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大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与文化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006-1460
  • 国内刊号:31-1157/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8
  • 综合影响因子:0.77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大学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新中国“人民本位”新闻思想的历史探源

摘要:"人民本位"的新闻思想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运转逻辑,本文从建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文艺路线的确立、典型人物报道这三方面回溯"人民本位"新闻思想确立的历史过程,阐述这一思想逻辑的作为历史结果的合理性。本文从人民价值立场、人民文化观念和人民主体性意识等三个维度诠释了"人民本位"的新闻思想体系。
6-11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多元阐释的“话语社群”:《大公报》与当代中国新闻界集体记忆——以2002年《大公报》百年纪念活动为讨论中心

摘要:本文以《大公报》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各方以此一"热点事件"为中心建构有关《大公报》话语场过程的不同表现。研究发现,与西方新闻界不同的是,中国新闻界在有关自身的关键事件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反思性"阐释性社群",而只是建构了更为复杂和多元状态的"话语社群"。但中国新闻界在有关自身行业历史、实践理念、前辈人物等话语实践中,会根据媒体性质、自身地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话语策略与《大公报》进行勾连或脱勾,并以此重塑本行业的职业权威和集体记忆。这既体现了中国场域中新闻话语社群形成的复杂与多元,也体现了历史与当下的流动与统一。
18-25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与文化研究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中国主流价值在商业电影中的传播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与美国电影的比较,列举了中国电影在传播主流价值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着重分析了美国电影成功传播主流价值的原因所在,继而为中国电影在主流价值的传播方法上提出建议。
26-35

意识形态机遇的扩展性开掘与传奇品牌的现代制造——透过《非诚勿扰》的解读

摘要:“仅仅一句话里就有七种说。”在这样的逻辑上,世界经由“皱褶”构成并以皱褶的方式安置着难以言说的秘密。相应的,“我(们)唯一的工作就是唤起可见的(显明的与隐含的)与不可见的神秘。可称。整全的神秘。
36-44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反思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野

摘要:当前中国纪录片的跨媒体式发展如火如荼。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网络新媒体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影响,从网络纪录片的生产主体和纪录片商业运营的网络传播渠道两个角度进行考察,认为互联网与纪录片产业的结合,本身并不足以解决中国纪录片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纪录片的未来还在其与国家、市场、社会、技术的互动实践之中。
51-58

纪录片:纪实还是游戏——布莱恩·温斯顿纪录片理论之商榷

摘要:布莱恩·温斯顿的文章批评了纪录片直接电影流派对于纪录片的意义,提出了自己对于纪录片的想象。温斯顿的批评是站在后现代立场上对纪录片本体的消解,他既看不到直接电影与格里尔逊式纪录片在本质上的差异,也看不到1980年代之后纪录片对于传统纪实美学的传承,他以错误的逻辑推理得出了传统纪录片已经不再具有纪实能力的结论。温斯顿所提出的现代纪录片概念彻底摒弃了有关"纪实"的美学,将真人秀、政治宣传、未来世界等全部纳入了纪录片的范畴,表现出了后现代语境中无视现实和历史,把幻想和游戏作为表现主体的思想倾向。
59-65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论《环球时报》的民族主义倾向——以钓鱼岛报道为例

摘要:民族主义是现代世界进程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动力之一。媒体在民族主义的建构、传播等方面,扮演甚为重要的角色。《环球时报》作为中国的另类主流媒体,既作为主流声音的传声筒,也能及时感应民间诉求。《环球时报》利用民族主义资源,做到对官方与民间诉求的双向呼应。在当下的断裂中国,民族主义无疑可以作为凝聚社会共识、强化族群团结的粘合剂,《环球时报》正是抓住这一点,在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情绪之间两边通吃。本文选取《环球时报》的钓鱼岛报道为样本,分析其表现的民族主义倾向。《环球时报》在钓鱼岛事件报道上,其民族主义情感的浓度与官方表态和民众情绪相呼应,其克制或激进的节奏也是与官方的态度相一致的。《环球时报》在民族主义表现上,从不隐藏其立场,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表露于言论文章方面;二是表现在《环球时报》的新闻报道方面。《环球时报》的钓鱼岛报道所表现的民族主义情绪压倒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其新闻报道在主题、体裁、报道基调、消息来源以及版面语言、图片安排等环节,处处流露出立场、倾向以及情绪。
66-74

