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研究、预防制品、治疗制品、诊断制品、临床观察等。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503
  • 国内刊号:22-1197/Q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128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43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制品学 201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疫苗研究

氢氧化铝佐剂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诱导的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氢氧化铝佐剂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诱导的早期固有免疫反应和加强免疫后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单针免疫,分为4组,每组15只:经BALB/c小鼠背部皮下注射重组乙型肝炎抗原(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10μg/0.5 ml)、氢氧化铝佐剂(0.5 mg/ml),100μl/只,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免疫后3、24、48、96、168 h,收集处理外周全血及血清。加强免疫,分为2组,每组9只:相同方法免疫疫苗及抗原,1μg/(100μl·只),于初免后第14天,按照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于加强免疫后24、48、168 h,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清。使用Luminex方法测定全血中相关因子的m RNA表达及血清中蛋白类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单针免疫后24 h,3个免疫组多种细胞因子m RNA表达达到高峰,其中IRF7在铝佐剂和乙肝疫苗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乙肝抗原组(P〈0.05)。加强免疫后,乙肝疫苗组IL-5、IL-6和IL-12p70在24 h时分泌水平最高,之后逐渐下降;CXCL10、IFNγ和MIP-1α则随时间持续升高;乙肝抗原组中细胞因子分泌量及持续时间均低于乙肝疫苗组。结论氢氧化铝佐剂可单独或协同抗原,共同增强乙肝疫苗诱导的早期固有免疫反应,加强免疫后,铝佐剂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
889-893

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将3批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进行不同倍数稀释后,分别采用1针及2针免疫程序经腹腔免疫小鼠,0.5 ml/只。血凝抑制法测定小鼠血清中H1N1、H3N2和B型抗体滴度,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值(GMT)及疫苗半数有效剂量(ED50);H1N1亚型及H3N2亚型以≥1∶40为阳转判定标准,B型以≥1:10为阳转判定标准来判定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结果 3批原倍疫苗H1N1、H3N2和B型阳转率均达100%,随着疫苗稀释度增加,阳转率呈阶梯状下降,ED50分别为0.27~0.46、0.28~0.76和2.08~3.89μg。3批原倍疫苗进行1针免疫程序后,小鼠血清中H1N1、H3N2和B型的GMT分别为1∶184~1∶226、1∶106~1∶184和1∶14~1∶40,随着疫苗稀释度增加,各批疫苗的抗体GMT值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3批1∕3倍疫苗进行2针免疫程序后,H1N1、H3N2和B型的GMT分别为1∶1 372~1∶1 810、1∶905~1∶1 194和1∶343~1∶368。结论 3批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小鼠体内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实验为季节性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894-896

VVM标签在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上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VVM标签在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以下简称流脑AC结合疫苗)上的应用效果,为该疫苗的冷链运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2年生产的3批批签发合格的流脑AC结合疫苗,贴上VVM14标签,分别于37℃放置0、7、14、21 d和25℃放置0、30、60、90、100 d取样,检测VVM14标签反应区和参照区的A值差值及疫苗的多糖含量、p H值、水分、游离多糖含量、游离蛋白含量和鼠免疫原性等质量指标。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流脑AC结合疫苗VVM14 A值的差值明显下降,游离多糖含量均有升高趋势,鼠免疫原性均有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明显,其余指标变化趋势不明显,均在《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YBS00102009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疫苗于37℃放置21 d和25℃放置100 d后,质量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冻干流脑AC结合疫苗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VVM14的A值差值与疫苗质量具有相关性,VVM14标签在疫苗上的应用,可直观反映该疫苗在冷链运输、保存和使用环节的质量,提高免疫接种率。
897-901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屋尘螨与粉尘螨变应原交叉反应的分子基础分析

摘要:目的从基因及蛋白水平上分析屋尘螨与粉尘螨变应原交叉反应的分子基础。方法从Allergen Database中下载屋尘螨与粉尘螨已知共有的同组别变应原基因的核苷酸及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序列的清理、比对及遗传距离的计算与分析。结果屋尘螨与粉尘螨共有13组共有的变应原组别,分别为组1、2、3、6、7、8、10、11、14、15、18、20和21。以遗传距离0.20作为阈值,组1、2、7、10、11、14、15、18及20在阈值以下,其他组别高于阈值。结论总体上描述了屋尘螨与粉尘螨共有组别变应原的变应原性,分析了各个组别潜在的交叉反应的分子基础,除组6、8及21外,其他组别的过敏原均具有较高的组内同源性,对今后不同组别变应原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902-905

