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Township Enterprises Accounting

  • 11-3064/F 国内刊号
  • 1004-8480 国际刊号
  • 0.5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是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经济评述、制度解读、金融视角、专业与技术、财税广场、资本市场、财务管理、管理天地、会计监督、信息时代、会计教育、队伍建设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研讨汇编
执行“准则”应做好的工作及遇到的问题3-3

摘要: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部分企业实施。企业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许多成功经验。我们对已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并通过对先行者经验的分析、总结。对乡镇企业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前应预先做好哪些基础工作,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见解。

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弊端4-6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企业也在蓬勃发展,然而,发展的背后又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弊端。随着对企业的深入了解,以及一些企业从辉煌走向失败重组,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省,找出问题所在,分析其财务和经营状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乡镇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7-8

摘要:雅安市乡镇企业经过近30年的不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对全市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八五”以来,雅安乡镇企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00年雅安撤地设市,机构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受各种冲击,但乡镇企业在困境中奋力拼搏,迎难而上,仍然取得可喜的成绩。到2006年底,全市乡镇企业个数达4.5375万,职工19.64万人,完成现价总产值125.4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85.90亿元,完成增加值37.86亿元,出货值3811万元。全市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58亿元,年发放工资总额9.17亿元,实交税金3.17亿元,实现净利润7.92亿元,上交支农建农资金59万元。

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企业的影响8-9

摘要: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企业降低成本需强化材料管理10-10

摘要:材料属于劳动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就被消耗掉或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也就一次性地全部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控制好材料的采购、耗用、库存,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极为重要,然而一些企业却忽视了这方面的“节流”。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11-12

摘要:当前农村的相对落后、农业发展的迟缓、农民收入增加的缓慢,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要解决好这三方面问题,就要找到合适的载体,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当前各种农业发展思路中,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它能有效地解决三个方面共同存在的问题,推动整个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理论探讨
推动会计重构的基本因素分析13-14

摘要:会计重构,又称会计再造,是依据当今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信息经济的客观需要,通过对传统会计的扬弃,构建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与信息化相匹配的数据处理、存储,以及信息应用机制,以实现会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和管理工作更进一步地深入和精细化。

契约论视角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15-16

摘要:1.会计政策的内涵。会计政策是指某一政策主体为指导会计工作,实现会计工作目标而制定的有关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告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它包括宏观会计政策和企业会计政策。宏观会计政策是指政府或有权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通过制定和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作的规范。企业会计政策是指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后选择的最能恰当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比较与融合17-18

摘要:对于会计研究方法究竟是采用实证方法还是规范方法,这个争论由来已久。从20世纪70年代实证会计理论特别是实证方法成为西方会计理论发展的主流,中国会计界也在20世纪90年代提倡实证研究,开始尝试着利用西方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进行研究,到今天我国会计界形成“强实弱规”的现状(王保平,2006),这个争论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会计研究的发展。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制度解读
会计制度建设中和谐社会理念的体现18-19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次会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做到:一是民主法治,即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二是公平正义,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三是诚信友爱、即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充满活力,即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五是安定有序,即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和谐社会理念。

22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20-21

摘要:(一)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主要规定了应以追溯调整的事项及不应追溯调整的事项,规范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的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的列报要求,在新旧会计标准转换过程中起到了过渡衔接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新准则的实施导致上市公司大规模追溯调整财务报告,对留存收益和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的当期损益产生一定影响。

新准则的资产负债观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1-22

摘要:(一)资产负债观的实质。在会计上对收益的确定、会计要素的定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重要性的认识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念: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或者称为利润表观。

浅析新会计准则的实践问题23-24

摘要:2007年1月1日生效的新会计准则无疑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做了较大改动。主要表现在: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更注重公允价值;存货记账方法取消“后进先出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改变;债务重组方法的改变;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合并报表理论的变化等八大方面。其中主要体现了三大突破。其一,实现了从国内制度到国际准则的突破。旧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总体上来说,基本还是立足于国内的制度。但这一次的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的原则和处理方法,并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认可。其二,实现了从服务管理者到服务相关方的突破。旧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主要是满足管理者,尤其是政府管理部门需要的制度体系。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24-25

摘要: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修订了若干业务核算准则,其中重要的内容是: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垒实经营业绩,提高盈利质量。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关于新债务重组准则的思考26-27

摘要:新会计准则颁布前,我国执行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是1998年6月正式公布,2001年修订的版本,文中称旧准则。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旧准则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为了防范企业利用会计准则的缺陷进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促使我国债务重组会计与国际惯例趋同,又重新修订了债务重组具体准则,并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文中称新准则。

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之适度应用28-29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时,保持应有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新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的思考与评价32-32

摘要:1.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运用与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一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规定,在下列情况下:(1)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能够从房地产市场上取得,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取得的,但考虑到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不够成熟,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还不够高,新准则未完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企业应于会计期末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应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新准则考虑到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原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制定33-33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斯科特(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原则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和)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陆建桥(2002)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国内外对盈余管理定义的分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盈余管理是否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二是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否包括非会计方法,如时间的安排和交易的构建等。笔者认为,盈余管理可以定义为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运用多种手段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行为,不只限于会计方法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