作为文学新闻的“我们的”报告文学——中美文学新闻之叙事比较研究

摘要:至少超过2000本的年出版量,中国当下报告文学创作不可谓不繁荣。但从阅读影响看,报告文学却近于消逝的边缘。面对这个巨大的文化传播悖论,本文认为这里存在这一个亟待重新认识和拓展的新闻写作及理论研究领域。文章对美国文学新闻和中国报告文学做了丰富深入地叙事比较,厘清报告文学的概念,阐述这种新闻写作文体自进入中国以来的"先天不足"。指出中国报告文学最致命的弱点在于其创作大多是忽视或背离了现代叙事逻辑的"摆拍式"创作。时代巨变中的中国报告文学的未来,在于重新认识这种新闻写作文体的叙述性实质,创作富有叙事力量的作品,重拾"我们的"报告文学在本土读者中的影响力,重建作为全球文学新闻的一支,中国报告文学足以承载记录中国社会真实巨变、进步和人性丰富面的信心。无论对于我们的新闻和文化事业还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传播,重新认识这一新闻文体是我们的新闻研究当严肃面对之课题。
83-88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浅析俄罗斯总统选举中的政党形象传播

摘要:媒介化社会为政治传播开辟了全新的舞台。政府、执政党、政治人物的形象传播成为政治过程的重要内容,能否利用好"媒介资源",有效遵循"媒介逻辑"提升传播效果,直接影响到政治人物的政治前途进而关系到整个政党形象。笔者以俄罗斯2012年总统选举前三名候选人的形象传播为例,分析总结了其各自参差不齐的"媒介资源"和传播过程中应用的"媒介逻辑",对比中俄在政治人物形象传播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政党形象传播提供借鉴意义。
89-93

略论传播学研究中关于“范式”的两种概念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播学界"范式"这一术语的语用考察以及对库恩范式的深入再解读,发现传播学界长期在两种不同的概念上使用"范式"这一术语:一是来源于对自然科学发展史的总结提炼,并契合媒介经验研究的库恩式前后更替的进阶型范式;另一个是传播学整体研究中能包容非经验性研究的劳丹式同时共存的并列型范式(研究传统)。未厘清"范式"背后的两种不同概念,就可能造成学术讨论中的自相矛盾,进一步加深传播学界的"范式之惑"。
94-99

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受众分类:基于2010全国受众调查的实证研究

摘要:受众是媒介研究的核心议题。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Lasswell)曾将"受众研究"列为传播学的五大基础领域之一[1]。从媒介效果到媒介产品,无不以受众的细分为起点。市场细分概念最早由Smith于1956年提出[2]。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如今基于市场细分理念的受众分类被公认为是传播行为起效的必备要素[3]。有研究表明,有效的细分确实可以帮助广告主选择媒体平台、传播渠道,和接触目标受众[4]。
100-107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

新媒体视域下网络群体极化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新媒体以其个性化的传播优势改变着当今社会的传播形态,在这样的传播语境下,网络群体极化现象频频出现,因此,分析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形成群体极化的诱因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新媒体传播的连续性、即时性、复杂性、互动性,导致网民共鸣、从众效应、蝴蝶效应等难以控制的群体极化现象。依据对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及原因的分析,提出规避群体极化负效应的建议,主要有政府应培植舆论因子,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加强网站自身建设,完善网络立法进程。
113-119

新媒体·新思维·新世界——“2013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综述

摘要:2013年12月6日至8日,"2013年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功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承办,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上海商学院东方财富传媒与管理学院协办。会议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共收到投稿论文184篇,经过专家委员会的匿名评审,最终收录论文80篇。由于全国新媒体传播研究者的参与热情高涨,最终参会人员超过180人,参会人数为历届之最。
120-126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论搭建我国影视产业保险体系的策略——以好莱坞影视保险体系为蓝本

摘要:影视产业保险业务是以各种影视作品完成过程为主要承保对象的业务,其对影视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保障作用。我国的影视产业目前处在高速发展中,保险业务还不够完善,相较于好莱坞相对成熟的影视保险体系,在保险意识、专门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复合型人才、具体保险业务等方面还需完善,同时,政府在其中也应发挥重要作用。
136-141
新闻大学杂志经验交流

报业向何处去

摘要:报业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最早是2005年提出的。说实话,真不愿多想这个问题,但是事实摆在那里,不想行吗?
I0001-I0001