肠道病毒71型类病毒颗粒在汉逊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摘要:目的于汉逊酵母中表达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 MV-P1-3CD转化汉逊酵母AU0501,经筛选获得稳定整合P1和3CD基因的重组菌株p MV-P1-3CD/AU。30 L发酵罐培养重组菌株,发酵产物纯化后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HPLC检测、电镜分析及动态光散射分析检测。采用不同方法制备EV71疫苗,分别免疫小鼠和家兔,检测动物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评价其免疫原性及不同佐剂对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结果重组菌株p MV-P1-3CD/AU表达产物及疫苗原液的SDS-PAGE分析显示,于相对分子质量26 000、33 000和35 000处均可见VP3、VP1和VP0蛋白条带,且相对分子质量33 000的蛋白可与EV71-VP1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疫苗原液的纯度达99%以上;电镜观察可见30 nm的VLP,颗粒均一度较好;小鼠血清GMT最高可达1 536,家兔血清GMT最高可达586,磷酸铝佐剂及氢氧化铝佐剂均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GMT。结论于汉逊酵母中成功实现EV71的P1和3CD基因的共表达,可形成EV71 VLP,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今后EV71 VLP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906-911

慢病毒介导siRNA对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基因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慢病毒介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si RNA及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si RNA进入大鼠局部脊髓组织的转染效果。方法采用NYU撞击法构建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模型组),使用微量注射器将含荧光慢病毒载体(LV-Nrf2-RNAi和LV-ERK1/2-RNAi)稀释液注射至其脊髓T10水平背侧深约0.8 mm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12 h、24 h、72 h、7 d及14 d)转染效果。以只切除椎板,不打击脊髓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中同时设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取大鼠脊髓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7 d时ERK1/2及Nrf2基因m 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在慢病毒转染后各时间点均有较强的荧光表达,病毒转染7 d以内,荧光强度与时间呈正相关,在转染7 d后达到高峰。转染7 d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中ERK1/2及Nrf2基因m 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未转染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慢病毒介导si RNA转染大鼠脊髓组织,能够有效沉默ERK1/2及Nrf2基因的表达。
912-917

磺脲类受体在小窝蛋白与心肌钾离子通道偶联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磺脲类受体在小窝蛋白(caveolin,Cav)与心肌钾离子通道偶联中的作用,探讨心肌钾离子通道与Cav-3偶联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野生型或突变型KATP通道与Cav-3瞬时转染入COS-7细胞中,通过免疫共沉淀和荧光染色法观察KATP通道与Cav-3共定位及偶联情况;同时应用Cav-3脚手架区竞争性抑制肽封闭Cav-3脚手架区,重复上述试验。结果 Cav-3脚手架区竞争性抑制肽能够结合Cav脚手架区,从而显著封闭Cav与野生型KATP通道免疫沉淀结合量,但不影响与突变型KATP通道偶联量;荧光染色显示,Cav与野生型KATP通道荧光重叠显著高于突变型KATP通道,二者共定位于细胞内同一位置。结论野生型KATP通道中SUR2A对于Cav-3与心肌KATP通道偶联至关重要,二者偶联是通过Cav-3脚手架区实现的。
918-922

灭能与未灭能新生牛血清培养细胞效果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灭能与未灭能新生牛血清培养Vero细胞和MRC-5细胞的效果,为细胞培养的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照射剂量为8和16 k Gy的60Coγ-射线及56℃30 min加热灭能新生牛血清,用两种方式灭能的血清及未灭能的新生牛血清培养Vero细胞和MRC-5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计数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及存活时间。结果未灭能新生牛血清培养的两种细胞增殖更多更快速;热灭能的新生牛血清培养的两种细胞的增殖速度和数量明显低于γ-射线照射灭能及未灭能血清培养的细胞。结论未灭能的新生牛血清比灭能后的血清培养Vero细胞和MRC-5细胞的效果好,其促细胞生长增殖效果最佳。
923-925

