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大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与文化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006-1460
  • 国内刊号:31-1157/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8
  • 综合影响因子:0.77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大学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本刊特稿/华莱坞研究专栏

全球化语境下华莱坞电影题材选取问题探究——以2015年华莱坞电影为例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下,电影题材的选取无疑成为华莱坞电影在多极世界电影格局中能否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本文选取2015年(截止8月16日)的电影排片数据,并结合2015年的若干电影,试图对华莱坞电影的题材选取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华莱坞电影在选材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华莱坞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实现电影题材的创新与突破提供参考。
1-8

华莱坞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版权是创意经济的核心,电影版权在电影前期的融资及后期的衍生产品开发环节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价值。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影版权价值的评估,票房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50部华莱坞电影,利用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个因素与电影票房的相关性,最终得到华莱坞电影的票房预测模型。
9-14

作为“类型”的华莱坞都市爱情电影及其文本拆解

摘要:“华莱坞”意味着电影完善的、成熟的和系统的产业模式,而在这一产业模式中,“类型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新世纪以来大量出现的华莱坞都市爱情电影,不仅市场表现突出,且己日趋形成较为成熟的类型化模式和特征。基于此,本文以该电影类型为例,试图探究其在文本内部的某些类型化的方法和特征。具体而言主要从电影的叙事模式、故事空间背景、人物造型、角色安排四个方面入手。这不仅有利于同类型的电影的创作和生产,更重要的是,也可为整个华莱坞电影产业的类型化实践提供某种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21-28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概念、语境与话语:“小骂大帮忙”使用之流变

摘要:本文将“小骂大帮忙”作为新闻传播史的一个重要概念加以考察。研究发现,从1920年代初期至1940年代末期,“小骂大帮忙”从最初泛指新闻界经历了特指《大公报》的过程;从194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末期,该概念逐渐由对《大公报》的特指关系,转化、延伸为阶级立场、政治路线斗争与运动的隐喻与象征,并被运用到文艺思想、国际关系与问题等领域;从1980年代开始至今,该概念经历了从辩诬声到多元化的使用过程,并在政治、文化、新闻宣传、日常生活等领域获得多元化的概念内涵阐释与重构。
29-38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再论使用满足理论

摘要:在美国传播学史上,“使用与满足理论”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然而,“使用满足理论”始终只能停留于现象的概括和归纳,而无法成长为一种真正的传播理论。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该理论的前提——受众是否具有主体性需求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而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看,该理论的功能主义媒介观导致研究者简化了媒介与受众互相建构的存在关系,将传播学议题转化为社会心理学议题,影响了传播研究的深入开展。
44-50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基础:Gudykunsts焦虑/不确定性管理(AUM)理论

摘要:跨文化传播领域在地实践反馈的评价核心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量,焦虑/不确定性管理(AUM)理论则是检验跨文化语境中有效沟通程度的重要基础理论。该理论的创立者威廉·古迪孔斯特(William B.Oudykunst)建构了七个测量跨文化交流效度的指标体系,分别为:自我认同(Self-Concepts)、与陌生人交往的动机(Motivationto Interact)、对陌生人的反应(Reactions to strangers)、对陌生人的社会分类(Social Categorization of Strangers)、情境过程(Situational Processes)、与陌生人的联系(Connections to Strangers)和伦理上的互动(Ethical Interactions),充分回应了跨文化交流的核心主旨。今后应进一步对该理论进行学理上的深化,完善双向的有效沟通测量机制,克服对心理意识的过度依赖,改良公理设置的西方偏见性。
51-58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研究

“点赞”还是“评论”?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个人社会资本的影响——基于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的探索性研究

摘要:社交网络化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信息传播渠道,“点赞”作为一种一键式的懒惰社交,因其维护关系的低成本性,近年来风靡社交网络。本文选择微信朋友圈作为研究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个体的点赞行为对于他们社会资本的影响,并与评论行为的影响进行对比,以探索这两种网络互动行为对于个人社会资本的影响与贡献。研究以中山大学学生为样本,共回收313份问卷,通过t检验、偏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发现评论行为能够增加个体的桥接型和凝聚型社会资本,而单独的点赞行为对这两类社会资本的增加都没有积极影响;只有配合评论行为,点赞对社会资本的促进作用才能够产生。本文从社会资本出发,探索社交网络不同功能的使用所带来的影响,充实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68-75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美国动画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构——与真人电影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美国动画电影票房收入的影响因素,并比较其与真人电影的异同。基于生产者一消费者二元视角的自变量框架,本研究首先回顾了1980年至2010年期间主要的电影票房实证研究,总结了可能影响真人电影票房收入的产业链因素和口碑因素。随后,本研究选取2005至2014年上映的104美国动画电影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以多个因素为自变量、美国国内票房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以建立票房预测模型,并用偏相关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影响动画电影票房收入的产业链因素和口碑因素。最后,本研究将实证研究结果与文献回顾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和分析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票房影响因素的异同。
76-86
新闻大学杂志公共关系研究

