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中国农业科学》创刊于1960年,CN刊号:11-1328/S,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农业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752
  • 国内刊号:11-1328/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38
  • 创刊时间:196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61
  • 综合影响因子:2.44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 2011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水稻骨干亲本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表达的多态性

摘要:【目的】通过对水稻骨干亲本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表达特征研究,了解其形成机理并促进其应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调查了6个水稻骨干亲本(9311、培矮64s、特青、珍汕97B、广陆矮4号和矮脚南特)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部位(苗期地上部与地下部、开花期剑叶和穗子、成熟期剑叶和穗子)与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及胁迫防御相关的9个蛋白质的表达。【结果】9个蛋白质的表达在不同骨干亲本间有多态性,尤其在地下部和穗子等部位的表达差异较大,而在叶片中的表达比较接近;此外,蛋白质表达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部位间也有多态性,反映了蛋白质表达的时空特异性。【结论】初步建立一条利用蛋白质特异抗体了解水稻蛋白质表达的研究途径。
2849-2856

小麦单株产量与株高的QTL分析

摘要:【目的】在QTL水平上揭示株高与产量的遗传关系及株高对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育种株高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别包含229和485个家系的2个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潍麦8号/烟农19(WY)和潍麦8号/济麦20(WJ),绘制2个较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在3个环境下对单株产量和株高性状进行测量评价及非条件和条件QTL分析,研究株高与产量QTL的相互关系及排除株高影响后单株产量QTL效应的变化,探讨群体大小对QTL定位精度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在wY群体中检测到5个单株产量QTL和15个株高QTL,其中,8个QTL解释大于10%的表型变异,3个为一因多效QTL;条件QTL分析表明,3个单株产量QTL与株高QTL无关,2个单株产量QTL的效应完全或部分由株高QTL所贡献,1个单株产量QTL的效应被株高QTL抑制。在wJ群体中检测到7个单株产量QTL和11个株高QTL,其中1个主效株高QTL加性效应值为8.82cm,可解释20.68%的表型变异;条件QTL分析表明,5个单株产量QTL与株高QTL无关,2个单株产量QTL的效应完全由株高QTL所贡献。大群体wJ检测到的QTL效应值比小群体wY小,但LOD值高。【结论】株高与产量的关系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株高QTL对产量QTL表达的贡献与抑制、环境效应以及与其它性状的互作等。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生态环境下株高对产量的贡献是各个因素相协调的结果,高产育种中对株高的选择在不同背景下应该有所区别;与小群体相比,大群体检测QTL的精度和准确性更高。
2857-2867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性

摘要:【目的】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种植制度适宜性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制度适宜区的变动趋势,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作物适宜度函数,同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结果】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山地递减,西南山区适宜度低于平原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气候适宜度有所升高,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结论】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对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响应。
2868-2875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Ⅶ.气候变暖对中国柑桔种植界限及冻害风险影响

摘要:【目的】以1981年为界,把1950s-2007年划分为两个时段,对比分析1950s-1980年和1981—2007年柑桔种植区界限的地理位移以及北界线位移后的冻害风险。【方法】利用中国种植制度分区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对比分析两个时段柑桔种植区界限的演变特征,并采用ArcGIS绘制柑桔种植区界限地理位移图;利用冻害风险评估指标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柑桔种植区界限位移后的冻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与1950s~1980年相比,1981--2007年柑桔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可能种植区的北界线平均位移了0.75个纬度,位移最大的是柑桔次适宜种植区,其次分别为适宜种植区、最适宜种植区和可能种植区,4个种植区北界线东段的北移程度均明显大于西段;最适宜种植区和适宜种植区南界线分别北移了0.56和0.42个纬度;种植面积增加得最多的是最适宜种植区,其次为适宜种植区,面积减少得最多的是不能种植区,其次分别为可能种植区和次适宜种植区。气候变暖背景下,柑桔最适宜种植区和适宜种植区敏感区域轻级和中级冻害的出现频率较各自的非敏感区域显著增加,重级和极重级冻害出现频率在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域均较低;柑桔次适宜种植区和可能种植区敏感区域轻级冻害的出现频率均较各自非敏感区域低,但二者敏感区域的重级和极重级冻害风险较各自的非敏感区域显著增加。【结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柑桔种植区界限发生了明显北移;柑桔界限北移后,柑桔种植区敏感区域的冻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
2876-2885

