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Monthly

  • 51-1046/G2 国内刊号
  • 1007-2438 国际刊号
  • 1.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界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界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数字新闻学·理论脉络与发展趋势、传播学研究、传播与社会、传播法与伦理、博士生新论、全球视野

新闻界 2016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3-7

摘要:从迪士尼乐园选址落沪到开放的整个过程中,空间都被作为一种媒介,进行生产、包装、复制和传播。本文即考察对空间的记忆如何形塑地方。笔者梳理了自哈布瓦赫以来的记忆理论,发现“媒介”要素成为关照记忆理论的一个盲点。本文运用记忆理论,提出“空间”作为媒介,如何重塑人们的记忆和地方的模式。其中,资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实现着空间的历时性传播和记忆的延续。使浦东从开发型的空间逐渐转变为以迪士尼乐园的嵌入为特征的消费型空间。

建构学科合法性:民国摄影记者庄学本研究的另一种解读8-13

摘要:本文追踪近年来在新闻史与图像史研究中对民国新闻摄影人庄学本的系列研究,并以这些研究中的立意、观点、评价为考察对象,提示出当下学人如何通过职业偶像与学术先驱的双重脉络建构,最终塑造了有关民国摄影人庄学本的集体话语。这样的研究热潮,一方面最大程度阐发了民国摄影记者庄学本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则显示出建构摄影学科合法性的要求。研究表明:其一,对庄学本的关注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出现,而并非此前研究中所谓“消失”;其二,现实语境中树立的学者权威,建构摄影学科的合法性背后实则蕴含着摄影学者集体擢升学科理论深度的愿景。

从“功能”、“归属”的取向认识媒体社会公器论14-17

摘要:不同研究者对媒体社会公器论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从媒体归属上认为媒体不是社会公器,另一类从媒体功能上认为媒体是社会公器。这两类观点分属不同问题,不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视角,不具有比较性。西方媒体社会公器论的知识基础是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本文认为媒体归属的不同并不影响媒体功能的实现,不同属性的媒体均可能发挥服务公众的作用,从而扮演社会公器的角色。

新闻界杂志新闻与传播
《战国纵横家书》——我国最早的新闻信辨析18-25

摘要:《战国纵横家书》是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纵横家苏秦等人的书信和说辞。本文认为《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上行文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新闻信。《战国纵横家书》上行文书具有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属性,“5W”要素较为齐全,同时还体现了中国早期的劝服传播理念以及两面提示、恐惧诉求等传播技巧。本文认为,《战国纵横家书》的上行文书已初具现代新闻故事结构,孕育了中国的早期新闻文体。上行文书的传播活动推动了策士与战国各诸侯国君间的信息交流,是唐代进奏院状的先声。

再论“记者”之名的由来26-30

摘要:日本新闻界于19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频繁使用汉语中的“记者”一词指代新闻人,大约十余年后,上海《申报》以及其他报刊的报人通过译报以及与日本文化人的交流得知这一术语,并将之载于华报之端。在报刊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推动下,“记者”在20世纪之初成为了中国新闻人的代名词。

灾害事件中的政府应急传播研究——以河北邢台“7.19”洪灾为例31-35

摘要:通过分析河北邢台暴雨洪水灾害的舆情发展脉络和网民关注问题,认为存在权威信息滞后、公众关切研判有误、舆论引导手段单一等问题。灾害事件中政府应急传播可以尝试以下路径:组创新媒体矩阵,强力推进信息公开,科学宣传先进典型,畅通民众发声渠道,重视网络意见领袖,联合外省媒体报道。政府部门提升突发事件应急传播水平,需要推行应急传播考核、完善应急传播预案、重视应急传播培训、建立应急传播联动机制。

新闻界杂志媒介研究
近十年来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的发展36-41

摘要:近十年来,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的传统描写和分析达到一定的高度;语言学背景下的主持人语言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正在形成一定的理论范式;多学科多维度视角下的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范围和视野更为广阔。

传播学门外的互联网技术反思:《Daedalus》互联网专辑剖析42-46

摘要:本文聚焦2016年《Daedalus》互联网专辑。终端、数据与关系革命,是专辑中论及的技术更新给当前互联网带来的三大变化,而随之而来的“权力集中化”又让学人们期待更新的技术能改变现状。该专辑讲述了一个与技术有关的“从解放到束缚再到解放”的线性互联网演化故事,它们提示传播学人:只有熟悉互联网设计理念和流程,才可能超越当下,展望未来可能涌现的互联网技术更新对人类沟通行为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47-50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广告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变革,在广告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广告产业边界渐趋模糊。本文从产业融合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的融合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交叉延伸融合与产业重组融合,并进一步探讨了大数据推动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一业务一市场”传导机制。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51-54

摘要:近两年,国内在线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网络直播成为全民关注议论的现象。本文站在信息传播形态变迁和交互方式变革的角度,通过引入场景传播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网络直播所展现出的场景化精准传播理念:传受双方信息适配实现着个性化服务,更具深度的交互体验促使直播与社交融为一体,全景直播技术的运用深化了用户时空一体化的体验。随着未来直播内容专业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方位运用,网络直播将朝着场景化方向深入发展,颠覆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和信息消费模式。

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基于双方隐私保护最新法规的比较分析55-61

摘要:大数据应用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同时也带来新的工业污染——隐私侵犯。为了平衡个人、商业和公共利益,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个人隐私的需求越发紧迫。本文归纳中美关于隐私保护的最新法规,发现双方存三大区别:数量上存在“以一敌百”的悬殊;细则上存在八个方面的差别:理念上中国重尊严,美国重价值。作者还指出双方立法中的不足,建议在法律例外处建立伦理规范,同时增强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小数据”思维对抗大数据污染。

搜索中立和搜索偏向在美国的争论和理论分析62-66

摘要:搜索引擎是网络内容与网络使用者之间的纽带,也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因此搜索中立在美国受到不少支持,希望搜索引擎不偏向于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相关者。也有观点认为搜索引擎的基本机制就是将某些价值放在优先地位的分析机制。从理论角度看,搜索中立和搜索偏向是搜索引擎职业道德研究的基本概念,其价值在于支持搜索引擎企业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设计,以及支持网络规制和网络治理体系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论党报遵循“党的精神”67-68

摘要:鉴于德文、英文等日耳曼语族文字的构词法与斯拉夫语族俄文的差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使用过列宁和中国意义的“党性”的概念,但他们在论证党的出版物时,各使用过一次“党的精神”(Sinne unserer Partei)的概念,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遵循党的精神。

主编的革新报纸——《天津学生联合会报》69-70

摘要:1919—1920年出版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简称《会报》),是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创办、主编的革新报纸。《会报》宣传新思潮,报道与评论国内外时事,关注全国学生运动,指导革命青年学生的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创造性地提出了“革心”与“革新”的口号,提倡将改造旧社会和改造自身思想相结合。《会报》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解放学生、工人的思想,促进学生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党报的群众性71-72

摘要:“党报的群众性”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使用较为普遍,其内涵也随着党报建设的持续推进而不断丰富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