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应用心理学杂志

《应用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心理学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等。
  • 主管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心理学会;浙江大学
  • 国际刊号:1006-6020
  • 国内刊号:33-1012/B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8
  • 综合影响因子:0.908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应用心理学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图形意义性调节着前注意阶段中自上而下的作用——形状的优势及特征匹配性的作用

摘要:选取刺激材料的3个水平(无意义图形、有意义图形一特征匹配、有意义图形一特征不匹配)作为组间因素,考察刺激的意义性对前注意阶段自上而下加工的作用,实验任务为额外特征独子搜索范式。实验一探讨了有意义匹配图形与无意义图形对前注意过程的影响,实验二探讨了有意义不匹配图形与无意义图形对前注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图形是否有意义影响着前注意是否产生自上而下的过程,这种影响作用受到有意义图形中特征匹配性的影响。进一步说,当有意义图形特征间匹配时,图形的意义性不影响前注意阶段中自上而下的加工,当有意义图形特征间不匹配时,图形的意义性影响着前注意阶段中自上而下的加工,这一结果对计算机领域中有关注意的多个模型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289-298

知觉负载下选择性注意的两种作用机制

摘要:针对Lavie等人的知觉负载理论难以解释在低知觉负载下出现负启动效应这一不足,文章提出“两种作用机制”观点,认为在知觉负载下选择性注意同时存有知觉选择机制和认知控制机制,并运用干扰效应和负启动效应双指标通过2个实验来考证该观点。结果发现:(1)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采用双指标可为两种作用机制观点提供有力证据;(2)知觉选择机制的加工时程发生在早期,而认知控制机制的加工时程发生在早期至中期之间。结论:两种作用机制观点比Lavie的知觉负载理论能更全面揭示在知觉负载条件下选择性注意的加工机制和加工时程。
299-308

认知风格与构式在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

摘要:认知风格反映了个体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稳定倾向性:整体型个体和分析型个体分别倾向于整体地和解析地对信息加以加工,并导致行为模式上相应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句子分类任务,探讨认知风格对句子加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句子理解中,总体上被试倾向于以构式信息为句子分类的依据。同时,虽然认知风格不会对句子意义的理解产生显著影响,认知风格与动词或构式的交互作用显示,分析型被试相比整体型被试更倾向于依赖动词4-~息,而整体型被试则显著地依赖构式为分类依据。
309-314

语境类型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代词歧义消解的影响

摘要: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考察了语境类型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语篇阅读中代词歧义消解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语境与局部语境均影响代词的理解,整体语境、局部语境与代词的指代一致时会促进对代词的理解,不一致时则会阻碍对代词的理解;语境类型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内部干扰的影响不同,与场独立个体相比,场依存个体更多地受到整体语境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发生在对语篇理解的后期,即上下文的整合阶段。
315-322

小学生动态面孔表情识别的眼动特征研究

摘要:为探究小学生识别不同动态面孔表情时的眼动特征,以33名小学生为被试,向他们呈现喜、怒、哀、惧四种动态面孔表情的视频,采用眼动仪记录他们识别四种动态面孔表情时的平均瞳孔尺寸、各兴趣区注视时间等眼动特征指标。结果发现川、学生对四种动态表情的识别率存在显著差异,喜的识别率显著高于其他3类表情,怒的识别率则相反;四种动态面孔表情识别时的平均瞳孔尺寸存在显著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惧、哀、怒、喜;小学生对不同兴趣区的注视时间有显著差异,眼睛和眉毛部位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其他部位;识别喜、怒、惧时,一年级和五年级小学生对兴趣区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三年级,而在识别哀时则相反。结论:小学生识别动态面孔表情时,最易识别喜,最难识别怒;瞳孔尺寸大小可作为不同类型动态表情识别的较好客观指标;动态表情识别过程中,包含眼睛和眉毛、鼻子部位的上半部分面孔的注视时间明显长于包含嘴巴的下半部分;五年级小学生对动态表情的识别能力最高,三年级小学生呈现出偏好注视哀的独有特征。
323-331

生气、高兴和伤心情境中幼儿情绪表达策略差异

摘要:在前人基础上改进了幼儿情绪表达策略测量工具,并用之考察了101名3~5岁幼儿在生气、高兴和伤心情境中的情绪表达策略。结果显示,幼儿夸大策略使用较多,仅次于掩饰,平静化策略运用最少;年龄越大策略使用次数越多,4岁时策略发展较快,是其关键阶段;生气情景中掩饰策略运用较多,伤心情景中掩饰和夸大策略运用较多,高兴情境中综合运用掩饰、夸大和弱化策略;父母在场时更倾向于用掩饰策略,在好朋友面前综合运用掩饰和夸大策略;女孩比男孩更擅长运用策略,其平静化策略运用更多,且女孩更愿意向好朋友而非父母表露真实情绪。
332-340

从个体创造力到团队创造力:知识异质性的影响

摘要:基于团队创造力的构成及认知基础,编制中文远距联想测验(CRAT)题项,并在同一逻辑指导下设计团队创造力测量任务,对226名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开展实验研究,考察团队成员的知识异质性与个体创造力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成员创造力水平相似的团队中,个体创造力与团队创造力之间关系不显著。(2)团队成员的知识异质性程度越高,团队创造力水平也越高。(3)知识异质性与个体创造力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知识异质性水平高时,个体创造力水平高的团队比个体创造力水平低的团队更具创造力;当知识异质性水平低时,个体创造力低的团队比个体创造力高的团队更具创造力。
349-357

工作要求--控制、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疏离感

摘要:本研究旨在考察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重点探讨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和调节作用。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471份重庆市和成都省的公务员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要求对工作疏离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作控制、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疏离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调节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工作要求-控制对工作疏离感有显著影响,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既具有中介作用,也具有调节作用,且前者居于主导。
358-364

运动中的移位现象研究进展

摘要:移位现象是指观察者错误地判断运动刺激的最终位置或朝向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定位错误现象。本文在简要地介绍认知心理学中移位现象的概念和产生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运动领域中移位现象的研究进展。运动领域中的一些研究比较专家运动员和新手运动员在移位现象中的差别,发现专家运动员更有可能在实验中出现移位现象或是出现更多的移位现象,这说明专家运动员更有可能根据现有信息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运动阶段。另一些运动心理学研究则指出,裁判员在做出判断时可能出现移位现象,导致错误的判断。也就是说,移位现象对于运动员和裁判员具有完全相反的意义。未来研究中,个人项目运动员与裁判判罚中的移位现象都值得进一步研究,而阈下启动实验范式可在其中发挥较大作用。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更有效地选拔优秀运动员以及训练运动员的空间定位能力。
365-373

人际亲密度对他人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决策采纳度的调节作用

摘要:通过两项实验,分别在收益和损失情境中,比较了个体为不同人际亲密度的他人提供决策建议时的风险偏好,并考察了决策采纳度对人际亲密度影响为他人提供决策建议的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发现:(1)相对于低亲密度他人,被试在收益情境中针对高亲密度他人的决策行为表现出高风险寻求倾向,但在损失情境中无此效应(实验1);(2)高决策采纳度可削弱个体在收益情境中对目标他人(特别是对低亲密度他人)决策建议的风险偏好,而增强个体在损失情境中对目标他人(特别是对低亲密度他人)决策建议的风险偏好(实验2)。这些结果表明,人际亲密度对他人风险决策偏好具有重要影响,且受决策采纳度的调节。
374-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