基于图像的昆虫自动识别与计数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逐步走向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昆虫自动识别和计数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图像的昆虫自动识别与计数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概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2886-2899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10个小麦新品种(系)抗小麦叶锈性评价

摘要:【目的】明确小麦新品种(系)河农5290、河农58-3、河农825、河农826、河农827、河农6049、河农6251、河农6425、河农7106和河农9206的抗叶锈性,确定其应用潜力,为合理推广使用这些品种(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6个具有鉴别能力的小麦叶锈菌株对测试的10个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基因推导;选用其中6个菌株对其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和基因推导,同时,结合使用已报道的15个抗叶锈病基因稳定的分子标记对测试材料进行抗叶锈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河农6425和河农9206含有抗病基因Lr1和Lr26,河农825、河农826、河农827、河农6049和河农6251含有Lr26.河农58-3、河农5290、河农6251和河农825对大部分供试菌株表现抗性,可能含有测试基因以外的或未知抗叶锈基因。【结论】河农58—3、河农5290和河农6251具有抗叶锈病应用潜力。
2900-2908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6编码一个沉默抑制子

摘要:【目的】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基因组S6编码的SP6蛋白的抑制子活性,明确SRBSDV是否编码RNA沉默抑制子来干扰植物的沉默。【方法】将分别含有SP6与GFP质粒的农杆菌共浸润转GFP基因的16c本氏烟纯合系,观察SP6对局部沉默和系统沉默的抑制作用;将含有SF6,GFP和dsGFP质粒的农杆菌三者共浸润,观察SP6对由dsRNA引起的沉默的抑制作用;在同一植株不同部位接种GFP和SP6,观察SP6对RNA沉默信号传导的影响;通过马铃薯x病毒(Potatao virus X,PVX)在本氏烟上表达SP6,观察SP6是否能增强PVX的致病性。【结果】SP6能抑制由GFP正义RNA介导的沉默,但其抑制作用较弱,仅能延缓局部沉默和系统沉默的产生。SP6能灭活RNA沉默信号,阻止沉默信号的长距离传导,回复GFP的沉默,但不能抑制由dsRNA引起的沉默。利用PVX在本氏烟上表达SP6能增强PVX的致病性。【结论】SP6是病毒编码的RNA沉默抑制子,在RNA沉默的起始和信号传导阶段起作用。
2909-2917

根癌农杆菌介导mBt886Cry3Aa转化菊花及对菊天牛毒杀作用

摘要:【目的】将对鞘翅目害虫有毒杀作用的基因mBt886CryMa转入菊花,并测定转基因菊花对靶标害虫一菊天牛的毒杀效果,为防治鞘翅目害虫提供新途径。【方法】以菊花为材料,确定茎段最适分化培养基和不定芽最佳生根培养基,卡那霉素最适筛选浓度,头孢噻肟钠最适抑菌浓度,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完成mBt886Cry3Aa的遗传转化,利用转基因菊花与人工饲料混合对菊天牛2龄幼虫饲喂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最终得到7株转基因菊花;选取长势健壮的4株转基因菊花混合人工饲料喂养菊天牛2龄幼虫,结果表明菊天牛2龄幼虫取食转基因菊花后的死亡率与对照幼虫(CK)死亡率差异显著。【结论】室内生物测定表明转基因菊花对菊天牛2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2918-2925