人线粒体D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摘要:目的克隆人线粒体DNA聚合酶(polymerase gama,Polγ)的全长编码基因POLG,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参考Gen Bank中登录的POLG c DNA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分别从He La细胞中进行分段扩增,再克隆至载体p MD18-T中,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拼接POLG全长基因,应用Phylip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分析Polγ与其他物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人POLG基因位于西部低地大猩猩所形成的基础分支中,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包括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等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结论成功克隆了人Polγ基因,其变异较大,物种间差异显著,本实验为Polγ酶活性和酶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926-928

冷应激前后大鼠心脏、肝脏及脾脏中α-烯醇化酶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

摘要:目的研究冷应激前后大鼠心脏、肝脏、脾脏中α-烯醇化酶(α-enolase,ENO1)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正常饲喂7 d)和冷应激组(置4℃,应激12 h),提取各组大鼠心脏、肝脏及脾脏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 DNA,以其为模板,PCR扩增ENO1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脏、肝脏、脾脏中ENO1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冷应激前后大鼠心脏、肝脏及脾脏总RNA的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28S、18S和5S 3条带,A260/A280值为1.8~2.0;ENO1基因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107 bp的目的基因条带;ENO1基因序列与NCBI上公布序列的同源性为100%;冷应激组大鼠肝脏、脾脏组织中ENO1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脏组织中ENO1基因m 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冷应激组(P〈0.05)。结论冷应激前后大鼠心脏、肝脏及脾脏中ENO1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变,本实验为动物应激状态评估及应激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929-933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诊断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试剂盒的研制及验证

摘要:目的研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试剂盒,并对该试剂盒进行验证。方法以试剂盒的技术指标和血清检测结果为参考依据,建立检测方法,确定检测范围,并对包被抗体(1∶500、1∶1 000和1∶2 000倍稀释)及酶标抗体浓度(1∶3 000、1∶5 000、1∶6 000和1∶8 000倍稀释)、包被温度(室温和4℃)、封闭液成分(1%小牛血清、1%和0.5%牛血清白蛋白)及干燥方法(超净台吹干和使用真空干燥机进行干燥)进行优化;同时对试剂盒的线性、检出限、精密性、准确度、特异性及热稳定性进行验证;采用本试剂盒对139例非肿瘤人群和100例肿瘤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初步检测。结果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为:包被抗体浓度为1∶1 000,酶标抗体浓度为1∶3 000,对血清样本的检测范围为6.25~800 pg/ml,最佳包被浓度为4℃,最佳封闭液成分为0.5%牛血清白蛋白,最佳干燥方法为真空干燥法。试剂盒线性相关系数r〉0.99,校准曲线各点偏差的绝对值〈10%,最低检出限≤3.125 pg/ml,空白检出限≤3.125 pg/ml,批内差异〈5%,批间差异〈7%,回收率为85%~99%;特异性检验结果为本试剂盒对EGF、FGF-2、PDGF-AA、Pl GF-1、Pl GF-2、HGF、TNF-α、TNF-β检测的交叉反应率≤0.52%;经37℃保存3、7 d后,试剂盒线性相关系数r〉0.99,空白检出限≤3.125 pg/ml,批内差异〈8%,回收率为80%~82%。139例非肿瘤人群和100例肿瘤患者的血清样本中VEGF的中位水平(M)分别为44.6和83.4 pg/ml。结论本研究开发的试剂盒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适用于血清VEGF的临床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938-942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技术方法

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分子大小及分子量分析方法的比较

摘要:目的 3种方法分析10个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pneumoco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Pn Ps)样品的分子大小及分子量,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epharose CL-4B凝胶排阻层析(SEC)技术检测1型、2型、4型、8型、9N型、12F型、14型、18C型、19A型和23F型Pn Ps各2~3批次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分配系数(KD)和样品组分特征;采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with refractive index,HPSEC-RI)法建立Pullulan标准品分子量标准曲线,计算各Pn Ps样品的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w);采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示差折光检测器联用技术(high performance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with 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and refractive index,HPSEC-MALLS/RI)检测各Pn Ps样品的Mw、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n)、多分散水平(Mw/Mn)及均方根旋转半径(root mean square ratio of gyration,Rg);对HPSEC-RI法和HPSEC-MALLS/RI法检测Pullulan分子量标准品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EC技术不同化学方法检测的同批次Pn Ps样品的KD值十分接近,且主峰形态也比较近似,个别批次Pn Ps不同化学方法获得的峰形有差别。经HPSEC-RI检测Pullulan分子量标准品获得的回归方程为y=-0.278 x+10.13,r2=0.998,各Pn Ps样品的分子量为1.812×105~1.246×106。HPSEC-MALLS/RI联用技术检测的各批Pn Ps样品的Mw分布于9.898×105~1.471×105,Rg为84.9~25.4 nm,同一血清型不同批次样品Rg间的大小关系与其Mw间的大小关系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结合多种方法检测多糖样品的分子大小和分子量,可更客观、全面地了解Pn Ps分子的各种性质。
947-955

