)%,MAP(mmHg):90±26比115±19,CI(L·min^-1·m^-2):2.3±0.6比3.4±1.1,SVI(ml·min^-1·m^-2):20±6比31±9,ITBVI(ml/m^2):355±34比396±53,均P〈0.05];而SVRI无明显变化。高容量组中随PEEP水平升高,SVV呈逐渐增加�
419-422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常见致病菌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快速检测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常见致病菌中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留取75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并发VAT或VAP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普通PCR、多重PCR检测,比较3种方法对致病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细菌培养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7%、45.3%、30.7%、413%和58.7%,普通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0%、89.3%、78.7%、85.3%和93.3%,多重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1%、90.7%、82.7%、89.3%和96.0%。普通PCR和多重PCR对5种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细菌培养(均P〈0.05);且多重PCR较普通PCR具有快速检测的优点。结论与细菌培养比较,普通PCR和多重PCR对VAT和VAP5种常见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且多重PCR可有效节省人力、财力。
423-42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药物相关急性肺损伤: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摘要:目前有很多药物被认为是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然而,目前的证据主要来源于病例报告,尚缺乏药物相关急性肺损伤(DALI)的发病率和结局的相关数据。为此,美国学者最近进行了一项有关DALI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426-426

血管外肺水指数能提高休克患者肺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摘要:如有更准确的生理指标,那么急性肺损伤(ALI)的诊断就能更可靠。血管外肺水(EVLW)是一个可能的指标,它已被证明与脓毒症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病死率相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EVLW在休克患者中是否具有诊断价值以及若有诊断价值哪个指标诊断最准确。对此,瑞典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了休克患者多种EVLW指标诊断ALI的准确性。
426-42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神经重症监护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皮质脑电图分析在癫痫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中主要依靠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来准确定位致痫灶。由于癫痫手术大多是在全麻下进行,而不同麻醉深度和全麻药物会影响术中大脑皮质的放电,阻碍癫痫波的检出。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在难治性癫痫手术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控制不同的麻醉深度,观察分析术中ECoG的放电特点,探讨BIS监测下ECoG分析在癫痫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431-43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溴吡斯的明联用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诱发胆碱能危象1例

摘要:采用溴吡斯的明联合泼尼松治疗1例重症肌无力诱发胆碱能危象患者,报告如下。
433-43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研究报告

复方大黄制剂治疗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因素打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原地区因低压、低氧及高寒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平原地区相比,高原ARDS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严重的低氧血症及预后差等特点。
434-4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是导致COPD患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
436-43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方法介绍

巧用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自制小儿吸氧面罩

摘要: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新生儿或小儿吸氧等操作,保持气道通畅和气体交换良好,这种过程通常称为气道管理。目前临床对婴幼儿吸氧仍常使用鼻导管法,鼻导管会对鼻腔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导致患儿哭闹,从而影响供氧和抢救效果。为克服上述缺点,本院使用塑料输液瓶自制了一次性吸氧面罩,经过80例婴幼儿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438-43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研究报告

血液灌流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O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ARDS局部炎症的发生发展及全身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使用机械通气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能提高ARDS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尚无有效方法中止ARDS的炎症性肺损伤,致使ARDS的病死率居高不下。
439-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