苜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Alin-CSP6的气味结合特性

摘要:【目的】利用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以化学感受蛋白作为潜在的靶标,干扰昆虫的寄主定位及交配等行为,用于害虫综合治理。【方法】克隆并纯化了1个新的苜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A1in—CSP6,进行了113种气味化合物对A1in-CSP6的荧光竞争性结合试验,将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筛选出强结合力的气味标样采用“Y”型嗅觉仪验证行为反应,并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A1in—CSP6的3D结构。【结果】Alin—CSP6具有较广谱的结合力,能够与醇、醛、酮、酯、萜、芳香族等多种化合物结合并表现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中,β-香茅醇(β-citronell01)、反式-2-己烯醛(trans-2-hexenealdehyde)、6-甲基-5-庚烯-2-酮(6-methyl-5-heptene-2~ketone)、2-十-烷酮(2-undecanone)、乙酰丙酸丁酯(buryllevulinate)、月桂烯(myrcene)、左旋-β-蒎烯((1s)-(-)-β-pinene)、壬烷(nonane)、3,4-二甲基苯甲醛(3,4-dimethylbenzaldehyde)、乙醚(ethylether)、罗勒烯(OCimene)、苯乙酮(acetophenone)、苯甲醛(benzaldehyde)与Alin-CSP6有很强的结合力。“Y”型管试验结果发现,反式-2-己烯醛和苯乙酮对苜蓿盲蝽成虫表现出极显著的引诱作用,而6-甲基~5-庚烯-2-酮、左旋-β-蒎烯和4-乙基苯甲醛(4-ethylbenzaldehyde)则对苜蓿盲蝽成虫具有极显著的拒避效果。Alin—CSP6的3D结构显示该蛋白主要由6个α螺旋构成,分别是13-18(α1)、20-32(α2)、39—52(α3)、59-76(α4)、78-88(α5)和94~102(α6)。Cys29-Cys36和Cys55-Cys58两个二硫键起着稳定蛋白结构的作用。推测alin—CSP6的11e74和Phe81基团能够参与结合油酸酰胺或其类似物。【结论】alin-CSP6具有较广泛的气味结合谱,在苜蓿盲蝽嗅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926-2934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农田的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吉林省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农田的温室气体的净排放。【方法】以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农田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技术、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和玉米灭高茬深松整地种植技术)为例,分别计算土壤固碳量、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农业物资投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系统计算其温室气体净排放。【结果】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均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其中,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CT2)固碳潜力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955.07kg c·hm^-2·a^-1,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CT3)固碳能力最小,仅提高了1492.26kgc·hm^-2·a^-1,传统耕作模式(CK)则减少了173.70kgc·hm^-2·a^-1;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CO2排放当量(CO2^-cq)排放总量平均为5259.25kg·hm^-2·a^-1,而CK的CO2。排放总量为5367.96kg·hm^-2·a^-1;4种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均主要发生在农业生产物资投入环节,其中氮肥投入为主要的排放促进因素。综合计算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不同,CT2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最大,其CO2^eq减排量为1897.56kg·hm^-2·a^-3,而CT3则最小,其CO2^-cq。减排量为225.75kg·hm^-2·a^-1,而CK模式则为-6004.87kg·hm·La^-1。【结论】吉林省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均提高SOC含量,且抵消了土壤和物资投入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温室气体的汇,而传统耕作没有提高SOC含量,没有抵消土壤和物资投入排放的温室气体,是一个温室气体源。
2935-2942