互联网与共同体的进化

摘要:现代性转型导致了共同体的衰落。本文清理了现代性语境下从家元共同体到族群共同体再到合作共同体的“衰落”与演进过程,并分析了其历史根源。社群主义提出了重振共同体的理想,但仍然面临着诸如重构价值理性、生活世界、公共领域以及平衡自由与安全感、确定性之间关系等观念障碍和实践困境。互联网在加剧现代共同体危机的同时,也潜隐着重建、创建共同体的积极可能性,即基于对话和承认原则构建合作共同体。如是,共同体的演进大抵呈现出这样一个脉络:从家元共同体提供认同和“自然秩序”,到族群共同体许诺共识和“创制秩序”,再到联网以其技术逻辑、核心价值和多元语境重构功能确立承认原则和构建多样共生的生态秩序。
87-95

战略传播的世界观:一个多案例的实证研究

摘要:世界观对于研究和实践战略传播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检验了CariBotan提出的战略传播的四种模式:固执性、抵御性、协作型、整合型,并进一步探究品牌危机事件中制定战略传播的环境观、变革观、公众观、议题观、沟通观和从业者观。研究发现,中外企业在品牌危机应对中的战略传播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根本上源于中外企业不同的战略传播世界观,而影响战略传播的组织立场和要素,构成了战略传播的世界观。本研究提出了战略传播世界观要素模型,并对这些观点给出实证研究结论。
96-104

风险视角中的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及其治理

摘要:本文从风险和危机的理论视角出发,在结合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微博舆论的风险结构、类型和治理理念等问题展开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由风险、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和危机四者构成的风险结构中,存在激发、定义和化解三种不同的机制,因激发机制和定义机制处于共生状态,微博语境中的突发事件呈现出“险象环生”的复杂性状特征;突发事件微博舆论的风险可以被区分为源头风险、次生风险和人为风险等三种类型,分别指涉事件“怎么样”、主体“怎么做”和人们“怎么想”的问题;针对突发事件微博舆论风险结构的特殊性,应摒弃“突发”观念,强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构建基础性治理、针对性治理和修复性治理“三位一体”的新型动态治理理念。
105-111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超越二元对立:外宣视频《“十三五”之歌》的传播效果与中国对外传播的后结构转向

摘要:本文以外宣网络视频《“十三五”之歌》的传播效果为典型个案,探讨中国对外传播理念与实践可能的变革方式与路径。通过对西方17家主流媒体对该视频的报道与评论,以及该视频在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上吸引的外国用户评论进行文本分析,本文提出对外传播的“后结构”转向设想,即充分利用视觉手段的独特优势,在对外传播活动中,以赋予受众更多阐释空间的方式来取代传统外宣思路的二元结构体系。
121-128

分殊的民族想象:对两岸媒体有关“习马会”报道的框架研究

摘要: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媒体将本次会面称为“习马会”。本文对两岸八份主要报纸有关“习马会”的报道进行了框架分析,发现了三种主要报道框架:“家庭团聚”、“和平仪式”和“外交陷阱”。这三种框架反映出台湾的民族身份的“认同光谱”,光谱的一端认为台湾属于中华民族,另一端则认为台湾己发展出独特的“本土民族”认同,还有一些民族认同则散落在两极之间。本文认为对于民族认同的不同取向反映了两岸媒体在民族想象方面的分殊。
129-135
新闻大学杂志书评

深刻理解“话语研究”——梵·迪克《话语研究——多学科导论》解读

摘要:案头搁着60万字的《话语研究——多学科导论》[1](周翔[2]译,2015年版),沉甸甸。这部由众多领军学者撰写各章而成其特色的皇皇巨著,被视为主编者一一话语分析开创者之一——梵·迪克[3]“所有论著中的一大里程碑”,全书集中呈现话语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及其最新应用,成为“话语分析和话语研究学习者必不可少的全面指南”。
136-140

构建国家软实力:我国影视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的逻辑起点——读殷俊教授《动漫产业与国家软实力》有感

摘要:我对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关注源于2005年“韩流”带来的反思。过去10年来,这一问题也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观察这十年,韩剧依然强劲,只不过从《大长今》演化到了《来自星星的你》,从古装戏演化到了现代穿越剧,从省级卫视平台扩展到了网络视频平台。随之而来的还包括越来越多的与韩国版权合作的真人秀节目在省级卫视平台的蔓延,以及大量中国游客到韩国的旅游与消费。
141-144

《新闻大学》投稿须知(2016版)

摘要:本刊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按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实行规范化编排。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敬请来稿时注意以下事项:一、基本事项 1.来稿请务必符合以下格式,本刊有权在不违背作者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稿件进行删改,不同意请在投稿时予以说明。
153-153

“精致的平庸”

摘要:不知不觉间,转眼又一年,《新闻大学》进入第36个年头了。这本依偎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杂志,几十年来,薪火绵延,与中国改革开放同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平实且结实的故事,见证了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与实践的光荣与梦想。拜时代所赐,崛起的中国为新闻传播学研究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当下中国是一座学术研究的富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下中国,随便找一个问题,只要认真深究,都不会没有学术营养。
I0001-I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