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记者杂志

《新闻记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等。
  • 主管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 国际刊号:1006-3277
  • 国内刊号:31-1171/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71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9
  • 综合影响因子:0.84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记者 2012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新闻传媒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笔记

摘要:党的十八大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确立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宏伟目标,也为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行动路径。
3-6

刘万永:做有硬度的新闻

摘要:《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高级记者刘万永在《中国记者》第10期撰文:
6-6
新闻记者杂志新闻调查档案

“新闻工作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上海市民眼中的新闻职业形象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于2012年11月7日完成了“2012年中国记者节年度公众调查”。本文基于此次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上海市民对记者节和新闻从业者职业的认知、印象及评价。结果显示,公众对记者节的认知度不高,对新闻工作者群体不够了解;而公众也高度体谅和理解新闻工作的辛苦和风险,对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作风、业务水平相对较满意,但对其专业水准和公信力则颇有微词;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新技术环境下,公众依然高度认可新闻职业的专业性。
7-11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奋不顾身的“哀愁”——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生涯研究

摘要:本文聚焦于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生涯,从社会过程的角度探究职业进入、流动与变换的路径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发现.关键因素,但是它们往往不是独立发挥作用,错综复杂的作用。个人、组织与环境是影响调查记者职业生涯的而是纠结在一起,在记者的生命历程中发挥着错综复杂的作用。
18-25

对媒体商业化环境下“新闻业女性化”的质疑——探究女性新闻工作者追求性别平等的障碍

摘要:本文对市场化带来新闻业女性化的论断提出质疑。基于对广州、深圳、成都、长沙四地三十多名记者的深度访谈所得材料,本文认为,市场化不但没有带来新闻业的女性化,甚至相反,使得新闻业性别不平等的问题有趋于严重的危险。这既体现在不公正的劳动合同与薪酬制度、女性和工会组织的“去功能化”等方面,更体现在日常的性别化的新闻工作室环境中。
26-33

柴静:媒体要提供光亮。照向黑暗未知之处

摘要:有同学问,我们的媒体道德是什么。我现在认为记者的道德就两个字,很简单,就是“明白”:让人明白,让人明白这个世界本来面目是怎么样的,这个就是我们的职业道德。你把这点做好就可以了,即使我不能够清空自己的一个情绪判断,也要有一个戒备。佛经中说“念起即觉,觉即不随”,这个念头要起来你要能觉察,觉察之后你会不会跟随它,要有这个意识。
33-33
新闻记者杂志报海钩沉

论民国时期报人跳槽的动因及影响

摘要:民国时期,报人跳槽既有报人自身肇因,亦有报馆组织动因,还有报业宏观发展环境方面的原因。正是这三者交相互动、协同作用,导致报人发生跳槽行为。报人跳槽无论对个人、报馆,还是对报业均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但恶意的、过度频繁的跳槽则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34-41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新课题

重塑专业还是远离专业?——从认知维度解析网络新闻业的职业模式

摘要:本研究借助职业/专业社会学的相关概念,通过回顾和考察欧美英文学术界针对网络新闻业所做的经验研究,对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兴起的网络新闻业的职业模式做出解析。本文通过对专业的认知维度的考察,发现传统新闻专业的核心采编能力在网络新闻实践中被边缘化。不过,在此“远离专业”的过程中,也交织着结合技术优势,重回新闻本质的努力。
42-48

伦敦市长撰文呼吁“拯救”《卫报》

摘要:在得知英国有近60年历史的老牌媒体《卫报》将缩减印刷版业务后,并将在未来全面转向数字版之后.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专门在10月29日出版的《每日电讯报》撰文呼吁“拯救”《卫报》。
48-48
新闻记者杂志海外新闻界

报网走向一体发展网媒自救——美国、加拿大报业考察报告

摘要:今年9月,我们前往美国、加拿大考察报业现状及新媒体发展情况,先后拜访了美国《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橙郡纪事报》、加拿大《环球邮报》《多伦多星报》以及华文媒体《明报》等6家报社,全程参加了2场编前会,分别与报纸总编辑、报社经营管理人员、产品技术负责人,直至一线采编骨干,包括新兴的社交媒体编辑等近30位报业同行,一对一地较为深入地进行了交流。
49-55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网络传播中的“标题党”现象评析

摘要:“标题党”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标题党”现象因网络传播兴盛而有发展壮大之势却不能不引起警觉。
56-59

追求真相是媒体使命,也是职业底线——由《太阳报》歪曲报道“希尔斯堡事件”带来的思考

摘要:历经23年,英国“希尔斯堡事件”真相近日终于揭开——警方利用舆论误导公众逃避罪责,而媒体的角色完全错位,不仅未能客观公正,反而以真相之名传播谎言,其结果间接导致真正肇事人逍遥法外且无辜者蒙冤数十载。本文以《太阳报》对“希尔斯堡事件”的歪曲报道为切入点,解析导致其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带来的深刻教训,进而研讨其对当今国内体育报道的借鉴启示。
60-64
新闻记者杂志采编谈艺

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应对方略

摘要:当今,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全媒体对传统媒体构成有力的冲击。近几年各种网上论坛、博客、微博等的勃兴,更使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评论面临着严峻考验。传统媒体怎么办?党报评论往何处去?成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迫切课题。从《人民日报》、新华社到省、市、自治区的一些主流媒体,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化“危”为机,顺势而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新闻报道特别是新闻评论的变革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65-69

视窗·数据

摘要:丹麦进行的一项有关行业可信度的研究表明,新闻发言人、政客和记者是最不被人们信任的群体。
69-69

浅谈西方新闻记者的写作风格

摘要: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加拿大的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就在其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地球村”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介的进步,在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地球村”已经基本形成,这个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和接受。所谓地球村,指的就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一座特殊的桥梁,走到了一起。这座桥梁就是大众传播媒介。
70-72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观察家

新闻传播事业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摘要:十八大结束后,全国的新闻单位都在学习贯彻并宣传报道十八大报告以及相关文件,党中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规划部署,新闻战线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73-74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对话

媒体和内容产业的十个现实

摘要:1.数字化使图书销售增长。2006年到2010年人们在电子书籍上的花费翻倍,但是也只相当于全球图书销售额的3%。然而,对需求量的估计认为从2008年到2014年,从电子书中获得的收入,在欧洲的五大市场将从不到1%增长到将近噘,美国市场则从不到1%增长到大概17%。
77-77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新论

付费墙把报纸网站变成“鬼城”

摘要:对于大部分报社,通过网络广告支持免费阅读的模式并未成功。报纸收入持续萎缩.编辑部门进一步收缩。为此,许多报纸网站推出了收费墙模式,读者只有成为订户,才能够免费阅读文章。
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