基于GIS的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评价

摘要:【目的】定量评价生态系统固定CO2和释放O2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重要内容之一。论文旨在对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进行遥感测量和评价,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论文依据光合作用方程式,采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分别测算陕北黄土高原绿色植物固碳释氧物质量。以此为基础,分别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其价值量。探讨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结果】陕北黄土高原固定C02的价值在1978、1990、2000和2005年分别为141.27亿元、177.46亿元、170.09亿元和247.08亿元,平均值为187.72亿元;释放02的价值取两种测评方法的平均值,分别为150.07亿元、188.52亿元、192.97亿元和281.48亿元,年平均值为203.26亿元,比固定CO2的平均值多15.54亿元。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固碳释氧价值表现为林地〉耕地〉牧草地〉园地〉其它类型。【结论】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各县的单位面积固定CO2和释放O2价值普遍低于南部各县,总体上分布沿北部向南部逐渐升高。南部的子午岭和黄龙山具有很高的单位面积价值,如黄龙县、黄陵县、富县和甘泉县。北部农牧交错带和中部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固碳释氧的单位面积价值较低,这与生态环境脆弱有关。
2943-2950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园艺

两种甘蓝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源的分子鉴别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可实用的甘蓝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源(CMSHY和CMSR3)在细胞质DNA水平上的区别,以快速、准确鉴别两种不育源。【方法】利用开发的叶绿体SSR(cpSSR)和线粒体SSR(mtSSR)引物,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测序技术,获得在两种不育源间的分子差异,并对其中有限制性内切酶的位点转化成CAPS标记。【结果】无法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发现32对cpSSR扩增产物的差异,经测序仅发现ACP9引物上SSR重复数的差异。在21对mtSSR引物中,仅mtSSR2引物可以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区分这两种不育源。经测序发现其余5对mtSSR引物上存在9个多态性差异,其中3个为SSR位点的差异。对其中2个可被限制性内切酶MseI酶切的多态性位点转化成CAPS标记,分别命名为m92-143Mse I、ml-346Mse I。这些标记均可以用于这两种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源的区分。[结论]利用获得的cpSSR和mtSSR标记,成功区分甘蓝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源CMSHY和CMSR3,CAPS标记可快速、简便、准确地区分两种不育源。
2959-2965

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球形胚至子叶形胚)蛋白质组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进行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的同步化调控,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对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的蛋白质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表达蛋白的种类随着体细胞胚的发育逐渐减少,但在鱼雷形胚阶段其种类数量有所回升,且增加的蛋白分子质量小于66.0kD,pI主要集中在5.00—7.00。成功鉴定了35个差异蛋白,发现了多个与体细胞胚发生密切相关的蛋白。1/2以上的蛋白与代谢途径有关,多个蛋白与氧化胁迫有关。RAN2和GTPase ObgE在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发生了活跃的变化。【结论】随着体细胞胚的发育,细胞不断分化,体细胞胚中表达的蛋白种类减少。氧化胁迫相关蛋白、RAN2和GTPase ObgE与龙眼体细胞胚发生的调控有关。
2966-2979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贮藏·保鲜·加工

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麦麸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为麦麸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山农优麦2号小麦面粉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4个粒度(0.16—0.43、0.43--1.0、1.5—2.0、2.0—2.5mm),4个添加量(5%、10%、15%、20%)的麦麸,研究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麸皮添加量的增加,中线峰值高度、中线峰值宽度、8min中线高度、8min中线积分面积、中线曲线尾高度和中线曲线尾积分面积显著降低,而8min带宽、中线曲线尾宽度和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显著增加;添加量处理问对中线峰值时间、中线峰值积分面积和中线峰值左侧切线斜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麸皮粒度的增大,中线峰值时间、8min带宽和中线曲线尾宽度、中线峰值右侧斜率显著增加,但麸皮粒度处理间对其它揉混特性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麦麸纤维显著降低面团的中线峰值高度、8min中线高度、中线峰值积分面积和8min中线积分面积;而显著增加中线峰值时间和8min带宽、中线曲线尾宽和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面团中线峰值时间、8min带宽和中线曲线尾宽度、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随着麸皮粒度的增大显著增加。
2990-2998