A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含量检测免疫速率比浊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摘要:目的应用免疫速率比浊方法测定A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含量,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方法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标准品多糖含量,绘制标准曲线,对该方法的精密性、准确性、灵敏性进行验证,并进行干扰试验。结果多糖抗原浓度在0~10μg/ml之间,与相应的浊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4 3;该方法检测结果的日内和日间CV值均小于5%,不同浓度A-DT结合物样品的回收率在99.67%~102.00%之间,最低检出限为0.159μg/ml;加入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后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含量与未添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速率比浊方法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精确度及灵敏度,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970-972

呼吸道合胞病毒培养及其病毒滴度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目的确定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培养条件,筛选病毒保护剂配方,并建立检测病毒滴度的微量细胞病变方法。方法分别将Hep2、Vero和293R细胞以0.01 MOI接种RSV,选择病毒培养细胞基质;将RSV分别以0.005和0.02 MOI接种Hep2细胞,在4~9 d收获病毒液,检测病毒滴度,确定最佳MOI及病毒收获时间;将6种配方病毒保护剂分别加至病毒液中,反复冻融7次,检测病毒滴度,筛选最佳配方;将病毒分别在33和37℃条件下滴定,第7、9天判定结果,确定微量细胞病变方法的培养温度和判定时间。结果确定病毒培养细胞基质为Hep2细胞,以0.02 MOI RSV接种后,37℃培养7~9 d收获病毒液;配方1(0.1%人血白蛋白)为最佳病毒保护剂配方;微量细胞病变法的实验条件为37℃滴定,7 d判定结果。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培养及病毒滴度检测方法。
973-975

水痘减毒活疫苗原液两种方法过滤效果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滤柱和布式滤囊两种方法过滤水痘减毒活疫苗原液的效果,为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通过滤柱和布式滤囊对水痘减毒活疫苗原液进行过滤,将经两种方法过滤的疫苗原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溶液的澄清效果及病毒滴度;将两种方法过滤制备的疫苗原液分装,制备水痘减毒活疫苗成品,按照水痘减毒活疫苗企业注册标准及《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检定要求进行37℃热稳定性试验、无菌检查、病毒滴度、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结果两种方法过滤的原液经显微镜观察均未发现完整细胞存在,且病毒滴度基本相同,但通过滤柱过滤后制备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原液的澄清状态明显优于布式滤囊过滤;两种方法过滤的原液制备的疫苗成品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均符合水痘减毒活疫苗注册标准要求。结论在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中,采用滤柱过滤原液的效果明显优于布式滤囊过滤。
976-97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综述

我国手足口病病原谱以及疫苗研究新动态

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已成为西太区国家和我国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研发疫苗为控制HFMD暴发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首创的EV71疫苗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有望在年内上市,CA16疫苗以及EV71/CA16联合疫苗的临床前研究也已取得进展。但近年来,HFMD病原谱的改变以及易引起重症病例的CB组在HFMD中检出率上升的报道,对HFMD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HFMD病原谱和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研发多价疫苗防控严重HFMD的必要性。
979-984

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血清miRNAs的研究进展

摘要:mi RNAs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已证实,血清mi RNAs的特异性表达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mi RNAs有望作为多种疾病诊断、治疗或预后评价的生物标志物。此外,mi RNAs差异表达的研究还可促进相关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
985-98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专题报道

《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实施前后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质量分析

摘要: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作为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发生和传播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我国已被应用多年。由于婴幼儿接种的种类及次数越来越多,WHO倡议使用联合疫苗或多价疫苗,以减少接种针次,简化免疫程序,提高接种率,减少交叉感染机率,降低费用。由于麻疹、腮腺炎、风疹的病毒学特性及免疫原性与流行病学特性极为相似,疫苗生产工艺也接近,在成功应用单价疫苗后,美国于1971年批准上市了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live,MMR),迄今已应用了40余年,随后被诸多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采纳,我国部分地区也将MMR疫苗纳入了计划免疫范畴。
98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