制备型硅胶柱层析分离单一聚合度纤维寡糖及其测定

摘要:【目的】探索实验室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单一聚合度纤维寡糖的方法,并得到聚合度分别为2~5纯度较高的单一组分纤维寡糖。【方法】采用制备型常压硅胶柱层析(022mm×900mm),选择干法填柱、干法上样对混酸降解法制备得到的纤维寡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分离过程进行监测,用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对分离后的各单一组分进行定性检测,并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对各单一组分进行分子质量的确认。【结果】采用制备型常压硅胶柱层析法对于聚合度在2—5的纤维寡糖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ESI-TOF-MS法检测本试验得到的4种单一聚合度纤维寡糖分子质量(钠离子峰)分别为365、527、689和851,分别对应纤维二糖、纤维三糖、纤维四糖和纤维五糖的分子质量。本试验一次上样300mg纤维寡糖混合物,可分别获得28mg纤维二糖、43mg纤维三糖、59mg纤维四糖和52mg纤维五糖。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能非常灵敏地定性检测纤维寡糖。【结论】制备型常压硅胶柱层析能较好地分离纤维寡糖,得到聚合度分别在2—5的单一组分纤维寡糖。
2999-3006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畜牧·资源昆虫

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摘要:【目的】从碳平衡的角度为确定荒漠草原合理的放牧管理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法测定生物量季节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土壤呼吸动态。【结果】(1)相较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能保持较高的凋落物量、家畜采食量以及地下生物量,在恢复地上植被方面无明显差别,禁牧保持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量及地下生物量;(2)随着放牧的进行和季节水热条件的变化,土壤呼吸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自由放牧在干旱季节产生较小的土壤呼吸;(3)生长季内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和围栏禁牧下的荒漠草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分别为413.78、401.45和416.80gC·m^-2·a^-1.【结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表现为碳汇,不同放牧制度对碳收支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有微弱的碳积累优势。
3007-3015

不同硒源对鹅早期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肌肉常规养分、免疫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硒源对鹅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肌肉常规养分、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肉鹅96只(P〉0.05),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对照组、亚硒酸钠组、酵母硒组和纳米硒组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它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mg·kg^-1水平的亚硒酸钠、酵母硒和纳米硒。【结果】除9周龄酵母硒组胸肌率、腿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4、9周龄其余各试验组鹅的体增重、料重比、屠宰性能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不同硒源间对鹅的生产性能也无显著性影响(P〉0.05)。9周龄肌肉失水率、硬度、水分、粗脂肪、灰分含量各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硒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酵母硒组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P〈0.05);肌红蛋白含量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组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各试验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酵母硒和纳米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硒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9周龄亚硒酸钠组、纳米硒组脾脏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第4、9周龄其余各试验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硒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4、9周龄T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对照组相比,亚硒酸钠组、纳米硒组均显著提高(P〈0.05),酵母硒组极显著提高(P〈0.01),且酵母硒组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各试验组4、9周龄血清与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
3016-3026

中国荷斯坦牛转铁蛋白基因SNPs的检测及其与产奶性能的关系

摘要:【目的】筛查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和健康性状的关联性,为未来培育高产优质健康奶牛提供可用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DNA测序、PCR-RFLP和CRS—PCR技术,对576头中国荷斯坦牛转铁蛋白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运用SAS软件分析其与乳品质和乳腺炎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Tf基因5'调控区、外显子8和内含子8处发现了g.-1748G〉h、g.13942T〉C和g.14037A〉G共3个新的SNPs;关联分析表明,g.-1748G〉A位点与305d产奶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g.13942T〉C位点与体细胞评分显著相关,cc基因型个体体细胞评分显著高于TT和TC个体(P〈0.05);g.14037A〉G位点AA基因型个体305d产奶量显著高于AG个体(P〈0.05),AG基因型个体乳蛋白率显著高于GG个体(P〈0.05)。共构建出8种单倍型,发现了19种单倍型组合;H4H4单倍型组合个体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最高;H2H5单倍型组合个体305d产奶量最高;H3H4单倍型组合个体体细胞评分最低。【结论】Tf基因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与乳脂率不相关。
3027-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